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不同时代人物随笔

不同时代人物随笔

时间:2022-03-23 00:17:47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不同时代人物随笔

  她生活的年代扎根红头绳都奢侈,更别提买什么护肤品。填饱肚子是最重要的事。结婚了,父亲一人挣钱除了养自己的小家还要寄钱给远在异地的老家。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不同时代人物随笔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不同时代人物随笔一

  鲁迅先生的文章具有极强的时代感,所以有人说说鲁迅的文章过时了。可是今天再读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却仍获益匪浅。

  孔乙己是可怜的。他没有名字,孤家寡人,渺小如草芥。茫茫大千世界,孔乙己竟没有一个可以依靠的人;他虽然自诩读书人,穿着长衫,可是这些却没有给他带来荣耀,相反变成了众人取乐的笑柄;在形如社会缩影的咸亨酒店里,他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即便他被丁举人打折了腿,用手撑着走路,也还是免不了被掌柜和众人取笑。社会的凉薄没有给他坚强面对的勇气,他就这样在众人的哄笑中渐行渐远,他的可怜让人唏嘘不已。

  孔乙己是可悲的。他自命清高,读过书就认为自己是读书人了,处处标榜自己是读书人。长衫又脏又破也不知洗洗更别提补补。对人说话总是之乎者也,连偷书都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甚至和小孩子也说什么“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他所谓的读书只能是读死书死读书。他是穿着长衫站着喝酒的唯一的人,偶有几个铜钱还要做出“排”的穷酸样。她好喝懒做,不肯务实工作,可悲的结局是早已注定的。

  孔乙己又是可气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一个人读书追求仕途本没有错,但是既然考不上秀才仕途不得意那就及时止损,选适合自己的事去做吧。堂堂一个大活人,只要肯劳动又怎么会饿死!可是他呢?空有一副好身材,白写了一手好字。好吃懒做,不肯放下读书人的架子,更可恨的是去偷书,偷一次被打了就要接受教训,可他还是我行我素,结果被丁举人打折了腿,最起码的活下去都难了。

  如果说孔乙己的个人悲剧是是封建科举制度荼毒的结果。可仔细想想,又何尝不是他个人的原因呢?

  考不中秀才又如何?身材高大,写一手好字,可以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可以认真务实的帮人抄书……这个社会一个人如果有那么多可以生存下来的事情,为什么不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好好去做事,有尊严体面的活着呢?罗曼·罗兰曾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到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他习惯了穿长衫站着喝酒的尴尬,习惯了好吃懒做不思进取,习惯了去偷书然后被捉住打骂,习惯了只要有几个铜钱就来喝酒……他的悲剧命运更多是他自己造成的。

  小说《孔乙己》距今已经一百多年了。如果说这篇小说是当时鲁迅先生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的毒害,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那么环顾一下周边,不难发现,当今社会竟还有这样的“孔乙己”存在。

  读书是为了改变命运,追求自己理想的生活。但读书不是读死书死读书。君不见现在有些人读书,为读书而读书,不问世事,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抗挫能力极差,动不动就做出惊人之举;有些读书人大学毕业了,以为有了文凭便自以为是,非高薪不干,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索性闭门不出当起了啃老族。孰不知读书和工作是一样的,要一步一步的来;更有些人不爱读书,只是为了面子,父母宁可砸锅卖铁,买一个读书的好名声……

  读书和不读书是有差别的,读好书和死读书也是不同的。读书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读书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情趣、会思考的人,而不是做现代版的”孔乙己”。

  “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我希望不再有这样的悲剧。

  不同时代人物随笔二

  母亲越老越爱美了。

  先是让我给她买“雪花膏”,她就知道擦脸用的护肤品叫这个名字,又让我帮她买那种绣有牡丹花的衣服。而且看到小区里穿戴漂亮的女孩子,就盯着人家。

  我很早就跟她说过要打扮一下,可是母亲总是一笑了之。

  脸总是要保养一下的,我把自己的化妆品给她用,她却说年轻人用,她才用不着这些呢。她还说,她们那时买的就是小袋装的雪花膏,很香很香。

  母亲出身贫农,她生活的年代扎根红头绳都奢侈,更别提买什么护肤品。填饱肚子是最重要的事。结婚了,父亲一人挣钱除了养自己的小家还要寄钱给远在异地的老家。对母亲而言,擦护肤品穿新衣是连想都不去想的事情。

  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了,母亲却还是舍不得。有时候我给她护肤品,她先问价格,一听很贵,先是说不用,然后就是瞅个机会唠叨我,让我要节约过日子。念叨的我烦了,我也懒得给她买了。

  母亲的衣服是极普通的那种,我记得母亲年轻时很少穿新衣服,上了年纪的母亲经常从大街集上买衣服。她和小区的一群老太太常去赶集,买些便宜的菜,遇到相中的衣服,总是在反复讨价还价之后才买。我下班回到家,她就忙不迭的拿给我看,那衣服不过就是一二十块钱一件的大妈衫,而母亲喜滋滋却好像淘了宝贝。

  临近过年的时候,好说歹说,母亲和我出来逛街。

  百姓商厦里的一件仿貂大衣吸引了母亲。衣服是仿制品,但是做工和样式都不错,而且看上去很显气质。母亲小心翼翼的摸摸又看看,眼神里满是喜欢。我让她试试,店里的服务员也一口一个“阿姨”的叫着请她试穿。母亲看看我,又看看衣服,自言自语的说“试试?”我让服务员给母亲拿来合适的号码,帮母亲穿上,一旁的服务员都说好看,母亲红了脸。

  我对服务员说买了。母亲连忙脱衣服,说不需要,这衣服不便宜。我伏在母亲耳边跟她说:妈,这是仿的,不是真的,女儿买不起真的衣服,给你买件仿制的吧,你不要,人家笑话我。”妈妈不在拒绝了,大大方方的的对服务员说:我闺女给我买,我要了。”

  这是妈妈衣橱里最贵的衣服了,她可舍不得穿,只有家族里有喜事的时候才穿,但她总是拿出来摩挲,说年轻时看人家穿过,总想穿穿试试。

  现在,母亲上了年纪,老是想起以前的事情。说她曾用过的雪花膏香气扑鼻,擦到脸上白白的;说爸爸出差时给她买过,很好用,她的那帮姊妹们也喜欢。她喜欢颜色鲜亮的衣服,看到我穿暗色衣服总是劝我。

  她眼睛也老花的厉害,记忆却回到了年轻时向往的样子: 擦点粉,穿件了件花裙,无忧无虑。

  我给母亲买她说的“雪花膏”,买带牡丹花的艳丽的衣服,我知道那是她的少女梦。

 

推荐访问:随笔 人物 时代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