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实现校园文化的可持续发展9篇

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实现校园文化的可持续发展9篇

时间:2022-08-19 12:5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实现校园文化的可持续发展9篇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实现校园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2005 年12月第21卷 第6期教 育 科 学EducationScienceDec.,2005Vol.21 No.6 大学校园文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实现校园文化的可持续发展9篇,供大家参考。

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实现校园文化的可持续发展9篇

篇一: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实现校园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05 年 12 月第 21 卷  第 6 期教  育  科  学Education ScienceDec. ,2005Vol. 21   No. 6 大学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实现途径研究吴云志( 辽宁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 , 辽宁 大连   116029)3〔摘    要〕 进入 21 世纪 , 我国高等学校的育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认识和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律 , 使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在科学的轨道上发展 , 最终实现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 是当今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本文着眼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 , 提出大学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实现的五个途径。〔关 键 词〕 大学 ; 校园文化 ; 育人功能 ; 途径〔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2 8064(2005)06 2 0034 2 0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 :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 , “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 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 “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1 〕 。”我国高等教育的实践表明 , 重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 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 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校园文化是一个涵盖极为广泛的概念。在这里 , 我们特指以大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大学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的功能是校园文化理论的核心 , 具体内容是什么 , 理论界众说纷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 : 校园文化具有凝聚的功能、导向的功能、娱乐的功能和育人的功能 , 其中的核心是育人功能。进入 21 世纪 , 我国高等学校的育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 , 高等教育大众化 , 高校后勤工作社会化 , 高校教育管理由学年制变为学分制。这一系列的变化 , 对大学传统的办学思想、德育内容、育人模式等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诸如此类的挑战 , 我们的大学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应对。例如 , 在传统的学年制条件下 , 学生步调一致 , 班级不仅是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机单元 , 更是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实行学分制后 , 同一班级的同学不能经常见面和交流 , 以班级为单位的教育活动减少 , 这势必淡化学生心目中的班级概念。这就要求大学德育必须积极寻找新的载体 , 以保证大学育人功能的实现。再有 , 传统的大学德育常常是“单打一” , “唱独角戏” , 德育成了学生部门自己的事。学分制条件下 , 需要德育形成合力 , 切实做到“教书育人”、 “管理育人”、 “服务育人”、 “环境育人”。还有 , 传统大学德育方式比较“单一” : 在解决大学生道德认知方面 , 只强调“两课”教学内容 , 而忽视其它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开设 , 使大学生道德认知先天不足。德知不完整 , 其德行亦必然是“残缺”的 ; 在教育关系上 , 注重教育者的“你打我通” , 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 缺乏对学生自我教育的引导 ; 在德育队伍上 , 强调专制德育人员的作用 , 而忽视全员育人 , 特别是教师整体作用的发挥 ; 在德育评价上 , 缺乏全面反映学生道德水准的评价标准 , 德育不仅要对学生课堂上的道德认知量化打分 , 对大学生的道德实践也应相对科学地量化 , 设立德育学分 , 使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 ; 在育人的途径上 , 更多地重・ 4 3 ・3 〔基金项目〕曲建武主持的 2004 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 ( 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及稳定工作 ) 委托研究项目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和吴云志主持的辽宁省教育厅项目 (2004G130) ———《大学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实现途径研究》成果之一。〔收稿日期〕 2005 2 10 2 26〔作者简介〕吴云志 (1965 2 ) 男 , 大连人 , 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视课堂教学、教材建设 , 而忽视了校园文化等载体在实现大学育人功能方面的作用。因此 , 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 充分实现其育人功能 , 是新时期大学教育的重要方面。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本课题研究 , 是对大学德育理论的升华 , 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二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 探究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途径 , 最为重要的是要认识和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律 , 使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在科学的轨道上发展。( 一 )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从大学的社会作用看 , 大学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就要在改造旧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先进文化过程中 , 发挥大学文化教育的特殊的育人功能 ; 教书育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 就要学习借鉴世界先进文化成果 , 努力把大学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辐射源 , 使大学成为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 , 用先进文化提高大学师生的文化素养。大学师生的文化素质提高了 , 社会影响面、覆盖面就会扩大 , 优秀的文化产品就会不断涌现、传扬 , 腐朽文化产品就会衰落、灭亡。只有以先进科学知识、进步文化思想武装大学师生头脑 , 才能使社会和民族具有发展实力和后劲。因此 , 必须把握校园文化的政治导向 , 旗帜鲜明地突出主旋律 , 和党的教育方针保持高度一致 ; 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 用先进文化占领校园阵地 ; “要努力净化校园环境 , 抵制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和影响 , 抵制低俗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倾向 , 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 2 〕 。( 二 ) 建立科学的组织领导体制 , 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规范管理。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 , 领导是关键。为保证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 必须加强领导 , 建立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高校的文化组织可分为校园文化建设指导性机构和以学生社团为主体的学生组织两个层次。作为指导机构的核心 , 党委及各级党组织都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 要把优化培养创新人才的环境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中心工作。对校园文化建设要做出总体规划 , 经常督促检查和落实 , 以保征校园文化沿着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健康方向发展。同时 , 建立和培养一支校园文化建设的骨干队伍 , 保证社团组织的连续性 , 使其能够从事研究、指导和组织具体的活动。( 三 ) 培育积极的校园精神 , 增强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实现的内力。校园精神谋取是赋予学校生命活力并反映学校历史传统、校园意志、特征面貌的一种精神文化形态 , 是师生员工的共同理想、共同信念、共同追求、共同意志和风格、职业理想、职业行为规范和标准模式的综合体现〔 3 〕 。校园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鲜明的个性特征 , 并且不断地浸透到校园文化的行为主体和各种文化载体中 , 培育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 , 对实现大学校园文化育人功能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今天的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体系的一部分 ,教育的投入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学生交费上学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 , 但是这并不表明大学与学生是一种赤裸裸的买卖关系、利益关系。大学是一种文化 , 大学是一种精神 , 大学应当表现出崇高的人文关怀 , 大学应以最大的投入满足学生最大的需求。我们教育学生要“爱校如家” , 就一定要让学生感到“进校如家”。进校不如家 , 怎能爱校如家。例如 , 学分制后 , 学生有了选课的自由 , 学校在学科建设上要舍得花钱引进教师 , 外聘教师 ,鼓励教师开设新的课程 , 以丰富课源 , 不然学生学的学分不是“短斤缺两” , 就是没有市场价值 , 毕业即失业 ; 学分制后 , 学生获得了较多自由的时间和空间 , 这使他们有了参加勤工俭学的可能 , 学校应尽量地创造机会 , 提供岗位 , 让“肥水”流入学生“心田” ; 学分制后 , 会因多种原因使高校客观存在着贫困生群体 , 学校既要育其精神又要解其贫困 , 学分制后 , 学生的行为表现出“自我”的特征 ,学校要关心学生的成长 , 教导他们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与他人的关系。所有这些 , 不是钱的问题 , 是态度问题 , 是校园精神问题。有了这种精神 , 大学就会“以人为本” , 关注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 ( 道德和技能) ,大学生就会有一种温暖感、责任感、使命感 , 今天他以学校为荣 ,明天他会让学校以他为自豪。( 四 ) 加强校园的硬件建设 ,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育人环境。校园的物质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硬件 , 没有完备的硬件系统 , 不利于校园文化健康发展。当前 , 特别需要加大投入 , 从硬件设施、规章制度、人员培训入手 , 切实加强校园文化的综合建设、基础建设。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一个长时间的积淀、内化过程 , 需要一定的载体借以实现。为此 , 要建设具有文化积淀的校园环境 , 就一定要有阵地 ,要有投入。高校要重视校园的合理布局 , 重视校园的整体建设和规划 , 认真抓好教室、食堂、宿舍及办公场所的美化工作 , 结合各自学校的特点 , 设计制作名人题词、画像、宣传标语、校园雕塑。校园中建筑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道路、广场、园地、雕塑、路灯、栏杆、路牌、橱窗等 , 不能残缺・ 5 3 ・

 不全、凌乱无章 , 要讲究整体和谐和审美情趣。特别是标志性的建筑必不可少 , 往往一两个标志性的文化设施就能提升整个学校的文化品位和知名度。营造优美环境 , 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突破口 , 校园环境建设是校园文明的最直观表现。优美的环境一方面能开阔人的视野 , 另一方面也能给人以感染、熏陶 , 能引导人们克服不良行为 , 养成文明习惯。置身于优美环境中的人会在其潜移默化的熏陶下 , 逐步规范自己的行为 , 不断走向更高层次的文明境界。与此同时 , 文化活动设施、设备、场地建设要品位高、档次高、质量高、现代化、美化 , 要体现以人为本 , 突出学校学术氛围。既具现代化大学气派 , 又有校园独有的传统文化特征 , 有浓郁的文化品味。对学校的建筑风格、绿化美化的标准、对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的构建都要认真讲究 , 起点要高 , 要有特色 , 着眼于长远发展 , 有利于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五 ) 重视载体建设 , 开辟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实现的新途径。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离不开其载体。除了课堂这个载体之外 , 概括起来 , 校园文化的载体至少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 , 寝室文化载体。宿舍文化建设要紧紧围绕学校的育人目标 , 以环境文化建设为基础 , 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中介 , 以精神文化建设为重点 , 以创建优良舍风为目标 , 努力建设高雅的宿舍文化。辽宁师范大学在寝室文化建设中实行“新老同寝”的管理办法 , 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所谓“新老同寝” ,是指每年新生入学住宿时 , 安排一名高年级学生中的党员或重点培养的非党积极分子与新生同寝。“新老同寝”可以使新生很快地熟悉大学生活 , 减少心理障碍。特别是这些老生都是经过组织上挑选的 , 他们在新生寝室里能够起到“小辅导员”的作用。第二 , 社会实践活动载体。社会实践活动承载和体现着校园文化的内涵 , 也传承和发展着校园文化的内涵。这些活动犹如大大小小的朵朵浪花汇聚成校园文化永不干涸的奔腾河流。参与这些活动的师生将理想信念和聪明才智注入到这些活动之中 , 同时也从这些活动之中受到锻炼、熏陶和教育。这些活动视其具体情况 , 有些是随机的、过后即逝的 , 有些则是应当长期保留、长期建设的。例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庆日以及已经形成传统、成为品牌的学术节、文化节、体育节、艺术节等校园节庆和其他各项活动中的“保留节目” , 就需要精心设计 , 认真组织 , 长期营造 , 形成特色 , 使之成为吸引力和感染力强的教育活动。第三 , 大学生社团载体。亦即校园中由师生按个人志趣自愿组织和参加的政治性、学术性、科技性、文体性等各种社团。大学生社团作为一种组织形式 , 具有自愿参加和活动方式灵活多样的特点 , 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 为大学生发展个人爱好和培养创新素质提供了多种场所和机会。社团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自立自理能力以及民主和协作意识 , 还可以沟通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 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开展社团活动 , 既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 是大学德育工作的一个特殊领域 , 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措施。对大学生的社团活动 , 不仅要大力支持 , 积极促进它的健康发展 , 而且需要必要的管理。管理的目的 , 不是对社团活动横加限制 , 而是实行正确的引导和扶持 , 使它成为培育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第四 , 校园传媒载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和传播导向 , 优化传播内容 , 规范传播方式 , 发挥传播媒体的积极作用。例如 , 辽宁师范大学在校园中开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电视频道”。他们把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优秀节目像新闻联播、东方之子、焦点访谈、军事天地、重大会议、大型文献纪录片及优秀影视剧等选编成集 , 在每周六上午组织学生收看 , 并利用学生就餐时间 , 在各大餐厅滚动播放 , 至今己播出 400 多期 ,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信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今时代 , 除了要加强对各种传统媒体的建设和管理以外 , 特别要重视和加强对校园网等新型媒体的建设 , 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 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的新手段。要总结经验 ,加强探索 , 针对网络特点 , 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体教育网站和网页 , 建立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 积极主动地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 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参 考 文 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EB/ OL 〕 . http :/ / news. sina. com. cn/ c/ 2004 - 10- 15/ 08223928336s. shtml.〔 2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EB/ OL 〕 . http :/ / www.wuhaijy.com/ jiaowei/ zsfg/fg10. htm.〔 3 〕杨新起 .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 M]. 武汉 :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 责任编辑  洪  云 )・ 6 3 ・

篇二: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实现校园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论文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影响

  论文摘要:“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古语充分说明了环境对事物的影响。同样的道理,放到学校这样的集体中,环境对学生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我认为: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校园文化上,有效的学校教育,除了正面教育,积极传授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和使用的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本文就作者十余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平 墅 时的所见所感,为校园 讫 文化建设提出一些自己 钾 的见解,旨在为校园文 宙 化建设通过一条可参考 剁 的依据。

 一、德育的培 栅 养

 1.可陶冶学生 讯 高尚的情操。优美的校 伞 园环境,合理的设施布 咎 局,以至于校园的建筑 涩 、教室的布局,校园的 冻 花花草草、师生的言谈 撇 举止,都会对学生有巨 爆 大的影响。在优美的校 蒸 园环境中,学生就容易 胀 受到好的影响和感染, 序 使他们触景生情,“近 系 朱者赤”,进而激发学 耍 生热爱学校,热爱家乡 蹿 ,热爱祖国的高尚品格 明 。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 墟 的学生,会觉得舒心怡 优 神,从小培养他们的环 湛 保意识。在校园生活丰 址 富多彩、健康高雅的环 类 境中生活,对一些庸俗 烯 的和不合

 理的消极腐败 绞 的思想可以起到很好的 铃 抑制作用,所有这些都 饼 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 怨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蔡 观的形成。

  2.可 酷 规范学生良好的行为。

 虐 健全的监管框架和健康 憎 的舆论环境对学生的生 徽 活和思想起着巨大的规 筐 范作用。在合理的规章 酷 制度和健康的环境中学 栗 习、生活,当学生的思 瓶 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 顺 及集体舆论的要求时, 裁 他就会很快的认识到, 燥 并自我进行调节矫正。

 序 有时候,学生可能不接 禾 受老师的教育,但学生 整 不会去反驳同学们的建 氟 议、批评,没有人愿意 涂 成为“众矢之的”。从 堰 有名的“破窗效应”就 鼠 可以看出:优美的校园 羽 环境,还可以规范学生 重 的行为,试想:你会在 信 干净的地上扔纸屑吗? 取 会随地吐痰吗?会在干 描 净的白墙上乱涂乱画吗 肇 ?当然不会!

 二、智力 肆 的培养

 1.可培养 伴 学生的集体意识。校园 蝉 文化建设是以整个学校 织 为集体为单位的,所以 巍 应注意学校的集体形象 暖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处 卸 理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 捞 系,注重同学之间的相 确 互合作、协调。如果有 斜 必要,也应该为集体利 巍 益而牺牲个人利益,否 笨 则会受到一个集体的人 些 际压力。这种来自外部 哎 环境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宁 的压力,就会要求学生 劝 主动去处理好个人和集 螺 体的关系。同样的道理 岭 ,在一个团结、和睦

 友 朵 好的小组里的学生也会 怯 亲身体会到集体的温暖 焊 ,感受到集体力量的伟 铰 大,这也便于他们建立 板 “个人要服从集体,严 爽 以律己,宽以待人,‘ 澜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涨 ”的集体主义思想。

 彬

 2.可促进学生的心 改 理健康。学校教育应该 吩 培养学生丰富的精神生 扎 活,但不同的人有不同 侈 的兴趣爱好,所以校园 蛤文化的建设要适应学生 罕 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 捞 ,以避免对学生教育的 卜 “一刀切”,造成学生 舅 单一的性格倾向。而是 贪 应该使那些个性特长较 椽 突出的学生找到了适合 冷 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并 谍 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 搁 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 依 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 甫 ,树立一个真实、完整 抨 、积极的自我意象,形 正 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 汗 态度。现在的学生的心 叠 理适应能力相对较差, 康 而优美的校园环境,丰 责 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 沸 谐相处的人际关系则能 轩 培养学生较强的心理适 芝 应能力。学生置身于优 铱 美的校园环境中,会感 咒 到轻松愉快,在轻松的 尽 心境下,打开心窗,可 盲 增强学生的进取心,从 于 而自愿接受困难的挑战 承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喳 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交 铀 往圈,使孤僻不合群的 嫉 学生能够找到好的朋友 难 ,扩大胸怀,另一方面 美 也使学生因沉浸在欢乐 邀 或业余爱好中,因注意 陵 力转移而冲淡和忘却不 堪 愉快的心理因素。

 三、 捐 审美的培养

  “爱美 馏 之心人皆有之”,学生 举 也不例外。然而,在处 旨 在少年时期,小学生在 擒 追求美的过程中有明显 郝 的弱点:他们容易受到 狠 外界的各种影响,可能 梨 认为凡是少、新、奇的 黄 就是美;同时也有很强 笺 的虚荣心理,只求外在 谓 美,而忽视真正的内在 尉 美,容易形成扭曲的审 端 美观,认为仪表的漂亮 摆 就是美,而不懂得美具 唇 有广泛复杂而深刻有内 傣 涵。而优良的校园文化 玩 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 莽 审美观,提高他们的审 但 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 稗 。

  环境美可以升华 帝 为情感美。比如校园里 芋 的宣传栏,走廊上的板 鹊 报,教室的名人名言、 育 学习园地等等,这些都 敏 是广大师生劳动的结晶 蜕 ,也是贴近学生生活、 键 学习的知识,均可诱导 硼 学生鉴赏美、追求美、 陌 创造美。在一系列审美 坪 活动中,可以帮助学生 碌 认识到美是社会实践的 殃 产物,是劳动创造的; 土 感受到心灵美、语言美 充 、行为美、环境美的深 缎 刻内涵;真正懂得和体 杨 验到“大方”、“优雅 第 ”、“和谐”、“风度 勉 ”等这些描述美的有关 蜂 词汇的含义,从而把这 邢 些词汇的内涵变成他们 咽 自觉的行为,使追求美 韦 、创造美成为他们生活 簿 的需要。学生在这样的 疡 氛围中受到熏陶,必然 艳 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也 祁 会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 夸 。

 参考文献:

 [1 岗 ]李京禄,徐金玲.关 桓 于中小学校园文件化建 似 设的思考[D].辽宁 鼓 教育 XX 第九期

  [ 们 2]关世民.我国中小 已 学校园文化建设问题与 瞄 对策研究[D].湖北 衙 :华中师范学,XX 年 况

篇三: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实现校园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

 2006 年 4 月 25 日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 教基[2006]5 号 该《通知》对于引导各级教育部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中小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进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 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文明、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他们的全民发展和健康成长。笔者在深入学习《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的基础上联系在华东师范大学学习时所讲授的“校园文化建设”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读与思考。在对“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就“如何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有了一些自己思考与认识。

  对于什么是校园文化人们的观点不一可谓见仁见智。这一方面反映出校园文化建设的丰富性、 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也说明人们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经历了不断深化的过程。

  我认为校园文化就是以校园为环境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为主体以群体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一种文化。

 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现象。

  校园文化是间接地、 潜移默化地对教育者校园文化的主体产生影响的 这对学校进行校园文化整体设计和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下面就如何建设校园文化 充分发挥它的育人功能谈一些本人的浅见。

 1、创建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 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就象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一般情况下在整洁、优美的环境中工作和学习其效率都比较高这是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的心情比较愉快精神比较轻松做事的积极性就高。学校要想方设法把校园环境建设好并加以美化。校园或大或小其建筑物要求做到大的雄伟小的玲珑布置整洁、优美、品位高雅、错落有致。使学生在心情愉快的文化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滋生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使学生在爱美、审美、创造美的过程中达到精神世界的升华。

  在校园环境建设上要打破常规的一成不变的、静止的模式赋予它丰富的生命力在我们熟知的领域里挖掘出新的教育资源 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阔的空间 使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实践的园地。“要让校园的每堵墙壁都说话”我们的理解就是赋予校园里的建筑设施具有丰富的文化涵义。如在教学楼内开辟作品栏、精品屋、特长展示等张挂学生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电脑作品展示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让学生在特长展示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思维和想象为他们提供展现才华、张扬个性、实践创新的平台。其次教学区、活动区的设计要相对独立各有特色相互辉映。如在教学楼和教室布置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画像著名的治学和教育的名言警语书写催人奋进的标语如校训、校风等内容体现严谨治学、勇攀高峰的文化主题在主要的体育活动场所要塑造以体育运动为主题的雕像、 标语等 这样使人身处不同的功能区便有着不同的感受——在具有浓郁的学习气氛的教学区便激起学习求知的欲望 身处热闹非凡、 加油声此起彼伏的运动区便身不由已加入到运动队伍之中。

 其次要做好校园的净化、美化和绿化时时保持校园环境的整洁对校内道路、活动场所以及绿化区进行统一规划努力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注重“环境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通过绿化、香化、净化、园林化、知识化让校园的一景一物每堵墙壁每个角落都在无声地“说话”。

 这样我们的校园才能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花园、温暖的家园和幸福的乐园

 2、营造奋发向上的校风 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

 校风最集中的体现是学风和教风。教风是主导、学风是主体。要抓好校风建设首先必须抓好教风建设而抓好领导作风建设是抓好教风建设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的首先就应该以身作则通过理论学习统一认识端正办学方向树立起“团结协作、勤廉高效”的工作作风为促进良好校风的建设奠定基础。

  其次要从教职员工入手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加强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学习组织教育观念大讨论确立正确的质量观和人才观明确现代人才的衡量标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新观念倡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在教师中树立“立志 勤奋 俭朴 互助”的学风和“精 勤 严 实 新”的教风。教师要以自己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深厚的思想情感、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和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示范让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教育。

  第三在学风建设方面通过各种载体和形式将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启迪、熏陶、感化和塑造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在学生中形成爱党爱国、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团结互助、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

 3、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发挥校园文化的控制功能。

 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 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

 校园文化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 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 对校园文化活动能否顺利正常开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要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机构如成立由校长、各部门负责人、少先队辅导员等组成的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并就校园文化阵地、环境卫生、绿化美化、校园保卫等进行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同时在学生中建立执勤队、校园文明监督岗等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

  其次要加强常规管理进一步修订完善一系列校园管理制度如德育工作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学生一日常规管理制度、课外活动制度、公物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师生操行考核评定制度、治安管理制度等把校园文化建设任务纳入分级目标管理体系同教学科研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确保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其他工作同步进展。

  第三教师群体作为制度建设的设计者和执行者、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建设者其素质的高低及工作作风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水平。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一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做到“心中有爱、目中有人”弘扬“敬业、奉献”精神二要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与时俱进超越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4、优化人际关系 发挥校园文化的凝聚功能。

  校园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学生之间关系、教师人际关系三部分。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校园人际关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育过程和结果。“亲其师”才会“信其道”。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保证。调查表明“领导+长者+朋友”型的领导角色“师长+父母 +朋友”型的教师角色互助互爱、情同手足的同学角色是现代教育中的新型角色颇受学生欢迎。

 首先要求教师要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善待每一位学生的过错 以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 还要敢于承认错误 以理服人 取信于人做学生的表率。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尊敬教师勤学守纪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出现乐教乐学的生动局面。

  其次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同学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提倡同学间团结友爱、相互尊重、互相帮助、互相督促、共同提高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引导学生建立宽松健康的人际关系。

  第三作为教师应当杜绝“居功自傲、文人相轻”的不良思想从事业出发互相理解求大同讲究群体意识团结合作建立起良好的协作关系为学生树立榜样。

 5、精心开展文化活动发挥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大批有知识、有能力、有良好人格和个性的人才。相对而言课堂教学是一种共性的教育活动而校园文化活动则可更充分地使学生施展才华发展个性。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发展兴趣爱好发挥特长并在各种创造性活动中挖掘学生个体的潜在能力充分认识自我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

  组织丰富多采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的兴趣爱好广泛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渴望丰富的精神生活。限制、禁锢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就不能让他们分清真、善、美和假、丑、恶中摒弃糟粕吸取精华。如果学校不能满足学生的正当要求学生的课余生活单调、枯燥那么各种错误的、庸俗低级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

  校园文化活动要系列化、特色化、常规化。如升旗仪式、入团仪式教育系列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系列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歌咏比赛教育系列。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寓教于知识寓教于竞赛寓教于娱乐陶冶学生情操锤炼学生品格。

  此外 学校还要通过各种多样的活动和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美育教育 如组织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开展书法、篆刻、摄影、集邮、演讲、百科知识竞赛组织文学、艺术、科普小组等活动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学生的文化素养越高审美能力越强就越能抵制庸俗、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精神生活也就越文明健康。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渗透到各类活动中去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净化了校园的精神环境既增长了学生的才干发展了个性又使学生接受了教育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然比较完善和成熟的校园文化都具有其鲜明的个性特点个性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就外部因素来说有地方社会文化、地方经济等就内部因素来说有教师知识结构、学生认知层次等只有使各个方面和谐协调校园文化才能良性发展并充分发挥其功能。

  总之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当前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将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新形势下学校实施推进素质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四: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实现校园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由网络文化、 舆论文化、 人际关系等组成的精神文化。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 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它具有激励性、 弥散性和凝聚性等特点。

 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 以期陶冶学生情操, 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她所体现的是一种精神, 即校园精神。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和核心, 是学校师生员工精神面貌的总体现。

 校园文化, 不论是物质层面, 还是精神层面, 都积淀着历史、 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 蕴涵着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

 基于上述认识, 我认为校园文化具有如下育人功能 1、 德育功能 第一、 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薰陶,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 进而热爱家乡、 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

 学生在幽静的环境中学习, 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丰富多彩、 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 对低俗的非理性的文化及各种消极腐败思想也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 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第二、 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

 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健康的集体舆论对学生的学习、 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规范作用。

 第三、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学校集体为单位, 注意学校的集体形象。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处理好

 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 注意相互间的协作, 一个充满理想、 团结友好的集体会使学生亲身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体会到集体力量的伟大,从而树立个人要服从集体、 严以律已、 宽以待人的集体主义思想观念。

 第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 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多彩的校园文化适应了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化、 个性化的特点, 避免了对学生人格塑造单一化的倾向。

 优美的校园环境、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培养学生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 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第五、 有利于规范校园网络建设。

 在信息化校园中, 网络文化,已将其特殊性融入校园文化的普遍性之中, 网络文化的特殊价值将会吸收校园文化的普遍价值并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同, 汇入校园主流文明文化中, 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

 2.美育功能 爱美是人的天性, 学生也不例外。

 优良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

 环境美可以升华为情感美。

 美丽安适的校园建设, 整洁漂亮的教室布置, 朴素大方的服饰打扮, 以及校园空气的净化、 文明礼貌语言的使用、 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 均可诱导学生鉴赏美、 追求美、 创造美。

 美是普遍存在于大千世界中的, 并非单指自然美。

 音乐之美、 雕塑之美、 绘画之美、 文学之美完全是一种和自然美内涵不同的艺术美。“互动机制与主体德育发展模式” 就是要视学生为主体, 充分激发其

 积极性与创造性, 在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中, 以活动为载体, 以广场文化为核心, 在多种多样的广场文化活动中去体验美、 欣赏美,从中去了解人性的善良、 领悟道德的高尚, 从而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3.实践功能 未来社会是一个人际广泛交往的社会, 社会对未来人才社交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学校自然要成为培养交际能力的主阵地。

 而现在的中学生独生子女居多, 娇生惯养, 在外不会主动地正确地交往。

 而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交往的信心, 各种活动的开展既给学生提供了广泛的交际场所, 又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学校教育工作的行之有效, 除正面教育、 积极灌输外, 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 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的, 但却是稳定渐进的。

 大量的事实表明:

 成功教育的特点是使学生在没有意识到受教育的情况下发生的, 而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往往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

 校园文化在这方面具有其他教育不可代替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篇五: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实现校园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18.06 总第503期 教育论坛·

 14

 ·打造校园文化 发挥育人功能——浅谈校园文化建设邓 坤(珠海市香洲区凤凰小学,广东 珠海 519000)摘 要:校园文化是以办学理念为引领,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导向,以人文精神、环境艺术、行为意识和制度建设等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包含办学理念、文化产业、教学行为等产生的传统道德、人文景观、行为习惯、校园正能量等,是学校、教师、学生共同成长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必不可少的元素。学校要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键词: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学校发展一、校园文化的概念及发展宗旨校园文化指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培养目标、一训三风(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传统文化、行为文化、规章制度和学校师生、家长自身在互动活动中形成的约定规则,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比如,提到清华大学我们自然会想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提到北京师范大学,我们自然会想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提到北京大学,我们自然会想起“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因为这些校训反映了名校的历史渊源、独特理念和发展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就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二、校园文化引领学校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人文精神的传承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从而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在当今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学校发展迅速,新的理念层出不穷,校园文化可谓百花齐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的立足于国学经典,传承优秀文化;有的借鉴西方文明,开阔视野;有的依托山水,意境渲人;有的着眼于本土文化,突出地域特色;有的借鉴校史,弘扬校史……如此诸多的校园文化,真可谓包罗万象,百家争鸣,各具特色。如靠近大海的“海洋文化”,沙漠地区的“绿洲文化”,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文化”,番禺地区的“龙舟文化”,等等,无不切合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立意高远。无论是高校还是中小学,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一所好的学校,必定有其独特的校园文化。好的校园文化能促进师生健康成长,促进学校品牌的形成,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和办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与社区和谐发展,使学校形成良好的口碑。三、打造校园文化的策略校园文化的打造涵盖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人文领域文化建设等方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建设是基本保证,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精神文化建设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制度文化建设是学校依法办学、依法治校,规范学校秩序的根本机制。1. 建设校园文化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校园文化建设不是盲目的,不等于硬件建设,是有目的、有价值取向的,应遵循下列原则。(1)校园文化建设应遵循科学性原则。校园文化是学校建校立校的顶层设计,其涉及范围大,需要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学校应精心策划,科学安排,有效设计。例如,珠海凤凰小学的“凤凰文化”,围绕“五彩凤七彩梦”的理念,凭借凤凰小学所具有的“仁义礼智信”五德来打造校园文化,构建七彩课堂。(2)校园文化建设应遵循艺术性原则。艺术元素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成分,校园环境、校园景观要融入艺术元素,提炼艺术表现形式,让学生在艺术氛围中处处受到艺术的感染,得到美的享受。例如,凤凰小学的诗歌园、科普园、梦幻剧场、童话世界等文化景观就融入了艺术元素,增强了剧情、幕景,景观新颖、生动、活泼,深得学生喜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净化了学生的心灵。2. 建设校园文化要掌握文化的本质特征建设校园文化要充分了解学校办学目标、核心文化特征,掌握校园文化的本质特征,真正发挥其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1)校园文化具有知识渗透特征。校园文化具有传播自然和人文知识的功能,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熏染个性、内化素质、凝聚精神、渗透思想的功能,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具有知识渗透特征。(2)校园文化具有艺术观赏特征。校园文化是通过一定万方数据

 新校园 教育论坛·

 15

 ·的物化形式塑造表现出来的,蕴含美学艺术、建筑艺术,并具有精神、文化内涵,能引起观者丰富的想象,能产生睹物知意、触景生情的效果,具有艺术观赏特征。(3)校园文化具有积淀独有特征。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学校从实际出发,确定特色,找准灵魂,长期实践,磨炼细节,提炼升华,积累沉淀,切忌抄袭照搬。它具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积淀独有特征。(4)校园文化具有发展传承特征。校园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形式多样,有古今中外、自然科学、人文艺术、科技信息等知识,与时俱进,与学校融合发展,形成固有的校园文化,可一任任校长发扬光大,一届届师生谱写新篇,具有代代相传的发展传承特征。3. 建设校园文化要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学校在选择文化定位的同时,学校所处的区域历史文化、人文文化、本土文化、地方特色等是重要的参考内容,建设校园文化要与当地实际情况相联系,要因地制宜,择优选择地方特色、本土文化,找准支撑点,拓展定位适合学校发展的校园文化。学校可以立足国学传统,借鉴西方文明,可以进行创意,可以从校史入手……“孝”文化,“狼”文化,“银杏”文化,“三红”文化,“凤”文化……不一而足。要么重实践研究,要么重理性思辨,要么重生活人文,要么重品格气度。不同的学校其校园文化建设的着眼点不同,侧重点也不同。4. 建设校园文化要与学校培养目标相结合每所学校都有它的办学理念、文化背景、环境文化、人文建设等教育教学培养目标。它具体表现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课程文化、警务文化等方面。因此,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要为学校的发展做铺垫,要服务于学校培养目标。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精神文化。它是校园文化的精髓,包含办学理念、文化产业、教学行为等产生的传统道德、人文景观、行为习惯、校园正能量。如办学理念、目标、校训、校风、校歌等。(2)制度文化。它是学校依法办学、依法治校、规范学校秩序的刚要,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具体化,是师生员工行为准则的依据,是学校精细化依法办学的根本保障。(3)环境文化。它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和标志,包括基础建设、管理建设以及校内师生凝聚的校园氛围,如校舍建筑风格、课室内外布置、校园净化绿化美化、人文景观布置等。如凤凰小学的灰派建筑、最美教室文化建设、“五彩凤七彩梦”凤文化的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4)课程文化。它是在学校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的背景下,对学校精神文化的实践和创造。课程文化建设力求实现教育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学习方式从被动走向主动,课程资源从贫乏走向丰富,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力求体现现代学校发展的智慧与创意。(5)警务文化。它是学校依法治校、依规办事、营造平安和谐校园的基本保障。警务文化的建设要与校园文化元素融于一体,既凸显安防功能,又美观实效,从而实现法治育人效应。四、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时刻影响着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以它的文化精髓唤起学子的心灵,激发学子奋进,塑造学子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此,校园文化应发挥以下育人功能。1.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表现古训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校容校貌、师生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环境教育的直观教育因素,将对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把物质文化建设转化为环境文化,通过绿化、美化、净化校园环境来熏陶、感染学生,改变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最终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高雅的情操,成为社会优秀的人才。2.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实力的综合表现校园文化建设涵盖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人文领域文化建设等方面,是学校办学实力的综合表现,具体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上,是学校每个时期发展的重要因素。3. 校园文化具有塑造人的功能校园文化具有一定的行为约束力,可以培养学生自律、自思、自省和求进的内在动力。校园文化对师生教育有根基作用,影响着学生的一生。它有助于师生走向社会、建设社会,时时提醒学生在社会中怎样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它的外在表现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哪怕学生成年以后,他还会在自己的日常言行举止中不自觉遵照,促使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文明的人,做一个有涵养的人。4. 校园文化建设可营造法治文化氛围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把法治元素融合进去,促进学校依法办学,依法治教,依规办事,使学校成为法治学校,促进学校平安和谐地发展。如把校园的安防监控智能系统与校园文化融合一体,使之以人文本,提高安全保障;建立学校警务文化,把警务设施融入校园文化,实现警民联袂联防体系,营造法治文化氛围,发挥警务文化的法治育人功能,营造平安和谐的校园。总之,校园文化建设要总体规划、突出特色、传承发展,它是学校发展的基石,是学校的顶层核心设计,是形成学校品牌形象、打造学校品牌特色的重要标志。学校文化是学校、教师、学生共同成长必不可少的元素。积极阳光的校园文化,将陶冶师生的情操,开启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铸就一个个辉煌。参考文献:[1]孙庆珠.高校校园文化概论[J].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2]赵宝贵.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诚信教育[J].达县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4).作者简介:邓坤(1965— ),广东珠海人,小学一级教师。万方数据

篇六: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实现校园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大学文化育人功能 引领和谐校园建设

  摘 要:

 大学文化在营造安全稳定和谐校园环境, 服务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重点介绍了如何发挥大学文化对于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夯实校园安全稳定的文化基础, 提出了要以办学目标、 办学理念和办学要求为引领, 助力学校发展, 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关键词:

 大学文化 育人 校园和谐 稳定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 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是实现人才培养功能的前提和基础。

 在办学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 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 充分发挥大学文化育人的“软实力” 功能, 是新形势下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构建平安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 充分发挥大学文化对于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

 大学文化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是大学生存、 发展和承担重大社会责任的根本, 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支撑,

 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 在建设和谐校园中具有基础性、 先导性的作用。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主流价值观。

 大学文化建设通过理论探讨、 舆论导向、 道德规范发挥作用, 促进主流价值观的形成, 并在形成师生主流价值观的过程中引导对各种社会矛盾有比较正确的观点, 从根本上维护稳定和谐大局。

  以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育理性自 觉。

 重视弘扬科学和人文精

 神, 使师生的科学和人文修养得到提升, 使之获得理性的自觉, 既敢于为真理和正义奋斗, 又在行动上对处理社会矛盾、 人际关系采取较为理性的态度, 从思想和行动上促进了 校园和谐稳定。

  二、 不断夯实校园安全稳定的文化基础

 大学文化是大学人在追求真理、 创造新知、 培育人才、 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共同遵守的价值观, 认可度极高, 因此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和谐性。

 要深刻认识到大学文化这一特性, 注重凝练大学精神, 强化制度规范, 美化环境建设, 从而保障和谐校园建设。

  1、 以大学精神为“魂”, 打造全体师生共有的“精神家园”。

  大学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 它是学校成员共有的价值追求、 理想信念、 心理状态、 道德情感、 思维方式、 行为规范、 人际关系等, 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引导师生在办学过程中秉持一定的价值取向, 形成共同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构建师生精神家园, 构筑了维持校园安全稳定的深层基础。

  坚持方向实现正确引领。

 构建和谐校园,

 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指导, 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和荣辱观, 通过大学文化建设为师生的成长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精神保障,

 为高等教育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提供坚实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基础。

  传承历史形成自身特色。

 大学的成长, 不仅体现在物质资源的积累上,更重要的是其自身文化精神的养成和发扬。

 构建和谐校园, 就必须在办学实践的基础上, 凝练属于自己的文化精神, 形成独具特色的大学精神, 强化师生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为和谐校园奠定基石。

 2、 以制度文化为“纲”, 构建和谐校园安全稳定的规范保障体系。

  积极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倡导以人为本思想与科学管理手段的结合,

 落实民主管理、 依法治校和教授治学, 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 校园的稳定也就有了 制度保障。

  推进民主管理。

 民主是和谐校园的活力所在。

 要让民主的氛围充满着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 就是发挥好各方面人员投身 学校建设的热情和力量, 不断增强师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就是要完善好信访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校内申诉机制, 扩大民主监督范围, 增强民主监督力度。

 营造了民主的管理氛围, 学校各项决策制定就会有了群众基础, 矛盾就会化解在政策和制度的形成过程中, 校园和谐也就顺理成章。

  坚持依法治校。

 法治是和谐校园的基础和保障, 依法治校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原则。

 坚持依法治校, 首先要建立健全学校决策议事制度, 探索建立科学规范、 以人为本、 学术为先的管理规章体系, 完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 努力实现用制度规范办学行为, 用制度服务人引导人, 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保障学校科学发展。

  尊重学术自由。

 学术自由是保障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最重要的因素。

 要尊重学术发展规律与人才规律, 积极营造崇尚科学、 探求真知的学术环境和宽松和谐的学术研究氛围, 充分发挥专家教授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健全完善学术评价、 学术奖励、 职务晋升以及学术委员会、 学位委员会、 教学委员会等制度。

  3、 以物质文化为“体”, 营造和谐校园安全稳定的环境氛围。

  大学物质文化是大学文化外化于形的重要载体, 它的功能就在于通过

 文化氛围陶冶大学生的心灵, 大学生正是在所处的文化氛围中接受文化的沐浴、 情操的陶冶、 道德的洗礼和人格的升华。

 因此, 建设良好的大学物质环境, 是一种传达信息的文化交流与对话形式, 具有隐性的教育效果。

  构筑环境, 营造氛围。

 校园硬件环境作为一种物质的客观存在, 能为人们的感官所直接触及,

 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

 它们对身居其间的师生有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 更能激发师生积极向上、 不断进取创新的良好精神状态。

 校园硬件环境包括学校形象识别系统、 校容、 校貌等, 它隐含着大学精神的创建。

 因此, 要切实做好学校形象识别和塑造工作, 宣传推介学校整体形象, 扩大学校知名度, 提升学校品牌价值, 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名片, 强化师生品牌意识。

  打造载体, 彰显特色。

 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还包括文化媒介和文化活动。

 通过接收文化媒介的传输内容, 参与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 师生员工能更加有效的受到大学文化的熏陶, 感受到校园文化的独具特色。

 因此,要高度重视打造文化媒介和活动, 充分彰显特色校园文化。

  三、 以校园精神文化引领学校发展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当下, 高校所面临的矛盾问题大多是在高等教育大发展过程中次生,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最根本的途径和方法就是要实现更大的发展, 用发展的眼光、 发展的思路、 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以“追求一流” 的办学目 标引领学校健康发展。

 高水平大学建设是每所高校都应追求的目标, 在不同时期、 不同层次、 不同类型的大学可以根据自身的判断和估价, 对高水平有不同的理解。

 不管什么层次的学校都有资格、 也应该追求一流, 它反映了一所学校追求卓越所要达到的层次和高

 度。

  以“以人为本” 的办学理念推动学校全面发展。

 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 以教师为主体; 教育以育人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 努力使学校的办学、 管理、 环境和条件建设围绕着教师、 学生来展开, 开创凝聚人心、 尊重人的发展、 发挥每个人的主人翁精神的团结奋进的和谐局面。

  同时, 高校也要采取一系列加强安全稳定的工作措施, 加强政工、 安保队伍建设, 健全和完善紧急预案机制和危机管理与处置机制, 强化特殊群体管理工作, 完善网络监控与管理, 加强舆情信息工作, 提升校园消防、道路交通及食品卫生安全等工作。

 有无所不在的大学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加上措施有力的安全稳定工作机制, 就一定可以推动建立平安、 和谐校园,为更好的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可靠的环境保障。

  参考资料:

  1.

 韩延明:

 强化大学文化育人功能, 《教育研究》, 2009 年第 4 期,总第 351 期

 2.

 王瑞芳 吴静:

 论和谐校园与大学文化建设,《思想教育研究》, 2007年第 6 期, 总第 144 期

 3.

 李木旺:

 试论高校校园文化与校园和谐的内在关系,《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7 年 5 月第 13 卷第 3 期

 作者信息:

  鲍励, 女, 安徽合肥人, 安徽大学法学院思政辅导员。

 研究方向:

 传播学。

  葛德义, 男, 安徽合肥人,

 安徽大学办公室科员。

篇七: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实现校园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好的校园文化发挥其育人的功能

  东莞市东城花园小学—苏汝坤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园地。”要充分发挥学校这个重要园地的作用,教育者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这就是创造良好的适合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道德、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一再强调, 教育者的任务主要是为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具有感染性,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比教师的苦口婆心具有影响力。

  校园文化是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校一门潜在课程,它能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通过目濡耳染,潜移默化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促使学生在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推动下,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健康成长。我们知道,学校及其培养人的活动,是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并受到这种文化环境的强大影响。

 就像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它社会文化一样,一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它的校园文化。

 多年来, 我校在校园文化教育方面不断尝试,探索,大胆实践,创造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门径,走出一条较成功之路,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一、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改善育人条件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教育系统工程,我们认为首先要着力于校园物质文化环境的规划和建设。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具有“桃李不言”的特点,它能使学生自然地受到熏陶、暗示和感染。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校园环境的教育作用, 都以优美的自然环境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我校是市政府于 1995 年投资 1000 多万元兴建的

  现代化学校,校园建筑美观大方,布局合理,造型独特,环境优雅。鲜明地分成了教学区、运动区、教工宿舍区,给人既幽静又活泼之感;校园内绿树成荫,创造出优美的自然景观,构成了“园林式”的校园。室内,领导办公室有学校的规划,工作计划,岗位职责等内容的牌板;教室里有学风、班风、标语、学习园地等牌板建设;各种功能室均有相应内容的牌板及标语; 在学生视线所及的墙面上展示着学校的培养目标、 校风、 校训、 教风、 学风等。教室外建有多个宣传橱窗、画廊、板报。在校园每一个角落都合理地栽上花草树木,在显眼地方立上雕塑,在通道两旁用不同造型的花木衬托,更显出幽雅别致。走进校园,人们将有走进美丽公园的感受。故此,我校 1998 年 10 月被评为“东莞市园林式单位”,2000 年 6 月又被评为市首批“绿色学校”。

  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已在我校形一种无形的教育。学生在校园内的学习、生活、行为已表现出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的态势,他们能自觉地把学校、教师的教育要求内化为个体需要,引发出正确的行为习惯。学生自觉地爱护校园环境,从不乱丢纸屑杂物和乱涂乱画;自觉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自觉地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园内除杂草、修剪花木、清洁卫生等。爱护花草,爱护大自然的思想已在我校学生中扎了根。在 2001 年 11 月学校少先队大队响应少工委号召,开展“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体验活动,队员们以“爱我母亲河—东江”为主题,进行一系列的调查,体验。撰写出《大王洲的水质情况报告》 、 《自来水的来历》 、 《联黄毛织厂的废水处理报告》 、 《来自东江的

  报告》等文章,并把这次活动的全过程拍摄刻录成 VCD,参加省少先队体验活动比赛获得了一等奖。该项活动现又被省推荐参加全国比赛,可见,环境熏陶起到育人的效果。

  二、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江泽民主席说:

 “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校园文化的最高

 层次。因此,我们十分注重校园精神文化氛围,促使师生文化、艺术、思想、

篇八: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实现校园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校园文化、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我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诚然,一个好的校长,他有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高效的管理方法,科学完善的各项管理建设,务实敬业的工作作风,善于观察和了解教职工的心理,并能与师生进行良好的沟通等等。在校长的带领下,可以使一个落后的学校逐渐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学校的各项工作逐渐会有起色,会带出一个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敬业奋进的 一 一支教师队伍,可这一切 主 主要来自于校长的领导力 和 和影响力,包括校长的个 人 人魅力。我们大多数

  学校的发展都经 历 历过波折,就我们学校而 言 言,从 2002年的最低 谷 谷,高中二十四名教师, 学 学生不足百人,经过前几 任任校长的不懈努力,历经 十 十几年才逐渐发展到现在 , ,全校 30个教学班,1 5 500 多人。我们的发展 大 大致经过了这样几个阶段 :

 :从粗放型的以人管人阶 段 段,到目前的以制度管人 阶 阶段,可以说我从 200 7 7 年担任校长已经 8 年, 反 反思我的治校管理我不是 一 一个非常称职的校长,与 兄 兄弟学校的校长相比,他 们 们都非常有智慧,每个人 都 都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 。

 。

 学校的工作千头万绪 , ,我们应该重点抓好哪些 工 工作? 前几年我重点放 在 在了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 , ,抓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 ; ;近几年抓校本教研,如 何 何构建高级课堂,指导学 生 生的学习方法,完善管理 制 制度,工作执行力和效率 , ,总觉

 得工作效果不如人 意 意。我常在想学校的工作 是 是为了学生将来的发展奠 基 基,那在校长的眼里到底 是 是学生的发展是第一位呢 , ,还是教师的发展是第一 位 位呢?学生是学校发展的 核 核心,而教师的专业发展 才 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进 而 而推动学校的发展,所以 校 校长的第一要务应是促进 教 教师的专业发展。

 我校 老 老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存 在 在的问题

 自我角色定 位 位不清:

 很多教师仍是 传 传统教师的角色:知识的 单 单一传授者、课程的机械 执 执行者、教学的绝对管理 者 者、学生的终极裁判者。

 随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师的 角 角色在相应地改变:(1 )

 )由“工程师”、“园丁 ” ”向“精神导师”转变, 教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心智 的 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 “ “花园的修剪者”,教师 应 应该为学生的成长引路, 为 为学生的人生导航。(2 )

 )由“春蚕”、“蜡烛” 向 向“果树”转变,教师不 应 应再做“春蚕”或“蜡烛 ” ”,应该在向社会奉献的 同 同时不断补充营养,成为 常 常青的“果树”。(3)

 由 由“一桶水”向“源源不 断 断的奔流”转变,信息技 术 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 来 来,教师这“一桶水”已 不 不能满足需要,教师的知 识 识需要不断地更新,要引 导 导学生“挖泉”。

 那么 我 我们现在的教师角色应是 怎 怎样的?一般意义上可概 括 括为人类文化的传递者, 新 新生代灵魂的塑造者,学 生 生心理的保健医,学者、 人 人际关系的艺术家,教学 的 的领导和管理者。

 专业视 角 角的角色应是专业的工作 者 者,终身学习者、研究者 、 、合作者,自身专业发展 的 的主人(摘自:教师专业 发 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教育价值观的定位不准:

 教育作为一种专业与其它 专 专业不同,它与人类的未 来 来和发展有直接的联系, 能 能促进综合国力的增强, 民 民族素质的提高。学校教 育 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 的 的发展,而教师在其中扮 演 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 学 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因此 , ,教师的职业态度和职业 道 道德对学生的发展有重大 影 影响,我们不能仅仅把这 个 个职业作为简单的生存需 要 要。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的 教教育价值观是教师专业发 展 展的基础。

 教师素质不 够 够高:

 我校教师整体素 质 质不高,学历起点低,知 识 识面窄。有些教师职业道 德 德意识淡薄,教育观念陈 旧 旧落后,缺乏创新与研究 能 能力,专业发展意识不强 , ,缺乏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

 。

 缺少教师专业发展的 外 外部条件:

 一是校园环 境 境、教学条件、工资待遇 等 等物质条件尚未满足其需 要 要。

 二是校园文化尚未 形 形成,精神需要及工作评 价 价很难与教师自身需求达 成 成一致。

 三是缺少必要 的 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继续学 习 习,阻碍了他们的专业发 展 展。

 学生发展现状及问 题 题:

 中小学各阶段学 习 习任务和习惯养成任务不 明 明确或不达标,中学与小 学 学之间衔接不好,导致学 生 生的问题累积到高中难以 有 有效改变。

 缺乏学习的 动 动力、主动学习意识不强 , ,且不善于思考、动手实 践 践能力较差,有效性的缺 失 失,在一考定终身的大环 境 境下,显示出对学生思想 品 品德教育,学生的人生观 、 、价值观的取向都存在问 题 题。

 学校存在的大多数 问 问题学生匀来自于问题家 庭 庭,阻碍中国教育的发展 的 的最大问题是来自于家长 这 这个群体,家长素质低, 对 对孩子的不负责任,没有 良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校 教 教育中难以逾越的障碍。

  学校的文化环境尚未形 成 成,不能够有效发挥潜移 默 默化润物无声的隐性教育 作 作用。

 创建校园文化, 推 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创建校园的构想:今年我 校 校环境建设有了跨越式发 展 展,修建了塑胶操场、更 换 换了办公桌椅、粉刷了内 外 外墙壁,学校面貌焕然一 新 新,学校的物质条件基本 满 满足了教育教学的发展

 的 需 需要,相比较而言,我校 师 师生的精神面貌、专业发 展 展的内在要求即学校的软 实 实力建设凸显不足。怎样 才 才能使学校再向前发展, 过 过去的管理模式和治校经 验 验已不能满足当前学校发 展展形势的需要,校长一个 人 人的作用毕竟有限,我觉 得 得我们应进入发展的第三 阶 阶段,即文化治校阶段, 创 创建校园文化——塑造学 校 校的灵魂、推动学校可持 续 续发展,应该为后来教育 人 人留下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

 。

 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功 能 能:

 文化的内涵:文 化 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 们 们长期生活方式、行为规 范 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 等 等,积淀的产物,是人们 共 共同认可的一种可传承的 意 意识形态。

 校园文化的 内 内涵:校园文化是以学生 为 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 间 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 以 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 行 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为主 要 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 为 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 化 化,其中校园文化的本质 内 内容是校园风气或校园精 神 神。校园文化是学校特定 的 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 它 它包括学校的环境、传统 、 、校风、学风、人际关系 、 、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 及 及隐性的行为准则,是学 校 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 总 总和。由于学校是育人的 场 场所,因而校园文化一般 取 取其精神文化的含义,即 学 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 成 成追求目标、价值观、“ 三 三风一训”、传统习惯、 行 行为规范及规章制度在内 的 的精神总和。

 校园文化 的 的功能及作用:

 校园 文 文化是一种精神:

 校园 文 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 是 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 象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 重 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师 生 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 着 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校园文化建设可提升学 校 校的文化品位:

 古人云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校园文化表现出学校 整 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 具 具有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 , ,对师生的健康成长有着 巨 巨大的影响。

 校园文化 是 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 映 映:

 校园文化是学校综 合 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 核 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 化 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良 好 好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 独 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 、 、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 断 断跨越。所以校园文化的 建 建设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 保 保证。

 (三)、我校校 园 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做法:

  1、具体内容及解读:

 “ “一个目标、三风一训”

 一个目标:超越自我、 追 追求卓越——师生共同追 求 求的目标 校训:校风、 教 教风、学风 2.具体做 法 法:

 1)召开全校教职 工 工大会,请全体教师明确 学 学校近一个阶段的发展方 向 向,是校园文化建设,并 形 形成共同的一种精神追求 。

 。

 (1)各方面的时机 已 已经成熟,学校物质环境 的 的改善使我们具备了相应 的 的条件。

 (2)适时地 把 把学校的发展上升到一个 新 新的阶段:即文化治校, 并 并共同制定近五年的学校 发 发展规划。

 (3)全校 讨 讨论确定“一个目标”和 “ “三风一训”,形成全体 师 师生共识,让大家理解、 接 接受、认同并内化为内在 价 价值。

 (4)根据学校 近 近五年的发展规划,让教 师 师每人制定一个近五年专 业 业发展规划,每位学生相 应 应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使 个 个人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 有 有机结合,协调统一,形 成 成合力,有效推动校园文 化 化的建设。

 2)在学校 管 管理中要以人为本,构建 和 和谐的管理文化。建立以 “ “情感——人格——制度 ” ”为链条的管理机制。其 理 理念就是以人为尊、以人 为 为重、以人为先、以人为 贵 贵,通过人

 文关怀和道德 情 情感,唤醒人的良知,实 现 现师生生命的“自由成长 ” ”、“智慧成长”。爱是 教 教育的魂、情是教育的根 , ,只有校长和师生之间的 真 真情互通,价值同构,以 情 情感为动力,树立校长为 教 教师服务,教师为学生服 务 务的理念,以人格为示范 , ,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管 理 理制度,形成和谐的管理 文 文化,才能引领师生志存 高 高远、快乐成长。

 3)

 构 构建和谐的人际文化和以 校 校为家的责任文化 教学 工 工作是关于人的工作,因 此 此校园人际关系是和谐校 园园的前提,具体到学校工 作 作中是:民主化——学校 必 必须形成民主决策氛围, 宽 宽容和兼听各种意见,发 挥 挥每个教职工参与管理的 热 热情;人性化——领导必 须 须着力解决教职工最关心 、 、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 问 问题;精细化——把每一 个 个环节的管理都落在实处 , ,确保政令畅通,反应迅 速 速,精诚团结,合作进取 。

 。

 4)构造和谐的精神 文 文化 文化的力量是深入 而 而持久的,它植根于每个 人 人的意识中,成为稳定不 变 变的基因,进而影响人的 一 一生,构建校园精神文化 需 需要滋育书香,书香校园 不 不仅仅是让师生多读书, 而 而是通过读书丰厚师生的 文 文化底蕴,从而使其成为 有 有儒雅气质和高尚品位的 人 人。使学校成为教师博古 通 通今,畅想教育理想的精 神 神家园,成为学生奋发向 上 上,乐学善思,书香浓郁 的 的学

 习乐园。让“超越自 我 我,追求卓越”成为师生 每 每个人的共同目标追求。

  5)构建和谐的物质文 化 化 校园作为“和谐”社 会 会建设基地,我们在环境 上 上营造健康、生动、向上 的 的校园环境,努力使校园 的 的每一寸土地都会说话, 每 每个墙面都绽放笑脸,每 一 一棵花草都吐露芬芳,每 一 一个角落都成为师生砥砺 品 品行,陶冶情操,塑造师 魂 魂的圣地。

 6)构建和 谐 谐的行为文化,以校为家 的 的责任文化 教育归根结 底 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 最 最后要落实在行为习惯的 养 养成上,我们积极倡导和 践 践行师生们从身边一点一 滴 滴的小事做起,因为“教 育 育无小事、处处是教育” 。

 。责任文化——让每位师 生 生复音词这校是我家,学 校 校兴衰是我责任。上班时 领 领导给教师们的温馨的问 候 候,上下楼时脚轻慢步靠 右 右行,见到纸屑主动拾起 , ,师生见面真诚的微笑, 别 别人偶尔有失误时多一份 理 理解和宽容,师生有困难 时 时伸出的热情援助之手… … …。点点滴滴的小事如春 风 风化雨,谱写校园文化建 设 设中美丽动人的音符。

篇九: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实现校园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管理2015 耨 畅04 悙 208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育人功能实现途径文/喻娜 徐彪作者简介:

 喻娜 (1980.5 -), 女, 汉族, 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高级政工师、 学院党委副书记。徐彪 (1984.7 –), 男, 汉族, 讲师, 安徽师范大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团委书记, 讲师。摘 要: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育人方面具有突出重要地位。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育人导向、 素质标识、传承大学精神、 服务学生需求等功能。

 高校通过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重视物质文化建设、 占领网络文化阵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积极培育社团文化、 拓展专业实践平台和固化文化建设机制, 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全员育人、 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关键词:

 高校; 校园文化; 育人功能; 实现途径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 -9214 (2015)

 04 -0208 -01习近平强调, 在实现教育梦的过程中,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校园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是一所大学的灵魂, 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理念、 目标、 功能定位及走向, 对于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深远的影响[1]。一、 校园文化的功能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文化的重要载体, 能否成才关系到国家的强盛、 民族的振兴。

 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大学生成才的风向标,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顶梁柱, 较强的学习能力是大学生成才的垫脚石,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成才的强化剂[2]。(一)

 育人导向功能。

 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学校成员个体的思想行为起导向作用; 二是对整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起导向作用[3]。(二)

 素质标识功能。

 通过第二课堂打造的素质拓展项目, 使学生在文体、 心理、 人际交往等方面加强素质提高。(三)

 传承大学精神。

 大学具有教书育人、 服务社会、 传承文化、 科技创新等 4 大功能。

 立足校园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可以营造教书育人氛围的同时传承文化, 而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其中要义。(四)

 服务学生需求。

 校园应处处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 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真正尊重。

 学校应视大一入校新生为未来校友的理念, 从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出发, 坚持以大学生发展为本,从关怀大学生的性格塑造、 专业导航、 行为规范、 文化沉淀等入手, 结合学生现实问题的解决, 在校园环境、 学习场所、 公共设施等细微处下工夫。二、 校园文化建设实现途径(一)

 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围。

 校园里德育和规范应无处不在。

 人人是德育工作者, 处处是良好的育人环境, 事事是衡量的标准。

 以美国为例,在美国的学校里、 街道上处处可见悬挂着的国旗, 经常可见国民手里摇着国旗, 脸上画着国旗, 汗衫上印着国旗⋯⋯这种育人氛围的渗透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应该在高校的走廊上, 通过一句名言、 一个故事、 一个陈列品, 以身边事、 身边人感染和激励学生, 处处渗透着文化育人氛围。(二)

 重视物质文化建设。

 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和载体,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应集实用性、 艺术性、 教育性为一体, 使学生从中受熏陶, 得启迪, 如建筑、 名人话语、 展览品, 身边点滴都是教育。

 大学校园文化物质建设离不开基础设施的跟进和提高。

 要做好扩容场地的建设, 在活动场所做好应急预案, 要在学生生活区规划要考虑兴趣相似、 年级相对集中的原则。

 重视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 自我教育、 自我服务的作用, 组织和发动学生, 相信和依赖学生。

 制定和监督实施大学生行为规范, 充实大学文化精神, 丰富大学文化内涵。(三)

 占领网络文化阵地。

 网络文化已成为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教育的阵地,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强化网络的正面引导力量, 引导大学生文明上网、 健康上网, 建立一支网络宣传员队伍, 做好舆论引导和监督。

 加强学生法律意识、 道德意识和自律意识的培养, 敢于同网络不良言论作斗争, 让学生成为网络正能量的引领者、 践行者和武装者。(四)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要充分发挥校园活动的阵地和载体作用, 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

 可结合社会热点和重大时间节点开展文化活动。

 进一步深化活动主题, 提升活动实效, 实现活动育人功能。

 可结合社会热点, 开展好 “三节”、 “三爱”、 “核心价值观”、 “三走活动” 等主题教育活动; 结合重大时间节点、 重要活动场所和重点学生群体, 开展好 “学雷锋” 教育、“心理健康教学”、 “女生安全教育”、 “毕业生感恩教育” 等主题教育。

 同时, 高校还要结合自身特点打造特色文化活动。(五)

 积极培育社团文化社团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高校文化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高校应根据学生特点, 积极培育健康的社团文化。高校要加强对社团的分类管理和分层指导, 鼓励社团开展富于思想性, 体现时代性, 具有艺术性的校园活动, 在社团品牌活动推动下, 实现社团内部高度融合, 社团间极大互补的社团发展之路, 使社团走积极、 健康、 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之路。

 同时, 学校也要加大对社团的扶持力度。

 高度重视大学生社团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育人作用。利用理论性社团,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和探讨, 可举办专题研讨, 可邀请青年企业家、 青年创业成功案例开展系列等活动。

 利用专业性社团, 强化专业素养的提高, 在继承专业学术精神的基础上,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利用兴趣性社团, 以兴趣探索和培养为主要切入点, 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在兴趣发掘和培养中锻造人际交往能力、 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六)

 拓展专业实践平台。

 大学校园作为育人的重要场所, 自然是专业实践的重要场所。

 把竞技类、 科普类和专业实践类结合起来, 形成三股力量相交织、 三种团队相辅佐、 三驾马车相依存的格局。(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参考文献:[1] 习近平,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2] 张静,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成才的影响—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 河北农业大学.[3] 段瑶,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长春工业大学.

推荐访问: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实现校园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校园文化 育人 可持续发展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