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尧庙导游词3篇

尧庙导游词3篇

时间:2023-01-01 13:4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尧庙导游词1  中华始祖之一的尧身后,后工钱了眷念他——古代的第一个名君,在临汾城南四公里的处所构筑了尧庙。地址地叫尧庙村,因为帝尧建都临汾,因而史称“尧都*阳”。尧庙建于临汾,更证实了这一说法的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尧庙导游词3篇,供大家参考。

尧庙导游词3篇

尧庙导游词1

  中华始祖之一的尧身后,后工钱了眷念他——古代的第一个名君,在临汾城南四公里的处所构筑了尧庙。地址地叫尧庙村,因为帝尧建都临汾,因而史称“尧都*阳”。尧庙建于临汾,更证实了这一说法的正确。

  尧,听说是帝喾的"后世,黄帝的五世孙,名放勋,号陶(音yao)唐氏,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个古帝。孔子在《论语.泰伯》中说:“惟天为大,唯尧侧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可见尧王好事无量,众民爱慕。

  尧庙前有一古朴门楼,正中刻有“古帝尧庙”四个大字,东、西双方横楣上写着“就日”和“瞻云”。庙始建于晋代,后经唐、元、明、清历代建筑,不绝扩大。庙内前面有对象朝房、光天阁、尧井亭,后头有尧宫、舜宫、禹宫、万寿宫,最后是寝宫,对象双方尚有很多房舍、庭院。据史传,尧庙局限最大时占地七百八十余亩。

  进了尧庙,起首看到的是奇丽的五凤楼。它始建于唐代乾封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汗青。楼高十九点三米,三层十二檐,楼底有砖建窑廊三孔,有直通三层角柱十三根,甚为宏伟。楼顶竖立陶人三十余个,陶狮为中,风吹可上下走动,异常雅观。听说,尧王常同他的四个大臣(既两位宰相。两位阁老)登楼远眺,而其时人们又把他和他的四位大臣喻为“五凤”,并有“一凤升天,四凤齐鸣”之说。“五凤楼”之名便由此而来。

  五凤楼的后头有尧井亭。该亭始建于东晋太宁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汗青。亭为六角高檐楼阁情势,小巧玲珑,很是别致。亭中水井听说是尧王亲手所掘。井的直径八寸,井壁为两层,外层有卯榫砖九块一圈,叠圈砌成。相传尧井通海,至今井下泉水汩汩,清冽可饮。

  广运殿亦称尧宫,是召见众臣共商国是的处所,也是庙内的主体构筑。始建于唐显庆三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汗青。殿高二十三米,通进深二十六点三米,通面宽四十三米。殿内有十二米通顶立柱四十二根。柱下石基座镌刻风雅,狮子、麒麟有声有色,各式花草竟斗可妍,实为海内有数。大殿龛内,有高达二米八的唐塑尧王像,双方站着两位宰相和两位阁老。尧王,听说姓伊,是尧庙南八里伊村人。伊村现尚存刻有“帝尧茅茨土阶”的石碑。相传尧王早年就住在土阶上的茅草房子里。《韩非子.五蠹》中写道:尧王住的茅草屋,吃的野菜根,不加调味,用土缸盛饮水,粗布仅掩身材,冬天披鹿皮,衣履不到破烂不堪不换。可见尧王的糊口异常费力。

  广运殿后是寝宫,始建于唐代麟德年间,距今约一千三百多年。宫龛内塑有尧王和其老婆的像。听说尧王的老婆是鹿仙女,生于姑射山中。山上现有鹿仙女洞、鹿仙女照镜石(一亩多大)、梳妆台等。

  庙内苍劲的古柏,植于晋代,高十数米,直径两米多,异常有数。个中的柏抱槐、柏抱楸,每至夏季,柏树中间盛开着槐花、秋花、奇趣盎然,堪助游兴。

  尧陵位于尧庙东北30公里的郭村和涝河之间。尧陵的陵丘为纯净黄土建成,高五十米,环周八十米,陵上松柏翠,周围土崖环峙,涝河水经陵前南流。远眺如一高耸的丘峦,异常壮观。尧陵前筑有祠庙,听说是唐初建设。金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碑记说,唐太宗征辽曾驻跸于另外,因谒尧陵遂塑己像。元、明、清历代均有修缮。祠内现存有山门、牌楼、厢屋、献殿、垛殿、寝殿、碑亭等构筑,机关紧凑,木雕风雅,红墙绿瓦,分外精明。

  祠内,存有碑碣十余通,碑文记实了尧王故绩及尧陵沿革;明代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立的一块碑上刻有尧陵全图,至此生涯齐备。

尧庙导游词2

  临汾市是山西首要的粮食产区,该区境内有宏伟高大的山峰,清亮奔涌的泉水,罕有贵重的动植物。在广泛缺水的黄土高原上,临汾市的绿化成就相等可观,因而又有“花果城”之称,并正越来越受到中外游人的青睐。

  惠临汾旅游首要是为了浏览距其165公里处的壶口瀑布,至于临汾市自己的景点则是以汗青文化遗迹为主。临汾是我国汗青上第一个有笔墨记实的帝王——尧的国都,由此可知,在好久早年,这里就是人类生息劳作的场合。

  临汾景点以临汾为中心向附近泛起辐射状。洪洞县的霍山广胜寺,其飞虹塔是*最高的琉璃宝塔;古大槐树,是明初山西向华夏大移民的荟萃出发地;明代牢狱(又称苏三牢狱)是*现存最早的古代县级衙狱;襄汾的丁村文化遗址,以掘客出旧石器期间人类化石而有名中外;丁村习惯博物馆,原为典范的明、清民居,现为展示晋南习惯文化的场合;侯马的晋国遗址,是春秋期间晋国国都新境地址地;尧庙和尧陵的存在,足以证实尧都*阳之说。

尧庙导游词3

  为了方便大家几天的游览活动,我先将临汾的基本情况给大家做个简单介绍,方便大家随后几天的游览活动。临汾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黄河中游东岸与太岳山之间,总面积2.1万*方公里,总人口约400多万。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纵穿全市。这里拥有点燃人类第一支火把的光荣,传说黄帝时代的仓颉在这里发明了汉,*历史上第一帝第一都均诞生在这里。帝尧之都*阳就是现在的临汾市(尧都区),春秋时期,晋国之都新田就是现在的侯马市晋文公称霸中原的基业就在这里奠定。1953年挖沙时一铲挖出个丁村,3枚人齿化石的出现填补了*旧石器时代中期的那部分缺环,*历史好象在那时一下子也就完整了。

  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川造就了临汾市许多著名的旅游景观。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就是号称天下第一黄色大瀑布的`吉县壶口瀑布。

  壶口,作为大禹治水“引山表木”的第一标记早已名垂史册。她包含着我们先祖自强不息的精神,蕴藏着中华民族的丰富智慧,铭刻着古老的黄河文化印记。可以说,壶口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见黄河心不死”,从临汾出发,经过4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的游览车已经驶入壶口景区,大家请拿好自的随身物品依次下车,注意安全。

  进入景区,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我左手方向的十里龙槽,龙槽是大自然的杰作,是滚滚的黄河水千万年来冲刷切割的结果。由于壶口瀑布终年累月的向下冲击因而在河床上留下一道深壕,而且每年都在加长,至今已有10里之远,恰似一条匍匐在地的长龙,故名十里龙槽。

  下面我们接着往前走,前面就是大家盼望已久的黄河母亲的心脏--壶口瀑布了。我想大家都曾从90版的50元人民币上一睹过了壶口瀑布的风采了,那当各位身临其境时感觉又是如何呢?刚才在车上有为先生问我为什么叫做“壶口”瀑布,下面就请大家一边欣赏瀑布一边听我的介绍。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从高山流向大海,从远古流到今天,是高高的巴颜喀拉山孕育了她。她向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在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时由于受到了吕梁山脉的阻挡,转南进入著名的晋陕大峡谷之中,上游数百米的水面当留到下游的龙王辿时,由于受到河床走势的影响,滔滔河水骤然收敛成约50余米,倾泻在落差30多米的石槽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瀑布,看起来就像从茶壶中往外到水,故形象的称她为“壶口瀑布”。

  由于壶口瀑布的落差之大和水势之猛,形成了她独有的四大景观:水底冒烟、彩桥通天、群龙戏浪、谷涧起雷。我们大家现在可以看到,水由于惯力跌入几十米深的深潭中,激起数十米的水雾,这个景观就是“水底冒烟”。有时天气好时,遇上太阳光的折射,还会看见一条彩虹横跨*。

  这些壮观的美景,往往是艺术家、诗人们最爱捕捉的瞬间,伟大诗人李白就在这里留下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万丈豪情。

  接着往前,大家看到的这段跑道就是香港明星柯受良97年驾汽车飞越黄河时的助跑线。不知大家是否记得在柯受良驾汽车飞跃黄河不久后,在99年我们的黄河娃朱朝晖骑摩托车也同样从这里飞过了壶口瀑布的上空。现场10多万观众和通过卫星收看的全世界30多亿的观众都在第一时间看到了这又一飞跃黄河的壮举。这挑战自我,战胜大自然的壮举,展现了我们黄河儿子的英勇气概。

  如果大家细看脚下这黄河石岸,就会发现断断续续的摩擦痕迹,这就是壶口又一奇景,旱地行船的船道。在我国古代,黄河的商业作用非常巨大。明清时代的商品都是依靠黄河水运南下进行销售的。但是每每商船到龙王辿时,由于壶口落差大,龙槽窄,水流急,货船根本无法航行,只得用人力拉纤拖出水面,延山西一侧拉过龙槽,再进入河中继续航行。旱地行船时艄公们唱着船歌,纤夫们喊着号子,推、拉、牵、挽互相呼应,场面极其壮观。因此,凡到壶口的人都渴望一睹黄河艄公“旱地行船”的绝活,可惜随着运输业的发展这个行当已没什么传人了,在古渡的老镇上只剩下两位老艄公孤独地生活在他们集体宿舍一样的老窑洞里,任青春同老镇的繁华一样渐渐消逝。

  朋友们,今天的讲解就先到这里了,有人说壶口瀑布是可以触摸的威风锣鼓,是可以凝视的黄河大合唱。下面给大家3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让您尽情的融入这壮观的景象中拍照留念,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大家不要太过靠前观赏景观拍照留念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和保护您的相机免受水雾的侵扰。愿这次游览能给大家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尧庙导游词3篇扩展阅读


尧庙导游词3篇(扩展1)

——临汾尧庙导游词10篇

临汾尧庙导游词1

  临汾市是山西主要的粮食产区,该区境内有雄伟高峻的山峰,清澈奔涌的泉水,稀有珍贵的动植物。在普遍缺水的黄土高原上,临汾市的绿化成果相当可观,因而又有"花果城"之称,并正越来越受到中外游人的青睐。

  到临汾旅游主要是为了欣赏距其165公里处的壶口瀑布,至于临汾市本身的景点则是以历史文化遗迹为主。临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帝王——尧的都城,由此可知,在很久以前,这里就是人类生息劳作的场所。

  临汾景点以临汾为中心向四周呈现辐射状。洪洞县的霍山广胜寺,其飞虹塔是*最高的琉璃宝塔;古大槐树,是明初山西向中原大移民的集合出发地;明代监狱(又称苏三监狱)是*现存最早的古代县级衙狱;襄汾的丁村文化遗址,以发掘出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而闻名中外;丁村民俗博物馆,原为典型的明、清民居,现为展示晋南民俗文化的场所;侯马的晋国遗址,是春秋时代晋国都城新田所在地;尧庙和尧陵的"存在,足以证实尧都*阳之说。

临汾尧庙导游词2

  临汾市是山西主要的粮食产区,该区境内有雄伟高峻的山峰,清澈奔涌的泉水,稀有珍贵的动植物。在普遍缺水的黄土高原上,临汾市的绿化成果相当可观,因而又有"花果城"之称,并正越来越受到中外游人的.青睐。

  到临汾旅游主要是为了欣赏距其165公里处的壶口瀑布,至于临汾市本身的景点则是以历史文化遗迹为主。临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帝王——尧的都城,由此可知,在很久以前,这里就是人类生息劳作的场所。

  临汾景点以临汾为中心向四周呈现辐射状。洪洞县的霍山广胜寺,其飞虹塔是*最高的琉璃宝塔;古大槐树,是明初山西向中原大移民的集合出发地;明代监狱(又称苏三监狱)是*现存最早的古代县级衙狱;襄汾的丁村文化遗址,以发掘出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而闻名中外;丁村民俗博物馆,原为典型的明、清民居,现为展示晋南民俗文化的场所;侯马的晋国遗址,是春秋时代晋国都城新田所在地;尧庙和尧陵的存在,足以证实尧都*阳之说。

临汾尧庙导游词3

  古帝尧庙位于临汾市南约三公里处。尧庙汉魏时代始建于汾西古*阳城,晋惠帝元康年间徙尧庙于汾东原上。唐显庆三年(658)徙庙于城南今址。历代修葺,屡遭战乱,今存山门、五凤楼、广运殿、寝宫等,棂星门、仪门已毁。

  山门正中门额嵌“古帝尧庙”四字,旁门东刻“就日”,西镌“瞻云”,意为人们依就如葵花向太阳,万民瞻望如五谷盼甘霖。山门以南两旁栽植柏树,原东西厢房百余间无存,仅有零散竖立着的历代碑石。西边新迁建琉璃九龙壁一座,面东。正面耸立五凤楼,雄奇俊秀,原名光天阁,意为尧舜光天下之明。楼下有三个砖券门洞直通中院,楼上重檐之下,围设围廊门台,登高望远,宫内外景物尽收眼底。顶上脊饰陶俑31个,人物个个栩栩如生。五凤和鸣象征天降仁君,君臣团结,河清海宴,国泰民安。穿过五凤楼,便是尧井亭,亭形六角,周设围栏,井深十米,上加篷盖,传说为帝尧亲凿,实为启示后人饮水思源,不忘帝尧功德。原来两侧的獬羊亭、冥荚亭今已无存。现存对称的四株古柏,一日柏抱楸、二日柏抱槐、翠柏丛中紫红楸花、洁白槐花盛开。三日鸣鹿柏,四日夜笑柏,传说曾有梅花鹿来树下嘶鸣。夜笑柏或说原产于印度,每年腊月三十日夜,树上沙沙作响,似笑语声,故名。

  再后的广运殿高大雄伟,为祭祀帝尧之主殿。1987年*拨款大落架重修,庙貌崭新。殿基高2米,长五条压边。殿前月台宽阔可容数百人参祭。月台前正中砌滚砖成坡,边砌石条,中心嵌有二龙戏珠青石巨雕,除皇宫外,非一般庙殿所有。殿高27米,宽九间,进深五间,周设围廊32间,内外共计77间,近似故宫太和殿。该殿重檐歇山顶,绿色琉璃瓦饰边,脊立五彩琉璃脊饰,龙飞凤舞,金碧辉煌。殿内竖立12根18米高的通天柱子,每根柱下都有石雕柱础,水磨青石,光洁可鉴。浮雕麒麟、狮、象、花卉、禽兽,形象逼真,刻工精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殿中砖木神龛中,彩塑帝尧圣像,高2.8米,身着九章服,头戴*天冠,帝王威仪,神采奕奕,旁立四男侍,龛台下四大臣分立两旁,传说左为方季、五满,右为单非、禾覃。龛前居中竖立两根盘龙大往,彩塑缠柱盘龙,威严可怖,名曰虬柱。殿前正中上方有二层彩楼,与大殿一体构成,新颖别致。殿内靠前墙两分各有悬空木梯可上彩楼。登楼眺望,尧宫景色,一览无余。广运殿取广以配天,运以配地之意,殿前彩楼两旁悬有“民无能名”四个大字。“民无能名”依张守节《谥法解》为:“民无能名曰神。”后院为帝尧寝宫,宫内彩塑帝尧及其夫人像。寝殿两旁新修长廊东西各20间,供展览参观之用。北魏诏祀帝尧于*阳,以后历朝“谨按祀典,诸前代帝王,三年一祭,其时以春之仲月,其地以当时所居国邑,祭祀……唐尧于*阳府”。元初大规模重建,“为地上百亩,为屋四百间”,忽必烈帝诏赐其宫曰“光宅之宫”,殿日“文思之殿”,门曰“宾穆之门”,并赐白金200两,良田15顷,为赡宫香火费。明代扩建为三圣(尧舜禹)庙,清康熙帝亲临*阳诏令重修尧庙,建万寿行官,御笔题匾,尧殿曰:光披四表;舜殿曰:浚哲文明;禹殿曰:万世永赖。诺示每年三月十八日起庙会,会期一月,至四月二十八日祭尧。届时官绅侨民隆重祭祀,三台唱戏,庙会热闹非凡。战乱以后,庙会废止。令人遗憾的是,1997年,广运殿被人故意纵火焚烧,火灭殿塌,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广运殿已于1999年复建。

  古帝尧陵位于临汾市东,郭行乡北郊村西,距市区35公里。

  尧陵依山傍水,建在山脚下一个半岛形的岩石丘上,涝河环绕,岩崖下潺潺西流,陵丘高50米,周3O0米,古柏葱茂,世称神林。山门面河临岸,上建戏台,下为砖券门洞,呈楼阁式。进了山门,东西原为看戏楼台,北面为仪门,系木构牌坊,斗拱层层叠架,飞檐左右排出,结构精妙,巧夺天工。坊上前书“*章百姓”,背书“协和万邦”,过去此处为下马坊,文武官员晋谒尧帝陵寝时,至此均须下马落轿。入仪门中院正中为献殿,面阔三间,高大敞朗,东西为配殿。献殿后有石阶13级,踏阶而上,原有正殿五间,现存搭建的碑廊,中竖“古帝尧陵”作为标志的石碑,与殿宇同为明代万历年间修造,两旁排列着元、明、清时代碑碣。中轴线两侧,各有厢房耳房,碑廊下石阶两旁,东西各有一院,正面留下砖券窑洞一排,原献殿东西的斋室12间以及神厨已毁,陵西守墓人组成的村落亦荒废了。

  尧陵祠宇始建年代不详,据金代碑载,唐太宗李世民征战曾屯兵于此,祭扫帝尧。唐初改建陵园祠宇,并塑唐太宗像于配殿之中,宋、元、明、清历代修葺。传说尧死以后,万民悲痛,人们不约而同,从数里外的土丘上挖土背负到这沙石岩丘上来,于是掬土成山,留下此纯净黄土堆积的陵丘。相传献殿后13级石阶中的第七阶后有洞可通悬棺井穴。传说有人撬开阶石,找到洞口,用绳索缚鸡吊下,初则闻鸡叫声,待提绳而上时,却不见了鸡头,此后这无人再去探究。还说悬棺穴底,有清水潜流,登殿顶俯首侧耳,犹闻潺潺水声。陵东3里有下马庄,再东3里有上马台,传为尧往浮山巡察或避暑由此上马,回来时到下马庄下马步行,去尧庙祭拜其母,至今履迹可辨。过去尧陵由周围八村共管,官府减免其差徭,确保祀尧的香火费用,春秋二祭相沿不废,逢会唱戏,邻县乡民齐集。日寇入侵、战乱以后庙会废止,至今未复。

临汾尧庙导游词4

  中华始祖之一的尧身后,后工钱了眷念他——古代的第一个名君,在临汾城南四公里的"处所构筑了尧庙。地址地叫尧庙村,因为帝尧建都临汾,因而史称“尧都*阳”。尧庙建于临汾,更证实了这一说法的正确。

  尧,听说是帝喾的后世,黄帝的五世孙,名放勋,号陶(音yao)唐氏,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个古帝。孔子在《论语.泰伯》中说:“惟天为大,唯尧侧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可见尧王好事无量,众民爱慕。

  尧庙前有一古朴门楼,正中刻有“古帝尧庙”四个大字,东、西双方横楣上写着“就日”和“瞻云”。庙始建于晋代,后经唐、元、明、清历代建筑,不绝扩大。庙内前面有对象朝房、光天阁、尧井亭,后头有尧宫、舜宫、禹宫、万寿宫,最后是寝宫,对象双方尚有很多房舍、庭院。据史传,尧庙局限最大时占地七百八十余亩。

  进了尧庙,起首看到的是奇丽的五凤楼。它始建于唐代乾封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汗青。楼高十九点三米,三层十二檐,楼底有砖建窑廊三孔,有直通三层角柱十三根,甚为宏伟。楼顶竖立陶人三十余个,陶狮为中,风吹可上下走动,异常雅观。听说,尧王常同他的四个大臣(既两位宰相。两位阁老)登楼远眺,而其时人们又把他和他的四位大臣喻为“五凤”,并有“一凤升天,四凤齐鸣”之说。“五凤楼”之名便由此而来。

  五凤楼的后头有尧井亭。该亭始建于东晋太宁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汗青。亭为六角高檐楼阁情势,小巧玲珑,很是别致。亭中水井听说是尧王亲手所掘。井的直径八寸,井壁为两层,外层有卯榫砖九块一圈,叠圈砌成。相传尧井通海,至今井下泉水汩汩,清冽可饮。

  广运殿亦称尧宫,是召见众臣共商国是的处所,也是庙内的主体构筑。始建于唐显庆三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汗青。殿高二十三米,通进深二十六点三米,通面宽四十三米。殿内有十二米通顶立柱四十二根。柱下石基座镌刻风雅,狮子、麒麟有声有色,各式花草竟斗可妍,实为海内有数。大殿龛内,有高达二米八的唐塑尧王像,双方站着两位宰相和两位阁老。尧王,听说姓伊,是尧庙南八里伊村人。伊村现尚存刻有“帝尧茅茨土阶”的石碑。相传尧王早年就住在土阶上的茅草房子里。《韩非子.五蠹》中写道:尧王住的茅草屋,吃的野菜根,不加调味,用土缸盛饮水,粗布仅掩身材,冬天披鹿皮,衣履不到破烂不堪不换。可见尧王的糊口异常费力。

  广运殿后是寝宫,始建于唐代麟德年间,距今约一千三百多年。宫龛内塑有尧王和其老婆的像。听说尧王的老婆是鹿仙女,生于姑射山中。山上现有鹿仙女洞、鹿仙女照镜石(一亩多大)、梳妆台等。

  庙内苍劲的古柏,植于晋代,高十数米,直径两米多,异常有数。个中的柏抱槐、柏抱楸,每至夏季,柏树中间盛开着槐花、秋花、奇趣盎然,堪助游兴。

  尧陵位于尧庙东北30公里的郭村和涝河之间。尧陵的陵丘为纯净黄土建成,高五十米,环周八十米,陵上松柏翠,周围土崖环峙,涝河水经陵前南流。远眺如一高耸的丘峦,异常壮观。尧陵前筑有祠庙,听说是唐初建设。金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碑记说,唐太宗征辽曾驻跸于另外,因谒尧陵遂塑己像。元、明、清历代均有修缮。祠内现存有山门、牌楼、厢屋、献殿、垛殿、寝殿、碑亭等构筑,机关紧凑,木雕风雅,红墙绿瓦,分外精明。

  祠内,存有碑碣十余通,碑文记实了尧王故绩及尧陵沿革;明代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立的一块碑上刻有尧陵全图,至此生涯齐备。

临汾尧庙导游词5

  中华始祖之一的尧死后,后人为了纪念他——古代的第一个名君,在临汾城南四公里的地方建筑了尧庙。所在地叫尧庙村,由于帝尧建都临汾,因而史称“尧都*阳”。尧庙建于临汾,更证实了这一说法的正确。

  尧,据说是帝喾的儿子,黄帝的五世孙,名放勋,号陶(音yao)唐氏,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个古帝。孔子在《论语 . 泰伯》中说:“惟天为大,唯尧侧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可见尧王功德无量,众民爱戴。

  尧庙前有一古朴门楼,正中刻有“古帝尧庙”四个大字,东、西两边横楣上写着“就日”和“瞻云”。庙始建于晋代,后经唐、元、明、清历代修建,不断扩大。庙内前面有东西朝房、光天阁、尧井亭,后面有尧宫、舜宫、禹宫、万寿宫,最后是寝宫,东西两边还有许多房舍、庭院。据史传,尧庙规模最大时占地七百八十余亩。

  进了尧庙,首先看到的是秀丽的五凤楼。它始建于唐代乾封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楼高十九点三米,三层十二檐,楼底有砖建窑廊三孔,有直通三层角柱十三根,甚为雄伟。楼顶直立陶人三十余个,陶狮为中,风吹可上下走动,十分美观。据说,尧王常同他的四个大臣(既两位宰相。两位阁老)登楼远眺,而当时人们又把他和他的四位大臣喻为“五凤”,并有“一凤升天,四凤齐鸣”之说。“五凤楼”之名便由此而来。

  五凤楼的后面有尧井亭。该亭始建于东晋太宁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亭为六角高檐楼阁形式,小巧玲珑,非常别致。亭中水井据说是尧王亲手所掘。井的直径八寸,井壁为两层,外层有卯榫砖九块一圈,叠圈砌成。相传尧井通海,至今井下泉水汩汩,清冽可饮。

  广运殿亦称尧宫,是召见众臣共商国事的地方,也是庙内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唐显庆三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殿高二十三米,通进深二十六点三米,通面宽四十三米。殿内有十二米通顶立柱四十二根。柱下石基座雕刻精细,狮子、麒麟栩栩如生,各式花卉竟斗可妍,实为国内罕见。大殿龛内,有高达二米八的唐塑尧王像,两边站着两位宰相和两位阁老。尧王,据说姓伊,是尧庙南八里伊村人。伊村现尚存刻有“帝尧茅茨土阶”的石碑。相传尧王以前就住在土阶上的茅草屋子里。《韩非子 . 五蠹》中写道:尧王住的茅草屋,吃的野菜根,不加调味,用土缸盛饮水,粗布仅掩身体,冬天披鹿皮,衣履不到破烂不堪不换。可见尧王的生活十分艰苦。

  广运殿后是寝宫,始建于唐代麟德年间,距今约一千三百多年。宫龛内塑有尧王和其夫人的像。据说尧王的夫人是鹿仙女,生于姑射山中。山上现有鹿仙女洞、鹿仙女照镜石(一亩多大)、梳妆台等。

  庙内苍劲的古柏,植于晋代,高十数米,直径两米多,十分罕见。其中的柏抱槐、柏抱楸,每至夏日,柏树中间盛开着槐花、秋花、奇趣盎然,堪助游兴。

  尧陵位于尧庙东北30公里的郭村和涝河之间。尧陵的陵丘为纯净黄土建成,高五十米,环周八十米,陵上松柏翠,周围土崖环峙,涝河水经陵前南流。远眺如一高耸的丘峦,十分壮观。尧陵前筑有祠庙,据说是唐初创建。金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碑记说,唐太宗征辽曾驻跸于此外,因谒尧陵遂塑己像。元、明、清历代均有修缮。祠内现存有山门、牌坊、厢屋、献殿、垛殿、寝殿、碑亭等建筑,布局紧凑,木雕精细,红墙绿瓦,格外醒目。

  祠内,存有碑碣十余通,碑文记载了尧王故绩及尧陵沿革;明代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立的一块碑上刻有尧陵全图,至今保存完好。

临汾尧庙导游词6

  尧庙始建于西晋,距今有1700多年历史。旧址在汾河以西,,西晋元康年间迁至汾河东岸,唐高宗李治显庆三年(658年),庙址由府城西南迁至城南现址。尧庙是一座集纳丰富历史文化和五千年文明史的国祖庙,俗称三圣庙,是*专门纪念尧、舜、禹三位先祖的庙宇。尧在4000多年前就定都*阳,划定九州,形成*最早的格局,*阳成为华夏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华夏第一都之称。

  龙凤之脉

  尧宫甬道中间由龙凤图案刻制的中轴线叫“龙凤之脉”,从大门开始一直通到广运殿,长达300米。龙和凤均为尧时期的图腾,也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吉祥标志,这里的龙凤之脉就是*最吉祥的龙凤通道。

  文物雕塑

  陈列于尧宫甬道两旁的器物是出土于陶寺文化遗址的,700年前我们祖先的生产方式,其中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生活器具、以及礼仪用品和乐器等。这些文物石雕生动地展示了尧时期的生活和文化,使尧庙更具有历史实证和文化内涵。

  仪门

  “仪门”就是礼仪之门。古时拜谒和祭祀帝尧的帝王君臣及*民百姓,凡到此处,必须“整冠弹尘,端庄仪表”,然后恭恭敬敬的严肃前行。仪门门额上的“文明始祖”题词,是对帝尧创始文明政治的最高评价。仪门背面题词“光披四表”,原是清康熙帝为尧殿题写的门匾,意为尧的功德象日月光浑润泽四方万民。

  五凤楼

  “五凤楼”始建于唐乾封年间(公元666年),是尧庙宫内历尽沧桑劫难而幸存的一座文物古建筑,系明清时其的建筑风格,为重檐歇山顶式,二层有边梯可上。

  “五凤楼”亦称“光天阁”,意为帝尧之功德,光天下之明,兆万民之福。人们把尧与他共同开创基业的四位大臣誉为“五凤”,在尧庙筑楼经念,遂有“五凤楼”。此楼象征君臣团结,天下大治。唐以后历代筑城建殿时都设“五凤楼”,以示河清海宴,国泰民安。 “五凤楼”下层三孔砖券门洞,直通“广运殿”。古代祭祀帝尧时,君主从中间步入,文武大臣从旁洞通行。

  尧井台

  井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上古时期,人们都是择水而栖,沿河而居。尧“寻蚁造井”,人类就围井而居,改变了依赖河流而住的状况,遂有了村落、乡镇、城市,形成了人类最早的文明。至今人们把城市称为市井,把城市文化、城市文明称为市井文化、市井文明,把井看做为家,把远离家乡叫做“背井离乡”。这口井也被称为“天下第一井”。

  尧宫古柏

  尧井四周有四棵沧桑的古柏,西侧这两棵为“柏抑楸”和“柏抱槐”,即柏树中又长出一棵楸树和槐树。

  柏抱楸,每年四五月间,柏枝丛中盛开红色楸花,游人无不称奇。柏抱槐据传是600多年前从西安慈恩寺移植而来,每逢夏初,柏树从中槐花盛开,芳香四溢,甚为可观。

  东侧这两棵古柏,一棵叫“鸣鹿柏”,一棵叫“夜笑柏”。传说唐代在寝宫雕塑帝尧与夫人鹿仙女的圣橡时,突然跑来一对梅花鹿在柏树下欢蹦鸣叫,故称此树为“鸣鹿柏”,至今它的枝丫树杈,长相酷似梅花鹿角。

  “夜笑柏”系古时一僧人从印度移植而来,昼伏夜长,树寿绵长,每年除夕夜晚,此柏便发出沙沙之声,颇似人的笑声,故称“夜笑柏”。

  蟠龙图雕

  镶在尧殿月台台阶上的这个“蟠龙图雕”,是根据1978年陶寺遗址出土的礼器“彩绘陶盘”上的蟠龙畋象放大制作的,这贴画蟠龙畋是我国最早的龙的图案,被称之为“天下第一龙”。龙型简洁古朴,龙嘴衔含稼禾,反映了人类对农业文明的追求与崇尚。

  广运殿楹联

  广运殿楹联是20xx年尧宫大修之后,由尧都区区长宿青*所撰,著名书法家樊习一先生书写。对联以根祖为题,高度概括了尧对中华民族的重要贡献,突出了尧庙的根祖本色。

  上联:“居*阳倚河汾深植民族之根”,意为尧定都*阳,依托黄河、汾河流域的优越条件,协和万邦,形成了统一的华夏民族,所以说,中华民族始于尧,尧都是民族根祖所在。

  下联:“启文明定中华垂誉国家先祖”,意为尧钦定历法,创建文字,开凿水井,结束了原始生产方式,开始实现向文明过渡的历史转折,并创建了中华民族古老的国家管理形式,因而才有“*之称始于尧”之说,尧被誉为国祖和文明先祖。

  广运殿

  “广运殿”亦称尧殿,是帝尧召见群臣的殿堂。殿宽9间,进深5间,周设围廊32间,内外共计77间,高达27米。广运殿取广以配天,运以配地之意,故曰“广运殿”。殿前彩楼两旁悬有“民无能名”四个大字,语出《论语。泰伯》,意思是说帝尧功德无量,人民简直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他。尧与四位大臣的铜象是20xx年元朋18日安放的。威仪祥慈的帝尧坐像高达5米,形象逼真朴实的四大臣圣像高达4.1米。

  尧是五帝之一,姓伊祁,名放勋,13岁被封到陶地任职,15岁被封到唐地为唐侯,因而亦称陶唐氏。尧16岁被推为首领,在位90年,他定都*阳,划定九州,形成*最早的格局;钦定历法,广凿水井,推进农耕,用古朴的科学推动了人类的进步;设立“华表木”“敢谏鼓”,实行禅让,首开民主政治之先河;教化民众,协和万邦,创尧天舜日之盛世。孔子赞尧曰:“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帝尧高寿114岁而终,至今民间将高寿者亦称为“尧年”。

  尧两侧与尧并称为“五凤”的四位大臣是:四岳,尧时期掌管山岳祭祀的官儿。后稷,是主掌农业的大臣。羲和,尧时期的天文学家和掌管历法的官儿。皋陶,尧时期任大理之职,是方管刑律的大臣,他执法如山,公正廉明,据说“画地为牢”就是他民明的。

  广运殿为尧庙建筑群的主殿。该项目为国家级重点修复工程,建筑面积为2400余*米,工程造价为105万元(1983年造价)。建筑为清代无斗拱大木作建筑。由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的资深古建筑专家冯冬青先生根据现状构件和历史资料,主持勘测、复原设计和工程技术指导。该项目修复设计时间为1983年6月 -- 1987年7月。

  寝宫

  尧的寝宫始建于唐麟德年间(公元664年),宫内供奉着帝尧与其夫人鹿仙女的塑像。传说帝尧定都*阳不久,去仙洞视察民情,巧遇鹿仙女,双方相爱,择日成婚。成婚之处就在鹿仙洞。成婚那夜,对面山峰红光照射,状如腊烛。此后,人们把帝尧与夫人分女成婚的山洞称之为“洞房”,世上才有了洞房花烛夜之说,所以华夏儿女反成婚之居皆称为“洞房”。

  祭祖堂

  *人自古以来有崇拜祖先的美德,尧舜禹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是伟大的先祖。尧庙祭祖堂是炎黄子孙祭祀先祖的殿堂,供奉着尧舜禹君臣后裔姓氏牌位,涵盖了千家姓大部分。在祭祖文化堂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先祖,知道自己的根脉,寻到血缘之根,精神之魂和根祖文化之源。

  虞舜殿

  舜殿的建筑风格是明清时期的模式,系重檐歇山顶式,殿高15.5米。殿内虞舜塑像高3.5米,打破了神化官化色彩,以人文先祖的形象进行了设计雕塑。尧在位70年时访到舜,考察三年后由舜辅政20年,禅让于舜,而后8年故世。舜又效仿帝尧,在老年将帝位禅让于禹。这就是*历史上被千古颂传的“尧舜禅让”。

  舜姓姚,名重华,属有虞氏,故称虞舜。舜接替尧位后,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刑罚,广旋仁政,使四海宾服,国泰民安,将国家治理得政通人和,天下安乐,创建了千古颂扬的“尧天舜日”太*盛世。舜20岁时以孝闻名,30岁时尧举用他,50岁时代行天子政事,61岁接替尧登上帝位。登位39年到南方巡视,逝于苍梧境内,葬于江南九嶷山。

  大禹殿

  大禹殿建筑风格是明清时期的模式,系重檐歇山顶式,殿高15.5米。禹姓姒,名文命。尧任用鲧治理洪水,鲧采用拦挡堵截的办法治理,结果没有成功,被流放羽山而死。舜推荐禹治水。禹受命后劳苦身躯,精心治理,治水十三年,足迹遍九州,三过家门而不入,先后开通了九座大山,疏浚了九大湖泽,疏导了九条大河,划定了九州地界,终于完成了*治水土的大业,加而受到老百姓的热爱。于是帝舜便将其位禅让于禹。舜逝世,禹即天子位,国号为夏后,故禹也被儿为夏禹。殿内大禹塑像高3.5米,取材于“大禹治水”,突出了先祖对农业水利的贡献,塑像古朴自然,与我们更加贴近,充分体现了尧庙的祖庙特征。

  中华帝尧钟

  钟楼内悬挂的在华帝尧钟,重达21吨,喻指铸造于21世纪;高366公分,象征农历一年366天;直径240公分,象征一年24个节令;钟齿为12个,寓意一年12个月;钟面镶铸着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羲和制历,皋陶神判,和合议政,藜羹鹿裘,历山访贤,禅让虞舜八幅图案,展示着丰厚了尧文化底蕴,歌颂了“三圣”的业绩功德,赞誉了钟鸣鼎盛的尧天舜日。

  “尧典壁”廊

  “尧典壁”位于尧宫东侧,南北长达300米,高3.3米,镶有碑石380块,镌刻3万余字,是全国第一座雕刻尧、舜、禹历史文献的纪念壁,历史文化价值极高。碑文内容由南往北伸展,图文并茂,共分为13辑, 即:《尚书。尧典》、《尧典图说》、《尚书。舜典》、《舜典图说》、《尚书。大禹谟》、《大禹谟图说》、《尚书。禹贡》、《禹贡图说》、《帝王赞尧》、《先贤咏尧》、《本纪尧传》、《典籍评尧》、《史载记尧》等。“尧典壁”是一部三圣功绩的精化史,“尧典壁廊”被誉为“天下第一廊”。

  天下第一鼓

  “中华帝尧鼓”称之为天下第一鼓。迄今为止,天下还没有比它大的鼓。这面鼓直径3.11米,高1.2米,鼓的两面均是整张牛皮而著,20xx年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

  帝尧“敢谏鼓”,广开言路,开张圣听,纳谏除弊,开创了民主理政之先河,带来了“尧天舜日”之盛世。置鼓于尧庙,就是要弘扬帝尧精神,传承文明,恢弘正气。此鼓是襄汾县红跃鼓厂承制。厂长卫红跃历经半载,寻遍全国十三个省市才觅到了这两张牛皮,制成了这面象征先祖民主精神的.大鼓。

  华 表

  尧殿两侧木桩,是尧设立的“诽谤木”,亦称华表木。《辞海》记载:“华表,亦称桓表,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指路的木桩”。尧是开启华夏文明的贤明君主,设立诽谤木正是要博纳众谏,广泛听取民众意见,以便改进朝政。为了打消大家的顾忌,达到言者无罪,畅所欲言,就特意树起了这一诽谤木。可以说,“诽谤木”是体现尧民主政治的初评。随着时代的推移,诽谤木演变为雕刻精细的石柱,形成蟠龙缠绕的华表,但已失去帝尧设立诽谤木的本意,成了历代帝王皇宫的装饰物和帝王尊严的标志物。

  华表为尧所创,始于尧都。20xx年我们在尧都广场筑建了“尧都华表”,高达21米,寓意21世纪;柱身蟠曲着中华世纪龙,苍劲威武,顶端的冲天吼,生机勃勃,预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底座有长城图案和黄河壶口瀑布图案,象征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社稷永固,为*第一华表。

  千家姓纪念壁

  在尧宫门前的广场西侧,有高达6.6米,长达100米的千家姓纪念壁,以长城造型,花岗岩构筑,气势宏伟,可谓天下之最。纪念壁镌刻1566个姓氏,以*传统书法真、草、隶、篆四种字体雕刻,并镶有“华夏子孙,同根共祖”八个显赫大字。纪念壁前的“叶落归根”大型铜雕,象征着中华民族源远根深,有着浓厚的血脉联系。

  *地形立体图

  位于华表广场的*地形立体图,是按十亿分之一的比例微缩制作,面积为9600*米,分为四种色区,山川、河流、高原、*原、湖泊、岛屿等立体展现,新颖别致,气势壮观,可谓全国最大的*地形立体微缩景观。

  二十四节气图

  尧任命羲和、羲仲等人观察天象,根据日月星辰运行规律,制定了历法,一年以366天为一周期,剩下的天数用润月的办法解决,这就是农历的来历。尧钦定历法,有序了农业,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因而在宫前尧门通道两侧刻制了象征日月星辰的石雕和二十四节气日历图,使帝尧功绩得以形象展现,国祖尧庙更具文化特色。

临汾尧庙导游词7

  今天是国庆节,下午妈妈带我去尧庙。

  我进去的时候第一4102眼就看见的就是风光秀丽的五凤楼,两层我们1653从旁边的楼梯上去的,那楼梯真高,上去后,我还看到了《圣旨展》我在认识了慈禧太后,听导游简介,五凤楼是由,一人升天,四凤齐鸣,四凤是指尧身边的大臣,应而得名。

  五凤楼的后面就是《尧井亭》,据说是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后,太阳落在地下,地下十分干旱,以前,人们都是用河流来吃水的,因为天气干旱,河流里的水都干了,人们就发愁,尧有一天在大树下休息,突然看到蚂蚁的洞穴,蚂蚁一般都居住在潮湿的洞穴里,于是尧便开始挖起了井找到了水源,为了纪念尧把这口井叫尧井,也称天下第一井,井的旁边有,“夜笑柏”“鸣鹿柏”“柏抱槐”“柏抑楸”这四种树。我们又见到了尧字璧大约有一千多个尧字,都是名人写的,有一个尧字像人在跑步真有。

  我们去看了铜钟,重大约有21吨,厚度大约一分米,还有尧殿两侧树木桩,叫诽谤木,是尧开启华夏文明的贤明君主,设立诽谤木就是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便于改进朝政,达到言者无罪,畅所欲言,还有尧和夫人睡觉的地方,叫寝宫,后来,我们来到天下第一鼓,是世界上最大的鼓,鼓的直径大约3米,高大约1。2米。鼓的两面是整张牛皮做的,在20xx年前纳入世界纪录,听导游讲解,鼓内有弹簧,击小鼓就能听大鼓的声音又叫母子连心鼓,这就是尧庙的风光秀丽!

临汾尧庙导游词8

  尧庙始建于西晋,距今有1700多年历史。旧址在汾河以西,,西晋元康年间迁至汾河东岸,唐高宗李治显庆三年(658年),庙址由府城西南迁至城南现址。尧庙是一座集纳丰富历史文化和五千年文明史的国祖庙,俗称三圣庙,是*专门纪念尧、舜、禹三位先祖的庙宇。尧在4000多年前就定都*阳,划定九州,形成*最早的格局,*阳成为华夏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华夏第一都之称。

  龙凤之脉

  尧宫甬道中间由龙凤图案刻制的中轴线叫“龙凤之脉”,从大门开始一直通到广运殿,长达300米。龙和凤均为尧时期的图腾,也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吉祥标志,这里的龙凤之脉就是*最吉祥的龙凤通道。

  文物雕塑

  陈列于尧宫甬道两旁的器物是出土于陶寺文化遗址的,700年前我们祖先的生产方式,其中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生活器具、以及礼仪用品和乐器等。这些文物石雕生动地展示了尧时期的生活和文化,使尧庙更具有历史实证和文化内涵。

  仪门

  “仪门”就是礼仪之门。古时拜谒和祭祀帝尧的帝王君臣及*民百姓,凡到此处,必须“整冠弹尘,端庄仪表”,然后恭恭敬敬的严肃前行。仪门门额上的“文明始祖”题词,是对帝尧创始文明政治的最高评价。仪门背面题词“光披四表”,原是清康熙帝为尧殿题写的门匾,意为尧的功德象日月光浑润泽四方万民。

  五凤楼

  “五凤楼”始建于唐乾封年间(公元666年),是尧庙宫内历尽沧桑劫难而幸存的一座文物古建筑,系明清时其的建筑风格,为重檐歇山顶式,二层有边梯可上。

  “五凤楼”亦称“光天阁”,意为帝尧之功德,光天下之明,兆万民之福。人们把尧与他共同开创基业的四位大臣誉为“五凤”,在尧庙筑楼经念,遂有“五凤楼”。此楼象征君臣团结,天下大治。唐以后历代筑城建殿时都设“五凤楼”,以示河清海宴,国泰民安。 “五凤楼”下层三孔砖券门洞,直通“广运殿”。古代祭祀帝尧时,君主从中间步入,文武大臣从旁洞通行。

  尧井台

  井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上古时期,人们都是择水而栖,沿河而居。尧“寻蚁造井”,人类就围井而居,改变了依赖河流而住的状况,遂有了村落、乡镇、城市,形成了人类最早的文明。至今人们把城市称为市井,把城市文化、城市文明称为市井文化、市井文明,把井看做为家,把远离家乡叫做“背井离乡”。这口井也被称为“天下第一井”。

  尧宫古柏

  尧井四周有四棵沧桑的古柏,西侧这两棵为“柏抑楸”和“柏抱槐”,即柏树中又长出一棵楸树和槐树。

  柏抱楸,每年四五月间,柏枝丛中盛开红色楸花,游人无不称奇。柏抱槐据传是600多年前从西安慈恩寺移植而来,每逢夏初,柏树从中槐花盛开,芳香四溢,甚为可观。

  东侧这两棵古柏,一棵叫“鸣鹿柏”,一棵叫“夜笑柏”。传说唐代在寝宫雕塑帝尧与夫人鹿仙女的圣橡时,突然跑来一对梅花鹿在柏树下欢蹦鸣叫,故称此树为“鸣鹿柏”,至今它的枝丫树杈,长相酷似梅花鹿角。

  “夜笑柏”系古时一僧人从印度移植而来,昼伏夜长,树寿绵长,每年除夕夜晚,此柏便发出沙沙之声,颇似人的笑声,故称“夜笑柏”。

  蟠龙图雕

  镶在尧殿月台台阶上的这个“蟠龙图雕”,是根据1978年陶寺遗址出土的礼器“彩绘陶盘”上的蟠龙畋象放大制作的,这贴画蟠龙畋是我国最早的龙的图案,被称之为“天下第一龙”。龙型简洁古朴,龙嘴衔含稼禾,反映了人类对农业文明的追求与崇尚。

  广运殿楹联

  广运殿楹联是20xx年尧宫大修之后,由尧都区区长宿青*所撰,著名书法家樊习一先生书写。对联以根祖为题,高度概括了尧对中华民族的重要贡献,突出了尧庙的根祖本色。

  上联:“居*阳倚河汾深植民族之根”,意为尧定都*阳,依托黄河、汾河流域的优越条件,协和万邦,形成了统一的华夏民族,所以说,中华民族始于尧,尧都是民族根祖所在。

  下联:“启文明定中华垂誉国家先祖”,意为尧钦定历法,创建文字,开凿水井,结束了原始生产方式,开始实现向文明过渡的历史转折,并创建了中华民族古老的国家管理形式,因而才有“*之称始于尧”之说,尧被誉为国祖和文明先祖。

  广运殿

  “广运殿”亦称尧殿,是帝尧召见群臣的殿堂。殿宽9间,进深5间,周设围廊32间,内外共计77间,高达27米。广运殿取广以配天,运以配地之意,故曰“广运殿”。殿前彩楼两旁悬有“民无能名”四个大字,语出《论语。泰伯》,意思是说帝尧功德无量,人民简直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他。尧与四位大臣的铜象是20xx年元朋18日安放的。威仪祥慈的帝尧坐像高达5米,形象逼真朴实的四大臣圣像高达4.1米。

  尧是五帝之一,姓伊祁,名放勋,13岁被封到陶地任职,15岁被封到唐地为唐侯,因而亦称陶唐氏。尧16岁被推为首领,在位90年,他定都*阳,划定九州,形成*最早的格局;钦定历法,广凿水井,推进农耕,用古朴的科学推动了人类的进步;设立“华表木”“敢谏鼓”,实行禅让,首开民主政治之先河;教化民众,协和万邦,创尧天舜日之盛世。孔子赞尧曰:“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帝尧高寿114岁而终,至今民间将高寿者亦称为“尧年”。

  尧两侧与尧并称为“五凤”的四位大臣是:四岳,尧时期掌管山岳祭祀的官儿。后稷,是主掌农业的大臣。羲和,尧时期的天文学家和掌管历法的官儿。皋陶,尧时期任大理之职,是方管刑律的大臣,他执法如山,公正廉明,据说“画地为牢”就是他民明的。

  广运殿为尧庙建筑群的.主殿。该项目为国家级重点修复工程,建筑面积为2400余*米,工程造价为105万元(1983年造价)。建筑为清代无斗拱大木作建筑。由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的资深古建筑专家冯冬青先生根据现状构件和历史资料,主持勘测、复原设计和工程技术指导。该项目修复设计时间为1983年6月-- 1987年7月。

  寝宫

  尧的寝宫始建于唐麟德年间(公元664年),宫内供奉着帝尧与其夫人鹿仙女的塑像。传说帝尧定都*阳不久,去仙洞视察民情,巧遇鹿仙女,双方相爱,择日成婚。成婚之处就在鹿仙洞。成婚那夜,对面山峰红光照射,状如腊烛。此后,人们把帝尧与夫人分女成婚的山洞称之为“洞房”,世上才有了洞房花烛夜之说,所以华夏儿女反成婚之居皆称为“洞房”。

  祭祖堂

  *人自古以来有崇拜祖先的美德,尧舜禹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是伟大的先祖。尧庙祭祖堂是炎黄子孙祭祀先祖的殿堂,供奉着尧舜禹君臣后裔姓氏牌位,涵盖了千家姓大部分。在祭祖文化堂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先祖,知道自己的根脉,寻到血缘之根,精神之魂和根祖文化之源。

  虞舜殿

  舜殿的建筑风格是明清时期的模式,系重檐歇山顶式,殿高15.5米。殿内虞舜塑像高3.5米,打破了神化官化色彩,以人文先祖的形象进行了设计雕塑。尧在位70年时访到舜,考察三年后由舜辅政20年,禅让于舜,而后8年故世。舜又效仿帝尧,在老年将帝位禅让于禹。这就是*历史上被千古颂传的“尧舜禅让”。

  舜姓姚,名重华,属有虞氏,故称虞舜。舜接替尧位后,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刑罚,广旋仁政,使四海宾服,国泰民安,将国家治理得政通人和,天下安乐,创建了千古颂扬的“尧天舜日”太*盛世。舜20岁时以孝闻名,30岁时尧举用他,50岁时代行天子政事,61岁接替尧登上帝位。登位39年到南方巡视,逝于苍梧境内,葬于江南九嶷山。

  大禹殿

  大禹殿建筑风格是明清时期的模式,系重檐歇山顶式,殿高15.5米。禹姓姒,名文命。尧任用鲧治理洪水,鲧采用拦挡堵截的办法治理,结果没有成功,被流放羽山而死。舜推荐禹治水。禹受命后劳苦身躯,精心治理,治水十三年,足迹遍九州,三过家门而不入,先后开通了九座大山,疏浚了九大湖泽,疏导了九条大河,划定了九州地界,终于完成了*治水土的大业,加而受到老百姓的热爱。于是帝舜便将其位禅让于禹。舜逝世,禹即天子位,国号为夏后,故禹也被儿为夏禹。殿内大禹塑像高3.5米,取材于“大禹治水”,突出了先祖对农业水利的贡献,塑像古朴自然,与我们更加贴近,充分体现了尧庙的祖庙特征。

  中华帝尧钟

  钟楼内悬挂的在华帝尧钟,重达21吨,喻指铸造于21世纪;高366公分,象征农历一年366天;直径240公分,象征一年24个节令;钟齿为12个,寓意一年12个月;钟面镶铸着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羲和制历,皋陶神判,和合议政,藜羹鹿裘,历山访贤,禅让虞舜八幅图案,展示着丰厚了尧文化底蕴,歌颂了“三圣”的业绩功德,赞誉了钟鸣鼎盛的尧天舜日。

  “尧典壁”廊

  “尧典壁”位于尧宫东侧,南北长达300米,高3.3米,镶有碑石380块,镌刻3万余字,是全国第一座雕刻尧、舜、禹历史文献的纪念壁,历史文化价值极高。碑文内容由南往北伸展,图文并茂,共分为13辑,即:《尚书。尧典》、《尧典图说》、《尚书。舜典》、《舜典图说》、《尚书。大禹谟》、《大禹谟图说》、《尚书。禹贡》、《禹贡图说》、《帝王赞尧》、《先贤咏尧》、《本纪尧传》、《典籍评尧》、《史载记尧》等。“尧典壁”是一部三圣功绩的精化史,“尧典壁廊”被誉为“天下第一廊”。

  天下第一鼓

  “中华帝尧鼓”称之为天下第一鼓。迄今为止,天下还没有比它大的鼓。这面鼓直径3.11米,高1.2米,鼓的两面均是整张牛皮而著,20xx年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

  帝尧“敢谏鼓”,广开言路,开张圣听,纳谏除弊,开创了民主理政之先河,带来了“尧天舜日”之盛世。置鼓于尧庙,就是要弘扬帝尧精神,传承文明,恢弘正气。此鼓是襄汾县红跃鼓厂承制。厂长卫红跃历经半载,寻遍全国十三个省市才觅到了这两张牛皮,制成了这面象征先祖民主精神的大鼓。

  华表

  尧殿两侧木桩,是尧设立的“诽谤木”,亦称华表木。《辞海》记载:“华表,亦称桓表,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指路的木桩”。尧是开启华夏文明的贤明君主,设立诽谤木正是要博纳众谏,广泛听取民众意见,以便改进朝政。为了打消大家的顾忌,达到言者无罪,畅所欲言,就特意树起了这一诽谤木。可以说,“诽谤木”是体现尧民主政治的初评。随着时代的推移,诽谤木演变为雕刻精细的石柱,形成蟠龙缠绕的华表,但已失去帝尧设立诽谤木的本意,成了历代帝王皇宫的装饰物和帝王尊严的标志物。

  华表为尧所创,始于尧都。20xx年我们在尧都广场筑建了“尧都华表”,高达21米,寓意21世纪;柱身蟠曲着中华世纪龙,苍劲威武,顶端的冲天吼,生机勃勃,预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底座有长城图案和黄河壶口瀑布图案,象征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社稷永固,为*第一华表。

  千家姓纪念壁

  在尧宫门前的广场西侧,有高达6.6米,长达100米的千家姓纪念壁,以长城造型,花岗岩构筑,气势宏伟,可谓天下之最。纪念壁镌刻1566个姓氏,以*传统书法真、草、隶、篆四种字体雕刻,并镶有“华夏子孙,同根共祖”八个显赫大字。纪念壁前的“叶落归根”大型铜雕,象征着中华民族源远根深,有着浓厚的血脉联系。

  *地形立体图

  位于华表广场的*地形立体图,是按十亿分之一的比例微缩制作,面积为9600*米,分为四种色区,山川、河流、高原、*原、湖泊、岛屿等立体展现,新颖别致,气势壮观,可谓全国最大的*地形立体微缩景观。

  二十四节气图

  尧任命羲和、羲仲等人观察天象,根据日月星辰运行规律,制定了历法,一年以366天为一周期,剩下的天数用润月的办法解决,这就是农历的来历。尧钦定历法,有序了农业,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因而在宫前尧门通道两侧刻制了象征日月星辰的石雕和二十四节气日历图,使帝尧功绩得以形象展现,国祖尧庙更具文化特色。

临汾尧庙导游词9

  古帝尧庙位于临汾市南约三公里处。尧庙汉魏期间始建于汾西古*阳城,晋惠帝元康年间徙尧庙于汾东原上。唐显庆三年(658)徙庙于城南今址。历代修葺,屡遭战乱,今存山门、五凤楼、广运殿、寝宫等,棂星门、仪门已毁。

  山门正中门额嵌“古帝尧庙”四字,歪路东刻“就日”,西镌“瞻云”,意为人们依就如葵花向太阳,万民展望如五谷盼甘霖。山门以南两旁栽植柏树,原对象厢房百余间无存,仅有零星直立着的历代碑石。西边新迁建琉璃九龙壁一座,面东。正面矗立五凤楼,雄奇俊秀,原名光天阁,意为尧舜光全国之明。楼下有三个砖券门洞直通中院,楼上重檐之下,围设围廊门台,登高望远,宫表里风景一清二楚。顶上脊饰陶俑31个,风物杂谈,人物个个有声有色。五凤和鸣象征天降仁君,君臣连合,河清海宴,国泰民安。穿过五凤楼,即是尧井亭,亭形六角,周设围栏,井深十米,上加篷盖,传说为帝尧亲凿,实为启迪后人饮水思源,不忘帝尧好事。原本两侧的獬羊亭、冥荚亭今已无存。现存对称的四株古柏,一日柏抱楸、二日柏抱槐、翠柏丛中紫红楸花、皎洁槐花盛开。三日鸣鹿柏,四日夜笑柏,传说曾有梅花鹿来树下嘶鸣。夜笑柏或说原产于印度,每年腊月三十日夜,树上沙沙作响,似笑语声,故名。

  再后的广运殿高峻宏伟,为祭奠帝尧之主殿。1987年当局拨款大落架重修,庙貌崭新。殿基高2米,长五条压边。殿前月台宽广可容数百人参祭。月台前正中砌滚砖成坡,边砌石条,中心嵌有二龙戏珠青石巨雕,除皇宫外,非一样*常庙殿全部。殿高27米,宽九间,进深五间,周设围廊32间,表里共计77间,近似故宫太和殿。该殿重檐歇山顶,绿色琉璃瓦饰边,脊立五彩琉璃脊饰,鸾翔凤翥,金碧光辉。殿内直立12根18米高的通天柱子,每根柱下都有石雕柱础,水磨青石,光洁可鉴。浮雕麒麟、狮、象、花草、禽兽,形象传神,刻工风雅,具有较高的艺术代价。殿中砖木神龛中,彩塑帝尧圣像,高2.8米,身着九章服,头戴*天冠,帝王威仪,精神奕奕,旁立四男侍,龛台下四大臣分立两旁,传说左为方季、五满,右为单非、禾覃。龛前居中直立两根盘龙大往,彩塑缠柱盘龙,威严可怖,名曰虬柱。殿前正中上方有二层彩楼,与大殿一体组成,新奇别致。殿内靠前墙两分各有悬空木梯可上彩楼。登楼远望,尧宫景致,尽收眼底。广运殿取广以配天,运以配地之意,殿前彩楼两旁悬有“民无能名”四个大字。“民无能名”依张守节《谥法解》为:“民无能名曰神。”后院为帝尧寝宫,宫内彩塑帝尧及其老婆像。寝殿两旁新修长廊对象各20间,供展览旅行之用。北魏诏祀帝尧于*阳,往后历朝“谨按祀典,诸前代帝王,三年一祭,那时以春之仲月,其地以其时所居国邑,祭奠……唐尧于*阳府”。元初大局限重建,“为地上百亩,为屋四百间”,忽必烈帝诏赐其宫曰“光宅之宫”,殿日“文思之殿”,门曰“宾穆之门”,并赐白金200两,良田15顷,为赡宫香火费。明代扩建为三圣(尧舜禹)庙,清康熙帝亲临*阳诏令重修尧庙,建万寿行官,御笔题匾,尧殿曰:光披四表;舜殿曰:浚哲文明;禹殿曰:万世永赖。诺示每年三月十八日起庙会,会期一月,至四月二十八日祭尧。届时官绅侨民谨慎祭奠,三台唱戏,庙会热闹不凡。战乱往后,庙会废止。令人遗憾的是,1997年,广运殿被人存心放火点火,火灭殿塌,造成难以挽回的丧失。广运殿已于1999年复建。

  古帝尧陵位于临汾市东,郭行乡北郊村西,距市区35公里。

  尧陵依山傍水,建在山脚下一个半岛形的岩石丘上,涝河环抱,岩崖下潺潺西流,陵丘高50米,周3O0米,古柏葱茂,世称神林。山门面河临岸,上建戏台,下为砖券门洞,呈楼阁式。进了山门,对象原为看戏楼台,北面为仪门,系木构牌楼,斗拱层层叠架,飞檐阁下倾轧,布局精妙,鬼斧神工。坊上前书“*章黎民”,背书“协和万邦”,已往此处为下马坊,文武官员晋谒尧帝陵寝时,至此均须下马落轿。入仪门中院正中为献殿,面阔三间,高峻敞朗,对象为配殿。献殿后有石阶13级,踏阶而上,原有正殿五间,现存搭建的碑廊,中竖“古帝尧陵”作为符号的石碑,与殿宇同为明代万积年间修造,两旁分列着元、明、清期间碑碣。中轴线两侧,各有厢房耳房,碑廊下石阶两旁,对象各有一院,正面留下砖券窑洞一排,原献殿对象的斋室12间以及神厨已毁,陵西守墓人构成的村庄亦疏弃了。

  尧陵祠宇始建年月不详,据金代碑载,唐太宗李世民交战曾屯兵于此,祭扫帝尧。唐初改建陵园祠宇,并塑唐太宗像于配殿之中,宋、元、明、清历代修葺。传说尧死往后,万民悲哀,人们不谋而合,从数里外的土丘上挖土背负到这沙石岩丘上来,于是掬土成山,留下此纯净黄土会萃的陵丘。相传献殿后13级石阶中的第七阶后有洞可通悬棺井穴。传说有人撬开阶石,找到洞口,用绳索缚鸡吊下,初则闻鸡啼声,待提绳而上时,却不见了鸡头,从此这无人再去探讨。还说悬棺穴底,有净水潜流,登殿顶俯首侧耳,犹闻潺潺水声。陵东3里有下马庄,再东3里有上马台,传为尧往浮山巡察或避暑由此上马,返来时到下马庄下马步行,去尧庙祭拜其母,至今履迹可辨。已往尧陵由周围八村共管,官府减免其差徭,确保祀尧的香火用度,春秋二祭沿袭不废,逢会唱戏,邻县乡民会合。日寇入侵、战乱往后庙会废止,至今未复。

临汾尧庙导游词10

  古帝尧庙位于临汾市南约三公里处。尧庙汉魏时代始建于汾西古*阳城,晋惠帝元康年间徙尧庙于汾东原上。唐显庆三年(658)徙庙于城南今址。历代修葺,屡遭战乱,今存山门、五凤楼、广运殿、寝宫等,棂星门、仪门已毁。

  山门正中门额嵌"古帝尧庙"四字,旁门东刻"就日",西镌"瞻云",意为人们依就如葵花向太阳,万民瞻望如五谷盼甘霖。山门以南两旁栽植柏树,原东西厢房百余间无存,仅有零散竖立着的历代碑石。西边新迁建琉璃九龙壁一座,面东。正面耸立五凤楼,雄奇俊秀,原名光天阁,意为尧舜光天下之明。楼下有三个砖券门洞直通中院,楼上重檐之下,围设围廊门台,登高望远,宫内外景物尽收眼底。顶上脊饰陶俑31个,人物个个栩栩如生。五凤和鸣象征天降仁君,君臣团结,河清海宴,国泰民安。穿过五凤楼,便是尧井亭,亭形六角,周设围栏,井深十米,上加篷盖,传说为帝尧亲凿,实为启示后人饮水思源,不忘帝尧功德。原来两侧的獬羊亭、冥荚亭今已无存。现存对称的四株古柏,一日柏抱楸、二日柏抱槐、翠柏丛中紫红楸花、洁白槐花盛开。三日鸣鹿柏,四日夜笑柏,传说曾有梅花鹿来树下嘶鸣。夜笑柏或说原产于印度,每年腊月三十日夜,树上沙沙作响,似笑语声,故名。

  再后的广运殿高大雄伟,为祭祀帝尧之主殿。1987年*拨款大落架重修,庙貌崭新。殿基高2米,长五条压边。殿前月台宽阔可容数百人参祭。月台前正中砌滚砖成坡,边砌石条,中心嵌有二龙戏珠青石巨雕,除皇宫外,非一般庙殿所有。殿高27米,宽九间,进深五间,周设围廊32间,内外共计77间,近似故宫太和殿。该殿重檐歇山顶,绿色琉璃瓦饰边,脊立五彩琉璃脊饰,龙飞凤舞,金碧辉煌。殿内竖立12根18米高的通天柱子,每根柱下都有石雕柱础,水磨青石,光洁可鉴。浮雕麒麟、狮、象、花卉、禽兽,形象逼真,刻工精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殿中砖木神龛中,彩塑帝尧圣像,高2.8米,身着九章服,头戴*天冠,帝王威仪,神采奕奕,旁立四男侍,龛台下四大臣分立两旁,传说左为方季、五满,右为单非、禾覃。龛前居中竖立两根盘龙大往,彩塑缠柱盘龙,威严可怖,名曰虬柱。殿前正中上方有二层彩楼,与大殿一体构成,新颖别致。殿内靠前墙两分各有悬空木梯可上彩楼。登楼眺望,尧宫景色,一览无余。广运殿取广以配天,运以配地之意,殿前彩楼两旁悬有"民无能名"四个大字。"民无能名"依张守节《谥法解》为:"民无能名曰神。"后院为帝尧寝宫,宫内彩塑帝尧及其夫人像。寝殿两旁新修长廊东西各20间,供展览参观之用。北魏诏祀帝尧于*阳,以后历朝"谨按祀典,诸前代帝王,三年一祭,其时以春之仲月,其地以当时所居国邑,祭祀……唐尧于*阳府"。元初大规模重建,"为地上百亩,为屋四百间",忽必烈帝诏赐其宫曰"光宅之宫",殿日"文思之殿",门曰"宾穆之门",并赐白金200两,良田15顷,为赡宫香火费。明代扩建为三圣(尧舜禹)庙,清康熙帝亲临*阳诏令重修尧庙,建万寿行官,御笔题匾,尧殿曰:光披四表;舜殿曰:浚哲文明;禹殿曰:万世永赖。诺示每年三月十八日起庙会,会期一月,至四月二十八日祭尧。届时官绅侨民隆重祭祀,三台唱戏,庙会热闹非凡。战乱以后,庙会废止。令人遗憾的是,1997年,广运殿被人故意纵火焚烧,火灭殿塌,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广运殿已于1999年复建。

  古帝尧陵位于临汾市东,郭行乡北郊村西,距市区35公里。

  尧陵依山傍水,建在山脚下一个半岛形的岩石丘上,涝河环绕,岩崖下潺潺西流,陵丘高50米,周3O0米,古柏葱茂,世称神林。山门面河临岸,上建戏台,下为砖券门洞,呈楼阁式。进了山门,东西原为看戏楼台,北面为仪门,系木构牌坊,斗拱层层叠架,飞檐左右排出,结构精妙,巧夺天工。坊上前书"*章百姓",背书"协和万邦",过去此处为下马坊,文武官员晋谒尧帝陵寝时,至此均须下马落轿。入仪门中院正中为献殿,面阔三间,高大敞朗,东西为配殿。献殿后有石阶13级,踏阶而上,原有正殿五间,现存搭建的碑廊,中竖"古帝尧陵"作为标志的石碑,与殿宇同为明代万历年间修造,两旁排列着元、明、清时代碑碣。中轴线两侧,各有厢房耳房,碑廊下石阶两旁,东西各有一院,正面留下砖券窑洞一排,原献殿东西的斋室12间以及神厨已毁,陵西守墓人组成的村落亦荒废了。

  尧陵祠宇始建年代不详,据金代碑载,唐太宗李世民征战曾屯兵于此,祭扫帝尧。唐初改建陵园祠宇,并塑唐太宗像于配殿之中,宋、元、明、清历代修葺。传说尧死以后,万民悲痛,人们不约而同,从数里外的土丘上挖土背负到这沙石岩丘上来,于是掬土成山,留下此纯净黄土堆积的陵丘。相传献殿后13级石阶中的第七阶后有洞可通悬棺井穴。传说有人撬开阶石,找到洞口,用绳索缚鸡吊下,初则闻鸡叫声,待提绳而上时,却不见了鸡头,此后这无人再去探究。还说悬棺穴底,有清水潜流,登殿顶俯首侧耳,犹闻潺潺水声。陵东3里有下马庄,再东3里有上马台,传为尧往浮山巡察或避暑由此上马,回来时到下马庄下马步行,去尧庙祭拜其母,至今履迹可辨。过去尧陵由周围八村共管,官府减免其差徭,确保祀尧的香火费用,春秋二祭相沿不废,逢会唱戏,邻县乡民齐集。日寇入侵、战乱以后庙会废止,至今未复。


尧庙导游词3篇(扩展2)

——临汾尧庙导游词10篇

临汾尧庙导游词1

  尧庙始建于西晋,距今有1700多年历史。旧址在汾河以西,,西晋元康年间迁至汾河东岸,唐高宗李治显庆三年(658年),庙址由府城西南迁至城南现址。尧庙是一座集纳丰富历史文化和五千年文明史的国祖庙,俗称三圣庙,是*专门纪念尧、舜、禹三位先祖的庙宇。尧在4000多年前就定都*阳,划定九州,形成*最早的格局,*阳成为华夏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华夏第一都之称。

  龙凤之脉

  尧宫甬道中间由龙凤图案刻制的中轴线叫“龙凤之脉”,从大门开始一直通到广运殿,长达300米。龙和凤均为尧时期的图腾,也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吉祥标志,这里的龙凤之脉就是*最吉祥的龙凤通道。

  文物雕塑

  陈列于尧宫甬道两旁的器物是出土于陶寺文化遗址的,700年前我们祖先的生产方式,其中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生活器具、以及礼仪用品和乐器等。这些文物石雕生动地展示了尧时期的生活和文化,使尧庙更具有历史实证和文化内涵。

  仪门

  “仪门”就是礼仪之门。古时拜谒和祭祀帝尧的帝王君臣及*民百姓,凡到此处,必须“整冠弹尘,端庄仪表”,然后恭恭敬敬的严肃前行。仪门门额上的“文明始祖”题词,是对帝尧创始文明政治的最高评价。仪门背面题词“光披四表”,原是清康熙帝为尧殿题写的门匾,意为尧的功德象日月光浑润泽四方万民。

  五凤楼

  “五凤楼”始建于唐乾封年间(公元666年),是尧庙宫内历尽沧桑劫难而幸存的一座文物古建筑,系明清时其的建筑风格,为重檐歇山顶式,二层有边梯可上。

  “五凤楼”亦称“光天阁”,意为帝尧之功德,光天下之明,兆万民之福。人们把尧与他共同开创基业的四位大臣誉为“五凤”,在尧庙筑楼经念,遂有“五凤楼”。此楼象征君臣团结,天下大治。唐以后历代筑城建殿时都设“五凤楼”,以示河清海宴,国泰民安。 “五凤楼”下层三孔砖券门洞,直通“广运殿”。古代祭祀帝尧时,君主从中间步入,文武大臣从旁洞通行。

  尧井台

  井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上古时期,人们都是择水而栖,沿河而居。尧“寻蚁造井”,人类就围井而居,改变了依赖河流而住的状况,遂有了村落、乡镇、城市,形成了人类最早的文明。至今人们把城市称为市井,把城市文化、城市文明称为市井文化、市井文明,把井看做为家,把远离家乡叫做“背井离乡”。这口井也被称为“天下第一井”。

  尧宫古柏

  尧井四周有四棵沧桑的古柏,西侧这两棵为“柏抑楸”和“柏抱槐”,即柏树中又长出一棵楸树和槐树。

  柏抱楸,每年四五月间,柏枝丛中盛开红色楸花,游人无不称奇。柏抱槐据传是600多年前从西安慈恩寺移植而来,每逢夏初,柏树从中槐花盛开,芳香四溢,甚为可观。

  东侧这两棵古柏,一棵叫“鸣鹿柏”,一棵叫“夜笑柏”。传说唐代在寝宫雕塑帝尧与夫人鹿仙女的圣橡时,突然跑来一对梅花鹿在柏树下欢蹦鸣叫,故称此树为“鸣鹿柏”,至今它的枝丫树杈,长相酷似梅花鹿角。

  “夜笑柏”系古时一僧人从印度移植而来,昼伏夜长,树寿绵长,每年除夕夜晚,此柏便发出沙沙之声,颇似人的笑声,故称“夜笑柏”。

  蟠龙图雕

  镶在尧殿月台台阶上的这个“蟠龙图雕”,是根据1978年陶寺遗址出土的礼器“彩绘陶盘”上的蟠龙畋象放大制作的,这贴画蟠龙畋是我国最早的龙的图案,被称之为“天下第一龙”。龙型简洁古朴,龙嘴衔含稼禾,反映了人类对农业文明的追求与崇尚。

  广运殿楹联

  广运殿楹联是20xx年尧宫大修之后,由尧都区区长宿青*所撰,著名书法家樊习一先生书写。对联以根祖为题,高度概括了尧对中华民族的重要贡献,突出了尧庙的根祖本色。

  上联:“居*阳倚河汾深植民族之根”,意为尧定都*阳,依托黄河、汾河流域的优越条件,协和万邦,形成了统一的华夏民族,所以说,中华民族始于尧,尧都是民族根祖所在。

  下联:“启文明定中华垂誉国家先祖”,意为尧钦定历法,创建文字,开凿水井,结束了原始生产方式,开始实现向文明过渡的历史转折,并创建了中华民族古老的国家管理形式,因而才有“*之称始于尧”之说,尧被誉为国祖和文明先祖。

  广运殿

  “广运殿”亦称尧殿,是帝尧召见群臣的殿堂。殿宽9间,进深5间,周设围廊32间,内外共计77间,高达27米。广运殿取广以配天,运以配地之意,故曰“广运殿”。殿前彩楼两旁悬有“民无能名”四个大字,语出《论语。泰伯》,意思是说帝尧功德无量,人民简直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他。尧与四位大臣的铜象是20xx年元朋18日安放的。威仪祥慈的帝尧坐像高达5米,形象逼真朴实的四大臣圣像高达4.1米。

  尧是五帝之一,姓伊祁,名放勋,13岁被封到陶地任职,15岁被封到唐地为唐侯,因而亦称陶唐氏。尧16岁被推为首领,在位90年,他定都*阳,划定九州,形成*最早的格局;钦定历法,广凿水井,推进农耕,用古朴的科学推动了人类的进步;设立“华表木”“敢谏鼓”,实行禅让,首开民主政治之先河;教化民众,协和万邦,创尧天舜日之盛世。孔子赞尧曰:“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帝尧高寿114岁而终,至今民间将高寿者亦称为“尧年”。

  尧两侧与尧并称为“五凤”的四位大臣是:四岳,尧时期掌管山岳祭祀的官儿。后稷,是主掌农业的大臣。羲和,尧时期的天文学家和掌管历法的官儿。皋陶,尧时期任大理之职,是方管刑律的大臣,他执法如山,公正廉明,据说“画地为牢”就是他民明的。

  广运殿为尧庙建筑群的主殿。该项目为国家级重点修复工程,建筑面积为2400余*米,工程造价为105万元(1983年造价)。建筑为清代无斗拱大木作建筑。由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的资深古建筑专家冯冬青先生根据现状构件和历史资料,主持勘测、复原设计和工程技术指导。该项目修复设计时间为1983年6月-- 1987年7月。

  寝宫

  尧的寝宫始建于唐麟德年间(公元664年),宫内供奉着帝尧与其夫人鹿仙女的塑像。传说帝尧定都*阳不久,去仙洞视察民情,巧遇鹿仙女,双方相爱,择日成婚。成婚之处就在鹿仙洞。成婚那夜,对面山峰红光照射,状如腊烛。此后,人们把帝尧与夫人分女成婚的山洞称之为“洞房”,世上才有了洞房花烛夜之说,所以华夏儿女反成婚之居皆称为“洞房”。

  祭祖堂

  *人自古以来有崇拜祖先的美德,尧舜禹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是伟大的先祖。尧庙祭祖堂是炎黄子孙祭祀先祖的殿堂,供奉着尧舜禹君臣后裔姓氏牌位,涵盖了千家姓大部分。在祭祖文化堂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先祖,知道自己的根脉,寻到血缘之根,精神之魂和根祖文化之源。

  虞舜殿

  舜殿的建筑风格是明清时期的模式,系重檐歇山顶式,殿高15.5米。殿内虞舜塑像高3.5米,打破了神化官化色彩,以人文先祖的形象进行了设计雕塑。尧在位70年时访到舜,考察三年后由舜辅政20年,禅让于舜,而后8年故世。舜又效仿帝尧,在老年将帝位禅让于禹。这就是*历史上被千古颂传的“尧舜禅让”。

  舜姓姚,名重华,属有虞氏,故称虞舜。舜接替尧位后,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刑罚,广旋仁政,使四海宾服,国泰民安,将国家治理得政通人和,天下安乐,创建了千古颂扬的“尧天舜日”太*盛世。舜20岁时以孝闻名,30岁时尧举用他,50岁时代行天子政事,61岁接替尧登上帝位。登位39年到南方巡视,逝于苍梧境内,葬于江南九嶷山。

  大禹殿

  大禹殿建筑风格是明清时期的模式,系重檐歇山顶式,殿高15.5米。禹姓姒,名文命。尧任用鲧治理洪水,鲧采用拦挡堵截的办法治理,结果没有成功,被流放羽山而死。舜推荐禹治水。禹受命后劳苦身躯,精心治理,治水十三年,足迹遍九州,三过家门而不入,先后开通了九座大山,疏浚了九大湖泽,疏导了九条大河,划定了九州地界,终于完成了*治水土的大业,加而受到老百姓的热爱。于是帝舜便将其位禅让于禹。舜逝世,禹即天子位,国号为夏后,故禹也被儿为夏禹。殿内大禹塑像高3.5米,取材于“大禹治水”,突出了先祖对农业水利的贡献,塑像古朴自然,与我们更加贴近,充分体现了尧庙的祖庙特征。

  中华帝尧钟

  钟楼内悬挂的在华帝尧钟,重达21吨,喻指铸造于21世纪;高366公分,象征农历一年366天;直径240公分,象征一年24个节令;钟齿为12个,寓意一年12个月;钟面镶铸着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羲和制历,皋陶神判,和合议政,藜羹鹿裘,历山访贤,禅让虞舜八幅图案,展示着丰厚了尧文化底蕴,歌颂了“三圣”的业绩功德,赞誉了钟鸣鼎盛的尧天舜日。

  “尧典壁”廊

  “尧典壁”位于尧宫东侧,南北长达300米,高3.3米,镶有碑石380块,镌刻3万余字,是全国第一座雕刻尧、舜、禹历史文献的纪念壁,历史文化价值极高。碑文内容由南往北伸展,图文并茂,共分为13辑,即:《尚书。尧典》、《尧典图说》、《尚书。舜典》、《舜典图说》、《尚书。大禹谟》、《大禹谟图说》、《尚书。禹贡》、《禹贡图说》、《帝王赞尧》、《先贤咏尧》、《本纪尧传》、《典籍评尧》、《史载记尧》等。“尧典壁”是一部三圣功绩的精化史,“尧典壁廊”被誉为“天下第一廊”。

  天下第一鼓

  “中华帝尧鼓”称之为天下第一鼓。迄今为止,天下还没有比它大的鼓。这面鼓直径3.11米,高1.2米,鼓的两面均是整张牛皮而著,20xx年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

  帝尧“敢谏鼓”,广开言路,开张圣听,纳谏除弊,开创了民主理政之先河,带来了“尧天舜日”之盛世。置鼓于尧庙,就是要弘扬帝尧精神,传承文明,恢弘正气。此鼓是襄汾县红跃鼓厂承制。厂长卫红跃历经半载,寻遍全国十三个省市才觅到了这两张牛皮,制成了这面象征先祖民主精神的大鼓。

  华表

  尧殿两侧木桩,是尧设立的“诽谤木”,亦称华表木。《辞海》记载:“华表,亦称桓表,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指路的木桩”。尧是开启华夏文明的贤明君主,设立诽谤木正是要博纳众谏,广泛听取民众意见,以便改进朝政。为了打消大家的顾忌,达到言者无罪,畅所欲言,就特意树起了这一诽谤木。可以说,“诽谤木”是体现尧民主政治的初评。随着时代的推移,诽谤木演变为雕刻精细的石柱,形成蟠龙缠绕的华表,但已失去帝尧设立诽谤木的本意,成了历代帝王皇宫的装饰物和帝王尊严的标志物。

  华表为尧所创,始于尧都。20xx年我们在尧都广场筑建了“尧都华表”,高达21米,寓意21世纪;柱身蟠曲着中华世纪龙,苍劲威武,顶端的冲天吼,生机勃勃,预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底座有长城图案和黄河壶口瀑布图案,象征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社稷永固,为*第一华表。

  千家姓纪念壁

  在尧宫门前的广场西侧,有高达6.6米,长达100米的千家姓纪念壁,以长城造型,花岗岩构筑,气势宏伟,可谓天下之最。纪念壁镌刻1566个姓氏,以*传统书法真、草、隶、篆四种字体雕刻,并镶有“华夏子孙,同根共祖”八个显赫大字。纪念壁前的“叶落归根”大型铜雕,象征着中华民族源远根深,有着浓厚的血脉联系。

  *地形立体图

  位于华表广场的*地形立体图,是按十亿分之一的比例微缩制作,面积为9600*米,分为四种色区,山川、河流、高原、*原、湖泊、岛屿等立体展现,新颖别致,气势壮观,可谓全国最大的*地形立体微缩景观。

  二十四节气图

  尧任命羲和、羲仲等人观察天象,根据日月星辰运行规律,制定了历法,一年以366天为一周期,剩下的天数用润月的办法解决,这就是农历的来历。尧钦定历法,有序了农业,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因而在宫前尧门通道两侧刻制了象征日月星辰的`石雕和二十四节气日历图,使帝尧功绩得以形象展现,国祖尧庙更具文化特色。

临汾尧庙导游词2

  临汾市是山西主要的粮食产区,该区境内有雄伟高峻的山峰,清澈奔涌的泉水,稀有珍贵的动植物。在普遍缺水的黄土高原上,临汾市的绿化成果相当可观,因而又有“花果城”之称,并正越来越受到中外游人的青睐。

  到临汾旅游主要是为了欣赏距其165公里处的壶口瀑布,至于临汾市本身的景点则是以历史文化遗迹为主。临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帝王——尧的都城,由此可知,在很久以前,这里就是人类生息劳作的场所。

  临汾景点以临汾为中心向四周呈现辐射状。洪洞县的霍山广胜寺,其飞虹塔是*最高的琉璃宝塔;古大槐树,是明初山西向中原大移民的集合出发地;明代监狱(又称苏三监狱)是*现存最早的古代县级衙狱;襄汾的丁村文化遗址,以发掘出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而闻名中外;丁村民俗博物馆,原为典型的明、清民居,现为展示晋南民俗文化的场所;侯马的晋国遗址,是春秋时代晋国都城新田所在地;尧庙和尧陵的存在,足以证实尧都*阳之说。

临汾尧庙导游词3

  中华始祖之一的尧身后,后工钱了眷念他——古代的第一个名君,在临汾城南四公里的"处所构筑了尧庙。地址地叫尧庙村,因为帝尧建都临汾,因而史称“尧都*阳”。尧庙建于临汾,更证实了这一说法的正确。

  尧,听说是帝喾的后世,黄帝的五世孙,名放勋,号陶(音yao)唐氏,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个古帝。孔子在《论语.泰伯》中说:“惟天为大,唯尧侧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可见尧王好事无量,众民爱慕。

  尧庙前有一古朴门楼,正中刻有“古帝尧庙”四个大字,东、西双方横楣上写着“就日”和“瞻云”。庙始建于晋代,后经唐、元、明、清历代建筑,不绝扩大。庙内前面有对象朝房、光天阁、尧井亭,后头有尧宫、舜宫、禹宫、万寿宫,最后是寝宫,对象双方尚有很多房舍、庭院。据史传,尧庙局限最大时占地七百八十余亩。

  进了尧庙,起首看到的是奇丽的五凤楼。它始建于唐代乾封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汗青。楼高十九点三米,三层十二檐,楼底有砖建窑廊三孔,有直通三层角柱十三根,甚为宏伟。楼顶竖立陶人三十余个,陶狮为中,风吹可上下走动,异常雅观。听说,尧王常同他的四个大臣(既两位宰相。两位阁老)登楼远眺,而其时人们又把他和他的四位大臣喻为“五凤”,并有“一凤升天,四凤齐鸣”之说。“五凤楼”之名便由此而来。

  五凤楼的后头有尧井亭。该亭始建于东晋太宁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汗青。亭为六角高檐楼阁情势,小巧玲珑,很是别致。亭中水井听说是尧王亲手所掘。井的直径八寸,井壁为两层,外层有卯榫砖九块一圈,叠圈砌成。相传尧井通海,至今井下泉水汩汩,清冽可饮。

  广运殿亦称尧宫,是召见众臣共商国是的处所,也是庙内的主体构筑。始建于唐显庆三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汗青。殿高二十三米,通进深二十六点三米,通面宽四十三米。殿内有十二米通顶立柱四十二根。柱下石基座镌刻风雅,狮子、麒麟有声有色,各式花草竟斗可妍,实为海内有数。大殿龛内,有高达二米八的唐塑尧王像,双方站着两位宰相和两位阁老。尧王,听说姓伊,是尧庙南八里伊村人。伊村现尚存刻有“帝尧茅茨土阶”的石碑。相传尧王早年就住在土阶上的茅草房子里。《韩非子.五蠹》中写道:尧王住的茅草屋,吃的野菜根,不加调味,用土缸盛饮水,粗布仅掩身材,冬天披鹿皮,衣履不到破烂不堪不换。可见尧王的糊口异常费力。

  广运殿后是寝宫,始建于唐代麟德年间,距今约一千三百多年。宫龛内塑有尧王和其老婆的像。听说尧王的老婆是鹿仙女,生于姑射山中。山上现有鹿仙女洞、鹿仙女照镜石(一亩多大)、梳妆台等。

  庙内苍劲的古柏,植于晋代,高十数米,直径两米多,异常有数。个中的柏抱槐、柏抱楸,每至夏季,柏树中间盛开着槐花、秋花、奇趣盎然,堪助游兴。

  尧陵位于尧庙东北30公里的郭村和涝河之间。尧陵的陵丘为纯净黄土建成,高五十米,环周八十米,陵上松柏翠,周围土崖环峙,涝河水经陵前南流。远眺如一高耸的丘峦,异常壮观。尧陵前筑有祠庙,听说是唐初建设。金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碑记说,唐太宗征辽曾驻跸于另外,因谒尧陵遂塑己像。元、明、清历代均有修缮。祠内现存有山门、牌楼、厢屋、献殿、垛殿、寝殿、碑亭等构筑,机关紧凑,木雕风雅,红墙绿瓦,分外精明。

  祠内,存有碑碣十余通,碑文记实了尧王故绩及尧陵沿革;明代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立的一块碑上刻有尧陵全图,至此生涯齐备。

临汾尧庙导游词4

  尧庙始建于西晋,距今有1700多年历史。旧址在汾河以西,,西晋元康年间迁至汾河东岸,唐高宗李治显庆三年(658年),庙址由府城西南迁至城南现址。尧庙是一座集纳丰富历史文化和五千年文明史的国祖庙,俗称三圣庙,是*专门纪念尧、舜、禹三位先祖的庙宇。尧在4000多年前就定都*阳,划定九州,形成*最早的格局,*阳成为华夏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华夏第一都之称。

  龙凤之脉

  尧宫甬道中间由龙凤图案刻制的中轴线叫“龙凤之脉”,从大门开始一直通到广运殿,长达300米。龙和凤均为尧时期的图腾,也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吉祥标志,这里的龙凤之脉就是*最吉祥的龙凤通道。

  文物雕塑

  陈列于尧宫甬道两旁的器物是出土于陶寺文化遗址的,700年前我们祖先的生产方式,其中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生活器具、以及礼仪用品和乐器等。这些文物石雕生动地展示了尧时期的生活和文化,使尧庙更具有历史实证和文化内涵。

  仪门

  “仪门”就是礼仪之门。古时拜谒和祭祀帝尧的帝王君臣及*民百姓,凡到此处,必须“整冠弹尘,端庄仪表”,然后恭恭敬敬的严肃前行。仪门门额上的“文明始祖”题词,是对帝尧创始文明政治的最高评价。仪门背面题词“光披四表”,原是清康熙帝为尧殿题写的门匾,意为尧的功德象日月光浑润泽四方万民。

  五凤楼

  “五凤楼”始建于唐乾封年间(公元666年),是尧庙宫内历尽沧桑劫难而幸存的一座文物古建筑,系明清时其的建筑风格,为重檐歇山顶式,二层有边梯可上。

  “五凤楼”亦称“光天阁”,意为帝尧之功德,光天下之明,兆万民之福。人们把尧与他共同开创基业的四位大臣誉为“五凤”,在尧庙筑楼经念,遂有“五凤楼”。此楼象征君臣团结,天下大治。唐以后历代筑城建殿时都设“五凤楼”,以示河清海宴,国泰民安。 “五凤楼”下层三孔砖券门洞,直通“广运殿”。古代祭祀帝尧时,君主从中间步入,文武大臣从旁洞通行。

  尧井台

  井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上古时期,人们都是择水而栖,沿河而居。尧“寻蚁造井”,人类就围井而居,改变了依赖河流而住的状况,遂有了村落、乡镇、城市,形成了人类最早的文明。至今人们把城市称为市井,把城市文化、城市文明称为市井文化、市井文明,把井看做为家,把远离家乡叫做“背井离乡”。这口井也被称为“天下第一井”。

  尧宫古柏

  尧井四周有四棵沧桑的古柏,西侧这两棵为“柏抑楸”和“柏抱槐”,即柏树中又长出一棵楸树和槐树。

  柏抱楸,每年四五月间,柏枝丛中盛开红色楸花,游人无不称奇。柏抱槐据传是600多年前从西安慈恩寺移植而来,每逢夏初,柏树从中槐花盛开,芳香四溢,甚为可观。

  东侧这两棵古柏,一棵叫“鸣鹿柏”,一棵叫“夜笑柏”。传说唐代在寝宫雕塑帝尧与夫人鹿仙女的圣橡时,突然跑来一对梅花鹿在柏树下欢蹦鸣叫,故称此树为“鸣鹿柏”,至今它的枝丫树杈,长相酷似梅花鹿角。

  “夜笑柏”系古时一僧人从印度移植而来,昼伏夜长,树寿绵长,每年除夕夜晚,此柏便发出沙沙之声,颇似人的笑声,故称“夜笑柏”。

  蟠龙图雕

  镶在尧殿月台台阶上的这个“蟠龙图雕”,是根据1978年陶寺遗址出土的礼器“彩绘陶盘”上的蟠龙畋象放大制作的,这贴画蟠龙畋是我国最早的龙的图案,被称之为“天下第一龙”。龙型简洁古朴,龙嘴衔含稼禾,反映了人类对农业文明的追求与崇尚。

  广运殿楹联

  广运殿楹联是20xx年尧宫大修之后,由尧都区区长宿青*所撰,著名书法家樊习一先生书写。对联以根祖为题,高度概括了尧对中华民族的重要贡献,突出了尧庙的根祖本色。

  上联:“居*阳倚河汾深植民族之根”,意为尧定都*阳,依托黄河、汾河流域的优越条件,协和万邦,形成了统一的华夏民族,所以说,中华民族始于尧,尧都是民族根祖所在。

  下联:“启文明定中华垂誉国家先祖”,意为尧钦定历法,创建文字,开凿水井,结束了原始生产方式,开始实现向文明过渡的历史转折,并创建了中华民族古老的国家管理形式,因而才有“*之称始于尧”之说,尧被誉为国祖和文明先祖。

  广运殿

  “广运殿”亦称尧殿,是帝尧召见群臣的殿堂。殿宽9间,进深5间,周设围廊32间,内外共计77间,高达27米。广运殿取广以配天,运以配地之意,故曰“广运殿”。殿前彩楼两旁悬有“民无能名”四个大字,语出《论语。泰伯》,意思是说帝尧功德无量,人民简直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他。尧与四位大臣的铜象是20xx年元朋18日安放的。威仪祥慈的帝尧坐像高达5米,形象逼真朴实的四大臣圣像高达4.1米。

  尧是五帝之一,姓伊祁,名放勋,13岁被封到陶地任职,15岁被封到唐地为唐侯,因而亦称陶唐氏。尧16岁被推为首领,在位90年,他定都*阳,划定九州,形成*最早的格局;钦定历法,广凿水井,推进农耕,用古朴的科学推动了人类的进步;设立“华表木”“敢谏鼓”,实行禅让,首开民主政治之先河;教化民众,协和万邦,创尧天舜日之盛世。孔子赞尧曰:“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帝尧高寿114岁而终,至今民间将高寿者亦称为“尧年”。

  尧两侧与尧并称为“五凤”的四位大臣是:四岳,尧时期掌管山岳祭祀的官儿。后稷,是主掌农业的大臣。羲和,尧时期的天文学家和掌管历法的官儿。皋陶,尧时期任大理之职,是方管刑律的大臣,他执法如山,公正廉明,据说“画地为牢”就是他民明的。

  广运殿为尧庙建筑群的主殿。该项目为国家级重点修复工程,建筑面积为2400余*米,工程造价为105万元(1983年造价)。建筑为清代无斗拱大木作建筑。由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的资深古建筑专家冯冬青先生根据现状构件和历史资料,主持勘测、复原设计和工程技术指导。该项目修复设计时间为1983年6月-- 1987年7月。

  寝宫

  尧的寝宫始建于唐麟德年间(公元664年),宫内供奉着帝尧与其夫人鹿仙女的塑像。传说帝尧定都*阳不久,去仙洞视察民情,巧遇鹿仙女,双方相爱,择日成婚。成婚之处就在鹿仙洞。成婚那夜,对面山峰红光照射,状如腊烛。此后,人们把帝尧与夫人分女成婚的山洞称之为“洞房”,世上才有了洞房花烛夜之说,所以华夏儿女反成婚之居皆称为“洞房”。

  祭祖堂

  *人自古以来有崇拜祖先的美德,尧舜禹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是伟大的先祖。尧庙祭祖堂是炎黄子孙祭祀先祖的殿堂,供奉着尧舜禹君臣后裔姓氏牌位,涵盖了千家姓大部分。在祭祖文化堂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先祖,知道自己的根脉,寻到血缘之根,精神之魂和根祖文化之源。

  虞舜殿

  舜殿的建筑风格是明清时期的模式,系重檐歇山顶式,殿高15.5米。殿内虞舜塑像高3.5米,打破了神化官化色彩,以人文先祖的形象进行了设计雕塑。尧在位70年时访到舜,考察三年后由舜辅政20年,禅让于舜,而后8年故世。舜又效仿帝尧,在老年将帝位禅让于禹。这就是*历史上被千古颂传的“尧舜禅让”。

  舜姓姚,名重华,属有虞氏,故称虞舜。舜接替尧位后,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刑罚,广旋仁政,使四海宾服,国泰民安,将国家治理得政通人和,天下安乐,创建了千古颂扬的“尧天舜日”太*盛世。舜20岁时以孝闻名,30岁时尧举用他,50岁时代行天子政事,61岁接替尧登上帝位。登位39年到南方巡视,逝于苍梧境内,葬于江南九嶷山。

  大禹殿

  大禹殿建筑风格是明清时期的模式,系重檐歇山顶式,殿高15.5米。禹姓姒,名文命。尧任用鲧治理洪水,鲧采用拦挡堵截的办法治理,结果没有成功,被流放羽山而死。舜推荐禹治水。禹受命后劳苦身躯,精心治理,治水十三年,足迹遍九州,三过家门而不入,先后开通了九座大山,疏浚了九大湖泽,疏导了九条大河,划定了九州地界,终于完成了*治水土的大业,加而受到老百姓的热爱。于是帝舜便将其位禅让于禹。舜逝世,禹即天子位,国号为夏后,故禹也被儿为夏禹。殿内大禹塑像高3.5米,取材于“大禹治水”,突出了先祖对农业水利的贡献,塑像古朴自然,与我们更加贴近,充分体现了尧庙的祖庙特征。

  中华帝尧钟

  钟楼内悬挂的在华帝尧钟,重达21吨,喻指铸造于21世纪;高366公分,象征农历一年366天;直径240公分,象征一年24个节令;钟齿为12个,寓意一年12个月;钟面镶铸着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羲和制历,皋陶神判,和合议政,藜羹鹿裘,历山访贤,禅让虞舜八幅图案,展示着丰厚了尧文化底蕴,歌颂了“三圣”的业绩功德,赞誉了钟鸣鼎盛的尧天舜日。

  “尧典壁”廊

  “尧典壁”位于尧宫东侧,南北长达300米,高3.3米,镶有碑石380块,镌刻3万余字,是全国第一座雕刻尧、舜、禹历史文献的纪念壁,历史文化价值极高。碑文内容由南往北伸展,图文并茂,共分为13辑,即:《尚书。尧典》、《尧典图说》、《尚书。舜典》、《舜典图说》、《尚书。大禹谟》、《大禹谟图说》、《尚书。禹贡》、《禹贡图说》、《帝王赞尧》、《先贤咏尧》、《本纪尧传》、《典籍评尧》、《史载记尧》等。“尧典壁”是一部三圣功绩的精化史,“尧典壁廊”被誉为“天下第一廊”。

  天下第一鼓

  “中华帝尧鼓”称之为天下第一鼓。迄今为止,天下还没有比它大的鼓。这面鼓直径3.11米,高1.2米,鼓的两面均是整张牛皮而著,20xx年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

  帝尧“敢谏鼓”,广开言路,开张圣听,纳谏除弊,开创了民主理政之先河,带来了“尧天舜日”之盛世。置鼓于尧庙,就是要弘扬帝尧精神,传承文明,恢弘正气。此鼓是襄汾县红跃鼓厂承制。厂长卫红跃历经半载,寻遍全国十三个省市才觅到了这两张牛皮,制成了这面象征先祖民主精神的大鼓。

  华表

  尧殿两侧木桩,是尧设立的“诽谤木”,亦称华表木。《辞海》记载:“华表,亦称桓表,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指路的木桩”。尧是开启华夏文明的贤明君主,设立诽谤木正是要博纳众谏,广泛听取民众意见,以便改进朝政。为了打消大家的顾忌,达到言者无罪,畅所欲言,就特意树起了这一诽谤木。可以说,“诽谤木”是体现尧民主政治的初评。随着时代的推移,诽谤木演变为雕刻精细的石柱,形成蟠龙缠绕的华表,但已失去帝尧设立诽谤木的本意,成了历代帝王皇宫的装饰物和帝王尊严的标志物。

  华表为尧所创,始于尧都。20xx年我们在尧都广场筑建了“尧都华表”,高达21米,寓意21世纪;柱身蟠曲着中华世纪龙,苍劲威武,顶端的冲天吼,生机勃勃,预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底座有长城图案和黄河壶口瀑布图案,象征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社稷永固,为*第一华表。

  千家姓纪念壁

  在尧宫门前的广场西侧,有高达6.6米,长达100米的千家姓纪念壁,以长城造型,花岗岩构筑,气势宏伟,可谓天下之最。纪念壁镌刻1566个姓氏,以*传统书法真、草、隶、篆四种字体雕刻,并镶有“华夏子孙,同根共祖”八个显赫大字。纪念壁前的“叶落归根”大型铜雕,象征着中华民族源远根深,有着浓厚的血脉联系。

  *地形立体图

  位于华表广场的*地形立体图,是按十亿分之一的比例微缩制作,面积为9600*米,分为四种色区,山川、河流、高原、*原、湖泊、岛屿等立体展现,新颖别致,气势壮观,可谓全国最大的*地形立体微缩景观。

  二十四节气图

  尧任命羲和、羲仲等人观察天象,根据日月星辰运行规律,制定了历法,一年以366天为一周期,剩下的天数用润月的办法解决,这就是农历的来历。尧钦定历法,有序了农业,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因而在宫前尧门通道两侧刻制了象征日月星辰的石雕和二十四节气日历图,使帝尧功绩得以形象展现,国祖尧庙更具文化特色。

临汾尧庙导游词5

  尧庙始建于西晋,距今有1700多年历史。旧址在汾河以西,,西晋元康年间迁至汾河东岸,唐高宗李治显庆三年(658年),庙址由府城西南迁至城南现址。尧庙是一座集纳丰富历史文化和五千年文明史的国祖庙,俗称三圣庙,是*专门纪念尧、舜、禹三位先祖的庙宇。尧在4000多年前就定都*阳,划定九州,形成*最早的格局,*阳成为华夏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华夏第一都之称。

  龙凤之脉

  尧宫甬道中间由龙凤图案刻制的中轴线叫“龙凤之脉”,从大门开始一直通到广运殿,长达300米。龙和凤均为尧时期的图腾,也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吉祥标志,这里的龙凤之脉就是*最吉祥的龙凤通道。

  文物雕塑

  陈列于尧宫甬道两旁的器物是出土于陶寺文化遗址的,700年前我们祖先的生产方式,其中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生活器具、以及礼仪用品和乐器等。这些文物石雕生动地展示了尧时期的生活和文化,使尧庙更具有历史实证和文化内涵。

  仪门

  “仪门”就是礼仪之门。古时拜谒和祭祀帝尧的帝王君臣及*民百姓,凡到此处,必须“整冠弹尘,端庄仪表”,然后恭恭敬敬的严肃前行。仪门门额上的“文明始祖”题词,是对帝尧创始文明政治的最高评价。仪门背面题词“光披四表”,原是清康熙帝为尧殿题写的门匾,意为尧的功德象日月光浑润泽四方万民。

  五凤楼

  “五凤楼”始建于唐乾封年间(公元666年),是尧庙宫内历尽沧桑劫难而幸存的一座文物古建筑,系明清时其的建筑风格,为重檐歇山顶式,二层有边梯可上。

  “五凤楼”亦称“光天阁”,意为帝尧之功德,光天下之明,兆万民之福。人们把尧与他共同开创基业的四位大臣誉为“五凤”,在尧庙筑楼经念,遂有“五凤楼”。此楼象征君臣团结,天下大治。唐以后历代筑城建殿时都设“五凤楼”,以示河清海宴,国泰民安。 “五凤楼”下层三孔砖券门洞,直通“广运殿”。古代祭祀帝尧时,君主从中间步入,文武大臣从旁洞通行。

  尧井台

  井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上古时期,人们都是择水而栖,沿河而居。尧“寻蚁造井”,人类就围井而居,改变了依赖河流而住的状况,遂有了村落、乡镇、城市,形成了人类最早的文明。至今人们把城市称为市井,把城市文化、城市文明称为市井文化、市井文明,把井看做为家,把远离家乡叫做“背井离乡”。这口井也被称为“天下第一井”。

  尧宫古柏

  尧井四周有四棵沧桑的古柏,西侧这两棵为“柏抑楸”和“柏抱槐”,即柏树中又长出一棵楸树和槐树。

  柏抱楸,每年四五月间,柏枝丛中盛开红色楸花,游人无不称奇。柏抱槐据传是600多年前从西安慈恩寺移植而来,每逢夏初,柏树从中槐花盛开,芳香四溢,甚为可观。

  东侧这两棵古柏,一棵叫“鸣鹿柏”,一棵叫“夜笑柏”。传说唐代在寝宫雕塑帝尧与夫人鹿仙女的圣橡时,突然跑来一对梅花鹿在柏树下欢蹦鸣叫,故称此树为“鸣鹿柏”,至今它的枝丫树杈,长相酷似梅花鹿角。

  “夜笑柏”系古时一僧人从印度移植而来,昼伏夜长,树寿绵长,每年除夕夜晚,此柏便发出沙沙之声,颇似人的笑声,故称“夜笑柏”。

  蟠龙图雕

  镶在尧殿月台台阶上的这个“蟠龙图雕”,是根据1978年陶寺遗址出土的礼器“彩绘陶盘”上的蟠龙畋象放大制作的,这贴画蟠龙畋是我国最早的龙的图案,被称之为“天下第一龙”。龙型简洁古朴,龙嘴衔含稼禾,反映了人类对农业文明的追求与崇尚。

  广运殿楹联

  广运殿楹联是20xx年尧宫大修之后,由尧都区区长宿青*所撰,著名书法家樊习一先生书写。对联以根祖为题,高度概括了尧对中华民族的重要贡献,突出了尧庙的根祖本色。

  上联:“居*阳倚河汾深植民族之根”,意为尧定都*阳,依托黄河、汾河流域的优越条件,协和万邦,形成了统一的华夏民族,所以说,中华民族始于尧,尧都是民族根祖所在。

  下联:“启文明定中华垂誉国家先祖”,意为尧钦定历法,创建文字,开凿水井,结束了原始生产方式,开始实现向文明过渡的历史转折,并创建了中华民族古老的国家管理形式,因而才有“*之称始于尧”之说,尧被誉为国祖和文明先祖。

  广运殿

  “广运殿”亦称尧殿,是帝尧召见群臣的殿堂。殿宽9间,进深5间,周设围廊32间,内外共计77间,高达27米。广运殿取广以配天,运以配地之意,故曰“广运殿”。殿前彩楼两旁悬有“民无能名”四个大字,语出《论语。泰伯》,意思是说帝尧功德无量,人民简直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他。尧与四位大臣的铜象是20xx年元朋18日安放的。威仪祥慈的帝尧坐像高达5米,形象逼真朴实的四大臣圣像高达4.1米。

  尧是五帝之一,姓伊祁,名放勋,13岁被封到陶地任职,15岁被封到唐地为唐侯,因而亦称陶唐氏。尧16岁被推为首领,在位90年,他定都*阳,划定九州,形成*最早的格局;钦定历法,广凿水井,推进农耕,用古朴的科学推动了人类的进步;设立“华表木”“敢谏鼓”,实行禅让,首开民主政治之先河;教化民众,协和万邦,创尧天舜日之盛世。孔子赞尧曰:“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帝尧高寿114岁而终,至今民间将高寿者亦称为“尧年”。

  尧两侧与尧并称为“五凤”的四位大臣是:四岳,尧时期掌管山岳祭祀的官儿。后稷,是主掌农业的大臣。羲和,尧时期的天文学家和掌管历法的官儿。皋陶,尧时期任大理之职,是方管刑律的大臣,他执法如山,公正廉明,据说“画地为牢”就是他民明的。

  广运殿为尧庙建筑群的主殿。该项目为国家级重点修复工程,建筑面积为2400余*米,工程造价为105万元(1983年造价)。建筑为清代无斗拱大木作建筑。由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的资深古建筑专家冯冬青先生根据现状构件和历史资料,主持勘测、复原设计和工程技术指导。该项目修复设计时间为1983年6月 -- 1987年7月。

  寝宫

  尧的寝宫始建于唐麟德年间(公元664年),宫内供奉着帝尧与其夫人鹿仙女的塑像。传说帝尧定都*阳不久,去仙洞视察民情,巧遇鹿仙女,双方相爱,择日成婚。成婚之处就在鹿仙洞。成婚那夜,对面山峰红光照射,状如腊烛。此后,人们把帝尧与夫人分女成婚的山洞称之为“洞房”,世上才有了洞房花烛夜之说,所以华夏儿女反成婚之居皆称为“洞房”。

  祭祖堂

  *人自古以来有崇拜祖先的美德,尧舜禹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是伟大的先祖。尧庙祭祖堂是炎黄子孙祭祀先祖的殿堂,供奉着尧舜禹君臣后裔姓氏牌位,涵盖了千家姓大部分。在祭祖文化堂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先祖,知道自己的根脉,寻到血缘之根,精神之魂和根祖文化之源。

  虞舜殿

  舜殿的建筑风格是明清时期的模式,系重檐歇山顶式,殿高15.5米。殿内虞舜塑像高3.5米,打破了神化官化色彩,以人文先祖的形象进行了设计雕塑。尧在位70年时访到舜,考察三年后由舜辅政20年,禅让于舜,而后8年故世。舜又效仿帝尧,在老年将帝位禅让于禹。这就是*历史上被千古颂传的“尧舜禅让”。

  舜姓姚,名重华,属有虞氏,故称虞舜。舜接替尧位后,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刑罚,广旋仁政,使四海宾服,国泰民安,将国家治理得政通人和,天下安乐,创建了千古颂扬的“尧天舜日”太*盛世。舜20岁时以孝闻名,30岁时尧举用他,50岁时代行天子政事,61岁接替尧登上帝位。登位39年到南方巡视,逝于苍梧境内,葬于江南九嶷山。

  大禹殿

  大禹殿建筑风格是明清时期的模式,系重檐歇山顶式,殿高15.5米。禹姓姒,名文命。尧任用鲧治理洪水,鲧采用拦挡堵截的办法治理,结果没有成功,被流放羽山而死。舜推荐禹治水。禹受命后劳苦身躯,精心治理,治水十三年,足迹遍九州,三过家门而不入,先后开通了九座大山,疏浚了九大湖泽,疏导了九条大河,划定了九州地界,终于完成了*治水土的大业,加而受到老百姓的热爱。于是帝舜便将其位禅让于禹。舜逝世,禹即天子位,国号为夏后,故禹也被儿为夏禹。殿内大禹塑像高3.5米,取材于“大禹治水”,突出了先祖对农业水利的贡献,塑像古朴自然,与我们更加贴近,充分体现了尧庙的祖庙特征。

  中华帝尧钟

  钟楼内悬挂的在华帝尧钟,重达21吨,喻指铸造于21世纪;高366公分,象征农历一年366天;直径240公分,象征一年24个节令;钟齿为12个,寓意一年12个月;钟面镶铸着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羲和制历,皋陶神判,和合议政,藜羹鹿裘,历山访贤,禅让虞舜八幅图案,展示着丰厚了尧文化底蕴,歌颂了“三圣”的业绩功德,赞誉了钟鸣鼎盛的尧天舜日。

  “尧典壁”廊

  “尧典壁”位于尧宫东侧,南北长达300米,高3.3米,镶有碑石380块,镌刻3万余字,是全国第一座雕刻尧、舜、禹历史文献的纪念壁,历史文化价值极高。碑文内容由南往北伸展,图文并茂,共分为13辑, 即:《尚书。尧典》、《尧典图说》、《尚书。舜典》、《舜典图说》、《尚书。大禹谟》、《大禹谟图说》、《尚书。禹贡》、《禹贡图说》、《帝王赞尧》、《先贤咏尧》、《本纪尧传》、《典籍评尧》、《史载记尧》等。“尧典壁”是一部三圣功绩的精化史,“尧典壁廊”被誉为“天下第一廊”。

  天下第一鼓

  “中华帝尧鼓”称之为天下第一鼓。迄今为止,天下还没有比它大的鼓。这面鼓直径3.11米,高1.2米,鼓的两面均是整张牛皮而著,20xx年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

  帝尧“敢谏鼓”,广开言路,开张圣听,纳谏除弊,开创了民主理政之先河,带来了“尧天舜日”之盛世。置鼓于尧庙,就是要弘扬帝尧精神,传承文明,恢弘正气。此鼓是襄汾县红跃鼓厂承制。厂长卫红跃历经半载,寻遍全国十三个省市才觅到了这两张牛皮,制成了这面象征先祖民主精神的.大鼓。

  华 表

  尧殿两侧木桩,是尧设立的“诽谤木”,亦称华表木。《辞海》记载:“华表,亦称桓表,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指路的木桩”。尧是开启华夏文明的贤明君主,设立诽谤木正是要博纳众谏,广泛听取民众意见,以便改进朝政。为了打消大家的顾忌,达到言者无罪,畅所欲言,就特意树起了这一诽谤木。可以说,“诽谤木”是体现尧民主政治的初评。随着时代的推移,诽谤木演变为雕刻精细的石柱,形成蟠龙缠绕的华表,但已失去帝尧设立诽谤木的本意,成了历代帝王皇宫的装饰物和帝王尊严的标志物。

  华表为尧所创,始于尧都。20xx年我们在尧都广场筑建了“尧都华表”,高达21米,寓意21世纪;柱身蟠曲着中华世纪龙,苍劲威武,顶端的冲天吼,生机勃勃,预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底座有长城图案和黄河壶口瀑布图案,象征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社稷永固,为*第一华表。

  千家姓纪念壁

  在尧宫门前的广场西侧,有高达6.6米,长达100米的千家姓纪念壁,以长城造型,花岗岩构筑,气势宏伟,可谓天下之最。纪念壁镌刻1566个姓氏,以*传统书法真、草、隶、篆四种字体雕刻,并镶有“华夏子孙,同根共祖”八个显赫大字。纪念壁前的“叶落归根”大型铜雕,象征着中华民族源远根深,有着浓厚的血脉联系。

  *地形立体图

  位于华表广场的*地形立体图,是按十亿分之一的比例微缩制作,面积为9600*米,分为四种色区,山川、河流、高原、*原、湖泊、岛屿等立体展现,新颖别致,气势壮观,可谓全国最大的*地形立体微缩景观。

  二十四节气图

  尧任命羲和、羲仲等人观察天象,根据日月星辰运行规律,制定了历法,一年以366天为一周期,剩下的天数用润月的办法解决,这就是农历的来历。尧钦定历法,有序了农业,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因而在宫前尧门通道两侧刻制了象征日月星辰的石雕和二十四节气日历图,使帝尧功绩得以形象展现,国祖尧庙更具文化特色。

临汾尧庙导游词6

  今天是国庆节,下午妈妈带我去尧庙。

  我进去的时候第一4102眼就看见的就是风光秀丽的五凤楼,两层我们1653从旁边的楼梯上去的,那楼梯真高,上去后,我还看到了《圣旨展》我在认识了慈禧太后,听导游简介,五凤楼是由,一人升天,四凤齐鸣,四凤是指尧身边的大臣,应而得名。

  五凤楼的后面就是《尧井亭》,据说是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后,太阳落在地下,地下十分干旱,以前,人们都是用河流来吃水的,因为天气干旱,河流里的水都干了,人们就发愁,尧有一天在大树下休息,突然看到蚂蚁的洞穴,蚂蚁一般都居住在潮湿的洞穴里,于是尧便开始挖起了井找到了水源,为了纪念尧把这口井叫尧井,也称天下第一井,井的旁边有,“夜笑柏”“鸣鹿柏”“柏抱槐”“柏抑楸”这四种树。我们又见到了尧字璧大约有一千多个尧字,都是名人写的,有一个尧字像人在跑步真有。

  我们去看了铜钟,重大约有21吨,厚度大约一分米,还有尧殿两侧树木桩,叫诽谤木,是尧开启华夏文明的贤明君主,设立诽谤木就是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便于改进朝政,达到言者无罪,畅所欲言,还有尧和夫人睡觉的地方,叫寝宫,后来,我们来到天下第一鼓,是世界上最大的鼓,鼓的直径大约3米,高大约1。2米。鼓的两面是整张牛皮做的,在20xx年前纳入世界纪录,听导游讲解,鼓内有弹簧,击小鼓就能听大鼓的声音又叫母子连心鼓,这就是尧庙的风光秀丽!

临汾尧庙导游词7

  尧庙始建于西晋,距今有1700多年历史。旧址在汾河以西,,西晋元康年间迁至汾河东岸,唐高宗李治显庆三年(658年),庙址由府城西南迁至城南现址。尧庙是一座集纳丰富历史文化和五千年文明史的国祖庙,俗称三圣庙,是*专门纪念尧、舜、禹三位先祖的庙宇。尧在4000多年前就定都*阳,划定九州,形成*最早的格局,*阳成为华夏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华夏第一都之称。

  龙凤之脉

  尧宫甬道中间由龙凤图案刻制的中轴线叫“龙凤之脉”,从大门开始一直通到广运殿,长达300米。龙和凤均为尧时期的图腾,也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吉祥标志,这里的龙凤之脉就是*最吉祥的龙凤通道。

  文物雕塑

  陈列于尧宫甬道两旁的器物是出土于陶寺文化遗址的,700年前我们祖先的生产方式,其中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生活器具、以及礼仪用品和乐器等。这些文物石雕生动地展示了尧时期的生活和文化,使尧庙更具有历史实证和文化内涵。

  仪门

  “仪门”就是礼仪之门。古时拜谒和祭祀帝尧的帝王君臣及*民百姓,凡到此处,必须“整冠弹尘,端庄仪表”,然后恭恭敬敬的严肃前行。仪门门额上的“文明始祖”题词,是对帝尧创始文明政治的最高评价。仪门背面题词“光披四表”,原是清康熙帝为尧殿题写的门匾,意为尧的功德象日月光浑润泽四方万民。

  五凤楼

  “五凤楼”始建于唐乾封年间(公元666年),是尧庙宫内历尽沧桑劫难而幸存的一座文物古建筑,系明清时其的建筑风格,为重檐歇山顶式,二层有边梯可上。

  “五凤楼”亦称“光天阁”,意为帝尧之功德,光天下之明,兆万民之福。人们把尧与他共同开创基业的四位大臣誉为“五凤”,在尧庙筑楼经念,遂有“五凤楼”。此楼象征君臣团结,天下大治。唐以后历代筑城建殿时都设“五凤楼”,以示河清海宴,国泰民安。 “五凤楼”下层三孔砖券门洞,直通“广运殿”。古代祭祀帝尧时,君主从中间步入,文武大臣从旁洞通行。

  尧井台

  井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上古时期,人们都是择水而栖,沿河而居。尧“寻蚁造井”,人类就围井而居,改变了依赖河流而住的状况,遂有了村落、乡镇、城市,形成了人类最早的文明。至今人们把城市称为市井,把城市文化、城市文明称为市井文化、市井文明,把井看做为家,把远离家乡叫做“背井离乡”。这口井也被称为“天下第一井”。

  尧宫古柏

  尧井四周有四棵沧桑的古柏,西侧这两棵为“柏抑楸”和“柏抱槐”,即柏树中又长出一棵楸树和槐树。

  柏抱楸,每年四五月间,柏枝丛中盛开红色楸花,游人无不称奇。柏抱槐据传是600多年前从西安慈恩寺移植而来,每逢夏初,柏树从中槐花盛开,芳香四溢,甚为可观。

  东侧这两棵古柏,一棵叫“鸣鹿柏”,一棵叫“夜笑柏”。传说唐代在寝宫雕塑帝尧与夫人鹿仙女的圣橡时,突然跑来一对梅花鹿在柏树下欢蹦鸣叫,故称此树为“鸣鹿柏”,至今它的枝丫树杈,长相酷似梅花鹿角。

  “夜笑柏”系古时一僧人从印度移植而来,昼伏夜长,树寿绵长,每年除夕夜晚,此柏便发出沙沙之声,颇似人的笑声,故称“夜笑柏”。

  蟠龙图雕

  镶在尧殿月台台阶上的这个“蟠龙图雕”,是根据1978年陶寺遗址出土的礼器“彩绘陶盘”上的蟠龙畋象放大制作的,这贴画蟠龙畋是我国最早的龙的图案,被称之为“天下第一龙”。龙型简洁古朴,龙嘴衔含稼禾,反映了人类对农业文明的追求与崇尚。

  广运殿楹联

  广运殿楹联是20xx年尧宫大修之后,由尧都区区长宿青*所撰,著名书法家樊习一先生书写。对联以根祖为题,高度概括了尧对中华民族的重要贡献,突出了尧庙的根祖本色。

  上联:“居*阳倚河汾深植民族之根”,意为尧定都*阳,依托黄河、汾河流域的优越条件,协和万邦,形成了统一的华夏民族,所以说,中华民族始于尧,尧都是民族根祖所在。

  下联:“启文明定中华垂誉国家先祖”,意为尧钦定历法,创建文字,开凿水井,结束了原始生产方式,开始实现向文明过渡的历史转折,并创建了中华民族古老的国家管理形式,因而才有“*之称始于尧”之说,尧被誉为国祖和文明先祖。

  广运殿

  “广运殿”亦称尧殿,是帝尧召见群臣的殿堂。殿宽9间,进深5间,周设围廊32间,内外共计77间,高达27米。广运殿取广以配天,运以配地之意,故曰“广运殿”。殿前彩楼两旁悬有“民无能名”四个大字,语出《论语。泰伯》,意思是说帝尧功德无量,人民简直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他。尧与四位大臣的铜象是20xx年元朋18日安放的。威仪祥慈的帝尧坐像高达5米,形象逼真朴实的四大臣圣像高达4.1米。

  尧是五帝之一,姓伊祁,名放勋,13岁被封到陶地任职,15岁被封到唐地为唐侯,因而亦称陶唐氏。尧16岁被推为首领,在位90年,他定都*阳,划定九州,形成*最早的格局;钦定历法,广凿水井,推进农耕,用古朴的科学推动了人类的进步;设立“华表木”“敢谏鼓”,实行禅让,首开民主政治之先河;教化民众,协和万邦,创尧天舜日之盛世。孔子赞尧曰:“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帝尧高寿114岁而终,至今民间将高寿者亦称为“尧年”。

  尧两侧与尧并称为“五凤”的四位大臣是:四岳,尧时期掌管山岳祭祀的官儿。后稷,是主掌农业的大臣。羲和,尧时期的天文学家和掌管历法的官儿。皋陶,尧时期任大理之职,是方管刑律的大臣,他执法如山,公正廉明,据说“画地为牢”就是他民明的。

  广运殿为尧庙建筑群的.主殿。该项目为国家级重点修复工程,建筑面积为2400余*米,工程造价为105万元(1983年造价)。建筑为清代无斗拱大木作建筑。由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的资深古建筑专家冯冬青先生根据现状构件和历史资料,主持勘测、复原设计和工程技术指导。该项目修复设计时间为1983年6月-- 1987年7月。

  寝宫

  尧的寝宫始建于唐麟德年间(公元664年),宫内供奉着帝尧与其夫人鹿仙女的塑像。传说帝尧定都*阳不久,去仙洞视察民情,巧遇鹿仙女,双方相爱,择日成婚。成婚之处就在鹿仙洞。成婚那夜,对面山峰红光照射,状如腊烛。此后,人们把帝尧与夫人分女成婚的山洞称之为“洞房”,世上才有了洞房花烛夜之说,所以华夏儿女反成婚之居皆称为“洞房”。

  祭祖堂

  *人自古以来有崇拜祖先的美德,尧舜禹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是伟大的先祖。尧庙祭祖堂是炎黄子孙祭祀先祖的殿堂,供奉着尧舜禹君臣后裔姓氏牌位,涵盖了千家姓大部分。在祭祖文化堂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先祖,知道自己的根脉,寻到血缘之根,精神之魂和根祖文化之源。

  虞舜殿

  舜殿的建筑风格是明清时期的模式,系重檐歇山顶式,殿高15.5米。殿内虞舜塑像高3.5米,打破了神化官化色彩,以人文先祖的形象进行了设计雕塑。尧在位70年时访到舜,考察三年后由舜辅政20年,禅让于舜,而后8年故世。舜又效仿帝尧,在老年将帝位禅让于禹。这就是*历史上被千古颂传的“尧舜禅让”。

  舜姓姚,名重华,属有虞氏,故称虞舜。舜接替尧位后,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刑罚,广旋仁政,使四海宾服,国泰民安,将国家治理得政通人和,天下安乐,创建了千古颂扬的“尧天舜日”太*盛世。舜20岁时以孝闻名,30岁时尧举用他,50岁时代行天子政事,61岁接替尧登上帝位。登位39年到南方巡视,逝于苍梧境内,葬于江南九嶷山。

  大禹殿

  大禹殿建筑风格是明清时期的模式,系重檐歇山顶式,殿高15.5米。禹姓姒,名文命。尧任用鲧治理洪水,鲧采用拦挡堵截的办法治理,结果没有成功,被流放羽山而死。舜推荐禹治水。禹受命后劳苦身躯,精心治理,治水十三年,足迹遍九州,三过家门而不入,先后开通了九座大山,疏浚了九大湖泽,疏导了九条大河,划定了九州地界,终于完成了*治水土的大业,加而受到老百姓的热爱。于是帝舜便将其位禅让于禹。舜逝世,禹即天子位,国号为夏后,故禹也被儿为夏禹。殿内大禹塑像高3.5米,取材于“大禹治水”,突出了先祖对农业水利的贡献,塑像古朴自然,与我们更加贴近,充分体现了尧庙的祖庙特征。

  中华帝尧钟

  钟楼内悬挂的在华帝尧钟,重达21吨,喻指铸造于21世纪;高366公分,象征农历一年366天;直径240公分,象征一年24个节令;钟齿为12个,寓意一年12个月;钟面镶铸着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羲和制历,皋陶神判,和合议政,藜羹鹿裘,历山访贤,禅让虞舜八幅图案,展示着丰厚了尧文化底蕴,歌颂了“三圣”的业绩功德,赞誉了钟鸣鼎盛的尧天舜日。

  “尧典壁”廊

  “尧典壁”位于尧宫东侧,南北长达300米,高3.3米,镶有碑石380块,镌刻3万余字,是全国第一座雕刻尧、舜、禹历史文献的纪念壁,历史文化价值极高。碑文内容由南往北伸展,图文并茂,共分为13辑,即:《尚书。尧典》、《尧典图说》、《尚书。舜典》、《舜典图说》、《尚书。大禹谟》、《大禹谟图说》、《尚书。禹贡》、《禹贡图说》、《帝王赞尧》、《先贤咏尧》、《本纪尧传》、《典籍评尧》、《史载记尧》等。“尧典壁”是一部三圣功绩的精化史,“尧典壁廊”被誉为“天下第一廊”。

  天下第一鼓

  “中华帝尧鼓”称之为天下第一鼓。迄今为止,天下还没有比它大的鼓。这面鼓直径3.11米,高1.2米,鼓的两面均是整张牛皮而著,20xx年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

  帝尧“敢谏鼓”,广开言路,开张圣听,纳谏除弊,开创了民主理政之先河,带来了“尧天舜日”之盛世。置鼓于尧庙,就是要弘扬帝尧精神,传承文明,恢弘正气。此鼓是襄汾县红跃鼓厂承制。厂长卫红跃历经半载,寻遍全国十三个省市才觅到了这两张牛皮,制成了这面象征先祖民主精神的大鼓。

  华表

  尧殿两侧木桩,是尧设立的“诽谤木”,亦称华表木。《辞海》记载:“华表,亦称桓表,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指路的木桩”。尧是开启华夏文明的贤明君主,设立诽谤木正是要博纳众谏,广泛听取民众意见,以便改进朝政。为了打消大家的顾忌,达到言者无罪,畅所欲言,就特意树起了这一诽谤木。可以说,“诽谤木”是体现尧民主政治的初评。随着时代的推移,诽谤木演变为雕刻精细的石柱,形成蟠龙缠绕的华表,但已失去帝尧设立诽谤木的本意,成了历代帝王皇宫的装饰物和帝王尊严的标志物。

  华表为尧所创,始于尧都。20xx年我们在尧都广场筑建了“尧都华表”,高达21米,寓意21世纪;柱身蟠曲着中华世纪龙,苍劲威武,顶端的冲天吼,生机勃勃,预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底座有长城图案和黄河壶口瀑布图案,象征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社稷永固,为*第一华表。

  千家姓纪念壁

  在尧宫门前的广场西侧,有高达6.6米,长达100米的千家姓纪念壁,以长城造型,花岗岩构筑,气势宏伟,可谓天下之最。纪念壁镌刻1566个姓氏,以*传统书法真、草、隶、篆四种字体雕刻,并镶有“华夏子孙,同根共祖”八个显赫大字。纪念壁前的“叶落归根”大型铜雕,象征着中华民族源远根深,有着浓厚的血脉联系。

  *地形立体图

  位于华表广场的*地形立体图,是按十亿分之一的比例微缩制作,面积为9600*米,分为四种色区,山川、河流、高原、*原、湖泊、岛屿等立体展现,新颖别致,气势壮观,可谓全国最大的*地形立体微缩景观。

  二十四节气图

  尧任命羲和、羲仲等人观察天象,根据日月星辰运行规律,制定了历法,一年以366天为一周期,剩下的天数用润月的办法解决,这就是农历的来历。尧钦定历法,有序了农业,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因而在宫前尧门通道两侧刻制了象征日月星辰的石雕和二十四节气日历图,使帝尧功绩得以形象展现,国祖尧庙更具文化特色。

临汾尧庙导游词8

  古帝尧庙位于临汾市南约三公里处。尧庙汉魏期间始建于汾西古*阳城,晋惠帝元康年间徙尧庙于汾东原上。唐显庆三年(658)徙庙于城南今址。历代修葺,屡遭战乱,今存山门、五凤楼、广运殿、寝宫等,棂星门、仪门已毁。

  山门正中门额嵌“古帝尧庙”四字,歪路东刻“就日”,西镌“瞻云”,意为人们依就如葵花向太阳,万民展望如五谷盼甘霖。山门以南两旁栽植柏树,原对象厢房百余间无存,仅有零星直立着的历代碑石。西边新迁建琉璃九龙壁一座,面东。正面矗立五凤楼,雄奇俊秀,原名光天阁,意为尧舜光全国之明。楼下有三个砖券门洞直通中院,楼上重檐之下,围设围廊门台,登高望远,宫表里风景一清二楚。顶上脊饰陶俑31个,风物杂谈,人物个个有声有色。五凤和鸣象征天降仁君,君臣连合,河清海宴,国泰民安。穿过五凤楼,即是尧井亭,亭形六角,周设围栏,井深十米,上加篷盖,传说为帝尧亲凿,实为启迪后人饮水思源,不忘帝尧好事。原本两侧的獬羊亭、冥荚亭今已无存。现存对称的四株古柏,一日柏抱楸、二日柏抱槐、翠柏丛中紫红楸花、皎洁槐花盛开。三日鸣鹿柏,四日夜笑柏,传说曾有梅花鹿来树下嘶鸣。夜笑柏或说原产于印度,每年腊月三十日夜,树上沙沙作响,似笑语声,故名。

  再后的广运殿高峻宏伟,为祭奠帝尧之主殿。1987年当局拨款大落架重修,庙貌崭新。殿基高2米,长五条压边。殿前月台宽广可容数百人参祭。月台前正中砌滚砖成坡,边砌石条,中心嵌有二龙戏珠青石巨雕,除皇宫外,非一样*常庙殿全部。殿高27米,宽九间,进深五间,周设围廊32间,表里共计77间,近似故宫太和殿。该殿重檐歇山顶,绿色琉璃瓦饰边,脊立五彩琉璃脊饰,鸾翔凤翥,金碧光辉。殿内直立12根18米高的通天柱子,每根柱下都有石雕柱础,水磨青石,光洁可鉴。浮雕麒麟、狮、象、花草、禽兽,形象传神,刻工风雅,具有较高的艺术代价。殿中砖木神龛中,彩塑帝尧圣像,高2.8米,身着九章服,头戴*天冠,帝王威仪,精神奕奕,旁立四男侍,龛台下四大臣分立两旁,传说左为方季、五满,右为单非、禾覃。龛前居中直立两根盘龙大往,彩塑缠柱盘龙,威严可怖,名曰虬柱。殿前正中上方有二层彩楼,与大殿一体组成,新奇别致。殿内靠前墙两分各有悬空木梯可上彩楼。登楼远望,尧宫景致,尽收眼底。广运殿取广以配天,运以配地之意,殿前彩楼两旁悬有“民无能名”四个大字。“民无能名”依张守节《谥法解》为:“民无能名曰神。”后院为帝尧寝宫,宫内彩塑帝尧及其老婆像。寝殿两旁新修长廊对象各20间,供展览旅行之用。北魏诏祀帝尧于*阳,往后历朝“谨按祀典,诸前代帝王,三年一祭,那时以春之仲月,其地以其时所居国邑,祭奠……唐尧于*阳府”。元初大局限重建,“为地上百亩,为屋四百间”,忽必烈帝诏赐其宫曰“光宅之宫”,殿日“文思之殿”,门曰“宾穆之门”,并赐白金200两,良田15顷,为赡宫香火费。明代扩建为三圣(尧舜禹)庙,清康熙帝亲临*阳诏令重修尧庙,建万寿行官,御笔题匾,尧殿曰:光披四表;舜殿曰:浚哲文明;禹殿曰:万世永赖。诺示每年三月十八日起庙会,会期一月,至四月二十八日祭尧。届时官绅侨民谨慎祭奠,三台唱戏,庙会热闹不凡。战乱往后,庙会废止。令人遗憾的是,1997年,广运殿被人存心放火点火,火灭殿塌,造成难以挽回的丧失。广运殿已于1999年复建。

  古帝尧陵位于临汾市东,郭行乡北郊村西,距市区35公里。

  尧陵依山傍水,建在山脚下一个半岛形的岩石丘上,涝河环抱,岩崖下潺潺西流,陵丘高50米,周3O0米,古柏葱茂,世称神林。山门面河临岸,上建戏台,下为砖券门洞,呈楼阁式。进了山门,对象原为看戏楼台,北面为仪门,系木构牌楼,斗拱层层叠架,飞檐阁下倾轧,布局精妙,鬼斧神工。坊上前书“*章黎民”,背书“协和万邦”,已往此处为下马坊,文武官员晋谒尧帝陵寝时,至此均须下马落轿。入仪门中院正中为献殿,面阔三间,高峻敞朗,对象为配殿。献殿后有石阶13级,踏阶而上,原有正殿五间,现存搭建的碑廊,中竖“古帝尧陵”作为符号的石碑,与殿宇同为明代万积年间修造,两旁分列着元、明、清期间碑碣。中轴线两侧,各有厢房耳房,碑廊下石阶两旁,对象各有一院,正面留下砖券窑洞一排,原献殿对象的斋室12间以及神厨已毁,陵西守墓人构成的村庄亦疏弃了。

  尧陵祠宇始建年月不详,据金代碑载,唐太宗李世民交战曾屯兵于此,祭扫帝尧。唐初改建陵园祠宇,并塑唐太宗像于配殿之中,宋、元、明、清历代修葺。传说尧死往后,万民悲哀,人们不谋而合,从数里外的土丘上挖土背负到这沙石岩丘上来,于是掬土成山,留下此纯净黄土会萃的陵丘。相传献殿后13级石阶中的第七阶后有洞可通悬棺井穴。传说有人撬开阶石,找到洞口,用绳索缚鸡吊下,初则闻鸡啼声,待提绳而上时,却不见了鸡头,从此这无人再去探讨。还说悬棺穴底,有净水潜流,登殿顶俯首侧耳,犹闻潺潺水声。陵东3里有下马庄,再东3里有上马台,传为尧往浮山巡察或避暑由此上马,返来时到下马庄下马步行,去尧庙祭拜其母,至今履迹可辨。已往尧陵由周围八村共管,官府减免其差徭,确保祀尧的香火用度,春秋二祭沿袭不废,逢会唱戏,邻县乡民会合。日寇入侵、战乱往后庙会废止,至今未复。

临汾尧庙导游词9

  古帝尧庙位于临汾市南约三公里处。尧庙汉魏时代始建于汾西古*阳城,晋惠帝元康年间徙尧庙于汾东原上。唐显庆三年(658)徙庙于城南今址。历代修葺,屡遭战乱,今存山门、五凤楼、广运殿、寝宫等,棂星门、仪门已毁。

  山门正中门额嵌“古帝尧庙”四字,旁门东刻“就日”,西镌“瞻云”,意为人们依就如葵花向太阳,万民瞻望如五谷盼甘霖。山门以南两旁栽植柏树,原东西厢房百余间无存,仅有零散竖立着的历代碑石。西边新迁建琉璃九龙壁一座,面东。正面耸立五凤楼,雄奇俊秀,原名光天阁,意为尧舜光天下之明。楼下有三个砖券门洞直通中院,楼上重檐之下,围设围廊门台,登高望远,宫内外景物尽收眼底。顶上脊饰陶俑31个,人物个个栩栩如生。五凤和鸣象征天降仁君,君臣团结,河清海宴,国泰民安。穿过五凤楼,便是尧井亭,亭形六角,周设围栏,井深十米,上加篷盖,传说为帝尧亲凿,实为启示后人饮水思源,不忘帝尧功德。原来两侧的獬羊亭、冥荚亭今已无存。现存对称的四株古柏,一日柏抱楸、二日柏抱槐、翠柏丛中紫红楸花、洁白槐花盛开。三日鸣鹿柏,四日夜笑柏,传说曾有梅花鹿来树下嘶鸣。夜笑柏或说原产于印度,每年腊月三十日夜,树上沙沙作响,似笑语声,故名。

  再后的广运殿高大雄伟,为祭祀帝尧之主殿。1987年*拨款大落架重修,庙貌崭新。殿基高2米,长五条压边。殿前月台宽阔可容数百人参祭。月台前正中砌滚砖成坡,边砌石条,中心嵌有二龙戏珠青石巨雕,除皇宫外,非一般庙殿所有。殿高27米,宽九间,进深五间,周设围廊32间,内外共计77间,近似故宫太和殿。该殿重檐歇山顶,绿色琉璃瓦饰边,脊立五彩琉璃脊饰,龙飞凤舞,金碧辉煌。殿内竖立12根18米高的通天柱子,每根柱下都有石雕柱础,水磨青石,光洁可鉴。浮雕麒麟、狮、象、花卉、禽兽,形象逼真,刻工精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殿中砖木神龛中,彩塑帝尧圣像,高2.8米,身着九章服,头戴*天冠,帝王威仪,神采奕奕,旁立四男侍,龛台下四大臣分立两旁,传说左为方季、五满,右为单非、禾覃。龛前居中竖立两根盘龙大往,彩塑缠柱盘龙,威严可怖,名曰虬柱。殿前正中上方有二层彩楼,与大殿一体构成,新颖别致。殿内靠前墙两分各有悬空木梯可上彩楼。登楼眺望,尧宫景色,一览无余。广运殿取广以配天,运以配地之意,殿前彩楼两旁悬有“民无能名”四个大字。“民无能名”依张守节《谥法解》为:“民无能名曰神。”后院为帝尧寝宫,宫内彩塑帝尧及其夫人像。寝殿两旁新修长廊东西各20间,供展览参观之用。北魏诏祀帝尧于*阳,以后历朝“谨按祀典,诸前代帝王,三年一祭,其时以春之仲月,其地以当时所居国邑,祭祀……唐尧于*阳府”。元初大规模重建,“为地上百亩,为屋四百间”,忽必烈帝诏赐其宫曰“光宅之宫”,殿日“文思之殿”,门曰“宾穆之门”,并赐白金200两,良田15顷,为赡宫香火费。明代扩建为三圣(尧舜禹)庙,清康熙帝亲临*阳诏令重修尧庙,建万寿行官,御笔题匾,尧殿曰:光披四表;舜殿曰:浚哲文明;禹殿曰:万世永赖。诺示每年三月十八日起庙会,会期一月,至四月二十八日祭尧。届时官绅侨民隆重祭祀,三台唱戏,庙会热闹非凡。战乱以后,庙会废止。令人遗憾的是,1997年,广运殿被人故意纵火焚烧,火灭殿塌,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广运殿已于1999年复建。

  古帝尧陵位于临汾市东,郭行乡北郊村西,距市区35公里。

  尧陵依山傍水,建在山脚下一个半岛形的岩石丘上,涝河环绕,岩崖下潺潺西流,陵丘高50米,周3O0米,古柏葱茂,世称神林。山门面河临岸,上建戏台,下为砖券门洞,呈楼阁式。进了山门,东西原为看戏楼台,北面为仪门,系木构牌坊,斗拱层层叠架,飞檐左右排出,结构精妙,巧夺天工。坊上前书“*章百姓”,背书“协和万邦”,过去此处为下马坊,文武官员晋谒尧帝陵寝时,至此均须下马落轿。入仪门中院正中为献殿,面阔三间,高大敞朗,东西为配殿。献殿后有石阶13级,踏阶而上,原有正殿五间,现存搭建的碑廊,中竖“古帝尧陵”作为标志的石碑,与殿宇同为明代万历年间修造,两旁排列着元、明、清时代碑碣。中轴线两侧,各有厢房耳房,碑廊下石阶两旁,东西各有一院,正面留下砖券窑洞一排,原献殿东西的斋室12间以及神厨已毁,陵西守墓人组成的村落亦荒废了。

  尧陵祠宇始建年代不详,据金代碑载,唐太宗李世民征战曾屯兵于此,祭扫帝尧。唐初改建陵园祠宇,并塑唐太宗像于配殿之中,宋、元、明、清历代修葺。传说尧死以后,万民悲痛,人们不约而同,从数里外的土丘上挖土背负到这沙石岩丘上来,于是掬土成山,留下此纯净黄土堆积的陵丘。相传献殿后13级石阶中的第七阶后有洞可通悬棺井穴。传说有人撬开阶石,找到洞口,用绳索缚鸡吊下,初则闻鸡叫声,待提绳而上时,却不见了鸡头,此后这无人再去探究。还说悬棺穴底,有清水潜流,登殿顶俯首侧耳,犹闻潺潺水声。陵东3里有下马庄,再东3里有上马台,传为尧往浮山巡察或避暑由此上马,回来时到下马庄下马步行,去尧庙祭拜其母,至今履迹可辨。过去尧陵由周围八村共管,官府减免其差徭,确保祀尧的香火费用,春秋二祭相沿不废,逢会唱戏,邻县乡民齐集。日寇入侵、战乱以后庙会废止,至今未复。

临汾尧庙导游词10

  尧庙始建于西晋,距今有1700多年历史。旧址在汾河以西,,西晋元康年间迁至汾河东岸,唐高宗李治显庆三年(658年),庙址由府城西南迁至城南现址。尧庙是一座集纳丰富历史文化和五千年文明史的国祖庙,俗称三圣庙,是*专门纪念尧、舜、禹三位先祖的庙宇。尧在4000多年前就定都*阳,划定九州,形成*最早的格局,*阳成为华夏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华夏第一都之称。

  龙凤之脉

  尧宫甬道中间由龙凤图案刻制的中轴线叫“龙凤之脉”,从大门开始一直通到广运殿,长达300米。龙和凤均为尧时期的图腾,也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吉祥标志,这里的龙凤之脉就是*最吉祥的龙凤通道。

  文物雕塑

  陈列于尧宫甬道两旁的器物是出土于陶寺文化遗址的,700年前我们祖先的生产方式,其中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生活器具、以及礼仪用品和乐器等。这些文物石雕生动地展示了尧时期的生活和文化,使尧庙更具有历史实证和文化内涵。

  仪门

  “仪门”就是礼仪之门。古时拜谒和祭祀帝尧的帝王君臣及*民百姓,凡到此处,必须“整冠弹尘,端庄仪表”,然后恭恭敬敬的严肃前行。仪门门额上的“文明始祖”题词,是对帝尧创始文明政治的最高评价。仪门背面题词“光披四表”,原是清康熙帝为尧殿题写的门匾,意为尧的功德象日月光浑润泽四方万民。

  五凤楼

  “五凤楼”始建于唐乾封年间(公元666年),是尧庙宫内历尽沧桑劫难而幸存的一座文物古建筑,系明清时其的建筑风格,为重檐歇山顶式,二层有边梯可上。

  “五凤楼”亦称“光天阁”,意为帝尧之功德,光天下之明,兆万民之福。人们把尧与他共同开创基业的四位大臣誉为“五凤”,在尧庙筑楼经念,遂有“五凤楼”。此楼象征君臣团结,天下大治。唐以后历代筑城建殿时都设“五凤楼”,以示河清海宴,国泰民安。 “五凤楼”下层三孔砖券门洞,直通“广运殿”。古代祭祀帝尧时,君主从中间步入,文武大臣从旁洞通行。

  尧井台

  井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上古时期,人们都是择水而栖,沿河而居。尧“寻蚁造井”,人类就围井而居,改变了依赖河流而住的状况,遂有了村落、乡镇、城市,形成了人类最早的文明。至今人们把城市称为市井,把城市文化、城市文明称为市井文化、市井文明,把井看做为家,把远离家乡叫做“背井离乡”。这口井也被称为“天下第一井”。

  尧宫古柏

  尧井四周有四棵沧桑的古柏,西侧这两棵为“柏抑楸”和“柏抱槐”,即柏树中又长出一棵楸树和槐树。

  柏抱楸,每年四五月间,柏枝丛中盛开红色楸花,游人无不称奇。柏抱槐据传是600多年前从西安慈恩寺移植而来,每逢夏初,柏树从中槐花盛开,芳香四溢,甚为可观。

  东侧这两棵古柏,一棵叫“鸣鹿柏”,一棵叫“夜笑柏”。传说唐代在寝宫雕塑帝尧与夫人鹿仙女的圣橡时,突然跑来一对梅花鹿在柏树下欢蹦鸣叫,故称此树为“鸣鹿柏”,至今它的枝丫树杈,长相酷似梅花鹿角。

  “夜笑柏”系古时一僧人从印度移植而来,昼伏夜长,树寿绵长,每年除夕夜晚,此柏便发出沙沙之声,颇似人的笑声,故称“夜笑柏”。

  蟠龙图雕

  镶在尧殿月台台阶上的这个“蟠龙图雕”,是根据1978年陶寺遗址出土的礼器“彩绘陶盘”上的蟠龙畋象放大制作的,这贴画蟠龙畋是我国最早的龙的图案,被称之为“天下第一龙”。龙型简洁古朴,龙嘴衔含稼禾,反映了人类对农业文明的追求与崇尚。

  广运殿楹联

  广运殿楹联是20xx年尧宫大修之后,由尧都区区长宿青*所撰,著名书法家樊习一先生书写。对联以根祖为题,高度概括了尧对中华民族的重要贡献,突出了尧庙的根祖本色。

  上联:“居*阳倚河汾深植民族之根”,意为尧定都*阳,依托黄河、汾河流域的优越条件,协和万邦,形成了统一的华夏民族,所以说,中华民族始于尧,尧都是民族根祖所在。

  下联:“启文明定中华垂誉国家先祖”,意为尧钦定历法,创建文字,开凿水井,结束了原始生产方式,开始实现向文明过渡的历史转折,并创建了中华民族古老的国家管理形式,因而才有“*之称始于尧”之说,尧被誉为国祖和文明先祖。

  广运殿

  “广运殿”亦称尧殿,是帝尧召见群臣的殿堂。殿宽9间,进深5间,周设围廊32间,内外共计77间,高达27米。广运殿取广以配天,运以配地之意,故曰“广运殿”。殿前彩楼两旁悬有“民无能名”四个大字,语出《论语。泰伯》,意思是说帝尧功德无量,人民简直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他。尧与四位大臣的铜象是20xx年元朋18日安放的。威仪祥慈的帝尧坐像高达5米,形象逼真朴实的四大臣圣像高达4.1米。

  尧是五帝之一,姓伊祁,名放勋,13岁被封到陶地任职,15岁被封到唐地为唐侯,因而亦称陶唐氏。尧16岁被推为首领,在位90年,他定都*阳,划定九州,形成*最早的格局;钦定历法,广凿水井,推进农耕,用古朴的科学推动了人类的进步;设立“华表木”“敢谏鼓”,实行禅让,首开民主政治之先河;教化民众,协和万邦,创尧天舜日之盛世。孔子赞尧曰:“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帝尧高寿114岁而终,至今民间将高寿者亦称为“尧年”。

  尧两侧与尧并称为“五凤”的四位大臣是:四岳,尧时期掌管山岳祭祀的官儿。后稷,是主掌农业的大臣。羲和,尧时期的天文学家和掌管历法的官儿。皋陶,尧时期任大理之职,是方管刑律的大臣,他执法如山,公正廉明,据说“画地为牢”就是他民明的。

  广运殿为尧庙建筑群的主殿。该项目为国家级重点修复工程,建筑面积为2400余*米,工程造价为105万元(1983年造价)。建筑为清代无斗拱大木作建筑。由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的资深古建筑专家冯冬青先生根据现状构件和历史资料,主持勘测、复原设计和工程技术指导。该项目修复设计时间为1983年6月-- 1987年7月。

  寝宫

  尧的寝宫始建于唐麟德年间(公元664年),宫内供奉着帝尧与其夫人鹿仙女的塑像。传说帝尧定都*阳不久,去仙洞视察民情,巧遇鹿仙女,双方相爱,择日成婚。成婚之处就在鹿仙洞。成婚那夜,对面山峰红光照射,状如腊烛。此后,人们把帝尧与夫人分女成婚的山洞称之为“洞房”,世上才有了洞房花烛夜之说,所以华夏儿女反成婚之居皆称为“洞房”。

  祭祖堂

  *人自古以来有崇拜祖先的美德,尧舜禹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是伟大的先祖。尧庙祭祖堂是炎黄子孙祭祀先祖的殿堂,供奉着尧舜禹君臣后裔姓氏牌位,涵盖了千家姓大部分。在祭祖文化堂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先祖,知道自己的根脉,寻到血缘之根,精神之魂和根祖文化之源。

  虞舜殿

  舜殿的建筑风格是明清时期的模式,系重檐歇山顶式,殿高15.5米。殿内虞舜塑像高3.5米,打破了神化官化色彩,以人文先祖的形象进行了设计雕塑。尧在位70年时访到舜,考察三年后由舜辅政20年,禅让于舜,而后8年故世。舜又效仿帝尧,在老年将帝位禅让于禹。这就是*历史上被千古颂传的“尧舜禅让”。

  舜姓姚,名重华,属有虞氏,故称虞舜。舜接替尧位后,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刑罚,广旋仁政,使四海宾服,国泰民安,将国家治理得政通人和,天下安乐,创建了千古颂扬的“尧天舜日”太*盛世。舜20岁时以孝闻名,30岁时尧举用他,50岁时代行天子政事,61岁接替尧登上帝位。登位39年到南方巡视,逝于苍梧境内,葬于江南九嶷山。

  大禹殿

  大禹殿建筑风格是明清时期的模式,系重檐歇山顶式,殿高15.5米。禹姓姒,名文命。尧任用鲧治理洪水,鲧采用拦挡堵截的办法治理,结果没有成功,被流放羽山而死。舜推荐禹治水。禹受命后劳苦身躯,精心治理,治水十三年,足迹遍九州,三过家门而不入,先后开通了九座大山,疏浚了九大湖泽,疏导了九条大河,划定了九州地界,终于完成了*治水土的大业,加而受到老百姓的热爱。于是帝舜便将其位禅让于禹。舜逝世,禹即天子位,国号为夏后,故禹也被儿为夏禹。殿内大禹塑像高3.5米,取材于“大禹治水”,突出了先祖对农业水利的贡献,塑像古朴自然,与我们更加贴近,充分体现了尧庙的祖庙特征。

  中华帝尧钟

  钟楼内悬挂的在华帝尧钟,重达21吨,喻指铸造于21世纪;高366公分,象征农历一年366天;直径240公分,象征一年24个节令;钟齿为12个,寓意一年12个月;钟面镶铸着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羲和制历,皋陶神判,和合议政,藜羹鹿裘,历山访贤,禅让虞舜八幅图案,展示着丰厚了尧文化底蕴,歌颂了“三圣”的业绩功德,赞誉了钟鸣鼎盛的尧天舜日。

  “尧典壁”廊

  “尧典壁”位于尧宫东侧,南北长达300米,高3.3米,镶有碑石380块,镌刻3万余字,是全国第一座雕刻尧、舜、禹历史文献的纪念壁,历史文化价值极高。碑文内容由南往北伸展,图文并茂,共分为13辑,即:《尚书。尧典》、《尧典图说》、《尚书。舜典》、《舜典图说》、《尚书。大禹谟》、《大禹谟图说》、《尚书。禹贡》、《禹贡图说》、《帝王赞尧》、《先贤咏尧》、《本纪尧传》、《典籍评尧》、《史载记尧》等。“尧典壁”是一部三圣功绩的精化史,“尧典壁廊”被誉为“天下第一廊”。

  天下第一鼓

  “中华帝尧鼓”称之为天下第一鼓。迄今为止,天下还没有比它大的鼓。这面鼓直径3.11米,高1.2米,鼓的两面均是整张牛皮而著,20xx年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

  帝尧“敢谏鼓”,广开言路,开张圣听,纳谏除弊,开创了民主理政之先河,带来了“尧天舜日”之盛世。置鼓于尧庙,就是要弘扬帝尧精神,传承文明,恢弘正气。此鼓是襄汾县红跃鼓厂承制。厂长卫红跃历经半载,寻遍全国十三个省市才觅到了这两张牛皮,制成了这面象征先祖民主精神的大鼓。

  华表

  尧殿两侧木桩,是尧设立的“诽谤木”,亦称华表木。《辞海》记载:“华表,亦称桓表,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指路的木桩”。尧是开启华夏文明的贤明君主,设立诽谤木正是要博纳众谏,广泛听取民众意见,以便改进朝政。为了打消大家的顾忌,达到言者无罪,畅所欲言,就特意树起了这一诽谤木。可以说,“诽谤木”是体现尧民主政治的初评。随着时代的推移,诽谤木演变为雕刻精细的石柱,形成蟠龙缠绕的华表,但已失去帝尧设立诽谤木的本意,成了历代帝王皇宫的装饰物和帝王尊严的标志物。

  华表为尧所创,始于尧都。20xx年我们在尧都广场筑建了“尧都华表”,高达21米,寓意21世纪;柱身蟠曲着中华世纪龙,苍劲威武,顶端的"冲天吼,生机勃勃,预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底座有长城图案和黄河壶口瀑布图案,象征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社稷永固,为*第一华表。

  千家姓纪念壁

  在尧宫门前的广场西侧,有高达6.6米,长达100米的千家姓纪念壁,以长城造型,花岗岩构筑,气势宏伟,可谓天下之最。纪念壁镌刻1566个姓氏,以*传统书法真、草、隶、篆四种字体雕刻,并镶有“华夏子孙,同根共祖”八个显赫大字。纪念壁前的“叶落归根”大型铜雕,象征着中华民族源远根深,有着浓厚的血脉联系。

  *地形立体图

  位于华表广场的*地形立体图,是按十亿分之一的比例微缩制作,面积为9600*米,分为四种色区,山川、河流、高原、*原、湖泊、岛屿等立体展现,新颖别致,气势壮观,可谓全国最大的*地形立体微缩景观。

  二十四节气图

  尧任命羲和、羲仲等人观察天象,根据日月星辰运行规律,制定了历法,一年以366天为一周期,剩下的天数用润月的办法解决,这就是农历的来历。尧钦定历法,有序了农业,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因而在宫前尧门通道两侧刻制了象征日月星辰的石雕和二十四节气日历图,使帝尧功绩得以形象展现,国祖尧庙更具文化特色。


尧庙导游词3篇(扩展3)

——临汾尧庙导游词10篇

临汾尧庙导游词1

  临汾市是山西主要的粮食产区,该区境内有雄伟高峻的山峰,清澈奔涌的泉水,稀有珍贵的动植物。在普遍缺水的黄土高原上,临汾市的绿化成果相当可观,因而又有"花果城"之称,并正越来越受到中外游人的青睐。

  到临汾旅游主要是为了欣赏距其165公里处的壶口瀑布,至于临汾市本身的景点则是以历史文化遗迹为主。临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帝王——尧的都城,由此可知,在很久以前,这里就是人类生息劳作的场所。

  临汾景点以临汾为中心向四周呈现辐射状。洪洞县的霍山广胜寺,其飞虹塔是*最高的琉璃宝塔;古大槐树,是明初山西向中原大移民的集合出发地;明代监狱(又称苏三监狱)是*现存最早的古代县级衙狱;襄汾的丁村文化遗址,以发掘出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而闻名中外;丁村民俗博物馆,原为典型的明、清民居,现为展示晋南民俗文化的场所;侯马的晋国遗址,是春秋时代晋国都城新田所在地;尧庙和尧陵的"存在,足以证实尧都*阳之说。

临汾尧庙导游词2

  尧庙始建于西晋,距今有1700多年历史。旧址在汾河以西,,西晋元康年间迁至汾河东岸,唐高宗李治显庆三年(658年),庙址由府城西南迁至城南现址。尧庙是一座集纳丰富历史文化和五千年文明史的国祖庙,俗称三圣庙,是*专门纪念尧、舜、禹三位先祖的庙宇。尧在4000多年前就定都*阳,划定九州,形成*最早的格局,*阳成为华夏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华夏第一都之称。

  龙凤之脉

  尧宫甬道中间由龙凤图案刻制的中轴线叫“龙凤之脉”,从大门开始一直通到广运殿,长达300米。龙和凤均为尧时期的图腾,也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吉祥标志,这里的龙凤之脉就是*最吉祥的龙凤通道。

  文物雕塑

  陈列于尧宫甬道两旁的器物是出土于陶寺文化遗址的,700年前我们祖先的生产方式,其中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生活器具、以及礼仪用品和乐器等。这些文物石雕生动地展示了尧时期的生活和文化,使尧庙更具有历史实证和文化内涵。

  仪门

  “仪门”就是礼仪之门。古时拜谒和祭祀帝尧的帝王君臣及*民百姓,凡到此处,必须“整冠弹尘,端庄仪表”,然后恭恭敬敬的严肃前行。仪门门额上的“文明始祖”题词,是对帝尧创始文明政治的最高评价。仪门背面题词“光披四表”,原是清康熙帝为尧殿题写的门匾,意为尧的功德象日月光浑润泽四方万民。

  五凤楼

  “五凤楼”始建于唐乾封年间(公元666年),是尧庙宫内历尽沧桑劫难而幸存的一座文物古建筑,系明清时其的建筑风格,为重檐歇山顶式,二层有边梯可上。

  “五凤楼”亦称“光天阁”,意为帝尧之功德,光天下之明,兆万民之福。人们把尧与他共同开创基业的四位大臣誉为“五凤”,在尧庙筑楼经念,遂有“五凤楼”。此楼象征君臣团结,天下大治。唐以后历代筑城建殿时都设“五凤楼”,以示河清海宴,国泰民安。 “五凤楼”下层三孔砖券门洞,直通“广运殿”。古代祭祀帝尧时,君主从中间步入,文武大臣从旁洞通行。

  尧井台

  井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上古时期,人们都是择水而栖,沿河而居。尧“寻蚁造井”,人类就围井而居,改变了依赖河流而住的状况,遂有了村落、乡镇、城市,形成了人类最早的文明。至今人们把城市称为市井,把城市文化、城市文明称为市井文化、市井文明,把井看做为家,把远离家乡叫做“背井离乡”。这口井也被称为“天下第一井”。

  尧宫古柏

  尧井四周有四棵沧桑的古柏,西侧这两棵为“柏抑楸”和“柏抱槐”,即柏树中又长出一棵楸树和槐树。

  柏抱楸,每年四五月间,柏枝丛中盛开红色楸花,游人无不称奇。柏抱槐据传是600多年前从西安慈恩寺移植而来,每逢夏初,柏树从中槐花盛开,芳香四溢,甚为可观。

  东侧这两棵古柏,一棵叫“鸣鹿柏”,一棵叫“夜笑柏”。传说唐代在寝宫雕塑帝尧与夫人鹿仙女的圣橡时,突然跑来一对梅花鹿在柏树下欢蹦鸣叫,故称此树为“鸣鹿柏”,至今它的枝丫树杈,长相酷似梅花鹿角。

  “夜笑柏”系古时一僧人从印度移植而来,昼伏夜长,树寿绵长,每年除夕夜晚,此柏便发出沙沙之声,颇似人的笑声,故称“夜笑柏”。

  蟠龙图雕

  镶在尧殿月台台阶上的这个“蟠龙图雕”,是根据1978年陶寺遗址出土的礼器“彩绘陶盘”上的蟠龙畋象放大制作的,这贴画蟠龙畋是我国最早的龙的图案,被称之为“天下第一龙”。龙型简洁古朴,龙嘴衔含稼禾,反映了人类对农业文明的追求与崇尚。

  广运殿楹联

  广运殿楹联是20xx年尧宫大修之后,由尧都区区长宿青*所撰,著名书法家樊习一先生书写。对联以根祖为题,高度概括了尧对中华民族的重要贡献,突出了尧庙的根祖本色。

  上联:“居*阳倚河汾深植民族之根”,意为尧定都*阳,依托黄河、汾河流域的优越条件,协和万邦,形成了统一的华夏民族,所以说,中华民族始于尧,尧都是民族根祖所在。

  下联:“启文明定中华垂誉国家先祖”,意为尧钦定历法,创建文字,开凿水井,结束了原始生产方式,开始实现向文明过渡的历史转折,并创建了中华民族古老的国家管理形式,因而才有“*之称始于尧”之说,尧被誉为国祖和文明先祖。

  广运殿

  “广运殿”亦称尧殿,是帝尧召见群臣的殿堂。殿宽9间,进深5间,周设围廊32间,内外共计77间,高达27米。广运殿取广以配天,运以配地之意,故曰“广运殿”。殿前彩楼两旁悬有“民无能名”四个大字,语出《论语。泰伯》,意思是说帝尧功德无量,人民简直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他。尧与四位大臣的铜象是20xx年元朋18日安放的。威仪祥慈的帝尧坐像高达5米,形象逼真朴实的`四大臣圣像高达4.1米。

  尧是五帝之一,姓伊祁,名放勋,13岁被封到陶地任职,15岁被封到唐地为唐侯,因而亦称陶唐氏。尧16岁被推为首领,在位90年,他定都*阳,划定九州,形成*最早的格局;钦定历法,广凿水井,推进农耕,用古朴的科学推动了人类的进步;设立“华表木”“敢谏鼓”,实行禅让,首开民主政治之先河;教化民众,协和万邦,创尧天舜日之盛世。孔子赞尧曰:“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帝尧高寿114岁而终,至今民间将高寿者亦称为“尧年”。

  尧两侧与尧并称为“五凤”的四位大臣是:四岳,尧时期掌管山岳祭祀的官儿。后稷,是主掌农业的大臣。羲和,尧时期的天文学家和掌管历法的官儿。皋陶,尧时期任大理之职,是方管刑律的大臣,他执法如山,公正廉明,据说“画地为牢”就是他民明的。

  广运殿为尧庙建筑群的主殿。该项目为国家级重点修复工程,建筑面积为2400余*米,工程造价为105万元(1983年造价)。建筑为清代无斗拱大木作建筑。由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的资深古建筑专家冯冬青先生根据现状构件和历史资料,主持勘测、复原设计和工程技术指导。该项目修复设计时间为1983年6月-- 1987年7月。

  寝宫

  尧的寝宫始建于唐麟德年间(公元664年),宫内供奉着帝尧与其夫人鹿仙女的塑像。传说帝尧定都*阳不久,去仙洞视察民情,巧遇鹿仙女,双方相爱,择日成婚。成婚之处就在鹿仙洞。成婚那夜,对面山峰红光照射,状如腊烛。此后,人们把帝尧与夫人分女成婚的山洞称之为“洞房”,世上才有了洞房花烛夜之说,所以华夏儿女反成婚之居皆称为“洞房”。

  祭祖堂

  *人自古以来有崇拜祖先的美德,尧舜禹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是伟大的先祖。尧庙祭祖堂是炎黄子孙祭祀先祖的殿堂,供奉着尧舜禹君臣后裔姓氏牌位,涵盖了千家姓大部分。在祭祖文化堂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先祖,知道自己的根脉,寻到血缘之根,精神之魂和根祖文化之源。

  虞舜殿

  舜殿的建筑风格是明清时期的模式,系重檐歇山顶式,殿高15.5米。殿内虞舜塑像高3.5米,打破了神化官化色彩,以人文先祖的形象进行了设计雕塑。尧在位70年时访到舜,考察三年后由舜辅政20年,禅让于舜,而后8年故世。舜又效仿帝尧,在老年将帝位禅让于禹。这就是*历史上被千古颂传的“尧舜禅让”。

  舜姓姚,名重华,属有虞氏,故称虞舜。舜接替尧位后,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刑罚,广旋仁政,使四海宾服,国泰民安,将国家治理得政通人和,天下安乐,创建了千古颂扬的“尧天舜日”太*盛世。舜20岁时以孝闻名,30岁时尧举用他,50岁时代行天子政事,61岁接替尧登上帝位。登位39年到南方巡视,逝于苍梧境内,葬于江南九嶷山。

  大禹殿

  大禹殿建筑风格是明清时期的模式,系重檐歇山顶式,殿高15.5米。禹姓姒,名文命。尧任用鲧治理洪水,鲧采用拦挡堵截的办法治理,结果没有成功,被流放羽山而死。舜推荐禹治水。禹受命后劳苦身躯,精心治理,治水十三年,足迹遍九州,三过家门而不入,先后开通了九座大山,疏浚了九大湖泽,疏导了九条大河,划定了九州地界,终于完成了*治水土的大业,加而受到老百姓的热爱。于是帝舜便将其位禅让于禹。舜逝世,禹即天子位,国号为夏后,故禹也被儿为夏禹。殿内大禹塑像高3.5米,取材于“大禹治水”,突出了先祖对农业水利的贡献,塑像古朴自然,与我们更加贴近,充分体现了尧庙的祖庙特征。

  中华帝尧钟

  钟楼内悬挂的在华帝尧钟,重达21吨,喻指铸造于21世纪;高366公分,象征农历一年366天;直径240公分,象征一年24个节令;钟齿为12个,寓意一年12个月;钟面镶铸着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羲和制历,皋陶神判,和合议政,藜羹鹿裘,历山访贤,禅让虞舜八幅图案,展示着丰厚了尧文化底蕴,歌颂了“三圣”的业绩功德,赞誉了钟鸣鼎盛的尧天舜日。

  “尧典壁”廊

  “尧典壁”位于尧宫东侧,南北长达300米,高3.3米,镶有碑石380块,镌刻3万余字,是全国第一座雕刻尧、舜、禹历史文献的纪念壁,历史文化价值极高。碑文内容由南往北伸展,图文并茂,共分为13辑,即:《尚书。尧典》、《尧典图说》、《尚书。舜典》、《舜典图说》、《尚书。大禹谟》、《大禹谟图说》、《尚书。禹贡》、《禹贡图说》、《帝王赞尧》、《先贤咏尧》、《本纪尧传》、《典籍评尧》、《史载记尧》等。“尧典壁”是一部三圣功绩的精化史,“尧典壁廊”被誉为“天下第一廊”。

  天下第一鼓

  “中华帝尧鼓”称之为天下第一鼓。迄今为止,天下还没有比它大的鼓。这面鼓直径3.11米,高1.2米,鼓的两面均是整张牛皮而著,20xx年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

  帝尧“敢谏鼓”,广开言路,开张圣听,纳谏除弊,开创了民主理政之先河,带来了“尧天舜日”之盛世。置鼓于尧庙,就是要弘扬帝尧精神,传承文明,恢弘正气。此鼓是襄汾县红跃鼓厂承制。厂长卫红跃历经半载,寻遍全国十三个省市才觅到了这两张牛皮,制成了这面象征先祖民主精神的大鼓。

  华表

  尧殿两侧木桩,是尧设立的“诽谤木”,亦称华表木。《辞海》记载:“华表,亦称桓表,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指路的木桩”。尧是开启华夏文明的贤明君主,设立诽谤木正是要博纳众谏,广泛听取民众意见,以便改进朝政。为了打消大家的顾忌,达到言者无罪,畅所欲言,就特意树起了这一诽谤木。可以说,“诽谤木”是体现尧民主政治的初评。随着时代的推移,诽谤木演变为雕刻精细的石柱,形成蟠龙缠绕的华表,但已失去帝尧设立诽谤木的本意,成了历代帝王皇宫的装饰物和帝王尊严的标志物。

  华表为尧所创,始于尧都。20xx年我们在尧都广场筑建了“尧都华表”,高达21米,寓意21世纪;柱身蟠曲着中华世纪龙,苍劲威武,顶端的冲天吼,生机勃勃,预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底座有长城图案和黄河壶口瀑布图案,象征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社稷永固,为*第一华表。

  千家姓纪念壁

  在尧宫门前的广场西侧,有高达6.6米,长达100米的千家姓纪念壁,以长城造型,花岗岩构筑,气势宏伟,可谓天下之最。纪念壁镌刻1566个姓氏,以*传统书法真、草、隶、篆四种字体雕刻,并镶有“华夏子孙,同根共祖”八个显赫大字。纪念壁前的“叶落归根”大型铜雕,象征着中华民族源远根深,有着浓厚的血脉联系。

  *地形立体图

  位于华表广场的*地形立体图,是按十亿分之一的比例微缩制作,面积为9600*米,分为四种色区,山川、河流、高原、*原、湖泊、岛屿等立体展现,新颖别致,气势壮观,可谓全国最大的*地形立体微缩景观。

  二十四节气图

  尧任命羲和、羲仲等人观察天象,根据日月星辰运行规律,制定了历法,一年以366天为一周期,剩下的天数用润月的办法解决,这就是农历的来历。尧钦定历法,有序了农业,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因而在宫前尧门通道两侧刻制了象征日月星辰的石雕和二十四节气日历图,使帝尧功绩得以形象展现,国祖尧庙更具文化特色。

临汾尧庙导游词3

  中华始祖之一的尧身后,后工钱了眷念他——古代的第一个名君,在临汾城南四公里的处所构筑了尧庙。地址地叫尧庙村,因为帝尧建都临汾,因而史称“尧都*阳”。尧庙建于临汾,更证实了这一说法的正确。

  尧,听说是帝喾的后世,黄帝的五世孙,名放勋,号陶(音yao)唐氏,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个古帝。孔子在《论语·泰伯》中说:“惟天为大,唯尧侧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可见尧王好事无量,众民爱慕。

  尧庙前有一古朴门楼,正中刻有“古帝尧庙”四个大字,东、西双方横楣上写着“就日”和“瞻云”。庙始建于晋代,后经唐、元、明、清历代建筑,不绝扩大。庙内前面有对象朝房、光天阁、尧井亭,后头有尧宫、舜宫、禹宫、万寿宫,最后是寝宫,对象双方尚有很多房舍、庭院。据史传,尧庙局限最大时占地七百八十余亩。

  进了尧庙,起首看到的是奇丽的五凤楼。它始建于唐代乾封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汗青。楼高十九点三米,三层十二檐,楼底有砖建窑廊三孔,有直通三层角柱十三根,甚为宏伟。楼顶竖立陶人三十余个,陶狮为中,风吹可上下走动,异常雅观。听说,尧王常同他的四个大臣(既两位宰相。两位阁老)登楼远眺,而其时人们又把他和他的四位大臣喻为“五凤”,并有“一凤升天,四凤齐鸣”之说。“五凤楼”之名便由此而来。

  五凤楼的后头有尧井亭。该亭始建于东晋太宁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汗青。亭为六角高檐楼阁情势,小巧玲珑,很是别致。亭中水井听说是尧王亲手所掘。井的直径八寸,井壁为两层,外层有卯榫砖九块一圈,叠圈砌成。相传尧井通海,至今井下泉水汩汩,清冽可饮。

  广运殿亦称尧宫,是召见众臣共商国是的处所,也是庙内的主体构筑。始建于唐显庆三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汗青。殿高二十三米,通进深二十六点三米,通面宽四十三米。殿内有十二米通顶立柱四十二根。柱下石基座镌刻风雅,狮子、麒麟有声有色,各式花草竟斗可妍,实为海内有数。大殿龛内,有高达二米八的唐塑尧王像,双方站着两位宰相和两位阁老。尧王,听说姓伊,是尧庙南八里伊村人。伊村现尚存刻有“帝尧茅茨土阶”的石碑。相传尧王早年就住在土阶上的茅草房子里。《韩非子·五蠹》中写道:尧王住的茅草屋,吃的野菜根,不加调味,用土缸盛饮水,粗布仅掩身材,冬天披鹿皮,衣履不到破烂不堪不换。可见尧王的糊口异常费力。

  广运殿后是寝宫,始建于唐代麟德年间,距今约一千三百多年。宫龛内塑有尧王和其老婆的像。听说尧王的老婆是鹿仙女,生于姑射山中。山上现有鹿仙女洞、鹿仙女照镜石(一亩多大)、梳妆台等。

  庙内苍劲的古柏,植于晋代,高十数米,直径两米多,异常有数。个中的柏抱槐、柏抱楸,每至夏季,柏树中间盛开着槐花、秋花、奇趣盎然,堪助游兴。

  尧陵位于尧庙东北30公里的郭村和涝河之间。尧陵的陵丘为纯净黄土建成,高五十米,环周八十米,陵上松柏翠,周围土崖环峙,涝河水经陵前南流。远眺如一高耸的丘峦,异常壮观。尧陵前筑有祠庙,听说是唐初建设。金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碑记说,唐太宗征辽曾驻跸于另外,因谒尧陵遂塑己像。元、明、清历代均有修缮。祠内现存有山门、牌楼、厢屋、献殿、垛殿、寝殿、碑亭等构筑,机关紧凑,木雕风雅,红墙绿瓦,分外精明。

  祠内,存有碑碣十余通,碑文记实了尧王故绩及尧陵沿革;明代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立的一块碑上刻有尧陵全图,至此生涯齐备。

临汾尧庙导游词4

  临汾市是山西主要的粮食产区,该区境内有雄伟高峻的山峰,清澈奔涌的泉水,稀有珍贵的动植物。在普遍缺水的黄土高原上,临汾市的绿化成果相当可观,因而又有"花果城"之称,并正越来越受到中外游人的.青睐。

  到临汾旅游主要是为了欣赏距其165公里处的壶口瀑布,至于临汾市本身的景点则是以历史文化遗迹为主。临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帝王——尧的都城,由此可知,在很久以前,这里就是人类生息劳作的场所。

  临汾景点以临汾为中心向四周呈现辐射状。洪洞县的霍山广胜寺,其飞虹塔是*最高的琉璃宝塔;古大槐树,是明初山西向中原大移民的集合出发地;明代监狱(又称苏三监狱)是*现存最早的古代县级衙狱;襄汾的丁村文化遗址,以发掘出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而闻名中外;丁村民俗博物馆,原为典型的明、清民居,现为展示晋南民俗文化的场所;侯马的晋国遗址,是春秋时代晋国都城新田所在地;尧庙和尧陵的存在,足以证实尧都*阳之说。

临汾尧庙导游词5

  临汾市是山西首要的粮食产区,该区境内有宏伟高大的山峰,清亮奔涌的泉水,罕有贵重的动植物。在广泛缺水的黄土高原上,临汾市的绿化成就相等可观,因而又有“花果城”之称,并正越来越受到中外游人的青睐。

  惠临汾旅游首要是为了浏览距其165公里处的壶口瀑布,至于临汾市自己的景点则是以汗青文化遗迹为主。临汾是我国汗青上第一个有笔墨记实的帝王——尧的国都,由此可知,在好久早年,这里就是人类生息劳作的场合。

  临汾景点以临汾为中心向附近泛起辐射状。洪洞县的霍山广胜寺,其飞虹塔是*最高的琉璃宝塔;古大槐树,是明初山西向华夏大移民的荟萃出发地;明代牢狱(又称苏三牢狱)是*现存最早的古代县级衙狱;襄汾的丁村文化遗址,以掘客出旧石器期间人类化石而有名中外;丁村习惯博物馆,原为典范的明、清民居,现为展示晋南习惯文化的场合;侯马的晋国遗址,是春秋期间晋国国都新境地址地;尧庙和尧陵的存在,足以证实尧都*阳之说。

临汾尧庙导游词6

  尧庙始建于西晋,距今有1700多年历史。旧址在汾河以西,,西晋元康年间迁至汾河东岸,唐高宗李治显庆三年(658年),庙址由府城西南迁至城南现址。尧庙是一座集纳丰富历史文化和五千年文明史的国祖庙,俗称三圣庙,是*专门纪念尧、舜、禹三位先祖的庙宇。尧在4000多年前就定都*阳,划定九州,形成*最早的格局,*阳成为华夏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华夏第一都之称。

  龙凤之脉

  尧宫甬道中间由龙凤图案刻制的中轴线叫“龙凤之脉”,从大门开始一直通到广运殿,长达300米。龙和凤均为尧时期的图腾,也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吉祥标志,这里的龙凤之脉就是*最吉祥的龙凤通道。

  文物雕塑

  陈列于尧宫甬道两旁的器物是出土于陶寺文化遗址的,700年前我们祖先的生产方式,其中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生活器具、以及礼仪用品和乐器等。这些文物石雕生动地展示了尧时期的生活和文化,使尧庙更具有历史实证和文化内涵。

  仪门

  “仪门”就是礼仪之门。古时拜谒和祭祀帝尧的帝王君臣及*民百姓,凡到此处,必须“整冠弹尘,端庄仪表”,然后恭恭敬敬的严肃前行。仪门门额上的“文明始祖”题词,是对帝尧创始文明政治的最高评价。仪门背面题词“光披四表”,原是清康熙帝为尧殿题写的门匾,意为尧的功德象日月光浑润泽四方万民。

  五凤楼

  “五凤楼”始建于唐乾封年间(公元666年),是尧庙宫内历尽沧桑劫难而幸存的一座文物古建筑,系明清时其的建筑风格,为重檐歇山顶式,二层有边梯可上。

  “五凤楼”亦称“光天阁”,意为帝尧之功德,光天下之明,兆万民之福。人们把尧与他共同开创基业的四位大臣誉为“五凤”,在尧庙筑楼经念,遂有“五凤楼”。此楼象征君臣团结,天下大治。唐以后历代筑城建殿时都设“五凤楼”,以示河清海宴,国泰民安。 “五凤楼”下层三孔砖券门洞,直通“广运殿”。古代祭祀帝尧时,君主从中间步入,文武大臣从旁洞通行。

  尧井台

  井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上古时期,人们都是择水而栖,沿河而居。尧“寻蚁造井”,人类就围井而居,改变了依赖河流而住的状况,遂有了村落、乡镇、城市,形成了人类最早的文明。至今人们把城市称为市井,把城市文化、城市文明称为市井文化、市井文明,把井看做为家,把远离家乡叫做“背井离乡”。这口井也被称为“天下第一井”。

  尧宫古柏

  尧井四周有四棵沧桑的古柏,西侧这两棵为“柏抑楸”和“柏抱槐”,即柏树中又长出一棵楸树和槐树。

  柏抱楸,每年四五月间,柏枝丛中盛开红色楸花,游人无不称奇。柏抱槐据传是600多年前从西安慈恩寺移植而来,每逢夏初,柏树从中槐花盛开,芳香四溢,甚为可观。

  东侧这两棵古柏,一棵叫“鸣鹿柏”,一棵叫“夜笑柏”。传说唐代在寝宫雕塑帝尧与夫人鹿仙女的圣橡时,突然跑来一对梅花鹿在柏树下欢蹦鸣叫,故称此树为“鸣鹿柏”,至今它的枝丫树杈,长相酷似梅花鹿角。

  “夜笑柏”系古时一僧人从印度移植而来,昼伏夜长,树寿绵长,每年除夕夜晚,此柏便发出沙沙之声,颇似人的笑声,故称“夜笑柏”。

  蟠龙图雕

  镶在尧殿月台台阶上的这个“蟠龙图雕”,是根据1978年陶寺遗址出土的礼器“彩绘陶盘”上的蟠龙畋象放大制作的,这贴画蟠龙畋是我国最早的龙的图案,被称之为“天下第一龙”。龙型简洁古朴,龙嘴衔含稼禾,反映了人类对农业文明的追求与崇尚。

  广运殿楹联

  广运殿楹联是20xx年尧宫大修之后,由尧都区区长宿青*所撰,著名书法家樊习一先生书写。对联以根祖为题,高度概括了尧对中华民族的重要贡献,突出了尧庙的根祖本色。

  上联:“居*阳倚河汾深植民族之根”,意为尧定都*阳,依托黄河、汾河流域的优越条件,协和万邦,形成了统一的华夏民族,所以说,中华民族始于尧,尧都是民族根祖所在。

  下联:“启文明定中华垂誉国家先祖”,意为尧钦定历法,创建文字,开凿水井,结束了原始生产方式,开始实现向文明过渡的历史转折,并创建了中华民族古老的国家管理形式,因而才有“*之称始于尧”之说,尧被誉为国祖和文明先祖。

  广运殿

  “广运殿”亦称尧殿,是帝尧召见群臣的殿堂。殿宽9间,进深5间,周设围廊32间,内外共计77间,高达27米。广运殿取广以配天,运以配地之意,故曰“广运殿”。殿前彩楼两旁悬有“民无能名”四个大字,语出《论语。泰伯》,意思是说帝尧功德无量,人民简直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他。尧与四位大臣的铜象是20xx年元朋18日安放的。威仪祥慈的帝尧坐像高达5米,形象逼真朴实的四大臣圣像高达4.1米。

  尧是五帝之一,姓伊祁,名放勋,13岁被封到陶地任职,15岁被封到唐地为唐侯,因而亦称陶唐氏。尧16岁被推为首领,在位90年,他定都*阳,划定九州,形成*最早的格局;钦定历法,广凿水井,推进农耕,用古朴的科学推动了人类的进步;设立“华表木”“敢谏鼓”,实行禅让,首开民主政治之先河;教化民众,协和万邦,创尧天舜日之盛世。孔子赞尧曰:“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帝尧高寿114岁而终,至今民间将高寿者亦称为“尧年”。

  尧两侧与尧并称为“五凤”的四位大臣是:四岳,尧时期掌管山岳祭祀的官儿。后稷,是主掌农业的大臣。羲和,尧时期的天文学家和掌管历法的官儿。皋陶,尧时期任大理之职,是方管刑律的大臣,他执法如山,公正廉明,据说“画地为牢”就是他民明的。

  广运殿为尧庙建筑群的主殿。该项目为国家级重点修复工程,建筑面积为2400余*米,工程造价为105万元(1983年造价)。建筑为清代无斗拱大木作建筑。由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的资深古建筑专家冯冬青先生根据现状构件和历史资料,主持勘测、复原设计和工程技术指导。该项目修复设计时间为1983年6月 -- 1987年7月。

  寝宫

  尧的寝宫始建于唐麟德年间(公元664年),宫内供奉着帝尧与其夫人鹿仙女的塑像。传说帝尧定都*阳不久,去仙洞视察民情,巧遇鹿仙女,双方相爱,择日成婚。成婚之处就在鹿仙洞。成婚那夜,对面山峰红光照射,状如腊烛。此后,人们把帝尧与夫人分女成婚的山洞称之为“洞房”,世上才有了洞房花烛夜之说,所以华夏儿女反成婚之居皆称为“洞房”。

  祭祖堂

  *人自古以来有崇拜祖先的美德,尧舜禹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是伟大的先祖。尧庙祭祖堂是炎黄子孙祭祀先祖的殿堂,供奉着尧舜禹君臣后裔姓氏牌位,涵盖了千家姓大部分。在祭祖文化堂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先祖,知道自己的根脉,寻到血缘之根,精神之魂和根祖文化之源。

  虞舜殿

  舜殿的建筑风格是明清时期的模式,系重檐歇山顶式,殿高15.5米。殿内虞舜塑像高3.5米,打破了神化官化色彩,以人文先祖的形象进行了设计雕塑。尧在位70年时访到舜,考察三年后由舜辅政20年,禅让于舜,而后8年故世。舜又效仿帝尧,在老年将帝位禅让于禹。这就是*历史上被千古颂传的“尧舜禅让”。

  舜姓姚,名重华,属有虞氏,故称虞舜。舜接替尧位后,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刑罚,广旋仁政,使四海宾服,国泰民安,将国家治理得政通人和,天下安乐,创建了千古颂扬的“尧天舜日”太*盛世。舜20岁时以孝闻名,30岁时尧举用他,50岁时代行天子政事,61岁接替尧登上帝位。登位39年到南方巡视,逝于苍梧境内,葬于江南九嶷山。

  大禹殿

  大禹殿建筑风格是明清时期的模式,系重檐歇山顶式,殿高15.5米。禹姓姒,名文命。尧任用鲧治理洪水,鲧采用拦挡堵截的办法治理,结果没有成功,被流放羽山而死。舜推荐禹治水。禹受命后劳苦身躯,精心治理,治水十三年,足迹遍九州,三过家门而不入,先后开通了九座大山,疏浚了九大湖泽,疏导了九条大河,划定了九州地界,终于完成了*治水土的大业,加而受到老百姓的热爱。于是帝舜便将其位禅让于禹。舜逝世,禹即天子位,国号为夏后,故禹也被儿为夏禹。殿内大禹塑像高3.5米,取材于“大禹治水”,突出了先祖对农业水利的贡献,塑像古朴自然,与我们更加贴近,充分体现了尧庙的祖庙特征。

  中华帝尧钟

  钟楼内悬挂的在华帝尧钟,重达21吨,喻指铸造于21世纪;高366公分,象征农历一年366天;直径240公分,象征一年24个节令;钟齿为12个,寓意一年12个月;钟面镶铸着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羲和制历,皋陶神判,和合议政,藜羹鹿裘,历山访贤,禅让虞舜八幅图案,展示着丰厚了尧文化底蕴,歌颂了“三圣”的业绩功德,赞誉了钟鸣鼎盛的尧天舜日。

  “尧典壁”廊

  “尧典壁”位于尧宫东侧,南北长达300米,高3.3米,镶有碑石380块,镌刻3万余字,是全国第一座雕刻尧、舜、禹历史文献的纪念壁,历史文化价值极高。碑文内容由南往北伸展,图文并茂,共分为13辑, 即:《尚书。尧典》、《尧典图说》、《尚书。舜典》、《舜典图说》、《尚书。大禹谟》、《大禹谟图说》、《尚书。禹贡》、《禹贡图说》、《帝王赞尧》、《先贤咏尧》、《本纪尧传》、《典籍评尧》、《史载记尧》等。“尧典壁”是一部三圣功绩的精化史,“尧典壁廊”被誉为“天下第一廊”。

  天下第一鼓

  “中华帝尧鼓”称之为天下第一鼓。迄今为止,天下还没有比它大的鼓。这面鼓直径3.11米,高1.2米,鼓的两面均是整张牛皮而著,20xx年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

  帝尧“敢谏鼓”,广开言路,开张圣听,纳谏除弊,开创了民主理政之先河,带来了“尧天舜日”之盛世。置鼓于尧庙,就是要弘扬帝尧精神,传承文明,恢弘正气。此鼓是襄汾县红跃鼓厂承制。厂长卫红跃历经半载,寻遍全国十三个省市才觅到了这两张牛皮,制成了这面象征先祖民主精神的.大鼓。

  华 表

  尧殿两侧木桩,是尧设立的“诽谤木”,亦称华表木。《辞海》记载:“华表,亦称桓表,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指路的木桩”。尧是开启华夏文明的贤明君主,设立诽谤木正是要博纳众谏,广泛听取民众意见,以便改进朝政。为了打消大家的顾忌,达到言者无罪,畅所欲言,就特意树起了这一诽谤木。可以说,“诽谤木”是体现尧民主政治的初评。随着时代的推移,诽谤木演变为雕刻精细的石柱,形成蟠龙缠绕的华表,但已失去帝尧设立诽谤木的本意,成了历代帝王皇宫的装饰物和帝王尊严的标志物。

  华表为尧所创,始于尧都。20xx年我们在尧都广场筑建了“尧都华表”,高达21米,寓意21世纪;柱身蟠曲着中华世纪龙,苍劲威武,顶端的冲天吼,生机勃勃,预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底座有长城图案和黄河壶口瀑布图案,象征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社稷永固,为*第一华表。

  千家姓纪念壁

  在尧宫门前的广场西侧,有高达6.6米,长达100米的千家姓纪念壁,以长城造型,花岗岩构筑,气势宏伟,可谓天下之最。纪念壁镌刻1566个姓氏,以*传统书法真、草、隶、篆四种字体雕刻,并镶有“华夏子孙,同根共祖”八个显赫大字。纪念壁前的“叶落归根”大型铜雕,象征着中华民族源远根深,有着浓厚的血脉联系。

  *地形立体图

  位于华表广场的*地形立体图,是按十亿分之一的比例微缩制作,面积为9600*米,分为四种色区,山川、河流、高原、*原、湖泊、岛屿等立体展现,新颖别致,气势壮观,可谓全国最大的*地形立体微缩景观。

  二十四节气图

  尧任命羲和、羲仲等人观察天象,根据日月星辰运行规律,制定了历法,一年以366天为一周期,剩下的天数用润月的办法解决,这就是农历的来历。尧钦定历法,有序了农业,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因而在宫前尧门通道两侧刻制了象征日月星辰的石雕和二十四节气日历图,使帝尧功绩得以形象展现,国祖尧庙更具文化特色。

临汾尧庙导游词7

  10月16日一大早,我们一行七人,就在导游的带领下赶往尧庙。尧庙坐落在临汾市区南三公里处。从停车场步行到山门,只见门额正中镶嵌着“古帝尧庙”四字,旁门东刻“就日”,西镌“瞻云”,这两个词出自《史记》:“就之如日,望之如云”,意为人们依附尧帝如葵花向太阳,万民瞻望尧帝如五谷盼甘霖。

  从山门走入,里面是石刻的二十四节气。《史记》记载:尧王命羲氏、和氏勤勉地顺应昊大的天象,推算日月星辰的运行,制定了历法,推演出了二十四节气,设置了闰月,这就是农历的前身。直到四千多年后的今天,农历仍然有着指导农业的现实意义,这是尧帝最最卓越的贡献之一。

  山门往里约百十米,为仪门。仪门高大而庄严,这是古代帝王朝拜尧庙时整理衣冠的地方。“人而无仪,不死何为?”人怎么能不讲礼仪呢?我也郑重地掸了掸身上的尘土,跨过了仪门。从仪门一直往里,过五凤楼到广运殿,是一条长长的甬道,甬道正中是连续的龙凤图案。导游姑娘说,龙凤代表吉祥,让我们都在图案上走走。走在宽阔的甬道上,我却有点不忍踩踏这中华民族曾经的伟大图腾,尧帝在位期间,融合了数不清的有各自图腾崇拜的小氏族,实现了空前的伟大融合。然后把这些部族各自的图腾进行组合,才有了“龙”和“凤”。这些氏族在尧帝的统一领导下,和谐相处,*等相待。甬道的两边展示的是襄汾丁村出土的尧时期陶器,当然,其中不少是仿制品,也是为了让当代人更多地了解旧石器晚期的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

  快到五凤楼下时,一块篆刻的石头吸引了我,凭借仅认识的几个篆字,我居然认出上面镌刻的红字是《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传说尧帝在位时期,有八、九十岁的老人在田间击壤而歌,歌词反映出的是当时人们的太*、和谐的生活,他们过得无忧无虑:太阳出来就干活,太阳落下就回家休息,开凿井泉就有水饮,耕种田地就有饭吃。他们自食其力,自得其乐,似乎帝王的统治跟他们没什么关系。其实,这首诗恰恰反映出帝尧确实是一代圣君,他不派赋税、不增徭役、不逞威、不扰民。通过无为而治,让人们感觉不到他的存在,而又都过上了自给自足、恬静安逸、陶然而乐的日子。难怪许多氏族都愿意依附尧帝、追随尧帝,这首歌被收入了《诗经》。

  五凤楼已经近在眼前了,仰望雄伟的无法那个楼,能看到楼顶有直立的陶人三十多个,陶狮为中。据说,尧王常同他的四个大臣登楼远眺,而当时人们又把他和他的四位大臣喻为“五凤”,故名“五凤楼”。尧虽是部落首领,可他从不以首领自居,依然过着*凡而普通的生活。《韩非子》有载:尧王住的茅草屋,吃的野菜根,不加调味,用土缸盛饮水,粗布仅掩身体,冬天披鹿皮,衣履不到破烂不堪不换。这大概也是他不仅受帝王追崇,也被后代民众景仰的原因。

  五凤楼的后面有尧井亭。这是一个六角星楼阁小亭,小巧玲珑。它始建于东晋太宁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年。亭中水井据说是尧王为了民众不受河川水量限制亲手所掘。相传尧井下可通海,至今井下泉水汩汩,清冽可饮。一口小小的水井,同样能看出处处为民众着想,把民众的需要当作自己努力的方向。尧井亭旁边是距今已1600余年的汉代奇树柏抱槐、柏抱楸、鸣鹿柏、夜笑柏等一些奇树。

  尧井亭后面的尧宫,也叫广运殿。它是尧王召见众臣共商国事的地方,是庙内的主体建筑。殿宇高大宽敞。导游姑娘说这是唐代建筑,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大殿内,有一尊高二米八的尧王像,两边站着两位宰相和两位阁老。他们一个个慈眉善目,神态安详。尧宫前左右各立一根木柱,这就是著名的诋毁木,是当年尧王为广开言路,博纳众谏,听取民众意见。为了打消大家的顾忌,达到言者无罪,畅所欲言,就特意树起了这两根诋毁木。随着时代的推移,诋毁木演变成了雕刻精美的石柱,形成蟠龙缠绕的华表,成了历代帝王皇宫的"装饰物和帝王尊严的标志物,而一个个鲜活的柬臣形象,却永远载入了史册。邹忌用自己的亲历的“美我事件”告诫齐王,对自己说好话的人一定是有所顾虑,一定要广开言路,才能多听到批评意见;而唐代的魏征敢于直言进谏,被唐太宗称作是一面镜子。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难道仅仅是在警示封建时代的帝王?不也是在提醒我们每一个来此的游客要听得进忠言,交得起诤友吗?

  在广运殿左右分别是舜帝和禹帝的宫殿。尧到了晚年,问众人,谁可以顺应天时继承帝位?大家先向他推荐他的儿子丹朱,尧认为丹朱愚顽又喜欢争功,不可以担当重任;大家又向他推荐共工,尧认为共工善于言辞,用意斜僻,表面恭敬,罪恶滔天,更不能用。最后他让四方诸侯推荐隐没在乡间的人才,诸侯们都向他推荐舜。舜用孝义来对待不守德义的盲人父亲、凶狠毒辣的继母和狂傲无理的弟弟,使他们上进从善,不至于奸恶。尧于是就把两个女儿嫁给舜,让她们观察舜的言行。经过二十年砺利,他才把帝位禅让给了舜。任人不唯亲,以德能取之。一切为部落联盟利益着想,没有任何私心杂念。这就是后人心中光明磊落的尧帝。我不知道后世帝王参拜尧庙的时候,有没有对着尧帝的塑像扪心自问,有没有为自己争权夺利、贪图享受而惭愧;也不知道今天来参拜尧庙的人中有多少是为了救赎灵魂而来。站立在伟大的尧帝和舜帝面前,一切灵魂都是自私的、渺小的,是需要忏悔的。

  广运殿后是寝宫,内塑尧王和夫人像。据说尧王的夫人叫鹿仙女,生于姑射山中。传说,尧王出访姑射山,差点被蟒蛇伤害,多亏鹿仙女相救。于是,二人一见钟情,定了终身。不久,他们以鹿仙女洞为新房,举行婚礼。当晚,对面的蜡烛山上光华耀眼,照得仙洞如同白昼一般。后来人们便称新婚之夜为“洞房花烛夜。”婚后,尧忙于治理部落事务,鹿仙女经常在射姑山关照牧马场。第二年,鹿仙女生了一个男孩,尧很高兴,为他起名为“朱”。

  从寝宫出来,我们又分别去了安放着被称为“天下第一鼓”的鼓楼和“华帝尧钟”的钟楼。鼓名“敢谏鼓”,同诋毁木一样,旨在张扬尧帝广开言路,开张圣听,纳谏除弊,开创了民主理政之先河的功绩。鼓用整张牛皮做面,直径有三米多,据说被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钟高366厘米,直径240厘米,由12个齿组成。分别喻一年有366天、24个节气、12个月。旨在赞誉尧帝缔造钟鸣鼎盛的尧天圣日。

  尧庙的最后一个经典是“尧典壁”,伫立在300米的“尧典壁”前,我的思绪仿佛穿越了历史的时空,聆听着一代代帝王,一个个名人、学者对尧帝丰功伟绩的赞颂。“千古如天日,巍巍与善功。”没有哪颗星星的光芒可以和太阳相比,没有谁的功绩可以超越尧帝。

  尧帝——每一个后人都需仰望而见。

临汾尧庙导游词8

  临汾市是山西主要的粮食产区,该区境内有雄伟高峻的山峰,清澈奔涌的泉水,稀有珍贵的动植物。在普遍缺水的黄土高原上,临汾市的绿化成果相当可观,因而又有"花果城"之称,并正越来越受到中外游人的青睐。

  到临汾旅游主要是为了欣赏距其165公里处的壶口瀑布,至于临汾市本身的景点则是以历史文化遗迹为主。临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帝王——尧的都城,由此可知,在很久以前,这里就是人类生息劳作的场所。

  临汾景点以临汾为中心向四周呈现辐射状。洪洞县的霍山广胜寺,其飞虹塔是*最高的琉璃宝塔;古大槐树,是明初山西向中原大移民的集合出发地;明代监狱(又称苏三监狱)是*现存最早的古代县级衙狱;襄汾的丁村文化遗址,以发掘出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而闻名中外;丁村民俗博物馆,原为典型的明、清民居,现为展示晋南民俗文化的场所;侯马的晋国遗址,是春秋时代晋国都城新田所在地;尧庙和尧陵的存在,足以证实尧都*阳之说。

临汾尧庙导游词9

  今天是国庆节,下午妈妈带我去尧庙。

  我进去的时候第一4102眼就看见的就是风光秀丽的五凤楼,两层我们1653从旁边的楼梯上去的,那楼梯真高,上去后,我还看到了《圣旨展》我在认识了慈禧太后,听导游简介,五凤楼是由,一人升天,四凤齐鸣,四凤是指尧身边的大臣,应而得名。

  五凤楼的后面就是《尧井亭》,据说是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后,太阳落在地下,地下十分干旱,以前,人们都是用河流来吃水的,因为天气干旱,河流里的水都干了,人们就发愁,尧有一天在大树下休息,突然看到蚂蚁的洞穴,蚂蚁一般都居住在潮湿的洞穴里,于是尧便开始挖起了井找到了水源,为了纪念尧把这口井叫尧井,也称天下第一井,井的旁边有,“夜笑柏”“鸣鹿柏”“柏抱槐”“柏抑楸”这四种树。我们又见到了尧字璧大约有一千多个尧字,都是名人写的,有一个尧字像人在跑步真有。

  我们去看了铜钟,重大约有21吨,厚度大约一分米,还有尧殿两侧树木桩,叫诽谤木,是尧开启华夏文明的贤明君主,设立诽谤木就是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便于改进朝政,达到言者无罪,畅所欲言,还有尧和夫人睡觉的地方,叫寝宫,后来,我们来到天下第一鼓,是世界上最大的鼓,鼓的直径大约3米,高大约1。2米。鼓的两面是整张牛皮做的,在20xx年前纳入世界纪录,听导游讲解,鼓内有弹簧,击小鼓就能听大鼓的声音又叫母子连心鼓,这就是尧庙的风光秀丽!

临汾尧庙导游词10

  古帝尧庙位于临汾市南约三公里处。尧庙汉魏时代始建于汾西古*阳城,晋惠帝元康年间徙尧庙于汾东原上。唐显庆三年(658)徙庙于城南今址。历代修葺,屡遭战乱,今存山门、五凤楼、广运殿、寝宫等,棂星门、仪门已毁。

  山门正中门额嵌“古帝尧庙”四字,旁门东刻“就日”,西镌“瞻云”,意为人们依就如葵花向太阳,万民瞻望如五谷盼甘霖。山门以南两旁栽植柏树,原东西厢房百余间无存,仅有零散竖立着的历代碑石。西边新迁建琉璃九龙壁一座,面东。正面耸立五凤楼,雄奇俊秀,原名光天阁,意为尧舜光天下之明。楼下有三个砖券门洞直通中院,楼上重檐之下,围设围廊门台,登高望远,宫内外景物尽收眼底。顶上脊饰陶俑31个,人物个个栩栩如生。五凤和鸣象征天降仁君,君臣团结,河清海宴,国泰民安。穿过五凤楼,便是尧井亭,亭形六角,周设围栏,井深十米,上加篷盖,传说为帝尧亲凿,实为启示后人饮水思源,不忘帝尧功德。原来两侧的獬羊亭、冥荚亭今已无存。现存对称的四株古柏,一日柏抱楸、二日柏抱槐、翠柏丛中紫红楸花、洁白槐花盛开。三日鸣鹿柏,四日夜笑柏,传说曾有梅花鹿来树下嘶鸣。夜笑柏或说原产于印度,每年腊月三十日夜,树上沙沙作响,似笑语声,故名。

  再后的广运殿高大雄伟,为祭祀帝尧之主殿。1987年*拨款大落架重修,庙貌崭新。殿基高2米,长五条压边。殿前月台宽阔可容数百人参祭。月台前正中砌滚砖成坡,边砌石条,中心嵌有二龙戏珠青石巨雕,除皇宫外,非一般庙殿所有。殿高27米,宽九间,进深五间,周设围廊32间,内外共计77间,近似故宫太和殿。该殿重檐歇山顶,绿色琉璃瓦饰边,脊立五彩琉璃脊饰,龙飞凤舞,金碧辉煌。殿内竖立12根18米高的通天柱子,每根柱下都有石雕柱础,水磨青石,光洁可鉴。浮雕麒麟、狮、象、花卉、禽兽,形象逼真,刻工精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殿中砖木神龛中,彩塑帝尧圣像,高2.8米,身着九章服,头戴*天冠,帝王威仪,神采奕奕,旁立四男侍,龛台下四大臣分立两旁,传说左为方季、五满,右为单非、禾覃。龛前居中竖立两根盘龙大往,彩塑缠柱盘龙,威严可怖,名曰虬柱。殿前正中上方有二层彩楼,与大殿一体构成,新颖别致。殿内靠前墙两分各有悬空木梯可上彩楼。登楼眺望,尧宫景色,一览无余。广运殿取广以配天,运以配地之意,殿前彩楼两旁悬有“民无能名”四个大字。“民无能名”依张守节《谥法解》为:“民无能名曰神。”后院为帝尧寝宫,宫内彩塑帝尧及其夫人像。寝殿两旁新修长廊东西各20间,供展览参观之用。北魏诏祀帝尧于*阳,以后历朝“谨按祀典,诸前代帝王,三年一祭,其时以春之仲月,其地以当时所居国邑,祭祀……唐尧于*阳府”。元初大规模重建,“为地上百亩,为屋四百间”,忽必烈帝诏赐其宫曰“光宅之宫”,殿日“文思之殿”,门曰“宾穆之门”,并赐白金200两,良田15顷,为赡宫香火费。明代扩建为三圣(尧舜禹)庙,清康熙帝亲临*阳诏令重修尧庙,建万寿行官,御笔题匾,尧殿曰:光披四表;舜殿曰:浚哲文明;禹殿曰:万世永赖。诺示每年三月十八日起庙会,会期一月,至四月二十八日祭尧。届时官绅侨民隆重祭祀,三台唱戏,庙会热闹非凡。战乱以后,庙会废止。令人遗憾的是,1997年,广运殿被人故意纵火焚烧,火灭殿塌,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广运殿已于1999年复建。

  古帝尧陵位于临汾市东,郭行乡北郊村西,距市区35公里。

  尧陵依山傍水,建在山脚下一个半岛形的岩石丘上,涝河环绕,岩崖下潺潺西流,陵丘高50米,周3O0米,古柏葱茂,世称神林。山门面河临岸,上建戏台,下为砖券门洞,呈楼阁式。进了山门,东西原为看戏楼台,北面为仪门,系木构牌坊,斗拱层层叠架,飞檐左右排出,结构精妙,巧夺天工。坊上前书“*章百姓”,背书“协和万邦”,过去此处为下马坊,文武官员晋谒尧帝陵寝时,至此均须下马落轿。入仪门中院正中为献殿,面阔三间,高大敞朗,东西为配殿。献殿后有石阶13级,踏阶而上,原有正殿五间,现存搭建的碑廊,中竖“古帝尧陵”作为标志的石碑,与殿宇同为明代万历年间修造,两旁排列着元、明、清时代碑碣。中轴线两侧,各有厢房耳房,碑廊下石阶两旁,东西各有一院,正面留下砖券窑洞一排,原献殿东西的斋室12间以及神厨已毁,陵西守墓人组成的村落亦荒废了。

  尧陵祠宇始建年代不详,据金代碑载,唐太宗李世民征战曾屯兵于此,祭扫帝尧。唐初改建陵园祠宇,并塑唐太宗像于配殿之中,宋、元、明、清历代修葺。传说尧死以后,万民悲痛,人们不约而同,从数里外的土丘上挖土背负到这沙石岩丘上来,于是掬土成山,留下此纯净黄土堆积的陵丘。相传献殿后13级石阶中的第七阶后有洞可通悬棺井穴。传说有人撬开阶石,找到洞口,用绳索缚鸡吊下,初则闻鸡叫声,待提绳而上时,却不见了鸡头,此后这无人再去探究。还说悬棺穴底,有清水潜流,登殿顶俯首侧耳,犹闻潺潺水声。陵东3里有下马庄,再东3里有上马台,传为尧往浮山巡察或避暑由此上马,回来时到下马庄下马步行,去尧庙祭拜其母,至今履迹可辨。过去尧陵由周围八村共管,官府减免其差徭,确保祀尧的香火费用,春秋二祭相沿不废,逢会唱戏,邻县乡民齐集。日寇入侵、战乱以后庙会废止,至今未复。


尧庙导游词3篇(扩展4)

——伏羲庙导游词10篇

伏羲庙导游词1

  伏羲庙位于天水市秦城区。占地面积1.3万*方米,建于明正德年间,庙堂为一座两进三门的修建群,自南向北有牌坊、庙宇、月台、碑亭、主殿、古柏等,特殊是古柏按六十四卦排列。“先天殿”内有伏羲泥像、屋顶有六十四卦图,大殿通高26.7米,纵深13.5米,面宽7间,通长2*米,是一座典范的明代作风建造。

  自1988年开端,天水市*每年在伏羲诞辰日农历蒲月十三日(传说中龙的诞辰)举办规模隆重的公祭仪式,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炎黄子孙前来拜祭

  伏羲,炎黄儿女独特敬卯的仙祖,中华民族长久历史的先明,恰是因为耸开天名道,诏起文明,才有了咱们这个在世界文化史山盘踞举足轻重位置的古老而巨大的民族。伏羲庙,又名太吴官,俗称人宗庙,是目前我国范围最巨大,气概最宏伟,保留最完全地伏羲氏礼祭祀庙宇。1963年被列为甘肃省重点文物维护单位,今天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地重要地点。走进伏羲庙,但见庭院疏阔,古树森森,相传院内原有64株古柏,是依照伏羲先天64卦方位排列种成,遗憾的是当初只剩37棵,这些古柏苍劲挺拨,冠盖参天,天然得到园林专家的称颂,喻为海内常见的古木殂品,明静清雅的环境衬抚出伏羲庙的周易,堪称一部世界性经著述,它不仅对哲学、宗教、军事学发生过重大影响,而且对数学、物理、地理、地舆遗传不科范畴也起到了推进作用,近代和古代一些主要迷信技巧的进展,都与周易的思维有着亲密关联,正是因为伏羲以上古文明的伟大奉献,所以我国祭祀伏羲之礼世代连绵,经久不衰。

  每年春秋两次,每年正月十六为伏羲生日,实为春祭,农历七月十九,为伏羲祭日,举行秋祭,昔皇故里天水对这位人文使祖的`祭奠更加器重,每年年龄二季都在伏羲庙盛大举办,在这里屡次举行伏羲文明节,吸引国内外各界人士前来游览观光,寻幽访古,唱着我的*人,迎着月是家乡明怀着浓浓的乡情,与深深的敬意,海峡*的专家学者,侨居异国的炎黄子孙一批批超出万水千山,微微田地入伏羲庙寻根祭庙,显示了优良的传统文化在华夏儿女中产的强盛凝集力跟向心力。

伏羲庙导游词2

  天水伏羲庙是明代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建筑群,是为纪念古代“人”傅而建。1963年,人民*宣布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伏羲庙位于天水市秦城区西关伏羲路。瓜台山古建筑被彻底破坏;但由于天水市*门及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天水市伏羲庙的主要建筑、雕像等文物基本保存完好。国内许多专家学者认为,重视对这一建筑群的保护,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探索明代建筑艺术、考察天水地方民俗具有十分重要的物质价值。根据历史记载,元朝的统治者对黄三非常尊敬。他们认为“黄三”应该是伏羲、神农、轩辕。

  伏羲庙,本名太昊宫,俗称仁宗寺。伏羲庙临街而建,庭院众多,四口四院。寺内古建筑包括10个剧场、牌楼、大门、礼仪门、先天堂、太极堂、钟楼、鼓楼、莱河堂。有六座新建筑,包括方超、北朗和展览馆。有76栋新老建筑。整个建筑群朝南。牌坊、大门、仪门、先天堂、太极堂沿纵轴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

  所有寺庙、亭台楼阁、房屋、走廊等建筑都严格布置在贯穿南北的主轴线两侧。布局对称紧凑,密度适宜且有条理;主要建筑依次排列在主轴线上,引领全局,豪放端庄。当游客沿着天水市的西行大街来到伏羲路时,远远就能看到一个隐藏在绿芽中的大牌坊,也就是伏羲庙的正门。这座牌坊矗立在桥台上,高2米,宽6.5米,长17.6米。桥台四周是砖砌的纠察线,东西南北各有一条垂直的步行带。走上楼梯,可以看到牌楼三宽,山顶有单檐歇脚,主脊两端饰有浣熊;檐下斗拱铺砌四层七层,单拱六册,角斗拱两头,都是精雕细刻的佳作。对明代木结构建筑的研究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牌坊中央有一块巨大的牌匾,上面挂着“田凯明道”四个字,因在乾隆湟中观察石羊而受到游客的称赞。原来伏羲庙前东西两侧各有两座牌坊,正对着相位,上门楣分别题“建筑物”和“循天”,与前门牌匾上的“开天明道”一样,是对伏羲功德的极端讴歌。庙门南面,大门牌楼对面的街道上,有一座建于清代乾隆时期的戏楼,宽三层,高两层,飞檐走角,造型精美,深受群众喜爱。

  天水伏羲庙位于天水市秦城区。占地13000*方米,建于明朝郑德年间。寺庙是一个建筑综合体,有两个入口和三个门。从南到北有牌坊、寺庙、*台、碑亭、大殿、古柏,尤其是古柏按六十四卦排列。“先天庙”内有伏羲造像,屋顶六十四卦。大殿高26.7米,深13.5米,宽7米,长2*米。是典型的明朝风格建筑。

  自1988年以来,天水市*每年都在伏羲生日(传说中的龙的生日)举行盛大的公祭仪式,吸引了海内外许多*人的后代前来祭奠伏羲,*人的儿女们一起祭奠祖先。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正是因为开辟了世界闻名的道路,宣告了文明,我们才是一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伏羲庙,又名太武关,俗称仁宗寺,是伏最大、最雄伟、保存最完好的礼庙。

  1963年被列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天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重要场所。走进伏羲庙,可以看到庭院宽阔,古树茂密。相传,院内原有的64棵古柏,是按照伏羲先天64卦的方位栽种的。可惜只剩下37个了。这些古柏苍劲雄壮,自然受到山水专家的称赞。它们被誉为*罕见的古代木制品。安静优雅的环境反映了伏羲庙的《周易》,堪称世界经典,同时也促进了数学、物理、天文和地理等领域的发展。近代一些重要的科技进步与周易思想密切相关。正是因为伏羲以上古文明的巨大贡献,祭祀伏羲的仪式才得以世代延续,并延续了很久。每年春秋两次,正月十六是伏羲的生日,其实是春节。农历七月十九日,伏羲祭秋。前皇帝的故乡天水,更注重对这位人文始祖的祭祀。每年春秋两季在伏羲庙隆重举行,伏羲文化节多次在此举行,吸引海内外各界人士前来观光。

  寻幽访古,唱响我*人,迎来家中月色多亮!带着深深的怀念和深深的敬意,海峡*的专家学者,侨居异国的*人后裔,一批批跨过万水千山,轻轻踏入伏羲庙寻根祭祀庙宇,显示出优秀传统文化在*儿童中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

伏羲庙导游词3

  欢迎来到素有“陇上小江南”之称的天水。天水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东与陕西省接壤,为陇东南门户,总面积1;43万*方公里,总人口300多万。天水是丝绸之路南线东段陇关道和秦陇南道的交汇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得名于“天河注水”的传说。是陇东南地区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城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伏羲庙。伏羲庙始建于明弘治三年,也就是公元1490年,是典型的明代建筑。伏羲庙原称太昊宫,俗称人宗庙,整个庙宇坐北向南,现存建筑为两门三进,自南向北有牌坊、庙宇、月台,碑亭,主殿,古柏等。大家可以看到,伏羲庙大门前有三座牌坊,呈品字形鼎立,给人一种庄严崇高的感觉。牌坊上的匾依次写的是“继天立极”、“开物成务”、“开天明道”。那么大家现在站的这个地方便是伏羲庙的前院,走过仪门我们将进入伏羲庙的中院,伏羲庙按照*古代宫廷建筑形式布局建造,它坐北朝南,占地1.8万多*方米,主体建筑依照南北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有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和太极殿、钟亭、鼓楼沿轴线东西相对,整个建筑群采用均衡对称的格局,总体布局沿南北中轴线纵向延伸,有主有次,前呼后应,具有典型的*古代建筑风格。我们继续前行,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大殿便是先天殿了,这里是整个伏羲庙的中心,是建筑群的主体部分,在大殿两旁大家可以看到很多柏树,这些树基本上都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原来纵八行,横八列,共有64棵古柏,是按照八卦里64卦方位排植的。

  现在,我们进到大殿里面看看。大家现在看到的大殿正中央神龛内的塑像就是伏羲的像,它是我国保存最大的明代塑像。伏羲身披树叶,目光炯炯。大家可以看到他手中拿有一个盘状物,那这个盘状物又是什么呢?这就是“先天八卦太极盘”。相传是伏羲创造绘制的,伏羲画卦的基础是以阴爻和阳爻象征阴阳,伏羲发现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阴”和“阳”两种对立统一的因素组成的,于是发明了八卦,用阴阳相互结合的八种符号:乾、坤、震、坎、离、艮、兑,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这八种自然现象,成为世界的物质基础,伏羲创造的易称为“先天易”,其图称为“先天图”,其卦称为“先天卦”。大家现在再来看一下这匹浑身有麟,长着翅膀的马,这匹马就是龙马,为什么这里会出现这样一座雕像呢?根据古*载和民间传说,伏羲氏受到龙马负图的启示创画了八卦。那么伏羲是在哪里看到龙马的呢?据说龙马出于天水北道三阳川卦台山下的渭河,这里流传着伏羲画卦的神奇传说。在卦台山下,渭河中心有一块巨石,高出水面3米多,呈圆形,中空外实,形似太极。相传有一天,伏羲画卦是忽然看见从渭河北岸上的一个洞中飞出了一匹龙马,伏羲看到了龙马身上的图案,受到阴阳变化的启发,创画了八卦。看完了龙马塑,我们再来看看神龛左侧的这两个相互叠合的石盘,这就是著名的河图洛书石盘。相传远古时期,洪水泛滥,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灭绝了人类,只有善良的伏羲、女娲受到雷公的启示,钻进了一个大葫芦内才幸免于难。洪水退后,兄妹俩历经千辛万苦,承担起重建家园的神圣职责。为了繁衍后代,伏羲和女娲必须结亲,但他们是兄妹,不能结亲,于是他们想了个办法,两个人约好分别面对面站在天水南北两山上,将两个石盘滚下山,如果石盘刚好重合在一起,那么就说明上天同意他们结合。结果石盘滚下来后结合在一起,人类才得以繁衍生存。这里的当地人相信已成婚的人摸一下伏羲庙中的磨盘,夫妻便会永远和睦。为了弘扬伏羲文化这一民族文化瑰宝,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相传是龙的生日,这里会举办节庆活动“伏羲文化旅游节”,海内外华夏子孙纷纷来到天水朝圣祭祖,观光旅游。好,我的讲解就到这里,请大家自由参观。谢谢。

伏羲庙导游词4

  大家好,我们已经到达了目的地――伏羲庙。

  伏羲庙原称太昊宫,俗称人宗庙,始建于公元1490年,也就是明弘治三年,是典型的明代建筑。伏羲庙整个庙宇坐北向南,现存建筑为两门三进,自南向北有牌坊、庙宇、月台,碑亭,主殿,古柏等。大家能够看到,伏羲庙大门前有三座牌坊,呈品字形鼎立,给人一种庄严崇高的感觉。牌坊上的匾依次写的是“继天立极”、“开物成务”、“开天明道”。

  那么大家此刻站的这个地方便是伏羲庙的前院,走过仪门我们将进入伏羲庙的中院,伏羲庙按照*古代宫廷建筑形式布局建造,它坐北朝南,占地1.8万多*方米,主体建筑依照南北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有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和太极殿、钟亭、鼓楼沿轴线东西相对,整个建筑群采用均衡对称的格局,总体布局沿南北中轴线纵向延伸,有主有次,前呼后应,具有典型的*古代建筑风格。

  此刻,我们进到大殿里面看看。大家此刻看到的大殿正中央神龛内的塑像就是伏羲的像,它是我国保存最大的明代塑像。伏羲身披树叶,目光炯炯。大家能够看到他手中拿有一个盘状物,那这个盘状物又是什么呢?这就是“先天八卦太极盘”。相传是伏羲创造绘制的,伏羲画卦的基础是以阴爻和阳爻象征阴阳,伏羲发现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阴”和“阳”两种对立统一的因素组成的,于是发明了八卦,用阴阳相互结合的八种符号:乾、坤、震、坎、离、艮、兑,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这八种自然现象,成为世界的物质基础,伏羲创造的易称为“先天易”,其图称为“先天图”,其卦称为“先天卦”。

  我们继续前行,此刻大家看到的这座大殿便是先天殿了,那里是整个伏羲庙的中心,是建筑群的主体部分,在大殿两旁大家能够看到很多柏树,这些树基本上都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原先纵八行,横八列,共有64棵古柏,是按照八卦里64卦方位排植的。

  大家此刻再来看一下这匹浑身有麟,长着翅膀的马,这匹马就是龙马,为什么那里会出现这样一座雕像呢?根据古*载和民间传说,伏羲氏受到龙马负图的启示创画了八卦。

  那么伏羲是在哪里看到龙马的呢?据说龙马出于天水北道三阳川卦台山下的渭河,那里流传着伏羲画卦的神奇传说。在卦台山下,渭河中心有一块巨石,高出水面3米多,呈圆形,中空外实,形似太极。相传有一天,伏羲画卦是忽然望见从渭河北岸上的一个洞中飞出了一匹龙马,伏羲看到了龙马身上的图案,受到阴阳变化的启发,创画了八卦。

  看完了龙马塑,我们再来看看神龛左侧的这两个相互叠合的石盘,这就是著名的河图洛书石盘。相传远古时期,洪水泛滥,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灭绝了人类,只有善良的伏羲、女娲受到雷公的启示,钻进了一个大葫芦内才幸免于难。洪水退后,兄妹俩历经千辛万苦,承担起重建家园的神圣职责。为了繁衍后代,伏羲和女娲务必结亲,但他们是兄妹,不能结亲,于是他们想了个办法,两个人约好分别应对面站在天水南北两山上,将两个石盘滚下山,如果石盘刚好重合在一齐,那么就说明上天同意他们结合。结果石盘滚下来后结合在一齐,人类才得以繁衍生存。那里的当地人相信已成婚的人摸一下伏羲庙中的磨盘,夫妻便会永久和睦。

  为了弘扬伏羲文化这一民族文化瑰宝,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相传是龙的生日,那里会举办节庆活动“伏羲文化旅游节”,海内外华夏子孙纷纷来到天水朝圣祭祖,观光旅游。

  好,我的讲解就到那里,请大家自由参观。谢谢。

伏羲庙导游词5

  伏羲庙位于天水市秦城区。占地面积1.3万*方米,建于明正德年间,庙堂为一座两进三门的建筑群,自南向北有牌坊、庙宇、月台、碑亭、主殿、古柏等,特别是古柏按六十四卦排列。“先天殿”内有伏羲塑像、屋顶有六十四卦图,大殿通高26.7米,纵深13.5米,面宽7间,通长2*米,是一座典型的明代风格建筑。

  自1988年开始,天水市*每年在伏羲诞辰日农历五月十三日(传说中龙的生日)举办规模盛大的公祭典礼,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炎黄子孙前来拜祭伏羲,炎黄儿女共同敬卯的仙祖,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先明,正是由于耸开天名道,诏起文明,才有了我们这个在世界文明史山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古老而伟大的民族。伏羲庙,又名太吴官,俗称人宗庙,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宏大,气势最雄伟,保存最完整地伏羲氏礼祭祀庙宇。1963年被列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天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地重要地点。走进伏羲庙,但见庭院疏阔,古树森森,相传院内原有64株古柏,是按照伏羲先天64卦方位排列种成,遗憾的是现在只剩37棵,这些古柏苍劲挺拨,冠盖参天。

  自然得到园林专家的称赞,喻为国内罕见的古木殂品,明静清雅的环境衬抚出伏羲庙的周易,堪称一部世界性经著作,它不仅对哲学、宗教、军事学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且对数学、物理、天文、地理遗传不科领域也起到了推动作用,近代和现代一些重要科学技术的进展,都与周易的思想有着密切关系,正是由于伏羲以上古文明的伟大贡献,所以我国祭祀伏羲之礼世代绵延,经久不衰,每年春秋两次,每年正月十六为伏羲诞辰,实为春祭,农历七月十九,为伏羲祭日,举行秋祭,昔皇故里天水对这位人文使祖的祭祀更加重视,每年春秋二季都在伏羲庙隆重举行,在这里多次举办伏羲文化节,吸引海内外各界人士前来旅游观光,寻幽访古,唱着我的*人,迎着月是故乡明怀着浓浓的乡情,与深深的敬意,海峡*的专家学者,侨居异国的炎黄子孙一批批越过万水千山,轻轻地步入伏羲庙寻根祭庙,,显示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华夏儿女中产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

伏羲庙导游词6

  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了人文始祖伏羲的祭祀地——天水伏羲庙。

  天水是*历史文化名城,古称成纪、秦州,8000余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成为华夏文明的摇篮。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哺育了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开创了博大精深的伏羲文化。

  伏羲在我国历史上位居三皇之首,代表了我国原始社会的一个历史阶段——伏羲时代。伏羲的传说在*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先秦典籍《尚书》和《易经》等书,都对伏羲事迹、功德进行高度概括,从而奠定了伏羲在在*古史中的首席地位。

  根据我国古史记载,伏羲又称庖牺、宓羲、炮牺等多种称呼,它们均有“伏化牺牲”的意思。因此,我国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认为伏羲是我国原始社会渔猎畜牧经济时代的杰出代表。

  有关伏羲的出生有一段非常美妙而神奇的传说。相传他的母亲华胥氏,感孕一个巨大的足迹,12年后在天水生下了伏羲。古人以12年为一纪,伏羲的诞生地也就被称为成纪。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感孕神话,反映了我*系氏族社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社会阶段。

  相传伏羲的外表奇特,“蛇身人首”。早在40年代,闻一多先生考证,“蛇身人首”实际上是我国远古时期龙图腾的`遗迹,因此伏羲是中华民族龙的祖先。考古发掘证实,天水是龙图腾的起源地,天水史前文化曾发现我国最早的人首蛇形图案,被认为是伏羲的化身。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先民们由野蛮向文明时期过渡的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仰观天象,俯查地理,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进行科学总结,创画了八卦,来教导人们趋吉避凶,表现万物的变化法则,对人类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伏羲创造了书契,取代了结绳记事的方法,后来促成*文字的产生。伏羲制定了男婚女嫁的婚姻礼制,确立了文明社会一夫一妻制的基础。伏羲发明了渔猎生产工具网和罟,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我国原始渔猎经济得到飞速发展。除此之外,伏羲还用八卦易经的原理治理社会;作历度,定节气,总结了24节气;钻木取货,教民熟食改善先民们的生活质量;尝百药,制九针,创立医学;制琴瑟,作乐曲,开创了*最古老的音乐艺术。他为*古代文化发展作出了多方面贡献,不愧为伟大的中华文化英雄。

  根据大量的史籍文献和现代的考古成果证实,天水是伏羲的诞生地,因此,天水自古以来被称为“羲皇故里”,历来是人们朝圣祭祖的圣地。明代在天水专立伏羲庙祭祀,成为展示伏羲文化的物质载体。

  天水伏羲庙,又称“太昊宫”,当地百姓俗称“人祖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据庙内碑刻记载,伏羲庙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1483—1484年),明清曾九次重修扩建,终于形成了这样一座整肃宏伟、布局严谨的古代建筑群。

伏羲庙导游词7

  伏羲庙本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在甘肃省天水市城区西关伏羲路。1963年人民*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06月25日,伏羲庙作为明、清古建筑,被*批准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前后历经九次重修,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第九次重修后,占地面积13000*方米,现存面积6600多*方米。伏羲庙临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庙内古建筑包括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钟楼、鼓楼、来鹤厅共10座;新建筑有朝房、碑廊、展览厅等共6座。

  新旧建筑共计76间。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而朝房、碑廊沿横轴线对称分布,规整划一,具有鲜明的*传统建筑艺术风格。由于伏羲是古史传说中的第一代帝王,因此建筑群呈宫殿式建筑模式,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伏羲祭祀建筑群。又因有伏羲庙,民国以前小西关城又叫伏羲城。先天殿又称正殿、大殿,在中院后部正中,是伏羲庙的主体建筑,巍然屹立于院子正北高1.7米的砖筑月台上。其高大雄伟的殿内,有伏羲彩塑巨像一尊。藻井顶棚正中绘太极河洛八卦图,四周等分为六十四格,内刻绘六十四卦图。先天殿后面为太极殿,又称退殿、寝殿、寝宫,依“前宫后寝”惯例而建,原供伏羲,后祀神农,建筑规模略小于先天殿伏羲庙各院内遍布古柏,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征伏羲六十四卦之数,现存37株。挺拔苍翠,浓荫蔽日。

  伏羲庙大门内侧东西墙角原有古槐两株,相对而立。现存东边1株,树干中空,经鉴定为唐代听植。每逢正月十六伏羲诞辰日,周边群众扶老携幼,纷纷前来伏羲庙朝拜祭祀“人祖爷”。一时,宝烛辉煌,香烟缭绕,钟鼓鸣天,善男信女异常虔诚,庙内充满着一派庄严肃穆的景象。伏羲庙门坊又称大门、正门、前门、头门。明弘治三年创建,嘉靖二年、清顺治十年、乾隆四年重修。嘉庆十年至十二年间由原来的3间扩建至5间,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间又重修,始成今制。面阔5间计17米,进深2间计5.4米。悬山顶,绿瓦龙吻,质朴典雅。

伏羲庙导游词8

  欢迎来到素有“陇上小江南”之称的天水。天水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东与陕西省接壤,为陇东南门户,总面积1.43万*方公里,总人口300多万。天水是丝绸之路南线东段陇关道和秦陇南道的交汇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得名于“天河注水”的传说。是陇东南地区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城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那么来到天水,您不能不去参观人文始祖伏羲的祭祀地——伏羲庙。我们每个*人一直把自己称作“龙的传人”,并为此自豪。龙,已成为我们民族的徽标和崇高象征。要说到龙的来历,不能不追溯到三皇五帝时代,三皇是伏羲、神农、黄帝,伏羲为三皇之首,被人们奉为神话传说中的“人文始祖”。《史记·三皇本纪》记载:“太庖羲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羲于成纪。蛇首人身,有圣德。”那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关于伏羲的出生有一个非常神奇的传说,相传伏羲的母亲华胥氏有一次在一个叫做雷泽的地方踩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12年后,便生下了伏羲氏,古人以12年为一纪,伏羲氏的诞生地也就被称为成纪。这是我国最早的感孕神话,说明在*母系氏族“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社会现象。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伏羲庙。伏羲庙始建于明弘治三年,也就是公元1490年,是典型的明代建筑。伏羲庙原称太昊宫,俗称人宗庙,整个庙宇坐北向南,现存建筑为两门三进,自南向北有牌坊、庙宇、月台,碑亭,主殿,古柏等。大家可以看到,伏羲庙大门前有三座牌坊,呈品字形鼎立,给人一种庄严崇高的感觉。牌坊上的匾依次写的是“继天立极”、“开物成务”、“开天明道”。

  那么大家现在站的这个地方便是伏羲庙的前院,走过仪门我们将进入伏羲庙的中院,伏羲庙按照*古代宫廷建筑形式布局建造,它坐北朝南,占地1。8万多*方米,主体建筑依照南北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有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和太极殿、钟亭、鼓楼沿轴线东西相对,整个建筑群采用均衡对称的格局,总体布局沿南北中轴线纵向延伸,有主有次,前呼后应,具有典型的*古代建筑风格。

  我们继续前行,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大殿便是先天殿了,这里是整个伏羲庙的中心,是建筑群的主体部分,在大殿两旁大家可以看到很多柏树,这些树基本上都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原来纵八行,横八列,共有64棵古柏,是按照八卦里64卦方位排植的。

  现在,我们进到大殿里面看看。大家现在看到的大殿正中央神龛内的塑像就是伏羲的像,它是我国保存最大的明代塑像。伏羲身披树叶,目光炯炯。大家可以看到他手中拿有一个盘状物,那这个盘状物又是什么呢?这就是“先天八卦太极盘”。相传是伏羲创造绘制的,伏羲画卦的基础是以阴爻和阳爻象征阴阳,伏羲发现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阴”和“阳”两种对立统一的因素组成的,于是发明了八卦,用阴阳相互结合的八种符号:乾、坤、震、坎、离、艮、兑,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这八种自然现象,成为世界的物质基础,伏羲创造的易称为“先天易”,其图称为“先天图”,其卦称为“先天卦”。

  大家现在再来看一下这匹浑身有麟,长着翅膀的马,这匹马就是龙马,为什么这里会出现这样一座雕像呢?根据古*载和民间传说,伏羲氏受到龙马负图的启示创画了八卦。

  那么伏羲是在哪里看到龙马的呢?据说龙马出于天水北道三阳川卦台山下的渭河,这里流传着伏羲画卦的神奇传说。在卦台山下,渭河中心有一块巨石,高出水面3米多,呈圆形,中空外实,形似太极。相传有一天,伏羲画卦是忽然看见从渭河北岸上的一个洞中飞出了一匹龙马,伏羲看到了龙马身上的图案,受到阴阳变化的启发,创画了八卦。

  看完了龙马塑,我们再来看看神龛左侧的这两个相互叠合的石盘,这就是著名的河图洛书石盘。相传远古时期,洪水泛滥,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灭绝了人类,只有善良的伏羲、女娲受到雷公的启示,钻进了一个大葫芦内才幸免于难。洪水退后,兄妹俩历经千辛万苦,承担起重建家园的神圣职责。为了繁衍后代,伏羲和女娲必须结亲,但他们是兄妹,不能结亲,于是他们想了个办法,两个人约好分别面对面站在天水南北两山上,将两个石盘滚下山,如果石盘刚好重合在一起,那么就说明上天同意他们结合。结果石盘滚下来后结合在一起,人类才得以繁衍生存。这里的当地人相信已成婚的人摸一下伏羲庙中的磨盘,夫妻便会永远和睦。

  为了弘扬伏羲文化这一民族文化瑰宝,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相传是龙的生日,这里会举办节庆活动“伏羲文化旅游节”,海内外华夏子孙纷纷来到天水朝圣祭祖,观光旅游。

  好,我的讲解就到这里,请大家自由参观。谢谢。

伏羲庙导游词9

  在我妈妈的家乡天水市有一座古老的庙宇,位于天水市西关伏羲路,它就是伏羲庙。

  天水伏羲庙,又名吴昊宫,俗称人宗庙,临街而建,院落重重,四进四院,宏阔幽深。庙内建筑包括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钟楼,鼓楼,来鹤厅;新建筑有朝房,碑廊,展览厅等。

  在中院后部中央,是伏羲庙的主要建筑,这里供奉着伏羲的神像,他身披树叶,手捧八卦,大殿前沿起根彩绘柱子上也绘上了八卦图案。

  我们顶着烈日来到伏羲庙前,看见一大群人坐在树荫下津津有味地看戏。在高高的戏台上,有人在投入地大声演唱。可是,我一句也听不懂。爷爷告诉我他们在“吼”秦腔。走进庙门,映入眼帘的"是两排高大的苍柏。绕过苍柏,我们来到了伏羲正殿。伏羲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位列三皇之首,伏羲是人面蛇身,龙的传人由他而来。在殿的中央,伏羲身穿草衣,手持太极图,两眼望着前方,挺身端坐。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拜了三拜。在伏羲正殿的四壁上画满了壁画,记述了当时的生活情况。穿过正殿,我们来到了太极殿。在这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龙和凤的两块木雕。据说已有五百年的历史,是国家一级文物。

  太极殿的后面是一个伏羲庙的博物馆,博物馆里有三个巨大的根雕,其中一根象巨龙,爸爸给我们拍照留念。由于时间原因,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伏羲庙。

  通过这次游览,我知道了我们为什么叫龙的传人,因为我们是伏羲传人。

伏羲庙导游词10

  大家好,我们已经到达了目的地――伏羲庙。

  伏羲庙原称太昊宫,俗称人宗庙,始建于公元1490年,也就是明弘治三年,是典型的明代建筑。伏羲庙整个庙宇坐北向南,现存建筑为两门三进,自南向北有牌坊、庙宇、月台,碑亭,主殿,古柏等。大家能够看到,伏羲庙大门前有三座牌坊,呈品字形鼎立,给人一种庄严崇高的感觉。牌坊上的匾依次写的是“继天立极”、“开物成务”、“开天明道”。

  那么大家此刻站的这个地方便是伏羲庙的前院,走过仪门我们将进入伏羲庙的中院,伏羲庙按照*古代宫廷建筑形式布局建造,它坐北朝南,占地1.8万多*方米,主体建筑依照南北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有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和太极殿、钟亭、鼓楼沿轴线东西相对,整个建筑群采用均衡对称的格局,总体布局沿南北中轴线纵向延伸,有主有次,前呼后应,具有典型的*古代建筑风格。

  此刻,我们进到大殿里面看看。大家此刻看到的大殿正中央神龛内的塑像就是伏羲的像,它是我国保存最大的明代塑像。伏羲身披树叶,目光炯炯。大家能够看到他手中拿有一个盘状物,那这个盘状物又是什么呢?这就是“先天八卦太极盘”。相传是伏羲创造绘制的,伏羲画卦的基础是以阴爻和阳爻象征阴阳,伏羲发现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阴”和“阳”两种对立统一的因素组成的,于是发明了八卦,用阴阳相互结合的八种符号:乾、坤、震、坎、离、艮、兑,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这八种自然现象,成为世界的物质基础,伏羲创造的易称为“先天易”,其图称为“先天图”,其卦称为“先天卦”。

  我们继续前行,此刻大家看到的这座大殿便是先天殿了,那里是整个伏羲庙的中心,是建筑群的主体部分,在大殿两旁大家能够看到很多柏树,这些树基本上都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原先纵八行,横八列,共有64棵古柏,是按照八卦里64卦方位排植的。

  大家此刻再来看一下这匹浑身有麟,长着翅膀的马,这匹马就是龙马,为什么那里会出现这样一座雕像呢?根据古*载和民间传说,伏羲氏受到龙马负图的启示创画了八卦。

  那么伏羲是在哪里看到龙马的呢?据说龙马出于天水北道三阳川卦台山下的渭河,那里流传着伏羲画卦的神奇传说。在卦台山下,渭河中心有一块巨石,高出水面3米多,呈圆形,中空外实,形似太极。相传有一天,伏羲画卦是忽然望见从渭河北岸上的一个洞中飞出了一匹龙马,伏羲看到了龙马身上的图案,受到阴阳变化的启发,创画了八卦。

  看完了龙马塑,我们再来看看神龛左侧的这两个相互叠合的石盘,这就是著名的河图洛书石盘。相传远古时期,洪水泛滥,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灭绝了人类,只有善良的伏羲、女娲受到雷公的启示,钻进了一个大葫芦内才幸免于难。洪水退后,兄妹俩历经千辛万苦,承担起重建家园的神圣职责。为了繁衍后代,伏羲和女娲务必结亲,但他们是兄妹,不能结亲,于是他们想了个办法,两个人约好分别应对面站在天水南北两山上,将两个石盘滚下山,如果石盘刚好重合在一齐,那么就说明上天同意他们结合。结果石盘滚下来后结合在一齐,人类才得以繁衍生存。那里的当地人相信已成婚的人摸一下伏羲庙中的磨盘,夫妻便会永久和睦。

  为了弘扬伏羲文化这一民族文化瑰宝,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相传是龙的生日,那里会举办节庆活动“伏羲文化旅游节”,海内外华夏子孙纷纷来到天水朝圣祭祖,观光旅游。

  好,我的讲解就到那里,请大家自由参观。谢谢。


尧庙导游词3篇(扩展5)

——天水伏羲庙导游词5篇

天水伏羲庙导游词1

  各位游客:

  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了人文始祖伏羲的祭祀地—————天水伏羲庙。

  天水是*历史文化名城,古称成纪、秦州,8000余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成为华夏文明的摇篮。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哺育了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开创了博大精深的伏羲文化。

  伏羲在我国历史上位居三皇之首,代表了我国原始社会的一个历史阶段—————伏羲时代。伏羲的传说在*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先秦典籍《尚书》和《易经》等书,都对伏羲事迹、功德进行高度概括,从而奠定了伏羲在在*古史中的首席地位。

  根据我国古史记载,伏羲又称庖牺、宓(mi)羲、炮牺等多种称呼,它们均有“伏化牺牲”的意思。因此,我国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认为伏羲是我国原始社会渔猎畜牧经济时代的杰出代表。

  有关伏羲的出生有一段非常美妙而神奇的传说。相传他的母亲华胥氏,感孕一个巨大的足迹,12年后在天水生下了伏羲。古人以12年为一纪,伏羲的诞生地也就被称为成纪。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感孕神话,反映了我*系氏族社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社会阶段。

  相传伏羲的外表奇特,“蛇身人首”。早在40年代,闻一多先生考证,“蛇身人首”实际上是我国远古时期龙图腾的遗迹,因此伏羲是中华民族龙的祖先。考古发掘证实,天水是龙图腾的起源地,天水史前文化曾发现我国最早的人首蛇形图案,被认为是伏羲的化身。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先民们由野蛮向文明时期过渡的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仰观天象,俯查地理,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进行科学总结,创画了八卦,来教导人们趋吉避凶,表现万物的变化法则,对人类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伏羲创造了书契,取代了结绳记事的方法,后来促成*文字的产生。伏羲制定了男婚女嫁的婚姻礼制,确立了文明社会一夫一妻制的基础。伏羲发明了渔猎生产工具网和罟(Gu),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我国原始渔猎经济得到飞速发展。除此之外,伏羲还用八卦易经的原理治理社会;作历度,定节气,总结了24节气;钻木取货,教民熟食改善先民们的生活质量;尝百药,制九针,创立医学;制琴瑟,作乐曲,开创了*最古老的音乐艺术。他为*古代文化发展作出了多方面贡献,不愧为伟大的中华文化英雄。

  根据大量的史籍文献和现代的考古成果证实,天水是伏羲的`诞生地,因此,天水自古以来被称为“羲皇故里”,历来是人们朝圣祭祖的圣地。明代在天水专立伏羲庙祭祀,成为展示伏羲文化的物质载体。1992年8月,*视察天水期间,欣然挥毫,题写了“羲皇故里”,充分肯定了天水作为羲皇故里的历史地位。

天水伏羲庙导游词2

  千百年来呢,我们中华民族一直把自己称为龙的传人并为此自豪,龙俨然已成为我们民族的徽标和崇高象征。要说起龙的来历呢,不得不提到就是三皇五帝了,三皇是指伏羲、神农、黄帝;伏羲为三皇之首,所以也被称为“太昊”。史*载,伏羲之母华胥氏在雷泽踩了巨人的脚印,于是怀孕生下了伏羲,听起来很可笑,但是古代人真的很相信这些都哦!伏羲“人首蛇身,有圣德”蛇身即龙身。民间传说啊,伏羲和女网都是人首蛇身,结成夫妻,繁衍后代。于是有了我们这群黄皮肤黑头发的龙的传人。所以说呢,伏羲氏我们民族的始祖。说对了,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就是伏羲庙,我们,就当是寻根祭祖来了。

  伏羲庙,原来被叫做“太昊宫”,俗称“人宗庙”,位于天水市秦城区西关,创建于元至正七年,也就是公元1347年,现在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庙宇坐北朝南,包括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钟楼、鼓楼、来鹤厅等10座古建筑,以及朝房、碑廊、展览厅等6座新建筑,现占地面积6000多*方米,庙宇有一条贯穿南北的主轴线,主体建筑前后排列在主轴线上,布局相当严谨规则。

  大门前的这座“开天明道”牌坊,是明嘉靖二年,也就是公元1523年建造的。当初匾额上本来是“太昊宫”三个字,后来遗失了。到了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西宁道杨应琚进京觐见后返回路过天水,天水知州李鋐请他书写“开天明道”匾额,补了空缺,这块牌坊檐楼三架庑殿顶,依旧保持着明代的风格。牌坊下各立一石,刻有铭文,告诫过往行人:骑马者下马,乘轿者下轿,以表示对伏羲的尊敬。一会路过的时候大家一定要虔诚哦。

  大门又称门坊,现在有5间,上面“与天地准”的匾额,是明代甘肃著名学者胡缵宗的手笔。门柱上还有副对联,现在呢,保密,一会啊,要考考大家谁理解的最好。

  重头戏来了。伏羲庙的主体在中院。中院是一个典型的四合院,主体建筑就是庄严雄伟的先天殿了。先天殿又称正殿、大殿,通高26、7米,纵深13、5米,面宽7间,通长26、7米。这里可是供奉伏羲的地方哦。先天殿里的伏羲泥塑彩绘像,浓眉长胡子,树叶为衣,手托八卦,赤膊跃足,俨然原始部族首领的形象,可是他的神情聪慧凝重,目光如炬,灵气逼人,又名副其实的“开天明道”“人文始祖”的化身。这个塑像是全国最大也是最精彩的。大殿雄踞在宽阔的露台之上,庄严雄伟,重檐歇山大顶,龙吻屋脊。上有雕花天公宝刹,显得高贵典雅,气度非凡。虽几经重修,却依旧保持了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大殿顶棚以井口天花和藻井配合装饰,井口天花是伏羲六十四卦卦象图,正中的藻井绘画着河图和伏羲先天八卦图,即是装饰,又颂扬了伏羲的业绩。大殿里面,右边有个浑身有鳞,长着翅膀的龙马,是古代传说中的吉祥物。它本是龙,但有个马达形状,从黄河中走来,鳞片下藏着图,就是藻井上画着的河图,也就是八卦。左边呢,还有一对叠在一起的磨盘,上面刻画着河图洛书。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伏羲时代,天降洪水,人类大部分都被淹死了。只剩下伏羲和他的妹妹女娲(看,另一个版本吧)幸免遇难。为了使人类得以繁衍,他们决定结为夫妇。但这样做不和伦常,两人很为难。最后两个人各自上了昆仑山的南北两山,背着各自所带动磨盘,一起从山顶往下滚。他们发誓:如果两石结合,就表示上天同意他们结为连理。结果大家猜怎么着?天随人愿啊。磨盘滚到山脚居然合二为一。于是二人成婚,繁衍了我们的民族。那个磨盘啊,人们都说,已成婚的人摸了,夫妻会永远和睦。大家可要抓紧机会啦。

  还有很多很多的景点,等我们到了再一一介绍。忘了还有一个重要的景点,就是庙里的古树了。相传院里原有64株古柏,是按伏羲先天64卦方位排列种成的。但遗憾的是现在只剩下37棵了。这些古柏苍劲挺拔,被喻为国内罕见的古木珍品。一会啊,大家就会大饱眼福了。

  总之呢,伏羲庙浓浓的人文气息,是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天水伏羲庙导游词3

  伏羲庙位于天水市秦城区。占地面积1.3万*方米,建于明正德年间,庙堂为一座两进三门的建筑群,自南向北有牌坊、庙宇、月台、碑亭、主殿、古柏等,特别是古柏按六十四卦排列。“先天殿”内有伏羲塑像、屋顶有六十四卦图,大殿通高26.7米,纵深13.5米,面宽7间,通长2*米,是一座典型的明代风格建筑。

  自1988年开始,天水市*每年在伏羲诞辰日农历五月十三日(传说中龙的生日)举办规模盛大的公祭典礼,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炎黄子孙前来拜祭伏羲,炎黄儿女共同敬卯的仙祖,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先明,正是由于耸开天名道,诏起文明,才有了我们这个在世界文明史山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古老而伟大的民族。伏羲庙,又名太吴官,俗称人宗庙,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宏大,气势最雄伟,保存最完整地伏羲氏礼祭祀庙宇。

  1963年被列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天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地重要地点。走进伏羲庙,但见庭院疏阔,古树森森,相传院内原有64株古柏,是按照伏羲先天64卦方位排列种成,遗憾的是现在只剩37棵,这些古柏苍劲挺拨,冠盖参天,自然得到园林专家的称赞,喻为国内罕见的古木殂品,明静清雅的环境衬抚出伏羲庙的周易,堪称一部世界性经著作,它不仅对哲学、宗教、军事学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且对数学、物理、天文、地理遗传不科领域也起到了推动作用,近代和现代一些重要科学技术的进展,都与周易的思想有着密切关系,正是由于伏羲以上古文明的伟大贡献,所以我国祭祀伏羲之礼世代绵延,经久不衰,每年春秋两次,每年正月十六为伏羲诞辰,实为春祭,农历七月十九,为伏羲祭日,举行秋祭,昔皇故里天水对这位人文使祖的祭祀更加重视,每年春秋二季都在伏羲庙隆重举行,在这里多次举办伏羲文化节,吸引海内外各界人士前来旅游观光。

  寻幽访古,唱着我的*人,迎着月是故乡明怀着浓浓的乡情,与深深的敬意,海峡*的专家学者,侨居异国的炎黄子孙一批批越过万水千山,轻轻地步入伏羲庙寻根祭庙,显示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华夏儿女中产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

天水伏羲庙导游词4

  各位游客:

  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了人文始祖伏羲的祭祀地—————天水伏羲庙。

  天水是*历史文化名城,古称成纪、秦州,8000余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成为华夏文明的摇篮。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哺育了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开创了博大精深的伏羲文化。

  伏羲在我国历史上位居三皇之首,代表了我国原始社会的一个历史阶段—————伏羲时代。伏羲的传说在*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先秦典籍《尚书》和《易经》等书,都对伏羲事迹、功德进行高度概括,从而奠定了伏羲在在*古史中的首席地位。

  根据我国古史记载,伏羲又称庖牺、宓(mi)羲、炮牺等多种称呼,它们均有“伏化牺牲”的意思。因此,我国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认为伏羲是我国原始社会渔猎畜牧经济时代的杰出代表。

  有关伏羲的出生有一段非常美妙而神奇的传说。相传他的母亲华胥氏,感孕一个巨大的足迹,12年后在天水生下了伏羲。古人以12年为一纪,伏羲的诞生地也就被称为成纪。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感孕神话,反映了我*系氏族社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社会阶段。

  相传伏羲的外表奇特,“蛇身人首”。早在40年代,闻一多先生考证,“蛇身人首”实际上是我国远古时期龙图腾的遗迹,因此伏羲是中华民族龙的祖先。考古发掘证实,天水是龙图腾的起源地,天水史前文化曾发现我国最早的人首蛇形图案,被认为是伏羲的化身。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先民们由野蛮向文明时期过渡的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仰观天象,俯查地理,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进行科学总结,创画了八卦,来教导人们趋吉避凶,表现万物的变化法则,对人类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伏羲创造了书契,取代了结绳记事的方法,后来促成*文字的产生。伏羲制定了男婚女嫁的婚姻礼制,确立了文明社会一夫一妻制的基础。伏羲发明了渔猎生产工具网和罟(Gu),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我国原始渔猎经济得到飞速发展。除此之外,伏羲还用八卦易经的原理治理社会;作历度,定节气,总结了24节气;钻木取货,教民熟食改善先民们的生活质量;尝百药,制九针,创立医学;制琴瑟,作乐曲,开创了*最古老的音乐艺术。他为*古代文化发展作出了多方面贡献,不愧为伟大的中华文化英雄。

  根据大量的史籍文献和现代的考古成果证实,天水是伏羲的诞生地,因此,天水自古以来被称为“羲皇故里”,历来是人们朝圣祭祖的圣地。明代在天水专立伏羲庙祭祀,成为展示伏羲文化的物质载体。1992年8月,*视察天水期间,欣然挥毫,题写了“羲皇故里”,充分肯定了天水作为羲皇故里的历史地位。

天水伏羲庙导游词5

  千百年来呢,我们中华民族一直把自己称为龙的传人并为此自豪,龙俨然已成为我们民族的徽标和崇高象征。要说起龙的来历呢,不得不提到就是三皇五帝了,三皇是指伏羲、神农、黄帝;伏羲为三皇之首,所以也被称为“太昊”。史*载,伏羲之母华胥氏在雷泽踩了巨人的脚印,于是怀孕生下了伏羲,听起来很可笑,但是古代人真的很相信这些都哦!伏羲“人首蛇身,有圣德”蛇身即龙身。民间传说啊,伏羲和女网都是人首蛇身,结成夫妻,繁衍后代。于是有了我们这群黄皮肤黑头发的龙的传人。所以说呢,伏羲氏我们民族的始祖。说对了,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就是伏羲庙,我们,就当是寻根祭祖来了。

  伏羲庙,原来被叫做“太昊宫”,俗称“人宗庙”,位于天水市秦城区西关,创建于元至正七年,也就是公元1347年,现在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庙宇坐北朝南,包括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钟楼、鼓楼、来鹤厅等10座古建筑,以及朝房、碑廊、展览厅等6座新建筑,现占地面积6000多*方米,庙宇有一条贯穿南北的主轴线,主体建筑前后排列在主轴线上,布局相当严谨规则。

  大门前的这座“开天明道”牌坊,是明嘉靖二年,也就是公元1523年建造的。当初匾额上本来是“太昊宫”三个字,后来遗失了。到了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西宁道杨应琚进京觐见后返回路过天水,天水知州李鋐请他书写“开天明道”匾额,补了空缺,这块牌坊檐楼三架庑殿顶,依旧保持着明代的风格。牌坊下各立一石,刻有铭文,告诫过往行人:骑马者下马,乘轿者下轿,以表示对伏羲的尊敬。一会路过的时候大家一定要虔诚哦。

  大门又称门坊,现在有5间,上面“与天地准”的匾额,是明代甘肃著名学者胡缵宗的手笔。门柱上还有副对联,现在呢,保密,一会啊,要考考大家谁理解的最好。

  重头戏来了。伏羲庙的主体在中院。中院是一个典型的四合院,主体建筑就是庄严雄伟的先天殿了。先天殿又称正殿、大殿,通高26、7米,纵深13、5米,面宽7间,通长26、7米。这里可是供奉伏羲的地方哦。先天殿里的伏羲泥塑彩绘像,浓眉长胡子,树叶为衣,手托八卦,赤膊跃足,俨然原始部族首领的形象,可是他的神情聪慧凝重,目光如炬,灵气逼人,又名副其实的“开天明道”“人文始祖”的化身。这个塑像是全国最大也是最精彩的。大殿雄踞在宽阔的露台之上,庄严雄伟,重檐歇山大顶,龙吻屋脊。上有雕花天公宝刹,显得高贵典雅,气度非凡。虽几经重修,却依旧保持了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大殿顶棚以井口天花和藻井配合装饰,井口天花是伏羲六十四卦卦象图,正中的藻井绘画着河图和伏羲先天八卦图,即是装饰,又颂扬了伏羲的业绩。大殿里面,右边有个浑身有鳞,长着翅膀的龙马,是古代传说中的吉祥物。它本是龙,但有个马达形状,从黄河中走来,鳞片下藏着图,就是藻井上画着的河图,也就是八卦。左边呢,还有一对叠在一起的磨盘,上面刻画着河图洛书。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伏羲时代,天降洪水,人类大部分都被淹死了。只剩下伏羲和他的妹妹女娲(看,另一个版本吧)幸免遇难。为了使人类得以繁衍,他们决定结为夫妇。但这样做不和伦常,两人很为难。最后两个人各自上了昆仑山的南北两山,背着各自所带动磨盘,一起从山顶往下滚。他们发誓:如果两石结合,就表示上天同意他们结为连理。结果大家猜怎么着?天随人愿啊。磨盘滚到山脚居然合二为一。于是二人成婚,繁衍了我们的民族。那个磨盘啊,人们都说,已成婚的人摸了,夫妻会永远和睦。大家可要抓紧机会啦。

  还有很多很多的景点,等我们到了再一一介绍。忘了还有一个重要的景点,就是庙里的古树了。相传院里原有64株古柏,是按伏羲先天64卦方位排列种成的。但遗憾的是现在只剩下37棵了。这些古柏苍劲挺拔,被喻为国内罕见的古木珍品。一会啊,大家就会大饱眼福了。

  总之呢,伏羲庙浓浓的人文气息,是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尧庙导游词3篇(扩展6)

——上海的城隍庙导游词3篇

上海的城隍庙导游词1

  上海城隍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凡是去上海的人,都会去那里走一走。

  城隍庙四周建筑的外观都是庙宇的形状,每一个楼阁的飞檐都不相同,有尖尾的,有圆梢的,也有带刺边雕饰的。那层层叠叠、交错上下的飞檐,在灰色天空的衬托下,城隍庙就像飞满了翘着长长尾巴的燕子。

  那里最著名的就是九曲桥了,九曲桥有九个弯。春天来了,站在桥上,可以观赏湖中欢蹦乱跳的锦鲤和慵懒的乌龟;夏天到了,站在桥上,就可以欣赏美丽高贵的荷花,感觉仿佛身临仙境;到了秋天,湖面上铺了一层五彩缤纷的树叶毯,那些树叶有绿色的,有黄色的还有红色的;到了冬天,白雪覆盖在屋子的瓦片上,而湖面上却是喜气洋洋的,原来,在湖面上摆放了四大名著的人物造型。有三国演义的吕布戏貂禅,桃园三结义,红楼梦的宝黛读西厢,水浒的众位好汉们以及西游记的唐僧与他的徒弟们。那些人物一到晚上,就会亮起来,原来这是元宵节的花灯啊。一年四季的九曲桥都很美丽。

  城隍庙除了这些,还有什么特色呢?就是城隍庙里的小店了。那里有许多卖上海特产的店,到上海来玩的.中外游客,基本都会买一些纪念品带回去。还有一部分,是卖手工艺品的店,有卖*结、脸谱等。我最喜欢的,当然是那些小吃店了。小笼包、生煎包、糖葫芦,实在是太好吃了,现在想起来,都忍不住咽口水呢!那糖葫芦,山楂外面裹着一层糖,一口咬下去,糖的甜味和山楂的酸味融合在了一起,那味道真是让我回味无穷!

  据说“没有到过城隍庙,就等于没去过大上海!”同学们,你们去上海玩时,可别忘了去城隍庙逛逛啊!

上海的城隍庙导游词2

  上海市老城隍庙坐落于上海市最为繁华的城隍庙旅游区,是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从明代永乐(1403-1424)到清代道光(1821-1850)上海城隍庙的庙基不断扩大,宫观建筑不断增加,最为繁盛时期,总面积达到49.9亩土地,约三万三千多*方米。作为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上海城隍庙在战争时期,自然也遭受了重大的打击,神像被毁,庙宇被挪为它用。1994年,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逐步落实,上海城隍庙得到恢复,重新成为由正一派道士管理的道教宫观。20xx年,上海城隍庙大殿前厢房的使用权得以归还,随即开始了二期修复工程[2]。现在的上海城隍庙,包括霍光殿、甲子殿、财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父母殿、关圣殿、文昌殿九个殿堂,总面积约二千余*方米。

  城隍是自然神,凡有城池者,就建有城隍庙。最早的城隍庙见于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建的芜湖城隍庙。历史上有唐人张说、李德裕、李阳冰、杜牧等祭祀城隍神的文献记载。宋代以后,城隍开始人格化、多以去世后的英雄或名臣奉为城隍神,如苏州祀战国时春申君黄歇,上海祀秦裕伯,北京祀文天祥、杨椒山,杭州祀周新,会稽祀庞王,南宁、桂林祀苏缄等。后唐末帝清泰元年(934)封城隍为王爵。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则下旨封开封、临濠、束和、*滁四城的城隍为王,职位正一品,与人间的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和左、右丞相*级,又封各府、州、县城隍为公、侯、伯,即府城隍为监察司氏城隍威灵公,职位正二品;州城隍为监察司氏城隍显佑侯,职位正三品;县城隍为监察司氏城隍显佑伯,职位正四品,并且重建各地城隍庙,规模高广与当地官署衙门完全一样,还按级别配制冕旒哀服。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正祀典,诏去封号,只称“某府或某县城隍之神,又令各地城隍庙不得杂祀其他之神。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在土地庙里,所以他对土地庙以及土地的“上司”城隍极为崇敬。明孝宗年间(1488—1506),莆田抗元英雄陈文龙(1232—1277)被封为福州城隍爷,其从叔抗元英雄陈瓒(1232—1277)被封为兴化府城隍爷。

上海的城隍庙导游词3

  上海地区供奉城隍由来已久。早在宋淳佑七年(1247),华亭即立城隍庙。上海在置县前,也供祀城隍于淡井庙,以作为华亭县城隍行殿,后人称老城隍。明朝开国后,于洪武二年(1369),诏封天下州县城隍府神为显佑伯。

  相传上海的城隍神姓秦,名裕伯,字景容。为宋代尤图阁学士秦观八世孙。元时累官至福建行省郎中。元末避兵扬州,转徙上海。当时占据苏州的张士城派人前往招用,为其拒绝。吴元年及洪武初年,朱元璋几次淮备起用秦裕伯,秦均称疾不出。初定天下的朱元璋对于秦裕伯隐卧上海甚感不安,这位生性多疑的皇帝深虑由此海邦不靖,即下手渝:海浜民好斗,裕伯智谋之士而居此地,坚守不起,恐有后悔。手谕的意思十分明白,秦裕伯只得*人朝,次年拜待制,旋为治书待御史。洪武三年,设科取士,与刘基同为京畿主考官。洪武六年(1373)病卒,葬于上海长寿里。为释主疑,明民志,不惜一身之去就,为国人*也,因而,海滨之民怀着感激与敬重,奉祀其为城隍神。

  永乐年间,上海知县张守钓将原位于县西北的霍光行祠改建成具城隍庙。据至元《嘉禾志》引《吴越备史》载,相传吴王孙皓病重时,有神附体一小黄门,对孙皓言道:华亭谷东南有盐塘,风潮为害,非人为所能防。臣本汉霍光也,愿统部属镇之。遂立庙祀汉博陆侯霍光,是为上海祀奉霍光之始。


尧庙导游词3篇(扩展7)

——尧山中原大佛的导游词 (菁选3篇)

尧山中原大佛的导游词1

  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我们河南旅游观光!很高兴能为大家导游服务并共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还请大家对我的工作予以大力支持与密切配合。今天我将带大家到鲁山县中原大佛景区旅游观光,预祝大家玩得开心。

  鲁山县位于河南省西部,伏牛山东麓,东临煤城*顶山,北接省会郑州,西与洛阳相望,南与南阳毗连。总面积2432.32*方公里,辖五镇十七乡,554个行政村。西南北三面环山,西高东低,山脉连绵,河流纵横,东向开口与黄淮*原相连。其历史悠久,于夏商时便初称鲁县,曾改称鲁阳,因故城地处鲁峰山而得名,从1983年至今属*顶山管辖。鲁山县自然资源丰富,在*顶山四资源优势中占了两个。这四大资源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黑、白、黄、蓝。其中,“黑指的是煤资源,在鲁山储量达1.3亿吨。另外,“蓝”指的是水资源,在鲁山有大、中、小型水库39座,地热泉5处,分别是上汤、中汤、下汤、温汤和碱汤。其中,中汤年*均水温45。C,下汤年*均水温29。C,上汤最高是73.C,温汤和碱汤两处温泉年*均水温21.C。是春秋思想家墨子的故里,至今仍保留着先哲的活动遗迹。这里曾是唐代大诗人元结(字次山)的诞生地,诗人仙逝,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亲为撰文书碑。颜碑至今保存完好,颜碑亭矗立于鲁山第一高中园内绿树掩映之中,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鲁山县是全国旅游大县,昭*湖景区位于鲁山县中心区域,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周边旅游资源丰富,已形成一个较大的旅游市场,年接待游客量达60万人次。鲁山是宋代名将牛皋的故乡,是清代大侠买壮图的栖身地,至今仍传颂着他们石破天惊的佳话。

尧山中原大佛的导游词2

  下面请随我一同走向山门。山门是寺院的大门,建筑面积128.8*方米,正中门上方的匾额“佛泉寺”是*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大师亲笔题写。山门两侧是哼哈二将,哼将名叫郑伦,哈将名叫陈奇,他们都是商末时的大将。郑伦拜昆仑山渡厄真人为师,学得“窃中二气”之法。只要用鼻子一哼,便能使人魂飞魄散,由此得名哼将。陈奇是受人秘诀炼就体内一道黄气,张嘴一哈,黄气喷出,嗅到者当场死亡,故称哈将。哼哈二将战场相遇,一哼一哈各显神通,难分上下。周灭商后,天下太*,姜子牙奉命封神,策封郑伦和陈奇镇守西释山门,宣布教化,护持佛、法、僧三宝,称密迹金刚和那罗延天。

  一般寺门都有三个门,且中间门大,两边门小,左边叫无相门,中间叫空门,右边叫无作门。三门都有脱离尘俗之意。由于佛寺多依山而建,所以寺门也称“山门”。

  *的寺院布局大同小异。进入山门的后的第一个殿是天王殿,面阔五间,进深三架,面积96.6*方米。殿中供奉的是弥勒佛,两边是四大天王。弥勒佛的化身像就是我们常看到的大肚弥勒佛,完全是*化的佛。他两耳垂肩,袒胸露肚,开口常笑,但语出无定,疯疯癫癫,寝卧随处,常拿着一个布袋,终日奔走,劝人教化,人又称之为“布袋和尚”。五代后梁真明二年,在岳林寺圆寂时口念:“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这时人们才醒悟,他原来是弥勒佛的化身。弥勒佛的形象启迪世人,要有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教育人们要宽容大度,容人容事,不要小肚鸡肠,自寻烦恼。古人撰写对联赞誉弥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眼前沟施有缘人,相亲相近,怎不满腔欢喜;世上尽多磨难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弥勒佛像一般都置于天王殿,面对山门,故又称欢迎佛,寓意笑迎天下朝佛人。

尧山中原大佛的导游词3

  四大天王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提多罗吒,持琵琶,住东胜神洲;南方增长天王毗琉璃,持宝剑,住南赡部洲;西方广目天王留博叉,持蛇(赤龙),住西牛贺洲;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持宝伞,住北俱卢洲。*佛教徒认为:南方增长天王持剑,司风;东方持国天王拿琵琶,司调;北方多闻天王执伞,司雨;西方广目天王持蛇,司顺。组合起来便成了“风调雨顺”。寓意年年丰收,丰衣足食。

  弥勒佛背后供奉的是韦驮菩萨,韦驮又称韦驮天,受佛祖之意,统管东、西、南三洲,护持佛法,保护出家人。人称“三洲感应“。韦驮与金刚力士、四大天王都是佛教护法神。韦驮因护法有功,成了菩萨。我们现在看到的韦驮,是少年武将的形象,手拿法器金刚杵,忠实的保护着佛、法、僧。

  寺院的第三进是大雄宝殿,俗称大殿,是寺的主要建筑,面阔七间,进深四架,面积173.28*方米。这是僧人活动的主要场所。供奉的三世佛:中间是婆娑世界教主释迦牟尼,左边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还有阿难和迦叶。释迦牟尼的背后是倒座观音和善才童子、小龙女。

  佛是佛教最高的神,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本姓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是其种族名,意思是能;牟尼意思是“仁”、“儒”、“忍”、“寂”。释迦牟尼合起来就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也即是“释迦族的圣人”的意思。

  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486年,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逐创立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在拘尸那迦城逝世。


尧庙导游词3篇(扩展8)

——岳飞庙的优秀导游词 (菁选2篇)

岳飞庙的优秀导游词1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岳飞庙,我是你们的导游小王。

  岳飞是*历史上一位极受敬仰的民族英雄,他的家乡就在本市汤阴县。从京广铁路汤阴站下车,一出站,即可望见雄居于花岗岩基石上的岳飞铜像。

  汤阴县有许多与岳飞有关的遗址,岳飞庙就在县城内。岳飞庙始建年代不详,现址为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重建,面积为4000多*方米,殿宇近百间。精忠坊是岳飞庙的头间,为一座营造精美的木结构牌楼。两侧八字墙上刻有1.8米高的两侧大字“忠”、“孝”。进入门槛,便见石阶下跪着五具铁铸像,即当年杀害岳飞的秦桧、王氏、万俟禹、张俊、王俊。跪像背后立一尊金铜像,怒目执剑,对秦桧等人呈居高临下镇压之势。两侧楹联上写着:

  蓬头垢面跪阶前想想当年宰相端冕垂施临座上看看今日将军。

  出身于农民家庭的岳飞是南宋著名军事家、抗金名将。他自幼聪慧过人,喜欢诗书;少时拜师习武,20岁从军,其母曾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岳飞率军抗挚金兵,六战六捷,屡建战功。宋高宗却伙同奸相秦松一心与金求和,一天连下12道金牌,强令岳飞撤兵,并解除了他的职务。

  最后以“莫须有”的罪名,将39岁的岳飞杀害于杭州。

  家乡人民对岳飞寄予无限的敬仰之情,对秦桧等奸臣恨之入骨。

  岳飞庙内,碑碣林立。东西小院中各有亭子一座,东为“肃瞻”,西曰“观光”。院中碑刻近300通,是中原地区一个较大的书法、文学艺术宝库。

  穿过仪门,由御碑亭北望,即为雄伟庄严的大殿。大殿高10米,气势恢宏。殿内正中是岳飞的彩色座像,气宇轩昂,栩栩如生。座像上方为贴金巨匾“还我河山”。

  东西厢房为岳飞生*事迹陈列馆。后院为寝殿,殿内陈列着岳飞著名的书法珍品《出师表》石刻。寝殿后还有岳云祠、四子祠、岳珂祠、孝娥祠等好,游客朋友们,岳飞庙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谢谢各位的支持!

岳飞庙的优秀导游词2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光临古都洛阳。现在向各位介绍一下洛阳市的概况。

  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南岸,伊洛盆地北缘,因居古代城区洛水之阳而得名。它东扼虎牢,西据崤函,北依邙山,南对伊阙,东南面向嵩、洛、伊、廛、涧四条河流蜿其间,自古就有河山控戴,形胜甲天下,且居天下之中的美誉。

  如此险固的地理形势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历代帝王的理想的建都之所。根据历年的考古发掘和大量翔实的历史文献验证先后曾经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朝代在此立国,时间长达1500多年。此外,又有8个朝代将其作为陪都。所以,洛阳是七大古都中建都年代最早、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天下名都。由于洛阳长期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所以所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里,有许多重要人物活动都在这里。因此大历史学家司马光说: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就是说洛阳是*历史的缩影,如果你想了解5020年的*,那你必须来看洛阳。

  即使在今天经过历史的冲刷,洛阳依然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名胜古迹。数量之多这里就无法历数了,我们将在随后的游览过程中为大家一一讲解。

  洛阳不仅是闻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而且是举足轻重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和重要的科研基地,其工业与科技实力和外贸出口在河南省首屈一指。有第一拖拉机场,轴承厂等一批全国知名的大型企业和研究所;洛阳还有丰富的煤炭、钼、黄金、铝土等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有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航空交通网络、航空口岸及海关;还有全国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市场----关林商贸城;有享誉中外的历史名酒杜康酒、唐三彩和洛阳水席;有甲天下的国色牡丹。每年四月的牡丹花会,曾吸引无数中外朋前来一睹盛况,大饱眼福。真可谓:花如海,人如潮,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如今,洛阳正借助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强劲东风,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实施东引西进战略,加快发展步伐---撤销郊区,调整区划,拉大城市框架;配合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和文明城市,大搞基础建设和内外部环境整治;提出大旅游发展战略,对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庙三大景点的周边环境进行治理;做出为龙门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负重加压,背水一战的果断决策,经过不懈努力,获得圆满在功;建设洛浦公园,营造优美环境,再现当年洛浦秋风胜景


尧庙导游词3篇(扩展9)

——介绍南*庙导游词

介绍南*庙导游词1

  南*庙即孔庙,始建于宋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位于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旁。夫子庙建筑群主要由孔庙、学宫、江南贡院荟萃而成,是秦淮风光的精华。

  孔庙富有明清色彩。它以大成殿为中心,从照壁至卫山南南京《夫子庙》北成一条中轴线,左右建筑对称配列,占地广约26300*方米。四周围以高墙,配以门坊、角楼。

  中心庙院:院内植有银杏八棵,古灯对称有致,中间一条笔直的石砌甬道通向大成殿前的丹墀,此丹墀是祭孔时举行乐舞的地方,正中竖立一尊青铜孔子塑像,高4.18米、重2500公斤,是全国最大的孔子青铜像。

  大成殿:夫子庙的主殿,高16.22米,阔28.1米,深21.7米。殿内正中悬挂一幅全国最大的孔子画像,高6.50米、宽3.15米。殿内陈设仿制2500年前的编钟、编磬等十五种古代祭孔乐器,定期进行古曲、雅乐演奏,演出反映明人祭孔礼仪的大型明代祭孔乐舞,使观众听到春秋时代的“钟鼓之乐”、“琴瑟之声”,展现二千多年前另古乐风貌。大殿四周是孔子业绩图壁画,形神并具。

  文化艺术展:中心庙院碑廊里陈列着被誉为“中华一绝”的雨花石展览。大成殿内也经常筹办其他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展,宣传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

  从大成殿后门走出,即进入学宫参观区。学宫是科举时代本省学子读书的最高学府,为使士子接受教化,渐知遵循先圣先贤之道,所以学宫总是和孔庙建在一起。作为江苏古代文教中心的"学宫位于大成殿后,以明德堂、尊经阁为主体,“东南第一学”门匾由清末状元秦大士题写。

推荐访问:导游词 尧庙导游词3篇 尧庙导游词1 尧庙导游词100字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