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范文二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范文二篇

时间:2022-04-21 11:20:04 教学设计 来源:网友投稿

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也可以说,语文是运用语言规律与特定语言词汇所形成的书面的或口语的,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2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2篇

【篇1】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第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泻、鳞、惶、胎、履、哉”6个生字并会写“泻、潜、试、胎、皇、履、疆”等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整体感知课文。

3.通过多媒体来理解和感知课文。

4.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5.理解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的关系,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

6.诵读课文,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及四字短语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7.在诵读中,从句式的整齐体会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认识和会写课文中的字、词。

2.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3.理解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的关系,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3.理解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的关系,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少年中国说》

“少年自有少年狂,身似山河挺脊梁,敢将日月再丈量,今朝唯我少年郎……”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感受少年的责任与担当。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课文《少年中国说》感受少年中国的蓬勃的生命力。

出示课题:少年中国说

二、讲授新课

(一)初读感知

1.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青年时期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是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2.写作背景

《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的代表作之一,写于百日维新失败后的1900年。当时清王朝处于被列强瓜分的惨境,国家命运岌岌可危。时仅27岁的梁启超对于外国称中国为“老大帝国”深感耻辱,于是创作《少年中国说》。文中激励青年发愤图强,变革现实,表现了作者乐观进取的爱国之心。

3.读准字音

Xiè lín huáng tāi lǚ zāi

泻、 鳞、 惶、 胎、 履、 哉

4.朗读词语

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 矞矞皇皇 鳞爪飞扬

百兽震惶 奇花初胎 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 与国无疆 美哉

5.多音字 爪 鹰爪( zhǎo)

猫爪子(zhuǎ )

(爪:“动物的有尖甲的脚”时读“zhuǎ”;表示“动物的脚趾甲”或“爪和牙是猛兽、猛禽的武器,比喻坏人的党羽”时读“zhǎo”)

少 多少(shǎo)

少(shào)年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shào)年。

有多少(shǎo)少(shào)年儿童向往加入少(shào)年先锋队。

6.词语释义

河出伏流:比喻潜在力量爆发,其势猛不可当。

渊:深水,潭。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隼,一种凶猛的鸟。吸张,收缩与扩张。雄鹰隼鸟展翅试飞,掀起狂风,飞沙走石。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干将,古代宝剑名,常和莫邪并说,泛指宝剑。硎,磨刀石。宝剑在磨刀石上磨出来,发出耀眼的光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头顶着青天,脚踏着黄土大地。

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现用来暗示事情还大有可为,或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7.感悟课文的意思。

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身上,全在我们少年身上。少年聪明我国家就聪明,少年富裕我国家就富裕,少年强大我国家就强大,少年独立我国家就独立,少年自由我国家就自由,少年进步我国家就进步,少年胜过欧洲,我国家就胜过欧洲,少年称雄于世界,我国家就称雄于世界。

红日刚刚升起,道路充满霞光;黄河从地下冒出来,汹涌奔泻浩浩荡荡;潜龙从深渊中腾跃而起,它的鳞爪舞动飞扬;小老虎在山谷吼叫,所有的野兽都害怕惊慌;雄鹰隼鸟振翅欲飞,风和尘土高卷飞扬;奇花刚开始孕起蓓蕾,灿烂明丽茂盛茁壮;干将剑新磨,闪射出光芒。头顶着苍天,脚踏着大地,从纵的时间看有悠久的历史,从横的空间看有辽阔的疆域。前途像海一般宽广,未来的日子无限远长。

美丽啊,我的少年中国,将与天地共存不老!雄壮啊,我的中国少年,将与祖国万寿无疆!

三、我会写

1.请同学们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泻、潜、试、胎、皇、履、疆

2.随文识字:

(1)学生交流怎么记这个生字。(字的读音、结构、部首、组词、笔顺、造句等)

(2)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潜:笔画多、要写紧凑,第一个夫字稍小、捺变为一点,下边日字要窄小。

履:尸字上边没点,里面是彳,复字中间是日字,又字左边有一撇不能丢掉。

3.教师指导书写汉字。

四、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总结每个自然段的含义。

第一自然段:从小到大介绍中国少年的责任。

第二自然段:歌颂少年中国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抒发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五、课堂练习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

《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八、板书设计

少年中国说

第一自然段:从小到大介绍中国少年的责任。

第二自然段:歌颂少年中国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抒发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探讨课文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认为中国富强的责任在谁的身上?

作者希望少年中国是什么样的?

现在,就让我们打开书走进课文,完成本课的学习。

出示课题。

二、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课文的第1自然段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

总分的结构方式

2.“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这句话交代了什么?

开篇强调了少年的重要责任。“全”字写出少年的责任之大。

3.“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排比的修辞手法,这句话告诉我们,作者心目中的少年中国是一个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中国。一个排比句把少年和国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每个少年理所当然地感到重任在肩。这几个分句,由轻到重,由短到长,一气呵成,表达了少年与国家命运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

4.作者心目中的中国是怎样的?

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二) 学习第2自然段

1.这一段描写了哪些事物?

红日、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

2.这些事物有什么作用?

写出了少年中国的朝气蓬勃、前途无量。

3.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关系 ?

少年和中国的关系非常密切。作者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告诉我们,少年的责任非常重大,我们每个少年都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因为,国家的强大靠的就是少年 。

4.文中“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各有什么象征意义?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象征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象征少年中国的发展前途不可限量;

【潜龙腾渊……风尘吸张】其巨大声威和冲天气势,象征我少年中国的勃勃英姿;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象征少年中国在发展中的壮丽前景;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磨砺过的锋利宝剑象征着将为国立功的中国少年。

5.中华民族的振兴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作者为什么把这一重任让中国少年来肩负?

少年敢于破格,富有创新精神,能改造世界;

少年是初升的太阳,来到这世界上,应该担负起这样的使命。

6.作者希望少年中国是什么样的?

作者希望少年中国是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中国,是一个像“红日”“大河”“潜龙”“乳虎”“鹰隼”等事物一样,刚刚开始,前途无限,有灿烂的前程,幸福美好的中国。

7.课文诉说了中国人的强国梦想。百年来,在强国梦想的激励下,涌现出大量的优秀人物,为国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如地质学家李四光、核物理学家邓稼先、数学家华罗庚、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等等。

(三)学习第3自然段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1.这一段承载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段是抒情,作者用两个感叹句,再次重申了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的密切关系以及作者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2.课文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课文蕴含着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

3.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文在语言上高度凝练,气势宏大,并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这样写使文章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读起来朗朗上口。

4.本文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本文讴歌了祖国未来的英姿及其光辉灿烂的前景,对肩负着建设少年中国重任的中国少年寄予了无限希望,鼓励他们奋然而起,投入到改造旧中国的战斗中去。

三、拓展延伸

搜集与少年有关的诗句。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唐]《金缕衣》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宋]朱熹《劝学诗》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四、课堂练习

五、课堂小结

《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中国少年的朝气蓬勃,热烈讴歌希望出现“少年中国”,号召和激励我中国少年为创建少年中国而奋斗,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六、布置作业

1.以“我为祖国做贡献”写一段话。

2.课后搜集《少年中国说》全文,用背读法尝试着读一读。

七、板书设计

【篇2】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少年中国说》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及句子的含义和作用。2.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议论层次,理解文章的主旨。3.学习用比喻论证法和类比论证法来阐述道理。
4.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及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并能运用比喻论证法和类比论证法来阐述道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
一课时
我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疏通文意,反复诵读,把握情感上。一、
导入新课我大致分了三个小步骤:
第一步:在课间播放电视连续剧《霍元甲》的主题曲,从歌词“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入手,营造一种浓浓的爱国氛围。(播放歌曲)第二步:然后这样导入:有个人在100年前,20世纪钟声敲响之际,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他就是梁启超。提到梁启超,我们就会自然地想到与他有关的一段历史,谁能试着讲给同学听?这个问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投影可稍作补充。
投影:
“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1895年,中日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也刺激爱国知识分子干预国事,要求维新变法,拯救国家。梁启超与其师康有为是变法运动的领导人物,时人称“康梁”,建议支持光绪皇帝实行新政。由于维新派的政治制度的改革触犯了封建官僚的利益,而且威胁到慈禧太后的权威,因此,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大肆搜捕和屠杀维新派。谭嗣同等6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康有为逃往香港,梁启超也由天津东渡逃亡日本。)第三步:从介绍梁启超入手,梁启超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取的是庄子内热饮冰之意,只是数十年的"饮冰",也未能凉了他的热血。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来拜读他写的一篇《少年中国说》,字里行间,我们或许会明白他的满腔热血,明白他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爱国情怀,明白他为何把国家的命运系于少年一身的强烈情感。这样导入,既能让学生了解背景,又能激起学生学文的兴趣。二、
读直接进入本课重点,通过听读、自由读、指名读来把握情感。但我认为
在这之前有必要明确两个知识点:
第一个简要介绍“说”这种文体。可以叙事,可以议论,可以说明,……明确本文是议论文。
第二个是若把“少年中国”换成“中国少年”可以吗?
这样不仅有利于朗读,有利于整体感知课文,也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了一个铺垫。

朗读训练我是这样进行的:首先
听录音朗读,注意节拍和停顿,然后学生自由朗读,其间注意读准字音,最后读时,停顿和情感把握不好的地方不要着急,我采用的方法是分组讨论,先
指名读,学生评价,侧重字音和停顿。
学生试
理解重点词语疏通文意,再看能不能解决。解决不了的可向老师请教。这样做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改变了老师口述、学生记录的做法。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要继承这一优良传统教法,落实到操作层面上,就是要突出诵读的地位,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思想感情世界里去,从而受到感染,获得启示。通过自吟、分段朗读和表情读等多种形式,以声传情,活化出鲜活的人物感情。
三、在以上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来个
个性化感悟。
读书,要为我所用,要从中获得感悟,获得启示。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角度谈出各自独特的读书感受。
思维一旦被激活,生生之间又相互启发,鲜活的感悟就会异彩纷呈。个性化感悟就是要为展示学生对文本原生态的理解提供平台。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至此学生对文本的把握不止限于字词句,更深入到它的思想内容,可以说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做好了充分准备。最后再齐读课文,体会作者强烈的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四、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层层深入地记忆。最后布置投影
1、背诵:“少年智则国智——与国无疆”一段。2、翻译下面的句子。①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②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③“少年智则国智——与国无疆”一段。
3、背诵岳飞的《满江红》。
总之,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在朗读中逐步感受文章内容,进行理解,以加强自己的文言文语感。在解决字词读音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酝酿自己的感情,加深体会,然后朗读尽可能读得字正腔圆。由于本文多运用排比句和对偶句,句式相当整齐,朗读的节奏很容易掌握。所以,这节课朗读,要求学生从字词着手,理解字词的意义,以便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感情,从而读出感情。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2、学习本文严密的推理,类比、对比和比喻的写法
背诵课文,告诉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背诵,
作业:

3、通过朗读体会本文炽热的感情。教学步骤:
一、由齐读课文导入,再次激发情感。二、进入重点:理清思路,理解内容。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进行
个性化品读
师生共同探讨本文的特点,最后拟定品读的提纲,分小组探究答案。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欣喜地发现,一旦放开束缚学生思维的绳索。就会激发出他们智慧的火花。学生很快就分成主题探究、语言品味两个大组。展开讨论。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在一边坐视不理,而应和学生一起讨论,提醒学生探究时不要架空文本,应从文本中去找答案。另外我也注意从学生的讨论中搜集有价值的问题,当堂拟定提纲,按顺序组织探讨,大概有以下问题:
1、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这个问题是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
2、在第一自然段中,作者说:“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表现了日本人的什么看法,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
先写日本人对中国的蔑视性称呼,既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愤慨之情,也很容易激发读者的感情,引发共鸣。同时,将日本人所称呼的“老大中国”与自己心目中的“少年中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表明了自己的观点,那就是----------------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以上两个问题的解决,引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3、为什么欲言国之老少,先人之老少?
这个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我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要求学生再次细读课文,按提示把内容填好,并分析其作用。
投影
第一组对比:
老年人:常思既往——生留恋心——(保守)——(永旧-)------------照例少年人:常思将来——(生希望心)——(进取)——(日新)----------(破格)第二组对比:
老年人:常多忧虑——(灰心)——(怯懦)——(苟且)——灭世界少年人:常好行乐——盛气——(豪壮)——(冒险)——(造世界)第三组对比:
老年人:常厌事——(无可为者)
少年人:常喜事——(无不可为者)
这三组对比,歌颂了少年人敢于破格、能改造世界和勇于作为的精神。突出了少年人的优势,即不同点。第四组对比(比喻):
老年人:如夕照、瘠牛、僧、字典、鸦片烟、陨石、……少年人:如朝阳、乳虎、侠、戏文、波兰地酒、珊瑚岛……
第四组对比则是一连串的比喻论证,显示了作者“心目中”的“少年中国”所具有的基本特点。
通过以上分析,我总结点拨:在作者认为,国之老少就如同人之老少,二者是相同的

推荐访问:上册 教学设计 中国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