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发言稿 >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交流发言范文五篇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交流发言范文五篇

时间:2022-04-16 11:40:03 发言稿 来源:网友投稿

坚持(名词、形容词、动词),汉语词汇。拼音:jiān chí 即意志坚强,坚韧不拔,持即持久,有耐性。坚持意思是不改变不动摇,始终如一。坚持是意志力的良好表现。坚持也是有毅力的一种表现,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交流发言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交流发言5篇

【篇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交流发言

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来源: 宁夏日报     作者:

字号:【 大中小 】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系统论述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重大问题。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理念,既是我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现代社会管理的有效方式和迈向全面现代化的根本途径,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理念和制度的全面创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落实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只有实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体系。长期以来,我们十分注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层面的现代化。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现代化,既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层面的现代化,也包括法律制度层面和国家治理层面的现代化。我们不仅需要物质和精神的现代化,而且更需要国家制度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从制度的全面性、制度的稳定性、治理的民主性和制度建设的法治化等制度层面提出的现代化目标,这就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体系。制度在此过程中能够起到根本性、全局性和长远性作用。所以,要加强制度建设,在不断变革与完善中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实现国家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和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目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的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错综复杂,国家治理的任务十分繁重,难度逐步加大。妥善解决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需要成熟完善的国家治理体系和非常高超的国家治理能力。执政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方面不断深入思考、探索创新,建立健全了适应我国基本国情的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是好的。但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以及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相比,依然存在一定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可见,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便完成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顺应发展要求和人民期盼。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准确把握国家治理的价值目标。一是不断激发社会活力。国家治理既要有效确保公共利益和主流道德价值,也要切实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和自由,让公民个人和社会组织充满生机和活力,使社会始终保持动态平衡稳定状态。二是继续扩大人民民主。国家治理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通过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保证人民实现当家做主的权利。三是努力实现公平正义。国家治理要以公平正义的治理理念、行为和措施,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氛围和良好环境,从而促使公平正义从美好理想真正转化为社会现实。四是切实增进人民福祉。增进人民福祉,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是深层次的国家治理。国家治理要着眼于增进人民福祉,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突出重点领域、抓住关键环节。一要树立多元共治的全新理念。将政府的他治、市场主体的自治、社会组织的互治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多元共治的善治格局。二要健全完善制度体系。制度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把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同时,促进现有制度体系的潜在功能与大力推进制度创新有机结合,着力建设现代国家制度体系。三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强化大局意识和责任担当,统筹谋划各个领域的改革,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维护国家治理秩序,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四要充分发挥法治的重要作用。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是法治,法治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核心要义。要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的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五要用思想价值内核作为指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注重国家治理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注重社会治理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注重公民个体层面,这都为国家治理体系及其现代化起到了定向导航和指引作用。

    (作者系自治区党校常务副校长、宁夏行政学院院长)

【篇2】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交流发言

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我们创造了同期世界上大国最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对外贸易增长速度、最快的外汇储备增长速度、最快且人数最多的脱贫致富速度、最大规模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我们也能够深刻的感觉到今天的世界对“中国信息”充满饥渴、对“中国奇迹”充满惊叹、对中华文化充满兴趣,今天的中华民族越来越走向世界舞台的显著位置,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民族荣耀与民族尊严。而这一切成就的取得无一不归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指导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之梦的一条真理。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曾经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但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无数志士仁人围绕救亡图存、寻路兴国,展开了千辛万苦的探索。最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找到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先进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这就是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并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使命,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中我们得出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第一个真理性启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又踏上完成另一重大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征途。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29年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规律进行了艰辛探索,这一阶段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严重挫折。在全面分析总结这些成就和经验、曲折和教训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地迈出了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第一步,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科学内涵上也实现了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有机统一,在总体布局上实现了从二位一体、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不断拓展,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使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创造了让世人惊叹的中国速度、中国奇迹。事实胜于雄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和达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都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总之,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长期奋斗基础上的,是由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这一历史性的辉煌成果的取得,指导、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了历史命运的两个“不可逆转”:不可逆转地结束了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不断发展壮大、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描绘了人们美好生活的蓝图,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和科学路径。它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一条康庄大道,是中华民族的“人间正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无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唯一正确途径。

【篇3】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交流发言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也都“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了。不说更早的时期,就从改革开放开始,特别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后,唱衰中国的舆论在国际上不绝于耳,各式各样的“中国崩溃论”从来没有中断过。但是,中国非但没有崩溃,反而综合国力与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风景这边独好”。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近些年来,国内外有些舆论提出中国现在搞的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的疑问,有人说是“资本社会主义”,还有人干脆说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那就是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我们都始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这就包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包括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些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内容,如果丢掉了这些,那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了。

邓小平同志曾经深刻地、总结性地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过去不能搞全盘苏化,现在也不能搞全盘西化或者其他什么化。冷战结束后,不少发展中国家被迫采纳了西方模式,结果党争纷起、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至今都难以稳定下来。《庄子·秋水》中写道:“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我们千万不能“邯郸学步,失其故行”。我们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上升,国际上关于“北京共识”、“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等议论和研究也多了起来,其中不乏赞扬者。一些外国学者认为,中国的快速发展,导致一些西方理论正在被质疑,一种新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正在颠覆西方的传统理论。我们始终认为,各国的发展道路应由各国人民选择。所谓的“中国模式”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奋斗实践中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坚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国发展道路对世界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第二,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正确认识这个问题,要把握3个方面。一是,如果没有1978年我们党果断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并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把握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社会主义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就可能面临严重危机,就可能遇到像苏联、东欧国家那样的亡党亡国危机。同时,如果没有1949年建立新中国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改革开放也很难顺利推进。二是,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正确主张,当时没有真正落实,改革开放后得到了真正贯彻,将来也还是要坚持和发展的。马克思早就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三是,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对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我之所以强调这个问题,是因为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产生严重政治后果。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啊!邓小平同志指出:“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总的来说,我们党的历史还是光辉的历史。虽然我们党在历史上,包括建国以后的30年中,犯过一些大错误,甚至犯过搞‘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大错误,但是我们党终究把革命搞成功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才使我们这个人口占世界总人口近1/4的大国,在世界上站起来,而且站住了。”他还强调:“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对毛泽东思想的阐述,不是仅仅涉及毛泽东同志个人的问题,这同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整个历史是分不开的。要看到这个全局。”“这不只是个理论问题,尤其是个政治问题,是国际国内的很大的政治问题。”这就是一个伟大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眼界和胸怀。试想一下,如果当时全盘否定了毛泽东同志,那我们党还能站得住吗?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还能站得住吗?那就站不住了,站不住就会天下大乱。所以,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关系,不只是一个历史问题,更主要的是一个政治问题。建议大家把《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找出来再看看。

第三,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巨大成就,加之新中国成立以后打下的基础,这是它得以站得住、行得远的重要基础。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这一点不容置疑。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还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的难题,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处理都还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这一点也不容置疑。对事物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对社会主义这个我们只搞了几十年的东西,我们的认识和把握也还是非常有限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

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一定要有发展的观点,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我们说过,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我们过去取得的实践和理论成果,能够帮助我们更好面对和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但不能成为我们骄傲自满的理由,更不能成为我们继续前进的包袱。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全党同志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挥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清醒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和不变,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锐意进取,大胆探索,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现实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第四,我们党始终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章同时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想一下子、两下子就进入共产主义,那是不切实际的。邓小平同志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几十代人,那是多么长啊!从孔老夫子到现在也不过七十几代人。这样看问题,充分说明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上的清醒。必须认识到,我们现在的努力以及将来多少代人的持续努力,都是朝着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个大目标前进的。同时,必须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我们必须立足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脚踏实地推进我们的事业。如果丢失了我们共产党人的远大目标,就会迷失方向,变成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概言之,就是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既是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的,也没有脱离党的最高理想。我们既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做好当前每一项工作。

革命理想高于天。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在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尽管他们也知道,自己追求的理想并不会在自己手中实现,但他们坚信,只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持续努力,一代又一代人为此作出牺牲,崇高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正所谓“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今天,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一切迷惘迟疑的观点,一切及时行乐的思想,一切贪图私利的行为,一切无所作为的作风,都是与此格格不入的。一些人认为共产主义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甚至认为是望都望不到、看都看不见的,是虚无缥缈的。这就涉及是唯物史观还是唯心史观的世界观问题。我们一些同志之所以理想渺茫、信仰动摇,根本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牢固。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事实一再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最终消亡、社会主义最终胜利,必然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我们要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节能力,充分估计到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方面长期占据优势的客观现实,认真做好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合作和斗争的各方面准备。在相当长时期内,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还必须同生产力更发达的资本主义长期合作和斗争,还必须认真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创造的有益文明成果,甚至必须面对被人们用西方发达国家的长处来比较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不足并加以指责的现实。我们必须有很强大的战略定力,坚决抵制抛弃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主张,自觉纠正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最重要的,还是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壮大我们的综合国力,不断改善我们人民的生活,不断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不断为我们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毛泽东同志指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这种坚持走自己路的坚定决心,是我们党不断从挫折中觉醒、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谛。鲁迅先生有句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要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篇4】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交流发言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

判断

(共10题,共30.0分)

(3.0 分)1.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改变了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    (       )

正确

错误

得分:3

正确答案:错误

word/media/image1_1.png

(3.0 分)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

正确

错误

得分:3

正确答案:正确

word/media/image2_1.png

(3.0 分)3.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是一个全新的提法,体现了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       )

正确

错误

得分:0

正确答案:正确

word/media/image3_1.png

(3.0 分)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       )

正确

错误

得分:3

正确答案:正确

word/media/image4_1.png

(3.0 分)5. 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    (       )

正确

错误

得分:3

正确答案:正确

word/media/image5_1.png

(3.0 分)6. 基本方略是实践变成理论的中介。    (       )

正确

错误

得分:3

正确答案:错误

word/media/image6_1.png

(3.0 分)7.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    (       )

正确

错误

得分:0

正确答案:正确

word/media/image7_1.png

(3.0 分)8.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论断。    (       )

正确

错误

得分:3

正确答案:正确

word/media/image8_1.png

(3.0 分)9. 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    (       )

正确

错误

得分:3

正确答案:正确

word/media/image9_1.png

(3.0 分)10.思想和基本方略,都不是源于现实,而是源于时代课题。    (       )

正确

错误

得分:3

正确答案:错误

单选

(共10题,共40.0分)

(4.0 分)1. 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的发展理念。

A.创新、共赢、绿色、开放、协调

B.共享、协调、绿色、开放、共赢

C.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D.可持续、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得分:4

正确答案:C

word/media/image10_1.png

(4.0 分)2. 新时代的时代目标是()。

A.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B.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D.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得分:0

正确答案:D

word/media/image11_1.png

(4.0 分)3. ()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得分:4

正确答案:B

word/media/image12_1.png

(4.0 分)4. ()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A.社会环境

B.生态环境

C.农业农村农民

D.社会发展

得分:4

正确答案:C

word/media/image13_1.png

(4.0 分)5.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A.全面依法治国

B.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人民当家做主

得分:4

正确答案:A

word/media/image14_1.png

(4.0 分)6.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以()为根本遵循。

A.宪法

B.党章

C.法律

D.纪律处分条例

得分:4

正确答案:B

word/media/image15_1.png

(4.0 分)7.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A.改革

B.经济建设

C.改革开放

D.创新

得分:4

正确答案:C

word/media/image16_1.png

(4.0 分)8.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确保到()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A.2025年

B.2020年

C.2030年

D.2035年

得分:4

正确答案:B

word/media/image17_1.png

(4.0 分)9. ()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

A.传统习俗

B.社会思想

C.创新

D.意识形态

得分:4

正确答案:D

word/media/image18_1.png

(4.0 分)10.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

A.二十年

B.三十年

C.四十年

D.十年

得分:4

正确答案:B

多选

(共6题,共30.0分)

(5.0 分)1. 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其中重大阻力是()带来的改革阻力。

A.利益双方变化

B.利益关系改变

C.利益格局重组

D.利益分配调整

得分:0

正确答案:BCD

word/media/image19_1.png

(5.0 分)2. 坚持()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A.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民主协商

D.依法治国

得分:5

正确答案:ABD

word/media/image20_1.png

(5.0 分)3. 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其中重大风险有()。

A.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不要搞丢了

B.国家被侵略、被颠覆、被分裂的危险

C.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被破坏的危险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被打断的危险

得分:0

正确答案:BCD

word/media/image21_1.png

(5.0 分)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

A.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B.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D.实现贫困人口脱贫

得分:5

正确答案:ABC

word/media/image22_1.png

(5.0 分)5.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

A.世界多极化

B.经济全球化

C.社会信息化

D.文化多样化

得分:5

正确答案:ABCD

word/media/image23_1.png

(5.0 分)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健全()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A.组织治理

B.自治

C.法治

D.德治

得分:5

正确答案:BCD

【篇5】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交流发言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一、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

——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 道路就是党的生命。 我们 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 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 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 胜利, 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 前途命运。 历史和实践昭示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 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 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 就。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 也是建立在我们党九十多 年长期奋斗基础上的,而其思想、理论和实践的源头,则可追溯到更远。从提出 社会主义思想到现在, 差不多有五百年时间。 从这个很长历史过程来考察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 就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其思想发展的脉络, 更加充分地认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

社会主义五百年, 经过了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 从一国实践到多国 发展的过程。 二〇一三年一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 候补委 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 分六个时间段对社会主义五百年 的历史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梳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进 程。

第一个时间段,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 是一 五一六年英国人莫尔发表的 《乌托邦》 一书。 这本书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原始积 累过程中的悲惨景象, 同时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 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 此后一 直到十九世纪上半叶,有影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还有德国农民战争领袖闵采尔、 意大利的康帕内拉、 英国掘地派运动领袖温斯坦莱、 法国的摩莱里和马布利等人,

其中最重要的是十九世纪初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法国的圣西门、 傅立叶 和英国的欧文。 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 全部基础, 论证未来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对未来社会提出一些 积极主张和有价值的猜测。 但是, 他们的共同局限是唯心史观, 无法找到实现其 社会理想的正确道路和社会力量。

第二个时间段, 马克思、 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十九世纪中叶,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发展,工人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 台。马克思、恩格斯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状况,批判继承德国古 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 创立了唯 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并把社会主义思想置于这两大理论基石之上, 从而使社 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产 生、 发展、 灭亡和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 发展过程、发展方向、一般特征作了科学预测和设想。当然,马克思、恩格斯对 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主要是理论上的, 至于如何付诸实践, 还有待后人来解 答。

第三个时间段, 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 二十世纪初, 列宁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 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 领导十月革命取得成功,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 会主义国家, 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 十月革命胜利后, 究 竟如何搞社会主义, 也没有先例, 列宁进行了深入思考和艰辛探索。 针对一九一 八年下半年到一九二一年春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暴露出的问题, 列宁进行了深 刻反思,提出了新经济政策,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了深刻调整。

第四个时间段, 苏联模式逐步形成。 列宁逝世以后, 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 主义建设中, 逐步形成了实行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指令性计划经济、 权力高度 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 展, 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不尊重经济规 律等,随着时间推移,其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进 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困境, 苏联和东欧国家也想进行一些 调整, 但在西方等各种势力强大攻势下, 这种调整偏离了正确方向, 终于导致一

九八九年东欧国家先后发生剧变, 一九九一年苏联解体、 苏共解散, 使世界社会 主义遭受重大曲折。

第五个时间段,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 我们党是第 二个在一个大国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 新中国成立后,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 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 恢 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但是,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刚开始,我们只能 学习苏联经验, 但在实践中我们党很快就察觉到苏联模式的局限, 提出要以苏为 鉴, 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以毛泽东同志发表 《论十大关 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主要标志,我们党对怎样建设社 会主义有了自己新的重要认识。在后来的实践中,由于党在指导思想上“左”的 错误, 很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没有得到贯彻落实, 甚至发生了 “文化 大革命” 这样的全局性、 长时间严重错误, 使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历程中遭到 严重挫折。 尽管探索艰辛坎坷, 但我们党取得的积极成果是极其宝贵的, 为新的 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第六个时间段, 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开创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 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 路线,彻底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 理论勇气提出进行改革开放, 并明确提出必须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 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一九八二年,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上发 出响亮的号召: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走自己的 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经过实践探索, 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比较系统 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如何巩 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 义, 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创立 了邓小平理论, 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 以江 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 世界社会 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依据新的实践确立 了党的基本纲领、 基本经验,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

架, 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 大工程,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成功把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新世纪新阶段,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强调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加快生 态文明建设,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促进 社会公平正义, 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形成 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搞清世界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及其演进,搞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 展,就能明白,我们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 和总结, 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 是怎样把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 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的; 是怎样历 经千辛万苦、 付出各种代价, 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世界社会主义五 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 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 理论、 制度紧密结合的, 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 理论, 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 为党和国家的制度,由此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 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二〇一二 年十一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 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是创造人 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又 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 方面建设; 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又坚持改革开放; 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 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条道路既不是“传统

的”,也不是“外来的”,更不是“西化的”,而是我们“独创的”,是一条人 间正道。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实现人民福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包括邓小平理 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一理论体系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 “新版本”,是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实际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它 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坚持、发展和继承、创新的关系。马克思列宁 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我们一定要以我国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 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 着眼于马克思主义 理论的运用, 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 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在当 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 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 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坚持把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有机结合 起来, 符合我国国情, 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 又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 设的有益成果, 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是中国发展进步的 根本制度保障。

应该看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 富有效率的, 但还不是尽善 尽美、 成熟定型的, 也需要不断完善。 邓小平同志一九九二年在视察南方重要谈 话中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 更加定型的制度。 ” 要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 坚持和完善 现有制度,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 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胜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 反映中国人民意愿、 适应中国和时代 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如果说社会主义历经高潮与低潮、 成功与挫折的 历程, 是一部气势恢宏、 跌宕起伏的交响乐, 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部雄 浑交响乐的华彩乐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也都“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了。

实践是最硬的标准,道路走得怎么样,最终要靠事实来说话。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空前提升。一九七九到二〇一二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百分之九点八,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百分之二点八的增速,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成功实现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跨越。这样的发展、这样的巨变,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是罕见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之中国,同新中国成立以前之中国相比,同鸦片战争以后之中国相比,有天壤之别啊!”同欧美一些国家受困于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相比,同一些发展中国家陷入发展陷阱相比,同西亚北非一些国家政治动荡、社会混乱相比,我国发展可以说是风景这边独好。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走得对、走得好。

近些年来,国内外有些舆论提出中国现在搞的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的疑问,有人说是“资本社会主义”,还有人干脆说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那就是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我们都始终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这就包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包括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些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内容,如果丢掉了这些,那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了。”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这条道路更不容易。过去,我们照搬过本本,也模仿过别人,有过迷茫,也有过挫折,一次次碰壁、一次次觉醒,一次次实践、一次次突破,最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之路。现在,有些人议论这个道路、那个道路,有的想拉回到老路上,有的想引到邪路上去;有的是思想认识误区,有的是别有用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我们看准了、认定了,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不能数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要始终保持清醒坚定,保持强大前进定力,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

路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主要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

对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有人在认识上还比较模糊。比如,有的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之前的三十年曾经出现过“文化大革命”这样的错误,因而用后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有的则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许多以前没有的新矛盾,甚至认为我们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因而用前三十年来否定后三十年。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的关系,决定着能否正确评价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历史,能否正确评价新中国六十多年的历史,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

在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我们要有十分清醒而坚定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二十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对如何正确认识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刻阐述。

第一,如果没有一九七八年我们党果断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并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把握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社会主义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就可能面临严重危机。同时,如果没有一九四九年建立新中国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改革开放也很难顺利推进。

第二,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提出的许多正确主张,虽然当时没有真正落实,改革开放后得到了真正贯彻,将来也还是要坚持和发展的。马克思早就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

第三,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对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推向前进。

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关系,不只是一个历史问题,更主要的是一个政治问题。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近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

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产生严重政治后果。想当初,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是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

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不论发生过什么波折和曲折,不论出现过什么苦难和困难,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一百七十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多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要牢固树立正确历史观,既不能割断历史,也不能虚无历史,坚持做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

5.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庄严宣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前进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经过几十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这一点不容置疑。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还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的难题,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处理都还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这一点也不容置疑。对事物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对社会主义这个我们只搞了几十年的东西,我们的认识和把握也还是非常有限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大胆探索、深化发展。

二〇一三年六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重温党和人民共同走过的光辉历程,要提高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一是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这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历经艰难曲折,付出巨大牺牲,在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得出来的基本结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这样走过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这样走过来的,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也是这样走过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站立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在三十多年探索和实践中,找到了、坚持了、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现在最关键的是坚定不移走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二是必须顺应世界大势。“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是事关党的事业成败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社会主义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的实行,都是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结果。改革开放是怎么搞起来的?很关键的一条是我们党正确判断世界大势,确立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认识,才有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才有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开启。在当今世界深刻复杂变化、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和互动空前紧密的情况下,更要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发展变化,把握世界大势,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时代前进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

三是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们党九十多年来之所以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能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就是坚持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最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投身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来。我们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战争、赶走日本侵略者,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变一穷二白的国家面貌,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实行

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样是为了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在前进征途 上,只要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紧紧依靠人民,就能永远立于不败 之地。 四是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 度重视加强自身建设。 在做好党的建设日常性工作的同时, 先后开展整风、 整党、 “三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先进性、科学发展观、党的群众路线等 学习教育实践活动, 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 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 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牢牢把握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 政水平、 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 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 国人民的主心骨, 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 导核心。 五是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 制度,是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取得的,也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我 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习近平 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 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要在深入把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基础上,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 信, 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合格答卷。

推荐访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言 发展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