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自查报告 > 高考综合改革推进工作自查报告(完整)

高考综合改革推进工作自查报告(完整)

时间:2023-01-23 19:05:04 自查报告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综合改革推进工作自查报告(完整),供大家参考。

高考综合改革推进工作自查报告(完整)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的通知》,甘肃省3月份出台了《甘肃省高考综合改革工作推进方案》,4月份平凉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对2020年高考备考和高考综合改革推进工作进行督导与调研的通知》。面对2021年9月甘肃全面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及《甘肃省高考综合改革工作推进方案(2020——2023)》要求,学校审视现状、聚焦关键,通过“金种子”计划——静宁一中教师校本培训,走内涵发展之路;多方筹措,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传承中创新,在学习中借鉴,深化课程改革;在精细管理、精准教学上下功夫,探索符合校情的教学管理新机制;以年级组为单位,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开展动静结合、过程与结果并重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但目前一线老师理论积淀、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还不能适应高考综合改革发展的需要,尤其多年的负债办学,巨大的债务已成为一条捆仙索,严重制约着学校教育教学长足发展。

为做好全面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我校对照《甘肃省高考综合改革工作推进方案》开展了全面自查,现将各项准备工作任务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静宁一中创建于1941年,由陇东著名教育家王尔全先生在明代嘉靖年间庙学的基础上,依托静宁文庙创办,初名为“静宁中学”,1943年更名为“甘肃省立静宁中学”,1958年划归县办,改名“静宁县第一中学”,2002年晋升为“甘肃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04年学校取缔初中部成为独立高中。近几年,学校综合办学实力提升至全省第八位,成为进入甘肃省普通高中“十强”之一的唯一一所县级高中。目前,学校占地129987平方米(约175亩),建筑面积54455平方米,绿化面积43369平方米,运动场25370平方米。有教职工264人,学生2353人,教学班47个。

自高考制度恢复以来,为高等院校输送了3万余名高质量学生。近年来,为北大、清华培养了51名优秀学子。2019年,应届生重本上线432人,上线率55.6%;总分600分以上47人,有2人进入全省理科前百名,其中1人并列全省第二名。

多年来,学校坚持“修德以立身,勤学以自强”的校训和“德行相修,协调发展”的办学理念,按照“以德治校、教研兴校、特色立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思路,逐步形成了“以人为本、亲和大气、勤奋自强、追求卓越”的校风,“敬业、爱生、严谨、合作”的教风和“笃行、勤学、善思、好问”的学风。

2019年,学校先后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安大学、陆军工程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授予“优秀生源基地”称号。

二、工作任务落实情况

(一)教师队伍建设

我校目前有教职工278人,其中工人5人。目前在教学岗位的专任教师213人(其中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教师28人)。研究生33人,本科224人。现有正高级教师3人,高级74人,一级教师105人,二级教师90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津贴1人,甘肃省特级教师2人,省园丁9人,省学科带头人3人,省骨干9人,省青年教学能手5人,陇原名师1人,省劳模1人。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整体规划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学校成就教师,教师发展学校,在双赢中寻求学生发展的契机点。多年来,学校一贯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从加强领导班子队伍建设,实施名师工程、青蓝工程,优化师资队伍,打造过硬的德育工作队伍,加强后勤队伍建设等方面规划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蓝图。新年伊始,学校在回顾展望中,制定了《静宁一中五年发展规划(2020年1月-2024年12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发展规划中。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活动、加强政治学习、签定师德承诺书、建立党员示范岗、建立师德档案、完善师德考核方案,让教师评价结果与考核挂钩等措施,深入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上级指示精神。

(3)推进校本教研,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发展

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保障。我校的教师培训主要依靠本校的力量,通过校本教研活动,相互交流,相互提高。

主要措施有:有效落实集体备课活动、效落实各年级“同课异构”活动。并通过邀请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织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参加部分省、市名校的各项教研等活动搭建平台,创新机制,在研讨交流中为我校建设一支骨干教师生力军奠定基础。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教师结构性短缺比较突出,急需解决

目前,我校教职工278人,除去教辅、后勤、办公等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及一些由于身体原因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目前在教学岗位的科任教师213人,在岗专任教师中,50岁以上的教师有22人,年龄偏大的教师人数较多。学校目前有教学班53个,在校学生2942人,按照国家标准普通高中生师比12.5:1,我校应有专任教师235人,整体缺编教师22人。

按照甘肃省高考综合改革工作推进方案要求,依“3+1+2”选课走班模式的需求,学生在选课的时候,教师结构性缺员严重。语文缺7人、数学缺7人、英语缺4人、物理缺6人、化学缺4人、生物缺6人、政治缺2人、历史缺6人,地理缺2人,共计缺44人。需要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提前谋划,引进优秀人才,改变目前的状况。

(2)应对新高考的准备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学校的教师结构调整,部门专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新观念的形成,新技术的培训工作都需要我们现在持续去做。

应对新高考,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专项资金投入,另一方面需要学校提早规划,加大相关培训力度,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3)名优教师群体需要不断壮大

学校现有特级教师、省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名师队伍数量偏少,影响力不够,示范引领作用体现不充分。这就需要进一步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提供机会,力争用两到三年培养出有影响力的省级教学能手或骨干教师,形成教师成长的示范带动效应。

(二)完善办学基础条件保障

静宁一中现有教学班48个(高一级16个教学班,高二级各15个教学班,高三级17个教学班),截止目前,共有学生2248人,教职工278人,师生人数共计2526人;目前,校舍建筑面积53454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22379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3884平方米、生活服务用房18192平方米及其他用房8999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21.16平方米;学校现有体育运动场所三处,场地总面积25370平方米(其中体育馆7852平方米),生均体育运动场地10.04平方米;学校占地面积129987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51.46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值914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0.362万元;图书馆藏书12万册,生均 0.0048万册;正在修建的实验大楼为我校常规实验室的升级,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和高考综合改革拟建心理咨询室和学生职业生涯建设辅导室。

按照普通高级中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要求,静宁一中学校规模适中,符合办学要求,学校教学用房基本能够满足新高考下的选课走班的需要,近期在教育主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校园网络,教育信息化得到全面改善,教室原来的投影和白板全部换成一体机,为育人方式改革和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目前,学校校园设计基本合理,办公区、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相对独立,布局合理,且教学区相对处在学校“静区”,为框架结构建筑,楼宇坐北朝南,通风、采光条件好。校园内有文庙一座,典雅的明清建筑与现代化的教学楼交相呼应,形成了绿色、优美、人文、和谐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学校体育场地与教学区适当分隔,有长轴为南北向的田径场地一处,球类场地一处和集球类、艺术教学与一体的体育馆一座。目前,学校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地面积、生均占地面积等达到或超过相关量化标准,基本满足高考综合改革提出的普通高中课程实施的要求。

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由于当前学校负债太多,已经成为制约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一是学校资金短缺,一些必备的教学设备,尤其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器材及耗材购置困难,物理实验室的实验仪器以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设备为主教学开出率不高;二是化学生物实验室缺少年轻专业的实验老师。三是近年来学校建设缺少项目支撑,政府投入办学资金少,难以保障教育教学正常运转和课程改革需要,在很大程度上阻滞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四是由于缺少专业图书管理人员从而在对书刊进行分类、编制书目索引等方面无法进行。五是按照《教育现代化2035》对高中教育教学和高考综合改革的要求,新实验楼建成后着力解决高中学校,实验室、实训室、心理咨询室、生涯规划指导中心等功能室的配置问题,但相应的资金问题又是一大难题。

(三)考试安全保障条件建设

我校为高考、中考和学业水平测试优秀考点。在多年承担各级各类考试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考试制度相对完善,工作人员业务精湛,监考老师们业务熟练,在历次考试中基本能够做到考前培训到位、过程组织到位、措施落实到位,基本保证考试的零出错。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屏蔽仪功效相对落后,屏蔽效果不佳,电源线破损严重,考点办公室为学生阅览室,每次考试需要重新安装电脑及音响设备,考点办公室桌凳破旧,布置相对繁琐。

2.家长、学生、教师对学业水平测试不够重视,导致考务安排较为困难,监考质量和答题质量大打折扣。

建议:1.更新屏蔽仪和电源线,重新喷绘考场内标语,提升考点办硬件设施(音响、电脑、桌椅等)。2.加强宣传教育,让学生,家长,教师重视学业水平考试,从而提升考务工作、监考工作和考试质量。

(四)深化高中课程改革

教育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教育也需要服务性、社会性和时代性。所以教育需要在回顾中不断扬弃,在埋首中践行理想,在展望中与时俱进。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我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工作来促进新课程改革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1.学校统一向全体教师印发了新课改的相关文件和《课程标准》,组织教师学习研究。

2.开全、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按要求开设了各学科选修课程。

3.开发多类型校本课程,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课程多元化、多元课程特色化。如立足文庙挖掘儒家文化内涵,开设《论语选读》,开展成人礼活动,进行学校办学理念和校训的再次完善。

4.学校每年有机会、有针对性的组织班子成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骨干教师参加各类短期离职培训。结合校情,将离职培训与网络培训有机结合,将专家讲座与校本培训相结合(如开展“1+1”教研活动、开展“学科教育论坛”、举办教育教学研讨会、落实集体备课制、开展高二级“教学活动月”活动,等)。

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师资源短缺,还不能满足走班制对教师数量的需求。

2.师资培训项目少、途径单一、教学任务繁重,在职培训的有效性亟待提升。

3.教研工作缺乏一定的经费支持,教师教学负担重,科研精力不足、热情性不高,学校教研还不能够引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4.学校实验室配备不够齐全,无法满足新课程体系下的实验要求。

(五)改革高中教学组织形式

1.及早谋划,满足新课程设置对学生个性化需求。

学校盘查现有资源从理念指导、制度建设、体系构建、软硬件建设等方面,在行政班的基础上,为教学班的组建做准备、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提升、个性特长发展和选择考试科目需求,高中学校今后将加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统一规划和设计,进一步完善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方案,分类分层开发选修课程,构建必修与选修有机结合的学科课程体系,充分满足不同特质学生的学习需求。

2.优化方案,发挥特长,满足学生选科的指导性和自主性。

学校要按照深化课程改革的要求,科学制定课程实施方案,统筹安排高中三年的课程,注意教学时间安排的课程之间、年级之间的均衡性和学科学习的连贯性、可持续性。防止出现为应对学考或选考挤压选修课程课时,从而造成学生高一、高二课程多、课时紧、负担重,高三年级只应对统一高考科目的现象。

3.分层教学逐步推行学生全员走班

为适应走班制的有效落实,学校将建立选课制度,编排选课指南,指导学生自主选科目、选层次、选教学班级。

在这块,学校目前还存在思路不够清晰、体系不够全面、软件相对滞后等问题,需要我们在后续工作中进一步审视校情、加强学习、积极借鉴,做到理念在先、制度在先、指导在先,确保这小工作做细、做实、做好。

六、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指导

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生涯规划教育包含生涯规划教育平台、生涯规划师队伍建设、生涯规划课程设计开发、生涯教材教具设备等。我校在近两年的摸索时间中通过派发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书、开展讲座、建立评价体系等形式,积极开展这项工作。主要有:

1教育学生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2.教育学生要接受自己、肯定自己。

3.通过研究性学习、研学旅行的形式,组织学生适当走出学校、认识外面的世界,增长见识,挖掘潜能。

4.指导学生形成个人的生涯目标和行动计划制定与实施。

为此,学校拟通过制订课程目标(分学段各具特色)、具体目标(认知、能力、情感)的基础上,开设相关课程,从而让学生在准确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明确职业目标及发展方向、根据自己所选择的未来职业,规划自己的高中生活、提升学业水平、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1.我校的学生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目前以开展活动、举办讲座为主,还没有上升到课程的高度。

2.心理指导教师和生涯规划教育专业教师少(仅仅新招1名),大多活动靠班主任开展,指导实践性不强。

3.我们拟开设的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还缺乏更高层次的理论水平指导,内容比较单一,评价较为困难。

4.无活动资金保障,活动只能局限于班级内、校内开展,活动次数少。

七、完善高中综合素质评价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包括指导思想、评价原则、评价体系内容及标准、组织实施、结果的呈现与应用工作评价 、实践反思六方面内容。我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起步早,前期落实到位,后期有所淡化,近年来再次引起关注。目前,评价体系的落实主要在年级组。目前在年级组的统一组织下,以班为单位,高中三个年级学生都建有过程跟踪档案,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显性评价与隐性评价相结合、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学业评价与全人评价相结合。每学期分阶段实行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每生一盒发展性评价资料,客观的记录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表现,内容真实准确、公开透明,程序规范,基本上做到了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真实性,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起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1、如何正确把握过程性的综合素质评价与传统考试评价之间的关系。在很多时候,考试决定着我们的前途和命运,甚至决定着我们的一生。因此,考试仍然是目前所有评价方式中最具主宰作用的。新课程评价改革试图淡化考试的这种选拔功能,扭转考试的这种主宰作用,这是向传统考试评价方式发起的令人振奋的挑战。但如果不从源头上对人才选拔方式进行改革,不从根本上削弱考试的选拔功能,那么新课程评价改革最多只能是发起的一种挑战而已。因此,在这种转型实验期,该如何处理过程性的综合素质评价和传统考试评价之间的关系,是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深入思考的。

2、如何进一步优化评价指标,从信度、区分度、学分认定、效益呈现等方面使评价内容更趋合理,使评价操作更简便易行。

综合上述,面对甘肃省高考综合改革的新要求,我校困难与发展相伴,挑战与机遇并存,可以说面对教育教学的发展,我们在多年探索中成就满满而又困难重重。如教学理念的滞后;语文、英语、物理等学科老师结构性短缺现象严重,同时,心理辅导老师、实验室专业老师都缺额严重,让我们目前的教育教学常常在“保量”,在“提质”上任重道远;学校硬件建设中,如实训室、心理辅导室、职业生涯指导室等基本为零。

贫穷限制了想象,贫穷也严重制约着目前一中的发展。4000多万元的巨额债务已经成为高悬在一中人头上的达摩斯之剑,成为制约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如学校图书、教学设备、实验器材的购进,老师们意见很大、呼声强烈,但由于没有资金,许多办学设想很难实现。

尤其是,静宁一中做为一所具有80年办学的老校,目前名师数量少、比重低,引领带头作用不足,青年教师成长缓慢、后劲乏力。尽管多年来学校实施“金种子——名师校本培养计划”,但受资金制约,校本培训力度不够、教研力量薄弱,都成为一中发展的层层阻力。

相信有各级政府的全力支持、有各级主管部门的全心指导,有一中人的齐心协力,共克时艰,一中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推荐访问:高考 自查 推进 高考综合改革推进工作自查报告 高考综合改革推进工作自查报告 高考综合改革自评报告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