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对照材料 > 净化修复政治生态对照检查材料(7篇)

净化修复政治生态对照检查材料(7篇)

时间:2022-11-24 15:55:03 对照材料 来源:网友投稿

净化修复政治生态对照检查材料(7篇)净化修复政治生态对照检查材料  按照区纪委安排部署,6月27日晚观看了我市警示专题片《为了政治生态的海晏河清》,该片从理想信念动摇、政治意识丧失、组织观念弱化、宗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净化修复政治生态对照检查材料(7篇),供大家参考。

净化修复政治生态对照检查材料(7篇)

篇一:净化修复政治生态对照检查材料

  按照区纪委安排部署,6月27日晚观看了我市警示专题片《为了政治生态的海晏河清》,该片从理想信念动摇、政治意识丧失、组织观念弱化、宗旨意识淡薄等方面,深入剖析了受到严肃查处的原和平区委书记李金亮、原红桥区委书记赵建国、原西青区委书记周家彪等10个违纪违法典型案件,他们或背离初心,或两面伪装,或信奉圈子,或擅权妄为,对我们领导干部起到了警示和教育作用。对照自身,我认为自身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片面地自我满足,自认为工作好、表现好,没有什么问题需要自查自纠。同时觉得自己虽有缺点,但问题不大,都是小毛病,缺乏责任感、危机感,认识片面,态度不够端正。

  二是治理论学习抓得不紧、不实。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学习不够深入、理解不够透彻、贯彻不够自觉,所以对中央八项规定在思想认识上不够深入,在行动落实是不够自觉,在“四风”问题方面,曾经有所蔓延。

  三是工作力度不够,未能很好地做好工作化、规范化建设。在思想上还没有很好地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

  对照以上问题,结合自身,我将做到以下整改: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纪律教育学习是终身的事情,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今后我不仅要学法律、学习业务知识,更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十九大重要思想等科学理论,精读有关重点文章,及时学习领会党的文件精神,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坚定自己的政治信念。进一步增强纪律观念,增强纪律意识,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加强党性煅炼,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以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作风,以百折不饶、知难而进的勇气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任务。二是要严以律己,强化自我约束。在金钱等诱惑面前,要经得起考验,做到自制、自励、自洁,果断反对享乐主义和奢糜之风;果断抵制歪门邪道,始终做到清正廉洁,自觉与各种奢靡腐败现象作斗争,局领导班子带头提升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强化检查问责,提高自律意识,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1

  三是全面履行好职责,切实加强自身建设。紧密联系自身实际,把学习《廉洁自律准则》和《党纪处分条例》结合起来,带头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持“高线”,坚守“底线”,做到打铁自身硬、正人先正己。

  2

篇二:净化修复政治生态对照检查材料

  修复净化政治生态个人廉洁自律存在的问题当前,保康法院党员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党员干部都能够严格遵守党纪党规。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少数干警还存在执行政治纪律不严、遵守政治规矩不力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一)要正视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问题

  一是政治立场不鲜明。有的党员干部对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没有足够的认识,认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上级重要、下级次要,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没有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重要的位置。理想信念不坚定,党性观念不强,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旗帜不鲜明,态度不坚决,甚至丧失党性原则。有的干部缺乏诚信意识,对党不忠诚,不信守服务承诺、廉政承诺,长期不参加组织活动,脱离党组织,不缴纳党费。

  二是言辞论调与中央不一致。有些党员干部口无遮拦,习惯于传播小道消息,议论网上热门话题,传播政治谣言、政治笑话;有的甚至对中央的决策部署说三道四、评头论足、阳奉阴违,大会上唱赞歌,私下里酒桌上唱反调。有的身为法官,不信仰法律,“人治”思想严重,在一些公开场合大放厥词,说什么“打官司要靠关系”、“别人有后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的法官公正司法、为民司法意识不强,平时不学习政治理论,钻研法律知识,办起案来就讲关系、人情、金钱,“六难三案”现象时有发生,在社会和群众中造成了极坏影响,致使人民群众不断地信访、来访,破坏司法权威,影响到保康法院全面建设。

  三是组织原则不遵循。有的干部不按照议事程序办事,该请示的不请示,该汇报的不汇报,违规用权、擅自越权,破坏组织秩序,留下严重隐患。有的干警遇到矛盾绕道走,不去想办法解决矛盾和问题,处理刺手问题看风头,看来头,看势头,不敢碰硬,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信奉好人主义,碰到不良倾向讲面子不讲真理,讲人情不讲原则。有的干部自身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不是找组织,而是想着找关系,把正当的党内关系搞得很庸俗。有的缺乏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民主生活会上不敢涉及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

  四是决策部署不落实。有的部门、有的干部信奉部门利益、个人利益至上,对自己有利的就贯彻落实,对自己不利的就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干警认为自己无职无权,工作消极应付,心无所思、干无所指,对工作缺乏激情,对事业缺乏热情,对群众缺乏感情。还有的同志自由散漫惯了,不作为、慢作为,对工作任务敷衍应付、长期不驻庭,值班制度流于形式,习惯于“不找事、不惹事、不出事”,群众办事经常找不到人。

  我们常说,要用良好的党风带政风促民风。有良好的党风,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就好,就能很好的促进政风民风。作为一名党员,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党的形象;作为一名法官,一言一行都关系到法院的威望,群众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们如果不守政治纪律、不讲政治规矩,那么危害是巨大的,不仅会导致不正之风盛行,破坏干群关系,败坏党风政风民风,甚至会损害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二)要深刻剖析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方面各种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是思想滑坡。有的党员干部在追求成长与进步的同时,往往忽视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放松了主观世界的改造,导致了党性不纯、党性不强,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得不到自觉遵守。

  二是认识偏差。认为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是上层的事,基层没有这方面的问题,或者认为即使有也无碍大局。大多数干警甚至是领导干部身上都存在“重业务、轻政治”的倾向,导致一些部门和干警纪律松弛、作风松懈、组织松散。还有少数党员干部认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软指标,缺乏硬约束,口头上说说而已,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就容易出偏差。

  三是责任意识不强。少数领导干部对上级的决策部署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满足于“钉牌子”、“制图表”、“读文件”,甚至对于职责范围内的事也是一推、二躲、三糊弄,怕难、怕烦、怕担责,导致问题越来越大。

  四是要求不严。长期以来我们对党员干部思想上、行为上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缺乏有效的教育和监督。对党员干部在管理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甚至对违纪党员干部责任追究时,总是从保护干部的角度出发,帮其说情开脱,致使少数党员干部在纪律规矩面前心存侥幸。

篇三:净化修复政治生态对照检查材料

  政治生态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照检查材料

  大全

  政治生态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照检查材料正视党内政治生态存在的突出问题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集中体现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工作作风等。作为政治发展中的关键因素,政治生态往往影响和制约着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政治生态好,‚软环境‛就好,人心就齐,党的事业就能发展;政治生态不好,人心就会涣散,政治生活就会弊病丛生,党的事业就会遭遇挫折。新形势下,我们党的党内政治生态总体状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从近年来查处的重大违纪违法案件来看,有些地方出现区域性腐败、塌方式腐败,往往是查处一个案件牵出一窝人,‚拔起萝卜带出泥‛。这充分说明这些地方的政治生态出了问题。比如,一些地方对‚一把手‛的权力缺乏有效监督,‚一把手‛在行使权力时比较任性,甚至凌驾于组织之上,大搞用人‚一言堂‛、花钱‚一支笔‛、决策‚一张纸‛,久而久之就带坏了班子、搞乱了风气,导致当地政治生态污浊。再如,一些地方‚圈子文化‛盛行,给党内政治生态带来极

  大危害。政治生活中的‚圈子文化‛,实际上是基于人身依附和利益共享而形成的一种‚互利共生、抱团取暖‛的利益联盟。近年来查处的腐败窝案串案,大都跟‚圈子文化‛有关系。‚圈子文化‛一旦盛行,就会诱发山头主义、宗派主义等,把圈子利益凌驾于党和人民利益之上,破坏党纪国法,混淆是非对错,破坏党的团结统一。当前,‚圈子文化‛已经成为危害党的肌体健康的一种顽症和毒瘤,是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污染源‛。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我们正视问题,把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摆在重要位置。

  多措并举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政治生态系统是由不同层次的子系统构成的,这些子系统又是由多种要素和变量相互转化和交互发力形成的。因此,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遵循系统思维,坚持多措并举,形成合力。

  消除腐败这一政治生态的‚污染源‛。腐败是侵蚀政治生态的致命‚污染源‛。腐败盛行,政治生态就不可能风清气正。只有严厉惩治腐败,拔烂树、治病树、矫歪树、种新树,才能保护好政治生态的‚森林‛。这就要求我们以零容忍的态度持之以恒地惩治腐败,捍卫党纪法规,消除一切有损党内政治生态的消极腐败因素。在惩治腐败方面,既要治标,也要治本,加快建立健全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抓好净化政治生态的‚关键少数‛。实践表明,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在净化政治生态中具有重要示范作用,尤其是‚一把手‛

  直接影响一个地区和部门政治生态的优劣。作为政治生态建设的领导者、推动者,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应主动担责、以上率下,在修身用权律己、谋事创业做人中始终坚守正道、弘扬正气,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严肃纲纪、嫉恶如仇,艰苦奋斗、清正廉洁,通过发挥表率和示范作用,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打造过硬政治行为主体。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政治行为主体,都对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负有责任。打造过硬的政治行为主体,关键是坚持把固本培元的‚高线‛和严守纪律规矩的‚底线‛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使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打牢理想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定‚四个自信‛。另一方面,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让广大党员干部明底线、知敬畏,积极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动上明确界限,真正敬畏法纪、遵守规矩。通过思想建党强定力,通过制度治党立规矩,一正一反、一柔一刚同向发力、同时发力、持续发力,同频共振、相得益彰,就能有效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政治生态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照检查材料当下的政治生态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十八大之后,邱炜煌即在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撰文提出针对当下的政治生态,应根治十大“常见病”。在他看来,净化政治生态,先得找到政治生态受污染的根源,以便对症下药。一是“不跑不送,原地不动”的潜规则。“不跑不送,原地不动;

  只跑不送,暂缓使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已成为一些地方干部升迁的潜规则,民主推荐、组织考察、集体研究等有时不过是玩程序、走过场。

  二是“拼搏不如拼爹”的特权现象。现在“官二代”现象比较突出,有的领导干部钻政策空子曲线调动亲属进公务员队伍,有的另辟蹊径通过“党外路线”安排子女进班子。

  三是“能力不如关系”的关系学。大到帮派小到“老乡圈”、“同学圈”、“麻将圈”,形成各种各样的利益团体。有关系走遍天下,无关系寸步难行。这种“无人不求人、人人都被求”的“中国式求人”往往挑战法律尊严、政府公信力、社会公平和市场规则,必然导致权钱交易、人身依附。

  四是“琢磨事不如琢磨人”的投机钻营。琢磨领导,了解他的喜怒哀乐,投其所好;琢磨对手,掌握他的弱点软肋,攻其不备;琢磨派系,打听谁是谁的人,谁听谁的话,四处讨好,八面玲珑;琢磨自己,无视缺点,放大优点,心生浮躁,盲目攀比,“两年不提拔、心里有想法,三年不挪动、就想去活动”,甚至提拔的位子还没坐热,便又想着上台阶。

  五是“干的不如看的”的论资排辈。有些干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习惯于当看客、评论员,对干事的说三道四、品头论足,甚至横挑鼻子竖挑眼。更严重的问题是这种人竟然还很“吃香”,仕途顺利。

  六是“做事不如作秀”的形式主义。有的地方“打造典型”,把所谓的“农业示范园”、“农民别墅群”、“现代养牛场”等集中“秀”到公路边,以期上级领导“一目了然”,却往往因为“布景”、“道具”穿帮,或“群众演员”配合不当,弄巧成拙,丑态百出。

  七是“摆平就是水平”的伪稳定。基层干部中流传这样的顺口溜:“稳定就是搞定,摆平就是水平,没事就是本事,妥协就是和谐”,一些同志把它作为领导学说的真谛。

  八是“多栽花少栽刺”的好人主义。由于存在片面“以票取人”问题,一些干部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的处世哲学,把“圆滑”视为成熟,把“世故”当成稳重,滋长庸俗的坏风气。

  九是“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邱炜煌认为,经济学上“劣币驱逐良币”的定律也存在于一些政治生态不良的地方和单位,有的同志坚持原则,嫉恶如仇,成为我行我素者的绊脚石,往往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正所谓“你和我过不去,我就让你出局”。

  十是“不怕犯事只怕‘出事’”的地方保护主义。一些地方只怕“出事”不怕犯事,势必助长违法犯罪的侥幸心理,导致攻守同盟的抱团现象,产生有案不查的地方保护主义,形成滋长腐败的“政治生态”。

  政治生态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照检查材料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集中体现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工作作风等。作为政治发展中的

  关键因素,政治生态往往影响和制约着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政治生态好,“软环境”就好,人心就齐,党的事业就能发展;政治生态不好,人心就会涣散,政治生活就会弊病丛生,党的事业就会遭遇挫折。新形势下,我们党的党内政治生态总体状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从近年来查处的重大违纪违法案件来看,有些地方出现区域性腐败、塌方式腐败,往往是查处一个案件牵出一窝人,“拔起萝卜带出泥”。这充分说明这些地方的政治生态出了问题。比如,一些地方对“一把手”的权力缺乏有效监督,“一把手”在行使权力时比较任性,甚至凌驾于组织之上,大搞用人“一言堂”、花钱“一支笔”、决策“一张纸”,久而久之就带坏了班子、搞乱了风气,导致当地政治生态污浊。再如,一些地方“圈子文化”盛行,给党内政治生态带来极大危害。政治生活中的“圈子文化”,实际上是基于人身依附和利益共享而形成的一种“互利共生、抱团取暖”的利益联盟。近年来查处的腐败窝案串案,大都跟“圈子文化”有关系。“圈子文化”一旦盛行,就会诱发山头主义、宗派主义等,把圈子利益凌驾于党和人民利益之上,破坏党纪国法,混淆是非对错,破坏党的团结统一。当前,“圈子文化”已经成为危害党的肌体健康的一种顽症和毒瘤,是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污染源”。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我们正视问题,把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摆在重要位置。

  政治生态系统是由不同层次的子系统构成的,这些子系统又

  是由多种要素和变量相互转化和交互发力形成的。因此,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遵循系统思维,坚持多措并举,形成合力。

  消除腐败这一政治生态的“污染源”。腐败是侵蚀政治生态的致命“污染源”。腐败盛行,政治生态就不可能风清气正。只有严厉惩治腐败,拔烂树、治病树、矫歪树、种新树,才能保护好政治生态的“森林”。这就要求我们以零容忍的态度持之以恒地惩治腐败,捍卫党纪法规,消除一切有损党内政治生态的消极腐败因素。在惩治腐败方面,既要治标,也要治本,加快建立健全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抓好净化政治生态的“关键少数”。实践表明,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在净化政治生态中具有重要示范作用,尤其是“一把手”直接影响一个地区和部门政治生态的优劣。作为政治生态建设的领导者、推动者,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应主动担责、以上率下,在修身用权律己、谋事创业做人中始终坚守正道、弘扬正气,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严肃纲纪、嫉恶如仇,艰苦奋斗、清正廉洁,通过发挥表率和示范作用,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打造过硬政治行为主体。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政治行为主体,都对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负有责任。打造过硬的政治行为主体,关键是坚持把固本培元的“高线”和严守纪律规矩的“底线”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使广大党员干

  部不忘初心,打牢理想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定“四个自信”。另一方面,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让广大党员干部明底线、知敬畏,积极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动上明确界限,真正敬畏法纪、遵守规矩。通过思想建党强定力,通过制度治党立规矩,一正一反、一柔一刚同向发力、同时发力、持续发力,同频共振、相得益彰,就能有效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当下的政治生态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十八大之后,邱炜煌即在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撰文提出针对当下的政治生态,应根治十大“常见病”。在他看来,净化政治生态,先得找到政治生态受污染的根源,以便对症下药。

  一是“不跑不送,原地不动”的潜规则。“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暂缓使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已成为一些地方干部升迁的潜规则,民主推荐、组织考察、集体研究等有时不过是玩程序、走过场。

  二是“拼搏不如拼爹”的特权现象。现在“官二代”现象比较突出,有的领导干部钻政策空子曲线调动亲属进公务员队伍,有的另辟蹊径通过“党外路线”安排子女进班子。

  三是“能力不如关系”的关系学。大到帮派小到“老乡圈”、“同学圈”、“麻将圈”,形成各种各样的利益团体。有关系走遍天下,无关系寸步难行。这种“无人不求人、人人都被求”的“中国式求人”往往挑战法律尊严、政府公信力、社会公平和市场规则,必然导致权钱交易、人身依附。

  四是“琢磨事不如琢磨人”的投机钻营。琢磨领导,了解他的喜怒哀乐,投其所好;琢磨对手,掌握他的弱点软肋,攻其不备;琢磨派系,打听谁是谁的人,谁听谁的话,四处讨好,八面玲珑;琢磨自己,无视缺点,放大优点,心生浮躁,盲目攀比,“两年不提拔、心里有想法,三年不挪动、就想去活动”,甚至提拔的位子还没坐热,便又想着上台阶。

  五是“干的不如看的”的论资排辈。有些干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习惯于当看客、评论员,对干事的说三道四、品头论足,甚至横挑鼻子竖挑眼。更严重的问题是这种人竟然还很“吃香”,仕途顺利。

  六是“做事不如作秀”的形式主义。有的地方“打造典型”,把所谓的“农业示范园”、“农民别墅群”、“现代养牛场”等集中“秀”到公路边,以期上级领导“一目了然”,却往往因为“布景”、“道具”穿帮,或“群众演员”配合不当,弄巧成拙,丑态百出。

  七是“摆平就是水平”的伪稳定。基层干部中流传这样的顺口溜:“稳定就是搞定,摆平就是水平,没事就是本事,妥协就是和谐”,一些同志把它作为领导学说的真谛。

  八是“多栽花少栽刺”的好人主义。由于存在片面“以票取人”问题,一些干部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的处世哲学,把“圆滑”视为成熟,把“世故”当成稳重,滋长庸俗的坏风气。

  九是“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邱炜煌认为,经济学上“劣币

  驱逐良币”的定律也存在于一些政治生态不良的地方和单位,有的同志坚持原则,嫉恶如仇,成为我行我素者的绊脚石,往往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正所谓“你和我过不去,我就让你出局”。

  十是“不怕犯事只怕‘出事’”的地方保护主义。一些地方只怕“出事”不怕犯事,势必助长违法犯罪的侥幸心理,导致攻守同盟的抱团现象,产生有案不查的地方保护主义,形成滋长腐败的“政治生态”。

篇四:净化修复政治生态对照检查材料

  党内政治生态存在突出问题对照检查2篇

  政治生态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照检查材料

  当下的政治生态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十八大之后,邱炜煌即在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撰文提出针对当下的政治生态,应根治十大“常见病”。在他看来,净化政治生态,先得找到政治生态受污染的根源,以便对症下药。

  一是“不跑不送,原地不动”的潜规则。“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暂缓使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已成为一些地方干部升迁的潜规则,民主范本、组织考察、集体研究等有时不过是玩程序、走过场。

  二是“拼搏不如拼爹”的特权现象。现在“官二代”现象比较突出,有的领导干部钻政策空子曲线调动亲属进公务员队伍,有的另辟蹊径通过“党外路线”安排子女进班子。

  三是“能力不如关系”的关系学。大到帮派小到“老乡圈”、“同学圈”、“麻将圈”,形成各种各样的利益团体。有关系走遍天下,无关系寸步难行。这种“无人不求人、人人都被求”的“中国式求人”往往挑战法律尊严、政府公信力、社会公平和市场规则,必然导致权钱交易、人身依附。

  四是“琢磨事不如琢磨人”的投机钻营。琢磨领导,了解他的喜怒哀乐,投其所好;琢磨对手,掌握他的弱点软肋,攻其不备;琢磨派系,打听谁是谁的人,谁听谁的话,四处讨好,八面玲珑;琢磨自己,无视缺点,放大优点,心生浮躁,盲目攀比,“两年不提拔、心里有想法,三年不挪动、就想去活动”,甚至提拔的位子还没坐热,便又想着上台阶。

  五是“干的不如看的”的论资排辈。有些干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习惯于当看客、评论员,对干事的说三道四、品头论足,甚至横挑鼻子竖挑眼。更严重的问题是这种人竟然还很“吃香”,仕途顺利。

  六是“做事不如作秀”的形式主义。有的地方“打造典型”,把所谓的“农业示范园”、“农民别墅群”、“现代养牛场”等集中“秀”到公路边,以期上级领导“一目了然”,却往往因为“布景”、“道具”穿帮,或“群众演员”配合不当,弄巧成拙,丑态百出。

  七是“摆平就是水平”的伪稳定。基层干部中流传这样的顺口溜:“稳定就是搞定,摆平就是水平,没事就是本事,妥协就是和谐”,一些同志把它作为领导学说的真谛。

  八是“多栽花少栽刺”的好人主义。由于存在片面“以

  票取人”问题,一些干部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的处世哲学,把“圆滑”视为成熟,把“世故”当成稳重,滋长庸俗的坏风气。

  九是“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邱炜煌认为,经济学上“劣币驱逐良币”的定律也存在于一些政治生态不良的地方和单位,有的同志坚持原则,嫉恶如仇,成为我行我素者的绊脚石,往往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正所谓“你和我过不去,我就让你出局”。

  十是“不怕犯事只怕‘出事’”的地方保护主义。一些地方只怕“出事”不怕犯事,势必助长违法犯罪的侥幸心理,导致攻守同盟的抱团现象,产生有案不查的地方保护主义,形成滋长腐败的“政治生态”。

  政治生态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照检查材料

  正视党内政治生态存在的突出问题

  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集中体现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工作作风等。作为政治发展中的关键因素,政治生态往往影响和制约着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政治生态好,“软环境”就好,人心就齐,党的事业就能发展;政治生态不好,人心就会涣散,

  政治生活就会弊病丛生,党的事业就会遭遇挫折。新形势下,我们党的党内政治生态总体状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从近年来查处的重大违纪违法案件来看,有些地方出现区域性腐败、塌方式腐败,往往是查处一个案件牵出一窝人,“拔起萝卜带出泥”。这充分说明这些地方的政治生态出了问题。比如,一些地方对“一把手”的权力缺乏有效监督,“一把手”在行使权力时比较任性,甚至凌驾于组织之上,大搞用人“一言堂”、花钱“一支笔”、决策“一张纸”,久而久之就带坏了班子、搞乱了风气,导致当地政治生态污浊。再如,一些地方“圈子文化”盛行,给党内政治生态带来极大危害。

  政治生活中的“圈子文化”,实际上是基于人身依附和利益共享而形成的一种“互利共生、抱团取暖”的利益联盟。近年来查处的腐败窝案串案,大都跟“圈子文化”有关系。“圈子文化”一旦盛行,就会诱发山头主义、宗派主义等,把圈子利益凌驾于党和人民利益之上,破坏党纪国法,混淆是非对错,破坏党的团结统一。当前,“圈子文化”已经成为危害党的肌体健康的一种顽症和毒瘤,是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污染源”。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我们正视问题,把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摆在重要位置。

  多措并举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政治生态系统是由不同层次的子系统构成的,这些子系统又是由多种要素和变量相互转化和交互发力形成的。因此,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遵循系统思维,坚持多措并举,形成合力。

  消除腐败这一政治生态的“污染源”。腐败是侵蚀政治生态的致命“污染源”。腐败盛行,政治生态就不可能风清气正。只有严厉惩治腐败,拔烂树、治病树、矫歪树、种新树,才能保护好政治生态的“森林”。这就要求我们以零容忍的态度持之以恒地惩治腐败,捍卫党纪法规,消除一切有损党内政治生态的消极腐败因素。在惩治腐败方面,既要治标,也要治本,加快建立健全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抓好净化政治生态的“关键少数”。实践表明,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在净化政治生态中具有重要示范作用,尤其是“一把手”直接影响一个地区和部门政治生态的优劣。作为政治生态建设的领导者、推动者,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应主动担责、以上率下,在修身用权律己、谋事创业做人中始终坚守正道、弘扬正气,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严肃纲纪、嫉恶如仇,艰苦奋斗、清正廉洁,通过发挥表率和示范作用,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共同营

  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打造过硬政治行为主体。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政治行为主体,都对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负有责任。打造过硬的政治行为主体,关键是坚持把固本培元的“高线”和严守纪律规矩的“底线”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使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打牢理想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定“四个自信”。另一方面,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让广大党员干部明底线、知敬畏,积极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动上明确界限,真正敬畏法纪、遵守规矩。通过思想建党强定力,通过制度治党立规矩,一正一反、一柔一刚同向发力、同时发力、持续发力,同频共振、相得益彰,就能有效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篇五:净化修复政治生态对照检查材料

  [纪检监察]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回头看进一步净化和修复政治生态对照检查材料

  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回头看进一步净化和修复政治生态对照检查材料

  根据区纪委和区委组织部关于“开展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回头看彻底肃清王珉等人恶劣影响进一步净化和修复政治生态”的有关部署要求,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我紧紧围绕自身实际,认真查找不足、剖析原因,进一步明确整改方向和整改措施。现将个人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本人对领导班子查摆出的问题,涉及分管工作负有主要责任的;涉及到全局工作负有个人责任的,将一一认领并坚决整改。同时自己还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一)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方面:政治纪律认识深度不够、规矩意识不强我是从基层成长起来的一名党员干部,对党和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和崇高的敬意。一直以来,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上,都能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但通过认真学习,对照党中央的纪律、规矩要求,从我自身来讲,在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工作纪律上存在着一些打折扣的现象。一是对政治纪律认识不够深。认为在行动上与党的要求保持一致就行了,思想认识无所谓,对社会上一些错误的政治言论没有主动抵制,存在麻痹思想。二是政治觉悟不够高。习惯于只把自己当成是管武装工作的干部,认为执行党纪党规是党工委和纪工委的工作,与自己关系不大,谋划工作时过多关注自己负责的工作领域。三是平时很少注重政治纪律方面的学习,没有把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做为不可触摸的高压线来对待,对的规定重视程度不够,认为涉及面太广,许多又都是小事儿,所以对于一些条款不能烂熟于心.四是政治敏锐度不够高.在中央提出“彻底肃清薄熙来流毒和王珉等人恶劣影响,进一步净化和修复政治生态环境”时,自己认识不到位,认为这都是上级的事,自己这个级别的小人物没什么可肃清的,没有把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当成是每一名党员的第一责任,所以把中央巡视组的反馈当成了事不关己的原则性问题去对待,有不以为然的态度和想法。(二)在履行管党治党责任方面:主体责任认识不清、落实不到位存在认为自己是分管武装工作的干部,不存在管党责任人的角色,所以做好自己分管的工作就行了,街道党建工作不是自己份内事的错误想法。对党的领导在认识上一定程度弱化,对自己应负的管党治党“一岗双责”的责任在认识上模

  糊。有管好自己、干好本职就行了的思想,没有充分发挥好党工委委员的作用,遇到班子研究重大事项和工作决策时,认为自己的上面有组织、有领导,用不着自己再多言多语;对自己分管工作,更多地是提出工作上的要求,没有开展党性党规和党风廉政方面的教育,忘记了自己也肩负着一份管党治党的责任。

  (三)在发展思路方面,放松自我要求、安于现状存在着安于现状的自我满足感,有不出事就是好干部的心理。导致工作上自加压力不足,没有了十足的工作热情,没有了十足的工作干劲,没有了主动参与街道其他工作的积极性,满足于干好自己的工作,能把自己的工作干到上级认可就大功告成的小富即安的现状。(四)在工作作风方面,深入基层不够、存在形式主义存在认为自己分管的工作原则性比较强,不允许创新,能依规干好就行了的观点.所以本着按部就班地照常规和惯例去做的原则去开展武装工作,总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落实任务,只盼上级能够认可和说好,所以有时存在形式主义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自己分管的工作不是重点部门,基层都很忙,帮不上忙就别老下去,别给基层添麻烦的想法,所以自己深入各基层单位开展调研和走访不够,民情民意不能更多地收集上来,说严重些,这也是失职的表现。二、存在问题的原因1、不注重理论学习,政治素质不高。一是没有把理论学习放在重要位置,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在学习上时不时产生麻痹、松懈思想,不自觉地就放松了学习。二是学习上存在随意性、实用性、片面性,缺乏对政治理论的系统研究和深刻理解。三是理论学习不能学以致用,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只满足于记住几条重要论断和几句讲话,不能用马列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于是自身修养就差了,政治意识、政治规矩就没有了。2、服务群众观念淡化,宗旨意识不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整个社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加之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多多少少对自己思想深处也有冲击,理想信念有所动摇和缺失。在具体工作中,有时不能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是更多地考虑上级满意不满意,领导高兴不高兴,对自己是否有利。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就会淡化、群众观点就会淡化,缺少了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与基层和群众的距离疏远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就缺乏了。3、奉献意识淡薄,党性修养不够。作为一名党员,特别是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虽经党培育多年,但随着身份变了、地位变了,工作忙了、事情多了,党性锻炼的主动性、自觉性却慢慢放松了,党员意识不强了,把党员标准降低成了“不

  贪不占”就是好党员,把“牺牲奉献”当成了“语录”和“口号”,把向英雄模范人物和优秀党员学习看成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党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因此而逐渐淡漠了,奉献精神就更谈不上了。

  三、整改落实情况一是筑牢思想堤坝,坚决维护中央权威。自己要从政治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不移地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中央要求的坚决照办,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要时刻把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放在首位,把它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奋斗动力和行为坐标。二是服从整体安排,坚决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做为党工委委员和武装部长,自己有进一步明确管党的主体责任和具体责任,要牢固树立不管党治党就是严重失职的观念,做到工作和党建责任两手抓两手硬。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树立坚定的意志和工作信心,要注重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勤于思考,用新的思维去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立足自己岗位,认真扎实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三是加强自身学习,用正确的理论武装头脑。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学习方式,增强紧迫感,系统全面地学习政治理论、党章党纪、学习好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为做好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做一个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人,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用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学习党纪法规,把纪律挺在前面,树牢宗旨意识,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打好防止权力腐败的预防针,念好权力的“紧箍咒”,扎牢制度的“笼子”,把对纪律、法律的敬畏转化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四是树立正确三观,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牢固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事业之中,坚持党的事业第一。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奢侈浪费,不追求享受;在思想上自觉抵制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在工作上吃苦耐劳,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永葆一个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总之,针对以上分析出来的问题和制定的整改措施,我将在今后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时时自查自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加强修养,锤炼党性,争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共产党员。

篇六:净化修复政治生态对照检查材料

  从近年来查处的重大违纪违法案件来看,有些地方出现区域性腐败、塌方式腐败,往往是查处一个案件牵出一窝人,拔起萝卜带出泥。这充分说明这些地方的政治生态出了问题。比方,一些地方对一把手的权力缺乏有效监督,一把手在行使权力时比拟任性,甚至凌驾于组织之上,大搞用人一言堂、花钱一支笔、决策一张纸,久而久之就带坏了班子、搞乱了风气,导致当地政治生态污浊。再如,一些地方圈子文化盛行,给党内政治生态带来极

  大危害。政治生活中的圈子文化,实际上是基于人身依附和利益共享而形成的一种互利共生、抱团取暖的利益联盟。近年来查处的腐败窝案串案,大都跟圈子文化有关系。圈子文化一旦盛行,就会诱发山头主义、宗派主义等,把圈子利益凌驾于党和人民利益之上,破坏党纪国法,混淆是非对错,破坏党的团结统一。当前,圈子文化已经成为危害党的肌体健康的一种顽症和毒瘤,是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污染源。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我们正视问题,把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摆在重要位置。

  多措并举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政治生态系统是由不同层次的子系统构成的,这些子系统又是由多种要素和变量相互转化和交互发力形成的。因此,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遵循系统思维,坚持多措并举,形成合力。

  消除腐败这一政治生态的污染源。腐败是侵蚀政治生态的致命污染源。腐败盛行,政治生态就不可能风清气正。只有严厉惩治腐败,拔烂树、治病树、矫歪树、种新树,才能保护好政治生态的森林。这

  就要求我们以零容忍的态度持之以恒地惩治腐败,保卫党纪法规,消除一切有损党内政治生态的消极腐败因素。在惩治腐败方面,既要治标,也要治本,加快建立健全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抓好净化政治生态的关键少数。实践说明,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在净化政治生态中具有重要示范作用,尤其是一把手直接影响一个地区和部门政治生态的优劣。作为政治生态建设的领导者、推动者,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应主动担责、以上率下,在修身用权律己、谋事创业做人中始终坚守正道、弘扬正气,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坚持原那么、恪守规矩,严肃纲纪、嫉恶如仇,艰苦奋斗、清正廉洁,通过发挥表率和示范作用,带着广阔党员干部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打造过硬政治行为主体。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政治行为主体,都对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负有责任。打造过硬的政治行为主体,关键是坚持把固本培元的高线和严守纪律规矩的底线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使广阔党员干部不忘初心,打牢理想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决四个自信。另一方面,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让广阔党员干部明底线、知敬畏,积极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动上明确界限,真正敬畏法纪、遵守规矩。通过思想建党强定力,通过制度治党立规矩,一正一反、一柔一刚同向发力、同时发力、持续发力,同频共振、相得益彰,就能有效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当下的政治生态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十八大之后,邱炜煌即在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撰文提出针对当下的政治生态,应根治十大“常见病〞。在他看来,净化政治生态,先得找到政治生态受污染的根源,以便对症下药。

  一是“不跑不送,原地不动〞的潜规那么。“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暂缓使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已成为一些地方干部升迁的潜规那么,民主推荐、组织考察、集体研究等有时不过是玩程序、走过场。

  二是“拼搏不如拼爹〞的特权现象。现在“官二代〞现象比拟突出,有的领导干部钻政策空子曲线调动亲属进公务员队伍,有的另辟蹊径通过“党外路线〞安排子女进班子。

  三是“能力不如关系〞的关系学。大到帮派小到“老乡圈〞、“同学圈〞、“麻将圈〞,形成各种各样的利益团体。有关系走遍天下,无关系寸步难行。这种“无人不求人、人人都被求〞的“中国式求人〞往往挑战法律尊严、政府公信力、社会公平和市场规那么,必然导致权钱交易、人身依附。

  四是“琢磨事不如琢磨人〞的投机钻营。琢磨领导,了解他的喜怒哀乐,投其所好;琢磨对手,掌握他的弱点软肋,攻其不备;琢磨派系,打听谁是谁的人,谁听谁的话,四处讨好,八面玲珑;琢磨自己,无视缺点,放大优点,心生急躁,盲目攀比,“两年不提拔、心里有想法,三年不挪动、就想去活动〞,甚至提拔的位子还没坐热,便又想着上台阶。

  五是“干的不如看的〞的论资排辈。有些干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习惯于当看客、评论员,对干事的说三道四、品头论足,甚至横挑鼻子竖挑眼。更严重的问题是这种人竟然还很“吃香〞,仕途顺利。

  六是“做事不如作秀〞的形式主义。有的地方“打造典型〞,把所谓的“农业示范园〞、“农民别墅群〞、“现代养牛场〞等集中“秀〞到公路边,以期上级领导“一目了然〞,却往往因为“布景〞、“道具〞穿帮,或“群众演员〞配合不当,弄巧成拙,丑态百出。

  七是“摆平就是水平〞的伪稳定。基层干部中流传这样的顺口溜:“稳定就是搞定,摆平就是水平,没事就是本领,妥协就是和谐〞,一些同志把它作为领导学说的真谛。

  八是“多栽花少栽刺〞的好人主义。由于存在片面“以票取人〞问题,一些干部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的处世哲学,把“圆滑〞视为成熟,把“世故〞当成稳重,滋长庸俗的坏风气。

  九是“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邱炜煌认为,经济学上“劣币驱逐良币〞的定律也存在于一些政治生态不良的地方和单位,有的同志坚持原那么,嫉恶如仇,成为我行我素者的绊脚石,往往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正所谓“你和我过不去,我就让你出局〞。

  十是“不怕犯事只怕‘出事’〞的地方保护主义。一些地方只怕“出事〞不怕犯事,势必助长违法犯罪的侥幸心理,导致攻守同盟的抱团现象,产生有案不查的地方保护主义,形成滋长腐败的“政治生态〞。

  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集中表达党员干

  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工作作风等。作为政治开展中的关键因素,政治生态往往影响和制约着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政治生态好,“软环境〞就好,人心就齐,党的事业就能开展;政治生态不好,人心就会松散,政治生活就会弊病丛生,党的事业就会遭遇挫折。新形势下,我们党的党内政治生态总体状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从近年来查处的重大违纪违法案件来看,有些地方出现区域性腐败、塌方式腐败,往往是查处一个案件牵出一窝人,“拔起萝卜带出泥〞。这充分说明这些地方的政治生态出了问题。比方,一些地方对“一把手〞的权力缺乏有效监督,“一把手〞在行使权力时比拟任性,甚至凌驾于组织之上,大搞用人“一言堂〞、花钱“一支笔〞、决策“一张纸〞,久而久之就带坏了班子、搞乱了风气,导致当地政治生态污浊。再如,一些地方“圈子文化〞盛行,给党内政治生态带来极大危害。政治生活中的“圈子文化〞,实际上是基于人身依附和利益共享而形成的一种“互利共生、抱团取暖〞的利益联盟。近年来查处的腐败窝案串案,大都跟“圈子文化〞有关系。“圈子文化〞一旦盛行,就会诱发山头主义、宗派主义等,把圈子利益凌驾于党和人民利益之上,破坏党纪国法,混淆是非对错,破坏党的团结统一。当前,“圈子文化〞已经成为危害党的肌体健康的一种顽症和毒瘤,是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污染源〞。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我们正视问题,把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摆在重要位置。

  多措并举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政治生态系统是由不同层次的子系统构成的,这些子系统又是由多种要素和变量相互转化和交互发力形成的。因此,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遵循系统思维,坚持多措并举,形成合力。

  消除腐败这一政治生态的“污染源〞。腐败是侵蚀政治生态的致命“污染源〞。腐败盛行,政治生态就不可能风清气正。只有严厉惩治腐败,拔烂树、治病树、矫歪树、种新树,才能保护好政治生态的“森林〞。这就要求我们以零容忍的态度持之以恒地惩治腐败,保卫党纪法规,消除一切有损党内政治生态的消极腐败因素。在惩治腐败方面,既要治标,也要治本,加快建立健全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抓好净化政治生态的“关键少数〞。实践说明,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在净化政治生态中具有重要示范作用,尤其是“一把手〞直接影响一个地区和部门政治生态的优劣。作为政治生态建设的领导者、推动者,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应主动担责、以上率下,在修身用权律己、谋事创业做人中始终坚守正道、弘扬正气,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坚持原那么、恪守规矩,严肃纲纪、嫉恶如仇,艰苦奋斗、清正廉洁,通过发挥表率和示范作用,带着广阔党员干部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打造过硬政治行为主体。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政治行为主体,都对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负有责任。打造过硬的政治行为主体,关键是坚持把固本培元的“高线〞和严守纪律规矩的“底线〞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使广阔党员干部不忘初心,

  打牢理想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决“四个自信〞。另一方面,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让广阔党员干部明底线、知敬畏,积极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动上明确界限,真正敬畏法纪、遵守规矩。通过思想建党强定力,通过制度治党立规矩,一正一反、一柔一刚同向发力、同时发力、持续发力,同频共振、相得益彰,就能有效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篇七:净化修复政治生态对照检查材料

  政治生态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照检查材料大全

  正视党内政治生态存在的突出问题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集中体现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工作作风等。作为政治发展中的关键因素,政治生态往往影响和制约着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政治生态好,‚软环境‛就好,人心就齐,党的事业就能发展;政治生态不好,人心就会涣散,政治生活就会弊病丛生,党的事业就会遭遇挫折。新形势下,我们党的党内政治生态总体状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从近年来查处的重大违纪违法案件来看,有些地方出现区域性腐败、塌方式腐败,往往是查处一个案件牵出一窝人,‚拔起萝卜带出泥‛。这充分说明这些地方的政治生态出了问题。比如,一些地方对‚一把手‛的权力缺乏有效监督,‚一把手‛在行使权力时比较任性,甚至凌驾于组织之上,大搞用人‚一言堂‛、花钱‚一支笔‛、决策‚一张纸‛,久而久之就带坏了班子、搞乱了风气,导致当地政治生态污浊。再如,一些地方‚圈子文化‛盛行,给党内政治生态带来极

  大危害。政治生活中的‚圈子文化‛,实际上是基于人身依附和利益共享而形成的一种‚互利共生、抱团取暖‛的利益联盟。近年来查处的腐败窝案串案,大都跟‚圈子文化‛有关系。‚圈子文化‛一旦盛行,就会诱发山头主义、宗派主义等,把圈子利益凌驾于党和人民利益之上,破坏党纪国法,混淆是非对错,破坏党的团结统一。当前,‚圈子文化‛已经成为危害党的肌体健康的一种顽症和毒瘤,是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污染源‛。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我们正视问题,把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摆在重要位置。

  多措并举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政治生态系统是由不同层次的子系统构成的,这些子系统又是由多种要素和变量相互转化和交互发力形成的。因此,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遵循系统思维,坚持多措并举,形成合力。

  消除腐败这一政治生态的‚污染源‛。腐败是侵蚀政治生态的致命‚污染源‛。腐败盛行,政治生态就不可能风清气正。只有严厉惩治腐败,拔烂树、治病树、矫歪树、种新树,才能保护好政治生态的‚森林‛。这就要求我们以零容忍

  的态度持之以恒地惩治腐败,捍卫党纪法规,消除一切有损党内政治生态的消极腐败因素。在惩治腐败方面,既要治标,也要治本,加快建立健全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抓好净化政治生态的‚关键少数‛。实践表明,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在净化政治生态中具有重要示范作用,尤其是‚一把手‛直接影响一个地区和部门政治生态的优劣。作为政治生态建设的领导者、推动者,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应主动担责、以上率下,在修身用权律己、谋事创业做人中始终坚守正道、弘扬正气,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严肃纲纪、嫉恶如仇,艰苦奋斗、清正廉洁,通过发挥表率和示范作用,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打造过硬政治行为主体。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政治行为主体,都对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负有责任。打造过硬的政治行为主体,关键是坚持把固本培元的‚高线‛和严守纪律规矩的‚底线‛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使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打牢理想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定‚四个自信‛。另一方面,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让广大党员干部明底线、知敬畏,积极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动上明确界限,真正敬畏法纪、遵守规矩。通过思想建党强定力,通过制度治党立规矩,一正一反、一柔一刚同向发力、同时发力、持续发力,同频共振、相得益彰,就能有效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政治生态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照检查材料当下的政治生态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十八大之后,邱炜煌即在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撰文提出针对当下的政治生态,应根治十大“常见病”。在他看来,净化政治生态,先得找到政治生态受污染的根源,以便对症下药。一是“不跑不送,原地不动”的潜规则。“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暂缓使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已成为一些地方干部升迁的潜规则,民主推荐、组织考察、集体研究等有时不过是玩程序、走过场。二是“拼搏不如拼爹”的特权现象。现在“官二代”现象比较突出,有的领导干部钻政策空子曲线调动亲属进公务员队伍,有的另辟蹊径通过“党外路

  线”安排子女进班子。三是“能力不如关系”的关系学。大到帮派小到“老乡圈”、“同学

  圈”、“麻将圈”,形成各种各样的利益团体。有关系走遍天下,无关系寸步难行。这种“无人不求人、人人都被求”的“中国式求人”往往挑战法律尊严、政府公信力、社会公平和市场规则,必然导致权钱交易、人身依附。

  四是“琢磨事不如琢磨人”的投机钻营。琢磨领导,了解他的喜怒哀乐,投其所好;琢磨对手,掌握他的弱点软肋,攻其不备;琢磨派系,打听谁是谁的人,谁听谁的话,四处讨好,八面玲珑;琢磨自己,无视缺点,放大优点,心生浮躁,盲目攀比,“两年不提拔、心里有想法,三年不挪动、就想去活动”,甚至提拔的位子还没坐热,便又想着上台阶。

  五是“干的不如看的”的论资排辈。有些干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习惯于当看客、评论员,对干事的说三道四、品头论足,甚至横挑鼻子竖挑眼。更严重的问题是这种人竟然还很“吃香”,仕途顺利。

  六是“做事不如作秀”的形式主义。有的地方“打造典型”,把所谓的“农业示范园”、“农民别墅群”、“现代养牛场”等集中“秀”到公路边,以期上级领导“一目了然”,却往往因为“布景”、“道具”穿帮,或“群众演员”配合不当,弄巧成拙,丑态百出。

  七是“摆平就是水平”的伪稳定。基层干部中流传这样的顺口溜:“稳定就是搞定,摆平就是水平,没事就是本事,妥协就是和谐”,一些同志把它作为领导学说的真谛。

  八是“多栽花少栽刺”的好人主义。由于存在片面“以票取人”问题,一些干部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的处世哲学,把“圆滑”视为成熟,把“世故”当成稳重,滋长庸俗的坏风气。

  九是“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邱炜煌认为,经济学上“劣币驱逐良币”的定律也存在于一些政治生态不良的地方和单位,有的同志坚持原则,嫉恶如仇,成为我行我素者的绊脚石,往往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正所谓“你和我过不去,我就让你出局”。

  十是“不怕犯事只怕‘出事’”的地方保护主义。一些地方只怕“出事”

  不怕犯事,势必助长违法犯罪的侥幸心理,导致攻守同盟的抱团现象,产生有案不查的地方保护主义,形成滋长腐败的“政治生态”。

  政治生态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照检查材料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集中体现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工作作风等。作为政治发展中的关键因素,政治生态往往影响和制约着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政治生态好,“软环境”就好,人心就齐,党的事业就能发展;政治生态不好,人心就会涣散,政治生活就会弊病丛生,党的事业就会遭遇挫折。新形势下,我们党的党内政治生态总体状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从近年来查处的重大违纪违法案件来看,有些地方出现区域性腐败、塌方式腐败,往往是查处一个案件牵出一窝人,“拔起萝卜带出泥”。这充分说明这些地方的政治生态出了问题。比如,一些地方对“一把手”的权力缺乏有效监督,“一把手”在行使权力时比较任性,甚至凌驾于组织之上,大搞用人“一言堂”、花钱“一支笔”、决策“一张纸”,久而久之就带坏了班子、搞乱了风气,导致当地政治生态污浊。再如,一些地方“圈子文化”盛行,给党内政治生态带来极大危害。政治生活中的“圈子文化”,实际上是基于人身依附和利益共享而形成的一种“互利共生、抱团取暖”的利益联盟。近年来查处的腐败窝案串案,大都跟“圈子文化”有关系。“圈子文化”一旦盛行,就会诱发山头主义、宗派主义等,把圈子利益凌驾于党和人民利益之上,破坏党纪国法,混淆是非对错,破坏党的团结统一。当前,“圈子文化”已经成为危害党的肌体健康的一种顽症和毒瘤,是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污染源”。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我们正视问题,把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摆在重要位置。政治生态系统是由不同层次的子系统构成的,这些子系统又是由多种要素和变量相互转化和交互发力形成的。因此,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遵循系统思维,坚持多措并举,形成合力。消除腐败这一政治生态的“污染源”。腐败是侵蚀政治生态的致命“污染源”。腐败盛行,政治生态就不可能风清气正。只有严厉惩治腐败,拔烂树、治病树、矫歪树、种新树,才能保护好政治生态的“森林”。这就要求我们以

  零容忍的态度持之以恒地惩治腐败,捍卫党纪法规,消除一切有损党内政治生态的消极腐败因素。在惩治腐败方面,既要治标,也要治本,加快建立健全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抓好净化政治生态的“关键少数”。实践表明,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在净化政治生态中具有重要示范作用,尤其是“一把手”直接影响一个地区和部门政治生态的优劣。作为政治生态建设的领导者、推动者,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应主动担责、以上率下,在修身用权律己、谋事创业做人中始终坚守正道、弘扬正气,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严肃纲纪、嫉恶如仇,艰苦奋斗、清正廉洁,通过发挥表率和示范作用,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打造过硬政治行为主体。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政治行为主体,都对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负有责任。打造过硬的政治行为主体,关键是坚持把固本培元的“高线”和严守纪律规矩的“底线”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使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打牢理想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定“四个自信”。另一方面,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让广大党员干部明底线、知敬畏,积极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动上明确界限,真正敬畏法纪、遵守规矩。通过思想建党强定力,通过制度治党立规矩,一正一反、一柔一刚同向发力、同时发力、持续发力,同频共振、相得益彰,就能有效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当下的政治生态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十八大之后,邱炜煌即在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撰文提出针对当下的政治生态,应根治十大“常见病”。在他看来,净化政治生态,先得找到政治生态受污染的根源,以便对症下药。

  一是“不跑不送,原地不动”的潜规则。“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暂缓使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已成为一些地方干部升迁的潜规则,民主推荐、组织考察、集体研究等有时不过是玩程序、走过场。

  二是“拼搏不如拼爹”的特权现象。现在“官二代”现象比较突出,有的领导干部钻政策空子曲线调动亲属进公务员队伍,有的另辟蹊径通过“党外路线”安排子女进班子。

  三是“能力不如关系”的关系学。大到帮派小到“老乡圈”、“同学圈”、“麻将圈”,形成各种各样的利益团体。有关系走遍天下,无关系寸步难行。这种“无人不求人、人人都被求”的“中国式求人”往往挑战法律尊严、政府公信力、社会公平和市场规则,必然导致权钱交易、人身依附。

  四是“琢磨事不如琢磨人”的投机钻营。琢磨领导,了解他的喜怒哀乐,投其所好;琢磨对手,掌握他的弱点软肋,攻其不备;琢磨派系,打听谁是谁的人,谁听谁的话,四处讨好,八面玲珑;琢磨自己,无视缺点,放大优点,心生浮躁,盲目攀比,“两年不提拔、心里有想法,三年不挪动、就想去活动”,甚至提拔的位子还没坐热,便又想着上台阶。

  五是“干的不如看的”的论资排辈。有些干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习惯于当看客、评论员,对干事的说三道四、品头论足,甚至横挑鼻子竖挑眼。更严重的问题是这种人竟然还很“吃香”,仕途顺利。

  六是“做事不如作秀”的形式主义。有的地方“打造典型”,把所谓的“农业示范园”、“农民别墅群”、“现代养牛场”等集中“秀”到公路边,以期上级领导“一目了然”,却往往因为“布景”、“道具”穿帮,或“群众演员”配合不当,弄巧成拙,丑态百出。

  七是“摆平就是水平”的伪稳定。基层干部中流传这样的顺口溜:“稳定就是搞定,摆平就是水平,没事就是本事,妥协就是和谐”,一些同志把它作为领导学说的真谛。

  八是“多栽花少栽刺”的好人主义。由于存在片面“以票取人”问题,一些干部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的处世哲学,把“圆滑”视为成熟,把“世故”当成稳重,滋长庸俗的坏风气。

  九是“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邱炜煌认为,经济学上“劣币驱逐良币”的定律也存在于一些政治生态不良的地方和单位,有的同志坚持原则,嫉恶如仇,成为我行我素者的绊脚石,往往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正所谓“你和我过不去,我就让你出局”。

  十是“不怕犯事只怕‘出事’”的地方保护主义。一些地方只怕“出事”不怕犯事,势必助长违法犯罪的侥幸心理,导致攻守同盟的抱团现象,产生有

  案不查的地方保护主义,形成滋长腐败的“政治生态”。

推荐访问:净化修复政治生态对照检查材料 对照 修复 净化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