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观后感 > 一大纪念馆观后感集合5篇

一大纪念馆观后感集合5篇

时间:2022-04-13 16:35:03 观后感 来源:网友投稿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一大纪念馆观后感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一大纪念馆观后感5篇

第一篇: 一大纪念馆观后感

八一纪念馆观后感

于二零一六年十一月,我有幸和同学游览八一纪念馆,对所谓的红色革命基地有了新的认识的体验。我想我大概不会忘记这次体验了,回忆历历在目,写下这篇游记,做个纪念。

一到八一纪念馆大门前,我感叹:真不少人啊!八一纪念馆的“魅力”挺大的嘛。我带着好奇的心态走过大门,放眼望去的是伫立在最前方的五座雕像:革命先烈。每位革命先烈眼睛里都散发着无所畏惧的光芒,那种自强不息,那种气宇轩昂,那种义无反顾,在历史的浪潮里汹涌澎湃。

此时此刻,我想赞叹:革命烈士啊!军营中你的歌声是那么嘹亮,训练场上你的意志是那么刚强,忠心报国是你不变的愿望,满天星光倾听你的忠肠,满腔柔情只有在心底深藏,花前月下成了你美丽的梦想。你把真爱献给了祖国,人民拥有了美好的生活,你用生命谱写着辉煌,我们怎能不把你歌唱? 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要深情地向你鞠躬,我要用真情把你来歌颂,你们是祖国最可爱的人!

雕像下艳丽的红花黄花有序地排列在一起,组合成“八一”这两个字,“八一”让我联想起八一起义的历史事件。于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动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武装斗争的第一枪。此次起义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它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这时,有一个穿着蓝色军装,带着红领巾的的小女孩站在肖像旁,她昂首挺胸,面带微笑,她的母亲也笑着拍下了这一瞬间。“诶,有军装呀!你看看!”,我对我的同学说道。

不管什么时代我们对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军们仍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今天在这里了解他们的一切是为了奠基他们 ,学习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自强不息,百折不饶的革命英雄主义;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我们祖国的建设道路才能在这样的精神引导下走向繁荣富强。

我看女孩已经拍完照片了,我的兴致便来了,“给我拍拍照片,我站那里,是的,周恩来!我要和他和一张照片”,我有点激动的说。“还有朱德!”正因为有这样背负着国家伟大使命的时代英雄,奉献社会,我们才能有现在的生活环境,作为当今社会的幸运儿,我们应该明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的所做所为,都不应该辜负了他们的心和血!

进入大厅,映入眼前的是:枪支直直挺立,枪口朝天,一只手紧紧握着抢。举枪打枪第一炮。是的,南昌起义的第一炮根据地就是此处。我能想象枪下乱石炸开,炮声隆隆,呼喊声连连,惊心动魄的场面。

“国共合作,北伐进军,工农运动”给我们清楚地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刻骨铭心的历史,我感受到了从来未有的沉重,也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感动。我想起了那些年我们唱过的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每每唱起这首歌,深深地为之感动,唱了一遍又一遍。

精美石壁雕刻的革命英雄头像,栩栩如生的蜡像做出的人民群众,革命军,历史遗留的真刀实枪等,代表著名地点的图片,还有精致的人物油画,各自模拟的场景,让我身临其境,似乎回到那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为国抗战!

八一纪念馆展示着人民军队诞生,发展,到壮大历史。要知道一段历史的结果是由多么大的代价所付出的啊,他们的血与心铸就了今日,我们现在有什么理由不去为祖国为社会做贡献呢!现在,我们必须努力学习课堂知识,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当中去,不怕苦,不怕累,美好的未来必将是我们的。

第二篇: 一大纪念馆观后感

游杨虎城纪念馆有感

——止园小记

曾经也了解过西安事变,了解过张杨二人,但那只是在课堂上的。所以时时想什么时候去一下纪念馆,去真实了解一下,却一直没有机会。这次借《中国近代史纲要》的社会调查之机,便与几位好友齐去参观杨虎城纪念馆。了解了他的生平。更从中学到了些什么。

首先,我们很幸运。去了就遇见了来参观的张阿姨,她是一位老师,来这儿开会,又因为仰慕杨虎城,因此便顺便来参观。遇见了她,我们聊的很愉快,在她知道我们是西北政法的学生,和我们的来意之后,便盛情的自掏腰包来请了个讲解员,经过讲解员的精彩的讲解,和仔细的观察,我们才得以更深入了解西安事变。了解杨虎城将军。谢谢张阿姨。

接下来,说说纪念馆的布局以及里面的陈设,首先,在入口的门楣上写着几个刚劲有力的大字“虎将雄风一世豪”。简短的概括出了杨虎城将军的丰功伟绩。接着走进去,是杨虎城将军的塑像,威武雄壮,令人敬仰。在介绍杨虎城的出身时,我惊住了,他出生于陕西蒲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里,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而他。出身这样,他却这么伟大,从一个农村孩子变成了一个英勇抗日将军。更是一个伟人,。是他,卑抗不屈,与张学良将军实行兵谏,发动西安事变,并且促进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全面抗战奠定了基础,伟人足以堪当。

接下来去看了他的丰功伟绩,他造福桑梓,不图回报。在他主政陕西期间,呕心沥血,大力兴办教育,坚持教育为本。并且兴修水利,筑路建厂,改善医药卫生,开发陕西,造福于民,获得了陕西人民的认同,“为民族解放奋斗到底”他是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奋斗终生,直至惨遭杀害。并且他这一生中,曾资助过多个学生出国留学,为国家培养人才,他资助过的王炳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学成回国之后,辅助他,做了些利民的事,后来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还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后来,在 在遗物展览中,看到了几件特别的东西,普通却又意义重大,他在南阳时的军装,可以想象他指挥时的英姿,以及他的手杖,并且和他的佩剑,斗笠皮靴。这些平常的东西都曾经见证了他的作为,他为中华民族解放所做的奉献不可磨灭。在看到他的皮带时,我很疑惑“一条皮带有啥价值,意义啊?”便很傻很天真的去问张老师,她才说这是杨虎城将军在惨遭杀害之后,尸体被扔进硫酸池子中。强烈腐蚀,想到这儿,心颤了一下,因为强酸的腐蚀,身体早已血迹斑驳不堪,唯有这皮带还有点模样,后来后人便心情沉痛的从身上把这皮带取下来的。渣滓洞,我们都从影视剧中看到过,刑罚苛酷,现在我们却能如此近距离的感受到,真的令人痛心,还有一张小孩的照片,他是宋振中,也就是《红岩》中的小萝卜头,年仅八岁的他也被反动派无情的杀害,看到这儿,我的心又在滴血。为什么。为什么同为中国人却能做出兽行之举。令我深思。

很快的,在讲解了些杨虎城将军的事之后。便结束了,可是我的思考并没有结束。仍然沉浸在将军的死,小萝卜头的死之中,尽管已过多年,仍令人心情悲痛。在悲痛之余,更多的是学到了些,学到了将军的精神。威武不屈,男儿的血性。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缅怀历史。化作明灯。照亮未来,指引前行。希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定能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定能美满实现。

身为法律学生,定当勤学,勠力同心,共促法治昌明,且行且珍惜。

李录朋记

2015年12月05日

第三篇: 一大纪念馆观后感

八一纪念馆观后感

姓名:陈贤鸿 学号:2015030180班级:15级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士官班)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坐落于江西省南昌市中山路380号,是由1956年建馆,195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1961年被国务院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我来到南昌读书后,学长、学姐、老师都积极推荐我必须要去的地方。这座位于南昌市中山路上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是中国共产党为反击国民党当权派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挽救革命的历史见证。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当权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保存下来的起义部队成为工农红军的骨干之一。国共产党人用南昌城中的枪声,向世界发出了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宣言。我们这组同学在了解了这段历史后,再去看陈列馆中珍藏的25万余革命烈士名册,两边大厅陈列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10个战斗史迹,以及参观南昌起义老同志的题词等等,我们好觉得它生动地再现了南昌起义的光辉历史篇章。在纪念馆里,我们大家看到当年革命先辈们使用过的武器和生活用品,让大家深刻地了解到当年革命条件的艰苦和形势的严峻;了解到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把满腔的热情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他们用行动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也为我们这些后辈们做出了好榜样。

在八一起义纪念馆,看着一件件展品、一幅幅展图,感受着那一段峥嵘岁月,大家不时为革命烈士的大无畏精神而感动,也进一步明确了自己身上所担负的历史重担。我在心里暗暗下决心,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增强使命感,在学习和生活中做出表率,做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1927年8月1日,革命的圣火在南昌点燃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后伟人们把圣火的种子洒向了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革命的圣火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熊熊燃起。馆里陈列的一件件落后破旧的武器装备,我从中感受到了火的味道,熊熊大火依然燃烧着。我知道那是先辈们顽强不屈的斗志,坚定不移的信念。看着那依然向前冲去的先辈们的雕像,就像回到了那些峥嵘岁月里,跻身于一场场硝烟弥漫的战场。

在参观纪念馆时,看着那些一件件落后的武器以及当时国共两党之间的实力相差,深深地体会得到当时中国共产党为了让人民当家作主付出了多少!那么作为一个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会更勤奋刻苦,在生活中会更朴素节约,关爱他人,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让我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不要让自己在回首往事时却发现自己的行囊仍空空,足印仍曲曲。奋斗是我人生的职责,八一精神便是我奋斗的动力。我们要学习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习那种为达到目标而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意志状态和思想品格,是坚忍不拔、顽强拼搏、开拓向上的精神风貌,是为人民利益乐于奉献的行为品质。这种精神状态和行为品质实质上是一种积极有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此次参观有伟大的意义,通过这次对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参观,我们大家对历史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让作为学生的我们进一步了解南昌起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认识到革命先辈们将革命的火种燃遍了神州大地,点燃了各地革命武装斗争的星星之火,在革命的危机关头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认识到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在那里我们大家共同回顾了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前辈的不朽事迹,也让我们更加懂得现在的我们是多么的幸福。

我想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我们必须要努力发扬和继承老一辈革命家那艰苦奋斗、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我们不能遗失他们,要想想拥有现在所有的一切,我们现在拥有的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然而那是用多少鲜血汇成的。我们不要真的等到失去了才知道去珍惜,那是不明智的。现在的和谐社会,是我们老一辈拼出来的,我为我们是他们的后代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相信这次参观后,我们的灵魂也会因此而变得高尚,时刻铭记这些历史和感悟,我们小组的人都会成为德才兼备的国家有用之才!

第四篇: 一大纪念馆观后感

张謇纪念馆观后感

一进大门,我就看到通道右侧的一块石牌。沿着通道往北走,迎面而立的照壁上镌刻着张謇的名言:“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张謇奋斗追求的一生及其逝世后80年的世事沧桑,印证了这句话的真谛。走出张公祠堂向北,屹立于眼前的建筑就是张謇纪念馆的展示大楼。张謇5岁起私塾读书,他学习十分自觉刻苦,小小年纪就坚持夜读,严寒酷暑,从不间断。夏天蚊虫叮咬,就把两脚放在坛子里躲避蚊虫,不到三更不睡觉。到十一岁时,张謇已经读完《三字经》、《百家姓》等启蒙书籍。在众多的图片中,张謇最后一张工作照片特别感人。清代末年,长江下游深泓北移,造成通州江岸大面积倒,大-片田化为乌有。为此,张謇以私资聘请荷兰、瑞典、英国、比利时等著名水利专家勘察江堤,制定保坍方案,并于1911年成立保坍会,张謇自任保坍会会长。

经过十多年努力,筑建18座,使沿江岸线趋于稳。1926年8月一日,已感身体不适的张謇仍冒着酷暑与工程师一起到保坍工程现场视察,终因劳累过度身体不支而病倒。23天后的8月24日中午,张謇病逝。张謇为了国计民生的确已经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最后,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张謇纪念馆。

4月6号我们在麒麟镇政府的组织下参观了张謇纪念馆,我们参观了馆内每个展区,回顾了张謇波澜壮阔的一生。纪念馆内看到了我们熟悉的办纺织厂,酒厂的张謇,还有我们不熟悉的办过照相馆,支持水利建设的张謇,张謇的一生中基本上能想到的行业都涉及了,真正是身体力行着“实业救国”的精神。

参观了张謇纪念馆让我想到,张謇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和思想家。张謇最伟大意义,莫过于其博大精深的实业、教育、公益思想及其价值观,首先张謇先生的人生历练,值得我们体会。张謇先生的成长史,对于我们的成才之路具有标杆作用。在浮躁之气盛行的今天,张謇的历练,无疑对我们的治学、生活和工作有着榜样的力量和深刻的启迪作用。其次,张謇先生的人品德行,值得我们效仿。张謇先生不畏权势,一身傲骨,但又不恃才傲物,尊师敬友,对朋友肝胆相照,对民生百般体恤,对知音坚定不渝,对小人巧于应付。这些处世之道,对“学会做人”作为必修项目的我们而言,其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再次,张謇先生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深思。张謇先生的教育思想深邃而独特,尤其是“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教学理念日久弥新,其所提出的一系列诸如办学指导思想、职业技能培训要旨、产学合作路径以及校训、教规等,即使在今天仍然令人信服。最后,张謇先生的精神意志,值得我们学习。张謇先生的公益思想、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运筹帷幄的睿智眼光和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张謇先生的创业历程,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艰苦奋斗史,其中的每一页,都是用智慧、感情、毅力、勇气和责任“混合”写成。

作为我们大学生村官的我们要深入张謇的内心世界,深入了解这位开中国民族工业之先河,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贡献彪炳史册的伟大人物。同时,还要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和相关政策的学习,以锲而不舍、水滴穿石的精神,系统深入地读书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到既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便更好得服务于农村,扎根于农村。

学习张謇精神必须要善思。思考是更重要的学习,思考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为缤纷繁杂的现象所迷惑、所困扰。从现象分析入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张謇精神的丰富,决定了我们思考内容的更为丰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深入学习了张謇精神后,我们必须要勤于思考、深入思考。要通过思考,学会从全局上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使工作不断创出新特色,取得新突破。

学习张謇精神不仅要善思更要注重实干。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必须要做一个实干的张謇精神传承者,切实承担起当今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坚持在实践中促进学习,在实践中深化认识,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努力在基层做出一番事业。要立足本职岗位,发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干精神,以“岗位成才、实现价值”为动力,勤恳做人,踏实做事,把平凡的岗位当作自己成长成才的沃土,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五篇: 一大纪念馆观后感

孔繁森纪念馆观后感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孔繁森纪念馆观后感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孔繁森,纪念馆,观后感,孔繁森,纪念馆,观后感,公司,党组织,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观后感中查看更多范文。
  
孔繁森纪念馆观后感
  在公司党组织的带领下,我有幸参观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

  首先,进入眼帘的是孔繁森的半身塑像。后屏风上刻着江泽民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 ,大厅里还摆放着一块红色的匾,上面写着入党誓词。其实,提到孔繁森大家都不陌生,但直到参观了他的纪念馆后我才真正感到他的精神之伟大和崇高。

  孔繁森出生在1944年聊城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党的培养教育下,他参军、入党。在国家、党和人民需要他的时候,欣然赴藏。大家都知道,在当时那个年代,西藏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生活艰苦。在海拔6000多米的高原上十年如一日的工作。虽然家有90高龄的老母亲、多病的妻子和孩子,他仍坚决服从组织的决定。

  1992年,拉萨市墨所工卡等县发生强烈地震。他在地震废墟上领养了两个失去亲人的孤儿,并与他们同吃同住,抚养他们成人。

  我清楚得记得他在牺牲前写的一篇日记“小梁,不知为什么我头痛得怎么也睡不着觉,我是在海拨6000多米的地方给你写信。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我有一事相托,万一我发生不幸,第一,你不要难过;第二,你给地方领导讲不幸的消息,不要给我家乡讲,更不能让我母亲和家属、孩子知道;第三,你要每月以我的名义给我家写一封信报平安。第四,我在哪里发生的不幸就把我埋在哪里,切记,切记!”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的眼睛开始湿润了。

  我听着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解说了孔繁森的事迹,看着每一幅照片和件件珍贵的实物,一次次被他的精神所震撼。他用他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具有时代精神的奋斗之歌、奉献之歌。他的作风是朴实的,但朴实中映射出夺目的光彩。他在物质上是清贫的,但是在精神上是富有的。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喊一万句口号,不如办一件实事。” 话虽朴实,但道出了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德,让人感到灵魂上的洗礼。

  “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 孔繁森同志始终在努力践行最喜欢的这句话。我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学习他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学习他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学习他知难而进的拼搏精神,时刻以此激励自己,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党员。立足本职、爱岗敬业,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努力让自己在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谢谢支持!

推荐访问:一大 观后感 纪念馆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