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观后感 > 《开国大典》观后感800字3篇【完整版】

《开国大典》观后感800字3篇【完整版】

时间:2023-03-25 15:00:04 观后感 来源:网友投稿

《开国大典》观后感800字1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心中似乎有一股澎湃的波涛再涌流……  时间曾凝聚在1949年10月1日,当巍峨的华表披上曙光,当雄伟的*迎来新一轮的太阳,当无数先烈用鲜血染红的*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开国大典》观后感800字3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开国大典》观后感800字3篇【完整版】

《开国大典》观后感800字1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心中似乎有一股澎湃的波涛再涌流……

  时间曾凝聚在1949年10月1日,当巍峨的华表披上曙光,当雄伟的*迎来新一轮的太阳,当无数先烈用鲜血染红的*在*广场上冉冉升起,**洪亮的声音传遍了全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成立了!“*人从此站起来了!

  这一刻,对于一个饱经忧患,受尽欺凌的民族来说是多么宝贵啊!”

  让我们掀开摞摞发黄的历史,我们看到是怎样的一幕呢?指针急速飞转,时间指向1840年,外国列强纷纷加入了掠夺*财富的战争。战争的打响,我国沦落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输入猛增,导致*白银大量外流,并使的人在精和生理上受到极大的摧残,不久,日本人登陆*,并在南京大开杀戒,使我国30多万同胞葬身于地下,他们还举行了惨无人道的*比赛,顿时,遍地横尸,血流成河,*领导的的红军经过了8年的艰苦抗战,终于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

  终于……终于……第一面*在*广场上升起了,那让人耻辱的*的帽子,终于被我们抛掉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开始实现重整河山的梦想!

  但是,我们应该明白,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就是未来强大祖国的建设者,总有一天,前辈们会氢他们物中的接力棒满怀憧憬地交给我们,我们要有能力去接受这份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我们要像革命先辈学习。学习*的丰富智慧,爱国爱民,学习*的勇敢和聪慧,学习岳飞的精忠报国……

  虽然今天我们不需要经受战火的洗礼,不需要担心国土的沦陷,但是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祖国的建设出一份力。

  愿东方的明珠,是亚细亚腾飞的巨龙,是远方地*线上初升的太阳,我们要永远怀念**,他所付出的一切是炎黄子孙无法想象的,祖国在你心中,祖国在我心中,腾飞吧*!


《开国大典》观后感800字3篇扩展阅读


《开国大典》观后感800字3篇(扩展1)

——《开国大典》观后感10篇

《开国大典》观后感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今天成立了!”电影《建国大业》在*的庄严宣告中结束了,那一幕幕令人振奋的场景,在脑海里久久回荡,挥之不去。

  影片以抗战胜利至建国前夕为背景,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校场口事件、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定都北*、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现,*、*、*、*等老一辈革命家,*、张澜、李济深、沈钧儒、何香凝等民主爱国人士纷纷登场,仿佛把我们带到那个艰难而又催人振奋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

  电影以*、*赴重庆谈判的飞机上拉开序幕。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各阶级、各党派、广大人民群众反战情绪高涨。于是,在民主爱国人士张澜等人的斡旋下,*代表的*与蒋介石代表的拉开了重庆谈判的序幕。为了表示诚意,**主动放弃了部分占领的*区,然而,却丝毫没有建立民主*的意思,反而驱赶*,逐渐走向了军*独裁统治的灭亡之路。以蒋介石为首的展开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杀,一大批爱国民主人士遭到杀害。此举遭到了以*为首的各党派的强烈反对。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一幕戏中,冯将军大白天手持白灯笼闯入蒋介石的府第,要求见蒋介石,被拒绝后。冯将军义愤填膺的说:“这个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见。”足以看出当时的时局是多么的恐怖,而冯将军也遭到特务的杀害。

  以*为首的*人通过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获得了全*人民群众的支持,为*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扎实的基矗李公朴、闻一多为代表的革命人士为了*会议的召开,奉献了一切,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的诞生。

  最让人难忘的镜头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任弼时,*等革命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于是,四个改变了*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观众的眼睛似乎也在这一刻湿润了,多么艰难的历程埃

  *上海,*战士打仗累了,没有占民宅,集体整齐的睡在马路上。*看到了,看到了为什么**会胜利。这就是我们最亲爱的人——*人民*。

  *站在*城楼上,庄严的说,*人民站起来了!*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一个崭新的国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台湾那边,落寞的是蒋介石那悲情的身影……

  *滚滚向前,现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六十周年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回忆那段历史,追忆那段历程,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由衷地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人们幸福安康。

《开国大典》观后感2

  在世界的东方,在黄河、长江横贯的地方,繁衍生息着五十六个民族,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华民族,共同缔造了一个伟大的国家——*,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中华文明,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也经历了许多风雨的沧桑。

  要想把一个复杂而重大的历史事件,再现于观众的眼前,确非易事。幸甚,电影《开国大典》拍的节凑紧凑,细节精当,虽有艺术夸张,却又辩证地处理一切,浑然天成,匠心独具。人都是有感情的,无论是伟大的还是*庸的,人总有真情流露的时候,无论是坦诚的还是含蓄的。——蒋介石“名言”影片独蹊径,真实地展观了蒋介石的感情世界。

  从延安到北京,不忘根者,方能有所求,不墨守成规,才会有所得。影片有些情节的处理是很别致的,只有“别致”,才能形容大题小作的技巧。当人民*开赴北*时,观众的视线是一个浩浩荡荡却不甚清晰的场面,耳边响起一个纯真的童音,问父亲为何不回延安而来北*。许久,*才若有所思地说“北*比延安大!”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百年”,今朝,借《开国大典》我们评论往昔的风流人物,更希望能激励当代的青少年,从容地迎着时代的pk,继往开来,成为今朝的风流人物。

《开国大典》观后感3

  读了《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让我感到自豪。课文中的阅兵式的场面太壮观啦!

  各种装备、各种部队、各种颜色,真是气势雄伟,震人心魄!

  读这部分课文时,我被人们为新*成立而感到无比自豪的心情深深打动了我。

  开国大典刚开始时,*广场就已经是人的海洋,下午三点,*出现在*台上。三十万人的.眼光一起投向*台上。接着是升*,*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起唱着响亮*!

  过了一会儿,阅兵式开始了,开头的是海军两个排,接着是步兵一个师和炮兵一个师。接下来就是一架架飞机了,当时人们看到的这么多架飞机,其实都没有这么多架,而是有些飞机飞了两次的。

  当初的军队是多么的少,而现在的军队是多么的强大;以前只有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共一万六千四百人,而现在陆、海、空、炮、*和地方武装,代表了我国武装力量构成的所有成分。这次阅兵规模宏大,场面壮观。

  这一切无不体现了我军威武之师的风采,也让我们知道我国建设发展速度之迅猛。一次次的阅兵,一次次的进步,说明了我国正在逐步走向现代化的新时代。

  我为我是*人而感到自豪;我为新*的成立而感到自豪;我为祖国的未来而感到自豪!

《开国大典》观后感4

  1949年1月28日,**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等领导人与西柏坡的群众一起欢庆胜利。而在南京,蒋介石发布了新年文告,李宗仁成为代总统。北*和**,蒋介石黯然下野,离开南京。

  *七届二中全会举行,***搬到北*,*代表*,张治中代表*进行谈判,进展甚微,最后破裂。*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百万雄师下江南,*南京,*和*制定了《入城守则》。蒋介石最后一次拜别蒋母墓,悄然离开大陆。*进入北*后,积极筹备开国大典的各项准备工作。

  9月30日,*等党和*在*广场为人民*奠基。10月1日下午3点,*登上*城楼,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史上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

《开国大典》观后感5

  快到国庆节了,我们都非常高兴,老师也很高兴,在这个值得欢庆的日子里,历史老师给我们放了一个历史片,名字叫《开国大典》,说是送给我们作为国庆节的礼物。我们更高兴了。

  这个片子主要讲了*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和*之间的斗争,也就是*战争。一开始,*是占有绝对的优势的,武器装备都比*好多了,兵力也比*多,拥有人口也比*多,而且*拥有很多城市和铁路线,*只拥有小城镇,偏远的小山村罢了。照这样看来,*肯定赢。但*受民众的支持,这点是*比不上的。经过2年的斗争,**略有优势了接着,**发起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主力基本被消灭,接着,**百万雄师过长江,攻陷了南京。接着,*在北*,隆重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并举行了庄严的阅兵仪式。

  看完这部片子,我感慨到,没有*就没有新*,没有新*就没有现在的生活。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要努力学习为国家作贡献。可是,现在有很多人觉得,生活幸福了,现在又是和*年代,不用那么努力学习,好好享福就行了。这种观点是错的,如果我们不努力学习,怎么能使国家更富强?也许是,现在也许没有战争,可是将来就一定没有吗?如果我们继续安于*淡,怎么能赶上社会的进步?难道我们能让清朝的腐败重演吗?朋友们,努力学习吧,为国家作贡献。

《开国大典》观后感6

  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国是在哪一年成立的吗?你们知道当时的情景吗?这个学期学习了《开国大典》这一课,使我对当时的情况有了一个真实的了解。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开国大典在首都举行。设为会场的*广场呈丁字形,*台设在*城楼上。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群众、工人。下午三点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出现在*台上,中央人民*秘书长*宣布典礼开始。接着,*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在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霎时间传遍了祖国大地。之后,开始升*、鸣礼炮,现场的气氛极为热烈。鲜红的*迎风招展,*在*下宣看了中央人民*的公告,这一宣告顿时把典礼推向了一个高潮。接下来,阅兵式、群众*,一个接一个的高潮,人们的嗓子都喊的沙哑了,直到晚上九点半钟,两股“红流”才渐渐散去,北京一片光明。

  学了这篇课文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静。1949年10月1日之后,曾经被剥削、被压迫的农民从此站起来了,并且当家作主得到自由了,这意义是多么的重大啊。而今,距离1949年10月1日那一天也已过去了整整60年,祖国即将迎来了它的60大寿。而在这60年中,神州大地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祖国不再是当年那个贫穷落后、列强欺辱的样子了。现在,祖国在军事、经济等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祖国的强大也给了人民带来了幸福的生活。

  就拿我的家乡来说吧,我小的时候,村里的道路都是泥土路,一遇刮风泥沙漫天飞扬,下雨时则是满目泥泞寸步难行。而现在呢,泥土路已经变成了沙石路,乡亲们出行再也不怕刮风和下雨了,听说不久之后还*还要将沙石路变成水泥路。这消息,真让我们感到高兴和期盼。而乡亲们住的房子呢,以前都是用泥砖建成的,上面再盖上瓦片。一到刮风下雨的时候,大家总在担心屋里漏雨或者是房子上的瓦片被风刮跑。自从镇*号召大家种了甘蔗后,乡亲们的收入比以前多了,现在很多人都住上了高大的钢筋水泥楼房,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刮风或是下雨的天气了。记得村里那几个五保户,以前不仅住的是破房子,而且温饱都成问题,现在呢一切都变了,镇*不仅在镇上建了漂亮的房子给他们居住,每个月还发给他们生活费呢。不仅如此,手机、彩电、摩托车、电脑,现在对我们来说都不算什么新鲜的事了,我们的生活正在向着小康看齐。

  我相信,在未来,我们的祖国会变得越来越强大,生活会变得越来越幸福。

《开国大典》观后感7

  你如果知道秦始皇、康熙、乾隆,那么你一定知道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事业,为了革命,他先后失去了七位亲人,包括妻子、儿子以及侄子。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学校组织我们看了这部令人感受颇深的影片——《开国大典》。

  这部电影。主要告诉我们:*与*激烈地斗争,在*的带领下,我们终于胜利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蒋介石也觉得不行了,就坐船逃之夭夭了。

  就是在这情况下——一间不到十*方米的小屋里摆放着一套桌椅,还有一张单人床,及其简陋。你大概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就是我们敬爱的*的办公室兼卧室。在这里,*拟定作战计划;在这里,*指挥了无数战役;在这里,*人为*人民迎来了光明,驱走了黑暗。

  我要像他们一样的坚强,一样的勇敢,一样的不怕危险,遇到挫折,勇敢面对,不要丧失信心。有时候,我考试没考好,就丧失了信心,以为自己已经失败了。现在,我不会这样了,遇到挫折,勇往直前,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如果他们没有那般勇气,没有渡过长江的话,那*就会永远在*的掌控下。可他们并没有这样,他们勇敢地渡过了波涛汹涌的长江,战胜了*。我也要学习那种风雨无阻,无畏不惧的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在今天,成立了!”当这庄严而又雄伟的声音传到*的每一个角落时,*人,每一个*人,都自豪,都喜悦。

  因为,*人,承受了太多的委屈,太多的痛苦。

  南京大屠杀,30万人都成了那流着血的残暴的刀下的冤魂,他们在九泉之下哭泣,但是他们骄傲,因为,他们没有跪拜在日本人面前,求日本人饶恕,*人死得英雄!他们让日本人也开始颤抖,那是一丝渺茫的希望,那是一个微弱的的光点,但是,*人让那点微弱的光点成了一把把不可扑灭的熊熊大火!

  *人,是坚强的,坚强了20多年,他终于等到了成立的那一天。

  从此,*人不再被别人藐视,*人可以光明正大的走在大街上,那种自豪感。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听,多么嘹亮的歌声;看,多么雄伟的气势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祖国大地从此焕然一新。人们欢呼着,把帽子扔向了半空中;人们拍掌着,把手都拍麻了,但这一切又怎能表达出人民群众此时此刻心中的激动、喜悦呢?

  在这里,我衷心祝愿我们的祖国从此更加和*安定,繁荣昌盛!

《开国大典》观后感8

  今天,是我们伟大的祖*亲成立60周年,全*的人都会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的观看电视的《开国大典》的阅兵式。

  阅兵式开始了,首先我们的*——*涛在车子上阅见了为我们人民付出贡献的海军、步兵、炮兵、战军师、骑兵师等一些兵,向他们发出了衷心问候。后来,车子又回到了*上,开始了严肃的升旗仪式,*徐徐升起,人们都注视着红旗。之后,开始鸣礼炮了,每一发都是54门大炮齐发,共28响,寓意着我们54个民族反抗帝国主义的28年。

  阅兵式开始了,海军、步兵、炮兵、战军师、骑兵师等我兵排着整齐的方格阵,踏着整齐的步伐,向前走着。后来*的人民也与彩车一齐出现在众人们的眼帘,最后,我们还看见了每个城市的彩车,上海,贵州,山东……让人眼花缭乱。

  看过《开国大典》,我的心不由得一颤。这是我们*损失了多少土地,牺牲了多少人才换来的呀?如果那些英雄地下有知的话,他们一定会高兴的。现在,我们大家的土地变法达了,我们应该更保护和*,保护我们的家园。

  让我们记住从前的耻辱,更好的去建造一个全新的世界。

《开国大典》观后感9

  读了《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让我感到自豪。课文中的阅兵式的场面太壮观啦!各种装备、各种部队、各种颜色,真是气势雄伟,震人心魄!读这部分课文时,我被人们为新*成立而感到无比自豪的心情深深打动啦。

  开国大典刚开始时,*广场就已经是人的海洋,下午三点,*出现在*台上。三十万人的眼光一起投向*台上。接着是升*,*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起唱着响亮*!过啦一会,阅兵式开始啦,开头的是海军两个排,接着是步兵一个师和炮兵一个师。接下来就是一架架大飞机啦,当时人们看到的这么多架飞机,其实都没有这么多架,而是有些飞机飞啦两次的。

  当初的军队是多么的少,而现在的军队是多么的强大;以前只有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共一万六千四百人,而现在陆、海、空、二炮、*和地方武装,代表了我国武装力量构成的所有成分。这次国庆大阅兵规模宏大,场面壮观。这一切无不体现了我军威武之师的风采,也让我们知道我国建设发展速度之迅猛。一次次的阅兵,一次次的进步,说明了我国正在逐步走向现代化的新时代。

  我为我是*人而感到自豪;我为新*的成立而感到自豪;我为祖国的未来而感到自豪。

《开国大典》观后感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1949年的十月一日是一个与众不一样的日子,在那天从首都北京发出的一声呐喊,透过无线电波传遍大江南北,乃至整个世界,哪一刻世界为之震撼,华夏儿女为之欢呼。

  这标志着自1840年*战争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和压迫的历史最后结束了!*人民最后站起来了!

  回想*近代历史,是一部*人民历经磨难和外来压迫的血泪史,同时也是一部无数中华英雄儿女为振兴中华而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的奋斗史。

  革命先辈们用尽生命的最后的一点光芒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正如《开国大典》所描绘的那样,千千万万的革命志士的血肉之躯铺成了我们这天的共和国,这是我们要时刻铭记的历史!为了报答先烈们的英勇牺牲,我们要更加珍惜这天的幸福生活。

  回首新*成立60周年,经过了改革开放30年,我们国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也在不断地提高,但是我们就能以此为借口忘记那些以前活跃在太行山麓上的身影吗?

  在参加了学校展开的“重温红色经典,弘扬民族精神”影评活动后,我想到了很多,看着影片中一位位先烈倒在血泊之中,又再一次爬起来,那种为了革命理想,为了建立新*的信念使我十分感动。

  虽然我们身处和*年代,却肩负着和革命先烈们同样的使命与信念,那就是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此我们就应从小立大志,刻苦学习,努力掌握将来报效祖国的知识和潜力。

  我们每位交华学子要倍加珍惜我们此刻拥有的十分好的学习条件,努力攀登学业高峰,继承和弘扬先辈留下的民族精神,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开国大典》观后感800字3篇(扩展2)

——开国大典观后感10篇

开国大典观后感1

  今天是建队日,老师让我们观看《开国大典》,我回到家在网上看完164分钟的影片,看完之后心里有很多感想。

  这部影片说的是由于前线兵败蒋介石不得不“引退”把总统职位推给李宗仁,随着淮海战役、*津战役的胜利结束,*军队死伤惨重。由于压迫形势,北*可以和**,蒋介石一面以“和谈”的花招拖延时间,一面调兵遣将,加强长江防线,妄图划江而治,保住江南半壁江山,可是最后战役失败了。在5月24日,蒋介石带着儿孙到母亲的墓前辞别,然后马上坐上太康号军舰,悄然离开大陆。10月1日,*广场红旗如海,欢声雷动,开国大典隆重举行,*在*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了。”

  令我最深刻的是*同志在*城楼上用激昂的语调郑重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成立了”,这铿锵的话语通过无线电穿到了大江南北。人们激动的挥舞着手中的小红旗,喊道:“*万岁!”接着是*陆军、海军的阅兵仪式,之只见*健儿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这是*历史的新纪元,是令国人骄傲的日子,从此*人民站起来了,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我看完了《开国大典》,我感到自豪,我为*成立而自豪;我为祖国的未来感到自豪。

开国大典观后感2

  我在爸爸妈妈那里得知,开国大典是一部不容错过的电影巨作,我不禁想欣赏看看这个令千万中华人民们兴奋,喜爱,百看不厌的电影巨作。

  1949年10月1日,一个多么令中华人民难忘的一天啊!在这一天,*们在伟大的革命领导*、*的带领下成功地打了胜仗,顺利宣布**成立!随着老百姓的呐喊声、脚步声、呼唤声、笑声,在新**上举行开国大典。

  人们高声欢呼,无不激动的`挥起衣服,向外甩去。在*高高飘扬的司令台上站满了人,他们欢呼雀跃,兴奋不已。一个烧焦的日本*落了下来,落在了地上,落在了*人的心中。

  其中我最难忘喜欢的片段是*、*、*和正沉醉在欢喜之中的老百姓们在火堆旁翩翩起舞,手拉着手,唱着*跳起了美丽的舞蹈。他们一直以来的辛苦终于有所了!那一刻,我心潮澎湃,那一刻欢乐喜悦的心情无法形容。在血水、汗水的共鸣下,**终于成立了!也许,你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可是你错了。如果当时没有*、*、*、*等革命主义领导的指挥,*也就不会有这么一天!在突如其来的困难面前,他们沉着镇定,毫不惧怕,总会用自己的指挥和勇敢化险为夷。在老百姓眼里,*像一个慈祥的小学老师一样,对你温柔,待人*等,*易近人。*在百姓眼里,是个热情、奔放、善良、至高至圣,伟大的思想家。*在百姓眼里是个“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的人。

  老百姓围在他们的身边,小孩子都在认真仔细地听他们讲打仗时惊险、刺激的故事呢!那个场面热闹极了!*、*等革命领袖都津津有味地描述着战争时士兵们的斗智斗勇,日本鬼子的残忍残暴。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深受启发。革命战争时老百姓的疾苦,还有那些革命领袖的辛苦,*现如今的繁华都是他们含辛茹苦的成就啊!

开国大典观后感3

  今天,看了《开国大典》,我想这世界上恐怕没有比开国大典更令人激动的事了。

  开国大典开始了,三十万人的目光立刻投向了*台。*——人们敬爱的好领袖、好*出现在了*台前。*开始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在今天成立了!”宣告完毕后,大家那排山倒海般的掌声立刻响了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了整个北京!传到了整个*!传到了整个世界!

  接着*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按钮,我们的*——*徐徐升起。在升旗的同时,礼炮响了起来。每一发都是54门大炮齐发,共28响,寓意着我们54个民族反抗帝国主义的28年。

  阅兵式开始了,海军、步兵、炮兵、战军师、骑兵师排着整齐的方格阵,踏着整齐的步伐,向前走着。

  到了晚上,五颜六色的焰火精灵在天上飞着,撒下无数美丽的“花瓣”。

  看过《开国大典》,我的心不由得一颤。这是我们*损失了多少土地,牺牲了多少人才换来的呀?如果那些英雄地下有知的话,他们一定会高兴的。

  让我们记住从前的耻辱,更好的去建造一个全新的世界。

开国大典观后感4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他是*伟大的人民领袖,*城楼上,还有他的照片呢!

  本影片中分别讲了开国这一年内的事情,分别对比了*和蒋介石的形态,我先来说说*吧!

  *对子女要求很高,有着包公的大公无私,选人都是按要求来评选,对人民有着想,而且从来不把自己摆在特殊的位置上,谈判时很讲和*,最好不用战斗解决问题,总是为国为民着想。

  而蒋介石呢?总是想独立,口是心非以欺骗的形式来拖延时间,一直到后来都不肯让台湾回归祖国,打不过就逃,想用和*的方式来*,可是他还是不肯。

  一直到了1949年10月1日,是开国大典,蒋介石或许在这么多年的战争中,做的一件好事,那就是在开国大典前,蒋介石想拿飞机轰炸北京城,可最后还是退了。

  在1949年的开国大典上,有*、副*、各位委员等。大典在下午3点钟开始,*向群众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在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表示中华人民今天站起来了!

开国大典观后感5

  暑假里,我看了《开国大典》这部电影。影片主要告诉我们:八路军在*的带领下赶走了日本鬼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一想起里边渡长江的景象,我就觉得八路军真勇敢,虽然长江波涛汹涌,但八路军还是渡过了长江。八路军之所以能渡过长江,那是因为他们有勇气。不怕长江的波涛汹涌,不怕长江急流,不怕小船在水中强劲地摇动,也不怕日本鬼子的武器。我要像八路军一样的坚强,一样的勇敢,一样的不怕危险,遇到挫折,勇敢面对,不要丧失信心。有时候,我考试没考好,就丧失了信心,以为自己已经失败了。现在,我不会这样了,遇到挫折,勇往直前,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如果八路军没有那般勇气,没有渡过长江的话,那*就会永远在日本鬼子的掌控下。可八路军没有这样,他们勇敢地渡过了波涛汹涌的长江,把日本鬼子赶出了*。我也要学习八路军那种风雨无阻,无畏不惧的精神。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听,多么嘹亮的歌声;看,多么雄伟的气势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祖国大地从此焕然一新。

开国大典观后感6

  看了《开国大典》这部影片后,我的心情很激动感触颇深。

  1949年10月1日,在雄伟壮观的*广场上,彩旗飘扬,万众瞩目的开国大典开始了!人们从五湖四海赶来参加开国大典。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那个镜头:身穿中山服的**用宏伟声音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们*、在今日成立了!”新*的成立,是用那些英勇战士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还有一个镜头: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坐在爸爸的脖子上,喊着:“*万岁!”还有一个饱经风霜的老农民,开怀大笑,胡子还一抖一抖的。这些镜头,都充分体现了人民对新*成立的喜悦,*向群众挥手致意接受检阅。

  看了这部电影,深深的感受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我想起了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董催瑞等,他们那么勇敢,那么坚强,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了新*的成立。

  我们不能忘记先辈们英勇无畏的精神,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幸福生活,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个有用的人,为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让祖国这条腾飞的巨龙飞跃发展。

开国大典观后感7

  我在爸爸妈妈那里得知,开国大典是一部不容错过的电影巨作,我不禁想欣赏看看这个令千万中华人民们兴奋,喜爱,百看不厌的电影巨作……

  1949年10月1日,一个多么令中华人民难忘的一天啊!在这一天,*们在伟大的革命领导*、*的带领下成功地打了胜仗,顺利宣布.....成立!随着老百姓的呐喊声、脚步声、呼唤声、笑声,在新**上举行开国大典。

  人们高声欢呼,无不激动的挥起衣服,向外甩去。在*高高飘扬的司令台上站满了人,他们欢呼雀跃,兴奋不已。一个烧焦的日本*落了下来,落在了地上,落在了*人的心中……

  其中我最难忘喜欢的片段是*、*、*和正沉醉在欢喜之中的老百姓们在火堆旁翩翩起舞,手拉着手,唱着*跳起了美丽的舞蹈。他们一向以来的辛苦最终有所了!那一刻,我心潮澎湃,那一刻欢乐喜悦的心境无法形容。在血水、汗水的共鸣下,.....最终成立了!也许,你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可是你错了。如果当时没有*、*、*、*等革命主义领导的指挥,*也就不会有这么一天!在突如其来的困难面前,他们沉着镇定,毫不惧怕,总会用自己的指挥和勇敢化险为夷。在老百姓眼里,*像一个慈祥的小学教师一样,对你温柔,待人*等,*易近人……*在百姓眼里,是个热情、奔放、善良、至高至圣,伟大的思想家……*在百姓眼里是个“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的人。

  老百姓围在他们的身边,小孩子都在认真仔细地听他们讲打仗时惊险、刺激的故事呢!那个场面热闹极了!*、*等革命领袖都津津有味地描述着战争时士兵们的斗智斗勇,日本鬼子的残忍残暴……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深受启发。革命战争时老百姓的疾苦,还有那些革命领袖的辛苦,*现如今的繁华都是他们含辛茹苦的成就啊!

开国大典观后感8

  一间十*方米的小屋里摆放着一套桌椅,还有一张单人床,极其简陋。你大概怎样也不会想到,这就是我们敬爱的*的办公室兼卧室。在那里,*拟定作战计划;在那里,*指挥了无数战役;在那里,*人为*人民迎来了光明,驱走了黑暗。

  其中有一处令我印象十分深刻的是*的几名军官在一齐打牌,被蒋介石碰到了,蒋介石不仅仅没有批评他们,还帮一位输了的军官赢会了钱,最终他说:“打牌你不行,打仗我不行,长江天险能否守住,全靠诸位仁兄了。”可见,蒋介石还想笼络人心,负隅顽抗,然而我党的胜利已是大势所趋,*的失败注定将无法挽回。

  影片的最终,最终迎来了迎来了全国人民期待已久的开国大典。伴随着礼乐阵阵,礼炮声声,**在*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成立了!他在义勇军进行曲声中亲自揿下电钮,升起第一面*。顿时,*广场上欢呼声,掌声响成一片。以往饱受压迫的劳苦大众翻身做了主人,久违的笑容洋溢在他们的脸上。

开国大典观后感9

  暑假里,我看了《开国大典》这部电影。

  影片主要告诉我们:八路军在**的带领下赶走了日本鬼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一想起里边渡长江的景象,我就觉得八路军真勇敢,虽然长江波涛汹涌,但八路军还是渡过了长江。八路军之所以能渡过长江,那是因为他们有勇气。不怕长江的波涛汹涌,不怕长江急流,不怕小船在水中强劲地摇动……我要像八路军一样的坚强,一样的勇敢,一样的不怕危险,遇到挫折,勇敢面对,不要丧失信心。有时候,我考试没考好,就丧失了信心,以为自己已经失败了。现在,我不会这样了,遇到挫折,勇往直前,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如果八路军没有那般勇气,没有渡过长江的话,那*就会永远在日本鬼子的掌控下。可八路军没有这样,他们勇敢地渡过了波涛汹涌的长江,把日本鬼子赶出了*。我也要学习八路军那种风雨无阻,无畏不惧的精神。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听,多么嘹亮的歌声;看,多么雄伟的气势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祖国大地从此焕然一新。

开国大典观后感10

  在世界的东方,在黄河、长江横贯的地方,繁衍生息着五十六个民族,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华民族,共同缔造了一个伟大的国家——*,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中华文明,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也经历了许多风雨的沧桑。

  要想把一个复杂而重大的历史事件,再现于观众的眼前,确非易事。幸甚,电影《开国大典》拍的节凑紧凑,细节精当,虽有艺术夸张,却又辩证地处理一切,浑然天成,匠心独具。人都是有感情的,无论是伟大的还是*庸的,人总有真情流露的时候,无论是坦诚的还是含蓄的。——蒋介石“名言”影片独蹊径,真实地展观了蒋介石的感情世界。

  从延安到北京,——不忘根者,方能有所求,不墨守成规,才会有所得。影片有些情节的处理是很别致的,只有“别致”,才能形容大题小作的技巧。当人民*开赴北*时,观众的视线是一个浩浩荡荡却不甚清晰的场面,耳边响起一个纯真的童音,问父亲为何不回延安而来北*。许久,*才若有所思地说“北*比延安大!”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百年”,今朝,借《开国大典》我们评论往昔的风流人物,更希望能激励当代的青少年,从容地迎着时代的pk,继往开来,成为今朝的风流人物。


《开国大典》观后感800字3篇(扩展3)

——《开国大典》观后感500字3篇

《开国大典》观后感500字1

  今天,我看完了开国大典。感受到了我们新*成立的艰辛和沉重的代价。

  这个片子主要讲了*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和*之间的斗争,也就是*战争。一开始,*是占有绝对的优势的,武器装备都比*好多了,兵力也比*多,拥有人口也比*多,而且*拥有很多城市和铁路线,*只拥有小城镇,偏远的小山村罢了。照这样看来,*肯定赢。但*受民众的支持,这点是*比不上的。经过2年的斗争,**略有优势了接着,**发起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分别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津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改编与歼灭*正规军144个师,不是正规军的29个师,一共有154万余人之多。

  **派还企图负隅顽抗,拒绝签订和*条约。采用守上海,不守长江的战术。使*战士们攻破上海的防线后势如破竹、长驱直入攻占了南京。**派撤退后继续与*斗争。最后*建立了新*。

  在和同学一起打羽毛球时,我有时会强球,有时不去帮助队友救球,失分了就怪队友不会接。现在想来真是有些惭愧,我们应该和*,不斤斤计较。

  我因为是一个*人骄傲,更为有如此强大的祖国骄傲。

《开国大典》观后感500字2

  最近,我们上了《开国大典》这篇文章,我也看了这篇文章的电影,亲眼瞧见了那个雄伟壮观的场面。

  电影是这样的: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三十多万的群众,他们的心情都十分激动,因为他们知道这里是开国大典的现场。顿时,**出现在*广场城楼上,观众席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用宏亮的声音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在今天成立了!”这句话刚说完,就被群众们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给打断了。然后*升了*,宣读了公告,就进行阅兵式了,那一排排整齐的队伍,那些走着正步的`*,让人感到无比的激动。接下来是群众*,每个群众都拿着火把,一边庆祝,一边向*招手,而*呢?也向群众们问好。

  这部电影的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回想和学习。比如,当*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在今天成立了!”这句话值得我们回想。是革命胜利了才使我们*成立,可在战争时代,人们是多么渴望和*,在战争时代,有多少战士的鲜血才换来现在我们*的强大。值得学习的地方有:阅兵式,那些*排着整齐的队伍,而我们*时去做个广播操,排队一直排不好。有的同学在讲话,有的同学你推我挤,还有的同学不和上面一位同学对齐。我们应该好好地改一改我们的排队。

  看了这部电影,我明白了开国大典来得不容易,我们应该好好学习,长大了对祖国做出有用的事,使祖国不再受到欺负。


《开国大典》观后感800字3篇(扩展4)

——开国大典教案10篇

开国大典教案1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人民为新*的诞生而奋斗。那么,新*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1、用你喜欢的读书习惯快速阅读课文。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

  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

  如,第一小组:学习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3、各个讨论小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开讨论:学生先汇报学习成果,然后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自由发言,相互提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主持人记下已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的准备。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出探究的问题,如:

  ⑴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⑵ 如果把流去的流字换成走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 你读了这句话,内心充满着怎样的激情。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探究,领悟新*的成立的确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总结探究的方法。

  4、在课文中找出还需探究的句子,继续探究。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试一试,自己能找到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读一读,看一看吗?如果找到并读了,把篇名记下来。

  2、写一写,依照课文的写法,记叙你喜欢的一个场面。

  【设计特点】

  本案例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取现代教育传媒技术等手段,通过设疑、讨论、探究、释疑等步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导学过程中,抓住课文重点,紧扣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自读自悟、升华情感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三维目标。

开国大典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建国初期的几个生活细节,了解一代伟人朴实*凡的品格。

  2.结合剧情展开合理想像。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的朴实*凡的品格。

  2.难点:描写人物言行对人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想:

  观看影片《开国大典》再对课文作简要分析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影片

  二、课文研读

  1、剧中写了*的几个小故事?

  讨论并归纳:主要写了四个小故事:

  (1)观赏北*夜景

  (2)吃羊肉泡馍

  (3)会见程潜用湖南老乡

  (4)与儿子交谈

  2、从每一个故事中可以乍出生活中的*有哪些特点

  讨论并归纳:建国初期,北*一片安居乐业的和*景象,*要求司机慢点走,想尽情地享受这美好的时光、羊肉泡馍馆里人们轻松的风趣谈话深深吸引了他,令他忍俊不禁、这些都表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反对标语表现了他反对个人崇拜、在圆明园的沉思,感到自己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在与程潜的交谈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风度,不计前嫌、在对待自己的湖南老乡问题上,他热情招待,但决不迁就他们的要求、在与儿子的谈话中,可以看出他十分重感情,但对儿子要求严格,不搞特殊化。

  作为一个*,他站得高,看得远、他不断地思考如何才能跳出同期率的支配,他要找出一条新路,那就是民主、

  3、剧中的“九叔”非常有特点。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写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

  他是一个纯朴又带有封建思想的农民形像。他以*为骄傲。但又带有狭隘的小农思想。

  4、剧中写*在圆明园像在思索什么,你认为他在想什么。

  提示:可能回想*的百年耻辱,想到*在党的领导下,从此站起来了,历史将不会再重演,想到社会主义建设即将开始。

  三、作业

开国大典教案3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人民为新*的诞生而奋斗。那么,新*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1、用你喜欢的读书习惯快速阅读课文。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

  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

  如,第一小组:学习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3、各个讨论小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开讨论:学生先汇报学习成果,然后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自由发言,相互提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主持人记下已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的准备。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出探究的问题,如:

  ⑴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⑵ 如果把流去的流字换成走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 你读了这句话,内心充满着怎样的激情。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探究,领悟新*的成立的确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总结探究的方法。

  4、在课文中找出还需探究的句子,继续探究。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试一试,自己能找到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读一读,看一看吗?如果找到并读了,把篇名记下来。

  2、写一写,依照课文的写法,记叙你喜欢的一个场面。

  【设计特点】

  本案例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取现代教育传媒技术等手段,通过设疑、讨论、探究、释疑等步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导学过程中,抓住课文重点,紧扣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自读自悟、升华情感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三维目标。

开国大典教案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的思想感情,了解新*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开国大典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为新*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体会*认人民对新*的成了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板书课题,解题。(国家创建时举行的盛大典礼)

  2、整体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并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2)再读课文,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几个盛大场面?

  (3)画出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在旁边标注上你自己的体会,想一想表达了人民怎样的感情。

  (4)在组内讨论交流。

  (5)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

  在品读了重点词句后练习有感情朗读。

  (6)指导书写生字词。

  3、精读课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大典开始,写了哪三件事?(学生快速默读、思考)

  (2)大典进行中,哪些场面最让你感动?(边读边画、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同时进行批注感想

  (4)指导朗读,表现出群众欢腾、热烈的场面。

  (5)用同样的方法学习阅兵式部分。

  (6)指名读课文第5段,画出文中描写阅兵式后,傍晚时*广场景色的句子。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只礼花陆续…………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让学生反复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西写作特点。这样生动的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中,表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7)理解“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的意思?想想本文的中心思想。

  (8)学生听配乐朗读课文,回忆全文内容。

  4、总结、扩展

  (1)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试写出课文的梗概。

  (2)仿照课文写出3个比喻句。

  (3)阅读自读课文的《刻骨铭心的国耻》。

开国大典教案6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人民为新*的诞生而奋斗。那么,新*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1、用你喜欢的读书习惯快速阅读课文。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

  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

  如,第一小组:学习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3、各个讨论小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开讨论:学生先汇报学习成果,然后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自由发言,相互提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主持人记下已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的准备。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出探究的问题,如:

  ⑴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⑵ 如果把“流去”的“流”字换成“走”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 你读了这句话,内心充满着怎样的激情。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探究,领悟新*的成立的确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总结探究的方法。

  4、在课文中找出还需探究的句子,继续探究。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试一试,自己能找到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读一读,看一看吗?如果找到并读了,把篇名记下来。

  2、写一写,依照课文的写法,记叙你喜欢的一个场面。

  【设计特点】

  本案例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取现代教育传媒技术等手段,通过设疑、讨论、探究、释疑等步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导学过程中,抓住课文重点,紧扣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自读自悟、升华情感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三维目标。

开国大典教案7

  一、读拼音,写词语。

  diànniǔ dànshēng gǔwǔ wěiyuán zhānyǎng diǎnlǐ

  ( )( )( )( )( )( )

  二、辨字组词。

  秦( ) 檐( ) 融( ) 协( )

  泰( ) 瞻( ) 隔( ) 胁( )

  三、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旗帜飘浮( ) 翻天复地( ) 拖帽肃立( ) 忘加评论( )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坚强—( ) 光明—( ) 开始—( )

  欢喜—( ) 高潮—( ) 汇集—( )

  五、判断正误。

  1、用部首查字法查“未”,既可查“一”部,又可查“木”部。( )

  2、“诞”字的第七画是廴。( )

  3、“完”是“皖”的同音字,都读“wán”( )

  六、根据意思,写出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1、共同商量,以求取得一致意见。( )

  2、恭敬地看。( )

  3、比喻力量强,声势大。( )

  4、庄严而恭敬地站立。( )

  5、郑重举行的仪式。( )

  七、比较下列加点词与括号里的词有什么不同。

  1、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热烈)的掌声。

  2、群众的声音盖过了(超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八、根据课文内容给一步到位句子排序。

  ①*挥动电钮,升起了新*第一面*。

  ②*宣读中央人民*公告。

  ③*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成立了。

  ④群众*。

  ⑤中央人民*秘书长*宣布典礼开始。

  ⑥*人民*接受检阅。

  ⑦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勇军进行曲》。正确的顺序是:

  九、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年 月 日,在 举行开国大典,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诞生,至今已有 周年。

  2、*亲自挥动电钮,*徐徐上长,*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

  3、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 ,传到 ,使 。

  4、这篇课文是按照 顺序叙述的。

  十、阅读短文,完成文后1~4题。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 )着红旗,有的( )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语。

  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用“”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理解重点句子,选择正确答案。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A.“直奔”可以换成“走向”,都说明大家很急。

  B.“直奔”比“走向”更能反映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迫、兴奋的心情。

  *广场成了人的海洋。

  A.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手法,形容人很多。

  B.这句话是说*广场成了海洋,没有运用比喻的手法。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开国大典》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开国大典教案8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人民为新*的诞生而奋斗。那么,新*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1、用你喜欢的读书习惯快速阅读课文。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

  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

  如,第一小组:学习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3、各个讨论小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开讨论:学生先汇报学习成果,然后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自由发言,相互提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主持人记下已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的准备。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出探究的问题,如:

  ⑴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⑵ 如果把流去的流字换成走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 你读了这句话,内心充满着怎样的激情。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探究,领悟新*的成立的确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总结探究的方法。

  4、在课文中找出还需探究的句子,继续探究。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试一试,自己能找到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读一读,看一看吗?如果找到并读了,把篇名记下来。

  2、写一写,依照课文的写法,记叙你喜欢的一个场面。

  【设计特点】

  本案例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取现代教育传媒技术等手段,通过设疑、讨论、探究、释疑等步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导学过程中,抓住课文重点,紧扣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自读自悟、升华情感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三维目标。

开国大典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为新*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体会*认人民对新*的成了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板书课题,解题。(国家创建时举行的盛大典礼)

  2、整体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并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2)再读课文,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几个盛大场面?

  (3)画出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在旁边标注上你自己的体会,想一想表达了人民怎样的感情。

  (4)在组内讨论交流。

  (5)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

  在品读了重点词句后练习有感情朗读。

  (6)指导书写生字词。

  3、精读课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大典开始,写了哪三件事?(学生快速默读、思考)

  (2)大典进行中,哪些场面最让你感动?(边读边画、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同时进行批注感想

  (4)指导朗读,表现出群众欢腾、热烈的场面。

  (5)用同样的方法学习阅兵式部分。

  (6)指名读课文第5段,画出文中描写阅兵式后,傍晚时*广场景色的句子。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只礼花陆续…………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让学生反复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西写作特点。这样生动的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中,表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7)理解“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的意思?想想本文的中心思想。

  (8)学生听配乐朗读课文,回忆全文内容。

  4、总结、扩展

  (1)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试写出课文的梗概。

  (2)仿照课文写出3个比喻句。

  (3)阅读自读课文的《刻骨铭心的国耻》。

开国大典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2、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水*。

  3、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

  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

  (根据会场、典礼、阅兵、XX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开国大典》观后感800字3篇(扩展5)

——开国大典观后感10篇

开国大典观后感1

  在世界的东方,在黄河、长江横贯的地方,繁衍生息着五十六个民族,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华民族,共同缔造了一个伟大的国家——*,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中华文明,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也经历了许多风雨的沧桑。

  要想把一个复杂而重大的历史事件,再现于观众的眼前,确非易事。幸甚,电影《开国大典》拍的节凑紧凑,细节精当,虽有艺术夸张,却又辩证地处理一切,浑然天成,匠心独具。

  人都是有感情的,无论是伟大的还是*庸的,人总有真情流露的时候,无论是坦诚的还是含蓄的。——蒋XX“名言”影片独蹊径,真实地展观了蒋XX的感情世界。

  从延安到北京,——不忘根者,方能有所求,不墨守成规,才会有所得。

  影片有些情节的处理是很别致的,只有“别致”,才能形容大题小作的技巧。当人民*开赴北*时,观众的视线是一个浩浩荡荡却不甚清晰的场面,耳边响起一个纯真的童音,问父亲为何不回延安而来北*。许久,毛xx才若有所思地说“北*比延安大!”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百年”,今朝,借《开国大典》我们评论往昔的风流人物,更希望能激励当代的青少年,从容地迎着时代的pk,继往开来,成为今朝的.风流人物。

开国大典观后感2

  看了开国大典我感到无比的自豪。

  早上六点半就有人进入会场了。参加典礼的有工人、老师、学生等等。下午三点整开国大典正式开始。首先是*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全场欢呼起来,接着,升*。然后,放礼炮,一声炮响就有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在掌声中宣读公告。

  看到这里,我感到无比的自豪,*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人民从此自由了,*人民从此做自己的主人了!

  想想那些为革命牺牲的战士,是他们为了新*的成立而牺牲。看看狼牙山五壮士、雨来、张嘎,他们没有一个是遇到困难就退缩,他们都是宁死不屈、百折不挠!

  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很好,都是以前的.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虽然我们现在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弱小的*,但还是有许多国家瞧不起我们,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开国大典观后感3

  最近,我们上了《开国大典》这篇文章,我也看了这篇文章的电影,亲眼瞧见了那个雄伟壮观的场面。

  电影是这样的: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三十多万的群众,他们的心情都十分激动,因为他们知道这里是开国大典的现场。顿时,**出现在*广场城楼上,观众席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用宏亮的声音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在今天成立了!”这句话刚说完,就被群众们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给打断了。然后*升了*,宣读了公告,就进行阅兵式了,那一排排整齐的队伍,那些走着正步的*,让人感到无比的激动。接下来是群众*,每个群众都拿着火把,一边庆祝,一边向*招手,而*呢?也向群众们问好。

  这部电影的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回想和学习。比如,当*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在今天成立了!”这句话值得我们回想。是革命胜利了才使我们*成立,可在战争时代,人们是多么渴望和*,在战争时代,有多少战士的鲜血才换来现在我们*的强大。值得学习的地方有:阅兵式,那些*排着整齐的队伍,而我们*时去做个广播操,排队一直排不好。有的同学在讲话,有的同学你推我挤,还有的同学不和上面一位同学对齐。我们应该好好地改一改我们的排队。

  看了这部电影,我明白了开国大典来得不容易,我们应该好好学习,长大了对祖国做出有用的事,使祖国不再受到欺负。

开国大典观后感4

  我在爸爸妈妈那里得知,开国大典是一部不容错过的电影巨作,我不禁想欣赏看看这个令千万中华人民们兴奋,喜爱,百看不厌的电影巨作。

  1949年10月1日,一个多么令中华人民难忘的一天啊!在这一天,*们在伟大的革命领导*、*的带领下成功地打了胜仗,顺利宣布**成立!随着老百姓的呐喊声、脚步声、呼唤声、笑声,在新**上举行开国大典。

  人们高声欢呼,无不激动的`挥起衣服,向外甩去。在*高高飘扬的司令台上站满了人,他们欢呼雀跃,兴奋不已。一个烧焦的日本*落了下来,落在了地上,落在了*人的心中。

  其中我最难忘喜欢的片段是*、*、*和正沉醉在欢喜之中的老百姓们在火堆旁翩翩起舞,手拉着手,唱着*跳起了美丽的舞蹈。他们一直以来的辛苦终于有所了!那一刻,我心潮澎湃,那一刻欢乐喜悦的心情无法形容。在血水、汗水的共鸣下,**终于成立了!也许,你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可是你错了。如果当时没有*、*、*、*等革命主义领导的指挥,*也就不会有这么一天!在突如其来的困难面前,他们沉着镇定,毫不惧怕,总会用自己的指挥和勇敢化险为夷。在老百姓眼里,*像一个慈祥的小学老师一样,对你温柔,待人*等,*易近人。*在百姓眼里,是个热情、奔放、善良、至高至圣,伟大的思想家。*在百姓眼里是个“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的人。

  老百姓围在他们的身边,小孩子都在认真仔细地听他们讲打仗时惊险、刺激的故事呢!那个场面热闹极了!*、*等革命领袖都津津有味地描述着战争时士兵们的斗智斗勇,日本鬼子的残忍残暴。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深受启发。革命战争时老百姓的疾苦,还有那些革命领袖的辛苦,*现如今的繁华都是他们含辛茹苦的成就啊!

开国大典观后感5

  今天,看了《开国大典》,我想这世界上恐怕没有比开国大典更令人激动的事了。

  开国大典开始了,三十万人的目光立刻投向了*台。*——人们敬爱的好领袖、好*出现在了*台前。*开始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在今天成立了!”宣告完毕后,大家那排山倒海般的掌声立刻响了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了整个北京!传到了整个*!传到了整个世界!

  接着*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按钮,我们的*——*徐徐升起。在升旗的同时,礼炮响了起来。每一发都是54门大炮齐发,共28响,寓意着我们54个民族反抗帝国主义的28年。

  阅兵式开始了,海军、步兵、炮兵、战军师、骑兵师排着整齐的方格阵,踏着整齐的步伐,向前走着。

  到了晚上,五颜六色的焰火精灵在天上飞着,撒下无数美丽的“花瓣”。

  看过《开国大典》,我的心不由得一颤。这是我们*损失了多少土地,牺牲了多少人才换来的呀?如果那些英雄地下有知的话,他们一定会高兴的。

  让我们记住从前的耻辱,更好的去建造一个全新的世界。

开国大典观后感6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他是*伟大的人民领袖,*城楼上,还有他的照片呢!

  本影片中分别讲了开国这一年内的事情,分别对比了*和蒋介石的形态,我先来说说*吧!

  *对子女要求很高,有着包公的大公无私,选人都是按要求来评选,对人民有着想,而且从来不把自己摆在特殊的位置上,谈判时很讲和*,最好不用战斗解决问题,总是为国为民着想。

  而蒋介石呢?总是想独立,口是心非以欺骗的形式来拖延时间,一直到后来都不肯让台湾回归祖国,打不过就逃,想用和*的方式来*,可是他还是不肯。

  一直到了1949年10月1日,是开国大典,蒋介石或许在这么多年的战争中,做的一件好事,那就是在开国大典前,蒋介石想拿飞机轰炸北京城,可最后还是退了。

  在1949年的开国大典上,有*、副*、各位委员等。大典在下午3点钟开始,*向群众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在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表示中华人民今天站起来了!

开国大典观后感7

  当*身穿中山服,激动而郑重的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成立了!”时,全*都沸腾了,全世界都沸腾了。这激动人心的消息经无线电的传播震撼了五洲四海,怎能不让我们为之欢跃,为之振奋呢!此时此刻,千千万万颗心都紧紧地联系在了一齐。我们激动喜悦的心境,在此刻也已化为一滴滴喜悦的泪珠。这28年的浴血奋战,我们毅然的走过了。多少英勇奋战的英雄们,多少血洒战场的勇士们,多少为**而奋斗的革命前辈们,你们看到了吗我们最终等来了这一天,我们的努力并没有白费,我们成功了!

  还有几个镜头,也让我的心灵得到了巨大的震撼。当*郑重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成立了!”时,所有的老百姓们都激动地欢呼着:“*万岁!*万岁!”那一句句发自老百姓内心的、最朴实、最真诚的声音,怎样不令人感动此时此刻,千千万万颗中华儿女的心都紧紧地联系在了一齐,永不分离。在那一刻,我们将永远团结一心,永远向着党和*,我们将携起手来,共同创造属于我们的完美未来。不管未来有多少坎坷,我们的心永远紧紧相连,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当*在*上空缓缓上升时,一股民族的自豪感顿时在心底萌发。这面鲜艳的红旗可是用革命烈士们的鲜血换来的啊,为了新*的成立,为了中华人民幸福的生活,他们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却在所不惜。那一条条鲜活的生命,都时刻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啊。作为新时代的宠儿,我们更应当珍惜革命前辈为我们创造的完美生活,努力地学好知识,知识就是力量,它将使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繁荣富强。那面庄严的*无时无刻不在注视着我们,我们肩负多大的职责啊!但我们永远都不能退却,我们要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敢无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永远地传承下去。

  《开国大典》已经结束了,可我的心却久久不能*静。此时的我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职责感,我们是*接班人,我们要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永远地传承下去。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如此的来之不易,我们有职责、有义务,也有活力与活力去努力学习,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让祖国这条腾飞的巨龙飞跃发展,让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为之奋进,让我们为这新*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感到骄傲、自豪!

开国大典观后感8

  红色影片《开国大典》在战火硝烟弥漫的镜头中拉开了历史的帏幕。伴随着活力澎湃的音乐声,响起了男中音慷慨激昂的旁白声,把我拉回到1948年到1949年10月1日那段震撼人心的岁月里。影片叙述了伟大的*战争后期,敬爱的*领导的革命前辈们浴血奋战,取得战争胜利的经过以及开国大典的壮观场面。

  从电影中,我们能够看到当年我们...与*,两党间的物质条件相差是多么的悬殊。*有当时先进的武器装备,兵力比...的强,并且拥有很多城市和铁路线。而我们...仅有偏远的小城镇、小山村罢了。照这样看来,*肯定赢。但...受人民大众的支持、拥护,...人始终坚持着一种救国就民的无私奉献的革命信仰。这些是*怎样也比不上的。所以*战争后期,由伟大...领导的人民*势如破竹,不断取得战斗的胜利。相反,*官兵则节节败退,士气低落,人心惶惶。异常是我军*、*等指挥家的从容不迫、指挥若定与*军官的人人自危、草木皆兵构成了鲜明的比较。很多*军官或私下准备弃暗投明,或收拾金钱细软准备伺机逃窜,这说明了蒋介石领导的*不得人心,而*领导的...则顺应民意。电影中有一情节令我印象十分深刻,*的几名军官在一齐打麻将牌,被蒋介石撞见了。蒋介石不但没有严厉地批评他们,还帮其中一位输钱的军官赢回了钱,最终他说:“打牌你不行,打仗我不行,长江天险能否守住,全靠诸位仁兄了。”可见,蒋介石还想笼络人心,负隅顽抗。然而我党的胜利已是大势所趋,*的失败注定将无法挽回。影片的最终,最终迎来了全国人民

  期待已久的开国大典。伴随着礼乐阵阵,礼炮声声,**在*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成立了!他在义勇军进行曲声中亲自揿下电钮,升起第一面*。顿时,*广场上欢呼声,掌声响成一片。以往饱受压迫的劳苦大众翻身做了主人,幸福的笑容洋溢在人们的脸上。

  一部两小时四十几分钟的电影在胜利的锣鼓声中、人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看了这部电影,让我粗略地了解了我们新*成立的过程,同时也让我更深刻地了解了新*的成立是如何的来之不易。经过电影,我也看到了常从长辈们嘴里听到的*、*、*、*等等好多革命先辈们的音容笑貌。为什么说*是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的?此刻我已经明白了这句话的真实含义。看过这部电影,真让我心潮激荡、热血彭湃,更加激励了我不断努力学创新实践的决心。我必须会克服困难,发扬优点,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开国大典观后感9

  我在爸爸妈妈那里得知,开国大典是一部不容错过的电影巨作,我不禁想欣赏看看这个令千万中华人民们兴奋,喜爱,百看不厌的电影巨作……

  1949年10月1日,一个多么令中华人民难忘的一天啊!在这一天,*们在伟大的革命领导*、*的带领下成功地打了胜仗,顺利宣布.....成立!随着老百姓的呐喊声、脚步声、呼唤声、笑声,在新**上举行开国大典。

  人们高声欢呼,无不激动的挥起衣服,向外甩去。在*高高飘扬的司令台上站满了人,他们欢呼雀跃,兴奋不已。一个烧焦的日本*落了下来,落在了地上,落在了*人的心中……

  其中我最难忘喜欢的片段是*、*、*和正沉醉在欢喜之中的老百姓们在火堆旁翩翩起舞,手拉着手,唱着*跳起了美丽的舞蹈。他们一向以来的辛苦最终有所了!那一刻,我心潮澎湃,那一刻欢乐喜悦的心境无法形容。在血水、汗水的共鸣下,.....最终成立了!也许,你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可是你错了。如果当时没有*、*、*、*等革命主义领导的指挥,*也就不会有这么一天!在突如其来的困难面前,他们沉着镇定,毫不惧怕,总会用自己的指挥和勇敢化险为夷。在老百姓眼里,*像一个慈祥的小学教师一样,对你温柔,待人*等,*易近人……*在百姓眼里,是个热情、奔放、善良、至高至圣,伟大的思想家……*在百姓眼里是个“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的人。

  老百姓围在他们的身边,小孩子都在认真仔细地听他们讲打仗时惊险、刺激的故事呢!那个场面热闹极了!*、*等革命领袖都津津有味地描述着战争时士兵们的斗智斗勇,日本鬼子的残忍残暴……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深受启发。革命战争时老百姓的疾苦,还有那些革命领袖的辛苦,*现如今的繁华都是他们含辛茹苦的成就啊!

开国大典观后感10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何时成立的吗?你们知道当时举行开国大典时的情景吗?我看了电影《开国大典》之后,对它有了更多的了解。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开国典礼在北京举行。设为会场的*广场呈丁字形,*台设在*城楼上。广场上汇集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群众、工人。下午三点整,*出现在*台上,*宣布典礼开始,奏响*。接着,升*。就在同一时刻,大炮响起,现场气氛极为热烈。鲜艳的*迎风招展,**在*下宣读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从今天成立了!(这一庄严宣告)把会场气氛推向高潮。阅兵式、群众*,一个接一个高潮,人们嗓子都喊哑了,直到九点半,两股“红流”才渐渐散去,北京城一片光明。

  看完了电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静。是啊!1949年10月1日,多么伟大的日子!在历史上是多么不*常的一天!这预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成立了,标志着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这场典礼表达了*人民对新*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也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们,特别是*的领袖风采。


《开国大典》观后感800字3篇(扩展6)

——《建国大业》观后感800字3篇

《建国大业》观后感800字1

  以前,时常像别人说。如果自己以后若是“才高八斗”就一定报考历史专业。这么说一方面是想说自己是有理想的,一方面表明自己“志存高远”。是的,历史是“高远”的,那样高远,而我却浅薄十分。历史并非是完全的鲜衣怒马繁花似锦,事实上它很残酷,战争和*足以将它涂抹的血迹斑斑、鲜血淋漓。

  《建国大业》以抗战胜利至建国前夕为背景,*、*赴重庆谈判的飞机上拉开帷幕。演绎了一场大气的时代风云。在那样一个激烈角逐的年代,似乎蒋介石的胜利无可争议,*实力悬殊毋庸置疑,然而历史的结局却不得不让我们重返那早已消逝的云烟往事中,寻找胜败逆转的答案。

  开场,陈绍宽前辈一句“*人打*人,这种事我不干”不由让人心生敬畏。白昼时冯将军提着灯笼找老蒋时一句“不提灯笼我看不到光”体现了社会的黑暗。李公朴过世后,闻一多先生激越的讲道:“李先生,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人说的话”给我留有深切的印象。是的,用自己的笔,勾勒出红旗炙热。用自己的话,描绘出山河秀美。有华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这些年,我们得了民主自由却忘了伦理纲常,我们拥有了音乐神童却不识角徵宫商,穿起了倍加珍惜的汉装,却被说属于扶桑。

  *、*这些爱国的领袖,血染江山,打下如今繁荣富强的*。*,于他们来不只是生存之所,亦是爱的寄托。77年后我们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上,依旧为爱,延续,传承。我所在之处,七十七年前是地狱。我踏足之地,七十七年前是尸体。我所爱之地,七十七年前,是刑场。

  不懂made in America ,却知道*创造。短暂的两小时道不尽他们爱过的热忱。说不尽*了上海,打仗累了,无栖息之所睡于马路上的一幕,*为什么看到了**胜利的原因。走过无数泥潭,历经血雨腥风。*站在城楼上庄严的宣布“*人民*今天成立了!”台湾那边,落寞的是蒋介石的身影……

  甲午已去,乙未又至,方知爱历史不为“志存高远”,只为拾起我们的历史,我的祖先,华夏,炎黄。

《建国大业》观后感800字2

  9月25日上午锦州市*部组织各*召开庆贺建国60年大会,会后招待看电影《建国大业》。

  《建国大业》讲述1945年开始到1949年伟大祖国*之间的几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电影中最让我们锦州自豪的是打辽沈战役之时*站房屋上,*问他在干什么?*说在看锦州,*说这离锦州有一千里呢。可见锦州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可书上一笔。当年辽沈战役的胜利对于全国的胜利起关键的作用。

  《建国大业》以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国体为主题,主题重大,集中、突出,类似反映建国题材的影片较之只能望尘莫及、自叹不如。

  《建国大业》云集了170多位华语影坛一线明星。

  电影《建国大业》再现了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到1949年新*成立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为背景,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和*各*在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和衷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

  在*上海后,战士累的睡在大街上,这一细节感动着宋庆玲先生,才使她能来到她的伤心地北*,促进*各*政治协商制度会议开始。

  《建国大业》充分利用了电影蒙太奇手法将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宏观和微观间切换,增强了影片的历史真实感和内容上的厚实感。同时,还用虚实相映的手法表述历史事件,省去了大量篇幅,又达到再现历史的目的。如李公朴被害是通过闻一多演讲来展示,闻一多及后来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则以画面来展现。又如用写意的战争场面来烘托建国的艰辛。同时,以大量的镜头展现*、民主人士为民主建国做出的努力和牺牲,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敌机轰炸西柏坡住处未爆炸的炸弹这一细节,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历史真实感。

  细节决定成败。在炮火连天之时,让你的心紧张,又来了一个浪漫的场面,*和*带着两孩子在挖菜,山花灿烂,家庭温馨,建国之后的幸福生活应是如此。这一细节让人看到了希望。

《建国大业》观后感800字3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危难,众志成城。

  根据“两学一做”指导思想,2016年7月19晚在省公司安排下,我们全体新入职的同事们一起观看了《建国大业》这一部庆祝新*成立60周年的爱国主旋律影片。从头到尾都饱含热情,热泪盈眶,特别是*一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今天成立了!”。一股发自内心深处的民族自豪油然而生,热泪情不自禁夺眶而出!

  影片以重庆谈判开头到建国前夕为背景,生动再现了当时*错综复杂的党派、势力之间的明争暗斗。**艰苦拙劣的办公环境与*的华丽奢侈形成鲜明对比,深刻的刻画出*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的安逸享乐主义。蒋介石的一句“*的腐 败已经到骨子里了”,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已经病入膏肓,最开始就没有从根本上重视阶级内部的腐 败问题。**上台通过“打老虎”“拍苍蝇”一系列的“反腐倡廉”手段,大力整顿社会不良风气,深挖社会蛀虫,强调党风建设的一系列措施,真是以史为镜之壮举,必成流芳后世,造福几代人。

  我们*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是国企改革新方向的“标杆”企业,在反腐反贪一定要做出表率,郭正*就在入职培训的第一天告诫学员一定要铭记“红线”。腐 败贪 污就像是毒 品,侵之着心灵,蚀之着骨肉,给国家、社会、企业、家庭都会带来重大灾难。所以我们要清明廉正,做一个优秀的国家基础通信设施的建设者和管理者。

  我想说的是,先烈们的目标和理想——*还远远没有实现。留给我们后辈要做的依然还有许多。摆在我们面前的不是丰盛晚宴等我们享受,而是黎明时分未完成的早餐。众所周知的是:现在这个社会,腐 败比清廉正常,好人比坏蛋难当。我们还在等什么呢?我们没有亲身经历过那场革命,也许自己理解得并不是很正确。我们作为90后的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虽然我们没有与建国的历史同行,但我们会随祖国的未来共飞。

  *人民在1949年已经站起来了,今后还要站的高,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我作为一名*铁塔的铁人,一定要脚踏实地,多学习多思考,与公司共同成长、共同进步!面对困难,秉承“山高塔为峰”的精神,为我们的*梦而努力奋斗!


《开国大典》观后感800字3篇(扩展7)

——《开国大典》仿写3篇

《开国大典》仿写1

  记得在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全校同学举行了一场运动会。比赛还没有开始,大家就开始忙碌起来:体育老师们准备着比赛所需要用的绳子,要参加比赛的同学们也是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有的同学握紧拳头,好像要和竞争对手大干一场。我们四四班的对手是隔壁的四三班,听了这句话,班上的同学都松了一口气,因为在我们的眼里,四(3)班是一个比较弱的对手。到了下午,拔河比赛开始了,我、肖周、兰青、黄莫难等参赛选手,可惜呀,我们班的男家长只来了一个,这样就会削弱实力。

  “加油!加油!”比赛开始了,同学们都大声地为我们加油鼓劲,有的同学甚至站到了椅子顶上,挥舞着水瓶。当然,在赛场上比赛的参赛同学也很卖力,有的同学的手都被绳子刮破了;有的同学的脸上冒出了细细的汗珠;有的同学涨红了脸;后面的同学突然倒下了,但我们的双手却死死的拽着那绳子,没有一丝毫松开的决定,裁判的哨声响了,可是我们四四班输了,虽然我们输了比赛,但是我们的斗志并没有被打垮,我们赢得来了团结的力量,让我们为下一轮的比赛做好铺垫。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可是还是没有分出胜负,两个班不分上下。突然,从四三班的人群中传来了一声欢呼声,而我们则是垂头丧气,像只被斗败的小公鸡,唉,人多力量大,谁叫我们参与比赛的家长比四三班少一人呢。

  我本以为我们班输定了,可是,突然听到体育老师说:“第二场比赛开始!”我的心中顿时燃起了希望的火焰——什么!还有第二场?我们和四三班交换了位置。

  有的同学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表达他们当时多么激动的心情。这次我们可把吃奶的劲都给使上了,绳子中心离我们班的同学越来越近了,越来越近,我本以为我们赢定了,可是,三班的同学突然猛地一拉,但我们还是输了,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虽然这场比赛我们输给了三班,可是,我们还是很高兴,因为结果其实并不是很重要,主要是重在参与嘛。

《开国大典》仿写2

  今晚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圣诞节,虽然天气很冷,还下着小雪,但同学们兴致还是很高,

  我们分工合作,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男生布置教室,女生布置黑板,一下午的时间教室整个大变样。今晚的教室格外漂亮,格外明亮。到处是彩带和各样的圣诞老人的头相,还有五颜六色的横幅。真是五彩斑斓,色彩明丽。

  “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伴随着轻快歌声圣诞晚会开始了。同学们起先合唱了一首“FIR”乐团的《你的微笑》就把同学们引入高潮。“同学们开始狂欢吧!”老师一声令下,顿时教室里就像一锅烧开的开水沸腾起来。“有请主持人上场。”只见***和***往台上一站,台下就响起热烈的掌声。“同学们今天的圣诞节会给我们留下最美好的印象。”陈思捷的"这一句话底下又是一片欢腾。“有请第一个节目小品,《小老鼠打电话》只见高浪和几个同学上场了,刚上来,不知道是哪个同学用喷雪,喷的高浪成了圣诞老人。全班同学大笑。

  开演,小老鼠高浪拿着电话有模有样的演起来,“喂!是110吗?”说完小老鼠把电话一丢“啪”对面的警察用手摸着下巴,“这案子有些蹊跷,”同学们又哈哈大笑,有些同学笑的前俯后仰。接下来的节目更好看。

  不知怎么了一个女同学哭了,大家莫名其妙。原来她是舍不得同学们。老师让同学们到中间跳舞,不知为什么大家都哭了。我也不例外。

  想起以前的事,我们都伤心欲绝。想想马上我们都要分开了……记得我们考试拿了全年纪第一名,大家一起高兴。记得我们篮球比赛输了,我们一起伤心。记得好朋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一起艰难走过的小学道路。我都伤心的哭了

  我们最后唱起了同桌的你,歌声传遍了校园……

《开国大典》仿写3

  11月4日,星期四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因为在那天是我们学校开运动会的日子,我们都洋溢着愉快的心情,我们都生龙活虎地准备着下午的跳绳比赛和开幕式。

  2点30分,广播响起,我们立刻到门口走廊排好队,然后,我们就顺着楼梯到篮球场集合。我们走到了球场时,我突然感到一股压迫感,我看了看周围的同学,原来,是同学们的奋斗气体正在燃烧。我看了不由的冒出冷汗,不过我也是有备而来的。

  然后,开始了东晓小学2010年秋季运动会。我们十分紧张,一班一班的走到检阅台给各位领导检阅。

  终于到了我们班了,我们都感到自豪和紧张。当走到*台时,我们的班长带头说出了口号,可是因为广播声音太大声了我们前面的根本听不到,当口号被后面的人说了一半了我们才听到,所以导致声音太小声了。不过我想我们班这么小声,其他班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正当我想的时候,突然,一场小雨,无情的下了下了。

  正当我们要开始跳绳大赛时,雨越来越大。广播通知:“因为雨越来越大,请各位班主任带领本班的同学回到教室,让同学们立刻回家。因这几天也许会下雨所以运动会推迟到下个星期一重新举办运动会。”

  我们只好在做好准备,再次迎接下星期一的运动会了!


《开国大典》观后感800字3篇(扩展8)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 (荟萃20篇)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1

  我本次执教的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开国大典》是一篇经典长文,写的是1949年开国大典这一历史时刻,宏伟壮观的场面,人们的表现和翻身做主人的无比激动的心情。课文按时间顺序描写,逐个场面转换,在宏伟的气势、概括的叙述中,也有精彩的细节描写,用词准确凝练是本课的一大特色。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三、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感受*的伟人风采,体会*人民为新*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首先,对于了解课文的内容,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通过让学生自己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讲了哪几件事情,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重点学习教学《开国大典》的.“典礼”这部分时,这是一个动态的场面描写。我先让学生理清脉落: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宣布*成立──开*,鸣礼炮──宣读公告。然后找准“宣布*成立”这一语例,重点让学生欣赏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通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天山南北,传到白山黑水之间,传达大河长江之南,使全*人民的心一起欢跃起来。这一排比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揭示其中的写作方法,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接着抓住这一节中的“欢呼,欢跃”两词,根据排比句型的迁移和对课文的理解,设计训练。

  语文是一门情感丰富的学科,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心灵的震撼和影响是深广的,有力度的。那些飞扬着作者浓郁的人文灵性的语言文字含蕴着丰富的情愫。由此可见,真正的语文教学不再只是以传授知识作为唯一目的,而是融人的言语情感,言语体验和言语实践于一体的人文教育。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要注重情感体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增强情感体验,使语文课堂生活洋溢着人性之美呢。除了通过视,听手段把学生带入某种情境中以外,还可让学生直接进入文中角色中去,设身处地去感受他人情感,共享他人快乐,分担他人的痛苦,移他人之情于自己的心中,触*感转化。

  在实现第三项教学目标时,我先让学生观看《开国大典》、奥运会神八飞天时升*时的视频片段,让学生体会这一面面*升起,是在一次又一次向世界宣告:昏睡的雄狮苏醒了,发威了;东方的巨人崛起了,强大了。这第一面*的升起也会成为我们心中永不褪色的记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

  教学中,视频的适当应用,也起到了背景铺垫、情境营造、升华感情、对比感受、强化体验的效果。这对历史感较强,年代较久远的内容,无疑也是必要的。我们可喜地看到,两位执教老师在教学中,还力求课前谈话调节氛围,课中与学生*等交流、注意倾听的种种细节,让我们体会到课改中所提倡民主*等合作的和谐课堂、民主课堂、人文课堂的理念正渗透进老师心灵深入,自觉外化为教学行为。

  最后在课后延伸中让学生自己假设自己在1949年10月1日,站在*广场上······让学生直接进入文中角色中去,设身处地去感受当时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和无比自豪的感受。

  这堂课中,朗读指导没有体现层次性。在学习课文的重点段必须要充分地学生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与评价,才能体会首都人民的兴奋、激动、自豪的心情。离不开教师的指朗读指导。但课堂中出意两次小小的意外,打乱了思绪,不够镇定、冷静,导致对教材的处理没能完成课前的预设,未能体现朗读的层次性。

  “细节决定成败”,是我本次公开课后得到的教训。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只有关注课堂细节,生成才能别样精彩。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2

  我本次执教的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开国大典》是一篇经典长文,写的是1949年开国大典这一历史时刻,宏伟壮观的场面,人们的表现和翻身做主人的无比激动的心情。课文按时间顺序描写,逐个场面转换,在宏伟的气势、概括的叙述中,也有精彩的细节描写,用词准确凝练是本课的一大特色。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三、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感受*的伟人风采,体会*人民为新*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首先,对于了解课文的内容,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通过让学生自己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讲了哪几件事情,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重点学习教学《开国大典》的“典礼”这部分时,这是一个动态的场面描写。我先让学生理清脉落: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宣布*成立──开*,鸣礼炮──宣读公告。然后找准“宣布*成立”这一语例,重点让学生欣赏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通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天山南北,传到白山黑水之间,传达大河长江之南,使全*人民的心一起欢跃起来。这一排比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揭示其中的写作方法,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接着抓住这一节中的“欢呼,欢跃”两词,根据排比句型的迁移和对课文的理解,设计训练。

  语文是一门情感丰富的学科,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心灵的震撼和影响是深广的,有力度的。那些飞扬着作者浓郁的人文灵性的语言文字含蕴着丰富的情愫。由此可见,真正的语文教学不再只是以传授知识作为唯一目的,而是融人的言语情感,言语体验和言语实践于一体的人文教育。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要注重情感体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增强情感体验,使语文课堂生活洋溢着人性之美呢。除了通过视,听手段把学生带入某种情境中以外,还可让学生直接进入文中角色中去,设身处地去感受他人情感,共享他人快乐,分担他人的痛苦,移他人之情于自己的心中,触*感转化。

  在实现第三项教学目标时,我先让学生观看《开国大典》、奥运会神八飞天时升*时的视频片段,让学生体会这一面面*升起,是在一次又一次向世界宣告:昏睡的雄狮苏醒了,发威了;东方的巨人崛起了,强大了。这第一面*的升起也会成为我们心中永不褪色的记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

  教学中,视频的适当应用,也起到了背景铺垫、情境营造、升华感情、对比感受、强化体验的效果。这对历史感较强,年代较久远的内容,无疑也是必要的。我们可喜地看到,两位执教老师在教学中,还力求课前谈话调节氛围,课中与学生*等交流、注意倾听的种种细节,让我们体会到课改中所提倡民主*等合作的和谐课堂、民主课堂、人文课堂的理念正渗透进老师心灵深入,自觉外化为教学行为。

  最后在课后延伸中让学生自己假设自己在1949年10月1日,站在*广场上······让学生直接进入文中角色中去,设身处地去感受当时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和无比自豪的感受。

  这堂课中,朗读指导没有体现层次性。在学习课文的重点段必须要充分地学生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与评价,才能体会首都人民的兴奋、激动、自豪的心情。离不开教师的指朗读指导。但课堂中出意两次小小的意外,打乱了思绪,不够镇定、冷静,导致对教材的处理没能完成课前的预设,未能体现朗读的层次性。

  “细节决定成败”,是我本次公开课后得到的教训。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只有关注课堂细节,生成才能别样精彩。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3

  《开国大典》一课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充分表达了*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欢乐的心情。课文很长,所描写的场景繁多,课前准备时,给我第一反应是必须把课文读短,力求达到“长文短讲”。

  继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清文顺序,概括描写场景,开始了《开国大典》第二课时的教学,一节课下来,我反复回忆自己的教学过程,总感觉教得不顺手,磕磕绊绊的,似乎又回到了“老套路”上去了。

  一、课前预设不够充分

  复习导入中,设计回顾课文的主要场景,教师板书似乎还很顺手。顺势从整体入手,学生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四个场景的情况,旨在高度概括,尽量读短文章。最初设想这一环节只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就能完成,不需要提到合作学习这一高度来解决问题。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在课堂中出现了学生概括不准确,五花八门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对课文读得不够,在这一环节,应设置为小组内细读课文。二是,开国大典这历史事件与学生认识有一定的时间差距,学生对当时的时代背景及相关的历史了解不够,没有亲身经历的感受,更谈不上感同深受,或许课前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老师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图片、影相、声音信息资料,对于这一环节的教学会迎刃而解了。

  二、课中“小组合作”深度不够

  课堂中针对课文的重点内容设置了两个小组合作探究点,一是典礼中人们的表现怎样?划出相关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二是阅兵式中,从语言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些什么?学生在小组探究的过程,对相关的句子画得比较正而且迅速,结合具体的语句谈感受时组内比较片面,没有将所划出来了句子放在一起,去研究,去品读,只是结合生活实际去理解。从学生的展示交流发现探究深度不够,究其原因:一是老师方法提示不够明确,二是时间给得不够宽余,总是想在一节课完成教学任务。在学生展示时,对学生划出的句子,老师利用课件,将其排列在一起,与学生一起分享、品味语言了,“30万人”、“一起”、“欢呼”、“掌声”,反复出现表达效果及表达的情感,老师似乎真正“包办”了学生的行为。也未能品出味道来。

  三、课堂问题处理不够合理

  在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卡壳、不全面、不到位、语言不规范的问题时,随解决问题的行为不能灵活的去处理。总一味尽量去完成基本的任务,有不断往前赶的味道,或忽略了提醒、或默认了学生言行。

  长文短讲,我“讲”的时间少了,学生“学”的时间自然就增加了。他们在阅读时就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感受、理解、欣赏,并真正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细节决定成败”,是我上课后得到的教训。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只有关注课堂细节,生成才能别样精彩。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4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这堂课中,我结合预设的学习目标,注重渗透学法的指导,如:结合背景资料理解课文资料;边读边展开想象理解课文资料;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资料;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资料。课后,我意识到:这堂课中,朗读指导没有体现层次性。在学习课文的重点段(第七自然段时),必须要充分地学生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与评价,才能体会首都人民的兴奋、激动、自豪的心境。离不开教师的指朗读指导。同时我还发现朗读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重要,一篇文章只要朗读得有感情,学生自然而然就能体会到思想感情,教师要指导学生的朗读,少不了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对于学生理解课文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极有帮忙,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产生丰富的情感想象,与作者共鸣,与作品中的人物共鸣。所以,教师的范读十分的重要。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5

  《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人民对新*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是各位的领袖风采。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了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状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本课重在体会*人民对新*的成立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情绪。

  在备课的时候就感觉十分为难,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如果将这么多容量的信息一下子,或者面面俱到地加以逐一讲解的话,恐怕三课时无法完成。因此我布置学生好好预习课文。

  第一课时进行的比较顺利,我主要是想让学生交流自学,把课文读通读顺,理清课文顺序,并学习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开始我就犯了一个毛病,怎样看都觉得课文重要,哪里都是教学点,不舍得(或者说是不会!)删减,导致基本是捋着自然段学习,重点没有突出。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学生预习并没有到达预期,可想而知效果是怎样的。我和学生都忙得不亦苦乎。

  第三课时觉得已经不再是备课预期效果,竟然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只好又多加了一课时才算勉强完成。

  这样的教学情境在我的课堂上并不多见。反思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教师对学生状况预设不够。文章长,学生的预习不到位。二是文中所描述的情景毕意离孩子们现有的生活太远了,孩子们对老一辈的革命家知之甚少。教师课前的铺垫和引导太欠缺了。三是教师眉毛胡子一把抓,忘记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为什么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此刻想来,是我没有跳出“应试教育”的圈子。因为快到期末考试了,我的心里开始紧张、急躁,惟恐自我讲析不全面、不细致,怕万一遇到这一课的阅读学生会做错,试图“撒大网”,点点讲透,面面俱到,结果导致课堂的无详略、无层次地分析。

  欲速则不达!本课教学我又犯了“揠苗助长”的错误了!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6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开国大典教学反思(通用1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7

  《开国大典》是一篇长文,整体把握是必须的,那么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该怎样来引导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文章而不仅仅是走过场呢?如何在深入中避免烦琐和肢解,来达到“长文短教”,提高效率呢?这是我在备课的时候深入思考的问题。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抓住这些“点”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叩其一点,散发开去”的方法,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找到文本的一个支点,牵动整个文本的学习,使课堂线条简单,条理清楚,仿佛是找到一条串联珍珠的丝线。

  一、“用一个词概括对开国大典的感受”抓住中心,统领一文 “会读书的学生可以把文章读成一句话,甚至读成一个词。”这是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人性化描述。在课堂上以中心词为切入点,将词语的理解和课文思路,中心思想有机糅合在一起组织教学,就可化繁为简,使课堂教学主脉络清晰,顺藤摸瓜,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条理地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思维的系统性,直达教学目标。另外,抓住这些词语做为整体突破的切入口,也有效地引导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当学生把“隆重”、“热烈”、“庄严”写在黑板上的时候,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便有了具体的落实。

  二、“这些感受照应了题目中的哪个词?”紧扣题眼,教活一课 文章的题目是全文的中心体现,尤其是题眼,学生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从文章的题眼切入,可以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从而以此为主线展开语文能力的训练和语文情操的感染。引导学生发现“隆重”、“热烈”、“庄严”与题目中的“大”的联系,学生有了顿悟感觉,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也为下一步直奔重点作好了铺垫。

  三、“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大”?”整合问题,串联一篇 问题是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源头活水,问题也可以作为指导学生阅读的切入点。这就要求老师设计的问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是一问抵许多问的主问题。当然,我们现在更多的是提倡引导学生大胆提问题。但是学生设计的问题一般都比较琐碎肤浅,这就需要老师做适当的引导,将学生的多个小问题,整合成一个能够推进阅读的“大问题”,这个问题覆盖了全文,可以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又可读,又可想,可说,可辩。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并回答了这个问题之后,不仅较为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内容,而且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有言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只有在“高”“阔”的空间里,才能“任飞”“凭跃”!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8

  《开国大典》是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课文,《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虽然篇幅较长,但是结构清晰。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以三分钟国庆阅兵仪式视频导入,为本课学习做好铺垫。

  在检测完生字词预习情况抛出三个问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大典进行前、进行时、进行后分别对应第几段?

  3、重点描写了哪一阶段?这一阶段都有几个环节?各环节群众反映如何?

  三个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而我执教过程中思路清晰。尤其是第三环节,学生小组内合作,先自己思考,而后交流讨论。

  执教《开国大典》一课后,我反复回忆自己的教学过程,或许某些环节有些欠缺。课堂学生朗读环节较少,知识性强导致部分男生缺乏学习兴趣。

  课下我与学生交流,询问其喜欢什么样的课堂?孩子大都回答幽默有趣的,我想如何让语文课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上的更生动有趣?是我将要做到的。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9

  《开国大典》写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的空前盛况,充分表达了*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欢乐的心境。本课先写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之后写了*广场的位置,及广场的情景;再之后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最终讲了*队伍。研究到该文章篇幅较长,如果要在一节课内将这么多容量的信息一下子,或者面面俱到地加以逐一讲解的话,恐怕两节课都无法完成。所以,我让学生从课文的重难点入手,再有机地拓展到课外资料,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一上来就由课题导入中心的回忆,即文章的重点:开国大典的隆重、规模盛大、庄严、热烈。这部分的提出由学生对大典这一词的解释的回忆展开,整篇文章的资料也就是围绕这一点来突出加以描绘的。所以一上来就提纲挈领地抓住了要害,把握住重点。其次就是由学生边默读边找出文章描述这一隆重、热烈、庄严、盛大氛围的语句加以体会,说明理由。学生的自我学习,内化过程从中得以体现。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10

  9月28日,我上了《开国大典》一文,感受颇深,现总结如下几点体会:

  1、以练习为导,让生自学、自我感知每个段落的内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感知每一段落时,总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题或思考题让生边读边想,自己去学习获得知识,把握一段的大意,从而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2、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理解课文时,让生边读边想边划,写自我见解;通过比较句子,运用词语,体会并掌握文中用词之精妙;快速读、细读、品读等环节的安排,则训练了学生略读、精读、有感情读的能力。

  3、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贯彻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

  现代教学法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它既包括教师的教授法,也包括学生的学习法。启发式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是引起学生智力的积极性凡是能够引起学生思想工作和智力上的自动精神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为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选用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学能力、自学习惯的教学方法,且避免单一。如理解文章内容选用填空、练习、默读划句复述等教学方法;体会文章用词之确切,则采用了比较品读遣词造句的方法。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导生领会人民当时的心情与情感,并有意识地安排了让生自读课文,理解加评注这一教学环节,让生在积极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学会知识,掌握阅读技能。

  4、利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生处于和课文内容协调的氛围中,有求知的欲望和兴趣,从而学得愉快,学有所获:

  在初读全文前,先给生提供了有关开国大典的电视录像,让生具体感知当时情景;具体体会大典庄严、隆重的气氛及人民的情感时,又再次出现了大典各程序的幻灯,目的都是为引导学生入境,缩短主体感知与文字的距离,使其学得有趣味。

  5、教学环节设计以人感知事物的规律为依据,体现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如教第二段时,默读整体感知大典进行情况;尔后,抓重点词句领会人民的情感并品读优美词句;最后再有感情朗读全段,加深对全段文章的理解。如此,也教给了学生阅读的最基本方法,并有效地结合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11

  执教《开国大典》一课后,我反复回忆自我的教学过程,发现自我有了可贵的提高,也留下了些许遗憾。结合香港友谊学校的领导、专家和兄弟学校的教师点评之后,我作出以下反思:整节课,我时时留意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与沟通,教师的教态,语言都比较得体,学生在相对放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真正体现了“和谐课堂”。执教过程中,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较明确。

  在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概括出开国大典的几个场面,然后直奔重点,学习“典礼”这一部分。既整体把握,也紧扣重点。“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这堂课中,我结合预设的学习目标,注重渗透学法的指导,如:结合背景资料理解课文资料;边读边展开想象理解课文资料;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资料;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资料。“一滴水能映出太阳的光辉”,在学法指导的基础上,学生能准确抓住“一齐、欢呼、欢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等词,体会人们因新*成立激动而兴奋的心境。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12

  师:出示句子: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同人民的心──齐欢跃起来。”

  大家细细读读《开国大典》里的这段话,体会句子意思,想一想: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了哪些地方,在你面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生自读、体会、想象。)

  师:谁把这句话读一读,其他人一边听一边闭目想象,在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指名朗读句子,其他人闭目想象。)

  师:谁说说,这宣告、这声音传到了什么地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这声音传到城市,大街小巷彩旗飞扬,男女老少欢天喜地,大家敲着锣,打着鼓,欢呼新*的诞生,欢庆人民的*。

  生:这声音传到农村,田间地头,村前村后,到处锣鼓喧天,人们都拥出家门,欢呼着,高喊着,一个个激动万分,不少人高兴得热泪盈眶。

  生:这声音传到学校,大家拿着鲜花, 挥着彩带,放着鞭炮,唱啊,跳啊,喊啊 好像要让这个消息传遍全世界。

  (其他学生发言略。)

  【反思──教会联想】

  人们脸上的兴奋,人们心中的激动,是再怎样描述也不过分的。但是学生仅仅从作者提供的 句子,还是难以深切感受的。

  但从上述片断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对人们无比激动、无比高兴的感悟是深刻的、形象的、真切的。这是为什么呢?主要原因就是抓住了课文中集中表达人物情感的重点句子,借助想象,显化形象,物化情感,从而使学生借助形象的画面,深刻地感受了蕴涵在语言文字中的丰富情感。想象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语言描述的形象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必须借助想象和联想来实现,因此从这一意义上来讲、没有想象与联想、也就没有语言的感悟。儿童认识长于感性,侧重于形象思维。小学生阅读最感兴趣的是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形象,那美妙的景色、丰满的人物、真切的事物,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可引导凭借联想,借助想象、还原语言描述的形象,补充语言潜在的形象,延伸语言相关的形象,使学生产生丰富而真切的心理视像,通过对语言的感受,体验,形成对语言的感性认识,并进入语言的形象中去观察,去倾听,去触摸,去感知,去领悟,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客的“直观”感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是《开国大典》中的重点句子,它集中表现了获得了新生的*人民无比激动、无比欢乐的思想感情。这句话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形象,但其形象是隐含的、潜藏的,如果不引导透过语言文字去展开想象,创造形象,那蕴涵于其中的思想感情学生就难以得到具体的感知和深切的感受,正因为如此,就要求学生一边听读,一边闭目想象,睁大灵动的眼睛,到语言文字中去看。这样,在学生眼前,是丰富的语言形象:城市里“大街小巷彩旗飞扬,男女老少欢天喜地”;农村中,“田间地头,村前村后,到处锣鼓喧天”,“个个激动万分”;学校里,人们“挥着彩带,放着鞭炮”;……这些形象,包含看学生对语言意义的溶解,对语言情感的感悟,语言内涵的体悟。这样引导,能充分调动学生知识和形象的原始积累,并在与新的知识进行重构、重组及与学生语言、学生情感产生碰撞中促使学生进行新的探索,创造新的形象,从而使句子的内涵变成具体的形象在眼前显现,化作了真切的情感在心中涌动。

  可见,对一些蕴涵丰富形象的词句,可设法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语言文字有关的表象。使语言与活性的形象建立起联系,使语言在鲜活的形象嫁接中获得生命活力。这样,当学生凭着作品语言,跨越广袤空间去神游时,作品就成了学生心中美丽的画卷了。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13

  本节课的教学让我认识到一些距离,学生比较远的课文内容,我们应该借助多媒体教学比较好,因为它能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产生良好的视听效果,对学生产生一定强度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从中获得直接、生动、形象的知识。在今后的授课过程中,应恰当、适时采用多媒体教学,加快知识信息的传递,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14

  本节课的教学成功体此刻:以“齐”为切入点,层层推进,升华情感。

  1、发现“齐”的妙处:简短导入后,进入典礼部分,以问题“这部分哪句话点明了‘开国’二字,听到*的宣告,人民会是什么情绪?”直接导入第7自然段的学习。在辨析“一齐”与“一齐”的区别中,一遍遍读第7自然段,学生初步感受到这“一齐”背后的情和意。

  2、读出“齐”的内涵:借助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和教师引入的资料,个性是一些醒目的数据及图表,帮忙学生更好地认识*前国家的经济状况和人民生活状况。课上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受到了触动,进一步理解了为什么人民的心如此之齐。此时我又播放了《开国大典》的片段,课堂尤如庆典的会场一般,学生个个庄严肃穆,情绪推向了高潮。此刻,朗读第7自然段,那种激动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3、寻找“齐”的所在:“一个‘齐’字读出了百姓的心声。你还能从哪些动作、语言中感受到万众一心?”我力求透过一个问题引领学生细细读文,去寻找那体现出万众一心的句子。学生在找句子,读句子,品句子的过程中对“民心齐”的理解逐步加深。透过各部分的理解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从而在读第7自然段时,他们越发有感情,以至到达充满感情背诵的目标。这一环节意图明确,学生读中悟情,读中表情。

  4、延伸“齐”的情感:这是我个人比较欣赏的环节。透过背景烘托气氛,用教师的语言激*感,我成功地将学生转化为“*者”的身份,让他们望着烟火表达心声,借此表达*人民的自豪之情、兴奋之情,及对共和国的完美祝愿。就应说学生对“民心齐”的感悟由此得到了延伸,在抒情之余升华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中,我选取了新颖的切入点,设计了富有激情的语言及情境。因为情境的带动,学生的情绪得到了升华,朗读也渐入佳境。这就是不一样的切入,不一样的激情。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15

  《开国大典》写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的空前盛况,充分表达了*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欢乐的"心情。 本课先写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接着写了*广场的位置,及广场的情况;再接着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最后讲了*队伍。考虑到该文章篇幅较长,如果要在一节课内将这么多容量的信息一下子,或者面面俱到地加以逐一讲解的话,恐怕两节课都无法完成。因此,我让学生从课文的重难点入手,再有机地拓展到课外内容,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一上来就由课题导入中心的回忆,即文章的重点:开国大典的隆重、规模盛大、庄严、热烈。这部分的提出由学生对大典这一词的解释的回忆展开,整篇文章的内容也就是围绕这一点来突出加以描绘的。因此一上来就提纲挈领地抓住了要害,把握住重点。其次就是由学生边默读边找出文章描写这一隆重、热烈、庄严、盛大氛围的语句加以体会,说明理由。学生的自我学习,内化过程从中得以体现。

  看一看。播放“开国大典”的有关录像镜头,让学生仔细观察,把学生带到这感人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初步体会到在**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人们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画一画。本文第二大段,讲了*广场的位置,*城楼的布置等情况。教学这段时,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可引导学生画一画“丁字形广场,并按书上讲的方位标上相应的位置名称。再说说各位置上的设施。这样学生通过动笔画,对此段内容就有了较清楚的了解。

  比一比。课文第三段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这一段按照典礼进行的顺序来写。在第三段中,“欢呼”一词出现多次。教学时,可让学生找出这些词,展开想象,深刻挖掘。具体教学如下:读熟课文,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的顺序。找出带有“欢呼”一词的句子;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欢呼起来的?这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比较理解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朗读,可分别采用齐读、轮读、边读边鼓掌的形式读。语调要高昂,情绪要饱满,体会出人们无比高兴、自豪、激动的心情。接下来与伙伴交流就可以相得益彰,彼此启发,使思路拓展,思维活跃起来,许多细小的地方学生都能独具慧眼体察到。如:红旗、红灯笼、掌声、呼声、鸣炮、起早步行几十里参加大典等等都能自然而然地提到。同学们就在这样的一种相互协作,你我共享成果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达到最佳状态。学生的语言训练机会增多了,情感也得以交融,朗读起来由感而发,水道渠成。学生对于当时的那种场面、那种气氛、人们内心的激动的情感就会由衷地感悟到。

  写一写。在读熟课文,理解了内容的基础上,可让学生以《——欢乐的夜晚》为题写一个片断。写出节日夜晚灯火、焰花、彩旗交相辉映的情景。再写参加活动人员的表现,及观众的表现等,学以致用,将文章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16

  课文《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人民对新*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了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本课重在体会*人民对新*的成立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教完《开国大典》一课后,我反复回忆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自己有了可贵的进步,也留下了些许遗憾。我作出以下反思:

  整节课,我时时留意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与沟通,教师的教态,语言都比较得体,学生在相对放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真正体现了“和谐课堂”。

  执教过程中,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较明确。在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概括出开国大典的几个场面,然后直奔重点,学习“典礼”这一部分。既整体把握,也紧扣重点。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这堂课中,我结合预设的学习目标,注重渗透学法的指导,如:结合背景资料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展开想象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一滴水能映出太阳的光辉”,在学法指导的基础上,学生能准确抓住重点词,体会人们因新*成立激动而兴奋的心情。如学习“升*”部分,学生也能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体会句子包涵的情感。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体会“站”字背后的言外之意,对文本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再如课文第5自然段到第14自然段,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在这部分中,“欢呼”一词出现多次,教学时,我让学生找出带有“欢呼”一词的句子,体会每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欢呼起来的?这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朗读。接下来让同学们交流,彼此启发,使思想拓展,思维活跃起来。同学们就是在这样一种相互合作交流中,情感得以交融,从而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些都与我的预想一致。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我还及时捕捉学生的思维的闪光点,及时地进行评价。对课堂上出现的失误及时进行自我批评与反思。课堂的开放、民主,*等得以体现。

  课后反思时,我深刻地意识到:这堂课中,朗读指导没有体现层次性。在学习课文的重点段,必须要充分地学生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与评价,才能体会首都人民的兴奋、激动、自豪的心情。离不开教师的指朗读指导。“细节决定成败”,是我上课后得到的教训。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只有关注课堂细节,生成才能别样精彩。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17

  我上了《开国大典》一文,感受颇深,现总结如下几点体会:

  1.以练习为导,让生自学、自我感知每个段落的资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异常是感知每一段落时,总设计必须数量的练习题或思考题让生边读边想,自我去学习获得知识,把握一段的大意,从而掌握必须的阅读方法。

  2.注重学生阅读本事的培养。理解课文时,让生边读边想边划,写自我见解;经过比较句子,运用词语,体会并掌握文中用词之精妙;快速读、细读、品读等环节的安排,则训练了学生略读、精读、有感情读的本事。

  3.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贯彻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

  现代教学法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它既包括教师的教授法,也包括学生的学习法。启发式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是引起学生智力的进取性”“凡是能够引起学生思想工作和智力上的自动精神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为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选用有助于学生构成自学本事、自学习惯的教学方法,且避免单一。如理解文章资料选用填空、练习、默读划句复述等教学方法;体会文章用词之确切,则采用了比较品读遣词造句的方法。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导生领会人民当时的心境与情感,并有意识地安排了“让生自读课文,理解加评注”这一教学环节,让生在积极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学会知识,掌握阅读技能。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18

  《开国大典》一课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充分表达了*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欢乐的心情。课文很长,所描写的场景繁多,课前准备时,给我第一反应是必须把课文读短,力求达到“长文短讲”。继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清文顺序,概括描写场景,开始了《开国大典》第二课时的教学,一节课下来,我反复回忆自己的教学过程,总感觉教得不顺手,磕磕绊绊的,似乎又回到了“老套路”上去了。

  一、课前预设不够充分

  复习导入中,设计回顾课文的主要场景,教师板书似乎还很顺手。顺势从整体入手,学生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四个场景的情况,旨在高度概括,尽量读短文章。最初设想这一环节只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就能完成,不需要提到合作学习这一高度来解决问题。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在课堂中出现了学生概括不准确,五花八门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对课文读得不够,在这一环节,应设置为小组内细读课文。二是,开国大典这历史事件与学生认识有一定的时间差距,学生对当时的时代背景及相关的历史了解不够,没有亲身经历的感受,更谈不上感同深受,或许课前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老师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图片、影相、声音信息资料,对于这一环节的教学会迎刃而解了。

  二、课中“小组合作”深度不够

  课堂中针对课文的重点内容设置了两个小组合作探究点,一是典礼中人们的表现怎样?划出相关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二是阅兵式中,从语言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些什么?学生在小组探究的过程,对相关的句子画得比较正而且迅速,结合具体的语句谈感受时组内比较片面,没有将所划出来了句子放在一起,去研究,去品读,只是结合生活实际去理解。从学生的展示交流发现探究深度不够,究其原因:一是老师方法提示不够明确,二是时间给得不够宽余,总是想在一节课完成教学任务。在学生展示时,对学生划出的句子,老师利用课件,将其排列在一起,与学生一起分享、品味语言了,“30万人”、“一起”、“欢呼”、“掌声”,反复出现表达效果及表达的情感,老师似乎真正“包办”了学生的行为。也未能品出味道来。

  三、课堂问题处理不够合理

  在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卡壳、不全面、不到位、语言不规范的问题时,随解决问题的行为不能灵活的去处理。总一味尽量去完成基本的任务,有不断往前赶的味道,或忽略了提醒、或默认了学生言行。

  长文短讲,我“讲”的时间少了,学生“学”的时间自然就增加了。他们在阅读时就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感受、理解、欣赏,并真正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细节决定成败”,是我上课后得到的教训。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只有关注课堂细节,生成才能别样精彩。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19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这堂课中,我结合预设的学习目标,注重渗透学法的指导,如:结合背景资料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展开想象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课后,我意识到:这堂课中,朗读指导没有体现层次性。在学习课文的重点段(第七自然段时),必须要充分地学生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与评价,才能体会首都人民的兴奋、激动、自豪的心情。离不开教师的指朗读指导。

  同时我还发现朗读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重要,一篇文章只要朗读得有感情,学生自然而然就能体会到思想感情,教师要指导学生的朗读,少不了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对于学生理解课文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极有帮助,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产生丰富的情感想象,与作者共鸣,与作品中的人物共鸣。因此,教师的范读十分的重要。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20

  《开国大典》是一篇长文,整体把握是务必的,那么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该怎样来引导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文章而不仅仅仅是走过场呢?如何在深入中避免烦琐和肢解,来到达“长文短教”,提高效率呢?这是我在备课的时候深入思考的问题。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抓住这些“点”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叩其一点,散发开去”的方法,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找到文本的一个支点,牵动整个文本的学习,使课堂线条简单,条理清楚,仿佛是找到一条串联珍珠的丝线。

  一、“用一个词概括对开国大典的感受”──抓住中心,统领一文

  “会读书的学生能够把文章读成一句话,甚至读成一个词。”这是对概括文章主要资料的人性化描述。在课堂上以中心词为切入点,将词语的理解和课文思路,中心思想有机糅合在一齐组织教学,就可化繁为简,使课堂教学主脉络清晰,顺藤摸瓜,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条理地思维,帮忙学生构成思维的系统性,直达教学目标。另外,抓住这些词语做为整体突破的切入口,也有效地引导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当学生把“隆重”、“热烈”、“庄严”写在黑板上的时候,学生对于课文资料的整体感知便有了具体的落实。

  二、“这些感受照应了题目中的哪个词?”──紧扣题眼,教活一课

  文章的题目是全文的中心体现,尤其是题眼,学生能够透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从文章的题眼切入,能够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主要资料和中心思想,从而以此为主线展开语文潜力的训练和语文情操的感染。引导学生发现“隆重”、“热烈”、“庄严”与题目中的“大”的联系,学生有了顿悟感觉,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也为下一步直奔重点作好了铺垫。

  三、“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大”?”──整合问题,串联一篇

  问题是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源头活水,问题也能够作为指导学生阅读的切入点。这就要求老师设计的问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是一问抵许多问的主问题。当然,我们此刻更多的是提倡引导学生大胆提问题。但是学生设计的问题一般都比较琐碎肤浅,这就需要老师做适当的引导,将学生的多个小问题,整合成一个能够推进阅读的“大问题”,这个问题覆盖了全文,能够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又可读,又可想,可说,可辩。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并回答了这个问题之后,不仅仅较为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资料,而且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有言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只有在“高”“阔”的空间里,才能“任飞”“凭跃”!


《开国大典》观后感800字3篇(扩展9)

——小学六年级《开国大典》教学反思 (菁选2篇)

小学六年级《开国大典》教学反思1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人民对新*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了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本课重在体会*人民对新*的成立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教完《开国大典》一课后,我反复回忆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自己有了可贵的进步,也留下了些许遗憾。我作出以下反思:

  整节课,我时时留意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与沟通,教师的教态,语言都比较得体,学生在相对放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真正体现了“和谐课堂”。

  执教过程中,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较明确。在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概括出开国大典的几个场面,然后直奔重点,学习“典礼”这一部分。既整体把握,也紧扣重点。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这堂课中,我结合预设的学习目标,注重渗透学法的指导,如:结合背景资料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展开想象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一滴水能映出太阳的光辉”,在学法指导的基础上,学生能准确抓住重点词,体会人们因新*成立激动而兴奋的心情。如学习“升*”部分,学生也能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体会句子包涵的情感。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体会“站”字背后的言外之意,对文本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再如课文第5自然段到第14自然段,写了 “开国大典”的盛况。在这部分中,“欢呼”一词出现多次,教学时,我让学生找出带有“欢呼”一词的句子,体会每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欢呼起来的?这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朗读。接下来让同学们交流,彼此启发,使思想拓展,思维活跃起来。同学们就是在这样一种相互合作交流中,情感得以交融,从而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些都与我的预想一致。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我还及时捕捉学生的思维的闪光点,及时地进行评价。对课堂上出现的失误及时进行自我批评与反思。课堂的开放、民主,*等得以体现。

  课后反思时,我深刻地意识到:这堂课中,朗读指导没有体现层次性。在学习课文的重点段,必须要充分地学生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与评价,才能体会首都人民的兴奋、激动、自豪的心情。离不开教师的指朗读指导。“细节决定成败”,是我上课后得到的"教训。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只有关注课堂细节,生成才能别样精彩。

小学六年级《开国大典》教学反思2

  《开国大典》写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的空前盛况,充分表达了*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欢乐的心情。 本课先写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然后介绍了广场的布置情况;接着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再接着写了阅兵式;最后讲了*队伍。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如果将这么多容量的信息一下子,或者面面俱到地加以逐一讲解的话,恐怕三节课都无法完成。这篇课文在教材的第二单元。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节课我就让学生从课文的重难点入手,再有机地拓展到课外内容,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首先由课题导入,理解“开国大典”: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因此开国大典“隆重、规模盛大、庄严、热烈”。其次是学生进行阅读,理请文章的写作顺序,文章按照几部分来描写开国大典的。第三步由学生边默读边找出文章描写隆重、热烈、庄严、盛大氛围的语句加以体会,说明理由。第四步,让学生在文中画出表现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句子,读一读,并写出自己的体会。让学生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画出表现人民群众在**的领导下,建立了新*的激动、自豪的句子,学生的自我学习,内化过程从中得以体现。

  深刻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朗读是最佳手段之一。在比较理解的基础上,采用齐读、轮读、边读边鼓掌的形式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出人们无比高兴、自豪、激动的心情。同学之间交流时可以相彼此启发,使思路拓展,思维活跃起来。

  本课教学,我还注意了细节,让学生由衷地感悟到开国大典的那种场面、那种气氛、人们内心的激动情感。本文第二大段,讲了*广场的位置,*城楼的布置等情况,突出了隆重、热烈、庄严、盛大氛围。教学这段时,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引导学生画一画丁字形广场,并按书上讲的方位标上相应的位置名称,可以加深对此段内容地了解。

  课后“思考练习”中有一道题:“用一二百字写出开国大典的梗概”。学生没有学习过写故事梗概,我就将概括梗概融入到讲课时。每讲完一部分,就让学生用一两句话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课文学完了,梗概也就说出来了,同学们写时就顺利多了。

  不过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只顾得“授人以鱼”,忘记了 “授人以渔”,只引导学生写出梗概,没有告诉学生概括的方法以及要求, 所以有部分学生在写时,各部分之间缺少连接的语言。


《开国大典》观后感800字3篇(扩展10)

——建国大业观后感2000字

建国大业观后感2000字1

  《建国大业》这一部庆祝新*成立60周年的主旋律影片,云集一百七十多位明星,话题人物齐聚,四大天王中的两位已婚天王刘德华,黎明,功夫之王成龙,李连杰,华表奖的双黄蛋得主陈凯歌,冯小刚,四小花旦里的章子怡,赵薇,实力派男星姜文,陈道明,陈宝国,葛优等演员纷纷出马,以置于使笔者无法一一列出,这些大腕在影片拍摄和上映的档期,每个人身上出一条新闻,对影片的宣传就不可小窥,更何况中影掌门人韩三*十多年后重新掌镜,众大腕零片酬出演,国产片拷贝又创新高等新闻本身就有着巨大噱头,让人们重新唤起了对主旋律影片的热情!

  明星阵容确实强悍,不过说真的,要不是在伟大祖国60华诞之际,这片子不能算个好片子。各大牌的出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国大业》的票房不低,事实证明了这点。但又因为如此强悍的明星阵容,使得一般人很容易去数明星,而不是细细欣赏电影以及思考电影带给我们的一切,所以个人觉得很多明星的出场没有必要,但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无报酬地拍个片子,各大牌的精神还是可嘉的。

  如果不考虑政治,我们这些小青年还是可以啃着零食,细数明星脸,看到电影滑稽之处后放声大笑。因为这电影可圈可点处还是蛮多的,比如一开场的李连杰的一句话“*人打*人,这种事,我不干。”寥寥数语却掷地有声。陈坤演的小蒋很酷很有味,为国为父的忧愁展现得淋漓尽致。**也很有韵味,展现了*该有的大方,得体。*常和蔼可亲的*居然破天荒地骂手下猪脑子等等都很有看头。

  至于电影本身,看来看去就像在看幻灯片,好多细节还没搞明白,当然,貌似这可以原谅,两个多小时把几十年的历史展现好像也没什么更好的方法了。《建国大业》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标题,当初一看这题就很疑惑,事实又验证了我的疑惑。

  电影《建国大业》再现了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到1949年新*成立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为背景,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和*各*在反对蒋某*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和衷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让我感受到中华民族正在进步,*正在前进。

  另外,建国大业给我们的许多启示倒是值得一究。

  影片体现了*为什么失去了*,但没有强调*如何赢得天下。可能今天不好说。*赢得天下是因为反对*的专制,*天下,家天下,反对独裁,积极主张民主、自由,反对*官员为民生而战,分田地,重民生,重民权。一句话,*带表广大人民利益,用生命和鲜血推翻最腐朽、*的*。那是一种了不起的英雄主义精神。然而这种精神在后来的后来,也就是我们这一代,很明显,这股精神之焰暗淡了。

  *得天下,一是得民心,二是得人才。从《建国大业》一片来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基调始终灌注整部影片,当时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阵营,这也是政治协商制度诞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证。相比之下,另一阵营的*,派系纷争内耗,*独揽,自挖墙脚,众亲叛离,诸如*、白崇禧等经世之才的一度无奈落寂,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建国大业的`基础就是讲真话。*人曾经为讲真话,为真理而战斗,而献身,她因此而赢得了人心!问题是等*掌了权,就只能自己讲真话,不许别人讲真话。这种自我否定动摇了国家的基础。

  一个国家的基础不是物质的,不是权力的,不是暴力的,而一定是精神、道德、信仰的。特别是一个现代国家,其基础一定是建立在自由和自愿的基础之上。

  我们伟大的革命先烈为了我们的民主自由流下的鲜血可以汇成一股不息的长流,很明显的是,我们的党并没有完成好历史赋予的重任,所以,60年后的今天,专权滥权,社会道德沦丧等问题依然严重,人民不能说真话,民告官依然是以卵击石等等等等不民主不自由的现象依然处处可见,我们的党应该反思。我们的人民也应该反思。

  其二,我们的祖国如此伟大,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如此璀璨,为什么大牌明星都喜欢改国籍?为什么诺贝尔奖不能出在拥有世界5分之一人口的*,而作出成绩的华裔又不少?*虽然被赶到了一个小岛,却也能创立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繁荣的奇迹,为什么大陆却始终还在步履蹒跚地迈向发达国家?

  我们伟大的前辈们用他们宝贵的生命为我们打开通向*的大门,可是为什么*还是那么的遥遥无期,我们对得起我们的先辈吗?

  最后,我想提一个感动大场景:淮海战役结束后,*,*,任弼时,*等我们敬爱的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那一刻,四个改变了*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

  那一刻,*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了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

  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这是四个男人的胜利,是无数革命烈士的胜利,是全*的胜利。这将造福整个人类,这是历史的转折点,这是一个*淡的奇迹,四个坚强的男子汉也终于流下了热泪,的确,这眼泪,该流,

  但是,但是,我想说的是但是,先烈们的目标和理想--*还远远没有实现。留给我们后辈要做的依然还有许多。摆在我们面前的不是丰盛晚宴等我们享受,而是黎明时分未完成的早餐。众所周知的是:现在这个社会,腐坏比清廉正常,好人比坏蛋难当。我们还在等什么呢?我们没有亲身经历过那场革命,也许自己理解得并不是很正确。我们作为80后和90后的分界一代,应该更多地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虽然我们没有与建国的历史同行,但我们会随祖国的未来共飞。

  当然,《建国大业》带给我们的,也许远远不止这些。有为青年们,就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建立一个现代自由、民主国家而奋斗!

推荐访问:观后感 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观后感800字3篇 《开国大典》观后感800字1 《开国大典》观后感800字1篇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