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党史学习 > 在少数民族文学讲习班学习

在少数民族文学讲习班学习

时间:2023-06-26 14:35:03 党史学习 来源:网友投稿

1983年7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举办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讲习班,讲课的26位同志大都是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科院一些研究所著名专家、教授和知名作家。由于当时我对文学创作知之甚少,因此不很珍视这难得的学习机会。有的讲座缺席未听,有的讲座心猿意马没专心听,所以后来越想越觉得失去一些宝贵的学习机会很可惜。不过绝大多数课还是认真听了,并且做了笔记。

那年我正在西海固一所县重点中学任教,同时也迷上了文学创作,业余时间熬夜费神,行走在通往文学神圣殿堂的路上。在区内报刊上发表了一些散文作品,在当地有点影响。有一天突然接到县教育局通知,让我去北京参加一个为期二十五天的全国少数民族文学讲习班,得此信息,那种喜出望外的高兴劲难以言表。我虎年生,莫非真应验了高人关于生肖中属虎人的性格、命运的谶言:“有上进心,做事彻底,往往会获得意外的大成功。”大成功算不上,但意外大惊喜可称得上。

由于消息闭塞,不知道宁夏还有哪些同志有幸“问京”。到了讲习班所在地——中央民族学院后,才陆陆续续得知宁夏共有20人参加学习,大都来自各市、县文联、宣传部、文化馆、学校等。其中有几位活跃于宁夏文坛的作家、诗人我是知道的,如屈文焜,当时已在区内外报刊发表了许多诗歌、散文作品。查舜创作并已发表了一些中、短篇小说如《月照梨花湾》等。杨少青是一位活跃于宁夏文坛的花儿创作能手。还有马中骥、王学礼、戴文烈等也能经常见到他们的作品。报到后,我和文焜、少青,还有银川市文工团编剧滕新华同住一宿舍。

7月23日上午,讲习班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全国各省市420名学员代表35个民族参加了大会。著名诗人、作家艾青、玛拉沁夫、刘绍棠、柯岩,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等专家、学者和中央民院党政领导出席了开学典礼。钟敬文、艾青等先后在会上发了言,热情勉励学员为繁荣我国少数民族文学而努力,要熟悉少数民族群众生活,研究民风民俗,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写出具有鲜明特点的优秀作品。会上,工作人员还对二十多位作家、学者所讲35个课题时间做了安排。前期主讲人所讲题目主要有:中国社科院文研所张炯《新时期的文学》、蒋守谦《短篇小说中的现实主义问题》,《文艺报》文艺评论家刘锡臣《艺术地把握现实》,北京大学胡经之《文艺美学问题》,中央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黄铁喀《少数民族文艺研究的几个问题和阿诗玛》等。其中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的《当前少数民族文艺创作》讲座给我留下了更深刻印象。他1930年出生,1951年发表处女作《科尔沁草原的人们》受到广大读者好评,1955年出版短篇小说集《春的喜悦》,1957年出版长篇小说《在茫茫的草原上》,作品题材新颖,人物形象生动,草原风光迷人,有一种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很大影响。玛拉沁夫在此次报告中阐明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同时,也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这其中也包括文学创作。新疆维吾尔族早在八世纪就有作家文学,白族一千多年前就出大诗人,唐诗集中就有白族作家作品等。他还谈了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关于成就谈的比较简略,主要表现是形成了作家群。建国初的五十年代形成了一个作家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形成了一个以中青年为主的作家群。关于创作中存在的问题,他认为要在“新、深、精”上下工夫。少数民族大多地处边疆,消息较闭塞。一些作品题材领域立意要新,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塑造新的人物形象。“新”还表现在时代精神上,提倡时代精神跟民族特点相结合。说到“深”,作品的深度与质量成正比,深则重,浅则轻,要在自己的艺术综合功力等方面下工夫,作品思想内涵才有可能深化。关于“精”,要提倡多出人才,出尖端人才、尖端作品,充满信心,有不服输精神。

转眼间讲习班学习时间过去了一半。作家、学者的报告内容丰富、新颖。只是天气太热。北京七八月暑天有时气温高达三十六度,让我们这些西北汉子日子不好过。尤其在宁夏南部高寒山区呆久了,一到那里好像掉进热气腾腾的蒸笼里。尽管是在地下大教室听课,一到下午还是感觉闷热难耐,睡意顽固侵袭。遇有精彩讲座,恨不得拧自己的大腿来振作精神,坚持听下去。一回到宿舍,浑身汗湿,只想光膀子穿裤头。诗人少青,老天爷可不因为他头上有诗人的光环给他特殊待遇,照样施热不减。尤其晚上热得睡不着觉,一会儿去卫生间用冷水冲洗,一会儿到楼顶阳台上溜达,再不就点支烟来缩短漫漫长夜,不竭文思里的水分几乎都让热烘烘的气温给蒸发干了。

北京的雷声也好像与宁夏的雷声不同。有天晚上,我外出去拜访一个原先在宁夏工作的同事。我们谈兴正浓,突然雷声大作,仿佛近在楼顶,像兵临城下发起总攻的重炮响起,厚重深沉,好半天余音未绝,让人惊魂不定(我们西北气候干燥,雷声也是干炸炸的),紧接着大雨倾盆而下。待雨停后返回住地时,小巷水漫脚脖,地势较低的增光路水流湍急,深及膝盖。上面飘着横遭厄运的水果、破筐等杂物。等到了宽阔的大街上时,由于排水设施较好,积水较少。这晚让我着实见识了一次北京的雷雨,印象特别深。

讲习班后期所讲课题主要有北京大学金开诚《文艺心理学中的几个问题》、佘树森《当前的散文创作》、著名作家刘绍棠《我与乡土文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敬文《民间文学的若干问题》、《诗刊》副主编杨匡汉《近年来诗歌创作问题》等。其中刘绍棠的讲座给人启迪颇多。他五十年代初就创作并且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短篇小说《青枝绿叶》,此作品后来被叶圣陶先生编选入高中课本。刘绍棠是当时闻名全国的少年才子,后来又上北京大学读书。不幸在1957年“反右”中遭受迫害,回北京通州农村一呆就是几十年。不过文艺家的心灵并未泯灭,在劳动过程中悉心观察、体验农村生活,深入了解各种人各种事。改革开放后,蕴蓄已久的创作力爆发,短、中、长篇小说不断问世。在这次讲座中,他凭借自己多年来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生活积累,古今中外,纵横捭阖,举大量名著为例阐明自己的观点。他针对当时文学界中一些人否定中国民族风格、民族特点的情况,直率地阐明自己的观点。始终坚持民族风格、民族特点。他那么深情地推崇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鲁迅、沈从文、老舍、赵树理、周立波、柳青等许多著名作家在乡土文学上的成就及其影响。鲁迅还是乡土文学的开拓者。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认为搞乡土文学出息不大。外国人研究中国文学,有些获得博士学位的,还是写鲁迅、沈从文、老舍,研究《红楼梦》而取得的。他声情并茂地总结其中第一个是根据张贤亮小说《灵与肉》改编的电影《牧马人》中李秀芝这个人物,得票六十万张。第二个是电影《喜迎门》中的水莲,孝敬公婆,很注意家庭和睦,委屈求全。后面还介绍了几个人物,如《沙鸥》中那个为祖国争光、有拼搏精神的沙鸥等,要求青年作者把创作题材从“伤痕文学”转移到反映我们伟大转折时代的题材上来。文学艺术应当根据实际生活创作出各种各样的人物,帮助群众推动历史前进,要按文学艺术特殊规律办事。最后提出广大学员搞创作,一要创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二要写人一定感人,要以情动人;三要多写新人,要注意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学艺术,大力培养少数民族作家,这个队伍还太小。

历时二十五天的文学讲习班结束了。参加的学员之多是空前的,讲课的老师大都是全国一流的学者、作家。他们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的繁荣与发展所播下的智慧的种子,在后来几十年中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责任编辑 闻玉霞)

推荐访问:讲习班 少数民族 学习 文学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