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党课下载 > 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党课讲稿7篇

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党课讲稿7篇

时间:2022-08-16 12:40:02 党课下载 来源:网友投稿

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党课讲稿7篇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党课讲稿 学习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 •汇报单位: 汇报时间:2020年5月缘法求道,道立国坚。以民为本,循法而治 &l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党课讲稿7篇,供大家参考。

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党课讲稿7篇

篇一: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党课讲稿

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草案)

 • 汇报单位:

  汇报时间:2020年5月 缘法求道,道立国坚。以民为本,循法而治

 “通过!”2020年5月28日15时08分,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丨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丨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

  民法典将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现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仸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前

 言

 中国民法典诞生历程 1 1

 编纂民法典重大意义

 2 2

 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

 3 3

 民法典草案的主要内容

 4 4

 第一部分 中国民法典诞生历程

 “第一次是1954年,第事次是1962年,第三次是1979年。”金平说,“必须承讣,只有经济社会収展、人民安居乐业、法治深入人心,民法典才具备成功编纂癿条件。”

 丨国民亊法律癿前迕脚步从未停歇。改革开放以来,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等民亊单行法律相继出台,民亊法律规范体系逐渐完备。

 新中国三次民法起草 中国民法典诞生历程

 2014年10月,党癿十八届四丨全会通过《丨共丨央关二全面推迕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癿决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

 “返无疑是我们国家民法叱上一丧突破性癿节点。”白収苍苍癿金平回想彼时,仍难掩激劢,“只有返丧时代,才能诞生我们自己癿民法典。”

 伟大癿时代,催生伟大癿法典。编纂一部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完整幵协调一致癿民法典,离丌开坚强癿领导核心和科学癿思想指引。

 正 式 起 草 编 撰 中国民法典诞生历程

 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吭劢民法典编纂工作。结合我国民亊法律体系现状,一开始就明确了“两步走”癿规划。

 “‘两步走’是民法典成功编纂癿重要保障。”孙宪忠说,首先制定民法总则,调整民亊活劢必须遵循癿基本原则和一般性规则等重要内容,属二大癿创新。然后对其他现行民亊法律迕行整合修订,编纂民法典各分编。

 “创新”不“整合”协调搭配,让民法典在最大程度保持民亊法律制度还续、稳定癿前提下,体现立法癿前瞻性和开放性,有敁回应时代要求。

 启动民法典编纂 中国民法典诞生历程

 2016年6月、2018年8月、2019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主持丨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叏幵原则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就民法典编纂工作所作癿请示汇报,对民法典编纂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民法典编纂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对编纂内容作出指示 中国民法典诞生历程

 中国民法典诞生历程 民法典起草工作再次被提上议程,并于1964年完成了草案(试拟稿)。后因“文化大革命”而停止。

 1962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力量起草民法典。此后,由于反右斗争扩大化,立法活动被终止。

 1954年 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民法草案。之后,由于物权法尚未制定,加之对民法草案认识分歧较大等原因,民法草案最终被搁置下来。

 2002年12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组织民法典起草工作,至1982年形成民法草案第四稿。虽然草案并未正式通过成为法律,但现行的民法通则都是以该草案为基础。

 1979年11月 时间曲线

 中国民法典诞生历程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

 2014年11月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副秘书长、发言人傅莹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民法典编纂工作已经启动,从做法上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制定民法总则,第二步是全面整合民事法律。民法总则的征求意见稿已经出来,预期6月份能够提请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 。6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了民法总则草案,标志着民法典编纂工作进入立法程序 。

 2016年3月4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着手第一步的民法总则制定工作,以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则为基础,系统梳理总结有关民事法律的实践经验,提炼民事法律制度中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引领性的规则,形成民法总则草案。

 2015年3月 时间曲线

 中国民法典诞生历程 时间曲线 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亮相。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多次进行拆分审议。

 2018年8月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民法总则,民法典编纂顺利迈出第一步。

 2017年3月 代表委员们对民法典草案展开认真审议和热烈讨论。根据各方面意见,又作了100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40余处。

 今年两会期间 由民法总则与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合体”而来的完整版民法典草案首次展现在世人眼前。

 2019年12月 现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民法典将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2020年5月28日15时08分

 第二部分 编纂民法典重大意义

 编纂民法典重大意义 (一)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 编纂法典是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癿法治建设工程,是一丧国家、一丧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癿象征和标志。

 新丨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丨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我国民亊法律制度正是伴随着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癿历叱迕程而形成幵丌断収展完善癿,是丨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癿重要组成部分。

 在系统总结制度建设成果和实践经验癿基础上,编纂一部具有丨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癿民法典,丌仅能充分彰显丨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成果和制度自信,促迕和保障丨国特色社会主义亊业丌断収展,也能为人类法治文明癿収展迕步贡献丨国智慧和丨国方案。

 编纂民法典重大意义 (二)编纂民法典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丼措 民法是丨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癿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亊领域癿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它规范各类民亊主体癿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癿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癿百科全书”。

 建立健全完备癿法律规范体系,以良法保障善治,是全面依法治国癿前提和基础。

 编纂民法典,就是全面总结我国癿民亊立法和司法癿实践经验,对现行民亊单行法律迕行系统编订纂修,将相关民亊法律规范编纂成一部综合性法典,丌断健全完善丨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返对二以法治方式推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地収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迖癿保障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编纂民法典重大意义 (三)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编纂民法典,迕一步完善我国民商亊领域基本法律制度和行为规则,为各类民商亊活劢提供基本遵循,有利二充分调劢民亊主体癿积极性和创造性、维护交易安全、维护市场秩序,有利二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不竞争、同等叐到法律保护癿市场环境,推劢经济高质量収展。

 编纂民法典重大意义 (四)编纂民法典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丨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癿根本目癿是保障人民权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亊法律制度逐步得到完善和収展,公民癿民亊权利也得到越来越充分癿保护。

 丨国特色社会主义迕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癿发化,随着经济収展和国民财富癿丌断积累,随着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癿到来,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癿要求日益增长,希望对权利癿保护更加充分、更加有敁。党癿十九大明确提出,要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而现行民亊立法丨癿有些规范已经滞后,难以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癿美好生活需要。

 编纂民法典,健全和充实民亊权利种类,形成更加完备癿民亊权利体系,完善权利保护和救济规则,形成规范有敁癿权利保护机制,对二更好地维护人民权益,丌断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并福感和安全感,促迕人癿全面収展,具有十分重要癿意义。

 第三部分 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

 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

  丨共丨央政治局5月29日下午就“切实实施民法典”丼行第事十次集体学习。丨共丨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民法典在丨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丨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迖癿基础性法律,对推迕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収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丨心癿収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劢我国人权亊业収展,对推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

  《丨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丨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癿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癿重大成果。

 民法典在丨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丨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迖癿基础性法律

 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 民法典的鲜明特色

 ◆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丨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癿民亊法律规范,汲叏了丨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

 ——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収展要求癿民法典

 ——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庩、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并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癿民法典

 ——是一部具有鲜明丨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癿民法典

 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

 ——对推迕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对収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对坚持以人民为丨心癿収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劢我国人权亊业収展

 ——对推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 实施好民法典:

 ——是坚持以人民为丨心、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収展癿必然要求

 ——是収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癿必然要求

 ——是提高我们党治国理政水平癿必然要求

 ◆民法典实施水平和敁果,是衡量各级党政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癿重要尺度。

 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 编纂民法典的现实意义

 它使民亊立法体系化,迕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癿法律体系;

 将有敁地推迕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为实现人民群众美好并福生活提供重要保障;

 为法官公正裁判民亊案件提供重要癿裁判依据和裁判规则。

 第三部分 民法典草案的主要内容

 民法典草案的主要内容 84章、1260丧条文 7编加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 总则编 物权编 合同编 人格权编 婚姻家庭编 继承编 侵权责任编 附则

 民法典草案的主要内容 (一)总则编 共10章 204条 第一编“总则”规定民亊活劢必须遵循癿基本原则和一般性规则,统领民法典各分编。第一编基本保持现行民法总则癿结构和内容丌发,根据法典编纂体系化要求对丧别条款作了文字修改,幵将“附则”部分秱到民法典草案癿最后。

 (一)总则编 第一编第一章规定了民法典癿立法目癿和依据。其丨,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重要癿立法目癿,体现坚持依法治国不以德治国相结合癿鲜明丨国特色(草案第一条)。

 规定了民亊权利及其他合法权益叐法律保护,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等民法基本原则(草案第四条至第八条)。

 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绿色原则确立为民法癿基本原则,规定民亊主体从亊民亊活劢,应当有利二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草案第九条)。

 基 本 规 定

 (一)总则编 民亊主体是民亊关系癿参不者、民亊权利癿享有者、民亊义务癿履行者和民亊责仸癿承担者,具体包括三类:

 • 自然人是最基本癿民亊主体。草案规定了自然人癿民亊权利能力和民亊行为能力制度、监护制度、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制度,幵对丧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作了规定(草案第一编第事章)。结合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对监护制度作了迕一步完善,规定因収生突収亊件等紧急情况,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被监护人癿生活处二无人照料状态癿,被监护人住所地癿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戒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癿临时生活照料措施(草案第三十四条第四款)。

 • 法人。法人是依法成立癿,具有民亊权利能力和民亊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亊权利和承担民亊义务癿组织。草案规定了法人癿定义、成立原则和条件、住所等一般规定,幵对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特别法人三类法人分别作了具体规定(草案第一编第三章)。

 • 非法人组织。非法人组织是丌具有法人资格,但是能够依法以自己癿名义从亊民亊活劢癿组织。草案对非法人组织癿设立、责仸承担、解散、清算等作了规定(草案第一编第四章)。

 民 事 主 体

 (一)总则编 保护民亊权利是民亊立法癿重要仸务。第一编第五章规定了民亊权利制度,包括各种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草案对知识产权作了概括性规定,以统领各丧单行癿知识产权法律(草案第一百事十三条)。

 • 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癿保护作了原则性规定(草案第一百事十七条)。

 • 规定了民亊权利癿叏得和行使规则等内容(草案第一百事十九条至第一百三十事条)。

 民 事 权 利

 (一)总则编 民亊法律行为是民亊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发更、终止民亊法律关系癿行为,代理是民亊主体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亊法律行为癿制度。第一编第六章、第七章规定了民亊法律行为制度、代理制度:

 • 一是规定民亊法律行为癿定义、成立、形式和生敁时间等(草案第一编第六章第一节)。

 • 事是对意思表示癿生敁...

篇二: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党课讲稿

人:XXX民 法 典 ( 草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 习 解 读

 前言 CONTENTS《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编纂民法典,是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和人格权方面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形成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编纂民法典概述

 由于多种原因而未能取得实际成果再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由于多种原因也未能取得实际成果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起草了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 章案) ) ,并于 2002 年 12 月进行了一次审议刚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制定一部完整民法典的条件尚不具备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宣告中国" " 民法典时代” ” 正式到来民法典编纂民法典概述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 - 一部以“ “ 法典” ” 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国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 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 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编纂民法典概述

 系统整合了新中国 70 多年来 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隼民族 5000 多年 代秀法律文化.. 借崟了人美法治文明建没有益成果 一部体現我国社会主乂性貭、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順座肘代岌展要求的民法典 一部体現対生命健康、財戸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声等各方面叔利平等保抉的民法典 一部具有鮮明中国特色、実践特色、肘代特色的民法典编纂民法典概述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文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编纂民法典概述

 增强“ “ 四个意识” ” ,坚定“ “ 四个白信” ” ,做到“ “ 两个维护” ”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有关中央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紧紧围绕统筹推进“ “ 五位一体” ” 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 ” 战略布局,紧紧国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结实践经验,适应时代要求,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慢权责任法和人格权方置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形成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 “ 两个一百年” ” 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完备的民事法治保障。编纂民法典概述

 第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充分发挥民法典在坚持和光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保护民事权利为出发点和潜部点,切实回应人民的法治需求,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充分实现好、堆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民法典成为新时代保护人民民事权利的好法典。编纂民法典概述

 第三坚持立足国情和实际全面总结我国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民事立法和实践经验,以法典化方式巩固。确认和发展民事法治建设成果,以实践需求指引立法方向,提高民事法律制度的针对性。有效性。适应性,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第四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关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第五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增强民事法律规范的系统性。完整性,既保持民事法律制度的连续性、稳定性,又保持适度的前隐性、开放性,同时处理好。街接好法典化民事法律制度下各类规范之间的关系。编纂民法典概述

 03020104

 编纂民法典的重大意义第 一 部 分

 编纂民法典的重大意义编纂民法典,就是通过对我国现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形成一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完整并协调一致的法典。这是一项系统的、重大的立法工程。民法典

 编纂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由于多种原因而未能取得实际成果按照“成熟一个通过一个”的工作思路,确定先制定民事单行法律。现行的继承法、民法通则、担保法、合同法就是在这种工作思路下先后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1954年1962年1979年 2001年

 编纂民法典的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国摆在突出位置,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征程中,编纂民法典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重大意义

 编纂民法典的重大意义重大意义是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是 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编纂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01回顾人类文明史,编纂法典是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法治建设工程,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象征和标志。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正是伴随着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而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系统总结制度建设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纂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不仅能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成果和制度自信,促进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也能为人类法治文明的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编纂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民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它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建立健全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以良法保障善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民法通过确立民事主体、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责任等民事总则制度,确立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民事分则制度,来调整各类民事关系。民法与国家其他领域法律规范一起,支撑着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保证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正常有效运行的基础性法律规范。编纂民法典,就是全面总结我国的民事立法和司法的实践经验,对现行民事单行法律进行系统编订纂修,将相关民事法律规范编纂成一部综合性法典,不断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对于以法治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地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02

 编纂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0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以法治为基础、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受法治规则调整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我国民事主体制度中的法人制度,规范民事活动的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代理制度,调整各类财产关系的物权制度,调整各类交易关系的合同制度,保护和救济民事权益的侵权责任制度,都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可或缺的法律制度规范和行为规则。同时,我国民事法律制度建设一直秉持“民商合一”的传统,把许多商事法律规范纳入民法之中。编纂民法典,进一步完善我国民商事领域基本法律制度和行为规则,为各类民商事活动提供基本遵循,有利于充分调动民事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维护交易安全、维护市场秩序,有利于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编纂民法典的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权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事法律制度逐步得到完善和发展,公民的民事权利也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保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和国民财富的不断积累,随着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希望对权利的保护更加充分、更加有效。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而现行民事立法中的有些规范已经滞后,难以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编纂民法典,健全和充实民事权利种类,形成更加完备的民事权利体系,完善权利保护和救济规则,形成规范有效的权利保护机制,对于更好地维护人民权益,不断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04

 编纂民法典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第 二 部 分

 编纂民法典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里程碑意义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法典编纂工作,将编纂民法典列入党中央重要工作议程,并对编纂民法典工作任务作出总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都高度重视这一立法工作,将编纂民法典纳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确定为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工作重点项目,积极持续推进。为做好民法典编纂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先后多次向党中央请示和报告,就民法典编纂工作的总体考虑、工作步骤、体例结构等重大问题进行汇报。2016年6月、2018年8月、2019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并原则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就民法典编纂工作所作的请示汇报,对民法典编纂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民法典编纂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

 编纂民法典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有关中央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结实践经验,适应时代要求,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和人格权方面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形成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完备的民事法治保障。编纂民法典的指导思想是

 编纂民法典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充分发挥民法典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五大基本原则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保护民事权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回应人民的法治需求,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充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民法典成为新时代保护人民民事权利的好法典。

 编纂民法典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三是坚持立足国情和实际全面总结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事立法和实践经验,以法典化方式巩固、确认和发展民事法治建设成果,以实践需求指引立法方向,提高民事法律制度的针对性、有效性、适应性,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四是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五是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增强民事法律规范的系统性、完整性,既保持民事法律制度的连续性、稳...

篇三: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党课讲稿

20 年民法典学习解读党课讲稿

 2020 年 5 月 28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 2021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一、立法经过 1954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力量起草民法典。此后,由于反右斗争扩大化,立法活动被终止。

 1962 年,民法典起草工作再次被提上议程,并于 1964 年完成了草案(试拟稿)。后因"文化大革命"而停止。

 1979 年 11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组织民法典起草工作,至1982 年形成民法草案第四稿。虽然草案并未正式通过成为法律,但现行的民法通则都是以该草案为基础。

 2002 年 12 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民法草案。之后,由于物权法尚未制定,加之对民法草案认识分歧较大等原因,民法草案最终被搁置下来。

 2014 年 11 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

 2016 年 3 月 4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副秘书长、发言人傅莹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民法典编纂工作已经启动,从做法上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制定民法总则,第二步是全面整合民事法律。民法总则的征求意见稿已经出来,预期 6 月份能够提请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

 2016 年 6 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了民法总则草案,标志着民法典编纂工作进入立法程序。

 2017 年 3 月 15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自 2017 年 10 月 1日起施行。

 2018 年 8 月 27 日,民法典各分编草案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不再保留计划生育的有关内容,新增离婚冷静期。

 2020 年 5 月 28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 2021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二、《民法典》编纂原则和目的 以人为本是此次民法典编纂始终坚持的原则。如何把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规定得更好、写得更丰满,使民事权利得到更好的保障,让人民享有更多更实在的权利,从而生活得更加有尊严,是此次民法典编纂的重要目的。

 三、《民法典》内容 民法典草案共 7 编,1260 条,从总则编到各分编,权利保护贯穿草案始终。

 总则编草案

 结合疫情防控进一步完善监护制度

 总则编草案共 10 章、204 条。草案基本保持现行民法总则的结构和内容不变,根据法典编纂体系化的要求对个别条款作了文字修改,并将“附则”部分移到民法典草案的最后。

 值得关注的是,结合此次疫情防控工作,草案对监护制度作了进一步完善,规定因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被监护人的生活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

 物权编草案

 新增居住权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物权编草案共 5 个分编、20 章、258 条。物权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重要财产权。在现行物权法的基础上,物权编草案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结合现实需要,进一步完善了物权法律制度。

 安居才能乐业。草案增加“居住权”这一新型用益物权,明确居住权原则上无偿设立,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或者遗嘱,经登记占有、使用他人的住宅,以满足其稳定的生活居住需要。

 针对近年来群众普遍反映业主大会成立难、公共维修资金使用难等问题,草案进一步完善了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明确政府有关部门、居委会应当对设立业主大会和选举业委会给予指导和协

 助,同时适当降低了业主共同决定事项的表决门槛,并增加规定紧急情况下使用维修资金的特别程序。

 结合此次疫情防控工作,草案在征用组织、个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的事由中增加“疫情防控”;明确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的相关责任和义务,增加规定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应当执行政府依法实施的应急处置措施和其他管理措施,积极配合开展相关工作,业主应当予以配合。

 此外,草案还对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征地补偿、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相关制度作出了完善,对用益物权制度、担保物权制度作了相应修改。

 合同编草案

 修改完善具体规则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合同编草案共 3 个分编、29 章、526 条。合同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制度。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完善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要求,解决合同法实施以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借鉴国际立法经验,草案对于合同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修改与完善,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为适应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规范电子交易行为,草案完善了电子合同订立规则,增加了预约合同的具体规定,完善了格式条款制度等合同订立制度。

 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草案完善了国家订货合同制度,规定国家根据抢险救灾、疫情防控或者其他需要下达国家订货任务、指

 令性计划的,有关民事主体之间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订立合同。

 草案明确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为加大对弱势合同当事人一方的保护,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建立租购同权住房制度的要求,保护承租人利益,增加规定房屋承租人的优先承租权。

 针对近年来出现的旅客霸座等严重干扰运输秩序和危害运输安全的问题,草案细化了客运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人格权编草案

 人格权独立成编重视个人信息保护 人格权编草案共 6 章、51 条。人格权关系到每个人的人格尊严,是民事主体最基本的权利。人格权独立成编也是此次民法典编纂的最大亮点。草案在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基础上,从民事法律规范的角度规定自然人和其他民事主体人格权的内容、边界和保护方式,不涉及公民政治、社会等方面权利。

 个人信息保护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的重大法律问题之一。草案进一步强化了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保护,并为下一步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留下空间。草案规定了隐私的定义,界定了个人信息的定义,明确了处理个人信息应遵循的原则和条件,明确处理个人信息不承担责任的特定情形。此外,还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负有保护自然人的隐私和个人信息的义务。

 近年来,性骚扰问题引起社会关注。草案在总结既有立法和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规定了性骚扰的认定标准,以及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防止和制止性骚扰的义务。

 针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深度伪造”他人的肖像、声音,侵害他人人格权益,甚至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等问题,草案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并明确对自然人声音的保护参照适用肖像权保护的有关规定。

 此外,草案还确立了器官捐献规则,明确了从事与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等有关的医学和科研活动应遵守的规则。

 婚姻家庭编草案

 保护家庭关系稳定增加离婚冷静期 婚姻家庭编草案共 5 章、79 条。婚姻家庭制度是规范夫妻关系和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结合社会发展需要,草案以现行婚姻法、收养法为基础,在坚持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修改完善了部分规定,并增加了新的规定。

 实践中,轻率离婚的现象增多,不利于婚姻家庭的稳定。为此,草案规定了提交离婚登记申请后三十日的离婚冷静期。在此期间,任何一方可以向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申请。针对离婚诉讼中出现的“久调不判”问题,增加规定,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草案还吸收了新司法解释的规定,明确了夫妻共同债务的范围,规范了亲子关系确认和否认之诉。

 继承编草案

 满足现实需要增加遗产管理人制度 继承编草案共 4 章、45 条。继承制度是关于自然人死亡后财富传承的基本制度。根据我国社会家庭结构、继承观念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草案修改完善了继承制度,以满足人民群众处理遗产的现实需要。

 草案进一步完善了有关遗产处理的制度。为确保遗产得到妥善管理、顺利分割,更好地维护继承人、债权人利益,新增遗产管理人制度,明确了遗产管理人的产生方式、职责和权利等内容。

 草案还增加了打印、录像等新的遗嘱形式,修改遗嘱效力规则,切实尊重遗嘱人的真实意愿。

 侵权责任编草案

 守护头顶上方安全禁止高空抛物坠物 侵权责任编草案共 10 章、95 条。侵权责任是民事主体侵害他人权益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草案在总结侵权责任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侵权领域出现的新情况,吸收借鉴司法解释的有益做法,对侵权责任制度作了必要的补充和完善。

 高空抛物坠物,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为保障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草案对高空抛物坠物治理规则作了进一步完善,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同时针对此类事件处理的主要困难是行为人难以确定的问题,强调有关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调查,查清责任人,并规定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此类行为的发生。

 草案还实现了多处制度创新,包括规定了“自甘风险”规则以及“自助行为”规则,完善了网络侵权责任制度,扩大了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明确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顺序,增加规定生态环境损害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等等。

 《民法典》0 10 大亮点

 亮点 1:明确胎儿利益保护 民法总则草案第十六条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的保护,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出生时未存活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解读:作出这样的规定,主要是从两方面对胎儿权益进行保护。第一,从继承的角度,要为胎儿保留必要的继承份额,体现了特留份制度。第二,造成侵权之后,例如在出生前因不当行为导致胎儿的出生缺陷等,胎儿出生之后可以独立请求赔偿。

 亮点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下调 民法总则草案第十九条规定,不满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解读:对比发现,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下限标准由十周岁下调到六周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教育水平的提高,现在儿童的心智水平和发育状况,远远高于以前同阶段的水平。六周岁也是未成年人入小学一年级的年龄,此阶段的未成年人已经可以独立实施民事行为,并且能对自己的一些行为作出独立的判断。将年龄下限进行下调,更好地尊重这一部分未成年人的自主意识,保护其合法权益。

 亮点 3:特别强调抚养赡养义务 民法总则草案第二十五条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子女对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父母负有赡养、照顾和保护的义务。

 解读:近些年来,侵害未成年人、老人的一些现象时有发生,上述规定在未成年人保护法、反家暴法等法律中都有规定,此次在草案中进一步强调了父母对于子女的抚养教育义务和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以强调家庭责任,弘扬我国的传统美德。

 亮点 4:扩大监护对象范围 民法总则草案第二十一条明确,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解读:民法通则把监护的人群分为两类,即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经过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补充,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老年人(60 周岁以上),可以通过意定监护、法定监护和指定监护进行保护。但是,仍有部分人群没有列入其中。例如,一些高龄的空巢老人、智力障碍者等,失去了独立判断的能力。因此,草案作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的规定,将监护对象的范围予以扩大,加强了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亮点 5:单位将不作为监护人

 民法总则草案第二十七条规定,其他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个人或者有关组织,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的,可担任监护人。

 解读:民法通则规定,单位有担任监护人的职责。此次修改在监护人中删掉了民法通则中规定单位,增加了有关组织。

 当时在民法通则制定时,很多单位既承担经济职能又承担社会职能,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不具备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单位,这些类型的单位已不适宜担任监护人。而且,劳动者和企业之间是劳动合同关系,劳动者流动相当频繁,单位缺乏履行监护职责的意愿和能力。

 同时,我国现在的一些社会组织发展迅速,例如慈善组织,这些社会组织有意愿和能力来从事监护人的工作,因此草案将法律许可的有关组织(包括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民政部门等)纳入到了监护人中。

 亮点 6:完善撤销监护人情形 民法总则草案第三十四条规定,监护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根据有关人员或者组织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并根据最有利于监护人的原则依法为其指定新监护人:

 (一)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行为的; (二)怠于履行监护职责,或者无法履行监护职责并且拒绝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导致被监护人处于危困状态的; (三)有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的。

 解读:通过列举的方式,进一步完善了民法通则中的撤销监督制度。近些年,屡屡出现监护人侵害了被监护人的现象,比如父母遗弃儿童、对儿童进行家暴等,通过列举的方式,有利于保护被监护人的利益,在极其恶劣的情况下,有关人员可以向法院提出撤销监护人资格的请求。

 亮点 7:新增非法人组织为民事主体 民法总则草案将第四章列为非法人组织。草案第九十一条规定,非法人组织是不具有法人资格,但是依法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组织。非法人组织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营利性法人或者非营利性法人依法设立的分支机构等。

 解读:根据民法通则...

篇四: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党课讲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解读》 完整讲稿

  2020 年 5 月 28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将于 2021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民法典的编纂是党中央确定的重大立法任务,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座里程碑。

 一、民法典的重要地位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

 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经济社会活动的行动指南和行为规范,关系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企业,关系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民法典堪称“国家重典”。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宪法。

 二、编纂民法典的重大意义 编纂民法典,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法治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正是伴随着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而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系统总结制度建设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纂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

 2 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不仅能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成果和制度自信,促进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也能为人类法治文明的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举措。编纂民法典,就是全面总结我国的民事立法和司法的实践经验,对现行民事单行法律进行系统编订纂修,将相关民事法律规范编纂成一部综合性法典,不断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对于以法治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地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编纂民法典,进一步完善我国民商事领域基本法律制度和行为规则,为各类民商事活动提供基本遵循,有利于充分调动民事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维护交易安全、维护市场秩序,有利于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编纂民法典,健全和充实民事权利种类,形成更加完备的民事权利体系,完善权利保护和救济规则,形成规范有效的权利保护机制,对于更好地维护人民权益,不断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

 3 局,充分发挥民法典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保护民事权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回应人民的法治需求,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充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民法典成为新时代保护人民民事权利的好法典。

 (三)坚持立足国情和实际。全面总结我国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民事立法和实践经验,以法典化方式巩固、确认和发展民事法治建设成果,以实践需求指引立法方向,提高民事法律制度的针对性、有效性、适应性,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

 (四)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

 (五)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增强民事法律规范的系统性、完整性,既保持民事法律制度的连续性、稳定性,又保持适度的前瞻性、开放性,同时处理好、衔接好法典化民事法律制度下各类规范之间的关系。

 四、《民法典》的核心理念 如果说刑法是严厉的父亲(不容许我们犯错,否则将被科以刑罚处罚),则可将民法比作为慈祥的母亲,呵护我们的一生、保障每个人的权利,正如孟德斯鸠所言“在民法慈母般的眼里,每一个人就是整个的国家”。

 4 (一)民事权利宣言。《民法典》以“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的方式赋予人们平等的法律主体地位,公开宣称“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以及“私人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民法是权利法,《民法典》各编体系的构建均围绕民事权利展开,对民事权利的界定、行使规范、保障方案予以了明确化,鼓励民事主体“勇于维权”!

 (二)平等、自愿。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属于私法范畴,主体间人格平等,均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权利能力平等,不得“以强凌弱”!因为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则主体相互间从事的法律行为应贯彻意思自治理念,契约自由,不得“强买强卖”!“结婚自由”“离婚自愿”亦是其体现。

 (三)公平、诚信。民法是调整市场关系的基本法,各行为主体在市场经济交往过程中应恪守公平、诚信理念,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应当“重合同、守义务”。

 同时,《民法典》强调对公序良俗的维护、善意第三人利益的保障、生态环境的保护,以维护社会的整体秩序。

 五、民法典编纂情况及主要结构 从 1954 年首次启动算起,中国的民法典编纂之路已经走了整整66 年。

 《民法典》共 7 编、1260 条,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总字数超过 10 万。

 5 《民法典》实施后,《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将同时废止。

 六、民法典主要变化内容及亮点 (一)总则编。“总则”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性规则,统领民法典各分编。第一编共 10 章、204 条,主要变化内容有:

 1. 基本规定。一是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重要的立法目的。

 二是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等民法基本原则。

 三是将绿色原则确立为民法的基本原则。

 2. 民事主体。一是用“自然人”取代“公民”。

 二是对法人进行了新分类。

 三是增加了非法人组织。

 3. 关于民事权利。一是对知识产权作了概括性规定,以统领各个单行的知识产权法律。

 二是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作了原则性规定。

 4. 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由 10 周岁降为 8 周岁。

 5.。

 民事责任、诉讼时效和期间计算。普通诉讼时效由 2 年延长为 3 年。

 6. 总则编十二大亮点。

 。

 亮点 1:胎儿有继承、接受赠与权利 《民法总则》第十六条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解读】:作出这样的规定,主要是从两方面对胎儿权益进行保护:第一,从继承的角度,要为胎儿保留必要的继承份额,体现了特留份制度;

 6 第二,造成侵权之后,胎儿出生之后可以独立请求赔偿。比如母亲怀孕时,胎儿遭受了人身伤害,此条法律赋予了胎儿在出生后提起赔偿的权利。

 亮点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下调为八周岁 《民法总则》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解读】:与《民法通则》对比发现,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下限标准由十周岁下调到八周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教育水平的提高,现在儿童的心智水平和发育状况远远高于以前同龄阶段儿童的水平。此阶段的未成年人已经可以独立实施某些民事行为,并且能对自己的一些行为作出独立判断。年龄下限的下调,有利于尊重这一阶段未成年人的自主意识,保护其合法权益。

 亮点 3:扩大监护对象范围 《民法总则》第二十一条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二条规定: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解读】:《民法通则》把监护的人群分为两类,即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此次《民法总则》将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加入

 7 了监护范围而进行保护。监护对象的范围的扩大,有利于加强了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亮点 4:特别强调抚养赡养义务 《民法总则》第二十六条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解读】:近些年来,侵害未成年人、老人的一些现象时有发生,上述规定在《未成年人保护法》《反家暴法》等法律中都有规定,此次在《民法总则》中进一步强调了父母对于子女的抚养教育义务和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以强调作为父母和成年子女的家庭责任,弘扬我国的传统美德。

 亮点 5:民政部门可担任监护人 《民法总则》第三十二条规定:没有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的,监护人由民政部门担任,也可以由具备履行监护职责条件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担任。

 【解读】:这将促使民政部门真正担负起监护人的职责,承担监护监督责任。

 亮点 6:成年人可协议确定监护人 《民法总则》第三十三条规定: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有关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协商确定的监护人在该成年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履行监护职责。

 【解读】:按照这条法律,成年人在自己身体健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将自己的日常生活、医疗护理、财产管理等事务提前以协议的形式,

 8 将监护人确定下来,监护人在受托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行为能力时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既可以是亲友,也可以是社会保障机构。这对于无法依靠子女监护的老人和失独老人,多了一条合法现实的养老途径。

 亮点 7:居委会被赋予法人资格 《民法总则》第九十六条规定:本节规定的机关法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法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为特别法人。

 【解读】:居委会、村委会被赋予法人资格,意味着可以独立签订合同,到银行开户,遇上纠纷,可以独立地起诉、应诉打官司。

 亮点 8:新增非法人组织为民事主体

 《民法总则》第一百零二条规定:非法人组织是不具有法人资格,但是能够依法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组织。非法人组织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服务机构等。

 【解读】:根据《民法通则》规定,我国只有两类民事主体:自然人和法人。这些年,类似个人独资企业、独立从事民事活动的机构等,都在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但在法律上没有地位,如果法律中没有规定,不利于他们的活动。因此,需要有个单独的非法人团体把这些团体纳入进去。

 亮点 9:数据、网络虚拟财产受法律保护

 《民法总则》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9 【解读】:这意味着“Q 币”、“网游装备”等网络虚拟财产,都将成为民法意义上的私人财产,受法律保护。

 亮点 10:倡导见义勇为、乐于助人

 《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解读】:这是为免除见义勇为者的后顾之忧,倡导培育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风尚。

 亮点 11:普通诉讼时效期间由两年延长为三年

 《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其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解读】:现实中,由于诉讼时间过短造成的损失并不少见,例如,银行、金融机构等经常因为来不及请求、忘记或者举不出证据,导致一些贷款不能及时收回,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延长诉讼时效,有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故民法总则将诉讼时效期间从 2 年调整为 3 年,提醒权利人要及时行使权利。

 亮点 12:对未成年遭受性侵害的诉讼时效起算点作了明确规定

 《民法总则》第一百九十一条规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

 【解读】: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后因其处于未成年阶段不能及时行使或者不能独立判断是否要通过法律途径主张损害赔偿请求权。

 《民法总则》从保护未成年人的角度出发,将行使该项权利的诉讼时效起算点规定为受

 10 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从而有利于遭受性侵害的未成年人在其成年后通过法律途径主张自己的权利。

 (二)物权编。第二编共 5 个分编、20 章、258 条,主要变化内容有:

 1. 通则。将有关基本经济制度的规定修改为:“国家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2. 所有权。

 一是明确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居民委员会应当对设立业主大会和选举业主委员会给予指导和协助。

 二是适当降低业主共同决定事项,特别是使用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维修资金的表决门槛,并增加规定紧急情况下使用维修资金的特别程序。

 三是规定公共部份产生的收入扣除必要的成本后,归业主共同所有。

 四是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在征用组织、个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的事由中增加“疫情防控”。

 3. 用益物权。

 一是明确住...

篇五: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党课讲稿

20 年民法典普法党课讲稿

 同志们,2020 年 5 月 28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第 2 天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就主持了以“切实实施民法典”为主题的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推动民法典实施,以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检察机关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和检察自觉,带头学习宣传民法典,带头贯彻实施民法典,带头保障民法典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今天,我讲课的题目是《深入学习民法典,扎实实施民法典》,我有三个方面感受和大家学习一下。

 一、深刻认识颁布民法典的重要意义 颁布实施民法典对我国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民事法律制定实施。革命战争年代,先后制定实施了涉及土地、婚姻、劳动、财经等方面的法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相继制定或修订了婚姻法、土地改革法等重要法律和有关户籍、工商业、合作社、城市房屋、合同等方面的一

 批法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事商事法制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先后制定或修订了一大批民事商事法律,为编纂民法典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顺应实践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把编纂民法典摆上重要日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对编纂民法典作出部署。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经过 5 年多工作,民法典终于颁布实施,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二是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与国家其他领域法律规范一起,支撑着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保证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正常有效运行。

 三是民法典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法治的新需求、新要求,也顺应了民众的新需求。体现了人民群众法治意识的提高,对公平正义、人格尊严、环境安全等方面的诉求随之提高,所以需要通过这样的法典依法更好地保护自身的民事权益。四是民法典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为之奠定了制度基础。民法典是多年来民事立法的实践和司法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制度的集成。五是民法典贯穿着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原则。人格权置于民事权利之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六是民法典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

 二、加强学习,推进民法典的普法宣传

 民法典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作为党员干部,一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要充分发挥“关键少数”作用,自觉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坚持先学一步、多学一点、深学一层,深刻理解和把握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核心要义、重点问题,把掌握和运用民法典作为维护人民权益、做好群众工作、推动改革发展的必要知识、必备能力、必需本领,不断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治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真正做到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二要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民法典的宣传教育。结合“七五”普法工作,要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推动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环境。我们党员干部要积极发挥党员带头作用,模范作用,以身作则,向群众解读号民法典“关于民事活动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等基本原则”,“关于坚持主体平等、保护财产权利、便利交易流转、维护人格尊严、促进家庭和谐、追究侵权责任等基本要求”以及“一系列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引导群众认识到民法典既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也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循的规范,教育群众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三要加强民法典运用,依法依规推动中心重点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要求,深入学习

 民法典,认真履职尽责,坚决保护民事权利不受侵犯,不断促进民事关系和谐有序;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确保群众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坚决维护民法典权威;要加强配套法律法规制度建设,让民法典与时俱进完善发展,不断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能力和水平,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坚持在工作中,忠于法律、捍卫法律,严格执法、敢于担当,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积极维护民法典的权威,帮助人民群众实现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切实实施民法典,践行初心为民,司法为民的宗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作为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运用民法典服务大局的能力水平。要将学习贯彻工作与常态化疫情防控结合起来,助力复工复产,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要将学习贯彻民法典与初心为民服务结合起来,更好践行司法为民宗旨。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序良俗,用法治的力量引导人民群众向上向善。正确贯彻实施民法典、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为民服务初心,勇挑人民利益重任,切实运用民法典推动人民利益权益公平公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法典实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作为党员干部要贯彻实施好民法典,必须吃透民法典精神,正确理解

 民法典的核心要义和重要制度,正确适用民法典的规定,保障人民权益。就必须深入学习民法典,将民法典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服务人民的宗旨,认真贯彻实施民法典,贯彻条文,贯彻立法精神,秉持公正司法,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权益最大化,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利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民事审判质量和司法公信力,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有力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附 :(一)公文用纸及版面要求

 1. 公文用纸。指的公文用纸的幅面尺寸,一般采用 A4 型纸,即 297mm×210mm。

 2. 页面。上 3.7cm,下 3.5cm.左 2.8cm,右 2.6cm。文字资料一律纵向横排,每页 22 行,每行 28 个字,段落设置为固定值 28 磅。

 3. 页码。插入页码时设置为:位置:页面底端;对齐方式:外侧;格式:数字左右各有一条一字线;选择 4 号宋体。这样设置的页码单页码居右,双页码居左,适合双面打印和左侧装订。

 4. 文字颜色。如无特殊说明,公文中的颜色均为黑色。

 5. 印刷和装订。双面印刷,左侧装订,一般为平订,两钉外订眼距版面上下边缘各 70CM 处,与书脊间的距离为 3mm-5mm。

 6. 公文中的横排表格。表格横排时,页码位置与公文其他页码保持一致,双面打印时,单页码表头在订口一边,双页码表头在切口一边,方便翻阅。

 ( ( 二) ) 公文格式各要素编排规则

 1. 标题。字体为方正小标宋简体,字号为二号,顶格居中排列。标题有三要素: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标题较长时多行居中排布,成梯形或菱形,不能排成上下长度一样的长方形或上下长、中间短的沙漏形,回行时要词意完整,长短适宜。

 2. 主送机关。字体为仿宋 GB2312,字号为三号。编排于标题下空一行位置,居左顶格。主送机关较多回行时仍顶格,最后一个机关名称后标全角冒号。

 3. 正文。公文首页必须显示正文。字体为仿宋 GB2312,字号为 3号。编排于主送机关名称下一行(不脱行),每个自然段左空 2字,回行顶格。正文中的结构层次依次用“一、”“(一)”“1.”“(1)”标注;如三层结构可用“一、;(一);1.”划分;二层结构可用“一、;(一)”或“一、;1.”划分。其中,一级结构用黑体字,二级结构用楷体字,第三层和第四层用仿宋 GB2312字体。

 4. 附件说明。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如有多个附件,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附件顺序号。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名称较长需回行时,应当与上一行附件名称的首字对齐。

 5. 发文机关署名、日期及印章。成文日期一般右空 4 字编排,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即1 不能编为 01)。发文机关署名在成文日期之上,以日期为准居中编排。印章端正、居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和日期,印章顶端不压正文。(特殊情况说明:当公文排版后所剩空白处不能容下发文机关署名和日期时,可以采取调整行距、字距的措施解决)

 6. 附件。附件另面编排,“附件”二字及顺序号用三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左上角第一行,附件标题居中编排于“附件”下空一行

 位置,附件顺序号和附件标题应当与附件说明的表述一致,附件格式要求同正文。标点符号是公文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公文起草者最容易忽视的部分。

篇六: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党课讲稿

典的颁布,是维护人民权益的客观需要,大到国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生产经营、个人信息保护、私有财产保护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民法典实例学习讲解讲课稿 民法典解读党课,供大家参考。

 民法典实例学习讲解讲课稿 民法典解读党课 1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5 月 28 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向世界宣告着“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

 2020 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让中国人民饱受疫情的困扰,在这个万众一心度过疫情的时刻,民法典的出台可谓是为人民打上一针“强心剂这是中国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目的是全方位、多角度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部以人民为中心的法典,回应了民生的关键问题,具有里程碑意义。

 党和国家先后多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但因多种原因一直没能形成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民法典。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法典编纂工作,将编纂民法典确定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经过多年努力,一部完整的民法典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表决通过,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不仅仅是达成几代法律人的夙愿,更是对人民的殷切期盼提交了份圆满的答卷

 此次民法典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目标,总结实践经验,适应时代要求,对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和与此相关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形成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顺应时代要求、反映人民意愿的法典,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完备的民事法治保障。

 人格权的独立成编是此次编篡的亮点,具有极为深远的意早在 1986 年,我国制定民法通则时就明确规定了“人格权”。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格权的定义不断丰富,隐私权、肖像权、名誉权等受到广大人民的关注。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数据、互联网成了一把双刃剑,个人隐私收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信息泄露引发的电信诈骗,利用互联网侵犯公民名誉权等现象层出不穷。法律从诞生那天起就具有滞后性,当现行法律还不能有效应对,民法通则等相关法律还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人格权保护需要。此次人格权编对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隐私权等民事主体享有的各项人格权进行了明确规范,这意味着民法典的横空出世对老百姓来说不仅仅是抵挡伤害的盔甲,更是奋起反抗的武器。公众号逍遥文稿整理,让以人为本真真切切的落实在生活中,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把对人格权的保护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此次民法典除了人格权独立成编之外还回应了一系列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可以说,这是一部“社会活动百科全书“,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当然民法典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文字的魅力和缺陷总是形影不离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

 部《哈姆雷特》,当民法典制定好后,司法者、执法者、守法者对其可能有不同的见解,出台相应的解释、与相关法律的衔接就显得额外的重要,但这只是后话,就把一切交给时间,让我们一起去见证。

 这一部盛世之典不仅仅凝聚着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也写满了 14 亿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它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必将在人类法治文明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民法典实例学习讲解讲课稿 民法典解读党课 2

 2020 年 5 月 28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一、立法经过

 1954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力量起草民法典。此后,由于反右斗争扩大化,立法活动被终止。

 1962 年,民法典起草工作再次被提上议程,并于 1964 年完成了草案(试拟稿)。后因“文化大革命“而停止。

 1979 年 11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组织民法典起草工作,至 1982 年形成民法草案第四稿。虽然草案并未正式通过成为法律,但现行的民法通则都是以该草案为基础。

 2002 年 12 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民法草案。之后,由于物权法尚未制定,加之对民法草案认识分歧较大等原因,民法草案最终被搁置下来。

 2014 年 11 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

 2016 年 3 月 4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副秘书长、发言人傅莹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民法典编纂工作已经启动,从做法上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制定民法总则,第二步是全面整合民事法律。民法总则的征求意见稿已经出来,预期 6 月份能够提请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

 2016 年 6 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了民法总则草案,标志着民法典编纂工作进入立法程序。

 2017 年 3 月 15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自 2017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

 2018 年 8 月 27 日,民法典各分编草案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不再保留计划生育的有关内容,新增离婚冷静期。

 2020 年 5 月 28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二、《民法典》编纂原则和目的

 以人为本是此次民法典编纂始终坚持的原则。如何把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规定得更好、写得更丰满,使民事权利得到更好的保障,让人民享有更多更实在的权利,从而生活得更加有尊严,是此次民法典编纂的重要目的。

 三、《民法典》内容

 民法典草案共 7 编,1260 条,从总则编到各分编,权利保护贯穿草案始终。

 总则编草案

 结合疫情防控进一步完善监护制度

 总则编草案共 10 章、204 条。草案基本保持现行民法总则的结构和内容不变,根据法典编纂体系化的要求对个别条款作了文字修改,并将“附则”部分移到民法典草案的最后。

 值得关注的是,结合此次疫情防控工作,草案对监护制度作了进一步完善,规定因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被监护人的生活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

 物权编草案

 新增居住权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物权编草案共 5 个分编、20 章、258 条。物权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重要财产权。在现行物权法的基础上,物权编草案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结合现实需要,进一步完善了物权法律制度。

 安居才能乐业。草案增加“居住权”这一新型用益物权,明确居住权原则上无偿设立,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或者遗嘱,经登记占有、使用他人的住宅,以满足其稳定的生活居住需要。

 针对近年来群众普遍反映业主大会成立难、公共维修资金使用难等问题,草案进一步完善了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明确政府有关部门、居委会应当对设立业主大会和选举业委会给予指导和协助,同时适当降低了业主共同决定事项的表决门槛,并增加规定紧急情况下使用维修资金的特别程序。

 结合此次疫情防控工作,草案在征用组织、个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的事由中增加“疫情防控”;明确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的相关责任和义务,增加规定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应当执行政府依法实施的应急处置措施和其他管理措施,积极配合开展相关工作,业主应当予以配合。

  此外,草案还对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征地补偿、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相关制度作出了完善,对用益物权制度、担保物权制度作了相应修改。

 合同编草案

 修改完善具体规则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合同编草案共 3 个分编、29 章、526 条。合同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制度。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完善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要求,解决合同法实施以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借鉴国际立法经验,草案对于合同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修改与完善,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为适应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规范电子交易行为,草案完善了电子合同订立规则,增加了预约合同的具体规定,完善了格式条款制度等合同订立制度。

 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草案完善了国家订货合同制度,规定国家根据抢险救灾、疫情防控或者其他需要下达国家订货任务、指令性计划的,有关民事主体之间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订立合同。

 草案明确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为加大对弱势合同当事人一方的保护,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建立租购同权住房制度的要求,保护承租人利益,增加规定房屋承租人的优先承租权。

 针对近年来出现的旅客霸座等严重干扰运输秩序和危害运输安全的问题,草案细化了客运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人格权编草案

 人格权独立成编重视个人信息保护

 人格权编草案共 6 章、51 条。人格权关系到每个人的人格尊严,是民事主体最基本的权利。人格权独立成编也是此次民法典编纂的最大亮点。草案在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基础上,从民事法律规范的角度规定自然人和其他民事主体人格权的内容、边界和保护方式,不涉及公民政治、社会等方面权利。

 个人信息保护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的重大法律问题之一。草案进一步强化了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保护,并为下一步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留下空间。草案规定了隐私的定义,界定了个人信息的定义,明确了处理个人信息应遵循的原则和条件,明确处理个人信息不承担责任的特定情形。此外,还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负有保护自然人的隐私和个人信息的义务。

 近年来,性骚扰问题引起社会关注。草案在总结既有立法和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规

 定了性骚扰的认定标准,以及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防止和制止性骚扰的义务。

 针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深度伪造”他人的肖像、声音,侵害他人人格权益,甚至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等问题,草案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并明确对自然人声音的保护参照适用肖像权保护的有关规定。

 此外,草案还确立了器官捐献规则,明确了从事与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等有关的医学和科研活动应遵守的规则。

 婚姻家庭编草案

 保护家庭关系稳定增加离婚冷静期

 婚姻家庭编草案共 5 章、79 条。婚姻家庭制度是规范夫妻关系和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结合社会发展需要,草案以现行婚姻法、收养法为基础,在坚持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修改完善了部分规定,并增加了新的规定。

 实践中,轻率离婚的现象增多,不利于婚姻家庭的稳定。为此,草案规定了提交离婚登记申请后三十日的离婚冷静期。在此期间,任何一方可以向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申请。针对离婚诉讼中出现的“久调不判”问题,增加规定,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草案还吸收了新司法解释的规定,明确了夫妻共同债务的范围,规范了亲子关系确认和否认之诉。

 继承编草案

 满足现实需要增加遗产管理人制度

 继承编草案共 4 章、45 条。继承制度是关于自然人死亡后财富传承的基本制度。根据我国社会家庭结构、继承观念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草案修改完善了继承制度,以满足人民群众处理遗产的现实需要。

 草案进一步完善了有关遗产处理的制度。为确保遗产得到妥善管理、顺利分割,更好地维护继承人、债权人利益,新增遗产管理人制度,明确了遗产管理人的产生方式、职责和权利等内容。

 草案还增加了打印、录像等新的遗嘱形式,修改遗嘱效力规则,切实尊重遗嘱人的真实意愿。

 侵权责任编草案

 守护头顶上方安全禁止高空抛物坠物

 侵权责任编草案共 10 章、95 条。侵权责任是民事主体侵害他人权益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草案在总结侵权责任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侵权领域出现的新情况,吸收借鉴司法

 解释的有益做法,对侵权责任制度作了必要的补充和完善。

 高空抛物坠物,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为保障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草案对高空抛物坠物治理规则作了进一步完善,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同时针对此类事件处理的主要困难是行为人难以确定的问题,强调有关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调查,查清责任人,并规定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此类行为的发生。

 草案还实现了多处制度创新,包括规定了“自甘风险”规则以及“自助行为”规则,完善了网络侵权责任制度,扩大了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明确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顺序,增加规定生态环境损害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等等。

 《民法典》10 大亮点

 亮点 1 明确胎儿利益保护

 民法总则草案第十六条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的保护,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出生时未存活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解读作出这样的规定,主要是从两方面对胎儿权益进行保护。第一,从继承的角度,要为胎儿保留必要的继承份额,体现了特留份制度。第二,造成侵权之后,例如在出生前因不...

篇七: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党课讲稿

典学习解读 认 真 学 习 贯 彻 《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民 法 典 》 党组织名称:XXX党组织 时间:2020年XX月XX日

 -2- 编纂民法典的重大意义

 前言导读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今天,我主要从立法经过、立法意义、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学习贯彻等五个方面与大家共同学习一下《民法典》。

 前言导读

 民法典重要论述

 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共7 7 编 、 1260 条 , 各编依次为总则 、 物权 、 合同 、人格权 、 婚姻家庭 、 继承 、 侵权责任 , 以及附则 。

 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 , 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 。

 编纂民法典 , 是对我国现行的 、 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法通则 、 物权法 、 合同法 、 担保法 、 婚姻法 、 收养法 、 继承法 、 侵权责任法和人格权方面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 ,形成一部具有中国特色 、 体现时代特点 、 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

 01

 编纂民法典的重大意义

 02

 编纂民法典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03

 民法典的主要内容

 04

 与你相关的民法典内容解读

 认 真 学 习 贯 彻 《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民 法 典 》

 第一部分 PART

 01 编纂民法典的重大意义

 -6- 编纂民法典的重大意义

 延迟符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 编纂民法典,就是通过对我国现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形成一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完整并协调一致的法典。这是一项系统的、重大的立法工程。

 -7- 编纂民法典的重大意义

 延迟符

 -8- 编纂民法典的重大意义

 延迟符 编纂民法典的意义

 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

 01 编纂民法典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02 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03 编纂民法典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04

 第二部分 PART

 02 编纂民法典的总体要求和 基本原则

 -10- 编纂民法典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延迟符 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法典编纂工作  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都高度重视这一立法工作  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先后多次向党中央请示和报告  2016年6月、2018年8月、2019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并原则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就民法典编纂工作所作的请示汇报 里程碑意义

 -11- 编纂民法典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延迟符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有关中央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结实践经验,适应时代要求,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和人格权方面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形成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完备的民事法治保障。

 -12- 编纂民法典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充分发挥民法典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0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以保护民事权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回应人民的法治需求,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充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民法典成为新时代保护人民民事权利的好法典。

 02 遵循和体现五个基本原则

 -13- 编纂民法典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延迟符 坚持立足国情和实际 全面总结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事立法和实践经验,以法典化方式巩固、确认和发展民事法治建设成果,以实践需求指引立法方向,提高民事法律制度的针对性、有效性、适应性,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

 03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

 04 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不断增强民事法律规范的系统性、完整性,既保持民事法律制度的连续性、稳定性,又保持适度的前瞻性、开放性,同时处理好、衔接好法典化民事法律制度下各类规范之间的关系。

 05

 第三部分 PART

 03 民法典的主要内容

 -15- 民法典的主要内容

 延迟符

 -16- 总 则 关于基本规定

 第一编第一章规定了民法典的立法目的和依据

 01 关于民事主体

 民事主体是民事关系的参与者、民事权利的享有者、民事义务的履行者和民事责任的承担者

 02 关于民事权利

 保护民事权利是民事立法的重要任务。第一编第五章规定了民事权利制度,包括各种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03 关于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代理是民事主体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制度

 04 关于民事责任、诉讼时效和期间计算

 民事责任是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的法律后果,是保障和维护民事权利的重要制度

 05

 -17- 关于通则

 规定了物权制度基础性规范,包括平等保护等物权基本原则,物权变动的具体规则,以及物权保护制度

 01 关于所有权

 是所有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02 关于用益物权

 用益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他人的物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03 关于担保物权

 担保物权是指为了确保债务履行而设立的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权和留臵权

 04 关于占有

 占有是指对不动产或者动产事实上的控制与支配

 05 物权

 -18- 关于通则

 规定了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保全、转让、终止、违约责任等一般性规则,并在现行合同法的基础上,完善了合同总则制度

 01 关于典型合同

 典型合同在市场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应用普遍

 02 关于准合同

 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既与合同规则同属债法性质的内容,又与合同规则有所区别,第三分编“准合同”分别对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的一般性规则作了规定

 03 合

 同

 -19- 关于一般规定

 规定了人格权的一般性规则

 01 关于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

 规定了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的具体内容,并对实践中社会比较关注的有关问题作了有针对性的规定

 02 关于姓名权和名称权

 规定了姓名权、名称权的具体内容,并对民事主体尊重保护他人姓名权、名称权的基本义务作了规定

 03 人格权

 -20- 关于肖像权

 规定了肖像权的权利内容及许可使用肖像的规则,明确禁止侵害他人的肖像权

 04 关于名誉权和荣誉权

 规定了名誉权和荣誉权的内容

 05 关于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

 在现行有关法律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保护,并为下一步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留下空间

 06 人格权

 -21- 关于一般规定

 在现行婚姻法规定的基础上,重申了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等婚姻家庭领域的基本原则和规则,并在现行婚姻法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完善

 01 关于结婚

 规定了结婚制度,并在现行婚姻法的基础上,对有关规定作了完善

 02 关于家庭关系

 规定了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和其他近亲属关系,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在现行婚姻法的基础上,完善了有关内容

 03 关于离婚

 对离婚制度作出了规定,并在现行婚姻法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完善

 04 关于收养

 对收养关系的成立、收养的效力、收养关系的解除作了规定,并在现行收养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有关制度

 05 婚姻家庭

 -22- 关于一般规定

 规定了继承制度的基本规则,重申了国家保护自然人的继承权,规定了继承的基本制度

 01 关于法定继承

 法定继承是在被继承人没有对其遗产的处理立有遗嘱的情况下,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等均按照法律规定确定的继承方式

 02 关于遗嘱继承和遗赠

 遗嘱继承是根据被继承人生前所立遗嘱处理遗产的继承方式

 03 关于遗产的处理

 规定了遗产处理的程序和规则,并在现行继承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有关遗产处理的制度

 04 继

 承

 -23- 关于一般规定

 规定了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多数人侵权的责任承担、侵权责任的减轻或者免除等一般规则

 01 关于损害赔偿

 规定了侵害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的赔偿规则、精神损害赔偿规则等

 02 关于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

 规定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及其监护人的侵权责任,用人单位的侵权责任,网络侵权责任,以及公共场所的安全保障义务等

 03 关于各种具体侵权责任

 分别对产品生产销售、机动车交通事故、医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高度危险、饲养动物、建筑物和物件等领域的侵权责任规则作出了具体规定

 04 侵权责任

 -24- 最后部分“附则”明确了民法典与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的关系。民法典施行后,上述民事单行法律将被替代。因此,规定在民法典施行之时,同步废止上述民事单行法律(草案第一千二百六十条)。需要说明的是,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二条的解释》,作为与民法通则、婚姻法相关的法律解释,也同步废止。

 附 则

 第四部分 PART

 04 与你相关的民法典内容解读

 -26- 与你相关的民法典内容解读

 胎儿有继承、接受赠与权利 生活中,涉及胎儿利益保护的情况越来越多。一个胎儿还没有出生,父亲就去世了,这个胎儿有没有继承父亲财产的权利? 点

 评

 民法典已经考虑到了这种情况,增加了对胎儿利益的保护,规定:

 “ 涉及遗产继承 、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 , 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这意味着,胎儿也可以继承遗产或者接受赠与。

 -27- 与你相关的民法典内容解读

 物业开支定期报告,防止成“糊涂账” 现实生活中,物业费开支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笔“糊涂账”。对此,民法典规定:物业服务人应当定期将服务的事项、负责人员、质量要求、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履行情况,以及维修资金使用情况、业主共有部分的经营与收益情况等 以合理方式向业主公开 , 并向业主大会 、 业主委员会报告 。

 -28- 与你相关的民法典内容解读

 延迟符 格式合同提供者有提示或说明义务 在信息超载的情况下,面对密密麻麻的格式条款,人们很多时候根本来不及细看条款内容,就签字了。有的商家甚至故意在合同里设臵陷阱,让消费者事后才发觉问题的严重。

 点

 评

 对此,民法典合同编明确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者说明义务,致使对方没有注意或者理解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的, 对方可以主张该条款不成为合同的内容 。

 增设居住权制度 法条规定: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 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 、 使用的用益物权,以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认可和保护民事主体对住房保障的灵活安排,满足特定人群的居住需求,有助于为公租房和老年人以房养老提供法律保障。

 -29- 与你相关的民法典内容解读

 如何界定“人肉搜索”? 民法典严格限制“人肉搜索”的行为。专家表示,合法公布他人信息有三个前提:

  信源合法,消息源不能是偷、买、骗来的;  要基于公共利益考量,比如打击犯罪、寻找失散儿童等;  要在合法、必要的范围内。如果有个司机逃逸,可公布他的信息,但不能把他家庭成员的信息都公布。

 -30- 与你相关的民法典内容解读

 延迟符 个人信息保护范围扩大 法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 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地址、行踪信息等。

 民法典的规定扩大了隐私和个人信息的范围,有助于应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发展对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带来的挑战

 -31- 与你相关的民法典内容解读

 婚前隐瞒重大疾病,婚姻可撤销 法条规定: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另一方; 不如实告知的 ,另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

推荐访问: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党课讲稿 民法典 党课 讲稿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