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党史学习 > 基于手机媒体的高职高专传统文化学习策略

基于手机媒体的高职高专传统文化学习策略

时间:2023-06-12 15:20:03 党史学习 来源:网友投稿

内容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而作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高专,传统文化的学习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利用手机媒体的优势,搭建传统文化学习平台,触动高职高专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探索传统文化学习的新路,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迫切要求。

关键词:传统文化 高职高专 手机媒体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民族自信力不断增强,传统文化呈复兴态势。强化国人的文化自信,以文化复兴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业已成为国人的一种共识。2014年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纲要强调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再次强调要把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始终。

然而,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高专,在校生传统文化知识欠缺,传统美德践行意识不强,传统文化校园推广效果不佳。一方面是弘扬与传承传统文化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则是高职高专学生们与传统文化渐行渐远,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适合高职高专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的新路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1.现阶段高职高专传统文化学习困境

近年来,传统文化课程进校园,不再是新鲜事。在课程设置上、校园活动安排上,各个高校也是下足功夫。除了各种传统文化经典导读、传统文化思想概论之类的理论课程之外,不少学校还开设了如茶艺、书法、中国象棋、戏曲等操作性较强的传统文化课程。

然而,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相对本科院校学生来说,在校学习时间较短,传统文化相关课程一般只安排一到两门,且大多以选修课、辅修课等形式进行。所以,尽管各个学校在课程设置及内容安排上想尽招数,但受学时局限,学习往往浅尝辄止,难以窥斑知豹。此外,一些高职高专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对以经典文本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文化课程接受困难,因而学习兴趣不高。再加上专业师资匮乏,导致目前高职高专学生传统文化学习效果较差。

2.手机媒体的特点及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影响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已深刻地影响了当代学生们的生活、学习习惯。移动通讯技术的日新月异,手机软、硬件的不断完善,手机展现出更多样化、更个性化的服务样式。根据笔者对2017年对十堰市四所高校入学新生的不完全统计,智能手机普及率已达100%,除此之外,各种移动平板设备在学生群体中也颇受欢迎。与传统媒体、电视、电脑相比,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设备,以其携带方便、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与生活黏合度高等特点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势。

在享受着智能手机带给人类生活方便、快捷的同时,越来越多的老师发现,青年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严重。笔者调查发现,有约65%的学生手机24小时开机;网络信号中断时,有52%的学生会烦躁或不知所措;高职高专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现象较为普遍,甚至有近70%的学生表示,遇到学业上的难题,会首先利用手机求助网络而不是看书寻找答案。面对智能手机对学生生活及认知方式的改变,顺势而为,利用其优势进行有益的传统文化学习途径的探索与尝试,使之成为传统文化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意义重大。

3.手机媒体学习传统文化的优势

利用手机媒体的特点,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宣传,既契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特点,亦能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①利用手机媒体充实“碎片时间”实现移动学习。高职高专学生在校时间较短,二、三门课的传统文化学习一定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在笔者的调查中,也确实发现,虽然经过了一些传统文化课程的学习,但是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效果依然很不理想。毕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课堂教学难以窥斑知豹。而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利用手机媒体的便携、移动性特点,拼合碎片时间,可以极大地改变了过去定时定点学习的传统模式。

此外,高职高专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牢,畏难情绪较重,对于传统经典文本的阅读大多不感兴趣,而手机媒体中各类信息阅读正向着“碎片化时间中阅读短小精练的多样化形式的内容”转变。将传统经典文本进行分解,配合图、文、声、色,让传统文化更生动、鲜活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更利于高职高专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受。

②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提供了海量资源。借助于手机媒体,许多课堂知识不再是稀有资源。学生可通过互联网迅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学习资源的。笔者的调查发现,专业师资匮乏也是高职高专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不利因素。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点不一,学校实际上也不可能做到根据学生的兴趣安排课程与老师,这就造成了不少学生想学的学不到,不感兴趣的课程实际学习效果差的局面。而互联网为传统文化的学习提供了海量资源,利用手机平台学习可以突破时间、空间和形式的制约,学生亦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兴趣、爱好去安排学习,并通过网络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4.手机媒体学习传统文化的策略

①搭建传统文化移动学习平台。学习平台的搭建本着学生个性化需求为核心,根据学生用户的需求设置不同的学习版块,并可依据兴趣、爱好订制和推送符合学生喜好的传统文化学习资源。学习内容可结合手机媒体的特性及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特点,将难度较大的内容进行分解,制作成相对短小的文章,配合图片、视频,构建符合学生学习兴趣的新形式。这种以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为核心的移动平台,既能满足学生日常学习传统文化的需要,解决课时、师资、学习资源不足的矛盾,又能带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传统文化的學习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此外,利用已经建成的学习平台、节目视频,亦可满足学生传统文化的碎片化、日常化学习。例如在中国大学幕课平台中,长期进行中的传统文化课程就多达几十种,涉及文学、哲学、文化、服饰、饮食等各个领域。中央电视台及各大卫视举办的诗词大会、成语大会等众多视频节目,学生也可以通过手机利用碎片时间选择性地观看、学习。

②传统文化学习交流群的建设。在对当代大学生手机使用调查中发现,手机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沟通、交流的重要媒介。其中手机QQ、微博、微信的使用频率已超越手机通话成为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交流方式。利用手机媒体建设相关的传统文化学习交流群,不仅能满足青年学生社交需求,同时可以与有相同兴趣、爱好的朋友相互分享学习心得、资源。

③利用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进行传统文化推广。利用手机媒体关注各大官微、公众号已成为青年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政府、学校官微及各种传统文化学习公众号亦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通过各类文化活动、知识竞赛进行等传统文化的宣传、推广工作,让学生能身处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受到熏陶、感染,进而形成学习、参与传统文化的习惯。例如2018年端午节期间,汉江师范学院举行“过端午·思屈原·品《离骚》”诵读大会经学校官微的发动、推广,参与者师生众多、社会反响强烈,并在师生中形成了诵读经典的高潮。

当然,在利用手机这一载体学习的过程中,也应正视其带来的弊端,如碎片化阅读带来的阅读惰性、网络学习资源质量良莠不齐造成的甄别困难等。因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课堂引导、政府、社会及学校正确导向就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形成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也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鉴于手机媒体在当代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手机当然应该成为传统文化学习和传播的载体,带动全社会形成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潮。

参考文献

[1]孙珉.论手机媒体的大众传播特征[J].新闻界,2007(12)

[2]任秀斧,刘颖,颜士科.手机媒体传播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分析:以云南财经大学为例[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汉江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新媒体时代的高职高专传统文化教育策略研究”(2014C11)成果之一。

(作者介绍:饶艳,汉江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文化)

推荐访问:传统文化 高职高专 策略 媒体 学习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