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座谈会集合5篇

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座谈会集合5篇

时间:2022-04-20 14:05:02 振兴乡镇 来源:网友投稿

《工作》是埃曼诺·奥尔米执导的剧情片,Loredana Detto和Sandro Panseri出演。该片讲述了一个15岁乡下男孩到米兰的大公司谋职的经过,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座谈会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座谈会5篇

【篇1】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座谈会

乡村振兴工作考察报告

市委、市政府:

根据市委安排,2018年9月11日至13日,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xx率领部分政协委员、机关干部和相关部门同志,对xx市xx区、xx市、xx县、xx县、xx县5个区(市)县乡村振兴工作情况进行了考察,通过学习考察,大家现场感受到这些地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三农”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及经验,这为我市编制县域乡村振兴规划、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将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现将考察情况及建议报告如下:

一、考察地做法与经验

xx市县市区“三农”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今日之成就,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历届党委、政府坚持规划先行、坚持全域规划,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科学决策、统筹推进,建立了服务xx市、四川乃至全国的“七大平台”。各县市区依据自身条件,创新举措、内联外引、聚力发展。其做法与经验:一是坚持以编制总体规划为统揽、专项规划为支撑、项目实施方案为依托,打破行政区划制定规划,纵横联合发展,做到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有的放矢,所考察地在总规基础上,几乎都有多个可支撑当地阶段性发展的专项规划和配套项目实施方案;二是坚持与粮油、农经等传统产业和现有资源、生态保护相结合,一个区域自然资源、传统产业是发展的基础,只有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引进新元素,才能让资源和产业焕发生机与活力,例如xx市道明竹艺村在立足原生态原风貌保护的基础上,将群众留下的林盘及旧民房,通过引入古今建筑技术和文化艺术的融合性改造提升,让人耳目一新;三是坚持与创新创业和文化创意相结合,在广袤的农村,由政府建基地、搭平台,引领城市部分人到农村创新创业,将是另外一番天地,例如xx市在xx县、xx县分别建立的天府农业品牌创意孵化园、茶韵临溪·陶艺小镇,引领了部分文化艺术家、爱好者到农村开展农业品牌创意、制作陶艺,成为新村民,为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赋于了新内容;四是坚持与旅游和营销相结合,“农业+旅游+营销”是促进“三农”发展及增收致富的捷径,各地在这方面做足了文章,例如xx县甘溪镇明月村不仅利用盛产茶叶优势,而且在茶园、雷竹、荷塘之间将乡村道路打造成旅游小道,将小院落打造成可供游人食宿的农家小客栈,并在村上建立游客中心,在互联网上建电商平台,推介乡村旅游特色。五是坚持市场配置资源和抱团发展。政府不超越村社权限,引导不主导,村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招引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农村建设,农村以集体资产、农民以自有自产入股合作社,抱团发展。

【篇2】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座谈会

发展基层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在“深化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座谈会上的发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切实履行文化部门的职责,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精神激励、智慧支持和道德滋养。

一、实施文化扶贫惠民工程,完善基层文化设施网络和服务功能

着眼于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基层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加强管理和使用,不断完善服务功能。

、加快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加强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新建21个标准化乡镇文化站,配齐贫困地区555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设备器材,在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的基础上实现全达标。提升川区964个村综合文化服务功能,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覆盖、全达标。扶持农民文化大院、农村文艺团队,推动农民文化大院特色化、农村文艺团队多样化发展,加快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广,让基层文化阵地成为人们参与文化、陶冶情操、提升素养的重要场所。

管好用好基层文化设施。坚持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并重,健全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和服务标准体系,全面整合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把文化供给和群众需求结合起来,建立多种形式的资源平台,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共建共享。加强县(区)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规范化管理,健全监管平台和服务网点,提高公共文化场馆设施利用率和综合服务效能。建立合作共建、结对帮扶、区域文化联动工作机制,采取集中培训和下派文化辅导员包片抓点方式,培养农村文化能人和乡土文化人才,指导群众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创排地方小戏小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反馈机制,及时准确了解掌握群众文化需求,制定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

二、实施文化精品创作工程,用先进文化引领文明风尚

发挥文化引领风尚作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艺创作,建立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常态化工作机制,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创作反映时代特点、群众喜闻乐见的讴歌乡村振兴的优秀文艺作品,生动活泼地传播核心价值观,培育社会文明风尚, 温润心灵、启迪心智。把“送文化”与“种文化”结合起来,建立“种文化”帮扶机制,拓展群众参与广度和深度,在积极开展送戏下乡演出、戏曲进校园、戏曲进农村等惠民演出的同时,通过培训指导、志愿者服务、文化辅导员包片定点种文化,指导辅导基层文艺院团、民间文化艺人、乡村文化能人自办贴近生活、健康向上的文艺节目,满足群众文化需求,进而以文化引领新风尚,革除旧习惯。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以“欢乐宁夏”全区群众文艺会演为牵引,持续举办“清凉宁夏”广场文化演出、“送欢乐下基层”、特色广场文化活动、“新春乐”全区社火大赛、农民文化艺术节等群众文化活动,鼓励支持各地打造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推动流动文化服务常态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效应和影响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引领乡风文明。

三、实施传统文化浸润工程,促进文化传承创新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以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为抓手,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进一步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推进西夏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丝绸之路固原段申报世界遗产扩展项目,实施长城宁夏段加固工程、将台堡等红军长征红色革命遗址维修保护工程。鼓励支持文化资源由静态保护向开发利用的转变,推动文物保护与扶贫开发、生态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促进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相统一,使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成为支撑乡村振兴发展的宝贵财富。

坚持活化与传承并行。坚持有形文化与无形文化协同发力,加快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依托传统村落、古建筑、遗迹等文化遗产,引导群众致富思源、崇德向善。支持鼓励文创产品开发,推动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注重打造历史文化体验,促进文化遗产与文明乡风有机结合,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活、走进现实。实施非遗濒危项目抢救性保护记录、非遗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推进非遗生产性抢救保护基地建设和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对非遗项目、传统技艺进行抢救性、生产性保护,有组织地开展好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支持民俗文化传承保护活动,推进非遗保护传承进校园、进景区、进社区,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陈列展览体系。

【篇3】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座谈会

提升城乡环境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措施

乡村的振兴从环境改造开始,如何帮助乡村振兴?这里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提升城乡环境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措施,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连日来,**县开展三线三边、村庄整治示范点和美丽乡村建设,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治理,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县对沿街建筑的立面进行改造,对广告店招店牌进行了统一规范,达到了整齐划一、简洁大方的效果。加强背街小巷的道路硬化与修缮,重建综合文化站广场,建设休闲广场、凉亭、绿地和健身设施等。

二是丰富休闲场所。**县通过对公共服务事业进行的改扩建,全县的服务功能和聚集力进一步增强,公共服务的发展活力凸显。该县在抓好公共服务建设的同时,突出集中治理城区综合环境。

三是环境综合整治。**县对县域道路交通、环境卫生、经营秩序以及街道的乱搭乱建、车辆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不文明现象进行全方位的整治,全面提升县域整体风貌。

四是优化农村环境。**县组织保洁员逐一清理,结合农村清洁工程,对村主干路、农民房前屋后杂草进行清除,零散生活垃圾全面捡拾,为农民打造一个环境优美的生活空间。

【篇4】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座谈会

工作心得:全县就业扶贫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思考(最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乡村振兴确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一项重大 战略举措。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扶贫是贫困地区群众短期内增收最直接见效 的办法,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方略的重要内容。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视野下, 抓住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研究如何加强河北贫困地区就业扶贫 工作,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相互协调、相互支撑、相互配合、有机衔接, 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坚持就业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意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提出,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推动就业扶贫与扶 志扶智有机结合,避免“干部干、群众看”“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 等乱象,有利于培育广大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意识。

开展技能扶贫行动,提高贫困劳动力的劳动参与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摆 脱贫困首要并不是摆脱物质的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脱贫致富不 仅要注意“富口袋”,更要注意“富脑袋”。要通过就业扶贫,激发贫困群众脱 贫的主体意识,促进形成自强自立、争先脱贫的精神风貌。贫困地区应以提高贫 困劳动力整体素质以及发展生产、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加强 技能培训。河北省新河县立足“教育培训一人、就业创业一人、脱贫致富一户” 目标,对没有就业愿望的,着眼传统产业发展需求和市场人才岗位要求开展引导 性培训;有就业意愿的,就地就近转移培训;有创业意愿的,重点开展创业培训" 开拓京津劳务市场,加强订单式培训,提高培训与就业的匹配度。

开发就地就近就业岗位,消除“无业可就”的精神贫困。加强就业扶贫载体 建设,因地制宜推广就业扶贫车间、扶贫小院等就业扶贫模式。强化发放吸纳就 业补贴等政策扶持,引导更多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吸纳更多贫困人口就业。加强 劳务对接,广泛搜集适合贫困劳动力的岗位信息,为贫困劳动力和用人单位对接 搭建平台、提供精准服务。落实转移就业激励政策,引导更多贫困劳动力参与转 移就业。统筹开发养路、护林、护草、环卫等用于扶贫的公益性岗位,对符合条 件但就业困难的贫困劳动力予以托底安置,彻底清除“等靠要”的思想土壤。

协调就业扶贫与产业扶贫联动,培育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

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既是支撑乡村振兴的源头,更是引领乡 村振兴的潮头。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指出,乡村振兴, 关键是产业要振兴。鼓励和扶持农民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庭 院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开展就业扶贫,既要从助推乡村振兴的站位去认 识,又要从加快产业兴旺的高度去谋划,更要从促进产业扶贫的角度去创新,实 现就业扶贫与产业扶贫联动,培育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

围绕产业需求开展培训,推动就业扶贫与产业扶贫两加强。新河县针对眼镜 盒、启闭机、汽车配件等传统产业数量多、用工需求量大的特点,联合用人单位 对贫困劳动力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劳动就业实训基地,实现 多工种、多专业的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技能鉴定一条龙服务。 2018年,全

县450多名贫困劳动力通过现场教学、上岗操作等实训考核。其中220多人被实 训企业聘用,190多人通过转岗实现就业。建立特色种植业农业技术实训基地, 带动430多人就业。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产业转移给河北贫困地区创造了大量 就业机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8年举办多次现场招聘,组织三地

700余家企业提供1.5万多个就业岗位。

建设扶贫微工厂,实现就业扶贫与产业扶贫双促进。加强扶贫微工厂建设, 送项目到村、送技能到户、送就业到人,既方便贫困劳动力就业,也有利于发展 乡村经济,培育相关产业,实现贫困户和企业“双赢”。新河县通过提供政策、 场地、信息等,在用工量较大的河北超威电源有限公司、 众力机械等10家企业建 立就业扶贫车间;在加工业较为集中的乡村建立 20个就业扶贫点,吸纳贫困劳动 力在家门口就业1000多人。协调重点企业实施“企业+农户”就业模式,建档立 卡贫困劳动力受训达到上岗水平后,可选择在扶贫车间计件加工,也可将原料或 半成品带回家利用农闲时间加工。实现农业、加工收入两不误,既帮企业灵活解 决用工难题,也让贫困户就业增收的同时兼顾家庭。

实施创业引领,助力就业扶贫与产业扶贫相融合。培育创业载体,拓展创业 空间,已成为扩大就业、培育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河北省教育厅与北京、 天津市教委联合举办京津冀高校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园)管理咨询高级研修班, 成立京津冀理工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联盟,为京津冀理工类高校毕业生到贫困 地区创业提供帮助。新河县抓住历史契机,联合金融机构将农村贫困劳动力和符 合条件的创业者及时纳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范围, 充分发挥创业的就业倍增效应, 吸纳和带动更多贫困劳动力就业。2018年为75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直接带动 就业148人。先后创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和以创业孵化、电子商务和商务贸易为 主的新河县创业孵化园,为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和具有创业意愿 的失业人员、农村贫困劳动力提供创业指导、创业培训、政策咨询、项目推介等 服务。目前,82名创业者入驻创业孵化园,直接带动就业 481人。

创新就业扶贫培训,破解乡村振兴的人才瓶颈

健全就业培训体系,形成农村人才培养合力。构建多渠道、多元化、多形式 的技能教培体系,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为防止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环节,营造 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环境。新河县以扶贫创业培训中心为依托,不断 完善联动培训机制。团县委建立青年创业示范基地和就业实训基地。县妇联举办

“巾帼建功”家政服务技能培训班,仅 2017年就培训合格86人,79人实现就 业上岗。县科协深化改革,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制,着力发现、扶持扶贫领 域的科技人才。

就地就近转移培训,留住乡村本土人才。乡村本土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生 力军,推动乡村人才振兴,首要任务是培养和留住乡村本土人才。新河县发挥农 业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各自优势,在贫困人口

比较集中的区域开展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培训, 打造新型职业农民。2018年, 团、菜园、苏田等村分片开展特色农业种植、家政服务、烹饪等技能培训,受益 群众500余人,培养了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土人才。

依托专业机构施训,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新河县依托襄军职业培训 学校、新科电脑培训学校等社会培训机构,瞄准人才市场岗位要求,针对具有一 定文化基础的贫困劳动力,分期举办以电子商务、电脑应用、汽车维修等专业为 主的特色劳务品牌培训班。新河县紧密对接京津劳务市场,为加强农村专业人才 队伍建设提供有效支持。比如,经新华社扶贫工作队协调,北京市顺义区人力社 保局与新河县人力社保局签订劳务合作协议,提供政策、信息、培训、招聘等服 务合作,有力加强了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规范就业扶贫工作流程,探索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

完善就业精准扶贫机制。乡村振兴不能“一张方子”治百病,不能一刀切, 不能一个模式齐步走,必须精准发力、精准施策。新河县按照打基础、利长远要 求,建立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对接、精准帮扶的就业扶贫机制。建立就业 创业精准扶贫台账,增强就业扶贫的针对性。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细致摸 底调查,摸排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 1611名,对就业帮扶人员实行动态管理, 为实现就业精准帮扶提供可靠依据。主动对接需求,增强就业扶贫的精准性。详 细了解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基本信息、就业状况、就业意愿等,建立“一库四册” (根据扶贫部门扶贫数据信息系统建立的农村贫困劳动力实名制登记数据库,包 括贫困劳动力名册、就业培训人员名册、转移就业人员名册、自主创业人员名册): 为建档立卡人员提供专项就业服务。 同时,搭建用人单位与贫困劳动力对接平台, 增强就业扶贫的准确性。

搭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新河县建立涵盖 6个乡镇、1个开发区及所辖村庄 的劳动就业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每个乡镇基层服务平台配备 5名专职人员,每个

村配备1名协管员,负责日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他们把政策咨询、就业 创业服务、职业培训、社会保险、用工信息、劳动监察和争议调解等服务送到贫 困群众家门口,形成全覆盖、多功能的县、乡、村三级基层服务系统,每年为贫 困群众提供就业服务1500人次以上。协调相关企业通过“企业+农户”模式,将

半成品分发给300多名老人、妇女、残疾人在家务工,每人年增收近万元。引导 后沙、申庄、刘秋等村设施蔬菜种植大户吸纳农村劳动力,带动就业 700余人

健全就业跟踪反馈机制。为做实做细就业创业工作,河北同北京、天津同步 开展京津冀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联合调查,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 培养质量和就业服务的评价以及对未来人才需求状况,深入推进京津冀高校毕业 生就业创业工作协同发展。新河县建立常态化岗位信息共享和发布机制、劳务信 息和用工需求信息动态管理联动机制,广泛动员人力资源市场机构参与就业扶贫, 制定个性化的求职就业方案。新河县创业孵化园成立由创业服务、工商、税务、 财政、金融、科技和创业成功人士共同组成的专家指导团队及管理服务机构,跟 踪服务入驻企业。确定专人“一对一”帮扶,完善就业状况与人才培养反馈的联 动机制,进一步精准对接需求、精准提供服务、精准推动创业,努力帮扶更多的 贫困群众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篇5】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座谈会

乡村街道振兴工作总结

——聚力乡村振兴 建设富美强村

  xx村位于xx市xx区xx街道南部,紧邻省道xxx线,距xx高速路口xx公里,距xx高铁xx北站xx米。全村共有xx户,xx口人,党员xx人,耕地面积xx亩。近年来,xx村在支部书记xx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党支部统筹引领作用,以支部“1+3”为载体,积极借助财政奖补等惠农政策,带领群众发展特色生态种养产业,村集体收入由无到有、由弱变强,xxxx年实现村集体收入xx万元,村民人均收入x万余元,走出了一条富民强村的新路子,先后荣获xx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x省美丽宜居村庄、xx省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单位、xx市蔬菜标准示范园、xx市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突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支部引领作用

  支部引领谋发展。xxxx年,该村在外优秀人才xx在群众推荐和党委邀请下,回乡代理村级事务。上任后,在镇村商议、群众同意的基础上,xx发挥自己从事蔬菜运输的优势,带领群众发展浅水藕种植致富增收。在党支部“一加三”引领下,该村申请发展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xx万元,先期建成xx亩“白莲藕种植试验田”,当年就实现亩均增收过万元。为实现规模效益,由村党支部领办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xxx余亩,按照“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生态立体种养产业,逐步走上富民强村之路。

  建强班子带队伍。xx村党支部发挥组织优势,村两委成员团结协作,村两委一班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分工机制,用现代理念规划村级发展。投资xxx万元建设了一处面向党员、面向群众的党群服务中心,为党员学习教育、谈心交流、服务群众搭建了一个综合性党建工作平台。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开展“六讲”立村风、”六评”树正气、“六帮”解民忧、“六兴”乐民生活动,成为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技术培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乡基层综合平台。建立“村干部—党员—农户”包联服务群众网格制度,每名村干部联系3-4名党员,并与所联系党员包联服务24户家庭,全面提升服务群众水平。同时,共产党员户亮身份、做承诺,实施党员干部街区负责制、党员责任田,发挥党员骨干带头示范作用,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提供全方位服务。

  凝心聚力助增收。xx村按照“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村民全部入股合作社,并建立了明确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流转土地保底增收、入股合作社收益分红、打工增收等方式,保障群众和村集体增收。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坚持产业带动,多措并举,实施扶贫济困,累计帮助本村贫困户6户10人脱贫,没有让一户群众掉队。同时,还认领帮扶了沙埠村、乔家村等周边村的4户贫困户,通过吸纳就业等方式帮扶直至脱贫。与此同时,该村按照强村带弱村的模式,帮助带动9个贫困村脱贫,与xx市贫困村相公庄街道腰庄村形成一对一帮扶,帮助发展菌菇种植产业,带动腰庄村脱贫致富。

  二、聚力打造农业综合体,实现现代农业跨越发展

  xx村按照“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集果蔬种植、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高端特色的农业产业综合体,实现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

  壮大特色种植基地,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做大“一产”。开发整治xx干渠南北土地资源,打造贯穿园区的樱花大道;白莲藕基地发展鱼藕立体循环种养,果园基地发展野兔、金蝉、乌鸡等林下养殖经济,建立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循环立体种养模式;建设现代化高标准大棚种植草莓、西红柿等无公害蔬菜瓜果,实现四季农业全覆盖。

  拓展农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做强“二产”。建设白莲藕、苹果和核桃深加工基地,主要生产荷叶茶、藕粉、莲藕酒、果汁等农副产品,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经济效益。加强宣传推介,创新市场营销模式,建立农村淘宝店等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拓宽了营销网络。

  依托一产二产,完善旅游功能,做优“三产”。结合高铁片区美丽乡村建设,投资400余万元,建设了春华秋实、紫藤花下、生态长廊、农村大舞台等特色景观带,进一步美化了村内环境;开发了荷花摄影、水上乐园、动物喂养和产品加工体验等旅游项目,成为集生态观光、旅游开发、特色农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基地,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实现旅游收入近50万元。

  三、实施人才回归工程,助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

  事靠人做,业由人兴。xx村始终坚持人才先行战略,积极引进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的优秀人才。

  引导优秀人才回乡创业。xx回乡担任xx村支部书记,不到五年,带领群众建设白莲藕基地,发展果园立体种养,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农业综合体,由集体经济“空壳村”变为村强民富的“明星村”,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村集体年收入从零猛增到53万元。在他的鼓舞下,xx村有5名在外人才先后回到村里加入创业队伍,并在各自岗位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引进外来人才合作创业。通过优秀人才培训,xx与“我爱我妻”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穆峰结识,凭借对市场的敏感,两人在xx村联合办起了“云耕心田”家庭农场,让城市居民以家庭为单位,自己种植、采摘,体验农耕之乐,享受田间美味,既满足了市民的休闲体验需求,又提升了农村土地的利用价值,使xx的产业形态更加丰富。

  积极培育本土人才。实施“四个一”计划,即:培养1名后备村官、1名致富带头人、1名实用人才、1名新型职业农民。借助党群服务中心,聘请专家对本村青年进行技能培训,共培育果树栽培、白莲藕种植、家禽饲养、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能手32人,为村级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四、弘扬乡村传统文化,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xx村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坚决对“天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说“不”,培育好乡风民约、家规家风等文化基因,开展“好公婆”、“ 好儿媳”、“ 星级文明户”、“ 四德榜”等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美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在这些“凡人善举”的带动下,村民争当四德表率,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大提升、农村和谐文明程度大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大提升,确保了乡村文明“六个一”示范工程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该村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和睦邻里的人越来越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文明乡风蔚然兴起。

  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xx村投资100余万元,积极完善文化大院、健身广场、凉亭等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有地域特色、文化传承、田园风貌的新型村落。以“生活富、庭院美、家风好”为主题开展“争创出彩人家、共建美丽乡村”活动,引导村民开展环境卫生清洁、庭院整治清理行动,让越来越多的人家“室有书香、院有花香、人有精气神、户户竞出彩”。

  弘扬传统乡村文化。xx村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把乡愁旅游理念融入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打造荷香生态园和林下养殖经济基地,保留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与桃花山沃泰龙山瓷、华家红色记忆展馆和民俗文化展馆相结合,形成传统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和红色旅游组团发展,使周边群众和外来游客能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五、秉承生态发展理念,建设美丽新农村

  田园花草齐,白鹭东西飞,荷香池满溢,野兔丛间戏。xx村始终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 把绿色生态理念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和产业振兴发展,先后投资300余万元,实施了村庄道路整修、污水管道铺设、排水沟整治、苗木花卉栽植;组织全村农户实施卫生厕所改造工程,不仅改善了群众生活质量,而且粪渣还能就近用于农业观光园,形成生态良性循环;在全区率先实行垃圾分类,建设垃圾分类房,大力倡导群众实施垃圾分类,有力促进了绿色、生态、宜居村庄建设。今年,xx村以高铁片区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为契机,围绕“春华秋实”这一主题,建设了生态长廊、平湖秋月、紫藤花下、乡村大舞台等具有乡土特色的代表性风景点,打造了以生态农场、莲藕种植、草莓采摘、户外拓展为亮点的特色农业观赏区、生态农业体验区,既满足了发展种养产业的需要,又彰显了鸡犬相闻的农家情趣,进一步提升了周边的生态环境。

推荐访问:助力 振兴 乡村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