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毕业论文文献参考格式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毕业论文文献参考格式

时间:2022-03-21 16:23:1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毕业论文文献参考格式,供大家参考。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毕业论文文献参考格式

 

 专著[M], 论文集[C], 报纸文章[N], 期刊文章[J], 学位论文[D],报告[R], 标准[S], 专利[P],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电子文献类型:

 数据库[DB], 计算机[CP], 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

 互联网[OL], 光盘[CD], 磁带[MT], 磁盘[DK]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用粗黑体三号并且居左, 段前间距 1 行, 段后间距 0.5 行。

 只列作者直接阅读过、 在正文中被引用过、 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

 硕士论文参考文献数量应不少于 30 篇。

 参考文献一律放在论文结论后, 不得放在各章后。

 引用文献标示方式应全文统一。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 用小 5 号体。所引文献编号用阿拉数字置于方括号中, 如:“…成果[1]”。

 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 其序号应该用小 4 号字与正文排齐, 如“由文献[8, P10-P14]可知”。

 不得将引用文献标示置于各级标题处。

  参考文献按照《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87)

 的规定书写, 并按顺序编码制, 即按文中引用的顺序将参考文献附于文末。

 论文尾部参考文献的标列方法(选用悬挂缩进)。

 整个参考文献按英文在前, 中文在后排列, 英文按照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按照汉语拼音的字母顺序排列。

 作者三名以内的全部列出, 中文为***, ***和***, 英文为***, ***&***), 四名以上的列前三名, 中文后加“等”, 英文后加“et al”(斜体)。

 作者姓名不管是外文还是汉语拼音一律姓在前、 名在后。

 几种主要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为:

 ▲

 刊物上的论文类:

 [序号]作者。

 文献题名[J]。

 刊物名称, 年, 卷号(期号):

 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示例 [8]李里特, 候文义。

 农业产业化和结构调整的几个关键问题[J]。

 科技导报,2002(1):

 36-39 ▲

 著作类 [序号]作者。

 书名[M]。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示例 [1]郭健。

 哈佛大学发展史研究[M]。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

 2-3 ▲

 论文集 [序号]作者。

 文献题名[A](或编者, 文集名[C ])。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

 年:

 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示例:

 [18]江举谦。

 中国传统士道与从政观念[A]。

 刘小枫。

 中国文化的特质[C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 1990:

 251-263

 [19]刘小枫。

 中国文化的特质[C]。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90:

 251-263 ▲

 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

 文献题名[D]。

 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 授予单位, 授予年 示例:

 [28]陈华森。

 模块化专业课程计划的研究与开发[D]。

 硕士学位论文, 浙江大学, 1989 ▲电子文献:

 [序号]作者。

 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 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示例 [9]王明 亮。

 关于中 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01]。http://www.cajed.cn/pub/wml.txt/980810-2.html,1998.08.16/1998-10-04 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DB/ OL—联机网上数据库, DB/ MT—磁带数据库, M/ CD—光盘图书, CP/ DK—磁盘软件, J/ OL——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

  英文参考文献, 也按照上述规则写。

 作者姓名必须是“姓在前, 名在后; 姓不缩写, 名缩写”。

 例如, 论文类的标列方式是“姓, 名. 文章题目[J]. 刊物名称, 年, 卷号(期号):

 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示例 [1]Smith, B. Buyer-seller relationships: Bonds,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and sex-type[J]. Canadian journal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 1998,15(1):76-92 [2]Morgan, R..M.& Hunt, S. D. The commitment-trust theory of relationship marketing[J]. Journal of Marketing, 1994, 58(3):20-38 [3]Gommans, M., Krishnan, K. S.& Scheffold, K. B. From brand loyalty to E-loyalty: A conceptual framework[J]. Journa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 2001, 3(1) : 43-58 [4]Zeithaml, V. A., Berry, L. L.& Parasuraman, A. The behavioural consequences of service quality[J]. Journal of Marketing, 1996, 60(2): 31-46 地理小博士教研论文

 南京的“蓝天” 为何不蓝? — PM2. 5 迷雾

 初 2(二班)

 杨奕

 近年来, 我们总会有这样的感受, 明明天空灰蒙蒙的, 但环保监测数据却显示, 空气质量达到优良标准。

 不少南京市民对这些数据心存疑虑。

 为何环保部门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老百姓的直观感受相差明显?

 原来, 江苏省监测空气质量判断污染物的主要指标只有 3 个,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 这 3 项指标只要满足二级标准, 那么就是优良天。

 其中, 可吸入颗粒物又称为 PM10, 指直径等于或小于 10 微米。

 而南京市环境监测站通过对 2007-2009 年大气污染物的研究发现, 直径在 2.5 微米以下的粒子—PM2.5 的含量占到 PM10 的三分之二, 且能更广泛地传输, 它们才是灰霾的真正成因。

 PM2.5 是造成我国许多大城市和京津冀、 长三角、 珠三角等区域灰霾天气的重要污染物。

 它对环境、 对人体的危害, 科学界早有认识。

 遗憾的是针对 PM2.5 的监测, 目前并没有被列入空气质量评价体系。

 望着雾霾弥漫的天空, 我们不禁会想:

 灰霾天气和 PM2. 5 有哪些关联? PM2. 5 有何危害?PM2. 5 都来自哪里? 南京对 PM2. 5 的监测和防治工作进展如何? 对 PM2. 5 我们能做些什么?

 一、

 灰霾天气和 PM2. 5 有哪些关联?

 从气象角度来说, 雾的形成不仅需要水汽, 还需要有凝结核。

 PM2. 5 中有不少可溶性粒

 子, 如硫酸盐、 硝酸盐、 铵盐以及有机酸盐等。

 这些粒子的吸水性很强。

 比如硫酸铵, 如果空气相对湿度从 90%提高到 91%, 它的体积可以膨胀 8 倍以上。

 这些可溶性粒子吸附水气,形成灰霾天气。

 因此 PM2. 5 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 之一。

 同时因为它非常小, 对光的这种消解的作用更明显, 所以 PM2. 5 也是造成我们现在能见度退化的非常重要的污染物。

 二、

 PM2. 5 有何危害?

  2000 年以后, 南京的很多专家已经对南京市内的 PM2.5 中元素含量进行了严密的监控。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藏” 在南京大气中的超细颗粒物, 污染相当严重。在测定的超细颗粒物中, 经过荧光分析, 在它们身上一共“捕捉” 了 17 种化学元素, 其中S(硫)、 Pb(铅)、 Zn(锌)

 3 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最高, 尤其是 S 元素最为明显。

 因为它直径小, 所以容易催化形成“硫酸雾”, 雾后有害元素更容易吸附在细颗粒上, 造成再次吸入污染, 而人却毫无察觉。

 空气中的 PM2.5 吸入人体后, 经过人体的循环系统, 最终会进入血液, 乃至肺泡。

 灰霾可能将取代吸烟, 成为肺癌致病头号元凶。

 三、

 PM2. 5 都来自哪里?

 南京的霾粒子都来自哪里? 以 PM2.5 为代表的超细颗粒物, 主要来自工业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空气中经过系列化学反应生成硫酸、硫酸盐、硝酸和硝酸盐的气溶胶。南京房屋和道路建设工地点多面广, 工地扬尘也是灰霾的主要成因之一。

 此外, 南京机动车数量快速增加, 机动车尾气也是灰霾的贡献者。

 根据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监测, 南京市的污染已由煤烟型向煤烟、交通混合型转变,汽车尾气的污染已成南京空气的“头号杀手”, 汽车尾气在主干道污染数十倍于次干道, 早晚高峰形成污染“双峰”, 隧道成为“纳污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每年南京春秋两季的多个灰霾天,背后都有周边地区焚烧秸秆在惹祸。

 秸秆焚烧往往导致空气污染指数急剧上升, 短时空气达到重污染。

 四、 PM2. 5 多高超标?

 世界卫生组织(WHO)

 现行的《空气质量准则》 规定, PM2.5 日均浓度的准则值(即

 安全值)

 为 25, 过渡期分 75、 50、 37.5 三个阶段; 年均浓度在 10 以下为安全, 过渡阶段设35、 25、 15 三个目标值。

  2011 年 11 月 14 日, “南京气象” 的官方微博发了一条气象预报, 首次列上“PM2.5细微颗粒物浓度”。

 这是“PM2.5” 首次在南京气象预报中露脸。

 当天,“南京气象” 在关于天气预报的微博中说:

 “近日大气层结构稳定, 虽天气晴好, 但大气浑浊, 据探测昨天一天我市能见度不超过 8 公里, PM 2.5 细微颗粒物浓度大都在 75ug/立方米以上, 超过正常水平”。

 而欧洲国家 PM2.5 一般不会超过 20 微克/立方米, 美国旧金山这样的沿海城市, PM2.5 每立方米的数值则能常年稳定在十几微克。

  【世界卫生组织(WHO)

 和一些国家的PM2.5标准(单位:

 微克/立方米)

 】

  四、

 南京有能力监测 PM2. 5 吗?

 南京环保局在扬子晚报上表示, 南京有能力也有设备监测“超细灰尘”, 南京还兴建了超级监测站, 对空气质量的监测参数达到了 100 项, 但数据不能随便公开, 因为目前还在科研阶段, 相关的标准并没有出台。

 在 2011 年 11 月的一次国际气象会议上, 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承认:

 按国标, 目前全国 70%的城市空气质量达标; 如果增加 PM2.5 监测指数, 则全国 70%城市不达标。

 目前, 国家环保部已经开始征求意见, 拟将 PM2.5 纳入监测中。

 预计将于 2016 年首次在我国施行 PM2.5 国家限值标准。

 五、

 防治工作进展如何?

 从 2008 年开始, 南京市环保部门专门成立了“南京市灰霾天气成因、 对策与预警技术研究” 课题组。

 2010 年, 南京市通过的《南京市蓝天行动计划(2010~2015)》, 则明确了南京市环境空气质量要稳定达到二级标准, 空气优良天数达到 320 天以上的目标。

 解决灰霾问题是此次蓝天行动重点。

 2012 年江苏省“两会”, 多位代表委员将目光投向 PM2.5 监测。

 政协委员曹锡荣建议“加快 PM2.5 监测站点建设, 及早发布实时监测数据”, 政协委员韩桂荣指出江苏 PM2.5 监测能力仍不足。

 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张丹宁表示, 南京将于 6 月试发布PM2.5, 7 月 1 日将正式发布。

 环保部制定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已经结束, 大家普遍赞成将PM2.5 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

 不少人愤愤而言, 这家伙危害这么大, 马上减排就是了, 还征求什么意见? 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PM2.5 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是人类自己闹腾出来的。

 煤炭燃烧、 汽车尾气、 工地扬尘是其主要来源, 要想减少排放, 不仅得少烧煤、 少开车、 少修建, 而且须从改进技术和管理入手, 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在工业化、 城镇化还将持续几十年的中国, 这可不容易。

  南京京信息工程大学专家曾研究发现, 南京市区扬尘和建筑尘是 PM2.5 最主要的“贡献” 源, “贡献率” 合计已经达到了一半以上。

 南京房屋和道路建设工地点多面广, 工地降尘平均是背景点的 3 倍, 最高可达 11 倍。

 虽然南京近年来一直力控燃煤锅炉, 硫化物的排放量大大削减, 但南京超细颗粒物中的污染元素却未呈递减之势, 原因在于近年来车辆不断增多, 私家车、 公交车尾气“排毒” 后,“激活” 了污染元素的活动。

 目前南京机动车排放氮氧化物占南京排放总量的四分之一, 每年排放一氧化碳 24.2 万吨、 挥发性有机物 2.8 万吨, 同时机动车尾气易形成二次污染物光化学烟雾,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经过化学反应后形成二次超细颗粒物。除此之外还有秸秆焚烧和沙尘暴这些外来不利因素的影响。

  六、 面对 PM2. 5, 我们能做些什么?

 1、 不开车,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由于汽车尾气净化装置拿 PM2.5 一点办法都没有, 只有减少机动车的数量和使用次数, 才是有效的办法。

  2、 保护绿色植被, 多多参与环保活动, 从点滴小事做起。

 植物有过滤各种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和净化空气的功能, 树林尤为显著, 绿化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经济有效的措施。

  3、 了解天气知识, 普及知识。

 环境保护历来是一项需要全民参与的事业。

 一方面, 良好的环境能够让每个人从中受益。

 另一方面, 好的环境又需要大家共同去创造、 去呵护。

 每个人既有享受良好环境的权利, 也有自觉维护环境的义务。

 4、 雾天尽量不要出门行走, 更不要早起锻炼。

 非出门行走不可的, 最好戴上口罩, 防止毒雾由鼻、 口侵入肺部。

推荐访问:毕业论文文献参考格式 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 标签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