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安三能主题教育征文【三篇】

公安三能主题教育征文【三篇】

时间:2022-04-19 16:4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征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zhēng wén,指某个办事部门为了某个活动公开向社会征集有关的文章。该类文章没有题目、题材、格式的限定,与作文大体上一样,但更好写 ,因为局限少了很多。可以根据举办方的活动写些相关文章。征文启事的写作,关键是要做,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公安三能主题教育征文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公安三能主题教育征文3篇

公安三能主题教育征文篇1

师德教育主题征文

为师者,当有博爱胸怀

作为一名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应当明确我们的教育应当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理政服务,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有用人才。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大变革的时代,是一个科技创新,促进社会发展的时代,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奋发前进,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的时代,也是在习近平带领下实现一带一路,谋求国际发展的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高了。怎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现代化人才?这是对对教育的的命题,也是对教育者的命题。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首要的是解决教育者的思想问题,主要是教育者的师德的修养。教育者要有博爱的胸怀,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师德修养的核心。

一.热爱祖国,为国育英材

教育者虽然身处校园,很难走出去。但是,我们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古语云:修身治国平天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生学习的目地就是为国效力。如果两耳不闻窗外事,学了,又有何用?既然要求学生关心国事,教育者应当率先垂范。

热爱祖国,关心国事,学习强国。一个教育者心胸开阔,心系祖国,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才会爱岗敬业,才会引导学生胸怀大志,学以致用,立志成才,忠于祖国。学生有了大志向,才有学习动力。志存高远就是这个道理。

二.关爱学生,尊重学生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难免遇到各类问题,难免遇到各类问题学生。怎样教育,怎引导学生成才?这也是考验教师师德的一个重要问题。

说一个常见的问题:没有一个家长因为孩子说话晚、走路迟或者走路摔跤而痛责孩子的。孩子千万个,发育尽不同。家长都明白这个道理。可是在学校,训斥学生的大有人在。我们承认教育不是万能的,适当的训斥很有必要。但是,如果我们用一颗爱心去看待学生的错误,我们会增加许多的鼓励,减少许多的苛责。

师道尊严很有必要。但是在处理问题上,在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充满爱心,我们就会放低姿态,尊重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在与学生交流中就会用欣赏的、理解的心态理解学生出现的问题,我们就不会有那么多怨气,我们的心理就会比较的平衡,就能更理智的处理问题。

对学生有一颗爱心,才会与学生打成一片,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我们的教育效果当成良性循环。

三.因爱而坦然,因爱而不辍

我们不否认教师地位偏低。正是地位低,政府才想方设法提高教师地位,所以才有了“灵魂工程师”的称号,有了“教师节”。正是教师处于弱势群体,所以教师的行为有时真是如履薄冰。君不见:一个幼小的孩童就可以评价老师;学生在学校稍微有点危险,教师就要承担责任。

如今的学生确实难以管教。尤其是农村,家长本身对教育就不重视,加上外出打工,留守儿童问题日益严重;学生迷恋网络、手机不能自拔,社会制约能力低下,教师束手无策。随着对法律的了解,学生动辄指责老师,有些家长动辄寻找学校,横加指责.......

如今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造成教师晋级难;升学考试评定造成教师心理压力,造成教师工作的两难——只上语数英,冷却了体音美。不上体音美吧,不符合学生全面发展,上吧,害怕影响学生升学成绩,影响学校和自己的教学成绩。

如果教师有一颗大爱之心,心系学生,心系学校。至少我们的心理会平衡许多——只要孩子成才,其他都是过眼烟云。我们会想尽办法尽我们的可能改变学生,纠正人生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我们会坦然面对学生的评判和家长的指责;我们会丢掉所谓的名利之心,该怎么上课就怎么上课。

即使我们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我们很快就心释然之,因为我们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教育!有了大爱,才会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坦然。

四.教师博爱,铸就爱国灵魂

教师是一个班级的灵魂。这个灵魂善良,他的学生就善良;这个灵魂坚强,他的学生就坚强;这个灵魂有凝聚力,这个班级就有着巨大的凝聚力。当然,如果这个灵魂有着一颗博爱之心,那么这个班级的学生就会博爱,就会铸就爱心灵魂。

现代社会需要高尖科技人才,他们身怀绝技,领先科技。也需要许多身怀一技之长的建设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建设者将走出国门,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不管做怎样的工作,德仁第一!对家庭做一个爱家负责任的人;对社会,做一个爱国,有担当的人!缺少爱心的人不配称作人才。所以教育的核心贵在养德。试想,一个缺少爱心的教师怎样做会培养出有爱心的学生!

社会在发展,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要和谐相处。爱环境,爱动物,爱自然,爱人类,这是人类发展的目标。所以教育的核心是爱心的养成。而师德教育的核心也是爱心的养成。通过师德教育,使我们的教育者都有博爱之心,以便更好地投入到育人工作之中。

公安三能主题教育征文篇2

先 生

姓  名:陈文静雅

学 号 101419031

学 院: 教师教育学院

专 业:小学教育

联系电话:199********

安庆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中心 制

二〇二〇年三月


诚信承诺书

本人始终践行道德标准,承诺本次提交的师德征文为个人原创作品,不存在抄袭现象,并对文字负责。

承诺人签名:陈文静雅

日期:2020年5月1日
先生

陈文静雅

我很喜欢一句话,我们怀念校园,是因为我们把最美好的青春留在了那里。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在了那个记忆深处的地方!

在我漫长的学习生涯中遇到过许多老师。诚然,他们各自有着人性的闪光点和独特的魅力,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的高中的语文老师——陈老师。他让我明白,我作为一名教育专业的学生,日后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该是什么样子,以及该怎样做一个人;让我明白,教育更多的是一种传承,而真正能够流芳的东西是一个人德行。

仁爱。仁爱,谓宽恕慈爱;爱护、同情的感情。

因为我在先生身上能够感受到,先生对自己职业的爱和学生们的爱,当然十分内敛含蓄。

先生作为一个小知识分子吧,有着些许文人的清高和酸腐。当时认为,他会和教师这个职业有冲突。后来才看出,老师自有自己的一份乐趣在里面,我也就意识到我的看法偏薄了。

在学生们犯错时,先生更喜欢用一种语言教育的方式去感化学生。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口语交流是最具有感染力、最触及心灵的方式,只有发自内心的认识才能影响行动。在给学生们授课时,更有自己的“传道”在里面。当然这里的“道”更多的是指先生自己在生活中的体会和更多的经验,并不局限于书本的“知识”。比如,他很喜欢和同学们讨论对时政的看法,鼓励我们去思考,并不觉得那是杞人忧天。而他的看法往往不一定是长篇大论,但一定很有思想性,很能引发我们的思考。

所以,先生对学生有着独特的宽恕和慈爱,对自己的职业也有着爱护。这种情感很简单朴素,也很真实,也就很感人了。

针对行文里,我称呼我的语文老师为“先生”。因为,我尊重我的老师,当然仅仅是尊重的话还是远远不够的。而是我认为我的老师在品、行上,都是担得起的这个称呼。也因为在我的观念里,先生是有先接触陌生事物的(人)意思,称呼先生有学习的意思。正所谓,“达者为先,师者之意”。在这里,我也就更想用“先生”这个称呼去称呼陈老师。

先生是可以作为老师一样去学习的人,但是老师则未必可以称呼为“先生”。我私以为,老师和先生是不同的境界。

平等。平等的意思很复杂,但是如果放到教育问题上就会简单许多。而平等这个话题,从古至今谈了几千年、几千遍了,都谈厌了,倦了。但是对教师来说的话,面对着许多个学生、许多个人、许多个家庭,一切就再次了有更深刻的意义。

因为在当下的社会里,还是有许多的教师偏袒好学生,歧视差生的现象。这种情况的出现,更多的是教师的师德师风出现了问题!万世师表——孔夫子早在几千年前那个存在着阶级差异的社会里就发出“有教无类”的教育先声。有教无类 ,一指不分贵贱贤愚,对各类人都可以进行教育;二指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孝顺、有的不孝,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出处《论语·卫灵公》。而今天,这个更先进的新时代,我们不更应该践行并坚持这个伟大的理念吗?然后再用一种更平和、更完整的心态去看待那些以成绩划分出来的“差生”!

德才。古语,德才兼备,谓之圣人。出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但我认为那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毕竟更多的还是凡人;是不能德才兼备的凡人;有德无才或有才无德的凡人。

有才无德,谓之小人。它往往就会成为能够伤人并且会去伤人的利器,难用其才;而有德无才,谓之君子,其才可用。对比之下就可以看出,有才无德比有德无才对整个社会的危害更大。这些道理是具有真理性的,自然也可以试在教师身上。而且予教师来说,德更是有着深刻的含义。毕竟只有灵魂才能感染灵魂,而最能感染到学生的就是教师。所以对于教师在德才上面的要求就会更加严苛!

为什么德才兼备,德字为先?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从古至今,先生有许多含义。老师,如:周先生(意思和周老师相同);对知识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人的尊称;指账房管账的或从事文书工作的人。如:他在当铺当先生;或指以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为业的人;对医生的另一种称呼;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特定用途:前面都带人称代词或定语;比如你先生、我先生)等等。含义有许多,但是这其中对“先生”二字内含的尊重和敬佩却没有变。

所以,我是不是可以认为,先生可以作为一种目标,或者境界?让我们不断地去超越!

最后,

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和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张闻天

公安三能主题教育征文篇3

不忘XX牢记XX征文范文

不忘XX,方得始终。“不忘XX”成了十九大报告中的主题再次出现在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XX和XX,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XX和XX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我党成立96年的成功实践也证明,只有不忘XX,我们党才能不断扬帆远航,开辟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光明前景。

不忘XX是铭记过去,以党史为鉴。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XX,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新中国成立、两弹一星、改革开放、神舟飞天……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然而在市场化的利欲熏心下,少部分的党员干部迷失了自我,忘记XX,做出了贪污腐败的事情严重的影响了我党和政府的形象。“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我们必须铭记过去,坚守我们的XX,牢记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一心向民等优良作风。

不忘XX是把握现在,坚持一心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践行宗旨就必须在行动上体现,行动上付出。“省委”书记廖俊波面对经济发展长期全省倒数第一的政和县,不打退堂鼓,不当太平官,坚持为民服务的XX,用勤奋、实干、严谨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画卷;拐棍队长刘红,“离家弃子”,单挑扶贫重任,用手杖绘出山区的晴空;无名将军林俊德,一生坚守罗布泊,用生命谱写事业的华章。不忘XX,就是不忘为人民服务的这颗赤子之心,永远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不忘XX是创造未来,勇于改革创新。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却面临人口老龄化、资源紧缺、经济结构粗放等问题。《周易》提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说的便是革故鼎新、独立自主、艰苦奋斗、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精神。正如深圳深刻认识到当前供给侧改革的大趋势,在创新创业的氛围中积极谋求质量提升,结构调整,打造品牌,最终实现转型。不忘XX就是始终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把改革创新推向前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回首峥嵘岁月,实践已经雄辩地证明:我们党在强国富民、引领复兴的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无愧人民的期待、历史的选择。放眼光明前景,赶考依然在路上。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广大的青年更应该把个人的发展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传承XX,继续前进,争当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中国共产党人。

推荐访问:征文 三篇 公安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