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小学语文研究课题实施措施【6篇】

小学语文研究课题实施措施【6篇】

时间:2022-04-21 18:4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研究,汉语词语,意思是主动寻求根本性原因与更高可靠性依据,从而为提高事业或功利的可靠性和稳健性而做的工作。出自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研究课题实施措施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小学语文研究课题实施措施6篇

第一篇: 小学语文研究课题实施措施

“以导促学,同伴合作,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音乐课题研究计划

冯琳琳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肖伯纳说:“假如你我每人有一个苹果,交换后仍然每人只有一个苹果,但假如每人各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就有两种思想了”。 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现代人所必备的基本要素之一。音乐学科教学是培养人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音乐教师将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推进小组合作学习。要让音乐教学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核心,它是一种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调节和控制各种任务行为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分组讨论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成员之间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团结协作,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音乐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从而使每个成员均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二.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及创新精神。

2.通过学习活动设计,促使学生合作互动,围绕教学落实认知目标,培养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课堂内与课外形式多样的合作互动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人

格,把学音乐与学做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朝着达致真善美的方向发展。

三.主要操作措施:

研究分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组建课题组,宣传发动,印发学习有关资料,领会自主合作学习理论,确立方案,组织落实研究活动。

2.试验阶段:合理组建小组,在课堂中推进小组自主讨论式、小组表演教学模式进行实验。通过交流、听课观摩,进行反馈总结,及时调整方案。

3.总结阶段:各位音乐教师完成自己的实验总结,形成论文。

具体实施途径

1.互助小组的培养。

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大力鼓励既要独立竞争又要共同进步。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虽然学生的性格不同,基础不同,但如果能够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切磋交流,就可以解开思维的“死结”,互相借鉴、互相鼓励、互通有无,最终收到和谐平等、共同提高的效果。 在原有的基础上积极进行优秀小组的构建与培养。音乐学习器材管理到位,责任到人。提高组长的能力,推行优秀人才交流制度,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真正实现有效合作。

2.提倡自主学习。提倡“质疑”的学习精神,鼓励学生质疑老师,质疑教材,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拼搏,在培养求同思维的同时,更应大力培养求异思维。积极探索学习方法的培养,积极进行评价方式的有效性探究,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喜欢。

3.积极推进自组交流与竞赛活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精选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法,如问题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表演、小老师讲课等多种多样的教法,大胆科学处理教材,创设活跃的情境,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

4.开放共享,拓展空间

鼓励学生搜集生活中的音乐素材及民谣加以分析梳理,创造一个开放共享的学习环境。音乐教师应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利用录音机、幻灯片、录像、实物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刺激的多样性,驱动学生的学习内因,逐步使学生学会网上搜寻音乐学习资料,从而获得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第二篇: 小学语文研究课题实施措施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课题

  导语: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全面培养语文素养的研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课题,欢迎借鉴!
  1、为什么要研究
  《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要求到五年级结束时,学生“能依据生活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辨别是非善恶;有经常动笔的习惯”。在教学建议中谈到:写作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努力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发现生活,提高感受生活的能力;要加强学生的写作实践,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而小学生作文的普遍现状是:感到作文难。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学会怎样作文,因为大部分小学生初学作文时通常都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从下笔。现行使用的“二期课改”语文教材中写作量大,缺少相应的序列性,强调“想象”、强调“想什么写什么”,造成教师在指导上的缺失,对学生写作上的指导弱化,学生缺乏作文的基本能力。他们害怕作文又不得不完成教材要求的作文成为最大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所以,要求学生把所经历的所见所闻所感的生活认识写成一篇语句通顺,条理清楚、重点具体、意思明确的不跑题的作文很不容易。
  因此,教师通过怎样的作文教学,来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值得研究。
  2、当前研究的状况
  作文教学过于强调写作方法的指导,过于强调主题立意,学生不敢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过于强调语言要美,学生不敢说白话。
  在作文指导中,教师拔高教学要求,为了引导学生说具体,往往要求学生虚构情景,多数学生难以达到目标,结果学生积极性不高,导致参与面不广。
  作文批改中,缺乏眉批和肩批,总批只有等级;教师在作文批改中均指出学生习作方面的不足,打消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要求过高,用成人标准衡量学生。
  作文讲评强调“评议”,导致学生不愿读自己的写作,评议的学生也不知从何评起。
  对课程标准的精神领会不深,对年级训练的重点不清,对学生的心理需要不明,导致对作文训练的指导思想和意图不明确。
  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最根本的目标在于提高小学生作文的能力,提高教师作文教学的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1、通过研究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能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能用规范的书面语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写作。
  2、通过研究,形成小学生作文有效训练的基本内容,使学生掌握各类记叙文的基本能力。
  3、通过研究,总结行之有效的作文批改方法,通过多种评价方式,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
  4、通过研究,从教师的“批”,逐步做到教师“少批”或“不批”,使学生达到自己能批改的地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本研究在选题阶段采用文献法和调查法,在实施阶段采用行动反思法和案例引领法,在总结阶段采用经验总结法和调查法。
  1、行动反思法
  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开展研究,探索和构建小学生有效作文教学模式。按照“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再计划……”进行行动研究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反思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心得和存在的困惑,共同研讨解决的方法,是行动研究的重要途径。
  2、案例引领法
  指研究开展之初,用典型案例引路,促进教师新行为的跟进,有效进行作文教学。
  研究目标细化
  我们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写作要求,结合教材内容,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2—5年级分年级写作教学的目标。即:
  二年级:
  能写几句通顺、连贯的句子,把意思表达清楚;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不会的字可以写拼音。
  三年级:
  认真观察事物,能按一定的顺序写一段话,把意思表达清楚;学习观察生活,把所见所闻写清楚;语句通顺,学习正确使用冒号、引号;学习修改作文。
  四年级:
  仔细观察事物,把所见所闻写清楚、写具体;学习观察生活,能按要求选择适当的材料写生动,表达真情实感;语句通顺,学习正确使用省略号、破折号;能修改作文。
  五年级:
  掌握写人、记事、状物、写景等文章的一般写法,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善于观察生活,能依据生活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辨别是非善恶,有经常动笔的习惯;语句通顺,能正确使用各种标点符号;有修改作文的习惯。
  研究训练的内容
  按“课内课外两条线”进行作文训练的思想,我们研究了小学生各年级作文训练的基本内容。即:
  课内训练作文就是教师命题、提供作文素材,指导学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
  附2—5年级各学期课内作文训练内容
  课外作文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喜欢什么就反映什么。课内课外同时进行,“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三年级:解决作文“写什么”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能有顺序地把观察到的写清楚。
  四年级:能主动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写自己感兴趣的生活内容。
  五年级:善于积累作文材料,作文有中心,有一定的内容,意思清楚,语句通顺。
  研究的专题
  为了便于研究和操作,将课题分解、细化为以下9项专题研究
  1、小学生作文训练内容研究
  2、低年级写句训练的有效性研究
  3、中年级作文片断训练的有效性研究
  4、高年级学生有效掌握记叙文基本写法的研究
  5、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技能的研究
  6、引导学生观察并积累生活素材的有效性研究
  7、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有效策略研究
  8、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有效性研究
  9、作文教学评价的开放性研究
  研究的实施模式
  基本模式是:专业引领    尝试实践     活动反思    行为跟进
  专业引领
  我们邀请专业相对领先的能者及绝对领先的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方面的指引和培训:
  理论学习引领。即根据作文教学与研究需要,定期组织理论学习。
  导师带教引领。即工作室领衔人带教中级教师。
  能者示范引领。即让教学有经验、研究有成效的教师,经常开设作文研
  究课,作示范引领。
  专家指点引领。即请教学专家和科研专家定期来工作室对热点问题、关
  键问题进行辅导。
  尝试实践
  采取两种互动形式:
  采取“同课异构”实践。所谓“同课异构”指:多名教师对同一教材内
  容各自进行独立设计,以自己对教材的独特的理解和思考,根据班级学生不同情况,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的自身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选择不同教育教学的策略等,分班授课,展现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呈现各自独具的风采。课后,教师在同一场合面对同样的听课者进行说课,然后听课者进行评课,比较优劣,取长补短,最终形成最优教法。
  采取“异课同题”实践。异课同题型活动,就是以作文教学中遇到的重
  点、难点问题或热点问题为主题,引导教师在不同年级进行一段时间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用说课的方式向其他教师汇报其研究成果的教学研究活动。
  活动反思
  我们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反思活动:
  问题式反思
  通过自己事先设定一系列的自我反思的问题,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与作文研究活动。
  对话式反思
  通过与其他教师讨论交流来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作文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教学监控能力。
  比较式反思
  对同一作文教学内容,由几名教师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课后进行比较反思;或者对同一作文教学内容,与一名优秀教师同时各自上课,课后进行比较反思;或者对同一作文教学内容,可以是自己现在与过去进行比较反思。
  通过比较式反思,教师发现自己在作文教学理念上的缺欠,找出了教学手段上的差距,明确了教学效果上的差别,从而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
  录象式反思
  通过自己上课录象再现教学过程,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过程。这种反思的方法起到了“旁观者清”的效果。教师看到了自己上课的优点并发现不足。
  行为跟进
  这是将作文教学与研究反思的成果付诸于行动的过程,我们将研究活动中通过集体讨论形成的新方案、新设想,通过自己的思考之后,再来实践一次,即“做”一遍。这时的“做”绝非是简单的“做”,而是教师深思熟虑之后的有意识的做,体现了“知行合一”的认知方式。
  教师在同伴的支持下,亲身了解自己的行为表现,在与他人进行论辩与争议等过程中不断反省教学行为。我们还以作文课例为载体,在群体对话中,通过反思形成教师个人和集体对课例所涉及的情境、问题的看法和观念,并产生相应的应对策略,并将之运用到真实的情境中,由此产生新课例,然后在新旧案例的比较中,解决现实问题,养成实践智慧。
  第一步:建题阶段
  1、分析作文教学的现状,确定研究主题。
  2、学习课程标准,明确二至五年级写话、写片断和短文的要求。
  3、选定研究人员,制定研究计划。
  第二步:实施阶段
  1、各年级组制定本年级各单元的习作内容及训练序列。
  2、抓点,用典型引路,逐步推开。
  3、积累“有效作文教学”的案例。
  4、研究作文教学评价问题。
  5、适时举行“小学生作文教学”论坛。
  6、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几次研究反思活动、调整方案再实施研究。
  第三步:总结阶段
  1、进行有关测试和召开调查会。
  2、撰写研究报告。
  3、编辑《作文集》和《课例集》。
  1、研究的结果
  初步形成了小学生作文有效训练的基本内容;
  探索出小学作文课设计的要点;
  总结了行之有效的作文批改方法,通过多种评价方式,有效地培养和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
  2、研究的效果
  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初步形成了学生喜读爱写的良好局面。大多数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乐于与人交流。学生的观察、思考、评价能力和想象能力有大幅度提高。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认真观察生活的习惯,勤于思考、用心审题和选材的习惯,勤动笔、多积累的习惯,联想想象的习惯,规范书写的习惯,写后认真修改的习惯等。
  促进了新理念、新教法、新学法在作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总结出了低年级说话写话教学一般思路和方法,中高年级作文指导课和作文讲评课教学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教师不再畏惧作文教学,且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1、研究的体会
  专业引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能帮助教师少走弯路;
  实践后反思、反思后再实践能帮助教师提高水平;
  定期交流研究成果能帮助教师集思广益不断创新。
  2、存在的问题
  教师对上作文教学的实践课还存在畏惧心理;
  教师在对学生作文评价中还经常会拔高要求。
  3、今后改进措施
  多观摩市区优秀作文教学展示课;
  多开展作文教学“同课异构”实践。
  1、实施要点
  继续采用“专业引领 → 尝试实践 → 活动反思 → 行为跟进”的模式开展研究;
  多与他区校开展互动研究。
  2、预期成果
  从学生方面来看——写作不畏难,有积极性,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符合要求的习作,部分学生能在报刊上发表习作。
  从教师方面来看——乐意批改学生的习作,从中产生乐趣,写出经验总结。
  

第三篇: 小学语文研究课题实施措施

小学语文研究课题参考

  

1、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文信息能力的研究  

2、关于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3、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4、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研究

5、农村小学生作文难点的分析及对策思考   

6、探索小语综合性作业的设计方法

7、微型日记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  

8、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的观察与研究

9、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积累的研究  

10、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

11、改革作文评价方式,提升学生写作素养  

12、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   

14、小学语文发展性阅读的研究

15、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研究 

16、真实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建构的研究

17、农村小学阅读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18、 顽童在语文学习中的优势及发展的研究

19、作文个性化与学生个性化生活    

20、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

21、小学生语感适应性障碍及对策    

22、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指导的研究

23、高年级童话作文教学  

24、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

25、个性化“习作——写作”实践与研究   

26、小学诗化语文教学的探究

27、实施大语文教育培养健全的人格   

28、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动态生成性”的研究

29、真实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建构 

30、 在情境中作业,培养创新能力

31、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的研究   

32、语文课堂学习中培育学生创新性学习品质的研究

33、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34、小学生“两真”作文的实践研究

35、重视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   

36、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37、“自主探索”教学模式的构建   

38、 小学“观察作文”教学探究

39、开发学校语文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40、小学语文课中学生课堂学习评价探索

4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研究   

42、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体验教育的探索

43、小学生想象作文教学研究    

44、小学生划范围自主拟题作文实验研究

45、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研究   

46、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非语言应用的研究

47、低年级儿童口语能力初探   

48、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研究

49、小语教学与网络资源整合的研究   

50、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研究

51、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基本方式的探究    

52、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的探究

53、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54、农村小学生自主作文的研究

55、“主动探究,个性发展”教学模式研究   

56、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研究

57、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      

58、语文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研究

59、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操作方式的研究  

60、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前预习的现状及设想

61、小学语文课程审美教育体系的构建   

62、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研究

63、语文教学中幼小衔接的研究(如何发挥实验教材的优势,搞好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使64、初入学儿童喜欢学语文,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65、引导低年级学生探究、发现的研究(如,在学拼音、在识字写字中有所发现)

66、汉语拼音、识字与语言训练整合的研究 

67、识字教学中认写分开、采取多种方法巩固认字的研究

68、在低年级加强写字指导的研究  

69、在重朗读、重感悟、重积累的思想指导下,改进阅读教学的研究

70、在阅读教学中提倡独立思考,组织合作学习,引导探究发现,鼓励发表创见的研究

71、加强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  

72、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研究

73、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全面培养语文素养的研究

74、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探索

75、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76、培养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77、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   

78、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的研究

79、培养小学生识字兴趣、习惯和能力的研究   

80、培养一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研究

81、汉语拼音、识字与语言训练整合的研究

82、在低年级加强写字指导的研究

83、识字教学中认写分开、采取多种方法巩固认字的研究

84、在阅读教学中提倡独立思考,组织合作学习,引导探究发现,鼓励发表创见的研究

85、加强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研究

86、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全面培养语文素养的研究

87、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探索

88、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89、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践研究

90、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操作策略研究  

91、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

92、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  

93、小学生掌握与搜集信息能力的培养研究

94、指导小学生学会略读与游览的实践研究

95、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指导研究

96、小学生自主写作的实践研究   

97、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98、小学语文探究型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99、小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100、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101、小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102、小学生创意表达能力的培养研究 

103、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104、小学语文探究学习的实践研究  

105、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

106、小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设计与操作研究   

107、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研究

108、小学生写作档案的建立研究  

109、小学生起始阶段的写作教学研究

110、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指导研究 

111、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制定与实践研究

112、小学生语感的培养研究   

113、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研究

114、小学生应对能力的培养研究   

115、小学生人际关系素养的培养研究

116、小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   

117、小学生语文质疑能力的培养研究

118、小学语文讨论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119、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研究

120、小学生写作评价能力的培养研究    

121、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评价研究

122、小学生语文档案式评价的操作研究 

123、小学生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研究

124、小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评价研究

125、构建小学语文多元评价的研究与探索

126、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探索  

127、在低段语文教学中引入儿童诗的实践与研究

128、农村高年级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调查

129、开发与利用校园自然人文资源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

130、新课标下小学中段语文课外作业设计和评价的探究

131、新课程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三维目标的建立与实施的研究

132、小学中段学生语感培养的探究   

133、优化农村小学低段课外阅读的策略设计与研究

134、低段识字生活化教学的实施与研究    

135、缩小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城乡差别的实践与研究

136、农村低年级小学自主识字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摘自:金钥匙文学园地的博客 

                                              

第四篇: 小学语文研究课题实施措施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研究课题》材料

21世纪,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社会,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电话、因特网让处于地球两端的人变得不再遥远。人与人交往已越来越密切,利用口语交换信息和表达思想的量越来越大,突发事件的汇报与指挥,招聘工作的陈述等都预示着只有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社会需要“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雄辩者,而那种“足将进而趔趄,口将言而嗫喏”的人已经不适应现代化的生活节奏了。《新课程标准》适应时代的要求,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因此,在区教委的关注和领导下,在区教科室的指导下,我校在区级课题《边远农村小学校口语交际教学研究与实践》顺利结题的基础上,于2007年12月申报了并确立了市级课题《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方法探索》。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和实验小组,将1~6年级分设实验班,把实验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把课堂教学作为主要渠道,把现实生活作为练兵场,全方位、多渠道的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通过研究和训练,让学生掌握如何提高自身说话能力的方法技巧。最终让学生突破不说、怕说的心理障碍,变“金口难开”为“口若悬河”。

一、我们的目标是:构建我校口语交际课典型课例的教学模式

;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化成长。

二、我们的任务是:

研究时间

研究内容

预期效果

1、在拼音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模式。

2、在识字课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模式。

1.听得专心

2.说得清楚

3、在朗读训练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模式。

4、在阅读课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模式。

1.流利交流

2.文明交流

5、在口语交际课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模式。

6、由说到写“交际作文”的模式。

1.主动交流

2.能说会道

三、我们的成员:我课题组成员及各子课题成员大都由中高技术职称老师组成,他们分布在教学第一线,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各自都参与过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有着一定的研究水平。有条件、有能力、完成课题研究工作,并且他们均有很高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具有科学的科研管理和研究水平,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负责协调研究活动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及时推广阶段研究成果。

唐海燕: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数十年,指导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承担项目申请、制订实施方案,、提供理论指导,负责信息收集、整理工作。

四、我们的做法是:

(一)、科学的管理是课题研究取得实效的基础——课题研究作为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一个突破口

我们认识到口语交际是当今社会对人才评判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口语交际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而课堂教学是实施德、智、体、美、劳各项教育的基本载体,教学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的过程。因此,工作中我们不断实践以科研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课堂为实验主阵地,把课题《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方法探索》的研究作为实现学校“以服务升品位,以质量求发展”这一办学理念的一个突破口,使得课题研究服务于学生,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二)、以课堂教学作为主渠道,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口语交际训练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训练。因为课堂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科学有序的训练。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的口语交际,可以丰富口语交际的知识,掌握口语交际的方法技巧,提高学生听、说交往的能力。

1、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语交际是以口头语言为载体而进行的交际活动。而这种言语交际活动往往需要特定的语言环境。因此,口语交际教学中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才容易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情绪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就会调动出来,学习时的自我表现欲望才会增强。学生就会带着情感,怀着兴趣,走进创设的情境,最佳地发展口语表达能力。语文课本中口语交际的题目多种多样,需要创设的情境也是各不相同的。

(1)通过语言描述创设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通常是由问题产生的,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教材中有些内容也提出了一定的问题,这些语言文字经过老师的口头描述会更形象地进入学生的大脑,激活学生的思维,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把口语交际回归生活体验,打开学生话匣子,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交流欲望。

(2)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设备,通过播放声音媒体、视频录像、演示逼真图画等,给学生创设生动、形象、逼真、充满感情色彩的口语交际环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口语交际情境中激活语言思维,自觉融入交际情境

(3)通过角色表演创设情境

教师能参与学生的活动,师会成为学生更想活动的催化剂,对有趣的情节、人物,学生们有很大的兴趣,教师的参与更让他们有了动力,在师生共演中,进入情境,实现交际能力的训练。

(4)通过模拟社会活动创设情境

课堂教学中虽然能让学生掌握酝酿的口语交际的知识、技能,但单靠课堂短短的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语言的实践,需要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因此,我们除了重视通过课堂教学加强训练外,还需要引导、组织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实践。积极开展各种社会交往活动。如组织参观、访问、调查、慰问、做好人好事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如果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的话,可以在校内开展模拟社会活动。如模拟在“旅游”活动中当小导游,向“游客”介绍学校和风土人情、景物;模拟“银行”、“餐厅”等服务活动中当服务员等。这样模拟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进行实际的交往活动打下基础。

2、在多元互动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口语交际必须通过大量实践锻炼,才能内化为能力。运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群体互动等多种形式,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在动态的交际中反复训练、体会 ,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1)作好“互动”前的准备,让学生有话可说。

(2)加强“互动”中的调控,让学生会说。

3、巧妙的利用课堂生成或突发事件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动态的课堂生成和突发事件,是我们可以有效利用的课程教学资源之一,更为我们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供了更多的契机。

4、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口语交际实践机会

课堂教学的四十分钟,每分钟都应该让它发挥最大的效益,如何在每次的口语交际课中,让学生学到更多交际的本领,教师的课前准备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交际课应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交际心理,给学生创设听说互动的交际情境。

(三)、以现实生活为练兵场,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不是一个短期行为,它具有长效性。短短的45分钟只为学生交际提供一个平台,生活才是交际的大舞台。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是生活的工具,丰富多彩的生活就是学生交际的舞台,就是学生交际的源泉,教师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教给学生交际的方法,还应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实践交际的本领。即“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四)、定期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检阅科研成果

学校在重大节日,(如国庆、元旦、五一、五四、中秋等)举行各种大型活动,如:“祖国妈妈,您好!”作文比赛、“与坚强同行”诗歌朗诵、“月圆中秋”故事会等,各实验班也经常利用班会课举行各种活动。这样,在全校形成了一种口语交际的氛围,学生也乐于交际,从而善于交际。

五、我们的收获

1、教师的变化

通过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激发了教师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研究热情,促使其不断提升理论认识水平,迅速走进新课程,步入与学生共同发展的快车道,在实践研究中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

2、学生的变化

通过研究和训练,学生掌握了如何提高自身说话能力的方法技巧。除了说的知识、技能训练外,还注重了说话时的态度以及思维品质的培养,使学生形成语言、做人、生存等因素构成的说话能力。另外还注重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多样的,变化的情景中学习、训练。最终学生突破了不说、怕说的心理障碍,变“金口难开”为“口若悬河”。

课堂教学永远是培养学生各种良好品质的主渠道,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课题的不断研究与实践,我们将进一步使课题向纵深发展,为培养学

第五篇: 小学语文研究课题实施措施

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

一、研究的原因

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于形成时期的小学生来说,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感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说:“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是语文教学“悬着”的“明晰目标”。教学大纲规定: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小学阶段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一个人的身心发展和终身学习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

1、通过课内外贯通融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动机,教会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着力构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自主性,自动性品质,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在培养学生的习惯时,不同年段的侧重点不同:

低年级段重点培养: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每天阅读的习惯、能借助工具书阅读;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等的习惯。

中年级段重点培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的习惯。

高年级段重点培养: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有序、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等。

3、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策略:

(1)提出要求,指导预习(2)以笔助思,激发潜能;(3)激发兴趣,指导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动笔墨不读书、精读和略读相结合、学会静下心来品味文章、厚书读薄,薄书读厚。(4)读写结合,注重积累:边读边想,诵读积累;读写结合,实践积累。

4、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的方法

(1)加强班级文化氛围的营造,优化环境,让书香弥漫学习生活时空,让阅读伴随学生快乐成长。

(2)引领读书:开卷有益——常读书;良师益友——诵经典;师生共读——开设“阅读课”;美丽性情——欣赏文章。欣赏美文、古诗文、故事,对朗读的文章进行评析,使他们从小就受到语言文字美的熏陶,并且能将这些优美的语句积累下来;亦动亦趣——以读书活动为载体;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日记伴成长。

(3)阅读指导:利用多种途径向学生推荐经典书籍,并指导读书方法,选读和共读结合,组织多种形式的班级读书会,创造性地开展多种读书活动,定期向学生推荐选书目,并组织学生谈读书体会;每周一次阅读课,认真指导学生阅读,尤其是组织好对共读书目的读书会;举办“读书博览会”,以“名人名言”、“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___”、“好书推荐”等小板块,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

5、针对不同教育环节、不同课型实施不同阅读指导方法,在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诗歌,怎样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教给学生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标》语)因此,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在有关语文教学研究的论文中,“语文教学过程”往往是“阅读教学过程”的同义语;“语文教学方法”常常是“阅读教学方法”的代名词。这就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这种慨叹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首先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阅读课是以一篇篇文章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中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标》语)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结构的统一整体。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讲究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表达清楚。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既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纵观我区语文阅读教学。正如杨再隋指出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

舒成福

20XX年10月16日

第六篇: 小学语文研究课题实施措施

小学语文想象作文启蒙培养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题目:

小学语文作文启蒙培养之研究

二、课题研究意义: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许多学生因为受思维定势和生活经历相对简单、阅读面比较狭窄等因素的限制,学生的想象力薄弱,尤其缺乏大胆的创新意识。看图写话是低段写话的常见形式。图画是现实生活的缩影,但图画反映现实生活往往只能是平面的、静态的、无声的,要想把图画写“活”,就要借助想象演绎画面情节,变平面为立体,静态为动态,无声为有声,才能再现现实生活的丰富性和生命活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看图作文“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以开拓学生的想象”。可以这么说,没有想象,看图作文就无法进行。但很多学生就只会将图上画着的内容写下来,文章往往干巴巴的没几句话,没有想象力。长此以往,学生就容易养成不喜欢写作的坏习惯,他们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怎样写。因此,写作教学不但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更要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而想象写作正是适应低段学生年龄特点,降低写作难度,使学生有话可说,起到很好的习作起步引领作用。

三、理论依据:

1.从低年级学生习作起步看需要。

心理学研究证明:四五岁的儿童正处于无意想象时期,而七、八岁的儿童正处于由无意想象向有意想象过渡时期。根据心理学“最佳期”理论观点,小学一、二年级的儿童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敏感期”,学生学习了新课程后,认识的生字量多了,阅读也提前了,为学生学习记录自己的发现提供了物质基础。这时,如采取恰当的手段加以训练,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从新课程改革对想象能力培养看需要。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与三流人才的分水岭。”我国教育部原部长陈至立也多次强调:“实施素质教育,尤其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主。”这种创新性在作文教学中就是要打破思维的常规定势,加强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思维方法的养成,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项新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总目标”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课程目标”的“阶段目标”中,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文学艺术领域,创作更是离不开想象。记得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更有这么一句话:“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那么,什么是想象力呢?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的新形象的过程,这种形象可能是现实已有但个人尚未接触过的事物形象,还可能是现实中根本不可能有的事物形象。想象作文就是在人脑中加工改造而创造的这种形象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正如一粒种子在发芽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气候,水份等条件,我们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多创造条件放飞学生的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四、课题研究目标:

1.借助文本,营造想象的氛围,在情景中让学生想说、爱说,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锻炼学生想象说话的能力。

2.挖掘文本多元空间,借助空白点、发散点、发展点等方式,让学生在删减增补中,启发想象,多层次多角度到感悟想象思维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处理好“讲与练”、“仿与创”的关系,引导学习写话,乐于写话,使早期想象作文训练与学生个性发展、认识规律、智力水平和谐发展。

五、课题研究主要措施

1.利用文本,启发多思。

引发自我同化体验,丰富多种生活天地与思维方式。

走入社会、贴近生活是新教材显著特征之一。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活他们的知识储备,以形象的思维代替刻板的机械记忆,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适时进行自我想象,并大胆创新。

2.抓住兴趣,培养多说。

(1)从观察插图中练习想象说话。

A单幅

◆观察图画,用一、两句话说出图意。

这通常是事情的经过,是文章的主要部分,再根据图意展开想象:往前想,说出事情的起因;往后想,说出事情的结果,分别用一、两句话表达出来,然后连起来说一说。

◆学会说具体,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想象。

有顺序地逐一对图进行局部观察和具体分析,弄清图上所表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抓住画面的主要内容,观察的顺序可以是先观察环境,再观察人物等。在此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说具体。

B多幅

◆给每幅图说一句话。

先把几幅图大致地看一遍,看看大概说了什么,整体内容是什么。随后给每一幅画用一句话来概括。

◆想想图与图之间有什么联系。

细致地观察每幅画,把几幅连起来看,特别注意前后有什么变化,如:人的动作、神态;哪些东西没有了,又增添了什么东西,想想这些和画意有什么关系。

◆仔细观察画面,通过合理想象,把重点图说具体。

确定画面中谁是主要人物,谁是次要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联系每幅图中的人和物的关系,确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同时确定哪幅图是重点,根据画面内容,进行合理想象。如:事情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发生的,画中人物是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的,事情是如何发展变化的,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结果又如何。

◆经整理后,连贯、通顺地说一说。

通过上述三步的准备,接着就该进行内容的有机整合。这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引导学生在说时必须融入想象手法,合理的安排好各个情节。

C缺幅

◆用一两句话说说第一幅图和最后一幅图。

先把第一幅图和最后一幅图大致地看一遍,看看两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随后给每一幅图用一两句话来概括。

◆通过合理想象,把缺的图说具体。

缺的图往往是文章的重心,引导学生根据前后两幅图的内在联系,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把事情经过说具体、说生动。

◆经过整理,通顺、连贯地说一说。

(2)从编故事中练说话,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循序训练,完整作文。

利用教材及课堂教学生动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展开想象,进行片段小练习。

六、课题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

(3)案例研究法。对师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典型学习指导经验和研究案例,进行分析、提炼,寻找内在规律。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寻求新语文与培养学生想象创造力之间联系的桥梁,研究一条适合新形势下低段语文作文教学的新途径。

2.研究对象:

一年一班

七、课题研究时间及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订三年完成,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9~2012.1,主要完成“课题的确立,课题组成立,人员分工,拟定计划”等方面的工作。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2.3~2013.1,主要做“制订实施计划,按分工进行研究,定时进行交流,作好研究阶段小结”这几件事情。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3~2014.1,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八、课题成果呈现方式:

1.教师:案例分析、反思

2.学生:学生习作

推荐访问:研究课题 小学语文 措施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