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心得18篇

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心得18篇

时间:2022-06-05 09:1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心得18篇,供大家参考。

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心得18篇

法治是指依法治理。宏观历史,“法治”在不同时期、不同人群中的解释各不同。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心得18篇范文,欢迎参考借鉴~

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心得篇1

  期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该书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依法治国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报告、指示的汇编,从“四个全面”、党的领导、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法治队伍建设、从严治党等八个方面深刻阐述了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等问题,对我们准确把握党依法治国的理论政策、指导实际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读该书,我对全面依法治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纪检监察机关工作人员,应躬身践行、率先垂范,争做遵法守法的引领者、依法行政的带头人、依法治国的守护者。

  一、提高认识,做学法、守法、用法的引领者

  习总书记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在全社会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提高全体人民法制观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自觉学法懂法。法律作为一种特别的社会行为规范,对全社会每一个个体或者机构都具有约束作用。依法治国就是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都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运行,确保社会生活的有序、安全、和谐和文明。学法懂法是守法用法的前提,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每一个机构或者个人都必须熟悉法律规则。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老话叫做“不知者无罪”,这句话在日常生活当中或许适用,但涉及到违法犯罪行为却不能以“不知法”为由免责,事实上有很多人是不知法而犯法。因此,作为纪检监察人员首先要学法、懂法,熟悉各项法律法规。

  其次,要提高法律意识,自觉守法用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全民守法。全民守法,就是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培养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信念,自觉守法、按法律规定、法定程序办事。

  随着《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意见》的出台,诉讼与信访彻底分离。2014年9月12日,宁夏中卫的农民王金富决定结束长达3年的上访奔波,改为向法院提起申诉,“现在走到哪里,都说要走法律程序,找领导也没用了。”作为社会公民,我们要树立法律素养,培养法律思维方式,养成用法习惯,做到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善于依靠法律来解决问题。

  第三,要提高法律信仰,自觉尊法护法。“让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谈到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时,非常鲜明地提出了这一目标。“尊法”不同于“他律”的“遵法”,是源于尊重法律的基本价值观和一种内心的崇尚坚守产生的“自律”行为,进而在生活中按照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并积极维护法律的尊严与神圣不可侵犯,勇于同社会上的不良行为作斗争。

  二、依法办事,做依法行政、为民谋利的带头人

  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具体行使党的执政权和国家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方向、道路、进度,领导干部对法治建设既可以起到关键推进作用,也可以起到致命破坏作用,因此,习总书记在讲话中着重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阳江市纪检监察机关工作中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认真做好群众的信访工作,有求必应、有诉必查,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充分结合实际,积极拓宽群众反映渠道,主动公开公布群众举报方式,两年来,共接受群众来信来访电话举报2532件(次),立案857件,有效地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要强化业务学习,打牢依法办事基础。纪检监察人员要认真领会习总书记对全面依法治国论述的精神要求,坚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正确处理政策与法律的关系,加强依法治国理论与法律法规的学习,打牢依法办事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基础。市纪委监察局在干部培训中,注重充分挖掘发挥系统内部先进经验及办案技巧,除组织委局干部参加省级各类培训、邀请外部人员讲课外,坚持举办灵活简便的“周五讲堂”,定期于周五下午,组织委局领导干部轮流讲课,互相交流业务知识与办案技巧,推广先进经验,取得很好的效果。

  要强化法治思维,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要认真履职、依法行政、为民谋利。各级领导干部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要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要以法治思维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在执法、司法活动中确保公平公正,以实际行动让老百姓相信法不容情、法不阿贵,引导群众依靠法律解决问题。

  要强化权责意识,自觉接受公众监督。要明确职权法定,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十八大以来,随着反腐力度不断加大,各类贪污、腐败的程度不断刷新纪录,同时一批小官巨贪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如河北秦皇岛的马超群,虽身为一供水公司总经理,本应为市民和单位提供基础公共服务,却以此为“摇钱树”,大肆受贿索贿,贪污挪用公款,案发后其家中被搜出亿元现金、数十公斤黄金及68套房产手续。马超群之所以堕落成为“小官巨腐”的代表,大肆侵吞国家资产,鱼肉相亲百姓,一方面是其在权力中迷失了方向,将手中的一点权力作为发家致富的途径,另一方面是缺乏各方面的有效监督。作为公职人员,应时刻牢记手中权力取之于民,要用之于民,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三、严格执纪,做依法治国的坚定守护者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的历史时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肩负着严明党的纪律、保证党的决策执行和协助党委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等重要职责。纪检监察干部就是执行党纪国法、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定守护者。两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既严打“老虎”,又快拍“苍蝇”,既严肃查处贪污、腐败等严重违法行为,又严厉问责“四风”等违纪问题,共处分855人,其中县处级干部23人,乡科级干部93人,移送司法机关50人,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2.56亿元。

  纪检监察人员要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中纪委全会精神,迅速把思想统一到中央、中纪委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为履行好肩负的职责打下坚实基础。要加强自身建设。纪检监察干部要紧密结合“三严三实”学习实践活动,大力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强化“忠诚”“专业”“自律”的精神品质,深化落实“三转”要求,增强纪律意识,加强纪律建设;加强业务学习,刻苦钻研纪检监察业务知识,提高监督、执纪、问责能力和水平;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杜绝“灯下黑”现象。

  要落实监督责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纪检监察机关要承担起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责任,加强对党员、公职人员的监督力度,促进各级行政与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服务效率,确保各项权力的规范运行;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加大对贪赃枉法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时刻保持高压态势,以案倒逼,促进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不断提升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促进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

  要推进法治反腐。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对反腐作出进一步部署,“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纪检监察机关要将依法治国的精神内涵运用到反腐斗争中去,以法治化开创反腐倡廉新局面,大力培育反腐败文化,营造不敢腐、不能腐的环境,充分发挥司法惩治腐败的震慑作用,不断完善反腐制度建设,形成反腐倡廉的制度化、常态化,以达到治本效果。

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心得篇2

  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系完整、理论厚重、博大精深。总书记用“十一个坚持”对全面依法治国进行阐释、部署,都是涉及理论和实践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以下五点尤需深刻把握。

  1、坚定做到“两个不动摇”

  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根本原则。

  全面依法治国,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而决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要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通过法治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实施。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的各领域全过程,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

  2、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这是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正确方向。

  新中国创造的“两大奇迹”,同我们党不断推进法治建设密不可分。坚定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能依法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从而也就保证了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3、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这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保障。

  这个体系包括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以及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这五大体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构成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制度保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和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贯通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各个领域,涵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涉及法律规范、法治实施、法治监督、法治保障各个方面,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具有纲举目张的重要意义。

  4、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法治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响广泛深远。要立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全面梳理和检视法治领域的现状和趋势,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占领法治制高点,把握战略主动权,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核心利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5、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领导干部具体行使党的执政权和国家立法权、行政权、监察权、司法权,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法治能力强,全面依法治国就能顺利推进。总书记多次阐述不存在“党大还是法大”这个问题,这其中还有一个要求,就是领导干部要正确认识和对待法治。

  党作为一个执政整体、就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而言,当然要领导全面依法治国,要领导立法、执法、司法,但是,具体到每个党政组织、每个领导干部,就必须服从和遵守宪法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领导干部,一定要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确保所有的行为都符合宪法法律规范。

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心得篇3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公安机关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大力推进新时代法治公安建设,不断提升公安工作法治化水平和执法公信力。

  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党的领导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是党和人民手中的“刀把子”。必须坚持从政治上建设和掌握公安机关,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切实把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以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确保法治公安建设的正确方向。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是法治公安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的根本政治原则。要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的政治原则来坚守、作为政治建警最根本的任务来落实,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着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法治公安建设的不竭动力。

  把党的绝对领导贯彻落实到法治公安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涵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涉及法律规范、法治实施、法治监督、法治保障、党内法规等各个方面。要准确把握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高度统一的内在关系,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强化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切实把党的绝对领导贯彻到政治、思想、组织等各方面,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等各环节,将全面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法治公安建设的生动实践。

  将党的绝对领导作为全面推进法治公安建设的根本保证。推动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制度化、法治化。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等党内法规,严格落实党委重大事项决策议事制度,健全完善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制度和政治巡视巡察制度,健全完善对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等情况的督促检查、问责问效机制,全面落实各级公安机关主要领导“进同级政府班子”和异地交流任职制度,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法治公安建设中得到不折不扣贯彻落实。

  将捍卫党的长期执政地位作为法治公安建设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始终把防范政治安全风险置于首位,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敌对势力渗透颠覆捣乱破坏活动,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治藏方略,扎实抓好反分裂反恐怖斗争各项措施的落实,推进反恐维稳法治化、常态化,加强网络安全风险防控,坚决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法治公安建设的新要求新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人民公安来自人民,人民公安为人民,必须以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守社会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追求,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让人民群众更有安全感。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积极推动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源头稳控、多元化解、基层治理措施,切实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早、处置在小,严防各类矛盾交织叠加,全力防范化解重大涉稳风险,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集中打击新型网络犯罪和跨国跨境犯罪,依法严惩破坏市场竞争秩序、侵害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犯罪,依法严厉打击“黄赌毒”“食药环”“盗抢骗”等危害民生的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利益。大力加强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对治安重点要素的管理控制,推进公共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常态化制度化,严防发生重特大公共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积极适应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少捕慎诉”司法政策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依法慎重采取羁押性强制措施,切实规范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程序。完善当事人权利救济制度,依法办理行政复议、国家赔偿案件,健全群众信访举报投诉的受理处置、核查督办和结果反馈机制,切实维护企业和群众合法权益。不断改进执法方式方法,在严格依法履职的同时,准确把握社会心态和群众情绪,注重理性执法、人性化执法,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实现打击犯罪同保障人权、追求效率同实现公正、执法目的同执法形式有机统一。

  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公安政务服务。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规范审批服务事项办理,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深入推进“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加强公安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按照“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原则,实现审批服务网上办,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强化公安服务供给,改进管理服务理念和工作作风,进一步完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不断研究推出更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新政策新措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

  全面落实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求,持续推进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公安机关处于执法司法工作第一线,能不能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党和政府法治形象。要坚持不懈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切实提升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

  健全完善公安法规体系。完善的执法规范体系,在法治公安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要着眼于健全国家治理急需的法律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快推动修订出台人民警察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重要领域的法律法规,推动警务辅助人员地方立法,及时跟进研究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着力填补空白点、补强薄弱点。根据执法实践需要,不断加强执法制度建设,完善执法办案机制,健全打击违法犯罪、防范化解重大涉稳风险制度体系,实现执法行为规范化、标准化。

  全面落实严格执法要求。坚决捍卫法律权威,严守法定权责边界,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健全完善执法权责清单制度,健全落实依法决策机制。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健全以执法考评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评体系,完善执法办案评价指标体系和考评机制,深化考评结果运用。紧盯执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健全检查整改常态化机制,完善个案监督和执法巡查制度,确保执法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规范运行。

  深化执法监督管理机制改革。强化执法全流程全要素监督管理,深化受立案改革和刑事案件法制部门统一审核、统一出口工作机制改革,加快推进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全面落实办案审核机制,加强执法监督智能化建设,创新执法监督管理手段,着力构建系统严密、运行高效的执法监督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公安机关执法管理委员会、督察委员会的职能作用,深化“阳光警务”机制改革,自觉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依法接受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增强内外部执法监督合力。

  持续深化执法信息化建设。坚持把科技创新置于突出位置,推动高新技术在公安执法工作中的创新集成应用,深入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建设应用,强化数据精准赋能,有效支撑防范管控和精准打击。全面推行网上办案,建立健全执法全流程记录工作机制,加强执法大数据深度应用,完善执法问题自动预警、异常数据动态监测、执法质量考评等功能,加强对执法办案流程的智能化监管,实现办案规范留痕、监督即时精准,不断提升执法办案和监督管理效能。

  加强素质能力建设,着力打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公安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努力建设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队伍。”公安队伍是党领导下的纪律部队,也是一支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必须大力推进公安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着力锤炼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责任担当、铁一般的过硬本领、铁一般的纪律作风,确保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旗帜鲜明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紧密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大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深入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研讨实践活动,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各级公安机关理论学习和教育培训的必修课,不断深化全警思想认识,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突出政治标准,做到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领导干部的自觉行为和必备素质,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打击犯罪、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全面提升依法履职能力。将专业化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紧密结合全警实战大练兵,进一步突出实战实用实效,加强专项训练和实战演练,完善法律规定与实战应用相结合的执法培训机制,做到执法培训日常化、机制化、实战化,不断提高执法素质、执法能力和执法质量,努力实现法律效果和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深化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制度,加强考试结果运用,充分发挥以考促学、以考促用的积极作用。

  坚持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开展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决策部署,深化推进全国公安机关“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教育整顿,扎实推进中央巡视整改,突出抓好筑牢政治忠诚、清除害群之马、整治顽瘴痼疾、弘扬英模精神“四项任务”,全面正风肃纪、反腐强警,着力纯洁公安队伍。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加快制定修订各项纪律规定和条例条令,不断健全完善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制度体系。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推动完善人民警察荣誉制度和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全警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公安机关作为法治中国的建设者、推动者、践行者、捍卫者,将持续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忠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心得篇4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不断开拓法治建设新境界,形成了科学系统的思想体系。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集中起来说,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精辟概括的“十一个坚持”。全面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第一,深刻理解党的领导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全面依法治国绝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而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要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通过法治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实施。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确保党既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又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从严治党。

  第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实践证明,只有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才能最终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必须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为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提供制度化方案。

  第三,深刻理解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才能确保全面依法治国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领导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领导干部带头遵守法律、敬畏法律、掌握法律,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全面依法治国就能顺利推进。抓住了领导干部,就牵住了全面依法治国的“牛鼻子”。

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心得篇5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对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提出一系列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的重要论述。福建各级人大深入学习研究和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的重要理念与重大实践,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开创新时代福建人大工作新局面。

  追本思源,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重要理念,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善于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好坚持党的领导,更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更好推进依法治国。牢记嘱托,深入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在福建的贯彻落实。

  做到心中有“党”,始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人大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人大工作,以更高站位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福建省人大常委会迅速行动、担当作为,及时调整立法监督工作计划,加开两次常委会会议,专题审议多项疫情防控议题,作出四项有关决议决定,以法治力量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做到心中有“民”,始终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牢牢把握人民当家作主这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关切。三级联动开展食品安全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执法检查,连续四年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监督;
多级人大协同打造“人大代表在身边”工作品牌,开展代表约见活动,采用“一建议一评价”办法,提升建议办理实效。

  做到心中有“法”,始终助力推进全面依法治省。积极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助力法治福建再上新水平。今年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共审议促进乡村振兴、水污染防治等24项法规草案,通过14项,批准设区市法规19项,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8部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进一步为新时代新福建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心得篇6

  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在统筹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与全面依法治国之间的内在联系,必须加深理解、准确把握。

  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

  法治强则国家强,法治兴则国家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法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就要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继续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定,是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举措,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全面依法治国必将在我国展开壮阔的历史画卷。

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心得篇7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
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习近平法治思想既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又突出了工作重点和总抓手,具有举旗定向、纲举目张的重大意义。我们要深入学习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髓要义,不断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尤溪,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创造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

  一要坚持党建引领,铸牢对党忠诚警魂。

  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以党建统领队伍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思想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指导地位,全面提升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法治思想上来,永远保持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永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二要聚焦主责主业,践行为民初心使命。

  要忠诚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以建党100周年安保维稳工作为主线,不断深化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集中打击整治涉枪涉爆、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套路贷以及“黄赌毒”“食药环”“盗抢骗”等违法犯罪;
持续做大做强“e体+”智慧赋能中心,提升“小案快侦”等本领;
深入开展“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活动,不断推进“智慧安防小区”“雪亮工程”“居安工程”建设,推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档升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三要持续正风肃纪,锻造过硬公安铁军。

  深入开展“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教育整顿,大力整治“庸懒散”等作风顽疾,全面落实从严管党治警各项措施,坚持挺纪在前、刚性问责,着力纯洁公安队伍,打一场刀刃向内、正风肃纪的攻坚战,不断推进公安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着力锻造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四个铁一般”过硬公安铁军。

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心得篇8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思想,伟大思想领航伟大征程。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强大真理力量、独特思想魅力和巨大实践伟力,引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奋力开启法治中国建设新征程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人民法院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不断提高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推动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深刻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党从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长治久安的战略和全局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国家治理的法治体系更加完善、法治环境更加优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法治建设,绘就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宏伟蓝图。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确立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这在党和国家法治建设史上、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发展史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法治思想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建设法治中国指明了前进方向。这一重大理论成果凝聚着我们党领导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智慧,彰显了我们党厉行法治、奉法强国的坚定意志,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必将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磅礴力量,必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许多创新性理论观点,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作出重大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法治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和法的学说,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习近平法治思想扎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沃土,在引领法治中国建设波澜壮阔的进程中充分彰显实践伟力。习近平法治思想擘画了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壮阔蓝图,蕴含着深远战略思维、鲜明政治导向、强烈历史担当、真挚为民情怀,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提供了法治指引,必将引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不断迈向良法善治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运用法治和制度规则协调各国关系和利益、坚定维护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等重大理论观点,饱含对人类发展重大问题的睿智思考和独特创见。习近平法治思想立足国情又放眼世界,阐述了“中国之治”的法治经验,提出了全球治理的中国主张,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走适合自己国情的法治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为推进世界法治文明进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体系完整、理论厚重、博大精深,“十一个坚持”深刻回答了事关全面依法治国理论和实践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重大问题,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方向、重要地位、工作布局、重点任务、重大关系、重要保障。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政治和法治、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坚持党的领导和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深刻论述,廓清思想困惑,指引实践方向,确保法治中国建设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

  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公正司法的生动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指引下,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法治中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在司法领域不断形成生动实践。

  党的领导贯穿依法履职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习近平总书记连续7年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工作汇报,定向领航新时代人民司法发展。党的绝对领导贯穿人民法院依法履职全过程,全国法院干警将维护核心、绝对忠诚、听党指挥、勇于担当的政治要求铭刻于心、落实于行。

  新时代正确司法理念牢固树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树立新时代正确司法理念,教育引导广大法官把“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记在心里、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中。兼顾法理人情,恪守司法良知,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努力实现案件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坚持严格公正司法,坚守防止冤错案件底线,依法纠正聂树斌案、呼格吉勒图案、张文中案等一批冤错案件,让人权司法保障更加有力、产权司法保护更为有效。

  司法服务大局能力水平明显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更好发挥法治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人民法院紧扣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履职尽责,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高质量发展、打好三大攻坚战、国家重大战略、优化营商环境、疫情防控等出台一系列司法服务政策,审理一批标志性案件,努力做到经济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司法工作就跟进到什么阶段,切实履行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使命任务。

  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加快完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人民法院“四五改革纲要”全面收官,“五五改革纲要”稳步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持续深化。司法责任制、法官员额制、人员分类管理、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司法制约监督、统一法律适用、认罪认罚从宽、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等改革落地见效,司法质量、效率、公信力明显提高,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司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功能充分发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靠教育引导,还要靠制度规范、政策保障。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司法裁判惩恶扬善功能,旗帜鲜明保护英烈权益,保护诚实守信,惩治违法失德,引导价值取向,破解长期困扰群众的“扶不扶”“劝不劝”“追不追”“救不救”等法律和道德风险,努力让新时代司法更有力量、更有温度,让全社会充满正气、正义。

  中国特色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机制基本建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人民法院大力推进中国特色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为群众解决纠纷提供菜单式、集约式、一站式服务,促进矛盾公正、高效、实质性化解。2020年,全国法院受理的诉讼案件数量出现2004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中国法院不仅是司法裁判者,更成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服务提供者,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能力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

  执行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党中央要求,完善党政机关支持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制度,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让失信者寸步难行。人民法院坚决打赢为期3年的“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保障当事人胜诉权益,促进法治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中国特色执行制度、机制和模式展现巨大优势。

  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成熟定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旗帜鲜明反对司法腐败,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人民法院坚持深化司法公开,自觉接受监督,让热点案件审判成为全民共享的“法治公开课”。裁判文书上网公开1.2亿份,庭审直播超过1200万场,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四大公开平台成为展现中国司法公正的重要窗口,彰显了中国司法的制度自信。

  互联网司法模式走在世界前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现代科技应用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近年来,智慧法院建设加快推进,现代科技深度应用,互联网法院在平台建设、技术应用、规则完善、网络治理等方面探索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移动微法院”平台引领移动电子诉讼发展潮流。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智慧法院成功经受考验,实现“审判执行不停摆、公平正义不止步”,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越性。

  中国司法国际公信力、影响力日益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我国涉外司法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得到平等保护,越来越多的外国当事人主动选择我国法院管辖。“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不断健全,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司法服务举措跟进完善。人民法院坚持深化国际司法交流,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传播好中国法治声音。安全、环境、网络、知识产权等领域司法合作务实开展,发布世界执行大会上海宣言、世界互联网法治论坛乌镇宣言,为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贡献中国法治力量。

  奋力推动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在新征程上,人民法院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推动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真学真信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增强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把“两个维护”体现在依法履职尽责、推进法治建设的实效上。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永葆人民法院政治机关本色,矢志不渝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继承和发扬“马锡五审判方式”,依法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维护国家法治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切实维护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积极服务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依法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及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等保护力度,积极服务科技自立自强。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健全产权司法保护制度。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坚决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引导规范平台经济依法发展,促进营造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升司法服务水平。坚持强基导向,强化人民法庭建设,更好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加强海事司法建设,提升涉外司法效能,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坚持系统观念,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强司法制约监督,规范司法权力运行,推动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推进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健全中国特色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主动适应数字化变革,健全阳光司法机制,加强互联网法院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世界领先的互联网司法模式,让数字技术更好为公正司法赋能。

  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队伍。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广大干警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把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生动实践。抓好专业化能力建设,加快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审判人才。提高法官群众工作能力,做到既解决案件“法结”,又化解群众心结。推动队伍教育整顿走深走实,筑牢政治忠诚、清除害群之马、整治顽瘴痼疾、弘扬英模精神,坚持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切实纯洁法院队伍。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院、从严管理,以零容忍态度严惩司法腐败。加强依法履职保护,为敢于担当、秉公司法的干警撑腰鼓劲,让广大干警凝心聚力投身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人民法院要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奋勇前进,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和科技优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心得篇9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党和国家法治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热潮,已成为全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创造性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遵循,是引领法治中国建设在新时代实现更大发展的思想旗帜。习近平法治思想高屋建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我们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领会其重大意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不断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能力水平。

  充分认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习近平法治思想从历史和现实贯通、国内和国际关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呈现出四大标志性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看,习近平法治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新境界,具有理论的引领力,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历史性飞跃。我们党从建立革命根据地时就领导人民制定实施宪法法律,在近100年的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和理论创造力,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针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在理论上有许多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

  从实践意义上看,习近平法治思想拓展了社会主义法治新道路,具有实践的指导力,标志着法治中国建设的全面性拓展。长期以来,我们党总结运用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这些变革和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

  从历史意义上看,习近平法治思想赋予了中华法治文明新内涵,具有历史的穿透力,标志着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中华法治文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中华法系在世界五大法系中独树一帜,具有伟大的创造力和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我国古代法制成败得失,挖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精华,弘扬出礼入刑、隆礼重法的治国策略,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理念,天下无讼、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慎刑思想,赋予中华法治文明新的时代内涵,使中华法治文明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从世界意义上看,习近平法治思想为维护国际法治秩序贡献了新智慧,具有世界的影响力,标志着人类法治文明的时代性进步。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立足全人类立场,高举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旗帜,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明了应对全球性挑战、走向更加美好光明前景的方向,回击了单边主义、霸凌主义等“丛林法则”和唯我独尊、赢者通吃的历史逆流,为推动全球治理变革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创立,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人类法治文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其思想的光芒映照未来,其真理的力量影响深远,必将推动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在华夏大地上生机蓬勃、枝繁叶茂,必将为巩固和拓展“中国之治”、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千秋伟业夯基垒土、固本培元,更好地指引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进。

  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神实质

  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就其主要方面来讲,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精辟概括的“十一个坚持”。这“十一个坚持”,既是重要战略思想,又是重大工作部署,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吃透七个方面的精神实质。

  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的总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牢牢把握总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牢牢把握着力点,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继续推进法治领域改革,解决好法治领域突出问题。牢牢把握基本路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指明的政治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依法治国向哪里走、走什么路作出深刻论述,指明了前进方向。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通过法治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实施。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本质要求,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作为唯一正确道路,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走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决不照搬别国模式和做法,决不走西方所谓“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的路子。

  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的战略定位。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出发,深入阐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定位。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我们党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为更好治国理政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个全局性问题。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地位: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四个全面”中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作用:在统筹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确立的工作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准确把握新时代和新实践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基础上,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了战略部署和总体安排。坚持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为总抓手。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加快推进重要领域立法。形成有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惩治各类违法犯罪。形成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创新智能管理监督。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坚持把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作为系统工程。着眼法治国家这个目标,把党依法执政、各级政府依法行政作为关键,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突出法治政府这个重点,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则、划界限,规范行政决策程序,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夯实法治社会这个基础,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的重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不仅为我们指明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前进方向,还擘画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重点。牢牢把握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这个首要任务。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牢牢把握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个重要环节。提高立法质量,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培育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牢牢把握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这个迫切需要。完善涉外领域立法,强化涉外法律服务保障,服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加强国际执法安全领域合作;
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推动全球治理变革。

  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阐明的重大关系。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若干重大关系,廓清了相关思想困惑,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正确处理党和法的关系,深刻认识“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政治陷阱,是一个伪命题,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我国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治最大的区别。正确处理政治和法治的关系,深刻认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正确处理改革和法治的关系,深刻认识改革与法治相伴而生、同步推进,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正确处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正确处理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关系,发挥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互补性作用,确保党既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又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从严治党。

  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强调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队伍等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推动领导干部当好“带头人”,带头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推动政法队伍当好“排头兵”,加快推进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深入开展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推动法律服务队伍当好“建设者”,把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作为法律服务人员从业的基本要求,加强教育、管理、引导,推动法律服务工作者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依法依规诚信执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满腔热忱投入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推动法学院校学生当好“接班人”,推进法学院校改革发展,加大涉外法学教育力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又红又专的新时代法治人才。

  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要求

  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法治建设的组织领导,重大部署、重要任务、重点工作要抓在手上,确保落到实处。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同实施法治建设规划纲要统一起来,自觉落实到政法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使之成为引领新时代政法工作的理论灯塔和思想旗帜。

  要学出内心的“信仰”,更加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央政法委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理论中心组的学习重点内容,组织举办领导班子读书班、政法领导干部研讨班、新任地市政法委书记培训班,推动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学出坚定信仰,学出绝对忠诚,学出使命担当。要推动中央政法单位制定专门学习培训计划,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创新方式,开展全战线、全覆盖的培训轮训,让广大政法干警准确掌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髓要义。要把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增强政法干警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要推动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的重点课程,不断深化思想认识、筑牢理论根基。

  要讲出真理的“味道”,引导激励广大政法干警加快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协同推动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学校教育,纳入高校法治理论教学体系,做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继续办好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向广大法学院校师生深入宣讲习近平法治思想无可辩驳的真理力量。拟办全国政法系统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讲堂,推动广大政法干警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运用政法新媒体,通过媒体报道、评论言论、理论文章、短视频等形式,增强宣传教育的影响力,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广泛深入人心。要推动把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同普法工作结合起来,同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等活动结合起来,发挥好各类基层普法阵地的作用。

  要研出实践的“真知”,通过开展年度“十大课题”调研提高运用习近平法治思想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水平。在理论上,要举办好省部级政法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研讨班,进一步推动理论创新。要围绕“十一个坚持”确立一批需研究的重大课题,组织法学专家和实际工作者深入研究,提出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加强对法治领域错误思想观点的辨析批驳,帮助干部群众明辨是非,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心。在实践上,要针对一些执法司法人员不作为、乱作为、以权谋私、徇私枉法、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等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找出问题症结所在,提出解决途径办法。

  要干出法治的“亮点”,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围绕政治安全,筑起防范境外敌对势力渗透颠覆破坏的铜墙铁壁,铲除影响政治安全的土壤。围绕社会安定,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打造市域社会治理“前线指挥部”,确保把大矛盾大风险化解在市域;
坚持和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基层治理“前沿战斗堡垒”,确保把小矛盾小问题化解在基层。围绕人民安宁,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织牢织密公共安全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围绕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强执法司法权制约监督,规范执法司法权力运行,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围绕政法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打造党中央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新时代政法铁军。

  要压出担责的“铁肩”,推动政法系统为法治中国建设全面履职尽责。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会议上提出的重要部署要求,结合政法工作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列出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分工,一项一项抓实抓到位,确保各项任务落地生根。推动各部门高效能落实,不断提高各领域工作法治化水平。推动法治协调机构高质量统筹,积极履行统筹协调、督促检查、推动落实的职责,及时发现解决重大问题。

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心得篇10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胜利闭幕,这次会议是我们党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最为重要的成果,是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概括为习近平法治思想,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和提出,是时代的要求、实践的呼唤和历史的必然。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之所以取得重大历史成就,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导。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等重大政治判断,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需要日益广泛,特别是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全面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同时也更加需要科学的理论来指导法治中国的实践。习近平法治思想诞生于伟大的新时代,来源于共产党人对于法治不懈追求的历史和实践,也必将成为未来法治建设的指路明灯和根本遵循。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党的民主和法制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的最新探索和智慧结晶。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与法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是对毛泽东同志关于人民民主法律思想的丰富和深化,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坚持和创新,是对全面依法治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最新实践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与中国法治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推动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向前迈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持之以恒将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运用于全面依法治国新实践,不断探索解决中国法治问题的新路径,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的新认识,不断进行艰辛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党中央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勇于开拓创新,从而形成的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思想指导和理论支撑。

  二、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理念、观点、论断的集大成者,是对中国特色法治建设规律的理性认识和准确把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可分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法治思想系统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依据、本质特征、指导思想、内在要求、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对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强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体系完整、博大精深。8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法治中国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坚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法治建设;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
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对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对执政方式的实践探索,对执政使命的决心和担当。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九大报告中重点阐述的“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主体内容之一,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三、习近平法治思想继承并发扬光大了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精华,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汲取世界法治精华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法治文明和人类法治文化的理论贡献。

  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过程中,中国优秀传统法治文化和西方先进的法治经验是重要的理论渊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意研究我国古代法制传统和成败得失,挖掘和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汲取营养、择善而用。”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有着久远的、相对独立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具国家和民族特色的法律规范体系和法治观念体系。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自成体系的成文法律,汉唐时期则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经过长期的发展,传统法律文化要素已经沉淀为我国人民的文化基因,并潜移默化为人们行为模式和思想观念的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曾以战国时期商鞅“徙木立信”的典故为例,告诫我们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也曾借鉴我国古代德主刑辅、礼法并施的经验,要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体现了对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尊重、借鉴和吸收,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发掘传统法律文化精华,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得到传承和弘扬。同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我们也科学借鉴了世界各国法治的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抄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法治理念和法治模式。

  四、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未来法治中国建设的思想灯塔、根本遵循、前进方向。我们必须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行动指南,这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行稳致远的重要政治保障。

  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现出强烈的真理性、全面性和系统性。真理性是指它深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本质属性和根本规律,揭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人民性,符合共产党的执政规律、法治社会的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全面性是指它适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既统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又涵盖法治道路、法治理论、法治制度、法治文化。系统性是指它是一个完整的法治理论体系,既拥有法律规范体系和法治实施体系,又具有法律监督体系和法治保障体系,还包括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理论内容;
既强调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共同推进,又注重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一体建设。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指导新实践。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是我国未来法治建设的思想灯塔和根本遵循。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也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和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目标任务,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重要部署。在法治建设的康庄大道上,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际出发,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有效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再接再厉,乘势而上,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进军。

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心得篇11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对地方人大来讲,最重要的是自觉主动学、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并做到知行合一,用以破解地方人大工作中的堵点难点。

  要突出解决地方立法中不同程度存在的针对性、有效性差的问题,坚持小切口、精细化,让法规更具有操作性和执行力,更加务实管用。

  解决针对性差的问题,关键是要用立法主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大关切。我们坚持生态立法优先,先后制定了自治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条例,额济纳胡杨林保护条例,首次尝试区域协同立法,制定了乌海市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解决有效性差的问题,关键是要坚持小切口、精细化。立法实践中,坚持有几条写几条,哪条管用写哪条,减少空泛规定,让制度安排和规范设计更加精准。制定了自治区乌兰牧骑条例,对乌兰牧骑职称评定、经费保障、退出机制、品牌保护等作出具体规定。

  要突出解决监督工作中不同程度存在的“粗、宽、松、软”问题,始终做到真监督、真见效,在服务大局中体现人大担当、彰显人大作为。

  我们探索建立“人大首次监督问题清单制”和“跟踪监督问题清单销号制”,在初次监督时提出问题清单交政府办理;
再次监督时,听取政府落实问题清单情况报告。目前,已经形成问题清单工作全链条机制。

  一是坚持少而精,精准提出项目。三年来,我们的监督项目始终聚焦三大攻坚战、现代能源经济、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等推动高质量发展重大议题和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难点痛点问题。二是坚持“解剖麻雀”式调研,精准提出问题。我们首次组织三级人大上下开展联动监督,所有党组成员分赴31个贫困旗县进行调研,其中,派出前期调研小组赴6个贫困嘎查村入户蹲点,汇总形成5个方面25个问题的清单,交政府办理,其中24个已得到解决。三是坚持跟进监督,解决一项、销号一项。在首次监督提出问题清单后,第二年持续跟进听取政府落实问题清单情况报告,督促有关方面聚焦问题、逐项突破。

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心得篇12

  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内涵,明确提出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并非偶然的,而是具有明显的生成逻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推进法治建设的时代逻辑、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时代逻辑: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

  时代是思想之母。任何思想理论的产生,都是在一定时代条件下形成的。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就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时代最强音。然而,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与国内的、传统与新型的各方面矛盾和挑战叠加一起,使得我们面临着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其中,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蕴含的基本目标,又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途径。而法治是规范、是保障,在一个国家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如果没有全面依法治国,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可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迫切需要法治的保驾护航;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迫切需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

  历史逻辑:总结中国共产党加强法治建设历史经验的必然要求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法治建设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加强法治建设历史逻辑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历来重视法治建设。”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特殊背景下加强法治建设集中在党、军队和根据地的建设等方面,主要表现在中国共产党注重加强党和军队的纪律和规章制度的建设、注重革命根据地施政纲领等方面建设。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积累的法治建设宝贵经验为新中国成立后探索法治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在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加强法治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为改革开放后大力加强法治建设提供了历史根据。在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断深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经验。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把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鲜活经验。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关于法治建设的这些宝贵经验,需要理论化、系统化,从而为加强新时代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事实上,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艰难困苦中不断取得新胜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因此,适时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加强法治建设的历史经验,就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加强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可见,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加强法治建设的历史经验,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的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创新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内在要求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与新时代中国法治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反映了创新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理论逻辑的必然要求。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就在于与时俱进。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理论必然要能够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可见,创新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法治思想,就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基础上,并结合中国法治实际所进行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基本原则,贯彻运用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继承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思想;
借鉴了中国优秀传统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同时,习近平法治思想更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基础上进行系统总结和全面创新而形成的。可见,习近平法治思想,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基本原则,又丰富和创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创新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解决我国法治领域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

  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在全面总结我国法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回应法治建设实践难题而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解决我国法治领域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反映了法治建设实践逻辑的必然趋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尽管我国全面依法治国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法治建设的新突破,然而在法治建设领域依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都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法治领域改革面临许多难啃的硬骨头。”我国法治实践中存在问题,其中法治理论滞后是一个重要原因,只有先进的科学理论才能够正确地指导实践。正是由于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的需要,习近平法治思想应运而生。因此,习近平法治思想是解决我国法治实践和法治领域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体现了法治建设的实践逻辑。

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心得篇13

  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内涵,明确提出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并非偶然的,而是具有明显的生成逻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推进法治建设的时代逻辑、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时代逻辑: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

  时代是思想之母。任何思想理论的产生,都是在一定时代条件下形成的。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就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时代最强音。然而,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与国内的、传统与新型的各方面矛盾和挑战叠加一起,使得我们面临着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其中,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蕴含的基本目标,又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途径。而法治是规范、是保障,在一个国家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如果没有全面依法治国,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可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迫切需要法治的保驾护航;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迫切需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

  历史逻辑:总结中国共产党加强法治建设历史经验的必然要求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法治建设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加强法治建设历史逻辑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历来重视法治建设。”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特殊背景下加强法治建设集中在党、军队和根据地的建设等方面,主要表现在中国共产党注重加强党和军队的纪律和规章制度的建设、注重革命根据地施政纲领等方面建设。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积累的法治建设宝贵经验为新中国成立后探索法治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在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加强法治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为改革开放后大力加强法治建设提供了历史根据。在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断深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经验。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把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鲜活经验。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关于法治建设的这些宝贵经验,需要理论化、系统化,从而为加强新时代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事实上,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艰难困苦中不断取得新胜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因此,适时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加强法治建设的历史经验,就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加强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可见,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加强法治建设的历史经验,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的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创新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内在要求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与新时代中国法治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反映了创新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理论逻辑的必然要求。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就在于与时俱进。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理论必然要能够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可见,创新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法治思想,就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基础上,并结合中国法治实际所进行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基本原则,贯彻运用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继承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思想;
借鉴了中国优秀传统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同时,习近平法治思想更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基础上进行系统总结和全面创新而形成的。可见,习近平法治思想,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基本原则,又丰富和创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创新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解决我国法治领域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

  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在全面总结我国法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回应法治建设实践难题而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解决我国法治领域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反映了法治建设实践逻辑的必然趋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尽管我国全面依法治国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法治建设的新突破,然而在法治建设领域依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都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法治领域改革面临许多难啃的硬骨头。”我国法治实践中存在问题,其中法治理论滞后是一个重要原因,只有先进的科学理论才能够正确地指导实践。正是由于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的需要,习近平法治思想应运而生。因此,习近平法治思想是解决我国法治实践和法治领域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体现了法治建设的实践逻辑。(作者: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白清平、杨志强)

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心得篇14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纵深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公安机关要牢牢把握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大力推进新时代法治公安建设。

  一要突出党建引领铸警魂。

  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切实把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市县委的工作要求落到实处,把党的绝对领导贯穿到法治公安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要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等党内法规。

  二要忠实履职尽责保平安。

  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
全面深化“雪亮工程”“居安工程”,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努力提供优质高效公共管理服务。加快推进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和跨部门执法办案平台建设,坚持不懈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改进执法方式方法,强化执法监督,整治执法突出问题,切实把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的执法要求落到实处。

  三要打造过硬铁军树形象。

  结合全警实战大练兵,加强法治教育,不断提高法治素养和执法能力水平;
坚持铁腕治警、正风肃纪,把开展教育整顿与抓好县委巡察整改紧密结合起来;
坚持领导带头,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打击犯罪、维护稳定、化解矛盾、应对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心得篇15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胜利闭幕,这次会议是我们党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最为重要的成果,是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概括为习近平法治思想,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和提出,是时代的要求、实践的呼唤和历史的必然。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之所以取得重大历史成就,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导。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等重大政治判断,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需要日益广泛,特别是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全面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同时也更加需要科学的理论来指导法治中国的实践。习近平法治思想诞生于伟大的新时代,来源于共产党人对于法治不懈追求的历史和实践,也必将成为未来法治建设的指路明灯和根本遵循。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党的民主和法制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的最新探索和智慧结晶。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与法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是对毛泽东同志关于人民民主法律思想的丰富和深化,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坚持和创新,是对全面依法治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最新实践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与中国法治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推动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向前迈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持之以恒将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运用于全面依法治国新实践,不断探索解决中国法治问题的新路径,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的新认识,不断进行艰辛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党中央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勇于开拓创新,从而形成的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思想指导和理论支撑。

  二、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理念、观点、论断的集大成者,是对中国特色法治建设规律的理性认识和准确把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可分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法治思想系统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依据、本质特征、指导思想、内在要求、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对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强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体系完整、博大精深。8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法治中国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坚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法治建设;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
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对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对执政方式的实践探索,对执政使命的决心和担当。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九大报告中重点阐述的“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主体内容之一,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三、习近平法治思想继承并发扬光大了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精华,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汲取世界法治精华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法治文明和人类法治文化的理论贡献。

  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过程中,中国优秀传统法治文化和西方先进的法治经验是重要的理论渊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意研究我国古代法制传统和成败得失,挖掘和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汲取营养、择善而用。”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有着久远的、相对独立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具国家和民族特色的法律规范体系和法治观念体系。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自成体系的成文法律,汉唐时期则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经过长期的发展,传统法律文化要素已经沉淀为我国人民的文化基因,并潜移默化为人们行为模式和思想观念的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曾以战国时期商鞅“徙木立信”的典故为例,告诫我们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也曾借鉴我国古代德主刑辅、礼法并施的经验,要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体现了对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尊重、借鉴和吸收,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发掘传统法律文化精华,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得到传承和弘扬。同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我们也科学借鉴了世界各国法治的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抄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法治理念和法治模式。

  四、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未来法治中国建设的思想灯塔、根本遵循、前进方向。我们必须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行动指南,这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行稳致远的重要政治保障。

  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现出强烈的真理性、全面性和系统性。真理性是指它深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本质属性和根本规律,揭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人民性,符合共产党的执政规律、法治社会的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全面性是指它适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既统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又涵盖法治道路、法治理论、法治制度、法治文化。系统性是指它是一个完整的法治理论体系,既拥有法律规范体系和法治实施体系,又具有法律监督体系和法治保障体系,还包括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理论内容;
既强调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共同推进,又注重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一体建设。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指导新实践。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是我国未来法治建设的思想灯塔和根本遵循。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也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和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目标任务,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重要部署。在法治建设的康庄大道上,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际出发,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有效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再接再厉,乘势而上,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进军。

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心得篇16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不断开拓法治建设新境界,形成了科学系统的思想体系。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集中起来说,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精辟概括的“十一个坚持”。全面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第一,深刻理解党的领导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全面依法治国绝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而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要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通过法治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实施。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确保党既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又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从严治党。

  第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实践证明,只有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才能最终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必须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为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提供制度化方案。

  第三,深刻理解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才能确保全面依法治国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领导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领导干部带头遵守法律、敬畏法律、掌握法律,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全面依法治国就能顺利推进。抓住了领导干部,就牵住了全面依法治国的“牛鼻子”。

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心得篇17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是一篇新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献,充分反映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期盼和意愿,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如下: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四个全面”的提出,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日臻成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全面深化改革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个全局性问题,这是中共中央全会第一次专门研究法治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将为前三个全面提供坚强的领导和组织保障。包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内的“四个全面”无疑成为新一届中共中央集体治国理政的主要纲领和奋斗目标。我对讲话提出的要求非常的赞同,作为一名党派机关干部我感受体会最深的就是我们要形成人们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制环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于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要加快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

  二、依法治国要坚持依宪治国。宪法是我国的基本法,它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政治团体的共同意志,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一切行为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准则,这是建设法制社会的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各级各部门应该增强宪法意识,加强对宪法的系统学习,让宪法的精神、精髓和要求入脑入心入行。作为民主党派成员,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去遵守这一基本要求,以主人翁的意识,主动参与法制建设,自觉遵守法律制度、自觉坚持参政为民、服务为民的工作职责、自觉的把实现中国梦作为价值追求,时刻以法律的要求规范自己,为法治中国的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三、要正确处理好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习近平指出,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一方面,在推进法治的进程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另一方面在坚持党的领导过程又必须遵循法治的原则,既要坚决防止依法治国企图脱离党的领导的错误倾向,又要严厉打击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不良现象。总书记的讲话从更高的层面上,为我们揭示了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问题,也为我们民主党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重大政治任务,坚定不渝的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念不动摇,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断提高民主党派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进一步夯实多党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四、要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法治,简言之,就是依法而治,即管理国家、治理社会主要依靠法律这种普遍、稳定、明确的规范和规则,而不是法律之外的某些习惯和办法,更不是个人包括的意志和看法。强调各级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就是要求各级干部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推动工作和事业发展时,根据法律规则认识和解决问题。推动民盟工作同样如此,参政议政要尊重法治原则,讲究法治程序,一切工作都要在法治范围内活动;社会服务工作要尊重民意,体察民情、顺应群众诉求,并通过社会服务工作积极引导广大民众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律办事,靠法律维权,争做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心得篇18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公安机关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牢牢把握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推进新时代法治公安建设,着力提升公安工作法治化水平。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不放松。

  围绕建党100周年的主题主线,统筹开展疫情防控、风险化解、隐患治理、机制改革等各项公安工作,争取以优异的答卷,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

  二是坚持人本思想不放松。

  始终牢记“警察”前面的“人民”二字,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充分发挥“e体+”智慧赋能作用,以“百万警进千万群”为抓手,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开展“减量控大”、安全检查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努力把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是坚持队伍建设不放松。

  以“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教育整顿为重要手段,以“四个铁一般”为标准,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不断提升民警法治能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推荐访问: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