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谈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9篇

浅谈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9篇

时间:2022-08-28 09:10: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浅谈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9篇浅谈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020年12月·第34期(总第662期)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9篇,供大家参考。

浅谈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9篇

篇一:浅谈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0 年 12 月·第 34 期 (总第 662 期)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19 年度家庭教育专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9]GHBZX226)研究成果作者简介:陈彩玲(1984-),女,甘肃古浪人,中学二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闫肃忠(1985-),男,甘肃天水人,中学二级教师,从事高中历史教学与研究。目前,一些不文明的现象随处可见:在公众场合大喊大叫者有之;在旅游景点,不遵守公共秩序,乱涂乱画者有之;为了在朋友圈炫耀,在不该攀登的地方拍照片者有之;在公共场所,随意乱扔垃圾者有之。这些不文明现象的产生,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家庭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出现缺失,传统文化在这些人身上出现了断层。可以说,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千千万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注重家庭教育刻不容缓。尤其是家庭教育要很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导家庭教育,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落地生根,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古人有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途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家庭教育也受到一定冲击,在一定程度上重智轻德等不良思想影响了家庭教育的健康发展。家长的教育理念以及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可以潜移默化地渗入孩子行为意识中。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有重要影响,能够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为孩子进入学校接受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家庭教育是具有连续性的教育,从孩子出生到成长,再到接触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都在发挥作用并伴随着孩子的一生。二、家庭教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1.家庭教育意识淡薄,缺少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导从古到今,在我国历史上就有很多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为了让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不受不良环境的影响,孟母多次搬家,最后搬到了书院旁边。为了让儿子继续完成学业,孟母剪断织布机上的布,教育儿子做事不能半途而废。这些故事告诉人们,作为孩子的父母,一定要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意识的强弱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成败。但是,当下好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出现偏差,对孩子缺少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指导。他们认为,作为孩子的父母,只需要给孩子提供人衣食住行就可以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应该属于学校,属于孩子的老师,不自觉地将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向学校。这就导致庭教育缺失,家长教育意识淡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出现空白。2.家庭教育理念偏离传统文化的指导当下部分家庭教育中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家长对教育的功利心过强,忽略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有的家庭过分溺爱孩子,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在物质上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这就导致孩子做一切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目中无人,不懂感恩,从而很难适应社会。这些问题的产生不能不说家庭教育出现了偏差,使孩子缺少传统文化的滋养,最终导致家长、社会都会深受其苦。3.家长自身传统文化综合素质不够受自身的教育程度和综合素质影响,有很多家长忽略了传统文化对家庭教育的意义。传统文化得到家长的认可和重视,才能有效传递给孩子。但是部分家长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较为欠缺,如何对孩子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呢?如果家庭教育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家长不热衷运用传统文化教育孩子,就无法真正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另外,还有的家长会将家庭教育的责任交给祖辈,自身对孩子的教育意识不强。家长的言行不当也会给孩子教育带来负面影响。当前,不少家长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导家庭教育摭探陈彩玲1 ,闫肃忠 2(1.甘肃省古浪县大靖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甘肃 古浪 733100;2.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新阳中学,甘肃 天水 741000)摘 要:要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结合,既发挥学校教育作用,又要加强家庭、社会与学校之间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我国的传统文化对家庭教育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阐述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指出在家庭教育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家庭教育中借鉴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庭教育;家校合力;家长素质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34-0128-02觼 訉 訙 訝

 2020 年 12 月·第 34 期 (总第 662 期)响。如果家长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上存在问题,那么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就很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家庭教育缺少正能量的传播,就会影响孩子的个性养成与健康发展。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可能意志较为薄弱,做事没有毅力,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甚至产生拜金主义的价值取向等不良思想。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导家庭教育的策略1.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从学校教育看,传统文化在新课改中得到较大重视,小学、中学、大学都将优秀传统文化大量融入教材,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百年教育大计的重要举措,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因此必须重视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渗透,鼓励家长学习传统文化,注重家校联动,从而实现传统文化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2.家长应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和素质传统文化融入家庭教育是通过家长实现的,想要在家庭教育中实现传统文化教育,家长也需要提前对传统文化进行“备课”。家长要对传统文化有自己的理解,这样才能有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首先家长需要不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并根据孩子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运用合适的教育方法。家长只有认真研读传统文化经典,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才能有效提高家庭教育的效能。家庭教育是无形的也是有形的,传统文化强调的言传身教,就是要求家长在一言一行中熏陶孩子。比如孩子处于低年级阶段,家长就需要结合孩子的发展特点实施启蒙教育,培养孩子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并与学校教育有效结合,加强孩子对汉字、古诗词以及传统节日的理解。还要引导孩子孝敬父母、尊敬教师,做到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从而实现传统文化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3.家长应结合传统文化开展家庭教育首先,家长要转变对传统文化融入家庭教育的认知,不能狭隘地理解传统文化教育就是学校的事。因为传统文化融入家庭教育是持续性的教育,不能因为孩子进入学校、社会就停止教育,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是可以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同步实施的教育。其次,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强化孩子的感恩教育。要培养孩子“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的感恩之心,使孩子对社会、家庭、父母、教师心存感恩。曾有一篇报道,一个初中的孩子给父亲发了条短信,内容只有三个字:“爸:钱。儿。”从中可以看出,孩子的表达缺乏起码的感恩之心。所以感恩教育在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孩子学会感恩,才能在未来走得更远。四、结语总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导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深入认识传统文化,加强自身学习,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育人的大智慧,从而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要时时刻刻在家庭教育中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重视言传身教的作用,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榜样,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落地生根,促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参考文献:[1]杨雪松.在家庭教育中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2).[2]张东燕,高书国.现代家庭教育的功能演进与价值提升—— — 兼论家庭教育现代化[J].中国教育学刊,2020(01).[3]王永祥. 儒家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7.[4]谭林,张明丽.浅议现代家庭教育的缺失与对策[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1).Study on Family Education GuiDed By Chinese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Chen Cailing 1 , Yan Suzhong 2(1.Daj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Center of Gulang County, Gansu Province, Gulang 733100, China;2.Xinyang Middle School, Maiji District, Tianshui City, Gansu Province, Tianshui 741000, China)Abstract: 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 school education, family education and social education, not only to play the role ofschool teaching, but also to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family, society and school to form educational joint force.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uiding family educa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of family education,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heritance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family, and putsforward the educational strategy of learning from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 family education.Key words: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family education; home school cooperation; parents" quality觼 訉 訚 訝

篇二:浅谈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实践研究■曹碧艳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西关小学 746000)【摘 要】为了研究如何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家庭教育中,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家庭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但不同家庭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父母的教育程度越高,其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程度也就越高,更新家庭教育的概念,学生越早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它也就越容易在其内心生根发芽。针对以上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建议。【关键词】传统文化;家庭教育;教育融合【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6-0029-01  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推进,一些外来的腐朽文化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家庭是人类现实生活最基本的单位。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家庭在学校和社会教育中,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孩子们品德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对家庭教育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实现途径的理论探索上。此外,很少有研究探讨家庭教育,会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产生重要性的影响因素。针对这一点,有必要研究和分析不同类型的家庭的重要性,以及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并提出建议,进一步发挥家庭教育在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二、研究数据反映的问题1.家庭的影响因素。(1)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其与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呈正比。只有 26.67%的平均学龄在0-5岁的家庭重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教育。平均学龄12年以上的家庭比例达到52.94%。一方面,教育水平越高,知识面也就越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就越深;另一方面,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特别是居住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父母,其视野更加开阔,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也有着更深刻的认识。(2)家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父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越高,对其重视的程度就越高。本次调查的样本都是家庭优秀传统文化意识较低的人群,仅有31个家庭的优秀传统文化意识较高。及该意识淡薄的家庭和家长,其比例分别为14.29%、39.22%和70.97%。父母只有了解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用它来教育孩子。相反地,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实例,就更不可能传输给孩子关于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3)家庭教育理念。调查发现,大多数家庭认为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有益的,但很少有家庭真正重视这方面的教育。究其主要的原因是,大多数家长并没有树立起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他们普遍认为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成绩,让他们进入理想的大学才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所以,他们更注重孩子文化课程的教育,而忽视了对其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可见,家庭教育观念,也是影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因素。(4)学生学习组。调研的结果表明,学生的成绩越好,家长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越低。小学阶段的家长表示,他们的孩子年龄更小,对新奇的事物更加感兴趣,更愿意倾听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随着许多学生学业任务的增加,他们的父母也很少有机会,去教育他们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5)民居创建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氛围。在优秀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大民村和长里寨村,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家庭比例高达72.58%。据当地村民介绍,该村拥有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经常组织活动加深村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此外,祖父母留下的精神遗产一定会传给下一代,所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非常重要。一些父母在调查中表示,当地政府经常举行一些活动,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或张贴标语,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使公众理解的重要性,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例子,增强公众的学习意识,弘扬这方面的内容。三、结论与建议家庭教育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父母受教育的程度、以及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家庭教育理念、学生的学习年限、居住地优秀的传统文化氛围、当地政府的重视是影响家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地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家庭教育,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父母应该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家长要想更有效地教育孩子,就必须拥有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他们可以通过查阅文献,或者参加交流研讨会来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第二,父母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应克服传统的“唯分数论”、“唯考试论”等错误观念,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作为教育的指导,通过“团结”、“爱和平”、“勤奋勇敢”、“自强不息”等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来引导孩子们不断前进。第三,教育应该划分为学校部分。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处于较低的阶段,家长应优先重视孩子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多讲故事,多参观名胜古迹。四是,加强孩子们的个人体验。“看比听好,实践比看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不应停留在理论层面。家长应带孩子参观优秀传统文化场所,鼓励孩子参加社区或政府组织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以增强孩子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参考文献[1]梁祝,吕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学生健全人格[J].基础教育参考,2015(1):66-68.[2]吴安春.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基础教育参考,2014(11):8-9.[3]于春海,杨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与体系构建[J].重庆社会科学,2014(10):67-75.[4]高仕恒.把传统美德融入家庭教育[J].基础教育参考,2011(4):67-68.[5]熊和妮,任梦莹.关于劳动阶层家庭教育研究方法的探讨[J].教育学报,2016(2):18-26.[6]黄宗武.家庭教育对初中生学习心理影响的调查分析[J].基础教育参考,2009(7):70-73.[7]李晓蓉.家校共育催生传统文化教育新生态[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7(3):12-14.本文系2019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家庭教育专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实践策略研究》课题号 GS【2019】GHBZX291在兴趣课程中如何对智障学生渗透思想教育■李火燕 (广东省云浮罗定市特殊教育学校 527200)【摘 要】为了让特殊孩子的世界多彩缤纷,今后能够融入社会,我们根据特殊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和动手能力等情况,遵从缺陷补偿原则,开设了诗词诵读、篮球、合唱、舞蹈、打击乐等异彩纷呈的兴趣课。对特殊学生进行休闲兴趣教育的同时,对他们渗透思想教育。【关键词】兴趣活动;智障学生;渗透;思想教育【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6-0029-01  在提倡“随班就读”“普特融合”的今天,智障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对他们的教育不仅教会基本的生活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开展兴趣课的目的智障儿童的显著特点是语言发育迟缓、行为动作缓慢、智力低下、记忆能力差、注意力难以集中。由于中、重度智障儿童及多重残障儿童大脑受损较重,使他们认知、情感、沟通能力、休闲能力以及自我服务、社会适应能力等明显落后。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特殊教育学校以“补偿缺陷、学会生存、适应社会”为宗旨,为了让特殊孩子的世界多彩缤纷,今后能够融入社会,我们根据特殊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和动手能力等情况,遵从缺陷补偿原则,开设了诗词诵读、篮球、合唱、舞蹈、打击乐等异彩纷呈的兴趣课。发现特殊孩子的亮点和特长,发掘他们的潜力,把他们的潜力最大化;提高自信心和与人交流的能力,改善学生个体和社会及他人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休闲兴趣能力和良好的兴趣习惯的同时,对他们渗透思想教育。二、在诗词颂读中加强品德教育智障儿童情感发育长期停留在比较低级的层次火水平上,难以有高级情感体验。在诗词诵读兴趣课中,我们通过诗词诵读的训练,以读为主,有节奏地反复颂读中,加强学生识记能力,在熟读中理解诗意。训练时,我们会刻意挑选一些带有生活情感的诗词,在颂读中渗透品德教育。如熟读《悯农》后,播放动画帮助在学生理解诗意,让他们明白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勤汗水换来的,饭桌上不能浪费粮食。又如读《游子吟》时,让智障学生体会母亲对儿女深沉的爱,教育他们要爱父母,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三、在篮球运动中培养智障学生的自信心智障学生的反应慢、动作协调能力差。他们依赖性大,主动性差,不会主动去克服困难。智障学生虽然没有正常孩子那样的表现能力和表现欲望,但他们都喜欢被老师、同学、家长的表扬,从别人的表扬中,他们能体会到别人对自己的肯定,从而影响到他们的情绪、积极学习的态度和自信心。所以,教师平时训练中要以表扬、激励为主,要经常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当他们完成一个动作,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如:“你真棒!”“做得好!”“有进步!”等。对于动作训练滞后的学生,切勿侮辱他们的人格,要积极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他们、表扬他们,这种评价会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理解和尊重,会让他们的身心愉悦起来,从而增强自信心。四、在打击乐训练中渗透团结教育乐器是打击乐训练中少不了的辅助工,特别是利用一些简单、易操作的打击乐器,如:小鼓、三角铁、小铃等,这些乐器音色优美、音调丰富,且演奏方法很简单,学生既可以用来学知识又可以用来玩,一举两得。打击乐演奏最讲究听从指挥和各种乐器之间的配合。我校的打击乐队员在长期的训练中培养了强烈的集体感,配合默契。他们排练的《爱我中华》在2020年校园元旦文艺汇演中获得了一等奖;《铃儿响叮当》代表学校参加市中小学生艺术节的展演。五、在舞蹈中感受美的熏陶舞蹈兴趣组的老师为学生精心选好音乐,设计好舞蹈动作,创设情境,让智障学生通过音乐和肢体动作的结合,训练了动作的协调性,这样不仅激发和满足了他们自我表现的欲望,使他们真正体会了舞蹈的内涵,更是从舞蹈中感受美的熏陶。训练时,舞蹈组的老师们借助一体机教学平台,先让智障学生感受整段舞蹈,体会舞蹈的美,然后一个动作、一个节拍,慢慢的教导,有时一个动作都要逐步分解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尽量动作规范,姿势优美。很多时候,一支舞要用一个学期反反复复练习,学生才能走上舞台。看着智障孩子在校园艺术节汇演中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沉浸在舞蹈的海洋里,作为一个特教老师,我们感到很欣慰。兴趣课程是为了丰富和发展特殊学生的生活,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生活,融入社会。在发展智障学生各项兴趣能力的同时,更关注他们在活动当中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篇三:浅谈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0 年 12 月·第 36 期 (总第 664 期)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19 年度家庭教育专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对家庭教育影响的实践研究” (课题立项号:GS[2019]GHBZX192)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胡阳德(1969-),男,甘肃民勤人,一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内心需求。青少年学生正处于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道德判断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几千年中华文明成果的集中体现,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因此,家长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家庭教育,以提高家庭教育的综合水平,让孩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认知和理解,并内化于心,以提升孩子的道德品质,规范孩子的行为,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一、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即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可以起到引领孩子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1.让孩子实现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在家庭教育中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让孩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并将其内涵内化于心,实现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引领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让孩子学会做人、做事。例如,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和谐友善、诚信、谦虚、孝顺等理念,这些理念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积极意义。2.提升家长的综合素养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积淀,底蕴深厚,能够提升家长的综合素养。家长是孩子接触最多的人,同时也是孩子的第一任人生导师,孩子任何一个习惯的养成,都与父母有很大关系。因此,家长要通过学习,积极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继而提高家庭教育水平。3.提高家庭教育综合水平在家庭教育中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让家庭教育有章可循,也更有着力点。家长通过学习、研究,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然后将其应用于家庭教育中,能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综合水平,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二、当前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1.重智轻德受“应试教育”影响,家长更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就是所谓的智力教育,而忽视孩子的德育。而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基是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家长“急功近利”的心态导致家庭教育出现了重智轻德的现象,如“拾金不昧” “助人为乐” “团结友爱”等传统价值观在家庭教育中甚至很少出现。有的家长认为只要孩子读书好,其他事都可以忽略。这种功利化、世俗化的家庭教育观念容易造成孩子价值观的扭曲,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2.教育方法有待改进在家庭教育中,有的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在经济方面几乎是有求必应,而在道德教育上却处于放任不管的状态,这容易导致孩子在与其他人交往时出现虚荣、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等情况。而有的家长对孩子则过于严厉,甚至存在“棍棒教育”的情况,这种家庭教育的结果是孩子习惯用武力解决问题,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心理问题。三、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1.家长要以身作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身教胜于言教”用于家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胡阳德(甘肃省民勤县大滩镇完全小学,甘肃 民勤 733303)摘 要: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家庭教育的综合水平,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家长要具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家庭教育的意识,既要与时俱进,也要忠于原典,让孩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同时注重家校联合教育,切实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关键词:家庭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综合水平;全面发展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36-0142-02觼 訋 訓 訝

 2020 年 12 月·第 36 期 (总第 664 期)庭教育中就是希望家长能起到积极的榜样作用。家长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人生导师,一举一动都影响到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家长要通过不断学习,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优秀家庭教育观念,不断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并在行动上积极践行,以身作则,提高孩子面对问题、处理事务的能力,引领孩子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品德修养、良好行为习惯的人。2.与时俱进,忠于原典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要做到与时俱进、忠于原典。虽然这两项内容看起来是相互矛盾的,但在家庭教育中两者却可以相互依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思想也在发生变化,所以,家长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与时代发展相接轨,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例如,家长在对孩子进行礼仪文化渗透时,会引入“孔融让梨”的故事,教育孩子要学会谦让,做事要懂得遵守公序良俗。但也有的家长积极转变思维,把孔融让梨作为“学会分享”的教育内容,这样既融合了时代观念,同时也能够继承、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3.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可以从日常生活、传统节日、传统文化艺术活动以及经典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入手,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例如,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让孩子学会孝顺父母、尊敬师长,通过家务劳动让孩子学会担当,通过餐桌礼仪培养孩子的修养等。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每一个节日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家长通过引导孩子传承传统节日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活动多种多样,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审美体验,更能够提升孩子的民族自豪感。而一些经典成语、寓言故事则蕴含着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内容,对引导孩子形成坚韧的品质、自强自立的精神等,都具有积极意义。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通过不断丰富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可以有效提高孩子参与家庭教育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孩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在道德品质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上,这有利于促进孩子健康成长。4.注重引入家校联合教育下的传统文化渗透家长受自身各方面因素影响,家庭教育意识、家庭教育观念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要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的各项主题活动、教育活动,实现家校联合教育下的传统文化渗透。学校也有责任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端正家长的家庭教育态度,让家长掌握更多的家庭教育方法、技巧。四、结语总之,在家庭教育活动中,家长要科学、合理地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做到以身作则,注重提升孩子的综合道德素养。同时,家长要丰富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提高孩子参与家庭教育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另外,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的各项主题活动、教育活动,实现家校联合教育下的传统文化渗透,让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成长。参考文献:[1]王建勋.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农村家庭教育融合的策略[J].教书育人,2019(34).[2]毕国帅.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3]王小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问题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9.[4]杨雪松.在家庭教育中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2).Research on the Infiltration of Chinese Excellent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into Family EducationHu Deyang(Quanquan Primary School of datan Town, Minqin County, Gansu Province, Minqin 733303, China)Abstract: The infiltration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family education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comprehensive level of family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children"s all-round development. Parents should have the consciousnessof introducing the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family education. The education methods should not only keeppace with the times, but also be loyal to the original code, so that children can internalize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culture in their hearts.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joint education between family and school, and givefull play to the positive role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 family education.Key words: family education;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omprehensive level;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觼 訋 訔 訝

篇四:浅谈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0 年 12 月·第 34 期 (总第 662 期)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19 年度家庭教育专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9]GHBZX226)研究成果作者简介:王莉(1982-),女,甘肃古浪人,二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梁守燕(1980-),女,甘肃古浪人,二级教师,从事数学教学与研究。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补充和延伸。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代替不了家庭教育。其中,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人格塑造、身心发展以及习惯养成。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家庭教育中,有利于孩子塑造良好品格,身心健康成长,养成良好习惯。一、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有的家长没时间学习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教育孩子全凭个人感觉和个人经验;有的家长喜欢唠叨式说教,习惯将孩子与其他孩子做对比,从而引发孩子的叛逆心理。有的家庭习惯对孩子的事情包办,洗手、吃饭都是家长帮着做;有的家庭是由老人带孩子,隔代溺爱导致孩子养成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1.家庭教育的观念陈旧,不一致家庭教育观是家长在培养孩子过程中所持有的基本观点。如果家长没有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就会直接影响到家庭教育的质量。有的家长对家庭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没有对孩子进行独立人格的有效培养,这与素养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家庭教育还存在教育观念不一致的问题,导致教育出现偏差。家庭教育理念的不一致,不仅体现在隔代教育问题上,父母之间也存在教育理念的冲突,对孩子的教育缺乏系统性,从而错失本应引导和辅助孩子建立良好习惯的最佳培养期。教育观不一致会导致孩子具有双重人格,影响孩子的人格塑造、身心发展以及习惯养成。2.家庭教育追求功利化现在,家庭教育有功利化发展的趋势。部分家长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认识不足,只重视孩子的知识教育,在提高孩子学习成绩上下血本,花大力气,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如书法、舞蹈、口才、钢琴、语文、数学、英语等,一味追求孩子的高分数,却忽视对孩子道德品质的培养。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使一个孩子立足于社会的不仅是高分数,更是个人的品德。这种重智轻德、舍本逐末的家庭教育方式,不符合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如电影《闪亮的风采》中,钢琴师大卫·赫夫考的父亲对其家教极严,只要求其在钢琴技能上有造诣,而对其理想追求视而不见,最终父子之间发生决裂。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部分家长习惯做“木匠”雕刻孩子的一生,而不愿意将“刻刀”交给孩子,由他们去雕刻自己的人生。3.家庭教育方式不科学在家庭教育中,有的父母缺乏科学方法,出现了家庭教育的不科学和片面化,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人格塑造、身心发展以及习惯养成。有的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不论是否合理,都尽量满足。这部分家长认为再苦不能苦孩子,所以孩子提出的要求有求必应,最终使得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久而久之,养成自私骄横、唯我独尊、任性、目空一切等不良习惯,不利于人际交往。还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严厉,对孩子的期望值较高,甚至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强迫孩子进各种辅导班,一旦孩子的学习成绩出现下滑,就大声斥责,甚至拳脚相加。这样教育出的孩子缺乏自信、待人粗鲁,容易出现自卑的心理,不喜欢与他人交往。有的年轻家长由于工作繁忙,迫于无奈,把教育和抚养孩子的权利交给孩子的祖辈,这种“隔代教育”存在较多的问题,一方面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会让孩子有一种被父母遗弃的感觉,另一方面,隔代教育还存在过于溺爱的问题。4.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家庭教育可有可无。其实,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两个共存的教育概念,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非常重要。不能因为孩子接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就不用继续进行了,只有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家庭教育的影响摭探王 莉1 ,梁守燕 2(1.甘肃省古浪县大靖东关完全小学,甘肃 古浪 733100;2.甘肃省古浪县大靖第二小学,甘肃 古浪 733100)摘 要: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补充和延伸。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人格塑造、身心发展以及习惯养成。文章分析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家庭教育中的意义,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家庭教育的具体内容。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庭教育;人格塑造;身心发展;习惯养成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34-0142-02觼 訋 訓 訝

 2020 年 12 月·第 34 期 (总第 662 期)有效进行,才能保证教育链的完整。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意义中华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有诗词歌赋、戏剧舞蹈、民族风俗等,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科学都有,是中华几千年文化的积淀。家长在将其渗透到家庭教育中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家庭教育。1.学习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家长综合素质家庭是孩子接触时间最长的地方,孩子的人格塑造、身心发展以及习惯养成都跟家庭有较大的关系。家长的综合素质对孩子有直接的影响。孩子年纪尚小,于是把家长当成模仿对象,久而久之,孩子就成了家长的一面镜子,而家长是孩子的原件,家长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要想把孩子教育好,家长首先要从改变自己开始,以自己的进步带动孩子的进步。家长要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孩子面前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2.传统文化融入家庭教育能促进孩子全面成长《三字经》云: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孩子的人格塑造、身心发展以及习惯养成不是一日之功,需要一个长时间的培养过程。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具有春风化雨的积极作用,可以融入家庭教育中,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人格、人文、知识、礼仪等方面的培养,实现孩子的全面发展。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家庭教育的内容1.将孝文化融入家庭教育古人云:

 “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孝文化不仅仅是对父母长辈的尊敬,还有将前人的志向继承下来使其发扬光大、忠于国家、忠于民族的内涵。所以,孝文化教育融入家庭教育中,有利于孩子的人格塑造和身心健康发展。2.将感恩意识融入家庭教育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强化孩子的感恩意识,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让孩子学会感恩父母、教师、学校、社会,对事物存有敬畏、感恩之情。家长应多带孩子参加感恩活动,让孩子从身边的活动中学会感恩,教育孩子将他人恩惠铭记在心。将感恩意识融入家庭教育中,可以强化孩子的责任意识。3.将友善行为融入家庭教育友善在家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能塑造孩子的基本道德框架。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家风环境可培养孩子对人、事、物的友善态度。友善行为可以无声滋润孩子的心灵,让孩子与他人的沟通交流更顺畅。因此,将友善行为融入家庭教育可以提高孩子待人接物的能力。四、结语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育人育才的重要作用。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家庭教育是最根本的基础工程,家庭教育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人格塑造、身心发展以及习惯养成。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具有春风化雨的积极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家庭教育中,可以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促进孩子全面发展,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美好愿景。参考文献:[1]崔美丽,马菁池.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融合机制研究—— — 基于山东省鱼台县的调研[J].基础教育参考,2019(10).[2]杨雪松.在家庭教育中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2).[3]崔馨元.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落地生根[N].吉林日报,2019-09-09.[4]尚丁丁.中国优秀传统家教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发展[D].延安大学,2019.Explor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ExcellentTraditional Culture on Family EducationWang Li 1 , Liang shouyan 2(1.Dajing Dongguan Quanquan Primary School in Gulang County, Gansu Province, Gulang 733100, China;2.Dajing No.2 Primary School, Gulang County, Gansu Province, Gulang 733100, China)Abstract: Family education is the basis, supplement and extension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social education. Familyeducation has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directly affecting the shaping of children"spersonality,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and habit form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family educatio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enetration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family education, anddiscusses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integrating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family education.Key words: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family education; personality shaping;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habit formation觼 訋 訔 訝

篇五:浅谈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9 周刊教材教法 | 教法研究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利用传统文化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发挥教育的优势,让孩子在健康的教育环境中成长和发展。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历史的瑰宝,也是前人智慧的结晶。自孔子时代以来,传统文化中的教育元素非常丰富。传统文化中积累的教育元素,经过几代人的继承和发展,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现代教育的一部分,父母对孩子行为、思想和素质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现代父母有必要对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家庭教育;教育结合;教育元素

 一、现代家庭教育的要义解析

 因为父母家庭教育的父母接受某个人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 所以许多家长思想的当代教育将会出现明显的传统的倾向 , 即对儿童的教育分为两个“被宠坏的”和“暴力”, 虽然可以取得平衡 ,大多数的父母 , 但父母仍未能找到这两个地区之间的平衡 , 并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家长应该首先思考,什么是家庭教育的本质 ? 不同的父母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理解。一些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生存技能是最重要的,而另一些家长认为教育孩子,如何成为一个人是最重要的。但是,父母是否为他们的孩子树立了正确的榜样呢 ? 这需要根据事实来判断。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故事 , 父母有一个失败的业务 , 因此教育孩子必须努力学习 , 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去读 , 和孩子学习很长一段时间的压力下 , 成绩上升而不是下降 , 家长对孩子采取了暴力手段 , 因此 , 孩子问 :“你不能做事凭什么问我 ?”父母的态度自然是更急躁 , 也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 ,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例子中 , 如果父母对孩子提出一些看似过分要求 , 孩子的心自然会受到压力的影响产生负面情绪 , 如果在这个时候 , 父母仍然没有做出正确的指导,所以家庭教育一定会失败。因此,我们可以简单地分析,在现代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事情是教孩子“思考”。每个家庭都给孩子们“思考”的能力,但是否可以称之为“思考”还有待观察。所谓的“思考”的能力 ,是人们面对的事情是自己的观点 , 认知 , 并从中发现了一些真相 , 孩子在起始阶段 , 成长阶段接触的第一个老师是父母 , 父母的影响是别人不能消除 ,如果父母本身未能带来孩子教育“思考”, 然后在这样家庭教育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必须是缺乏“思考”能力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启发孩子的正确思维,也是现代父母应该学习的必修课 ,“如何做到教育的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家庭教育”的集成 , 这是一个亟待商榷的问题。二、传统文化对现代家庭教育的作用与影响

 1. 传统文化具有教育价值从理解的表层意义上看,传统文化与现代家庭教育并没有密切的联系,但在本质上,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教育元素,即传统哲学。例如,《弟子规》就是现代家庭教育的宝贵财富。它包含了对儿童的道德教育,可以对他们的思维意识和人生观产生有益的影响。虽然传统哲学总是用来倡导的理念“天上人”的统一的天堂 , 地球和人类 ,作为哲学理论而言 , 道德概念源自这个想法也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 , 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2. 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传统文化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即使在当代社会,传统文化对人们的影响仍然存在。中国所遵循的“儒学”是传统文化的经典内容,千百年来一直滋养着人们的心灵。这也使得当代中国人仍然把儒家思想视为珍宝。正是因为有了博大精深的心灵和美的文化,才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享受。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家长还应合理利用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价值,使传统文化能够更多地滋养孩子的灵魂,使孩子的鉴赏能力和分辨能力更强。王先生 shouren 曾经提出的教育理念“没有帮助 , 没有帮助”, 这意味着父母不应该给孩子太多的帮助 , 否则他们将失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主权 , 也给家庭教育带来的一个元素的传统文化。3. 传统文化具有身份认同的作用在现代社会生活中 , 缺乏认知的精神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 人们容易被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 导致“玻璃心”的现状 , 这样的“现代病”在当今社会并不罕见 , 在环境的影响下 , 儿童接受的家庭教育可以消除这些隐性教育的元素 , 这是采取的方式与父母的教育有直接的关系。父母工作回家后 ,对孩子的教育与社会生活的态度 , 孩子的社会隐性效应可以减少到最低限度 , 你需要通过一些教育方法补充家庭教育的内涵 , 传统文化中充当的角色内涵丰富 , 可以帮助形成强烈的现代文化认同 , 影响精神力量和文化元素 , 那么,孩子们就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 , 形成独立和完善的人格。总而言之,传统文化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有很多因素可以应用到现代家庭教育中,其中,父母也需要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这样,传统文化才能正确的应用到家庭教育中。父母也应该为他们的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否则,如果行为和教育之间存在“断裂的展示链”,对儿童的负面影响将无法估计。在现代家庭教育中,传统文化无疑是最好的教育工具,它不仅可以在孩子的教育中发挥良好的作用,还可以培养孩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性格。

 参考文献:[1]吕蒙蒙.论文化家族对我国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29(06):11-14+67.

 [2]赵杰红.以德育人下的朱熹家庭教育思想启示[J].兰台世界,2013(06):97-98.

 [3]张威.家庭教育咨询中求助者与助人者的行为特征和互动方式分析与思考——基于华仁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的咨询性社会工作[J].社会工作,2015(06):47-91+126-127.

 [4]徐振勇.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习影响的调查报告[J].二十一世纪教育思想文献,2007(01):4-9.

 [5]陈友义.潮汕家训的文化审视[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6(06):37-42+91-92.

 [5]武江坤,刘永兰.现代家庭道德教育:变与不变[J].未来与发展,2019,43(08):73-76.本文系2019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家庭教育专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实践策略研究》课题号GS【2019】GHBZX29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家庭教育中的有效融合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西关小学  马翡翠况,提升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意愿。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很快识别到学生们学习状态的好坏,并引导学生认真听讲、回应教师的讲解过程等,以此来提高语文课堂的参与程度。例如,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雷雨》这篇课文的讲解时,就应以师生互动的方式开展自身的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先结合课文开篇的注释为学生们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一下课文内容的前应后果,然后教师为学生们布置好任务,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课后练习中的几个问题。结合学生们的回答,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点拨,并让学生选取文中的片段进行分角色朗读,从而仔细体会各个人物的内心情感,发掘人物的性格特征,并努力将之表现出来。以这样互动的方式开展教学,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三、拓展教学内容,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为了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丰富学生们的学习经验,教师在开展高中语文的学习时,除了为学生们讲解好课本上的语文知识之外,还应该结合教材文本,为学生进行一定的拓展与延伸,为学生们增添一些必要的课外语文知识积累,以此来帮助学生对语文学习形成更好的认识。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并为学生构建起高中语文知识的大框架,从而使学生们的语文知识结构得到完善。因此,进行拓展教学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是很有必要进行的。四、开展读写结合,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在高中阶段,对于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作文的写作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因此,这两部分的教学往往是高中语文教师们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读写结合在学生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教学方法,通过阅读文章,学生可以学习其中遣词造句的方式以及人物的描写手法;通过阅读之后的作文写作,学生可以对文章的整体结构有更好的把握。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将这两部的教学结合起来,在使自身的教学更有效率的同时,让学生们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共同提升。例如,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讴歌亲情 学习写得充实》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就可以实施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在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所学习的讴歌亲情的文章有很多,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这些文章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亲情的伟大,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搜集相应题材的文章来让学生阅读,并学习其中的写作手法。在有了丰富的阅读经验之后,再动笔进行写作,将自己对亲人的真情实感写出来,要注意词句的运用方式应生动、合理等。通过进行这样的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水平。综上所述,语文能够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因此,高中语文是学生们在这一阶段必须要学好的一门学科。为了帮助学生们实现这一学习目标,教师就需要做到:顺应时代发展,丰富课堂教学手段;进行师生互动,提高课堂参与程度;拓展教学内容,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开展读写结合,提升学生语文水平等。通过实施这些教学策略,帮助教师将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下去,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让学生具备基本的语文素养。参考文献:[1]韩义刚.基于多样化教学的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华夏教师,2018(08):39.

篇六:浅谈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c.2020VOI.34学周刊LEARNlNG WEEKLY I学术探索2020年12月第34期浅谈家庭教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策略朵有庆1,张世贤2(1.甘肃省古浪县裴家营职业中学,甘肃古浪733100;2.甘肃省古浪县裴家营中心小学,甘肃古浪733100)摘要:让学生走进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品味其博大精深,揣摩其丰富底蕴,需要家长大力督促、积极配合、共同参与。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传承传统文化,家长应立足学生的实际,选取精华,让传承更有意义;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让传承更温馨;应以活动为载体,注重实效,让传承更广泛;应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让传承有新意;更应俯下身子,关注日常,注重细节,巧搭平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辈辈传承、代代接力。关键词:家庭教育;传承;传统文化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4—0183—02DOI:10.16657/j.enki.issnl673-9132.2020.34.091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从报告内容可以看出家庭教育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有助于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助于家庭形成优良的家风。实践证明,家庭教育传承传统文化,有着其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家庭教育具有普遍性。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没有不受父母教导的孩子,也没有不受父母影响的孩子。其次,家庭教育具有渗透性。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家长的言行会渗透到孩子的心灵深处,成为习性。家庭教育传承的优秀文化.也会透过父母润物细无声的言传身教融入家庭生活中,从而使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和行为。最后,家庭教育具有长久性。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会根深蒂固。家庭教育传承的优秀文化也会润泽孩子一生,代代相传,历久弥新。父母情感的呵护、品性的纯化、心灵的净化、德行的淬炼.远胜于家长对孩子的物质给予。在孩子稚嫩时播撒道德、文化和品性的种子,将是孩子一生的礼物,将是孩子生命历程中绝不能少的奠基性工程。作为家长,该如何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传承传统文化呢?我结合自身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一、以生为本。选取精华、让传承更有意义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仅包括先哲思想,诗词曲赋、琴棋书画、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包括民间传统节日、风俗礼仪、饮食习俗等内容。但由于受时代价值观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一部分只适应于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年龄阶段。因此,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时,家长应该立足实际,承其魂扬其优,辨其精摒其粗,择取传统文化中与孩子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等相适宜的优秀元素加以传承和发扬。如那些妙趣横生的歇后语、朗朗上口的古诗词、婉转优美的民族音乐、飘逸俊秀的书法、意趣皆佳的对联等。这些优秀文化因子不仅能给孩子带来知识的积淀,而且还能陶冶孩子的思想情操,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剂和精神食粮。比如,孩子喜欢剪纸,就让他拜“剪纸娘子”为师,在剪纸的百花园中裁裁剪剪:孩子喜欢歇后语.就让他与大人在茶余饭后对一对.引导他面对一些具体境况,恰如其分地运用歇后语:孩子喜欢中国象棋,不妨在业余时间陪着他下几盘,在“对峙、绞杀和围剿”中多一些大局意识。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所以.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我们要以孩子为本,切勿揠苗助长,要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切勿喧宾夺主.要从孩子兴趣出发,切勿面面俱到,要从孩子的现有实际出发,切勿越俎代庖,从孩子的天性出发,有选择、理性、科学地传承传统优秀文化。二、父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让传承更温馨电视上曾经播出一则公益广告:妈妈忙碌了一整天,回家后不顾疲劳给奶奶洗脚。可爱的儿子看到此景,学习妈妈的行为,打了一盆水,摇摇晃晃端来,要给妈妈洗脚。广告带给我们的信息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广告语中小男孩一声“妈妈洗脚”,诠释的不单是孩子的模仿,更多的是对父母言行和品德的映照。同时,也可以看出“言传身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永恒命题,作者简介:朵有庆(1976’3 ),男,汉族,甘肃武威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数学教学。张世贤(1978.6 ),女,汉族,甘肃武威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课题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家庭教育中的有效策略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GS[2019]GHBZX218。183万方数据

 父母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实际上都无不影响着孩子的言行.无不起着示范引领作用。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因此,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长应该率先示范.做一个正向的引领者、参与者。引领孩子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最能激发自己潜能的部分,使其兴致盎然,学得有滋有味。家长还可以和自己的孩子共读、共写、共欢喜,共同体验生活本相,共同演绎成长的精彩,共同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洗礼和滋养。比如.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语文园地”中有一个栏目“和大人一起阅读”。要圆满完成这个栏目任务,家长除了要精选一些适宜孩子阅读的中华经典阅读材料,还要在家要以身作则、率先示范,做孩子的阅读榜样。身教胜于言教,身教既能够使亲子关系更加亲近,又增进了代际沟通.从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家教环境和家风。由此可见,言传身教在家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中华经典文化,既是一次文化之旅,又是一项趣味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既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也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还体会到了父母浓浓的爱。这种享受是大人孩子双方共同创造的。在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要避免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传承的功利化.这容易导致遮蔽孩子的真实想法,禁锢孩子的天性,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而起了反作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必须要求家长门门懂、样样通,重要的是身教要先于言传,言传身教交融,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从小就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底蕴和魅力。三、活动熏陶。注重实效,让传承更广泛在家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只读零星的中华经典文学作品是远远不够的。孩子要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悟其博大精深、丰富底蕴,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结合礼仪、礼节、孝道、诚信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孩子从小就拥有一颗孝顺、尊师、感恩的心;需要家长在诸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重要的传统节日,与孩子共同参与传统活动,讲述传统节日故事,特别是一些先辈的品行与事迹,让孩子体昧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髓,并使其在节日中养成勤俭节约、尊老爱幼等良好品质:需要家长引导孩子参与传统艺术活动,如观看民族歌舞,欣赏民乐曲艺,参观国画、书法展,体验传统手工、民间工艺的制作,使其了解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提高审美体验,充满民族自豪感。比如,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一天很多人家都要挂菖蒲、包粽子等,有些地方还要赛龙舟。在这个时候,家长就应该以节参考文献:[1]容中逵.家庭教育:你在传统文化传承中都做了些什么?——论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中的传统文化传承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6).184日文化为载体,给孩子讲述屈原投江等与端午节相关的故事.以此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孩子亲身参与传统节日活动。不仅能使其感受到我国传统节日的魅力,也体会到了其中的文化内涵。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有的注重娱乐,有的注重道德引领,有的注重文化的渗透,有的注重性情陶冶。对此,家长首先要深入孩子的内心,真正发现自己孩子的兴趣所在,必要时加以合理的引导将娱乐的部分变成精神滋养和道德纯化的一部分。四、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让传承更有新意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优秀传统文化放射出了灿烂的光芒。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家长也越来越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于是现今社会上也兴起了国学热,很多人顺应读者要求,满足家长意愿,纷纷编纂了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的读物。但是这些读物是作者自身对原文的理解,这些作品也容易良莠不齐,有些理解甚至与经典原著的本意背道而驰,容易鱼龙混杂。家长在培养孩子时,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作为孩子学习传统文化的辅助书籍,但不能作为培养孩子人文素养的教科书。因此,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去人云亦云,也不能盲目地排外,将很多不错的作品束之高阁。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进行取舍,摒弃消极的因素,继承积极的思想,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比如.“以德报怨”这个词,一些家长在给孩子讲述它的意思时,会借用一些读物中的解释,说人要有宽大胸怀,受到别人伤害用美好的东西回报。殊不知,它的本义是“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也就是说“以德报怨”的前提是“以直报怨”,用光明磊落的人格,对待不公的事,负我的人,而不是一味奉献恩德。同时,法治时代,家长应让孩子知道“以德报怨”就是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公平,维护尊严。“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芥舟学画编》)家庭教育中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原汁原味的继承、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积极进步因素,家长应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进行改造和创新.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内涵.以此来实现家庭教育过程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家庭教育是人人必经的历程。父母给我们的教育和影响是我们终身的智慧和财富,而且这种智慧和财富会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当我们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不断地弘扬、渗透、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会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家庭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过程中也会越来越和谐、温馨。[2]高国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与教育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4(5).[责任编辑薛晓静]万方数据

篇七:浅谈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教育■管 理 理论探索【关键词】新时代;家庭教育;传统文化;渗透;重要性;途径【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20)11—0026—01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的精神财富,是文化自信的基础,更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的文化根基。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是新时代家庭教育的迫切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家庭教育之中,对于培养青少年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准则、温良恭俭让的传统美德、忠孝廉耻勇的高尚品格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家庭教育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针对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无论时代发生多大的变化,无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三注重”时代议题;同时,还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实到实处”。社会发展为家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社会环境,使得千千万万的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支点,使得新时代背景下的青少年能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二、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根系粗壮,才能枝繁叶茂。教育是传承人类文化的主要渠道,也是创造新文化、推动人类文化不断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家庭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孩子赖以学习、生活和交往的主要环境,影响着孩子个性、人格的发展。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就能产生凝聚、同化、驱动等重要的教育效应。而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家庭教育中,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育人功能,能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培养青少年的高尚品格、全面提升核心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三、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1. 树立新的家庭教育观。《大学》开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通篇讲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语中的,道破了教育的基本规律、目的和根本任务。几千年的历史证实了老祖宗的智慧无人能及,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牢牢守住中华民族的“根”,不断地继承和发扬,不动摇、不懈怠,并坚持与圣贤对话,提高父母素质,回归“养不教,父之过”,回归“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回归“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2. 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分年龄段进行。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学生的年龄越大,家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视程度越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没有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时间;同时,一部分家长抱有“大学之后再去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我们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学生的年龄越小,对听故事、看动画、参观古迹等感性认识为主的接受方式更感兴趣。而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于阅读经典名著、利用学校、社区、网络等社会资源学习优秀传统知识的方式更感兴趣。所以,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3. 一定要加强孩子的亲身体验。古语有之: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不应该只是背背《唐诗宋词》,看看《四书五经》,而是应该多带孩子参观能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遗址和名胜古迹。同时,鼓励并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社区等组织和实施的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活动,增强切身感受,加深孩子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4. 政府要加强宣传力度。政府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宣传,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遗址的修缮保护,加强舆论引导,努力营造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社会氛围。这样,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真正落实。总之,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奠基石。我们需要在家庭教育中不断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培养青少年高尚的品格,使他们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本文系2019年度兰州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家庭教育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LZ[2019]GH702)编辑:郭裕嘉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做好新时代家庭教育○ 牟先海 1 陈爱君 2 1.兰州市七里河区龚家湾第一小学;2.兰州市第八十六中学26万方数据

篇八:浅谈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18 卷第 3 期2020 年 09 月Vol.

 18

 No.

 3Sep.

 2020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OURNAL

  OF

  NINGBO

  RADIO

  & &

  TV

  UNIVERSITY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家庭教育的路径探析王景 , 李安增(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山东日照 276826 )【 摘要 】

 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多年的积淀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个人品德的修养 , 对于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 对于国

 家和民族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积极作用 . 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家庭教育仍面临着部分家庭传统文化家教

 意识淡薄 、 家庭结构改变导致的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之间的巨大差异 , 以及存在不良教育理念等问题.因此 , 家长应掌

 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 完善现代家庭教育的内容 , 并运用正确的教育理念来教育子女.【 关键词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当代家庭教育 ; 路径探析【 中图分类号 】

 G78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672-3724

 ( 2020 )

 03-0024-04家风正则民风淳 , 民风淳则社稷安 。

 习近平

 总书记指出 :

 “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 , 不论生活

 格局发生多大变化 , 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 , 注

 重家庭 、 注重家教 、 注重家风 , 紧密结合培育和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

 统家庭美德 。

 ”

 111 从古至今 ,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 从 《 论语 》 中

 孔子对儿子伯鱼的教导 , 到 《 颜氏家训 》 中家训

 鼻祖颜之推对于治家之道 、 立身之法和处世之则

 的论述 , 再到 《 曾国潘家书 》 中曾国藩对其家人

 就修身 、 为政 、 治家等方面提出的建议 , 无不体

 现着中华民族历代先哲对家庭教育的重视 。一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家庭教育中的

 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 积

 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 代表着中华民

 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 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发展

 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

 ”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

 了中华民族的每一代人 , 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 中

 华文明源远流长的精神支柱和根本源泉 , 形成了

 中华民族独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 锻造了中华民

 族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 是中华民族

 的 “ 根 ” 和 “ 魂 ” 。

 随着社会的发展 , 由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浸润形成的家风家教和家训已经深深地

 烙印在家庭和每个人的灵魂之中 , 扎根于社会和

 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 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

 永续延绵的历史记忆和成长基因 。( 一 )

 有利于形成孝悌为本 、 勤俭持家的治家

 之道在传统文化中 , 孝文化居于首位 , 是家庭教

 育的首要内容 。

 《 孝经 》 有云 :

 “ 夫孝 , 天之经也 ,

 地之义也 , 民之行也 。

 ” 孝道同天上日月星辰的运

 行和地上万物的生长一样 , 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

 孔

 子曰 :

 “ 其为人也孝悌 … … 孝悌也者 , 其为仁之本

 与 ?

 ” ( 《 论语•学而 》)

 。

 其意是指 , 孝顺父母 , 敬

 爱兄长 , 这就是仁的基础 , 更是为仁的前提 。

 孝

 之道在于敬 、 在于顺 、 在于陪伴也在于及时 , 在

 一定时期内 , “ 孝悌 ” 还是选贤举能的标准 。

 中华

 民族形成的孝文化已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世代人

 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在当代家庭教育中孝仍然是

 父母教育子女的首要内容 。

 而经典治家名言 “ 勤

 俭孝悌 , 诗礼传家 ” 认为勤俭持家和孝悌是有同

 等重要的地位的 。

 《 曾国藩家书 》 的核心内容就是

 “ 勤俭 ”

 “ 孝悌 ” 等思想 , 其在白玉堂悬挂的楹联

 中写道 :

 “ 居室以勤俭为本 , 力田与孝悌同科 ” , 尽

 心尽力耕田做事与孝顺父母 、 友爱兄弟 , 对家庭

 兴旺发达同样重要 、 缺一不可 。

 经过岁月的洗礼 ,

 勤俭 、 孝悌已经内化为国人的民族品格 , 已经成

 【 收稿日期 】

 2020-02-28【 作者简介 】

 王景 , 女 , 山东曲阜人 ,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 , 研究方向 :

 党史党建研究 ; 李安增 , 男 , 山东青州人 , 博士,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社科广角 王景等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家庭教育的路径探析25为千家万户的道德操守并深深熔入了中华民族的

 精神血脉 。( 二 )

 有利于树立尚晶崇德 、 修身养性的立身

 之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尤其注重个人品德的培

 养 , 钱穆先生曾说道 :

 “ 中国文化 , 最简切扼要言

 之 , 乃以教人做一好人 , 即做天地间一完人 , 为

 其文化之基本精神者 。

 此所谓好人之好 , 即孟子

 之所谓善 , 《 中庸》 之所谓中庸 , 亦即孔子之所谓

 仁 。

 ”

 [3] 那么如何做一好人 ?

 一要做到严以律己 、

 宽以待人 。

 中国文化同西方文化的一大区别就在

 于它的自律性和反躬修己的性质 。

 《 论语 • 卫灵公 》

 有云 :

 “ 躬自厚 , 而薄责于人 , 则远怨矣 !

 ” 做人

 做事应多做自我检讨 , 从自身出发找原因而少责

 备别人 , 这样就可以减少怨言 。

 二要做到诚信待

 人 。

 孔子把 “ 信 ” 看作人们应遵循的最基本的道

 德规范 。

 他在 《 论语 》 中说道 :

 “ 弟子 , 入则孝,

 出则悌 , 谨而信 , 泛爱众 , 而亲仁 , 行有余力 , 则

 以学文 。

 ” 人无信不立 , 业无信不兴 , 国无信则衰 ,

 因此 “ 烽火戏诸侯 ” 直接导致了周朝的衰败 。

 在

 当代家庭教育中 , 父母应教导子女时时刻刻都要

 坚守诚信之道 , 由此才可在社会中立足 。( 三 )

 有利于形成以和为道 、 亲仁济众的处世

 之则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厚德载物 、 以和为道 、 与

 邻为善 、 乐善好施的民族 , 关于 “ 和合 ” 理念的

 名言不计其数 , 比如 “ 家和万事兴 ” “ 礼之用 , 和

 为贵 ” “ 天时不如地利 , 地利不如人和 ” 等等 。

 朱

 用纯在 《 朱子家训 》 中写道 :

 “ 家门和顺 , 虽饕飨

 不继 , 亦有余欢 。

 ” 家人之间互相尊重关心 , 平辈

 之间和和气气 , 上下之间相互关爱 , 即使吃完午

 饭没有了晚饭的粮食 , 也会有其他的欢乐 。

 在他

 看来 , 家人之间的和气是要比吃饭还重要的事情 ,

 哪怕没有了粮食 , 但是彼此之间相互爱护 , 也是

 一种幸福 。

 亲仁济众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

 做

 人一定要存仁义之心 , 常怀怜悯之情 , 对于有困

 难的人要及时伸出援手 。

 裴子野将无力自救的远

 亲故旧收养下来 , 哪怕自己家境贫寒也没有厌倦

 过 。

 正所谓 “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 , 不论顺利还是

 逆境 , 我都不忘关心他人 。二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家庭教育所

 面临的挑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 人们在享受

 物质利益带来的巨大快感的同时也陷入了现代家

 庭 “ 家风日下 ” 的焦虑之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融入当代家庭教育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 - )

 传统文化家教意识淡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 父母是孩子的第

 一任老师 , 优良的家风家教对家庭成员的道德养

 成 、 品格塑造具有潜移默化 、 春风化雨的重要作

 用 , 对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具有最直接 、 最实效的

 涵养 、 教化效果 。

 时代的发展却使部分家庭在教

 育孩子的过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抛之脑后 , 不

 少家长沉迷于外来文化 , 认为中国文化因循守旧 ,

 外来文化才能破旧立新 , 带孩子过西方节日吃西

 式快餐 。

 有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好数理化就

 真的走遍天下都不怕 , 对于语文 、 历史等科目并

 不重视 , 但是只有在这些科目中我们才能体会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精深 。

 部分家长

 对传统文化知识掌握不足 , 科技发展带来的消极

 影响是使绝大部分人沉迷于电子产品的世界里 , 彻

 底放弃了阅读书籍的习惯 。

 在完成每日繁忙的工

 作后 , 家长更不会主动阅读中国传统经典名著和

 文学作品 , 传统文化知识的匮乏导致自己没有办

 法言传身教 , 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 。( 二 )

 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之间存在差异现代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 , 家庭均户人口规

 模缩小 , 二人或者三人家庭成为现代家庭规模的

 主体 , 古代传统的大家族模式正在解题 。

 众所周

 知 , 在古代 , 为了使自己的家族能够得到更好的

 发展就会形成一系列的家风家训 , 向先哲学习的

 同时也能提高家族成员的涵养 , 而在现代家庭中 ,

 我们很难见到优秀传统家风的传承 。

 现代家庭结

 构的改变使得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子女 , 部分家

 长对独生子女运用溺爱型教育 , 传统教育中例如

 “ 孔融让梨 ” 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被摒弃 , 家长不

 能做到言传身教 , 孩子也无法感同身受 , 这就造

 成了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之间的巨大鸿沟 。

 虽然

 传统教育中也留存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和理念 , 但

 是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使传统文化教育与

 现代教育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 三 )

 家庭教育存在不良理念教育理念支配着教育方法 , 决定着教育方向 ,

 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

 而当代家长教育

 理念的转化主要有以下两种不良形式 :一是重智轻德型的教育理念 。

 纵观一百多年

 来的现代教育发展 , 无论何时都倡导要使孩子 “ 德 、

 智 、 体 、 美 、 劳 ” 全面发展 , “ 德 ” 永远居于首位 ,

 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根本 , 智力 、 体能 、 艺术鉴赏

 力和劳动力则是加分项 。

 但是当今社会 , 绝大多

 数家长重视孩子的智力培育远多于对道德品质的

 培养而变得本末倒置 , 在这种情况下 , 家长培养

 出来的要么是一个唯利是图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

 要么是一个一心只读圣贤书的 “ 书呆子 ” 。

 而中国

 古代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德育是十分注重的 , 无

 论是孔子的 “ 六艺 ” 一一 礼 、 乐 、 射 、 御 、 书 、

 26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 年第 3 期数 , 还是其他一系列的行为道德规范 , 都将品德

 置于最高地位 。

 反观现在 , 小孩子们都在上各种

 各样的辅导班 , 将课余时间 “ 充分 ” 利用起来 , 家

 长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 甚至从胎教就开

 始注重如何提升孩子的智力水平 , 唯分数论是当

 代家庭教育的主流 , 评判一个人成才与否的关键

 是他的学习好不好 , 分数高不高 , 能不能考上一

 流的大学 。

 但是这样做首先会使孩子过早失去童

 真 , 现在的暑假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暑假了 , 暑

 假还要比上课时间忙碌许多 , “ 儿童放学归来早 ,

 忙趁东风放纸莺 ” 的情形已经很难见到了 ; 其次 ,

 在重智轻德的家庭教育方式下 , 孩子难以形成正

 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他们的观念会受到父母潜

 移默化的影响 , 很可能会变得冷漠和自私 , 将个

 人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 最后 , 父母在这种氛围中

 也会给自己徒增许多压力和烦恼 , 很难营造轻松

 愉悦的家庭氛围 。二是溺爱放纵型的家庭教育理念 。

 当代家庭

 教育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对孩子随意放任 。

 有

 那么一部分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 , 对孩子的需求

 尽一切可能去满足 , 在经济上过于宽松 , 导致孩

 子形成花钱大手大脚的坏习惯 , 而他们忘了勤俭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即使家庭富足也要

 使孩子明白金钱来之不易的道理 , 随意放任的家

 庭教育容易造成孩子的性格缺陷 , 这最终会导致

 孩子时刻以自我为中心 , 养成任性放纵的不良生

 活习惯 。

 当然 , 对孩子过于严格也有不利的一方

 面 , 在非常严格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又会过

 于争强好胜和敏感 , 因此家长应把握好教育孩子

 的最佳尺度 。三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家庭教育的

 路径选择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前

 提 , 有了好的家庭教育才有利于孩子更好地融入

 到学校和社会中来 。

 习近平总书记提倡增强文化

 自信 , 建设文化强国 , 只有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教育 , 才能让我们优秀

 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 才能全面实现建设文化强

 国的目标 , 因此 , 如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

 家庭 , 贯穿于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 , 充分发挥家

 庭教育的成效显得尤为重要 。(-) 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教育方法决定着教育成效 , 父母的教育方法

 是其价值观念 、 道德认知等方面的具体体现 。

 若

 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美地融入家庭教育中 , 掌

 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是重中之重 。

 首先 , 家长应运

 用言传身教 、 以身作则的方法 。

 在日常的学习生

 活中 , 家长的行为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 其为人处

 世对孩子人生观 、 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着潜

 移默化的影响 。

 因此 , 家长应从自身做起 ,一是

 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 , 从点滴小事上做好榜样 。

 家

 长希望孩子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行 , 就应率先做出

 示范 , 正所谓 “ 其身正 , 不令而行 ; 其身不正 , 虽

 令不从 ” ; 二是家长应增强自身文化底蕴 , 提升自

 身文化素养 。

 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导者 , 其自身

 素质对家庭教育的结果起到决定性作用 。

 例如 , 家

 长待人接物 、 为人处世的能力 , 思想道德修养和

 文化素质 、 教育能力等等都能影响教育过程中的

 细节 。

 虽然科技的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

 的便利 , 但是家长应主动利用闲暇时间阅读古典

 书籍 , 修身养性的同时还能将传统文化以讲故事

 的方式灌输给孩子 。

 其次 , 家长应运用潜移默化 、

 日常渗透的方法 。

 有些家长为了达到速成的效果 ,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行灌输给孩子 , 孩子非但

 没有接受这些优秀的文化反而变得更加反感 , 因

 此我们要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入手 , 对孩子进行

 细节教育 , 争取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篇九:浅谈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0 年第 !6 期 ( 总第 862 期 )

 丈敖冬 ‘ 科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传承柳路行杨继文(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甘肃天水

 741020 )摘

  要 :

 中华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主要传承内容是道德教育 、 美德教育和人文教育 。

 道德教育主要指 “ 德教 ” 与 “ 修

 身 ” 合一 、 “ 知道 ” 与 “ 笃行 ” 合一 ; 美德教育主要是自强不息 、 厚德载物 、 蒙以养正 、 四维八德等 ; 人文教育处世之道是和而不同 、

 教育之道是因材施教 、 教化之道是道之以德 、 为人之道是文质彬彬 、 美学之道是形神兼备 ( 这些传承内容对促进家庭幸福 、 家

 庭成员健康成长 、 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关键词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庭教育传承内容一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就是家长通过身传言教 、 生活方式 、 情感 、 交

 流等方式 , 对子女施以一定人文教育影响 , 并使家庭成员相

 互影响的文化社会活动 。

 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 , 家庭教育对

 构建和谐社会非常重要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于家庭教育 ,

 一是凝聚家庭合力,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 , 形成把家庭个体

 之间 , 家庭个体与他人 、 群体 、 社会 、 自然有机联系的文化关

 系 ; 二是理顺人际关系 , 促进家庭

 员之间 、 家庭与社会之

 间形和而不同 、

 并包的文化

 &三是

 家

 :致用的学风 , 落脚点是

 身 、 治 、

 , 力

 家庭中现文化价值 %二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传承内容( 一 )

 道德教育1 . “ 德教 ” 与 “ 修身 ” 合一“ 教 ” 是中

 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孔子是德教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 , 《 论语 》 可以说是德教

 的儒家

 教 ; 子是教的

 ,

 “ 然教溢乎四海 ” 理

 , 《 孟子 》 一

 教的光芒 %《 人

 +

 》 中

 人“ 有教师人之 ” , ! - , 有为 《

 》 中有 “

 理乎,则德教 、 智教 、 体教之外 , 以用教为重 ” , 2 - 的论述 。其

 ,

 教一

 家庭教育 、

 教育 、 社会教育的过

 , 是社会生活中

 、

 对个体的一重要

 、 约束 、 熏陶 、 教育和影响方式 , 有明显的社会性 、 集体一定

 的

 %“ 修身 ” 是中

 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 %《 说文解字 》 释义 “ 修身 ” 云 :

 “ 修者 , 饰也 , 治性之道 , 必审己之

 所有余 ,

 所

 足;身者 , 躯 , 凡身之属皆从身 。

 《 大学 》 提 “ 修身为本 ” , 4 - % 《

 》 指 “ 人有五仪:有庸人 , 有士

 人,有君子 , 有圣 , 有贤 % 审此五者 , 则治道毕矣 ” 朱熹 、

 王阳明也有很多关于

 身的论述 , 曾国藩更是通过日记方

 式践行修身 。

 其实 , “ 修身 ” 就是每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法

 则 , 是个体

 的

 良知的自我觉悟及自我品行的不断

 淬炼 %把 “ 德教 ” 与 “ 修身 ” 合一 , 突出了以规律 、 规矩 、 规范 、

 秩序 、

 为

 要的

 与良知 、

 、 养 、 素养为内在要求的修身之间的合二为一 。

 孔子

 “ 修己以安百姓 ” ( 《

 +宪问 》 )

 , 子提 “ 穷独善身 , 达则兼济天下 ’ , 《 大学 》 则提以 “ 格物 、 致知 、 诚意 、 正心 ” 为主要

 :的 “ 圣 ” 身方式和以 “ 齐家 、 治国 、 平天下 ” 为主要内容

 的 “ 外王 ” 身方法;道家与儒家对 “ 教 ” 与 “ 修身 ” 的观点

 方向 、 方法有所

 , 但非常调 “ 之于身 ,

 乃真 ;之于家 , 其德乃余 ; 之于乡 , 其德乃长 ; 修之于国 ,

 乃丰;修之于天下 ,

 乃普 ” 性 ( 《

 》 第五十四章 )

 。

 将“ 教 ” 与 “ 修身 ” 合一并落实到当代家庭教育 , 对于家庭教

 育具有重要价值 %2. “ 知道 ” 与 “ 笃行 ” 合一“ 道 ” 是中国古代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的德教纲领和核

 心 , 是一切关系的总和 。

 无形的道体现为有形的德 , 所以 “ 知

 道 ” 即 “ 大学之道 ,

 ” , 即要通晓天地运行之道 , 深明人世变化之理 , 悟透本

 之体 。

 “ 笃行 ” 是 “ 修身 ” 的必然要求,是将所

 的 “ 道 ” 明确为德并落

 生活中 。将 “ 知道 ” 与 “ 笃行 ” 合一 ,

 了中

 教育

 家庭教育的全过程 % 《 论语 》 曰 :

 “ 志于道 , 据于德,依于仁 , 游于

 艺 % ” 《 中庸 》 曰 :

 “ 命之谓性 , 率性之谓道 ,

 之谓教 。

 道也

 者 ,

 臾

 , , 非 。

 ” 飞子 》 曰 :

 “ 闻一言以贯, 谓之知道 %

 ” 冏

 《

 教

 》 将 “ 知道 ” 注解为 “ 富贵不能淫 ,

 ” 。

 将 “ 知道 ” 与 “ 笃行 ” 合一到的是王阳

 , 他

 为知是

 的

 ,

 为知的,

 , 并提了 “ 善

 心之体 , 有善有恶意之动 , 知善知恶是良知 , 为善去恶是格物 ” 的心学四

 句教 。79

 -

 文化学研究在教育 “ 细胞 ” 的家庭中将 “ 知道 ” 与 “ 笃行 ” 合一,充分挖

 掘王阳明心学的精髓 , 对于增强国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

 作用 。( 二 )

 美德教育美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具体化和表现方式 $ 家庭教育

 中主要有 :1.

 自强不息的美德之魂自强不息,来源于 《 周易 》 乾卦 :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

 息 。

 ” 回这四个字是乾卦内涵的高度概括 , 作为清华大学的校

 训上句 , 是清华大学乃至中华民族外在精神 “ 上 ” 的高度概

 括,是中华

 文化的美德之魂 ,

 中华民族的。

 “ 上 ” 字

 的一长横代表水平线 , 上面的一短横是

 指示性

 , 表示位置在水平线以上这一概念 , 一竖代表方向 , 向上 。

 这个字 , 作为名词 , 有高处 、 上面的

 , 作为形容词 , 有上的意思 , 作为动词,有向上 、 上升的意思 。

 “ 上 ” 字 ,的

 是 ,

 个人 ,

 不

 ,

 不要记 , 要上进不止 $2 .

 厚德

 的美德之根厚德载物,来源于 《 周易 》 坤卦: “ 地势坤 , 君子以厚德载

 物 。

 ” 这四个字是坤卦内涵的高度概括 , 作为清华大学的校

 句 , 是清华大学乃至中华民族内在

 “

 ” 的高度概括 , 是中华

 文化的美德之

 ,

 中华民族的$

 “ 上 ” ,经常要加一个竖 ,

 “ 止 ” ,适可而止 , 有原则 , 有线 , 有

 和追求 $

 在求上进的过程中 , 都要

 , 恰到好处 , 有

 和道德底线 。

 比如教师的 “

 ”就是教书育人 , 医疗工作者的 “ 止 ”

 的生理 、 心理疾病;法官的 “

 ” 就是廉洁执法 , 公正司法 , 官员的 “ 止 ” 就是

 “

 子牛 ” … …3 .

 蒙以养正的美德之神蒙以养正,来源于 《 周易 》 的蒙卦: “ 蒙以养正 , 圣功也 。

 ”

 蒙卦主要阐述教育主客体

 相互良性运行及互动的方式 。

 《 序卦 》 :

 “ 屯 , 物之始

 。

 物生必 , 故受之

 $, 物之稚也 。

 ” 这里的 “ 蒙 ” 和西方教育中的 “ 蒙 ” 含义不

 同$西方教育所谓的启蒙 , 在很大意义上首先认定教育对象

 本身是蒙昧的 , 有原罪的味 。

 蒙卦中的 “ 蒙 ” 之所以蒙昧 , 是

 因童未

 被外在东西遮蔽 , 镜之垢 、 目之翳 , 若将垢和翳剔除 , 本体自明 。

 剔除 , 核心和关键是一个

 “ 正 ” 字 。

 止中有上 , 上中有止,终始为 “

 ” 字 ( 凡是汉子有上面一横下面一横的 , 一横意为顶天 , 下

 立地 。

 做人就要不偏不倚 , 顶天立地 , 堂堂正正 )

 , 意为不偏斜 , 平正 , 符合

 法则与道理 , 亦即 《 中庸 》 所谓 “ 致中和 ” ,如此 , 必然 “ 天地

 位焉,万物育焉 ” 。

 讲 ,

 是中华民族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 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发力点 , 是

 中华 文化的美德之

 $4 .

 四维八德的美德之精礼义廉耻是社会个体对外交际向内省察的标准和规

 范 。

 中 , 礼义是社会个体对

 人的行标准 , 即文

 :

 彬 , 取舍有道 。

 廉耻是社会个体省察自身的良知约束 , 即方, 有耻

 $ 八德是社会倡导并且人人必须遵循的八种德行 , 孙中山是 “ 忠 、 仁 、 义 、 和平 ” 的

 叫忠即忠于国家 , 忠于职守;孝即

 , 孝敬老者;仁即

 :忠恕 ,

 ; 即

 ,

 ; 即实

 ,近于义;义即

 义 ,

 ; 和即和和睦 , 和而不同 ;平即和平太平 , 平淡冲和 。

 可见 , 四维八德是中华优秀

 文化的美德精华 ,

 内涵是 《 四

 》 《

 》

 作 ,中体现是五常 , 即仁 、 义 、 礼 、 、 信 , 行要主要是处理好

 上下

 、

 、

 、

 、

 种人

 关

 $( 三 )

 人文教育1.

 之道 :

 和而不同中华

 文化之

 之道在家庭教育中的

 内容 , 主要是和不同 。

 “ 和 ” 即事物多样性的统一 , “ 同 ” 即相同

 事物的叠加 。

 孔子曰 :

 “ 君子和而不同 , 小人同而不和 。

 ” ( 《 论

 语•子路 》 )

 $ 实,和而不同即在人与人之间相

 人要和, 不与对方同 ,

 的方式是 “ 志同道合 ” $在家庭教育中

 和

 不同的人文精

 ,

 对于

 子健

 的人

 和良

 的人际交

 义重大$2.

 教育之道 :

 因

 教中华

 文化之教育之道在家庭教育中的

 内容 , 主要是因

 教$因 , 即

 ; 施教 , 即

 教育 。因

 教指教育

 对受教育

 个体身心 、

 、

 、向 、 能力等不同状况 , 有的放矢地开展差别化教育教学 , 促

 受教育

 $

 子是因

 教

 的大家 ,弟子问 “ 闻斯行诸 ” ( 《 论语•先进篇 》 )

 , 回答有的是 “ 有

 ,在 ” , 回答有的是 “ 行之 ” ,之所不同 , 是因为 “ 求也退 ,

 故之 ; 由兼人 , 故退之 ” 。在家庭教育中

 因

 教的人文精

 ,

 要

 家解 、 尊重孩子的不同个性 , 不能从成人的角度要求孩子 , 不

 子的水准要自己子的水准 , 更不

 人的优点对比自己孩子的缺点 , “ 苔花如米小 , 学牡丹开 ” , 须

 知有些孩子所谓的 “ 笨 ” , 也许是兴趣爱好不同 , 也许是花期

 不同 。

 因材施教对

 子健康发展 、 增强孩子自信 、 实施平教育

 义重大$3.

 教化之道 :

 道之

 德中华

 文化之教化之道在家庭教育中的

 内容 , 主要是道之德 、 齐之礼 。

 用道德引百姓 , 用礼制同化百姓 , 百姓有羞耻之心且会归于正途 。

 子曰 :

 “ 道之以

 政 , 齐之以刑 , 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 齐之以礼 , 有耻且格 。

 ”

 ( &

 ••为政 》 )

 又曰 :

 “ 为政以德 , 譬

 北辰 , 居

 所而众星共

 之 。

 ” 可见孔子认为在教化中应德法并重 , 但道德礼制教育

 起础性作用 。在家庭教育中

 道之

 德 、 齐之

 礼的人文精

 , 家

 长要做道德的模范 , 注重以德服人 , 以理服人 , 不能一味对

 子行规范或惩戒 , 并不起

 的作用 $ 须知 “ 身

 正 , 不令而行;其身不 , 虽令不从 ” 。

 ( 《 论语•子路 》 )80

 -

 2020 年第 !6 期 ( 总第 862 期 )

 丈敖冬 ‘ 科EHaoKGaMa©4 .

 为人之道:文质彬彬中

 传

 在家庭教育中的传承内容 , 主是文质

 &

 : “ 质

 ,

 质

 & 质, 然后君子 & ” ( 《 论语•雍也篇 》 )

 , 质超过

 就粗鄙 ,

 过质

 , 文和质

 , 才可以成为君子 。从

 学的

 来理解 , “ 质 ” 是

 的本质 ,“ 文 ” 则指文化的累积 。

 “ 质

 ” 是指人没有文化 , 就会一

 、 。

 “

 质 ” 是

 过

 后人类失去了原来

 的本质 , 显得虚浮而没有根基 。

 只有"文质彬彬" , 文化的

 的本性相一致&从个人修的

 , “ 质 ” 是指质的品质 , “

 ” 是

 的

 &“ 质胜文则野 ” 是人若没有文化修养就会粗俗 ; “ 文胜质

 ”是指人若过于文雅就会显得

 , 所谓 “

 一用是书生 ” ,就是典型的 “ 文胜质则史 ” ,忘了做的根本 。在家庭教育中注重

 质彬彬的

 精神 , 才能培养既有文化修养又不迷失本性的谦谦君子&5 .

 美学

 :

 形神兼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学之道在家庭教育中的传承内

 容 , 主是形神兼备 。

 “ 形 ” 与 “ 神 ” 一直是中国传美学独特

 的理论和范畴 , “ 形 ” 是指直接诉诸审美者眼耳鼻舌身等感

 官的审美对象的外部外形 、 色彩 、 声音等特征 , “ 神 ” 深层次

 感染 、 感动 、 感化审美者心灵的审美对象的在精神 、 气质 、

 品格等特征及诱的审美者的审美想象空间 。

 中国传美

 学历来主张寓神于形 , 以形传神 , 形神兼备,使事物外部特

 ( 上接第 105 页 )

 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 促进了农民马克

 思主义理论水平的提高 , 正如马克思所说 :

 “ 理论一经掌握

 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

 ” [ 7 )

 ( 9 )

 在他的领导下 , 东兰农民运动

 搞得有声有色 , 就连毛泽东也赞誉有加 , 曾说 :

 “ 韦拔群是个

 好同志 , 我过去搞农运 , 有些东西还是从韦拔群那里学来

 的&

 ” ( 5 )

 ( ( )

 4 )

 可见 , 韦拔群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中所运用的教

 育方式是颇有成效的 。

 新时 , 马克思主义理的,

 如

 新一的年马克思主义 , 高

 教育工作仍可以从韦拔群等革命先辈的教育理念中汲取

 有的

 经验 , 力

 中民

 的先锋力量 。参考文献 :[ 1 ]

 中共编译局 . 列宁全集 : 第 6 卷 [ M ] .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

 1990.[ 2 ]

 黄家周 . 论东兰农民运动讲习所与民族地区马克思

 征与内在本质辩证统一&在家庭教育中应注重汲取形神兼

 备的

 精神 ,

 孩高蕴藉的美学气质 , 使其追求有

 意境 、 有境界的智慧人生&参考文献 :[ 1 ]

 刘劭.人物志 [ M ] . 郑州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2012.[ 2 ]

 康有为 . 大同 “ [ M ] . 北京 :

 北京联合出版社 , 2017.[ 3 ]

 许慎.说文解字 [ M ]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9 8.[ 4 ]

 王国轩 , 译注大学 [ M ] . 北京 :

 中华书局 , 2013.[ 5 ]

 张燕婴 , 译注论语 [ M ] . 北京 :

 中华书局 , 2013.[ 6 ]

 老子.

 [ M ] . 北京 :

 北京联合出版社 , 2014.[ 7 ]

 王国轩 , 译 . 中 [ M ] . 北京 :

 中华书局 , 2013.[ 8 ]

 管仲.管子 [ M ] . 北京 :

 中华书局 , 2019.[ 9 ]

 杨天才 , 译 . 周易 [ M ] . 北京 :

 中华书局 , 2012.[ 10 ]

 孙文.三民主义 [ M ] . 北京 :

 中国长安出版社 , 2012.[ 11 ]

 . 家

 与

 [ M ] .

 :

 人民出版社 , 2012.该论文为甘肃省教育厅 201...

推荐访问:浅谈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 文化教育 浅谈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