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国近代史人物评析—孙中山9篇

中国近代史人物评析—孙中山9篇

时间:2022-09-03 13:0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近代史人物评析—孙中山9篇中国近代史人物评析—孙中山 1高中历史人物评价系列之百年评说孙中山【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孙中山先生一生的主要事迹;过程与方法: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近代史人物评析—孙中山9篇,供大家参考。

中国近代史人物评析—孙中山9篇

篇一:中国近代史人物评析—孙中山

高中历史人物评价系列之百年评说孙中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孙中山先生一生的主要事迹; 过程与方法: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正确的认识历史人物,学习其高尚品格。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孙中山一生为民主革命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及影响。

 难点:如何正确的认识历史人物。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学完了必修的三本课程,对中国近代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有了相当的了解,对孙中山的了解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故本课略述历史事件,重在方法的学习和教授。

 【教学方法、手段】:

 问题探讨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

 多媒体教学。

 【参考资料】:

 高中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美]周锡瑞 著;杨慎之 译;

 凤凰网:历史专题:《孙中山逝世九十周年祭》; 【课前准备】:

 每位学生发放小纸片作为练习之用。

 【教学过程】:

 导入:采用视频导入法(ppt 第 1 张:点击视频链接)

 (师)人生几何,风流毕竟雨打风吹去,九十年沧桑变革,九十年谣诼难进,跨越历史的长河,孙中山等你来细细的评说。同学们,子曰其何?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高中历史人物评价系列之百年评说孙中山。(展示 ppt 第 2张)

 讲授:

 (师)在正式学习之前呢,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给大家30 秒时间快速浏览。(打开 ppt 第 3 张,本课三维目标)

 (师)众所周知,我们要评价一个人的优劣,要依据这个人的行为。同样,我们要评价孙中山先生,也需要了解他的事迹,那孙中山先生的一生都有哪些重大事件呢?带着这个疑问,请大家迅速浏览教材,并完成填空。给大家 3 分钟时

  2 间,然后我找同学和老师一起完成填空。(打开 ppt 第 4 张:一,孙中山主要事迹<一>)

 (生)一名同学起来完成填空,(师)做简单讲解。讲解如下:(2 分钟)

 1、孙中山早年学医,后来面对民族危机,依然弃医从文,投身民主革命。

 2、1905 年孙中山在东京组建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并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十六字纲领阐述为“三民主义”。问:三民主义是哪三民呢? 3、1911 年辛亥革命后,1912 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4、后来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孙中山为了捍卫民主共和制度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先后发起了二次革命,护法运动,护国运动等,后来又提出新三民主义,推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继续民主革命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师)好的,了解了孙中山的主要事迹之后,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打开ppt 第 5 张:一评孙中山)假设你是感动中国的评委之一,现在要你为孙中山写下颁奖词,请把你的评语写在上课前发给大家的练习纸上,给大家 3 分钟时间,然后呢我找一位同学来和大家分享他写的颁奖词。(师简单巡视教师)

 (生)一位同学分享他的评语。(师)这位同学写的非常好,听了大家的评语,老师也忍不住写了一句评语要和大家分享。(ppt 展示评语:少年立志,革命救国,从领导起义到创立民国,从颁布宪法到维护共和,从发展实业到联共联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在呼喊:和平、奋斗、救中国!

 )(2—3 分钟)

 (师)接下来呢,考一考大家学习历史的一个最基本的能力。(打开 ppt 第 6张:二,孙中山事迹之二),请大家阅读下面两则材料,从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呢?给大家 3 分钟时间,请大家把得到的信息同样写在刚才那张纸上,同桌之间呢也可以进行一下简单的交流。待会儿呢我找同学来分享他得到的信息。

 (生)一位同学起来分享他从材料中获得的信息(师)进行简单的点评。(然后)问,那么根据我们得到的信息,大家对孙中山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呢?(打开ppt 第 7 张:二评孙中山)(师)通过材料信息我们发现,孙中山对外方面,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表现出极强的妥协性,对内呢,党内又存在一定的专制倾向,并且有落后的帮会色彩。(2—3 分钟)

 (师)(打开 ppt 第 8 张:三,听听专家的意见)现在呢,我们比较两次对孙中山先生的评价,发现两次评价截然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矛盾呢?让我们

  3 来听一听专家的意见。(点击链接播放视频)(3.5 分钟)

 (师)好的,视频就为大家播放到这里,现在让我们来共同回想一下专家的话语。(打开 ppt 第 9 张:四,方法提取之一)在专家评价孙中山的时候,都用了什么样的历史术语呢?我们发现,有这样两句话。“一,在复杂的历史情境中”“二,要了解他的背景”。为什么专家会提到这两句话呢?其实,这是我们史学评价人物最基本的方法,即坚持历史的评价。除此之外我们发现第二位专家在开头和结尾用了这样的话“一,不要把他当成一个完人、伟人、圣人””“随着档案的解严……了解一个真实的、全面的孙中山”,为什么会强调这样的话呢?因为它是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又一个必须遵循的原则,即坚持辩证的评价。(3 分钟)

 (师)那什么叫历史的评价?什么又是辩证的评价呢?(打开 ppt 第 10 张:四,方法提取之二)所谓历史的评价即把人物放在历史背景中去考察,

  而不以现代的眼光去评判、看待历史人物。所谓辩证的评价即从多方面看待历史人物,评价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现在给大家一分钟时间,请对这两种方法做简单的笔记和记忆。(2 分钟)

 (师)(打开 ppt 第 11 张:三评孙中山)好的,现在我们结合专家的知道,并运用刚才我们所学习的方法,请大家再次评价孙中山先生并把它写在纸上,同样给大家三分钟时间,然后我找同学来分享他的评语。

 (师)点评学生所写,非常好,这位同学运用我们刚才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给了我们展示了一个比较客观的孙中山形象。现在呢,老师也写了一段评语供大家参考,以后同学们遇到类似的题型可做借鉴之用。(ppt 展示评语)

  他进行民主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打击了封建和侵略势力,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是,受时代局限,他领导的革命并未彻底,广大民众仍未启蒙。

  缺憾不能掩盖他的光辉,他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师)讲到这里,让我们对本节课做一个简单的总结,(打开 ppt 第 12 张:五,本课小结)本课我们从孙中山先生的事迹入手,两次评价孙中山先生出现矛盾,然后在专家的指导之下,我们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三评孙中山,对孙先生有了客观的认识,最终掌握我们本节课的核心。即我们评价历史人物时要坚持历史的评价,坚持辩证的评价(可让学生共同来说)。(2 分钟)

 (方案一:如果课堂剩余时间较短则采用此方案)

 (师)(打开 ppt 第 13 张:六,知识升华探究)历史是个复杂性的东西,一

  4 个历史人物不是我们简简单单一句话就能够说清楚的,也不是我们一个方法就能正确认识的,现在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在评价历史任务时除了要坚持刚才我们所讲的基本方法之外,还受到那些因素的影响?这个问题作为大家课外的探讨,也作为我们本节课的一个作业,下节课我们再来一同讨论这些问题。(1 分钟)

 (师)(打开 ppt 第 14 张:结束语)好,这节课就为大家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方案二:如果课堂剩余时间较长则采用此方案)

 (师)(打开 ppt 第 13 张:六,知识升华探究)历史是个复杂性的东西,一个历史人物不是我们简简单单一句话就能够说清楚的,也不是我们一个方法就能正确认识的,现在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在评价历史任务时除了要坚持刚才我们所讲的基本方法之外,还受到那些因素的影响?这个问题作为大家课外的探讨,也作为我们本节课的一个作业,下节课我们再来一同讨论这些问题。(1 分钟)

 (师)(打开超链接,显示 ppt 第 14 张:知识运用)我们常言,学以致用,现在请大家运用我们所学的方法,评价一个你熟悉的历史人物,如曹操等,(分组讨论练习,掌握时间完成课堂教学)(师:巡视学生,掌握时间)。

 (师)(打开 ppt 第 15 张:结束语)好,这节课就为大家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篇二:中国近代史人物评析—孙中山

近代史人物评析——孙中山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述评

  报告书

  题 目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述评》

 姓 名 李秀秀

  专 业 艺术设计

  班 级 2011 级(3+2)

 1 班

  学 号 201111310112

  枣庄学院教务处、 思政部二〇一二年四月

  内容简介:

 孙中山, 近代民主革命家, 中国国民党创始人, 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 “起共和而终帝制” 。

 1905 年成立中国同盟会。

 1911 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40 年, 国民政府通令全国, 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

 1929 年 6月 1 日, 根据其生前遗愿, 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他最大的成就是辛亥革命, 建立了 中华民国, 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孙中山是 20 世纪站在时代前列的一位伟大人物, 他发动和领导了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终结了 中国封建专制统治, 推开了中国跻身现代化国家的藩蓠; 他提出和倡行“三民主义” 主张, 关注民族、 民权、 民生问题, 开凿了实现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先河; 他坚持实业救国,致力于变封建农业国为“社会主义” 工业强国, 构筑了中国未来经济现代化的蓝图; 他传承先进文化, 努力用近代文明荡涤封建主义思想意识污秽, 推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进程,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 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本报告主要从孙中山的人物简介、 早期革命活动、 主要成就、 历任职务 及历史评价来评析孙中山这一伟大历史人物。

 2

  目录索引:

 导言------------------------------------------------------4

  孙中山人物简介------------------------------------4

  早期革命活动------------------------------------------4

 主要成就-------------------------------------------5

  人物名言------------------------------------------5

  历任职务------------------------------------------------------5

  历史评价--------------------6

  参考文献--------------------------------------------------103

  正文:

 导言:

 孙中山是 20 世纪站在时代前列的一位伟大人物, 他发动和领导了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终结了 中国封建专制统治, 推开了中国跻身现代化国家的藩蓠; 他提出和倡行“三民主义” 主张, 关注民族、 民权、 民生问题, 开凿了实现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先河; 他坚持实业救国, 致力于变封建农业国为“社会主义” 工业强国, 构筑了 中国未来经济现代化的蓝图; 他传承先进文化, 努力用近代文明荡涤封建主义思想意识污秽, 推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进程,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关键词:

 民主;

 革命;

 中华民国;

 封建专制

  这个学期学习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重温了中国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迹,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近现代的重要历史人物——孙中山。

 通过我对孙中山的了解及学习, 我想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是一样的, 有对的方面也有其错的方面。

 我们应该客观的来评价他们, 毕竟人无完人, 每个都是一样的, 历史伟人也一样。

 人物简介:

 孙中山, 近代民主革命家, 中国国民党创始人, 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 “起共和而终帝制” 。

 1905 年成立中国同盟会。

 1911 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40 年, 国民政府通令全国, 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1929 年 6 月 1 日, 根据其生前遗愿, 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他最大的成就是辛亥革命, 建立了 中华民国, 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早期革命活动:

 1、 孙中山建立兴中会: 1894 年, 孙中山联络海外华侨在檀香山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并提出了“驱除鞑虏, 恢复中国, 创立合众政府” 的革命纲领。

 这之后, 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革命团体, 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渐渐形成, 为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作好了 准备。

 2、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纲领:

 联合兴中会、 华兴会、 光复会等革命小团体, 建立了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4 提出“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的政治纲领。

 同盟会的成立, 推进了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 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 领导了多次革命活动:

 黄花岗起义等, 宣传了革命思想, 鼓舞的志气, 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 基础。

 4、 提出了三民主义:

 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 发刊词中, 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 民

 权、 民生” 三大主义。

 三大主义, 称为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的提出极大的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主要成就:

 他最大的成就是辛亥革命, 建立了中华民国, 推翻了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人物名言:

 ▲驱除鞑虏, 振兴中华。

 ▲天下为公。

 ▲五权宪法乃兄弟我所独创。

 ▲君志所向,一往无前, 愈挫愈勇, 再接再厉。

 ▲物色有志学生, 结为团体, 以任国事。

 ▲凡百事业, 收效愈速, 利益愈小; 收效愈迟, 利益愈大。

 ▲疾风然后知劲草, 盘根错节然后辨利器。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要立志做大事, 不要立志当大官。

 ▲心信其可行, 则移山填海之难, 终有成功之日。

 心信不可行, 则反掌折枝之易, 亦无收效之期。

 ▲努力向学, 尉为国用。

 ▲国家之本, 在于人民。

 ▲危难无所顾, 威力无所畏。[▲我一生的嗜好, 除了革命外, 只有好读书, 我一天不读书, 便不能生活。

 ▲事功者一时之荣, 志节者万世之业。

 ▲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 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治国经邦, 人才为急。

 ▲政治两字的意思, 浅而言之。

 政就是众人的事, 治就是管理, 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学者贵知其当然与所以然, 若偶能然, 不得谓为学。

 ▲自己应为之事, 勿求他人; 今日应为之事, 勿待明日。

 ▲古人进步最大的理由, 是在能实行。

 能实行便能知, 到了能知, 便能进步。

 ▲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 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

 ▲天下大势, 浩浩荡荡, 顺之者昌, 逆之者亡。

 历任职务:

 1900 年 1 月————1905 年 8 月 20 日 兴中会会长 英属香港 伦敦蒙难记

  1905 年 8 月 20 日——1912 年 8 月 25 日 中国同盟会总理 日本东京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1912 年 1 月 1 日——1912 年 4 月 1 日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中国南京 中华民国成立 1912 年 8 月 25 日——1914 年 7 月 8 日 国民党理事长 中国南京 宋教仁遇刺、 二次革命 1914 年 7 月 8 日——1919 年 10 月 10 日 中华革命党总理 日本东京 孙中山与宋庆龄结婚 1917 年 9 月 10 日--1924 年 3 月 21 日 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 中国广州 护法运动 1919 年 10 月 10 日 –

 1925 年 3 月 12 中国国民党总理 中国广州 中国国民党全国第一次代表大会

  1921 年 5 月 5 日 –

 1922 年 6 月 16 日 中华民国大总统(非常时期)

 中国广州 第二次护法运动 5

  历史评价: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特别是在学医行医期间结识了不

  少国际友人华人华侨等为以后革命奠定了 基础与支持。

 孙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 建立民国政府的革命家之一。

 由于孙中山早年即接受西方教育, 认识西方世界较深, 通晓外语, 有医生学历, 在中国内外都享有知名度; 故被多数外国人视为革命领袖。而在国内, 多数革命者也认为他的声望与能力足以成为

 革命组织的代表人物, 也因此孙中山在武昌起义后顺利被选为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去世后, 蒋介石领导他创建的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 在名义上完成中国的统一。

 由于当时参与革命的主要领导人物, 特别是蒋介石、 汪精卫两人, 均为孙培育出来的领导人物, 故当时的国民政府当以孙为最高的精神领袖, 并推举三民主义为治国的最高指导。

 1937 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 孙成为蒋介石之外, 凝聚全国向心力的象征人物之一。

 国民政府与旗下将领也往往以“保障孙总理的革命成果” 为号召, 鼓动人民建设和将士作战。

 因此到战争中后期, 孙中山很自然被推举为中华民国的国父。

 孙中山亦为中国政治经济现代化之重要阶段性人物。

 他较全面地整合了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重要成分, 包括宪政民主,人民主权(选举、 罢免、 创制、 复决)

 , 权力分立制衡, 与社会主义等等。

 另加上其个人认为有必要保留的中国传统制度机构——监察权与考试权, 形成五权宪法学说。

 对西方重要思想在中国的普及, 具有推动者的作用, 促成西化民主派和共产主义派对中国未来建设的深入探索。

 而孙中山在其中采取某种折衷立场, 却坚持共和民主之宪政体制, 至今仍有其价值。

 因此经历史证明孙中山确实是近代倡导共和革命, 成功组织成分复杂的各种

  反满势力, 并注入西方现代政治理论与宪政思想成分的领导人。

 孙中山与历代反抗封建王朝的农民起义英雄和同代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之显著不同之处在于:

 一是通过其他方式独到的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 将欧美资本主义制度之精华 6 与中国落后封建专制制度之国情相结合, 从“以民为本”

 的宗旨出发, 不仅提出了“三民主义” 基础学说, 同时还就改造落后旧中国的伟大目标, 从国体、 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外交诸方面作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 设想和规划, 形成了系统化的革命理论; 二是他自发动和组织革命伊始, 终其一生, 在领导整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程中, 始终不渝地坚持彻底的反封建立场和坚定的革命方向, 面对满清朝廷的通揖、 反动军阀的围攻、 帝国列强的威逼、维新保皇派的论战、 阵营内部的叛乱、 同党战友的分歧, 在极其艰难充满风险的环境中,几番组织和改造革命政党, 多次发动武装起义, “愈挫愈奋, 再接再厉” , 不屈不挠, 战斗不息; 三是他始终坚守“一心为公”

 的崇高精神境界, 从建立兴中会、 同盟会, 发动广州、 惠州、 黄花岗等十次武装起义, 到领导辛亥革命、 建立临时政府、 举行二次革命,到组织和改造国民党、 组建黄埔军校、 实施国共合作, 直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抛却个人名利, 大公无私, 一生操劳,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孙中山的理论学说、 立场信念和品德情操, 可说是独秀一枝, 也正是由于孙中山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与革命理论的宣扬, 才使得广大中国民众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走出对民主共和的“反动” 政治思想认识误区, 有力的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扩大了 民主革命运动的影响, 使得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但是孙中山虽亦重视掌握领袖权力, 但较具理想色彩, 能为制度建设之需要而放弃政治资源。

 孙中山虽倡导武力推翻君主专制, 武力弭平军阀割据, 但使用之手段较为温和,善后措施较为宽容, 不采彻底铲除之作法, 与蒋介石或毛泽东等强调组织纪律而严厉惩处反对者不同。

 孙中山之让位于袁世凯, 是导致袁世凯窃国、 革命政权旁落、 共和制度倒退的起始成因, 有些史论、 史说由此引申出“孙中山一大失误” 的评价, 似乎顺理成章。

 然而, 从客观现实来看, 把此事件放在当时清末民初的历史大范围和社会大环境中考察, 却自然而然地得出截然相反的评价——孙中山之让位于袁, 不仅 7 不是失误或局限性, 相反, 是促成清帝退位和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促使民主共和旗帜飘扬和革命思潮深入民心的一大历史功绩。

 他所提出的“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的革命宗旨被采纳为同盟会纲领。

 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 发刊词中, 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 民权、 民生三大主义。同盟会的成立, 有力地促进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但是他同样对当时旧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状态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特点尚缺乏深入的研究, 他对袁世凯、 段琪瑞、 陈炯明、一类新旧军阀的两面派面目有失洞察, 他对革命党内部严重的矛盾分歧团结乏力, 他对建立革命军事力量的认识姗姗来迟等等, 都是他个人思想行为的局限性。

 但是, 与当时旧中国的历史大范围和社会大环境的客观现实相比照, 他个人的这些局限性皆属局部性的和微不足道的失误, 无碍于整个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方向大局和历史轨迹, 更无损于他创立革命学说、 领导革命运动和开创历史新篇的光辉形象。

 所以, 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未能彻底实现革命目标, 是时代的局限和国情的制约, 中国近代史上这场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失败了, 但正是这场轰轰烈烈和正义悲壮的革命, 为其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作出了 演示、 提供了经验、 准备了 条件。

 故而, 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孙中山先生有过一句名言“世界潮流, 浩浩荡荡, 顺之者昌, 逆之者亡。

 ”

 孙中山追逐世界潮流, 结合中国情, 在政治理论上提出了一些颇有新意的思想。

 第一,民族主义思想内容的发展民族主义是中国的传统思想; 第二, 民主政治思想的丰富。

 提倡“直接民权” 批判“代议政体” , 提出“权能分离” 思想, 提出训政时期的构想。

 当然,其思想也有局限性:

 经济思想切合国情不足。

 国家资本主义思想是研究西方社会经济的产物, 对民生主义有两个办法:

 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

 “节制资本” 节制私人资本主义, 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不利于当时生产力的发展。

 原因:

 其一, 当时中国近代工业极其落后, 急需扶植民营工业, 调动 8 人民大众的投资积极性。

 其二, 当时国家财产极端困难, 无法筹集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的大量资金。

 在政...

篇三:中国近代史人物评析—孙中山

n zhong shan孙中山先生——我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

 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理, 他的爱国理想、 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正激励着我们努力奋斗, 振兴祖国。革命辛 亥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孙中山(1866--1 925)

 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革 命先驱者, 为中国的独立、 民主、 富强而奋斗了 终生。

 1 866年11月12日, 孙中山诞生于广东省香山县(即今中山市)

 翠亨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幼时取名帝象, 读书时取名文, 号日新, 字德明, 1886 年改号逸仙, 1897年在日本时化名为中山樵, 辛亥革命后,则常以中山为名。他在十九世纪末领导了 推翻清朝专制统治的斗争。

 辛亥革命以后, 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晚年采取“联俄、 联共、扶助工农” 三大政策, 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反帝反封建的联盟。革命辛 亥

 1 879 年5月, 孙中山十三岁时随母亲前往檀香山投奔他的哥哥孙眉。

 孙中山在檀香山先后入英国基督教圣公会办的意奥兰尼学校和美国基督教会办的奥阿厚书院读书。

 1 884年孙中山十八岁时回国, 入香港中央书院求学, 毕业后先入广州博济医院附设的南华医学堂学医, 不久转入香港西医书院,1 892年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

 此后, 孙中山一度在澳门、 广州行医。

 1 894年孙中山北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政治、 拯救中国的建议, 李鸿章对此置之不理, 从此, 孙中山放弃了改良的幻想, 走上了反清革命的道路。革命辛 亥少年壮志

 1907年 5月22日, 由孙中山指派许雪秋及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领导发动的潮州黄冈起义爆发,因寡不敌众, 力战6日而败; 27日下午, 起义军宣布解散, 总指挥陈涌波、 余既成被迫走避香港。自1907年7月至191 1年, 孙中山多次授命其他革命同志, 在全国各地发动起义(见“起义年表” )

 , 甚至经越南亲赴广西主持镇南关起义, 最终被法国当局拒绝入境, 一直至辛亥革命成功以后,才再度踏足中国国土。1909年至1 91 1年期间, 孙中山大部份时间花在旅途之上, 多次在各国华侨、 留学生中筹划革命经费及外国政府支持, 然而所得极为有限。

 与此同时, 同盟会及其周边组织快速扩张规模, 并于1910年1月, 成立同盟会美洲地区总会, 期望能吸收更多海外华侨参与革命。

 直至1 91 1年1 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日)

 的武昌起义, 革命才取得第一次成功, 武汉当日光复, 各省同志纷纷响应。晚晴园议事革命辛 亥

 1894年11月, 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小团体“兴中会”香港建立了兴中会的组织, 以香港为基地策划第一次广州起义。

 此后, 他在海外流亡达十六年之久。

 1896年10月,孙中山在英国伦敦遭到清政府驻英公使馆的绑架, 经他的英国老师康德黎全力营救出险, 这就是著名的“伦敦蒙难” 。

 1905年8月, 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全国性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

 辛亥革命前, 孙中山先后领导了广州黄花岗武装起义等, 这些起义虽然都失败了, 但给清政府以沉重的打击, 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胜利揭开了序幕。。

 第二年, 孙中山在革命辛 亥奔走革命

  因消息泄露所购枪械在广州码头被缴, 四十多人当场被捕, 陆皓东等人牺牲, 孙中山流亡海外.1 91 1 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

 ,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在广州起义失败, 战役牺牲的烈士营葬于黄花岗。

 此次起义因此又称黄花岗起义, 历史上,这次起义意义重大, 加快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革命辛 亥广州起义

 武昌起义革命辛 亥黄花岗起义失败后, 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 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 终于在1 911 年(农历辛亥年)

 1 0月1 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

 起义的胜利, 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1 911 年1 0月, 听闻武昌起义爆发, 孙中山即离美赴欧进行外交活动。

 。

 武昌起义第一枪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全面爆发

 实行民主政治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法令, 并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 。

 由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软弱, 辛亥革命的成果很快被袁世凯所窃夺。

 孙中山在各方的压力下, 只做了三个月的临时大总统, 就不得不被迫辞职, 辛亥革命的成果竟落入了大野心家袁世凯的手中。革命辛 亥创建民国

 1 91 3年3月20日, 袁世凯派人暗杀了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孙中山领导了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 。

 二次革命失败后 , 孙中山被迫 再次逃亡日本。

 1 91 4年7月, 他在东京成立中华革命党, 被推举为总理, 继续领导反袁斗争。1 91 5年1 2月, 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炜, 倒行逆施, 自封皇帝, 年号“洪宪” 。

 1 2月25日, 爱国将领蔡锷在云南首先举起了讨袁护国的大旗, 一时间其他各省纷纷响应。

 在举国人民的一片唾骂声中, 袁世凯迫于无奈, 取消了帝制, 其后不久便一命呜呼, 结束了83天的皇帝生涯。

 袁世凯死后, 中国各派军阀割据混战的动乱局面并未改变, 反而更加激烈。孙中山号召拥护真共和的海军将士和国会议员南下护法, 在广州成立护法政府, 继续与北洋军阀作斗争。

 但是, 由于孙中山的护法运动在各派军阀的排挤下, 屡屡失败。

 1 922年6月, 孙中山亲自培养的陈炯明发动叛乱, 炮轰总统府, 孙中山脱险后登上“永丰舰” , 不得不再一次离开广州, 回到上海。革命辛 亥讨袁护法

 个人思想孙中山先生毕生坚持“三民主义” , 坚持民主、 共和救中国和三民主义救中国的信念与理想。▲辛亥革命以“民族” 、 “民权” 、 “民生” 为核心的“三民主义” 理念。▲倡导“权能区分” ——“人民有权, 政府有能” ; 推行“万能政府” ——“广兴福利,大有为式” 。▲注释“人民之权” ——政权应有“选举、 罢免、 创制、 复决” 四项。▲注释“政府之能” ——“立法、 行政、 司法、 考试、 监察” 五权分立, 是为“五权宪法” 。▲阐明人民行使政权的基本训练与条件:

 民权初步, 即议事规则。▲提出中央与地方的“均权制度” , 以县为单位的“地方自治” 。▲在经济思想方面, 提倡社会互助理论:

 “人类进化之原则与物种进化之原则不同,物种以竞争为原则, 人类则以互助为原则。

 ”▲在政治现代化建设方面, 主张渐进主义的军政、 训政、 宪政三阶段说:

 “军政时期优先消灭军阀土匪, 应实行军管。

 训政时期优先基础建设与民权初步训练, 应实行一党执政。

 宪政实行之条件是全国半数以上县市具有选举罢免地方首长之条件, 公民具有发动创制复决之条件, 则选举召开国民大会制订宪法, 还政于民, 实行多党竞争的现代政治制度。

 ”▲推行以王道为基础的区域合作和政治架构:

 大亚洲主义, 以及向国际投资开放的实业计划。

 [先 驱革 命

 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

 由民族主义(Principles of Nationalism)、 民权主义(Principles of Democracy)和民生主义(Principles of People"s Livelihood)构成, 简称“三民主义” 。

 是中国国民党信奉的基本纲领。

 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即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它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遗产。先 驱革 命

 三民主义

 人格先 驱要人类天天进步的方法, 当然是在合大家力量, 用一种宗旨, 互相劝勉, 彼此身体力行, 造成顶好的人格。人类的人格既好, 社会当然进步。爱国凡国家社会之事, 即我分内事。博爱仁之种类, 有救世、 救人、 救国三者, 其性质则皆为博爱。毅力乐观者, 成功之源; 悲观者, 失败之因。奋斗不能奋斗,即不能生存;奋斗无目的,亦不能成。凡天下事必须同德同心, 不问其结果之若何, 一致进行, 不屈不挠, 方可成功。国民今世界文明进化, 尚在竞争时代, 而非大同时代。处此竞争剧烈之私(时)

 , 人人须以爱国保种为前提。如果中国人能够自主, 他们即会证明是世界上最爱好和平的民族。凡我国民, 均应互相团结。他激励后 人 奋 斗、爱国•立志我贡献诸君的, 就是要诸君立志, 要有国民的大志气, 专心做一件事, 帮助国家变成富强。•道德凡事有利于人者, 未必有害于己。革 命

篇四:中国近代史人物评析—孙中山

孙中山的认识与评价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 对历史人物的评论恐怕没有第二个人像孙中山一样产生巨大的差异。

 他在世时, 反动派攻击他、 污蔑他、 通缉他, 革命营垒的同志也嘲笑他为“孙大炮”, 甚至背叛他, 企图致他于死地。

 他去世后, 被国民党尊为“国父”, 共产党也赞扬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伟大的爱国者”, 可谓备极哀荣。

 然而到了 20世纪末、 本世纪初, 有人却骂他是“孙疯子”、“革命革糟了”, 更有甚者, 攻击他是“卖国 贼 ”、“20 世纪的十大罪人之一”。

 在我看来, 每个历史伟人都摆脱不了众多正、 负面的评价。

 任何志成大业者如古时的陈胜、 秦始皇, 今时的曾国藩、 毛泽东, 乃至国外的名人亚里士多德、 拿破仑等等, 都有着令人称赞的品行, 亦有着令人不快的遗憾。

 正所谓人无完人, 缺点无法避免, 且任何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认识都是有限的, 因为未来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未来难以预测。

 而所谓的伟人, 则是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认识到较多于平人难以发掘的自然人类社会规律, 并造福于全社会, 甚至于全人类的人物。

 孙中山先生虽革命不彻底乃至失败, 却仍是一位有思想有抱负, 并以其有限生命里的认知造福于中国社会的伟大历史人物。

 中国处于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 清末中国的没落就像一颗陨落的恒星, 瞬间从其运行轨道上下滑、 坠落, 燃起阵阵灼人的火焰。

 而中国的黎民百姓则都陷在大火中,被缓慢地灼烧, 痛不欲生。

 若说毛泽东是在这乱世中腾空而现的救世主, 孙中山则是其救国道路的铺垫者。

 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史上诸多的政治人物和思想人物一样, 对中国近代化事业的孜孜追求和他的近代化政治思想的形成, 也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1878 年, 13 岁的孙中山就随母亲远涉重洋, 就读于檀香山的意奥兰尼学校和奥阿厚书院, 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教育。

 出洋学习大大拓宽了少年孙中山的视野, “始见轮舟之奇, 沧海之阔, 自是有慕西学之心, 穷天地之想” 。

 1884 年后, 他先后入香港拔萃书屋、 广州博济医院南华医学校、 香港西医书院就读, 直至 1892 年毕业。

 这种长达 15 年的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校教育, 在同时代的中国人中是少有的。

 其间他所接触到的英、 美等资产阶级国家的社会政治学说, 对他的思想有很重要的影响, 两种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的巨大差异和中国的积贫积弱的现实, 刺激着他。

 抨击清朝政府政治腐败无能的激烈言辞, 使他在香港读书期间, 就为周围同学所注目。

 1890 年的《致郑藻如书》 中写道:

 “某留心经济之学十有余年矣, 远至欧洲时局之变迁, 上至历朝制度之沿革, 大则西间之天道人事, 小则泰西之格致语言, 多有旁及。

 方今国家风气大开,此材当不沦落。

 某之翘首以期用世者非一日矣, 每欲上书总署, 以陈时势之得失。

 ”这也是孙中山第一次表达他改革政治, 以顺应时势的思想。

 甲午战争前夕, 民族危机日重, 孙中山从“改良祖国, 拯救同群” , “使我国人人皆免苦难, 皆享福乐而后快” 的政治愿望出发, 上书李鸿章, 希望他放弃“徒唯坚船利炮之是务” , “舍本而图末” 的洋务活动, 采纳自己提出的“欧洲富强之本” ,即“人能尽其才, 地能尽其利, 物能尽其用, 货能畅其流” 的政策, “四者既得, 然后修我政理, 宏我规模, 治我军实, 保我藩邦” , “不过二十年, 必能驾欧洲而上之” 。但言者谆谆, 听者藐藐。

 孙中山上书是一个比较温和、 但却又充满时代气息、 希望中国走向更高层次近代化的纲领, 表明了孙中山对近代化问题认识的进一步成熟, 已不只局限于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 而是从政治、 社会等方面统筹兼顾, 学习西方图强治国的根本方法。

 上书的失败, 也使孙中山逐步意识到, 用上书请愿的办法来改革清朝政府的腐朽政治, 推进中国政治近代化, 此路行不通, 只有另辟蹊径, “积渐而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以强迫” , “徐图所以倾而变更之者” 。

 甲午中日战争, 清政府丧师失地, 一败不可收拾。

 险恶的形势, 更促使孙中山摒弃了 和平改良政治的思想, 进而意决采用武装斗争, 推翻清朝政府,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以此作为推进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先决条件。

 1894 年 11 月, 他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治团体兴中会, 抱着“拯斯民于水火, 切扶大厦之将倾” , “振兴中华,维持团体” 、 “以申民志而扶国宗” 的宗旨, 明确地提出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的革命纲领。

 这是较为完整的以武装斗争为手段, 推翻封建专制主义统治,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近代化的目标, 也是当时中国人在政治上向西方学习的最高方案。

 1895 年, 当资产阶级改良派千方百计地对封建专制政体作弥缝补苴的边际性改革时, 孙中山已清楚地看到封建的旧政权旧制度, 已严重地阻碍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发展, 必须以武力推翻它。

 他指出:

 “中国现行之政治, 无论为朝廷之事, 为国民之事, 甚至为地方之事, 百姓均无发言与闻之权; 其身为官吏者, 操有审判之全权。

 人民身受冤枉无所吁诉。

 且官场一语, 等于法律, 上下相蒙相结, 有利则饱其私囊, 有害则各委其责任。

 ” 孙中山认为, 对此专制政治, 只有“倾覆而变更之” 。

 此后, 孙中山便积极投身于武装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推动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宏伟事业。

 二十世纪初年, 孙中山的政治近代化思想进一步完善。

 他认为, 反动的“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 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 , “正在迅速地走向死亡” 。

 他坚决主张“要解决这个紧急的问题” , “必须以一个新的、 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 , “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 ” 。

 他坚信, “我们的任务确实是巨大的, 但并不是无法实现的” 。

 1905 年 8 月, 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织了中国同盟会, 把上述思想进一步发展, 提出了“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建立民国, 平均地权” 的政治纲领, 这是他建设一个资产阶级近代化政治国家的理想的高度概括, 是他政治近代化理论的日益成熟的标志, 也是他对中西文化“因袭” 、“规抚而后有所创获” , 顺应世界近代化潮流在政治上所得的结晶。

 同盟会的纲领,

 后来被孙中山具体解释为民族、 民权、 民生三大主义, 即“三民主义” 。

 他特别强调:“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 异族残之, 外邦逼之,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殆不可须臾缓。

 ” 同盟会成立后, 孙中山百折不挠地在各地发动武装起义, 以推翻满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1911 年 10 月, 武昌起义胜利, 资产阶级革命的洪流最后冲垮了清王朝的统治。

 1912 年元旦,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建立, 孙中山为之奋斗了多年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起来, 这是他的政治近代化从思想理论到实践的重大发展和飞跃, 也是中国首次实施的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宪政的尝试。

 辛亥革命后, 孙中山的政治近代化思想并没有停滞不前, 南京临时政府在《临时约法》 中提出的一系列的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纲领和原则, 表明孙中山的近代化思想在政治方面的发展更趋成熟、 完善。

 但是他同样对当时旧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状态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特点尚缺乏深入的研究, 他对袁世凯、 段琪瑞、 陈炯明一类新旧军阀的两面派面目有失洞察, 他对革命党内部严重的矛盾分歧团结乏力, 他对建立革命军事力量的认识姗姗来迟等等,都是他个人思想行为的局限性。

 由于袁世凯的篡权, 使得孙中山的政治近代化实践严重受挫, “中华民国” 只剩下一块招牌。

 孙中山之让位于袁世凯, 是导致袁世凯窃国、革命政权旁落、 共和制度倒退的起始成因, 有些史论、 史说由此引申出“孙中山一大失误” 的评价, 似乎顺理成章。

 然而, 从客观现实来看, 把此事件放在当时清末民初的历史大范围和社会大环境中考察, 却自然而然地得出截然相反的评价——孙中山之让位于袁, 不仅不是失误或局限性, 相反, 是促成清帝退位和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促使民主共和旗帜飘扬和革命思潮深入民心的一大历史功绩。

 与当时旧中国的历史大范围和社会大环境的客观现实相比照, 他个人的这些局限性皆属局部性的和微不足道的失误, 无碍于整个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方向大局和历史轨迹, 更无损于他创立革命学说、领导革命运动和开创历史新篇的光辉形象。

  1917 年十月革命以后, 他向西方以民权主义为核心的孙中山的政治近代化理想并没有能够真正实现。

 在痛苦的思索和艰苦的斗争过程中, 孙中山开始转向苏俄, 对苏俄和西方的政治进行比较、 分析, 各取所长。

 他的政治近代化思想和理论, 随着时代潮流的发展而向前发展了。

 在反帝反封建的前提下。

 孙中山进一步完善了他的三民主义, 以新的民权主义为核心的政治近代化思想最终成熟和完善起来, 成为具有完备理论形态的完整意义上的政治近代化的思想, 称为“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前提与基础, 它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成立, 直接推动了国内第一次革命高潮的来临。

 而且, 孙中山是中国早期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宣传家。

 孙中山晚年接受列宁思想, 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方向。

 苏俄、 共产国际认为孙中山虽“既不是共产党人, 也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但他是“东方民族革命运动最伟大的领袖”。

 达林在其纪念文中写道:

 孙中山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生活在中国革命运动和反帝运动蓬勃发展的时代而能

 随着运动发展的各个阶段齐步前进”, 并认为孙中山“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改变中国革命方向的倡导者”。

 另外, 孙中山还是近代中国最早系统地提出对外开放主张的理论家。

 早在 1897 年初, 他就说过:

 “必须使我们的国家队欧洲文明采取开放态度, 我不是说, 我们要全盘照搬过来, 我们有自己的文明”, 并主张“发扬吾固有之文化, 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

 孙中山虽不尽如毛泽东般雄韬伟略, 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不可或缺、 功不可没的伟人。

 他是民族资产阶级众多成员中最成功的代表, 他顺应了 时代的潮流, 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应召挺身而出, 又在革命需要转折时改变自己的思想, 在一定程度上助其过渡。

 毛泽东曾在自己的代表作《新民主主义论》 中指出:“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 不但因为他领导了 伟大的辛亥革命(虽然是旧时期的民主革命) , 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 合乎人群之需要’, 提出了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 树立了 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 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未能彻底实现革命目标, 是时代的局限和国情的制约, 中国近代史上这场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失败了 , 但正是这场轰轰烈烈和正义悲壮的革命, 为其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作出了 演示、 提供了 经验、 准备了 条件, 故而, 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孙中山的成就源于他对国家的热爱, 源于他对革命的坚持, 他在矛盾重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宣扬进步思想, 高喊“振兴中华”、 引领民主革命热潮、 改造三民主义, 将其所知、 所能献与社会, 铺就了 建国道路的光明前景与革命方向, 使中国在熊熊烈火的燃烧下褪去旧壳, 得以浴火重生。

 因此, 我们应该公平地宽容地评价这位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里走出的历史伟人:

 因为这一路, 他的确走得不容易!

篇五:中国近代史人物评析—孙中山

山政治近代化思想评析

  鸦片战争以后 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伴之而来的西方近代化思潮的冲击 促使先时间2010-12-08

 来源历史档案

 作者王玉祥 进的中国人产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危机意识 在清末民初的几十年间 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和探索。一部中国近代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随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 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层次性 即从物质技术层面的近代化到政治制度层面的近代化和精神层面的近代化的不断递进过程。

 孙中山所处的历史时代 几乎跨及中国近代化的每一个阶段 但历史赋予孙中山和他同时代人的最主要任务 是依托近代中国经济和物质技术已有的一定程度的近代化基础 在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把中国的政治真正推上近代化的轨道。孙中山的政治近代化的思想和理论在他的近代化思想和理论中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 是他的近代化思想和理论中最完整、最系统、最有价值的方面。

  一

  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史上诸多的政治人物和思想人物一样 对中国近代化事业的孜孜追求和他的政治近代化思想的形成也有一个过程。

  1878 年13 岁的孙中山就随母亲远涉重洋就读于檀香山的意奥兰尼学校和奥阿厚书院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教育。出洋学习大大拓宽了少年孙中山的视野“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孙中山全集》第 1 卷第 47 页。中华书局1982 年。)1884 年后他先后入香港拔萃书屋、广州博济医院南华医学校、香港西医书院就读直至 1892 年毕业。这种长达 15 年的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校教育在同时代的中国人中是少有的。其间他所接触到的英、美等资产阶级国家的社会政治学说对他的思想有很重要的影响两种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的巨大差异和中国的积贫积弱的现实刺激着他。抨击清朝政府的政治腐败无能的激烈言辞使他在香港读书期间就为周围同学所注目。1890年的《致郑藻如书》中写道“某留心经济之学十有余年矣远至欧洲时局之变迁上至历朝制度之沿革 大则西间之天道人事 小则泰西之格致语言 多有旁及。

 方今国家风气大开此材当不沦落。某之翘首以期用世者非一日矣每欲上书总署以陈时势之得失。”(《孙中山全集》第 1 卷第 1 页。中华书局1982 年。)这也是孙中山第一次表达他改革政治以顺应“时势”的思想。

  甲午战争前夕民族危机日重孙中山从“改良祖国拯救同群”“使我国人人皆免苦难 皆享福乐而后快”的政治愿望出发 上书李鸿章 希望他放弃“徒唯坚船利炮之是务” “舍本而图末”的洋务活动采纳自己提出的“欧洲富强之本”即“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政策“四者既得然后修我政理宏我规模治我军实保我藩邦”不过二十年必能驾欧洲而上之。“(《孙中山全集》第 1 卷第 8—15 页。中华书局1982 年。)但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孙中山上书是一个比较温和、但却又充满时代气息、希望中国走向更高层次近代化的纲领 表明了孙中山对近代化问题认识的进一步成熟 已不只局限于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而是从政治、社会等方面统筹兼顾学习西方图强治国的根本

 方法。

 上书的失败 也使孙中山逐步意识到 用上书请愿的办法来改革清朝政府的腐朽政治推进中国政治近代化此路行不通只有另辟蹊径”积渐而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以强迫“”徐图所以倾而变更之者“。(《孙中山全集》第 1 卷第 50—52 页。中华书局1982年。)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丧师失地一败不可收拾。险恶的形势更促使孙中山摒弃了和平改良政治的思想进而意决采用武装斗争推翻清朝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以此作为推进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先决条件。1894 年 11 月他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治团体兴中会抱着”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振兴中华维持团体“”以申民志而扶国宗“(《孙中山全集》第 1 卷第 19 页。中华书局1982 年。)的宗旨明确地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这是较为完整的以武装斗争为手段推翻封建专制主义统治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近代化的目标 也是当时中国人在政治上向西方学习的最高方案。1895 年当资产阶级改良派千方百计地对封建专制政体作弥缝补苴的边际性改革时 孙中山已清楚地看到封建的旧政权旧制度 已严重地阻碍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发展必须以武力推翻它。他指出”中国现行之政治“”无论为朝廷之事为国民之事甚至为地方之事百姓均无发言与闻之权其身为官吏者操有审判之全权。人民身受冤枉无所吁诉。且官场一语等于法律上下相蒙相结有利则饱其私囊有害则各委其责任。“孙中山认为对此专制政治只有”倾覆而变更之“。此后孙中山便积极投身于武装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推动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宏伟事业。

  二十世纪初年孙中山的政治近代化思想进一步完善。他认为反动的”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正在迅速地走向死亡“。他坚决主张”要解决这个紧急的问题“”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他坚信”我们的任务确实是巨大的但并不是无法实现的“。(《孙中山全集》第 1 卷第 254—255 页。中华书局1982 年。)1905年 8 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织了中国同盟会把上述思想进一步发展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这是他建设一个资产阶级近代化政治国家的理想的高度概括是他政治近代化理论的日益成熟的标志也是他对中西文化”因袭“、”规抚“而后有所”创获“顺应世界近代化潮流在政治上所得的结晶。同盟会的纲领后来被孙中山具体解释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他特别强调”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殆不可须臾缓。“(《孙中山全集》第 1 卷第 288 页。中华书局1982 年。)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百折不挠地在各地发动武装起义以推翻满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1911 年 10 月武昌起义胜利资产阶级革命的洪流最后冲垮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孙中山为之奋斗了多年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起来这是他的政治近代化从思想理论到实践的重大发展和飞跃 也是中国首次实施的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宪政的尝试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的政治近代化思想并没有停滞不前南京临时政府在《临时约法》中提出的一系列的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纲领和原则表明孙中山的近代化思想在政治方面的发展更趋成熟、完善。但是由于袁世凯的篡权使得孙中山的政治近

 代化实践严重受挫”中华民国“只剩下一块招牌以民权主义为核心的孙中山的政治近代化理想并没有能够真正实现。

 在痛苦的思索和艰苦的斗争过程中 孙中山始终不渝地坚持对中国政治近代化问题的探索。1917 年十月革命以后他向西方学习的视线开始转向苏俄对苏俄和西方的政治进行比较、分析各取所长。他的政治近代化思想和理论随着时代潮流的发展而向前发展了。在反帝反封建的前提下。孙中山进一步完善了他的三民主义以新的民权主义为核心的政治近代化思想最终成熟和完善起来 成为具有完备理论形态的完整意义上的政治近代化的思想。这一思想和理论直至孙中山的晚年始终不变。

  二

  从孙中山政治近代化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孙中山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实践中找到了推进中国近代化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即政治的近代化并由此而确立了近代化的政治目标 作为从整体上推进中国近代化的先决条件 这是符合近代中国国情的 同时也是符合近代世界各国政治近代化的一般标准的。

 这可以从孙中山的政治近代化思想的主要特征中看出。

  第一孙中山主张建立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所谓民族国家”在基本上是以同族之人民互相吸引建为一国同时将国境内之语文、律法、风俗予以融合使成大国之象。“(参见《万国公报》1905 年 4 月号第 13—16 页。)一般认为民族国家的建立主要是基于民族主义孙中山的现代民族国家的思想也是基于他的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有两个重要的特征 其一是人民对于所属国家或民族的强烈的归属感和支持心 其二是人民共同建立和保持其国家和民族特有的制度。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有一个从最初的”排满“到后来的三民主义的新民族主义和”五族共和“的发展过程 这一发展也是随着孙中山的政治近代化思想的不断成熟而成熟的。孙中山强调”要恢复民族精神“”善用中国固有的团体象家族团体和宗教团体大家联合起来成一个大国族团体。结成了国族团体有了四万万人的力量共同奋斗无论我们的民族处于什么地位都可以恢复起来。“(《孙中山全集》第 9 卷第 242页。

 中华书局 1986 年。

 )他认为 ”中国退化到现在地位的原因 是由于失了民族的精神“ ”如果不想方法来恢复民族主义中国将来不但要亡国或者要亡种。所以我们要救中国便先要想一个完善的方法来恢复民族主义。“(《孙中山全集》第 9 卷第 231—232 页。中华书局1986 年。)然后才可以”恢复我们民族的地位。“(《孙中山全集》第 9 卷第 242 页。中华书局1986 年。)可见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实质就是要以恢复民族精神、培养人民对国家和民族的强烈的”归属感和支持心“为基础来共同建立资产阶级的近代民族国家。也就是说进行民族革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来用革命的方法去”治国平天下“最终把反满、反侵略和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国家的三大任务熔铸于”民族主义“的大统一体中 使之成为一种团结全体中国人的强大的凝聚力。这对挽救近代以来一直是”一盘散沙“和”积弱“”衰败“的中华民族把中国政治真正纳入近代化轨道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孙中山政治近代化思想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第二孙中山主张在中央集权的基础上使政治结构分化。这里所说”中央集权“是指政府的政令能直接达于每个国民人民与政府之间能直接建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政治结构的分化“则是指把各种政治事务详细分工分别设专门机构和专门人员来管理。这实际也是

 近世资本主义各国在政治近代化中的重要的举措。

 孙中山从晚清和民初的历史与现实中 已经看到地方政权势力膨胀后给社会政治发展带来的问题。

 封建军阀浓厚的地方主义色彩 使得中央政府只不过是控制了中央的一派势力并不能代表全国。在乡村乡绅居于政府与人民之间使政令不易达于每个国民中央政府的近代化措施无法推行。因此孙中山主张中央集权建立”全能政府“。他认为政府权力是”集中力量来为人民办事“的权威政府愈有权力 就愈能为人民服务 ”一个全权、 全能、 为民所用的政府“的确是政治中”最好的事。

 “( 《国父全集》第 1 册第 141 页。台北 1973 年。)《临时约法》和《临时大总统宣言》中有多处反映了孙中山的这一主张即实现政治上的高度统一克服各自为政的现象建立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

 这对于推进中国政治近代化显然是不可或缺的。

 为了更有效地行使中央政府的权力孙中山还提出了”权能分开“和”五权宪法“、”五院制“的主张特别是关于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制的确立是孙中山吸收了中外各种政权特别是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近代政府的各种长处后而形成的。这种”政治结构的分化“的思想体现了中国近代政府由传统的无为政府向孙中山主张的近代化的有为政府的转化。

  第三孙中山主张政治文化的世俗化反对传统的政治。所谓”世俗化“是相对于”圣化“或”神化“而言的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的世俗化即脱离神权政治的过程。”从圣化的社会变迁到一个俗世的社会这个过程叫做世俗化。在圣化的社会里社会的结构、行为伦范、甚至为学致知 都以远古时代传袭下来的圣典圣则为张本。

 中国的社会就属于圣化的社会的类型。世俗化就是要把这种制度思想消除。“(《中国文化的展望》台北文星书店1966 年。)孙中山在追求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过程中 以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奋斗目标 以资产阶级政治原则为准绳坚决抨击封建政治文化中的旧伦常、旧规范。他说”科学也一天发达一天人类的聪明也一天进步一天 于是生出了一种大觉悟 知道君主总揽大权把国家和人民做他一个人的私产供他一个人的快乐人民受苦他总不理会。人民到不能忍受的时候便一天觉悟一天知道君主专制是无道人民应该要反抗反抗就是革命……就是人民同皇帝...

篇六:中国近代史人物评析—孙中山

近代史人物评析——孙中山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述评

  孙中山是 20 世纪站在时代前列的一位伟大人物, 他发动和领导了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终结了 中国封建专制统治, 推开了中国跻身现代化国家的藩蓠; 他提出和倡行“三民主义” 主张, 关注民族、 民权、 民生问题, 开凿了实现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先河; 他坚持实业救国, 致力于变封建农业国为“社会主义” 工业强国, 构筑了 中国未来经济现代化的蓝图; 他传承先进文化, 努力用近代文明荡涤封建主义思想意识污秽, 推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进程,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这个学期的学习, 我们重温了 中国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迹,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近现代的重要历史人物——孙中山。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 建立民国政府的革命家之一。

 在国内, 多数革命者也认为他的声望与能力足以成为革命组织的代表人物, 也因此孙中山在武昌起义后顺利被选为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去世后, 蒋介石领导他创建的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 在名义上完成中国的统一。

 到战争中后期, 孙中山很自然被推举为中华民国的国父。

 孙中山亦为中国政治经济现代化之重要阶段性人物。

 他较全面地整合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重要成分, 包括宪政民主, 人民主权(选举、 罢免、 创制、 复决)

 , 权力分立制衡, 与社会主义等等。

 另加上其个人认为有必要保留的中国传统制度机构——监察权与考试权, 形成五权宪法学说。

 而孙中山在其中采取某种折衷立场, 却坚持共和民主之宪政体制, 至今仍有其价值。

 因此经历史证明孙中山确实是近代倡导共和革命, 成功组织成分复杂的各种反满势力,并注入西方现代政治理论与宪政思想成分的领导人。

 孙中山与历代反抗封建王朝的农民起义英雄和同代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之显著不同之处在于:

 一是通过其他方式独到的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 将欧美资本主义制度之精华与中国落后封建专制制度之国情相结合;二是他自发动和组织革命伊始, 终其一生, 在领导整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程中, 始终不渝地坚持彻底的反封建立场和坚定的革命方向; 三是他始终坚守“一心为公”

 的崇高精神境界, 从建立兴中会、 同盟会, 发动广州、 惠州、 黄花岗等十次武装起义, 到领导辛亥革命、 建立临时政府、 举行二次革命, 到组织和改造国民党、 组建黄埔军校、 实施国共合作, 直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抛却个人名利, 大公无私, 一生操劳,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孙中山的理论学说、 立场信念和品德情操, 可说是独秀一枝, 也正是由于孙中山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与革命理论的宣扬, 才使得广大中国民众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走出对民主共和的“反动” 政治思想认识误区, 有力的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扩大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影响, 使得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孙中山之让位于袁世凯, 是导致袁世凯窃国、 革命政权旁落、 共和制度倒退的起始成因, 有些史论、 史说由此引申出“孙中山一大失误” 的评价, 似乎顺理成章。

 然而, 从客观现实来看, 把此事件放在当时清末民初的历史大范围和社会大环境中考察, 却自然而然地得出截然相反的评价——孙中山之让位于袁, 不仅不是失误或局限性, 相反, 是促成清

 帝退位和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促使民主共和旗帜飘扬和革命思潮深入民心的一大历史功绩。

 所以, 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未能彻底实现革命目标, 是时代的局限和国情的制约, 中国近代史上这场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失败了, 但正是这场轰轰烈烈和正义悲壮的革命, 为其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作出了 演示、 提供了经验、 准备了 条件。

 总之, 孙中山是一个伟大的革命领袖, 他一生都在为革命事业做贡献, 虽有一些在革命上的不足, 但是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 这些事无法避免的, 故他是一个令人敬仰的革命前辈。

 参考文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高等教育出版社

  国父的传奇人生:

 《天下为公——孙中山传》

 „„„„„„„„„„„„„„„„„„ 华文出版社 李菁 著 《孙中山全传》

 „„„„„„„„„„„„„„„„„„„ 江西人民出版社 李守鹏 汪鹏生 倪三好 著 22012 年 11 月 20 日 3

 10+-) (*&$!#ZYXWUT SRQPOMLKJIHGFDCBAzyxvuts rqpnmlkjihge dcba986543210-) (*&%$! ZYX WVUTRQ PONMLJ IHGFEDCAzyxwvusrqponmkji hgfedba98765 3210+-) *&%$!#ZYWVUTSRQON MLKJIGFEDCBA zxwvutba87654320+-) (*&$! #ZYXW VTSRQPO NLKJIHGFDCBA zyxwutsrqpom lkjih gedcba9 87543210+) ( * &%$!ZYXWVUTS QPONM LKIHGFE DCAzyxwvutr q ponmljihgfed ba987654210+ -) (&%$!#ZYW V UTSRQPNMLKJI HFEDC BAzxwvu tsrqonmlkjig fedcba876543 21+-)(*&%!#Z YXWVTSRQPON M KJIHGFECBAzy xwutsrqponlk jihgfdcba987 543210+-(*&% $!#YXW VUTSQP ONMLKJHGFEDCBzyxwvutrqpo nmlkihgfedca 987654 210+-) (*%$!#ZYXVU TSRQPNMLKJIH GEDCBAzywvutsrqonmlkjihf edcba9765432 1+-) (*&%$#ZYXWVUSRQPONMK JIHGFE DBAzyx wvtsrqponlkjihgfecba9876 43210+ -(*&%$ !#ZXWVUTSRPO N MLKJHGFEDCB Ayxwvutsqpon mlkihgfedcb9 87654310+-) ( *&$!#ZY XWUTS RQPOedcba986 543210-) (*&% $#ZYXW VUTRQP ONMLJIHGFEDBAzyxwvusrqpo nmkjih gfecba 987653210+-) * &%$!#ZXWVUT SRQONML KJIGF EDCBAyxwvuts r ponmlkjhgfe dcb987654320 +-) (*&$! #ZYXWUTSRQPONLKJ IHGFDC BAzyxv utsrqpomlkjihgedcba98654 3210+)(*&%$! ZYXWVUTRQPONMLKIHGFEDCAz yxwvusrqponm ljihgfedba987653210+-) (& %$!#ZYWVUTSRQONMLKJIHFE DC BAzxwvutsr ponmlkjigfed cba87654320+ - ) (*&%! #ZYXW VTSRQPO NLKJI HGFECBAzyxwu tsrqpomlkjih gfdcba987543 210+) (*&%$!# YXWVUTSQPONM LKIHGFED CBzy xwvutrqponml jihgfedca987 654210SR QPNM LKJIHFEDCBAz yw vutsrqonml kjigfedcba97 654321+-) (*& % !#ZYXWVUSRQ PONMKJIHGFEC BAzyxwvtsrqp o nlkjihgfdcb a987643210+- (*&%$! #YXWVU T SRPONMLKJHG FEDCBzyx wvut sqponmlkihgf edca98765431 0+-) (*%$! #ZY XVUTSRQPOMLK J IHGEDCBAzyw vutsrqpn mlkj ihfedcba9765 43210-) (*&%$ #ZYXWVU SRQPO NMLJIHGFEDBA zyxwvtsrqpon mkjihgf ecba9 87643210+-) * & %$! #Z XWVUTSRPONMLK JIGF EDCBAyxwvuts qp onmlkjhgfe dcb987654310 +-) (*&$! #ZYX WU TSRQPOMLKJ IHGFDCBAzyxv utsrqpnmlkji hgedcba98654 3210-) (*&%$! ZYXWVUTRQPON ML JIHGFEDCAz yxwvusrq ponm kjihgfedba98 7653210+-) *& %$!#ZYWV UTSR QONMLKJIGFED CB Azxwvutsrp onml320+ -) (*&$!#ZYX WVTSRQP ONLKJIHGFDCBAzyxwutsrqpo mlkjihgedcba 987543210+) (*&%$!ZYXWVUT SQPON MLKIHGF EDCAzyxwvutrqponmljihgfe dba987654210 +-) (&%$!#ZY W VUTSRQPNMLKJ IHFED CBAzxwv utsrqonmlkji gfedcba87654 321+- ) (*&%!# ZYXWVTSRQPON MKJIHGFECBAz yxwutsrqponl kjihgfdcba98 7543210+-(*& %$! #YX WVUTSQ PONMLKJHGFEDCBzyxwvutrqp onmlkihgfedc a987654210+-) (*%$!#ZYXVU TSRQP NMLKJIH GEDCBAzywvu t srqonmlkjihf edcba 9765432 1+-) (*&%$#ZYXWVUSRQPONMK JIHGFE DBAzyx wvtsrqponlkjihgfecba9876 43210+ -(*&%$ !#ZXWVUTSRPONMutsqponmlk ihgfedcb9876 54310+ -) (*%$!#ZYXWUTSRQ POMLKJIHGEDC BAzyxvutponm k jihgfecba98 7643210+-) *& %$!#ZXWVUTSRPONMLKJIGFED CBAyxwv utsqp onmlkjhgfedcb987654310+- ) (*&$!#ZYXWU TSRQ#ZXWVUTS R PONMLKJIGFE DCBAyxw vutsq ponmlkjhgfed cb987654310+ -) (*&$!#ZYXW UTSRNMLJIHGFEDBAzyxwvusr qponmk jihgfe cba987653210+-) *&654310+ -) (*%$!#0+-( *&%$!#ZXWVUTS%$! #ZYXVUTS RQPNML KJIHFE DCBAzywvutsrqonmlkjigfed cba97654321+ -) (*&%!#ZYXWVUSRQPONMKJI HGFECB Azyxwv tsrqponlkgfedca987654210 +-) (*%$! #ZYX VUTSRQPNMLKJIHGEDCBAzywv utsrqon mlkji hfedcba97654321+-) (*&%$# ZYXWV*%$! #ZYXVUTSRQPNML K JIHGEDCBAzy wvutsrq onmlk jihfedcba976 54321+-) (*&% $#ZYXWV USRQ$ !#YXWVUTSQPO N MLKJHGFEDCB zyxwvutrqpon mlkihgfedca9 87654210+-) ( *%$!#ZYX SRQP ONMKJIHGFECB AzyxLKJIHGFE Cyxwvusr qpon mljihgfedba9 87653210+-) ( &%$!#ZYW VUTS RQONMLKJIHFE D CBAzxwvutsr ponmlkv utsrq pnmlkjihgedc m lkjhgfedcb9 87654320+-) ( *&$!#ZYXWUTS R QPONLKJIHGF DCBAzyxv utsr qpomlkwvtsrq p onmkjihgfec ba987643210+ -) *&%$!#ZXWV U TSRPONMLKJI GFEDCBAy utsr qpnmlkjihfed cba9yxwvutsq ponmlkih gfed ca987654310+ -) (*%$!#ZYXV UTSRQPO MLKJI HDBAzyxwvtsr q ponlk jihgftsrqponlh gfe dca987654210 +- ) (&%$! #ZYX VUTSRQPN MLKJ IHFEDCBAzywv utsrqonmlkji gfedcbmlkjih gedcba987543 210+) (*&%$!Z YXWVUTSQPONM LKIHRQPONLKJ IH GFECBAzyxw utsrqpom lklk jhgfedcb9876 54 320+-) (*&$!#ZYX WUTSRQP OYWVUTSRQONMLKJIGFEDCBAz xwvutsrponml kvutsrqpnmlkjihfedcba986 543210-) (*&% $#ZYXWVUTRQPONMLJIHGFEDB Azyxwv qponml kjxwvutsqponmlkihgfedca9 87654310+-) ( *%$!#ZYXVUT S RQPOMLKJIHGP ONMLK JHGFEDC BAVUTRQPONML KIHGFEDCAzyx wvusr qponmlj ihgfedba9876 53210+-) (&%$ !#ZYW VUTSRQO edca98765431 0+-) (*%$!#ZY XVUTSR QPOMLK JIHGEDCBAzywvutsrqpnmlkj ihfed cba9kji hgfdcba987543210+-(*&%$! #YXWV UTWVUTS RQPNMLKJIHF E DCBAzxwvutsr Azyxw MLKJIHG EDCBAzyxvuts rqpnmlkjihfe dcba98654321 0-) 7654310+-) (*&$!#ZYXWd cba97654321+ -) (*&% ! #ZYXWVUSRQPONMKJ IHGFECyxwvut rqponmljihgfedca9onmljih gfedba 987654 210+-) (&%ZYX W VTSRQPONLKJ IHGFECB Azyxw utsrqpomlkwv usrqponmkjih gfedba987653 210+-) *&%$!# Z YWVUTSZXWVU T%$!ZYX WVUTR Q$!#ZXWVUTSR P ONMLKJHGFED CBAyxwv utsqp onmlkihgfedc b987654310+- ) (*654321+-) (*&%!#ZYXWVUSRQPONMKJIHG FECyxw vutrqp onmlkihgfedca987usrqponm ljihgf edba98 7653210+-) (&%$!#ZYWVUTSR QONMLKJ IHFED CBAzHGFEDMLK J IHGFDCBAzyx vutsrqp nmlkj ihgedcba9865 4 3210-) (*&%$ !ZY87643210+ -%$!#ZYXVUTSRQPNMLKJIHGE DCBAzy wvutsr qonmlkjihfedcbmlkjihgfdc ba987543210+) (*&%$21+-) ( *&%!#ZYXWVT SRQPONM KJIHG FQPONMLKIHGF E DCAzyxwvusr qponmljihgfe d87654320+-) ( *&$!#ZYXW0+ -) (*&$!#ZYXW UQPONMLJIHGF EDBAzyxwvtsr qponmkjihgfe nmlkjiwvutsr q pnmlkjihfed cba976543210 -) (*&%$#ZYXW V USRQPONMLJI HGSQPONM LKJE DCBAzxwvutsr q onmlkjigfed cba87654321+ -) (*&%! #Z432 0+-) (*&%! XWV UTSQPONM LKIH GFEDCAzyxwvu tr qponmljihg fedonmlv usrq ponmkjihgfec ba 987653210+ -) *&%$!# ZXW- ) (*%$!#ZYXWU T SRQPOMLKJIH GEDCBAzy xvut srqpnmlkjihf edcba9865432 10-) (*&% $#WV UTSRPONMLKJH GFEDCBAyxwvu tsqponmlkihg fedcb9876543 10+-) ( *%3210+-) *&%$!#ZX WVUTSRPONMLK JIG FEDCBAyxw vutsqpEDC Bzy xwvrqonmlkji hfedcba97654 321+-) (* &%$# ZYXWVUSRQP&% !#ZYXWVUSRQP ONMKJIHGFECB xwvutrqponml jihgfedca987 65gfedcba876 54320+-) (*

篇七:中国近代史人物评析—孙中山

近现代人物评析 ——王光美 王光美,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中国女性。她的一生大起大落,跌宕起伏,在她的人生中,扮演了许多角色:大家闺秀、北京中学生中有名的“数学三王”之一、中国第一位原子物理女硕士毕业生、万人仰慕的第一夫人、十二年的阶下囚,以及幸福工程组委会主任

 1921 年,王光美出生名门,那正是她父亲王治昌在官场“登峰造极”的时代。而“美”字也得意于她父亲赴美出席华盛顿九国会议。再加上母亲董洁如出身天津富商家庭,受教于北洋女子师范大学。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接受良好的教育,早年的王光美数理科特别强,为当时“数学三王”尖子之一。后来考上了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原子物理系全奖学金博士,如果王光美去读博士,或许是杨振宁或李政道的学姐,所以在物理界的人都讲,王光美实际上是最应该从事物理研究的。但王光美最终放弃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读博机会,选择了延安,选择了为中国革命献身一切。

 在延安。王光美担任外事翻译并参加土改工作。在延安,王光美遇到了刘少奇,就这样北平的洋学生成了共产党领袖的夫人,王光美的人生轨迹从此发生改变。

 作为刘少奇的第六任妻子,五个孩子的继母,这样复杂的身份,并没有使王光美犯难。也许是源于她母亲的经历和处事的方法,也许是自己作为母亲本能的体现,她善于使这个由多位母亲生育的多子女(同父异母)的家庭和谐幸福,视刘少奇几位前妻所生子女如同己生。以至于后来,所有的孩子都亲切地称呼她为妈妈。这需要倾注多少的母爱才能换来的。

 作为国家主席的夫人,因性格温和,知书达礼,随刘少奇出访印尼、缅甸、柬埔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一次次出访使王光美名声大振。拍电影,上电视,各报、各电台竞相报道,尤其是印尼街头,出现巨幅王光美画像更是让王光美大出风头。正因为如此,江青的心中不是个滋味儿。中国的“第一夫人”明明是她,可是王光美却四面风光,在海外出尽“第一夫人”的风头。尤其是王光美英语精熟,又擅长交际,海外声誉颇佳。这一切无不让江青嫉妒,甚至痛恨,也为后期文革中对王光美的种种打击报复行径埋下恶种。

 文革,可谓是王光美人生中的浩劫,无论是在身体,还是在心灵上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江青借助红卫兵,揪斗王光美,使王光美受到凌辱。而历史中有名的“智擒王光美”也发生在当时。所谓“智擒”,这只不过是利用一位母亲对孩子的母爱,利用人性的弱点,哪里谈得上智擒。只能说当时的江青,当时的红卫兵用了极其卑劣的手段。当王光美被煽动起来的红卫兵胡乱套上衣服,戴上乒乓球项链,押到清华大学当众批斗之时,她没有倒下。这莫大的羞耻,是大多数爱美的女性所根本无法承受的,但她挺了过来。当自己的丈夫身陷囹圄之时,在万人批斗台上含冤受辱下,她没有选择放弃,没有因为想要明哲保身而与自己的丈夫划清界限。即便丈夫主动要她与自己划清界限从而保住整个家庭的幸免时,她还是在批斗大会上奋不顾身地冲上台,将手紧紧和心爱的人牵在了一起,向世人昭示着自己的忠贞不渝,更强力地回应着那个对她嫉恨不已的女人江青的残酷。

 十二年的牢狱之灾,这是常人都无法想象的煎熬,更何况对于一个看似柔弱的女子。王光美曾在受

 访中谈及过,在监狱里,根本不知道哪天是哪天,对她来说根本不知道今天是几月几号,,只知道今天是上午、下午、阴天、晴天。因为只有一个窗户,天气热的时候,上面两个窗户开着,底下两个窗户不开。她们常年都坐在那儿,不许动,也不许抬头看窗户。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是什么力量让看似温文尔雅的女子坚持到最后,是对刘少奇的爱;是对家庭、孩子的责任;是对正义、事实的坚持;是对丈夫刘少奇所说过的“历史是人民来写的” 见证和期待。

 当判决书送到毛泽东那里时,他批了“刀下留人”四个字,才算保住王光美一命!否则王光美早已被江青迫害。1979 年也就是入狱 12 年后,王光美终于重见天日,重获自由了。她的面容明显憔悴、苍老,但神情依然宁静淡泊、柔和从容。1980 年,王光美出狱后一年,刘少奇也获得了平反,当时他已经逝世十年了。中央为他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追悼会上,邓小平致悼词。而当王光美再次面对自己深爱的丈夫时,却只是他早已火化的尸骨。她紧紧地闭着双眼,久久地依偎在这唯一能让自己与爱人连结的载体上,仿佛是用心灵的深处在问候和呼唤沉睡在其中的丈夫,这是如此伟大的,炽热的爱情啊!让人见了无不动情流泪。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并没有让王光美一蹶不振,走向极端。有过恨,有过怨,但那又能如何,发生的一切终将成为历史。平反后的她还组织毛刘两家后人聚会,一笑泯恩仇,这是王光美对待自己在文革中的残酷遭遇的态度和高尚的作风。她只看将来,她也回顾过去,但她不受过去的影响,她觉得活在过去会是一个很大的思想负担。她心态阔达,宽恕他人,这也为王光美的晚年生活带来了自由和安宁。

 年过古稀的王光美坚强地担当起慈善家的重任,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并发起幸福工程。在爱的驱使下,她充满更强大的力量。当她看到太多的母亲由于贫病交加无法更好地照顾自己孩子之时,她毅然拿出全部的积蓄并组织创办了这个造福天下母亲的“幸福工程”。

 她还把自己母亲留下来的几个瓷器拍卖了 50 万元,都捐给幸福工程了。她知道,因为这十年的灾难,自己和丈夫欠孩子们的太多太多,她不希望有更多的母亲再遭受这样的痛苦。这是一个女人博大的胸怀,是一个母亲爱的奉献。

 回想一下,假如王光美当初不是选择延安,而是按原先计划出国留学的话,那么她后半生的轨迹又将是怎样呢?然而命运是不存在任何假设的,她选择了延安,嫁给了刘少奇,在中国当代最大的悲剧中担当了一号女主角。她这一辈子确实为革命献出了她的一切„„ 中国有很多走上过政治舞台的女性,却从来没有一个像王光美如此般的坚强。那是一种爱的力量,也只有爱的坚强才会带来如此充满善意的能量,带给更多的家庭以温情和希望。她的客观、公正、理智、豁达,令人敬佩;她的宽容,慈祥,善举,那颗母爱的灵魂,让万众景仰!她的一生盛放着爱的光泽,她的精神会延绵不断!

 

篇八:中国近代史人物评析—孙中山

山孙中山孙中山孙中山

 孙中山(1866. 11. 12—1925. 03. 12)

 , 名孙文, 字载之, 号逸仙。

 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 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 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 “起共和而终帝制”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40年, 国民政府通令全国, 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

 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 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孙中山出身于农家, 乳名帝象, 学名文, 字德明, 号日新, 后改逸仙。

 在日本时化名为中山樵,在长期奔走革命活动中曾多次改名杜嘉诺、 高野长雄、 陈文、 陈载之、 中山二郎、 吴仲、 高达生、 艾斯高野、 阿罗哈(DrAlaha) 等。

 辛亥革命后始称孙中山, 日本称孙文, 欧美各国则称孙逸仙, 在公文、函电中多自署孙文。孙中山祖籍东莞县, 五世祖于明代中叶迁居香山县, 十四世祖殿朝公始定居翠亨村。

 孙中山自小就参与家中农业辅助劳动, 自谓本“农家子也, 生于畎亩, 早知稼穑之艰难” 。

 其家无田产, 佃二亩半高租田耕种, 难以糊口, 其父达成还在村中打更报时。1881年孙中山毕业, 获夏威夷王亲颁英文文法优胜奖。

 之后, 他进入当地最高学府、 美国教会学校“奥阿胡学院” (Oahu College, 相当于中学程度)

 继续学业。

 回国后曾偕陆皓东到村庙, 见病者求神服食香灰, 二人不满巫医骗人, 遂分头将神像捣坏, 因而出走香港。

 到香港后洗礼入基督教, 并继续读书, 不久转学到广州博济医学院, 结识了三合会首领郑仕良。

 后又闻香港西医书院招生, 旋即以优异成绩考入该校。

 在学期间, 除学习本科外, 对欧美各国的政治、 经济、 农业、 乃至天文地理知识, 无不涉猎, 被友人称之为“通天晓” 。

 当时因深感清廷政治腐败, 经常与同乡 杨鹤龄以及陈少白尤列等人共议国事抨击朝政时人认为此举为大不敬龄以及陈少白、 尤列等人共议国事, 抨击朝政, 时人认为此举为大不敬, 称之为曾致书濠头乡 退休官吏郑藻如, 提出禁鸦片、 种蚕桑、 办教育的主张。

 每逢假期回乡 , 就帮助农民选种施肥, 改良水利, 扩宽道路, 并与乡 绅商议改革乡 政, 制订预防盗贼的措施。

 有意以一村作示范, 冀能做出成绩推广全国。称之为“四大寇”其间四大寇。

 其间1883年, 由于孙中山有信奉基督教的意向, 被兄长送回家乡 。

 于同年冬天到香港, 与陆皓东一同在公理会受洗入基督教, 并就读于拔萃书屋(今日之拔萃男书院) 。1884年, 进入中央书院(今日之皇仁书院)

 ;1887年进入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大学的前身)

 ;1892年7月以首届毕业生中第二的成绩毕业, 并获当时港英政府总督威廉· 罗便臣亲自颁奖。1894年春在翠亨家中草拟了 《上李鸿章书》组成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在孙眉的帮助下

 1894年6月, 孙中山尝于《上李傅相书》 中, 提出多项改革建议, 惟李鸿章断拒。

 失望之余, 他于11月24日赴檀香山茂宜岛, 筹划通过募款, 创建生平第一个革命组织——兴中会, 并提出了“驱逐鞑虏, 恢复中国, 创立合众政府” 的口号, 计划以“振兴中华” 为目标, 以排满思想为其革命事业铺路。1895年, 孙中山到香港, 会见旧友陆皓东、 郑士良、 陈少白、 杨鹤龄等人。

 同年2月12日, 孙中山在中环士丹顿街13号正式成立了“香港兴中会总会” 。

 其时, 杨衢云、 谢缵泰等人已经以“开通民智、 改造中国” 为宗旨, 先行创立了 “辅仁文社” 。

 因志业相近, 孙中山遂与辅仁文社接洽, 而衢云等欣然同意, 举全社并入兴中会。

 其后租赁总会所一处, 托名“乾亨行” 。

 同年2月20日, 孙中山在香港大学作公开演讲时提到, 他的革命思想源于香港。1895年2月21日(正月二十七日)

 , 兴中会总会在香港正式成立, 与会者皆以“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建立民国, 平均地权” 为誓, 选出杨衢云为会办(President, 当时译为“伯理玺德天” )

 ,孙中山为秘书月日阴历月十日)首次干部会议决定孙中山为秘书。

 3月16日(阴历二月二十日)

 , 首次干部会议决定, 先攻取广州为根据地, 并采用陆皓东所设计之青天白日旗为起义军旗, 随后即分工展开各种活动。当时, 衢云主持后方支援工作, 孙中山主持前方发难任务。

 于是他进入广州, 创农学会为机关,并广征同志, 定10月26日(重阳节)

 为起义之日。

 可是因为事先泄密, 这次起义以失败告终。

 陆皓东等多位重要成员被捕处刑, 孙中山则被清廷通缉, 遭香港当局驱逐出境, 流亡海外。同年11月, 孙中山避往日本, 并于此时起剪掉辫子, 改穿西服。

 1896年初与其妻儿抵达夏威夷,再转往美国, 希望在旅美华侨中发展兴中会及筹款。1897年, 孙中山经加拿大, 转往日本。

 先结识宫崎寅藏、 平山周, 二人后来成为孙中山的长期支持者; 透过宫崎及平山, 孙中山再结识日本军政、 帮会中人, 包括犬养毅、 大隈重信、 山田良政等人; 并一度接触梁启超等保皇派。1900年, 庚子国变引来八国联军, 孙中山借机联系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 希望能筹划南方诸省独立, 成立类似美国的合众国政府, 李鸿章也答应与其会见。

 但在日本友人协助下, 却发觉一切不过是个清廷陷阱。

 而后李鸿章赴北京协调条约之事, 此会面也无疾而终。[2]先攻取广州为根据地并采用陆

 同年9月, 孙中山与日本友人及原兴中会骨干人物, 先赴香港, 被禁入境后转往台湾, 得当地日本官员答允, 支持在广东发动起义(称惠州三洲田起义)

 。

 后因日本官员临时改变态度, 起义失败, 孙遂返回日本。1903年夏, 孙中山在日本青山开办革命军事学校起, 再度将“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设为革命誓词。

 同年9月, 孙中山再赴檀香山, 希望在华侨中发展革命。1904年初, 孙中山在檀香山加入洪门, 成为致公堂洪棍。

 同年赴美国, 一度被美国移民局扣留在旧金山。

 后得旧金山致公堂保释, 代聘律师之后, 方才免被遣送回中国。

 接着, 他又到美国东岸寻求华侨支持革命, 并于纽约首度发表对外宣言, 希望博得外国人士对革命的支持与好感, 但并未取得甚大成果。

 年底收到中国旅欧学生资助, 转往欧洲活动, 在伦敦、 巴黎、 布鲁塞尔等地中国留学生中, 进行革命宣传, 并从留学生中筹得款项。1905年, 孙中山再赴远东, 7月抵达日本横滨。

 在宫崎寅藏介绍下, 与黄兴见面, 并开始筹划联合各革命组织。1905年8月, 在日本人内田良平的牵线下, 结合孙中山的“兴中会” 、 黄兴与宋教仁等人的“华兴会” 、 蔡元培与吴敬恒等人的“爱国学社” 、 张继的“青年会” 等组织, 在日本东京成立华兴会、 蔡元培与吴敬恒等人的爱国学社“中国同盟会” 。

 孙中山被推为同盟会总理, 再度将“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建立民国, 平均地权”确定为革命政纲, 并将华兴会机关刊物《二十世纪之支那》 改组成为《民报》 。他在《民报》 发刊词首次提出“三民主义” 学说, 即“民族、 民权、 民生” , 与梁启超、 康有为等改良派激烈论战。

 继而编定“同盟会革命方略” , 正式宣示进行国民革命, 举所誓之四纲,力图创立“中华民国” , 并定“军法之治, 约法之治、 宪法之治” 三程序。1906年, 孙中山由法国到日本, 中途逗留新加坡, 抵日后又重返新加坡。

 同年6月, 孙中山在晚晴园主持成立同盟会新加坡分会, 新加坡由此成为革命党人在南洋的活动中心。1907年, 日本政府受清廷压力, 以一万五千元请孙中山离开日本。

 孙中山收款后, 于3月离开日本。

 由于此事未经同盟会内部商议, 于是引起会内分裂。

 孙中山赴南洋后, 在胡汉民、 汪精卫等支持下, 在南洋另成立同盟会总部。1907年 5月22日, 由孙中山指派许雪秋及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领导发动的潮州黄冈起义爆发, 因寡不敌众, 力战6日而败; 27日下午, 起义军宣布解散, 总指挥陈涌波、 余既成被迫走避香港。、 张继的青年会等组织, 在日本东京成立

 自1907年7月至1911年, 孙中山多次授命其他革命同志, 在全国各地发动起义(见“起义年表” )

 , 甚至经越南亲赴广西主持镇南关起义, 最终被法国当局拒绝入境, 一直至辛亥革命成功以后,才再度踏足中国国土。1909年至1911年期间, 孙中山大部份时间花在旅途之上, 多次在各国华侨、 留学生中筹划革命经费及外国政府支持, 然而所得极为有限。

 与此同时, 同盟会及其周边组织快速扩张规模, 并于1910年1月, 成立同盟会美洲地区总会, 期望能吸收更多海外华侨参与革命。

 直至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日)

 的武昌起义, 革命才取得第一次成功, 武汉当日光复, 各省同志纷纷响应。1912年8月, 同盟会联合其他党派改组成立国民党, 孙中山被推举为理事长。

 1913年3月20日, 热衷于议会民主的国民党领袖宋教仁被暴徒暗杀。

 1913年7月, 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 袁世凯为掩盖罪行真相, 还装腔作势, 要严惩凶手。

 但调查结果表明, 谋杀的指使人就是袁世凯, 真相大白,全国舆论哗然。

 这时, 孙中山从日本回到上海, 他看清了 袁世凯的反动面目, 认识到“非去袁不可” ,极力主张出兵讨袁, 发动“二次革命” 。

 袁世凯一方面阻挠宋案的司法审判, 一方面与英、 法、 德、日、 俄五国银行团达成了2500万英镑的大贷款, 以充实军费。

 袁世凯的胆子更大了, 先后罢免了李烈钧、 胡汉民、 柏文蔚的都督职务, 同时命令事先已集结在九江、 南京附近的军队发起进攻。

 9月1日,钧、 胡汉民、 柏文蔚的都督职务, 同时命令事先已集结在九江、 南京附近的军队发起进攻南京被攻占, 原来宣布独立的各省, 在战争失利的情况下, 先后撤销独立。

 “二次革命” 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失败了。护法军政府成立后, 孙中山授意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创办的首家地方国营股份制大型企业:

 梅州“琯坑钨矿” 正式挂牌成立, 1918年2月投产。1918年5月因受西南桂系和政学系军阀的挟制, 被迫辞去大元帅之职。

 1919年10月, 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并发表所著《孙文学说》 、 《建国方略》 。

 1921年4月, 在广州重组军政府, 任非常大总统。1922年6月, 陈炯明武装叛变, 孙中山被迫退居上海, 至1923年2月陈炯明被驱逐后, 才回到广州重建大元帅府, 就大元帅职。

 1924年1月, 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发表改组国民党宣言; 确定“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 的三大政策; 通过新党纲、 新党章, 把旧三民主义重新解释为新三民主义; 将中国国民党改组为包含工人、 农民、 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从而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是年11月, 应冯玉祥电请北上“讨论国是” 。

 在北上途中重申了 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主张, 并提出召开“国民会议” 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口号。

 当时孙中山在,月 日,

 天津肝病发作, 但仍扶病于31日由津入京并发表了《入京宣言》 。

 1925年3月12日, 在北京不幸病逝终年59岁。

 临终前在遗嘱里指出“革命尚未成功” , “必须唤起民众, 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 共同奋斗” 。据统计, 自1894年到1911年之间发动的革命起义事件计有29次之多, 其实1911年的武昌起义是共进会与湖北新军革命团体文学社共同策划的, 甚至只是一次偶然的擦枪走火事件。

 据《凤凰周刊》 报道, 当时的孙中山还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典华城(今译丹佛)

 打工,因此并不知情, 所以用孙中山的话来说:

 “武昌之功, 乃成于意外。

 ”[

 起义年表第一次广州起义1895年孙中山率领郑士良、 陆皓东等人, 准备袭取广州。但是事机泄漏, 清政府展开搜捕, 陆皓东被捕牺牲。惠州起义1900年10月8日孙中山命郑士良等人于惠州三洲田(今深圳市盐田区三洲田村一带)

 发动起义。潮州黄冈起义1907年5月命余丑起义于潮州黄冈, 历六日而败。安庆起义1907年7月6日, 徐锡麟在安庆起义, 后失败殉难。七女湖起义1907年9月命邓子瑜起义于惠州七女湖(今惠州市汝湖镇)

 ,十余日后起义失败。镇南关起义1907年12月黄明堂受命在镇南关起义, 孙中山亲临指挥。防城起义1907年9月王和顺受命在钦州王光山起义。钦州、 廉州起义1908年3月27日黄兴由安南率革命军进攻钦州。河口起义1908年4月黄明堂在云南河口起义。广州新军起义1910年2月倪映典在广州发动新军起义。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赵声、 黄兴等人在广州领导起义。

 后收殓到72具烈士遗骸, 合葬于黄花岗。武昌起义1911年推翻满清政府。

 孙中山与宋庆龄在日本的结婚照

 领导辛亥革阶级共和国建立资产命二次革运动(没有孙中山的直护国与)接参二次护法运合作促进国共命动

 1912年8月24日, 孙中山应袁世凯之邀到北京会见, 向袁表示退出政界, 建设中国铁道。

 1912年8月, 经宋教仁从中作用, 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 国民共进会、 国民公党合并, 改组为“国民党” 。

 25日, 孙中山在北京举行的国民党成立大会中被选为理事长, 但孙中山以“决不愿居政界,惟愿作自由国民” 为理由谢绝, 并委任宋教仁为代理理事长, 自己出任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理, 设总部于上海。国铁路总公司总理, 设总部于上海。二次革命1913年3月, 宋教仁被暗杀, 袁世凯嫌疑为原凶。

 孙中山力主南方各省起兵反袁, 称为“二次革命” 。

 由于实力不足, 二次革命旋即失败。孙中山被通缉, 不得不再次赴日本寻求援助。

 1914年, 孙中山在日本建立中华革命党, 并两次发表讨袁宣言, 要求党员向孙中山个人绝对效忠,要按手模宣誓。

 因部份同时流亡日本的国民党员对此反对, 原同盟会中重要人物如黄兴、 李烈钧、 柏文蔚、 谭人凤等俱未加入中华革命党。

 护法运动袁世凯称帝失败后, 孙中山重回中国。

 1917年, 段祺瑞在张勋复辟后“再造共和” , 废止了1913年选出...

篇九:中国近代史人物评析—孙中山

 时间:

 孙中山简介 民 族 英 雄 、 中 国 民 主 革 命 的 伟 大 先 驱

 人物概述 Overview of characters 主要经历 M a i n e x p e r i e n c e 重点成就 K e y a c h i e v e m e n t s 社会评价 S o c i a l e v a l u a t i o n 1 2 3 4 C O N T E N T S 目 录

 人物概述 Overview of characters 1

 孙中山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又名帝象,化名中山樵,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了《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孙中山原在香港学医,并成为西医医师。鸦片战争后,孙中山目睹中华民族有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决定抛弃“医人生涯”,进行“医国事业”。孙中山早期受郑观应的改良思想影响,后看清了清政府的腐败,决心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

 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宣统三年)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暗中联络,决定当天晚上起义。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癌症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主要经历 M a i n e x p e r i e n c e 2

 1866年 11月12日(同治五年十月初六日),孙中山出生于广东。他成长于一个普通的家庭,其兄孙眉赴茂宜岛垦荒、经营牧场和商店后,家境有所好转。1875年(光绪元年),孙中山入村塾读书,接受传统教育。孙中山的父亲,年轻时在澳门的板樟堂街当过鞋匠。孙中山从小常随父母往来澳门与家乡之间,澳门中西文化交融,繁荣发展,孙中山耳濡目染。

 1883年 17岁的孙中山自檀香山归国,同年前往香港读书。孙中山在香港学医的5年间,与杨鹤龄、陈少白、尢列结成被人称为“四大寇”的小集团。其时杨鹤龄在澳门的“杨四寇堂”,也成为孙中山在澳门时的重要活动地方之一。当时孙中山认为李鸿章不同于一般的官僚,而是具有革新思想的人物。

 1900年 (光绪二十六年)10月,派郑士良到广东惠州(即惠阳)三洲田发动起义。义军奋战半月,开始颇为得手,后因饷械不继而失败。戊戌变法以后,因日本友好人士的活动,孙中山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曾商谈过合作问题,但因改良派坚持保皇、反对革命,合作未能实现。

 1925年 (民国十四年)3月12日,因癌症在北京逝世。逝世前夕签署的遗嘱,包括《国事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俄遗书》三个文件。在国事遗嘱中,他总结了40年的革命经验,得出结论说:“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

 重点成就 K e y a c h i e v e m e n t s 3

 三民主义 孙中山毕生坚持“三民主义”,坚持民族、民主救中国和三民主义救中国的信念与理想。

 辛亥革命以“民族”、“民权”、“民生”为核心的“三民主义”理念。

 倡导“权能区分”——“人民有权,政府有能”;推行“万能政府”——“广兴福利,大有为式”。

 建国方略 在政治现代化建设方面,主张渐进主义的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说:“军政时期优先消灭军阀土匪,应实行军管。训政时期优先基础建设与民权初步训练,应实行一党执政。宪政实行之条件是全国半数以上县市具有选举罢免地方首长之条件,公民具有发动创制复决之条件,则选举召开国民大会制订宪法,还政于民,实行多党竞争的现代政治制度。”

 联俄容共 孙中山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自己的座右铭,强调要“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孙中山注重学习世界上的先进知识和有益思想成果,并希望结合中国的实际用来改造中国。

 文化 孙中山是个很了解世界文化又很了解中国文化的伟人。孙中山一生追求的“天下为公”,正是源自儒家经典文献《礼记·礼运》篇,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孙中山在其《三民主义》中说:“真正的三民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的大同世界” 。孙中山既要发展物质文明,又要发扬精神文明;既要传承旧道德中对今天仍然有用的内涵,又要创造新道德。

 社会评价 S o c i a l e v a l u a t i o n 4

 社会评价 《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高度地评价了孙中山的一生。他说“孙中山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强调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孙中山是一个谦虚的人。

 列宁:列宁在《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一文中称赞孙中山“是充满着崇高精神和英雄气概的革命的民主主义者”。

 人物评价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侵略蹂躏、封建统治的腐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无数仁人志士奋起寻求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道路。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模板说明 修改文字和图片的方法 依次点击菜单栏——视图——幻灯片母版,如上。即可在左侧母版中修改文字和图片内容。

 ①

 ②

推荐访问:中国近代史人物评析—孙中山 评析 中国近代史 人物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