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家长学校教案【10篇】【完整版】

2023年家长学校教案【10篇】【完整版】

时间:2023-01-05 09:0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家长学校教案1  教学内容:  良好的家庭氛围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论阐述与实例分析,使家长了解什么是家庭氛围,认识到家庭氛围与孩子健康成长的密切关系。  2、通过对学生家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家长学校教案【10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2023年家长学校教案【10篇】【完整版】

家长学校教案1

  教学内容:

  良好的家庭氛围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论阐述与实例分析,使家长了解什么是家庭氛围,认识到家庭氛围与孩子健康成长的密切关系。

  2、通过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了解,找出目前我校学生家庭氛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使家长了解如何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并能自觉执行。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主题:

  人的未来发展成功与否不是取决于血统,而是取决于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庭教育。

  二、什么是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是指家庭组成的人、物、精神等方面给予人某种强烈的感觉或印象。家庭氛围有物质的、精神的,有显性的、隐性的"。环境、氛围本身就是教育,教育必须要重视在一定环境与氛围中进行。良好的教育环境与氛围对于身心均未成熟的孩子的成长有决定性作用。

  1、环境氛围:

  这里指家庭周围环境(包括邻里关系、居住生活区风气乃至社区的文化层次、居民的职业状况等等)与内部居住环境对子女的影响。

  举“孟母三迁”的例子:

  2、情感氛围:

  指家庭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气氛,是一种精神环境。家庭的组成、结构,家庭人员的意识、作风、气氛和情调都是隐性的家庭环境,对孩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研究表明:人的成就至多只有20%归于智商,而80%则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这就是心理学家所谓的“情商”。

  3、父母人格氛围:

  这里指父母的言行举止、性格、气质能力对孩子的影响。

  举“岳母刺字”的例子:

  4、文化氛围:

  父母的文化素养直接营造着家庭的文化环境,父母对知识渴求的欲望也影响着孩子对知识的追求。

  三、目前我校学生家庭氛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过于溺爱孩子

  2、爱慕虚荣

  3、一味追求学习成绩,忽视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4、忙于工作对孩子放任自流

  5、家长望子成龙,但又不掌握教子成龙的方法。

  6、家庭结构破损给孩子心理带来压力和创伤。

  四、怎样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

  (一)建立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尊重、理解、信任孩子:

  (四)营造言传身教的氛围:

  面对几代人宠爱的独生子女,培养良好心理素质也是家长应努力做到的。教育部门一再重申,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是有其深层原因的。现实中青少年屡见不鲜的自杀案件不能不为我们敲响警钟。家长要教育孩子接受批评,正确面对挫折,于失败面前百折不挠。要帮孩子分析挫折,与他一起笑对挫折,战胜挫折,还可有意识地创设适当的挫折情境,让孩子提前在逆境中锻炼挫折容忍力,使他们在逆境中经受意志品质的磨炼。可以让孩子隔几天过点“苦日子”,吃几餐粗粮咸菜,对孩子买玩具、制新衣等要求不能有求必应,要求他们进行某些难度较大的实验,在比赛中有意识安排与强手交锋,利用寒暑假送他们到艰苦的环境中磨炼……

  五、家长畅谈学习感受,交流创造家庭教育氛围的经验。

  六、解答家长提出的疑问。

家长学校教案2

  教学目的要求:

  1、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帮助父母应怎样引导孩子学习

  3、 建议家长跟孩子沟通必须讲究语言艺术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学时间:20xx年11月8日 一课时

  教学内容:第二课: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又迎来了一个和家长沟通的日子,和你们交流沟通使我更加坚定了我工作的信心,你们是我工作的后备军,是我工作的支持者,虽然只接触了短短两个月,可我深深感到家长们的责任心很重,这期间搞了几次活动,家长们对待孩子门的态度深深的感染了我,使我更加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

  今天我就现在家长们存在的一些问题讲授以下几个内容:

  1、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2、家长在培养孩子健康心理上,特别要注重3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注意的问题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一个孩子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才能为将来的人生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副*曾指出:“家长对孩子不能只注意在校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思想品德方面的修养,注意他们在社会上可能受到的不良影响,否则好孩子也有可能变坏,有的甚至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的家长成天把孩子禁锢在家里学习,不注意开拓孩子视野,增长社会实践经验等,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

  品德的发展像涓涓细流,需要日积月累,成长中的孩子道路品质还没定型,需要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良好教育环境的营造,这个过程是由浅入深的。低年级的小学生只是初步掌握一些道德上的判断,知道了一些诸如公*、自私之类的概念,并且主要是依据家长、老师、小伙伴们以及各类传媒的种种言论和行为,来形成自己的判断。到了高年级,他们才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标准,对一件事情或一个人做出比较独立的评价。总体来说,小学生的种种道德上的表现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这就决定了道德培养的长期性和及时性,它贯穿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要求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在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中不要怕麻烦,要反复地讲道理、举例子,以及自身经常的影响,才能有助于将道德观念在他们心中扎下根来,仅有言教还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通过父母的身教和结合生活实践中的各种情境施教。

  孩子们是通过模仿来学习各种不同的行为方式的,模仿是没有道德判断的,但通过模仿学到的不同行为方式,就是别人评价个体道德品质的依据。孩子们模仿最多的就是父母,因此对于家长来说,在孩子面前要做到慎言、慎行,家长一句随便说出的话,对于一件小事的处理,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良好品德的培养。身教胜于言教,这句话用在父母对孩子的品德的教育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就家庭而言,要着重抓好孩子文明礼仪和健康思想观念的教育,这是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用适宜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重视文明礼仪教育,父母要教育孩子衣着得体,整洁朴素,美观大方。男孩子不蓄长发;女孩子不化妆,不配戴*的道饰。父母要教给孩子对长辈或初识者称呼“您”;对教师、社会工作人员称号“老师”“师傅”、“阿姨”“叔叔”等;对他人提出要求时要说“请”;与人打招呼时要说“您好”;与人分手时要说“再见”;给人添麻烦时说“对不起”;得到帮助时说“谢谢”。要使孩子正确使用礼貌用语,一方面,家长必须在待人接物过程中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让孩子有一本活的学习教材;另一方面,家长要创造机会让孩子随时随地练习,逐渐形成自觉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孩子在公共场所的文明举止,既显示出个人的修养,也反映出家庭的教育水*。所以,家长要特别重视并经常利用可能的机会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如电梯门口,看见先生给女士让路,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就是一种文明举止;饭店里,看见服务员举止优雅、热情大方地招待客人,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也是一种文明举止等等。

  二、在目前独生子女家庭居多

  孩子智力开发早、社会影响复杂的 情况下,家长在培养孩子健康心理上,特别要注重以下两点:将来的生存带来很多忧患。因为。这样的人,经受的困难和挫折的 磨练较少,心理娇弱,经不起风吹雨打,将来生活中一遇挫折,心 理上便很难适应,容易产生过度的挫折感,难以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因此,要舍得让孩子承受挫折,以提高其挫折的承受能力,他 们今后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战胜困难。

  日常生活中的挫折情景很多,如能使孩子正确对待和处理,都可以达到提高孩子挫折承受能力的目的。人生的道路部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时常遇到坎坷,遭受挫折。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就当今孩子而言,可能会在学习、爱好的选择、自尊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遭受挫折。如:在学习方面,学习成绩达不到理想的目标,没能上理想的学校;在兴趣和爱好的选择方面,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得不到父母的支持,没有机会显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在自尊方面,自己常常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信任,经常受到轻视和忍受委屈,没有被评上“三好生”,没有被选上班干部;在人际关系方面,结交不到与自己讲知心话的朋友等。孩子遇到挫折并非坏事,但陷入挫折不能自拔,就会对孩子身心健康造成消极影响,比如孩子丧失自信心,焦虑、自卑等。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以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待生活,使孩子不断增强克服困难、不屈服于逆境的勇气和信心;帮助孩子寻求适宜的自我期望水*,不断调整目标和行为;主动了了解孩子,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帮助孩子。

  在学习上,作为家长应尽量减少孩子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放下包袱,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分数的奴隶,同时还应帮助受到挫折的孩子正视困难,在逆境中不灰心,不消沉,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重新制定学习策略方法,争取下次考好。

  三、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注意的几点:

  1、 在家庭生活中,对孩子要有一定的要求,家长应明确提出要求,并落实检查,不要“事事说,事事空”

  2、 当孩子出现错误时,家长应戒躁,但也不可小而视之,应有一个客观的态度,细心地负责,把准脉,对症下药。

  3、 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行为规范,孩子来自各种家庭,他身上自觉地带着父母给他留下地烙印,家长当着孩子,尤其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能想说就说,想做就做,你可以对你的行为负责,但你无权对你孩子的一生负责,尽管他是你生的养的,但他最终属于社会。

  四、小结:

  今天的课是针对目前家长们存在的一些典型的问题展开来的,我作为老师和家长的双重角色深深的体会到家长们的不易与困惑,我力求通过这个家长学校的渠道和你们沟通交流,和你们共同进步,让我们携手把我们的孩子交好。

家长学校教案3

  教学重点:习惯的培养是家长的任务,习惯决定学习的效果

  教学难点:怎样培养习惯和培养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与思考

  授课对象:二年级家长

  建议授课时间:第一学期第一---二个月

  教学内容:

  一、导课

  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好!

  孩子进入学校一年的时间了,大家经过第一学年的学习,从孩子如何适应幼儿园升小学的具体实践中,了解了家长、家庭在孩子成长经历中的重要作用。今天,我们可能发现了孩子的学习习惯不是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好,也可能常常为孩子不能很好的写完作业而无奈,孩子的字写得不规范而不知所措,我们开始面对很多来自学校的要求、孩子之间的比较、老师的不断发来的短信、反映孩子在学校表现的不如人意等等问题,我们应该从什么方面入手,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成长的更好?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情绪和欲望走进课程,希望今天的学习能让你收获一些观点,了解一些方法,回到家里,请你带着欣赏孩子长大的心情和情绪,把今天学习的方法用适合你家孩子的动作,和孩子一起实验一段时间吧。

  二、授课

  (一)本节课程的要求

  ●请大家先了解一下我们学习的课程标准:

  《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关于7—12岁年龄段的家庭教育指导中是这样说的:

  7—12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整个儿童期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该阶段的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儿童身高和体重处于比较迅速的发展阶段;外部器官有了较快发展,但感知能力还不够完善;儿童处于从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阶段;情绪情感方面表现得比较外显。

  ●教育指导内容要点第六条说: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创设安静的环境,引导儿童专心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正确对待儿童的学习成绩。

  (二)我们来讲讲习惯是什么?

  ●习惯的定义

  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其实是说习惯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是不假思索就自觉地、经常地、反复去做了。比如每天要刷牙、洗脸等。

  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我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例如,儿童养成在饭前、便后或游戏后一定要洗手的习惯后,完成这种动作已成为他们的需要。他指出,习惯形成就是指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习惯形成是学习的结果,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巩固并臻至自动化的结果。

  结合《现代汉语词典》对“习惯”一词的解释,“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不难看出,习惯具有个体和社会群体两个层面的意义,从个体层面来看,习惯是个体后天习得的自动化了的动作、反应倾向和行为方式,它是条件反射在个体身上的积淀。从社会群体层面看,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共同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反应倾向。

  ●习惯的特征

  1、简单:天下大事必成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最简单的东西,往往是最基本且最重要的东西。

  习惯并不深奥,常常很简单。比如按时作息、遵守规则等等,其实都是做起来一点都不难的事情,难是难在坚持。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并且把最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好了,就是不简单。

  2、自然:自然就是不假思索、不用思想去控制的行为,这是习惯的一个重要特点。如果做一件事情还需要专门的思考和意志的努力,表明习惯并未真正养成。比如每天晨练30分钟,孩子要是在父母的提醒下才去,只能算是一种行为,而非习惯;孩子要是想都没想,自动地去锻炼,一天不锻炼就感到别扭,觉得浑身不舒服,这就叫养成习惯了。

  3、后天性:习惯不是先天遗传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中习得的,是一种条件反射。有的习惯是很自然、不费什么功夫就形成的,有的则需要长期、反复的训练。而养成同一种习惯需要花费的时间,也会因个体的不同而产生明显的差异。

  4、可变: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一般形成后就很难改变,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即使是已经形成的很牢固的不良习惯,只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强化训练和影响,也能发生改变。当然,这需要极强的意志力和自信心来克服惯性的作用力。

  5、情境性:习惯是在相同情境下出现的相同反应。养成某种习惯的人,一旦到了特定的场合,习惯就会表现出来。比如有的孩子只在学校爱劳动,在家里就懒了,就是受到情境的制约。

  (三)我们想想时常要面对孩子的习惯现象

  ●孩子的磨蹭现象

  对于一年级六七岁的孩子来讲,“磨蹭”现象非常普遍,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有体现。从早上起床、洗手、吃饭到晚上做作业、收拾书包、洗漱休息等一系列活动都需要父母不断催促……

  ●注意力飘浮不定,专注的目标会经常转移;心不在焉,常沉浸于白曰梦而忘记眼前的事情。

  ●写作业总是缠着家长,不看着他就写的一塌糊涂

  ●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时,总爱与别人打架。

  你还能说上几十条吧……

  (四)这些现象是谁造成的?我们应该怎么面对?

  不好习惯的养成并不一定全是父母的错,也可能压根就不是父母的错。你也不能完全靠自己去改掉孩子的一些坏习惯。重要的及时的发现、观察孩子的行为,用积极的事情逐步理顺孩子的好习惯。

  你决定着手改变孩子的不好习惯时,一定要先花一段时间观察他们的这种行为,同时也要审视你自己的态度:

  为什么你觉得这种行为很烦人?

  你的孩子这种行为,他(她)的同龄人没有出现吗?

  以你的孩子现在的年龄,这种行为真的是应该得到控制的吗?

  这种行为如果持续下去,会给你的孩子带来伤害吗?

  这种习惯有没有给你的孩子带来一些益处?

  如果你的孩子改掉了这个习惯,你会用什么来代替这个习惯所给他?不好的习惯是别人看出来的。你可能倾向于把孩子的一些行为归为“坏习惯”,但实际上,这些只是典型的学龄前儿童的行为,可能只是稍稍过分了一点点,这些行为让你烦恼、气愤甚至厌恶。要直面这些行为。

  孩子在学龄前会给你带来愉快和乐趣,但他们也可以使你很痛苦。大多数三、四岁的孩子天生不注意卫生、粗心大意、吵吵闹闹。他们想要即时的满足感,他们三分钟之后就会忘了你的话,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照顾他们。而且,他们永远不会走开。但是这些典型的学龄前儿童的行为就属于坏习惯吗?那么就要看是谁在下这个结论了。家长在这个时候并不懂得家庭教育,让孩子的行为出现了一些偏差,这就是严重的问题了吗?不要自责,我们还有时间影响孩子做事的动机的方法!

  在你考察了孩子的行为和你的态度之后,如果你还认为那是不好的习惯,那么就应该谨慎对待了。

  方法是:尽量不要很自然地以为坏习惯是孩子人生的必经之路。

  有些习惯可能是疾病。例如尿床,就有可能是膀胱异常所引起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还是早发现,早治疗为好。

  其他会引起麻烦的行为,如果被忽视,就会会根深蒂固,难以根除。而且,在你等着这个阶段过去时,你的孩子可能会在改掉坏习惯之后,还会长时间受到这个坏习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的影响。这样的话,你的孩子也许就会被其他孩子、被老师和其他的成年人疏远,而你也可能被其他父母所疏远,因为他们认为你要为你的孩子的坏习惯负责。

  对于你的孩子与其他同龄人不同的一些持久的问题行为,最好还是跟儿科医生或家庭教育指导师、儿童教育专家谈谈。你会发现,这些问题需要专业人士的关注,而你也会十分惊奇地发现,你的孩子是很“正常”的。

  尽量不要怪你的孩子有”坏习惯”。坏习惯毕竟只是习惯,大部分都是他们不知不觉就有的,并非故意的。学龄初期儿童养成坏习惯有很多原因,可能是迟缓发育,或者是父母的照顾出了问题,或是感情受到伤害或刺激,又或者是一些生理的问题,但很少是因为孩子有报复心里或有意去这样做的。学龄初期儿童还不至于诡计多端。

  不要责怪你自己,你的孩子,或是其他人都对解决问题没有帮助!而对一个养成坏习惯的学龄初期儿童施加惩罚,是不能真正将习惯根除的。相反的,要尽量用积极的强化作用来改变孩子的行为习惯。要注重在孩子成功时给予赞扬和鼓励,不要在他们失败时责备、惩罚他们。

  (五)习惯于学习的关系

  长期行为导致思维形式定式,对学习产生影响。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由智慧养成的习惯,能成为人类的第二天性。

  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就是最差的主人。

  三、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

  (一)如何面对孩子的磨蹭现象

  与家长朋友交流,说孩子做事太慢了,看着让人着急,其实,细心观察,孩子做某件事时并一定慢,写自己的名字,吃冰激凌,慢吗?不慢!而是做“不喜欢”的事情时喜欢东摸摸,西看看,把时间浪费掉了。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孩子“磨蹭”的具体原因,根据原因再来对症下药。

  我个人归结可能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 学习兴趣低落,硬着头皮应付,缺乏自信

  2. 时间观念不强,自制力弱

  3. 家长的直接原因导致孩子行动迟缓,成为“慢性子”

  解决的方法是:

  1、学习兴趣低落,硬着头皮应付,缺乏自信。

  可能造成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学习兴趣低落的原因很多,哪些情况是出于应付?什么原因导致不自信?

  ①家庭环境的影响(为孩子营造健康快乐的学习氛围)

  任何家庭都会有矛盾,有争执,尽量不要把矛盾和争执暴露在孩子面前,更不能拿孩子当出气筒,和睦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心情愉悦,做事才有动力。(我们大人是这样的,心情不好时,什么都不想做,孩子也是如此。)

  孩子年龄小,还没有一定的排干扰能力,在孩子学习时,最好给孩子创造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出现声音大的家务避开孩子学习的时段,关掉电视,电脑,陪一起看书读报,营造一个全家共同学习的氛围。(如果大人在一旁打扑克、玩麻将,孩子是无论如何也进入不了学习状态的。)

  ②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善待孩子的兴趣)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我们应对孩子的兴趣抱以支持欣赏的态度,既是有偏差,需要我们做的是积极引导,耐心指导,给孩子一个自由的思考空间,而不是把大人的思想强加在孩子身上,那样会加剧孩子的叛逆心理,与你的期望背道而驰。(如:孩子玩电脑游戏,我们应支持孩子玩一些益智类的游戏,用讲故事(最好是有根据的故事)的形式给他灌输暴力游戏的危害,并相信孩子能控制自己。)

  孩子的好奇心强,一切事物都是新鲜的,值得探索的,我们应该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努力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跟孩子一起去惊异,去提问,去讨论。当孩子带着问题问父母时,父母最好不要直接告之答案,而是引导孩子亲自去试验,去思考,自己得出结论,这样会大大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装做不懂,向孩子提问,和孩子一起感受思考的过程。)

  ③孩子与老师的关系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

  家长应及时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以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全面了解孩子,才能有的放矢。(一四班的家长做的已很好,主要是我们遇到的老师好,很多时候是老师主动找我们谈话)

  诚恳地与孩子交流,多倾听少评论,经常说些鼓励孩子的话,不自信时,不妨说点善意的谎言,如:“今天我与老师通电话了,老师说你进步很大,特别是***方面,”老师的话是神圣的,一句鼓励的话也许就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哪方面弱,就不断的夸奖那方面)

  ④孩子压力大(让孩子失去学习兴趣)

  所有的家长都一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怕孩子的学习跟不上,作完老师留的家庭作业外,,有的家长还要布置大量的智力型作业,学习时间长,精力不集中,必然磨蹭,时间久了,孩子就会疲于应付,边学边玩,失去学习兴趣。(咱们应尽量多陪孩子玩,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让孩子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并不失时机的向孩子请教,放下架子叫孩子一声“老师”,让孩子体会到亲情带来的快乐和被人请教的成就感,遇到不懂得问题,怕丢自己“为人师表”的面子,就会很自觉的去寻求答案。)

  2、时间观念不强,自制力弱。

  好的时间观念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本前提。我们应帮助孩子克服由于淡薄的时间观念所形成的不良习惯,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让孩子养成惜时,守时的好习惯,指导孩子合理利用时间。

  可能造成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① 本身对时间没有明确的概念

  咱们说一分钟是60秒,但孩子的抽象思维还是有限的,他想象不出究竟60秒是多长,那就需要我们*时做事情时,经常强调一下时间的概念,如:我们早饭用了20分钟;这首歌曲有4分钟,我们打了30分钟的球,你喝这杯水只用了10秒钟等等,经常灌输,孩子对时间概念有了基本的认识,才能更好的掌握时间。

  ② 孩子没有为浪费时间付出代价

  做作业前我们先了解孩子的作业量,根据孩子的作题情况,如果10分钟能够完成,那就给他规定20分钟,并把小表放在书桌旁,不管是否做完,到时间就把作业收起,(当然事先要和老师说明情况)。孩子的自尊心是很强的,做不完作业对孩子来讲是不光彩的事,至少是得不到小贴画或小红花了,甚至还要挨老师的批评。吃饭也是如此,孩子可能吃的较慢,给他多留出几分钟,如果磨蹭肯定吃不饱,即使吃不饱到点就不准吃了。(所有这些情况,事先要和孩子讲明白道理,让孩子明白我们这样做的目的。)

  *养成惜时,守时的好习惯:

  建议大家从4个方面做期,坚持一段时间,效果一定会很好。

  ①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作息表(根据实际情况,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状况不同)

  时间表上的内容应包括起床、吃饭、上学、放学、作业、休息以及休闲娱乐、读书的具体时间,教育孩子认真遵守、持之以恒。(等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后,即使没有时间表,他自己就会合理有序的安排自己的事务)

  ②时间安排上要有张有弛

  玩是孩子的天性,一定要照顾到孩子的心理和身体承受能力,尽可能多的安排玩的时间,如果孩子喜欢,尽量陪孩子一起玩,以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保证孩子的睡眠,六七岁的孩子一般睡眠时间要保证9—10个小时,这样才能精力充沛,更好的学习。

  ③利用零碎的时间

  茶余饭后的时间现在主要是听英语,偶尔也会一起读报、猜谜语或聊天。坚持下来,孩子慢慢也成了习惯,一坐到餐桌旁,就会自觉的打开CD机播放英语歌曲,细算下来,这段不起眼的时间还学了不少东西。

  ④鼓励为主,给予奖励,帮助孩子培养自主做事的习惯

  无论那个时段表现好,就画一颗红星,如果自觉完成,就奖励两颗红星,为了鼓励孩子遵守时间,偶尔也会夸他是超级棒,就得三颗外加一个优字,孩子很想得到更多的红星,更想让我在爸爸和来访的朋友面前夸他,每天都会很自觉的按照作息时间表生活学习,渐渐已养成了习惯。如果有意想不到的事情打乱了生活规律,我一般会在表格上注明,表示不是孩子的过错。如果是孩子直接的原因,当然得不到奖励,有时为了不打击孩子,怕他丧失信心,我会画个特殊的符号,表示妈妈依然相信儿子会做的很好!这样就能保持孩子高涨的生活学习热情,把惜时、守时看成很自然的生活习惯。

  3. 家长的直接原因导致孩子行动迟缓,成为“慢性子”

  可能造成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

  ①家庭成员的影响

  所谓天生,实际上人在性格上遗传的因素很少,更多是后天的影响。观察一下和孩子经常接触的人是不是这种性格,孩子从小喜欢模仿,大人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涉及到父母的榜样作用,暂且不谈,)设想如果大人干事利落,有条不紊,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成长,怎么会成了“慢性子”呢?

  ②孩子缺乏锻炼

  大人为孩子包办的事情太多,孩子没有得到锻炼,以致自己做任何事情时到缺乏自信,不敢大胆的去做,惟恐做错,甚至根本就不会做,故而行动迟缓。

  ③对孩子的信任不够。

  听到很多家长抱怨,在家和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快点,快点。”可能在当时的情况下管用了,但并没有起到长期的效果,对这种没有时效的话还不如不说,说多了,孩子听疲了,几乎没反映,还会引起孩子反感,大人也生气。换一种表扬的方式,夸赞他比昨天又快了,比上次做的还要好,如果能再快一点,就更好了,先奖一个小贴画,如果明天不用妈妈催,就做的又快又好,就得两个小贴画,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得到,放心吧,孩子一定会为明天的两个小贴画竭尽全力。

  ④家长的说话方式问题(用“中庸之道”,让孩子自己选择)

  孩子玩的正尽兴,忘记了写作业的时间,这时父母轻说几句孩子可能还是照玩不误,根本不听您的。您要是大发脾气、严肃地对孩子说“赶紧写作业”,孩子一定会很不开心,耷拉个脑袋坐在书桌旁写作业,那种状态肯定让人不舒服。那么不防折中一下试试,你可以对孩子说:“写作业的时间到了,你再玩三分钟还是玩五分钟?”不管孩子怎样选择,都是开开心心地坐在书桌旁。孩子该休息了,孩子却还想玩一会,对孩子说:“休息时间已经到了,你说再玩五分钟还是八分钟?” 对孩子不要说陈述句(你该做什么了),而是对孩子说选择句或疑问句(什么时候去做呀?)试试看,或许您会收到奇效。

  总之,“磨蹭”个很不好的行为习惯,无论将来干什么都会影响做事效率,我们做家长的首先要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给孩子树立好榜样,用足够的耐心帮助孩子改掉这一坏习惯。

  (二)如何面对孩子的这些“毛病”(更应该叫做“现象”或“成长经历”)?

  我们用“为什么?怎么办?”来讲解这方面的解决方式。

  1、注意力飘浮不定,专注的目标会经常转移;心不在焉,常沉浸于白曰梦而忘记眼前的事情,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

  其实孩子不是注意力不集中,只是将注意放错。只要家长用心帮孩子纠正,使他们将心事转移到主要事情上去,往往会有不错的表现和成就。

  你该怎么办?

  家长对孩子的这类问题也不能操之过急,要耐心培养孩子做事的良好习惯和学习兴趣,这对孩子注意力的发展非常重要。家长应该认识到,专心其实是一种可以训练、学习和培养的行为习惯,我们可以在家里和孩子做一些专门的注意训练活动来促进注意品质的改善。以下几种家长可以参考选用:

  听觉注意训练:

  1)听数报数法:让孩子听一组数字,如375985,然后立即报出来。每天训练的数组可逐渐加长。

  2)听数倒背:读给孩子一组数字,让孩子倒背出来,如426,孩子背出“624”。数组随训练的进程逐渐加长。

  3)复述词语:家长从书中随意读出5个词,要求孩子复述;家长从书中读出6个词,要求孩子复述;

  4)数数法:从3开始,隔3就数,如3、6、9、12、15……数到300;从300开始,隔三就数,数到3。也可选择从其它数字开始。不管怎样数,先记下时间,看多长时间数完。然后看后一次数是否能快于前一次……

  5)读书训练:家长和孩子各拿一本相同的书,选一篇文章让孩子大声朗读,家长记下孩子读错的地方;再让孩子从头读起,看读书的时间能否加快,错误能否减少。

  6)意力、记忆力的图文:如走迷宫,在一大堆图中找某样东西,找异同(同中找异,异中找同),比大小、长短,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一页图中的物品记住,然后合上书让孩子报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让孩子在接受这些训练时不感到枯燥,可以有一定的奖惩措施,也可和家长以比赛的方式来进行,这样可以增加训练活动的乐趣。家长应该以身作则,表现出专心、坚持和耐心的榜样。一旦发现孩子有专心的表现,更应加以鼓励和称赞。

  2、孩子写作业总是缠着家长,不看着他就写的一塌糊涂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

  因为你没有按照一年级孩子刚入学时,家长学校第一讲“坚持建立孩子独立完成自己任务的概念”的方法坚持去做,所以,孩子的举动都是我们没有坚持正确的教育方法得到的。现在再开始坚持还会有效果,大家再愿意听一遍吗?

  你该怎么办?

  第一、给孩子建立“家庭红花榜”: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作业,和孩子商量“红花榜”的操作方式,并签字认可。

  建议方法:每次写完作业自己检查,完全正确的给三朵小红花,家长签字时发现错误不要马上说出来,而是说:“宝贝,妈妈发现有一个小朋友(一道题,以此类推)的手你没有拉着啊!自己看看能找出来吗?”孩子检查出来改正后,本次只得两朵小红花,如果检查不出来,不得小红花;如果错误多,适当减去以前的的小红花。家长把错误的题找出来,让孩子做在另一本《改错本》上,改错本上设计几个小栏目:时间、错题再现、修正表现(写上正确的)、错误原因(粗心、没听懂、没有问老师)在原因上做记号,每周一次总结,根据总结中孩子的进步再另加小红花。

  第二、短信传喜讯:每天向亲戚、朋友(老师)发表扬孩子作业独立完成并认真检查的喜讯,一周一次统计,每月根据统计按分值给孩子奖励。注意要做到:事先与孩子商量,根据孩子的情况制定孩子跳一跳可以达到的短期目标,循序渐进,坚持不懈。

  家长的耐心是养成孩子独立学习习惯的关键:*的家长80%都耐不住失败的过程,在孩子出现作业错误时,为了争取时间经常采取代其检查,赶快完成的方式,剥夺了孩子自己经历的权利。家长会以“我还有事情,没有时间管孩子。”为理由,把问题最后积攒到孩子身上,等到孩子长到需要自己独立而没有独立能力的时候,就形成了家长和孩子因为成绩而经常出现的“家庭战争”。

  如果你已经这样坚持做了,孩子的作业还是一塌糊涂,字写得歪七八扭,就要考虑孩子身体自身的原因了,如:感统失调的孩子总是把物体看成反方向的,经常把“3”写成“∽”或“∑”,这不是孩子自己有意的过错,而是生理原因,是因为我们是剖腹产生的孩子,有没有经过“三翻六坐九爬”的自然感统训练,孩子自然就写不出好看正确率高的作业。我们要做的事是:抓紧进行补救。方法很多,大家可以上网去查找。

  3、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时,总爱与别人打架。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

  孩子这样做的理由是因为他们有挫折感。6-7岁的孩子身体正在高速发育,他们之间争强好胜的心态是正常的,在出现矛盾时,很难实现彻底的沟通。所以,当他们感到不满时便会拔拳相向。还有一个因素可能导致孩子变得情绪暴躁,那就是他们的智力发育速度通常快于他们的运动神经的发育速度。例如,如果孩子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面前的项目,他便会感觉沮丧,随之会迁怒于周围的小朋友。

  你该怎么办?

  直接告诉他们“不能打人,这样做会让别的小朋友感到疼痛,甚至受伤。”教会孩子发生这样的情况时,先躲到一边,离和自己发生纠纷的小朋友相对远一些。同时,父母要在家里鼓励孩子多用礼貌词语表达情感和需要,多教给他一些常用的礼貌话语:“请、谢谢、你好、对不起、不客气、没关系、你先来、好的、再见、欢迎你……”,以方便他在外面和其他孩子交流。此外,当孩子感到饥饿,而且没有休息好时,更容易被激怒,因此父母每天的早餐、午餐一定要为孩子做好、合理调配营养,养成早睡早起和午睡的习惯。随着孩子能力的提高,打架的情况会逐渐减少。

  总之,家长必须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耐心的等待孩子的成长。必须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认真想想孩子到底需要哪方面的规范性的习惯。不要指责、不要急躁、不要攀比,按照自己的感觉,正确的做就是了!

  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家长在指导中学孩子学习习惯上,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预习的习惯。预习能够让孩子联系以前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思考怎样解决问题,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更好地听老师讲解。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又能提高孩子听讲的兴趣和效果。

  2.记笔记并事后整理的习惯。随着中学课程内容的增多和复杂化,记笔记有助于抓住重点。如果因时间限制,当堂记的东西较零乱,那么课后还要进行整理,使之全面、有条理。整理的过程是一个很有效的过程,而且还能锻炼自己分析、归纳的能力,一举多得。所以应养成整理笔记的习惯。

  3.课后复习的习惯。复习的目的是“温故而知新”。复习要与遗忘作斗争,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快后慢,刚记住的东西最初几小时内遗忘速度最快,两天后就较缓慢。因此,要巩固所学知识,必须及时复习,加以强化,并养成习惯。

  4.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孩子学习上有困难请求家长帮助时,家长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应用热情的语言鼓励孩子自己“试一试”。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时,也不能包办代替,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启发,使他能在你机智而不露痕迹的引导下,觉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让他尝到胜利的甘甜,对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问题的挑战。

  5.及时改错的习惯。让孩子准备一支红笔。随时改正自己练习本、试卷上面的错误,以鲜艳的红色加深错误在脑海中的印象,然后用一个本子,将这些错误收集起来,用“错别字举例”、“错题汇编”等形式分类记载,以警示自己,避免出现类似错误。

  6.认真书写的习惯。相当一部分孩子和家长不重视书写,认为它只是形式,对学习没有多大影响,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书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书写者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甚至个人的素质的评价,卷面就是学生呈现在老师面前的面孔,老师就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据此来打“印象分”。从另一个方面看;一个能够认真对待书写的孩子,往往也能认真对待学习及其他许多事情。相反,一个连字都不愿好好写的孩子,很难做好别的事情。因此,重视并及早提出对孩子书写方面的要求,不仅能提高书写质量,得到众多良好评价,而且还能促使其养成凡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

  7.认真观察、思索的习惯。提前为进人中学做准备,到了中学每门学科都要求学生具备观察力。语文的写作训练就不用说了;数学的能力培养要以学生对自然界数量关系与图形关系的观察为基础;物理的实验和化学的演示都离不开精确的观察;生物则要求学生对生命现象和动植物进行持久的观察。这些观察要求学生不仅能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还要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光看不想难以得出结论,因此,在小学初级阶段就要训练孩子养成边观察边思索,勤于观察和勤于思考的习惯。家长要引导孩子从身边的生活小事开始观察,经常向孩子提出问题并与之讨论,促使他去观察思索,并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8.积极阅读、写作的习惯。阅读是孩子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应鼓励孩子在反复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广泛吸收课外的知识和信息,养成积极阅读的习惯。家长要为他们的阅读创造物质条件,积极购买有关书籍和订报刊杂志。读和写是互相促进的,写作过程不仅是运用语言文字技巧的训练,也是一种严格的观察、思维和想象等认识能力的训练。在养成观察、思索、阅读习惯的同时,要养成勤于写作的习惯。家长可要求孩子勤写读书笔记、读后感、观后感和日记。

  9.养成有条理的习惯。学习用具的收拾要有规律,书本存放在书包或书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做各科作业要预先安排好时间等等。东西存放无规律,要用时东寻西找,心烦意乱,极易影响学习情绪;做作业不讲条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学习效率就低。

  结束语:有人说,上帝对人类最公*的两件事之一,就是每个人都是一天只有24小时。记得小时候曾经念过“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话,虽然我们并不知道所谓“一寸光阴”到底有多长,但是既然时间与黄金相比,其价值昂贵也就可知了(其实时间远比黄金宝贵无数倍)。那么如何利用好每天这24小时,好好管理自己的时间,以求得最大的效用,这无论对个体或集体而言,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个人是否每天都有明确的目标,是否每天有合理的时间安排,而不是乱七八糟、糊里糊涂的生活,这对于他离成功的远近无疑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每个人的时间就更加显得宝贵了,应该做和不得不做的琐事塞得满满当当,真正想做的事却又找不出空档来,“忙、盲、茫”是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我们只要保持科学合理的生活、学习、工作习惯,有明确家庭教育观和耐心的等待孩子成长的管理观念,就能够最大限度的陪伴孩子成长,让我们的孩子迈向更加辉煌的成功彼岸。

  家庭作业:

  1、为什么我们要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

  2、孩子的习惯应该怎样培养?

  3、你的孩子身上有什么“现象”?你准备怎样面对?

家长学校教案4

  教学重点:习惯的培养是家长的任务,习惯决定学习的效果

  教学难点:怎样培养习惯和培养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与思考

  授课对象:二年级家长

  建议授课时间:第一学期第一---二个月

  教学内容:

  一、导课

  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好!

  孩子进入学校一年的时间了,大家经过第一学年的学习,从孩子如何适应幼儿园升小学的具体实践中,了解了家长、家庭在孩子成长经历中的重要作用。今天,我们可能发现了孩子的学习习惯不是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好,也可能常常为孩子不能很好的写完作业而无奈,孩子的字写得不规范而不知所措,我们开始面对很多来自学校的要求、孩子之间的比较、老师的不断发来的短信、反映孩子在学校表现的不如人意等等问题,我们应该从什么方面入手,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成长的更好?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情绪和欲望走进课程,希望今天的学习能让你收获一些观点,了解一些方法,回到家里,请你带着欣赏孩子长大的心情和情绪,把今天学习的方法用适合你家孩子的动作,和孩子一起实验一段时间吧。

  二、授课

  (一)本节课程的要求

  ●请大家先了解一下我们学习的课程标准:

  《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关于7—12岁年龄段的家庭教育指导中是这样说的:

  7—12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整个儿童期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该阶段的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儿童身高和体重处于比较迅速的发展阶段;外部器官有了较快发展,但感知能力还不够完善;儿童处于从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阶段;情绪情感方面表现得比较外显。

  ●教育指导内容要点第六条说: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创设安静的环境,引导儿童专心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正确对待儿童的学习成绩。

  (二)我们来讲讲习惯是什么?

  ●习惯的定义

  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其实是说习惯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是不假思索就自觉地、经常地、反复去做了。比如每天要刷牙、洗脸等。

  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我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例如,儿童养成在饭前、便后或游戏后一定要洗手的习惯后,完成这种动作已成为他们的需要。他指出,习惯形成就是指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习惯形成是学习的结果,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巩固并臻至自动化的结果。

  结合《现代汉语词典》对“习惯”一词的解释,“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不难看出,习惯具有个体和社会群体两个层面的意义,从个体层面来看,习惯是个体后天习得的自动化了的动作、反应倾向和行为方式,它是条件反射在个体身上的积淀。从社会群体层面看,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共同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反应倾向。

  ●习惯的特征

  1、简单:天下大事必成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最简单的东西,往往是最基本且最重要的东西。

  习惯并不深奥,常常很简单。比如按时作息、遵守规则等等,其实都是做起来一点都不难的事情,难是难在坚持。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并且把最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好了,就是不简单。

  2、自然:自然就是不假思索、不用思想去控制的行为,这是习惯的一个重要特点。如果做一件事情还需要专门的思考和意志的努力,表明习惯并未真正养成。比如每天晨练30分钟,孩子要是在父母的提醒下才去,只能算是一种行为,而非习惯;孩子要是想都没想,自动地去锻炼,一天不锻炼就感到别扭,觉得浑身不舒服,这就叫养成习惯了。

  3、后天性:习惯不是先天遗传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中习得的,是一种条件反射。有的习惯是很自然、不费什么功夫就形成的,有的则需要长期、反复的训练。而养成同一种习惯需要花费的时间,也会因个体的不同而产生明显的差异。

  4、可变: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一般形成后就很难改变,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即使是已经形成的很牢固的不良习惯,只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强化训练和影响,也能发生改变。当然,这需要极强的意志力和自信心来克服惯性的作用力。

  5、情境性:习惯是在相同情境下出现的相同反应。养成某种习惯的人,一旦到了特定的场合,习惯就会表现出来。比如有的孩子只在学校爱劳动,在家里就懒了,就是受到情境的制约。

  (三)我们想想时常要面对孩子的习惯现象

  ●孩子的磨蹭现象

  对于一年级六七岁的孩子来讲,“磨蹭”现象非常普遍,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有体现。从早上起床、洗手、吃饭到晚上做作业、收拾书包、洗漱休息等一系列活动都需要父母不断催促……

  ●注意力飘浮不定,专注的目标会经常转移;心不在焉,常沉浸于白曰梦而忘记眼前的事情。

  ●写作业总是缠着家长,不看着他就写的一塌糊涂

  ●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时,总爱与别人打架。

  你还能说上几十条吧……

  (四)这些现象是谁造成的?我们应该怎么面对?

  不好习惯的养成并不一定全是父母的错,也可能压根就不是父母的错。你也不能完全靠自己去改掉孩子的一些坏习惯。重要的及时的发现、观察孩子的行为,用积极的事情逐步理顺孩子的好习惯。

  你决定着手改变孩子的不好习惯时,一定要先花一段时间观察他们的这种行为,同时也要审视你自己的态度:

  为什么你觉得这种行为很烦人?

  你的孩子这种行为,他(她)的同龄人没有出现吗?

  以你的孩子现在的年龄,这种行为真的是应该得到控制的吗?

  这种行为如果持续下去,会给你的孩子带来伤害吗?

  这种习惯有没有给你的孩子带来一些益处?

  如果你的孩子改掉了这个习惯,你会用什么来代替这个习惯所给他?不好的习惯是别人看出来的。你可能倾向于把孩子的一些行为归为“坏习惯”,但实际上,这些只是典型的学龄前儿童的行为,可能只是稍稍过分了一点点,这些行为让你烦恼、气愤甚至厌恶。要直面这些行为。

  孩子在学龄前会给你带来愉快和乐趣,但他们也可以使你很痛苦。大多数三、四岁的孩子天生不注意卫生、粗心大意、吵吵闹闹。他们想要即时的满足感,他们三分钟之后就会忘了你的话,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照顾他们。而且,他们永远不会走开。但是这些典型的学龄前儿童的行为就属于坏习惯吗?那么就要看是谁在下这个结论了。家长在这个时候并不懂得家庭教育,让孩子的行为出现了一些偏差,这就是严重的问题了吗?不要自责,我们还有时间影响孩子做事的动机的方法!

  在你考察了孩子的行为和你的态度之后,如果你还认为那是不好的习惯,那么就应该谨慎对待了。

  方法是:尽量不要很自然地以为坏习惯是孩子人生的必经之路。

  有些习惯可能是疾病。例如尿床,就有可能是膀胱异常所引起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还是早发现,早治疗为好。

  其他会引起麻烦的行为,如果被忽视,就会会根深蒂固,难以根除。而且,在你等着这个阶段过去时,你的孩子可能会在改掉坏习惯之后,还会长时间受到这个坏习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的影响。这样的话,你的孩子也许就会被其他孩子、被老师和其他的成年人疏远,而你也可能被其他父母所疏远,因为他们认为你要为你的孩子的坏习惯负责。

  对于你的孩子与其他同龄人不同的一些持久的问题行为,最好还是跟儿科医生或家庭教育指导师、儿童教育专家谈谈。你会发现,这些问题需要专业人士的关注,而你也会十分惊奇地发现,你的孩子是很“正常”的。

  尽量不要怪你的孩子有”坏习惯”。坏习惯毕竟只是习惯,大部分都是他们不知不觉就有的,并非故意的。学龄初期儿童养成坏习惯有很多原因,可能是迟缓发育,或者是父母的照顾出了问题,或是感情受到伤害或刺激,又或者是一些生理的问题,但很少是因为孩子有报复心里或有意去这样做的。学龄初期儿童还不至于诡计多端。

  不要责怪你自己,你的孩子,或是其他人都对解决问题没有帮助!而对一个养成坏习惯的学龄初期儿童施加惩罚,是不能真正将习惯根除的。相反的,要尽量用积极的强化作用来改变孩子的行为习惯。要注重在孩子成功时给予赞扬和鼓励,不要在他们失败时责备、惩罚他们。

  (五)习惯于学习的关系

  长期行为导致思维形式定式,对学习产生影响。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由智慧养成的习惯,能成为人类的第二天性。

  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就是最差的主人。

  三、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

  (一)如何面对孩子的磨蹭现象

  与家长朋友交流,说孩子做事太慢了,看着让人着急,其实,细心观察,孩子做某件事时并一定慢,写自己的名字,吃冰激凌,慢吗?不慢!而是做“不喜欢”的事情时喜欢东摸摸,西看看,把时间浪费掉了。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孩子“磨蹭”的具体原因,根据原因再来对症下药。

  我个人归结可能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 学习兴趣低落,硬着头皮应付,缺乏自信

  2. 时间观念不强,自制力弱

  3. 家长的直接原因导致孩子行动迟缓,成为“慢性子”

  解决的方法是:

  1、学习兴趣低落,硬着头皮应付,缺乏自信。

  可能造成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学习兴趣低落的原因很多,哪些情况是出于应付?什么原因导致不自信?

  ①家庭环境的影响(为孩子营造健康快乐的学习氛围)

  任何家庭都会有矛盾,有争执,尽量不要把矛盾和争执暴露在孩子面前,更不能拿孩子当出气筒,和睦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心情愉悦,做事才有动力。(我们大人是这样的,心情不好时,什么都不想做,孩子也是如此。)

  孩子年龄小,还没有一定的排干扰能力,在孩子学习时,最好给孩子创造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出现声音大的家务避开孩子学习的时段,关掉电视,电脑,陪一起看书读报,营造一个全家共同学习的氛围。(如果大人在一旁打扑克、玩麻将,孩子是无论如何也进入不了学习状态的。)

  ②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善待孩子的兴趣)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我们应对孩子的兴趣抱以支持欣赏的态度,既是有偏差,需要我们做的是积极引导,耐心指导,给孩子一个自由的思考空间,而不是把大人的思想强加在孩子身上,那样会加剧孩子的叛逆心理,与你的期望背道而驰。(如:孩子玩电脑游戏,我们应支持孩子玩一些益智类的游戏,用讲故事(最好是有根据的故事)的形式给他灌输暴力游戏的危害,并相信孩子能控制自己。)

  孩子的好奇心强,一切事物都是新鲜的,值得探索的,我们应该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努力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跟孩子一起去惊异,去提问,去讨论。当孩子带着问题问父母时,父母最好不要直接告之答案,而是引导孩子亲自去试验,去思考,自己得出结论,这样会大大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装做不懂,向孩子提问,和孩子一起感受思考的过程。)

  ③孩子与老师的关系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

  家长应及时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以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全面了解孩子,才能有的放矢。(一四班的家长做的已很好,主要是我们遇到的老师好,很多时候是老师主动找我们谈话)

  诚恳地与孩子交流,多倾听少评论,经常说些鼓励孩子的话,不自信时,不妨说点善意的谎言,如:“今天我与老师通电话了,老师说你进步很大,特别是***方面,”老师的话是神圣的,一句鼓励的话也许就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哪方面弱,就不断的夸奖那方面)

  ④孩子压力大(让孩子失去学习兴趣)

  所有的家长都一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怕孩子的学习跟不上,作完老师留的家庭作业外,,有的家长还要布置大量的智力型作业,学习时间长,精力不集中,必然磨蹭,时间久了,孩子就会疲于应付,边学边玩,失去学习兴趣。(咱们应尽量多陪孩子玩,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让孩子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并不失时机的向孩子请教,放下架子叫孩子一声“老师”,让孩子体会到亲情带来的快乐和被人请教的成就感,遇到不懂得问题,怕丢自己“为人师表”的面子,就会很自觉的去寻求答案。)

  2、时间观念不强,自制力弱。

  好的时间观念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本前提。我们应帮助孩子克服由于淡薄的时间观念所形成的不良习惯,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让孩子养成惜时,守时的好习惯,指导孩子合理利用时间。

  可能造成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① 本身对时间没有明确的概念

  咱们说一分钟是60秒,但孩子的抽象思维还是有限的,他想象不出究竟60秒是多长,那就需要我们*时做事情时,经常强调一下时间的概念,如:我们早饭用了20分钟;这首歌曲有4分钟,我们打了30分钟的球,你喝这杯水只用了10秒钟等等,经常灌输,孩子对时间概念有了基本的认识,才能更好的掌握时间。

  ② 孩子没有为浪费时间付出代价

  做作业前我们先了解孩子的作业量,根据孩子的作题情况,如果10分钟能够完成,那就给他规定20分钟,并把小表放在书桌旁,不管是否做完,到时间就把作业收起,(当然事先要和老师说明情况)。孩子的自尊心是很强的,做不完作业对孩子来讲是不光彩的事,至少是得不到小贴画或小红花了,甚至还要挨老师的批评。吃饭也是如此,孩子可能吃的较慢,给他多留出几分钟,如果磨蹭肯定吃不饱,即使吃不饱到点就不准吃了。(所有这些情况,事先要和孩子讲明白道理,让孩子明白我们这样做的目的。)

  *养成惜时,守时的好习惯:

  建议大家从4个方面做期,坚持一段时间,效果一定会很好。

  ①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作息表(根据实际情况,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状况不同)

  时间表上的内容应包括起床、吃饭、上学、放学、作业、休息以及休闲娱乐、读书的具体时间,教育孩子认真遵守、持之以恒。(等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后,即使没有时间表,他自己就会合理有序的安排自己的事务)

  ②时间安排上要有张有弛

  玩是孩子的天性,一定要照顾到孩子的心理和身体承受能力,尽可能多的安排玩的时间,如果孩子喜欢,尽量陪孩子一起玩,以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保证孩子的睡眠,六七岁的孩子一般睡眠时间要保证9—10个小时,这样才能精力充沛,更好的学习。

  ③利用零碎的时间

  茶余饭后的时间现在主要是听英语,偶尔也会一起读报、猜谜语或聊天。坚持下来,孩子慢慢也成了习惯,一坐到餐桌旁,就会自觉的打开CD机播放英语歌曲,细算下来,这段不起眼的时间还学了不少东西。

  ④鼓励为主,给予奖励,帮助孩子培养自主做事的习惯

  无论那个时段表现好,就画一颗红星,如果自觉完成,就奖励两颗红星,为了鼓励孩子遵守时间,偶尔也会夸他是超级棒,就得三颗外加一个优字,孩子很想得到更多的红星,更想让我在爸爸和来访的朋友面前夸他,每天都会很自觉的按照作息时间表生活学习,渐渐已养成了习惯。如果有意想不到的事情打乱了生活规律,我一般会在表格上注明,表示不是孩子的过错。如果是孩子直接的原因,当然得不到奖励,有时为了不打击孩子,怕他丧失信心,我会画个特殊的符号,表示妈妈依然相信儿子会做的很好!这样就能保持孩子高涨的生活学习热情,把惜时、守时看成很自然的生活习惯。

  3. 家长的直接原因导致孩子行动迟缓,成为“慢性子”

  可能造成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

  ①家庭成员的影响

  所谓天生,实际上人在性格上遗传的因素很少,更多是后天的影响。观察一下和孩子经常接触的人是不是这种性格,孩子从小喜欢模仿,大人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涉及到父母的榜样作用,暂且不谈,)设想如果大人干事利落,有条不紊,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成长,怎么会成了“慢性子”呢?

  ②孩子缺乏锻炼

  大人为孩子包办的事情太多,孩子没有得到锻炼,以致自己做任何事情时到缺乏自信,不敢大胆的去做,惟恐做错,甚至根本就不会做,故而行动迟缓。

  ③对孩子的信任不够。

  听到很多家长抱怨,在家和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快点,快点。”可能在当时的情况下管用了,但并没有起到长期的效果,对这种没有时效的话还不如不说,说多了,孩子听疲了,几乎没反映,还会引起孩子反感,大人也生气。换一种表扬的方式,夸赞他比昨天又快了,比上次做的还要好,如果能再快一点,就更好了,先奖一个小贴画,如果明天不用妈妈催,就做的又快又好,就得两个小贴画,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得到,放心吧,孩子一定会为明天的两个小贴画竭尽全力。

  ④家长的说话方式问题(用“中庸之道”,让孩子自己选择)

  孩子玩的正尽兴,忘记了写作业的时间,这时父母轻说几句孩子可能还是照玩不误,根本不听您的。您要是大发脾气、严肃地对孩子说“赶紧写作业”,孩子一定会很不开心,耷拉个脑袋坐在书桌旁写作业,那种状态肯定让人不舒服。那么不防折中一下试试,你可以对孩子说:“写作业的时间到了,你再玩三分钟还是玩五分钟?”不管孩子怎样选择,都是开开心心地坐在书桌旁。孩子该休息了,孩子却还想玩一会,对孩子说:“休息时间已经到了,你说再玩五分钟还是八分钟?” 对孩子不要说陈述句(你该做什么了),而是对孩子说选择句或疑问句(什么时候去做呀?)试试看,或许您会收到奇效。

  总之,“磨蹭”个很不好的行为习惯,无论将来干什么都会影响做事效率,我们做家长的首先要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给孩子树立好榜样,用足够的耐心帮助孩子改掉这一坏习惯。

  (二)如何面对孩子的这些“毛病”(更应该叫做“现象”或“成长经历”)?

  我们用“为什么?怎么办?”来讲解这方面的解决方式。

  1、注意力飘浮不定,专注的目标会经常转移;心不在焉,常沉浸于白曰梦而忘记眼前的事情,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

  其实孩子不是注意力不集中,只是将注意放错。只要家长用心帮孩子纠正,使他们将心事转移到主要事情上去,往往会有不错的表现和成就。

  你该怎么办?

  家长对孩子的这类问题也不能操之过急,要耐心培养孩子做事的良好习惯和学习兴趣,这对孩子注意力的发展非常重要。家长应该认识到,专心其实是一种可以训练、学习和培养的行为习惯,我们可以在家里和孩子做一些专门的注意训练活动来促进注意品质的改善。以下几种家长可以参考选用:

  听觉注意训练:

  1)听数报数法:让孩子听一组数字,如375985,然后立即报出来。每天训练的数组可逐渐加长。

  2)听数倒背:读给孩子一组数字,让孩子倒背出来,如426,孩子背出“624”。数组随训练的进程逐渐加长。

  3)复述词语:家长从书中随意读出5个词,要求孩子复述;家长从书中读出6个词,要求孩子复述;

  4)数数法:从3开始,隔3就数,如3、6、9、12、15……数到300;从300开始,隔三就数,数到3。也可选择从其它数字开始。不管怎样数,先记下时间,看多长时间数完。然后看后一次数是否能快于前一次……

  5)读书训练:家长和孩子各拿一本相同的书,选一篇文章让孩子大声朗读,家长记下孩子读错的地方;再让孩子从头读起,看读书的时间能否加快,错误能否减少。

  6)意力、记忆力的图文:如走迷宫,在一大堆图中找某样东西,找异同(同中找异,异中找同),比大小、长短,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一页图中的物品记住,然后合上书让孩子报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让孩子在接受这些训练时不感到枯燥,可以有一定的奖惩措施,也可和家长以比赛的方式来进行,这样可以增加训练活动的乐趣。家长应该以身作则,表现出专心、坚持和耐心的榜样。一旦发现孩子有专心的表现,更应加以鼓励和称赞。

  2、孩子写作业总是缠着家长,不看着他就写的一塌糊涂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

  因为你没有按照一年级孩子刚入学时,家长学校第一讲“坚持建立孩子独立完成自己任务的概念”的方法坚持去做,所以,孩子的举动都是我们没有坚持正确的教育方法得到的。现在再开始坚持还会有效果,大家再愿意听一遍吗?

  你该怎么办?

  第一、给孩子建立“家庭红花榜”: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作业,和孩子商量“红花榜”的操作方式,并签字认可。

  建议方法:每次写完作业自己检查,完全正确的给三朵小红花,家长签字时发现错误不要马上说出来,而是说:“宝贝,妈妈发现有一个小朋友(一道题,以此类推)的手你没有拉着啊!自己看看能找出来吗?”孩子检查出来改正后,本次只得两朵小红花,如果检查不出来,不得小红花;如果错误多,适当减去以前的的小红花。家长把错误的题找出来,让孩子做在另一本《改错本》上,改错本上设计几个小栏目:时间、错题再现、修正表现(写上正确的)、错误原因(粗心、没听懂、没有问老师)在原因上做记号,每周一次总结,根据总结中孩子的进步再另加小红花。

  第二、短信传喜讯:每天向亲戚、朋友(老师)发表扬孩子作业独立完成并认真检查的喜讯,一周一次统计,每月根据统计按分值给孩子奖励。注意要做到:事先与孩子商量,根据孩子的情况制定孩子跳一跳可以达到的短期目标,循序渐进,坚持不懈。

  家长的耐心是养成孩子独立学习习惯的关键:*的家长80%都耐不住失败的过程,在孩子出现作业错误时,为了争取时间经常采取代其检查,赶快完成的方式,剥夺了孩子自己经历的权利。家长会以“我还有事情,没有时间管孩子。”为理由,把问题最后积攒到孩子身上,等到孩子长到需要自己独立而没有独立能力的时候,就形成了家长和孩子因为成绩而经常出现的“家庭战争”。

  如果你已经这样坚持做了,孩子的作业还是一塌糊涂,字写得歪七八扭,就要考虑孩子身体自身的原因了,如:感统失调的孩子总是把物体看成反方向的,经常把“3”写成“∽”或“∑”,这不是孩子自己有意的过错,而是生理原因,是因为我们是剖腹产生的孩子,有没有经过“三翻六坐九爬”的自然感统训练,孩子自然就写不出好看正确率高的作业。我们要做的事是:抓紧进行补救。方法很多,大家可以上网去查找。

  3、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时,总爱与别人打架。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

  孩子这样做的理由是因为他们有挫折感。6-7岁的孩子身体正在高速发育,他们之间争强好胜的心态是正常的,在出现矛盾时,很难实现彻底的沟通。所以,当他们感到不满时便会拔拳相向。还有一个因素可能导致孩子变得情绪暴躁,那就是他们的智力发育速度通常快于他们的运动神经的发育速度。例如,如果孩子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面前的项目,他便会感觉沮丧,随之会迁怒于周围的小朋友。

  你该怎么办?

  直接告诉他们“不能打人,这样做会让别的小朋友感到疼痛,甚至受伤。”教会孩子发生这样的情况时,先躲到一边,离和自己发生纠纷的小朋友相对远一些。同时,父母要在家里鼓励孩子多用礼貌词语表达情感和需要,多教给他一些常用的礼貌话语:“请、谢谢、你好、对不起、不客气、没关系、你先来、好的、再见、欢迎你……”,以方便他在外面和其他孩子交流。此外,当孩子感到饥饿,而且没有休息好时,更容易被激怒,因此父母每天的早餐、午餐一定要为孩子做好、合理调配营养,养成早睡早起和午睡的习惯。随着孩子能力的提高,打架的情况会逐渐减少。

  总之,家长必须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耐心的等待孩子的成长。必须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认真想想孩子到底需要哪方面的规范性的习惯。不要指责、不要急躁、不要攀比,按照自己的感觉,正确的做就是了!

  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家长在指导中学孩子学习习惯上,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预习的习惯。预习能够让孩子联系以前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思考怎样解决问题,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更好地听老师讲解。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又能提高孩子听讲的兴趣和效果。

  2.记笔记并事后整理的习惯。随着中学课程内容的增多和复杂化,记笔记有助于抓住重点。如果因时间限制,当堂记的东西较零乱,那么课后还要进行整理,使之全面、有条理。整理的过程是一个很有效的过程,而且还能锻炼自己分析、归纳的能力,一举多得。所以应养成整理笔记的习惯。

  3.课后复习的习惯。复习的目的是“温故而知新”。复习要与遗忘作斗争,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快后慢,刚记住的东西最初几小时内遗忘速度最快,两天后就较缓慢。因此,要巩固所学知识,必须及时复习,加以强化,并养成习惯。

  4.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孩子学习上有困难请求家长帮助时,家长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应用热情的语言鼓励孩子自己“试一试”。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时,也不能包办代替,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启发,使他能在你机智而不露痕迹的引导下,觉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让他尝到胜利的甘甜,对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问题的挑战。

  5.及时改错的习惯。让孩子准备一支红笔。随时改正自己练习本、试卷上面的错误,以鲜艳的红色加深错误在脑海中的印象,然后用一个本子,将这些错误收集起来,用“错别字举例”、“错题汇编”等形式分类记载,以警示自己,避免出现类似错误。

  6.认真书写的习惯。相当一部分孩子和家长不重视书写,认为它只是形式,对学习没有多大影响,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书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书写者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甚至个人的素质的评价,卷面就是学生呈现在老师面前的面孔,老师就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据此来打“印象分”。从另一个方面看;一个能够认真对待书写的孩子,往往也能认真对待学习及其他许多事情。相反,一个连字都不愿好好写的孩子,很难做好别的事情。因此,重视并及早提出对孩子书写方面的要求,不仅能提高书写质量,得到众多良好评价,而且还能促使其养成凡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

  7.认真观察、思索的习惯。提前为进人中学做准备,到了中学每门学科都要求学生具备观察力。语文的写作训练就不用说了;数学的能力培养要以学生对自然界数量关系与图形关系的观察为基础;物理的实验和化学的演示都离不开精确的观察;生物则要求学生对生命现象和动植物进行持久的观察。这些观察要求学生不仅能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还要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光看不想难以得出结论,因此,在小学初级阶段就要训练孩子养成边观察边思索,勤于观察和勤于思考的习惯。家长要引导孩子从身边的生活小事开始观察,经常向孩子提出问题并与之讨论,促使他去观察思索,并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8.积极阅读、写作的习惯。阅读是孩子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应鼓励孩子在反复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广泛吸收课外的知识和信息,养成积极阅读的习惯。家长要为他们的阅读创造物质条件,积极购买有关书籍和订报刊杂志。读和写是互相促进的,写作过程不仅是运用语言文字技巧的训练,也是一种严格的观察、思维和想象等认识能力的训练。在养成观察、思索、阅读习惯的同时,要养成勤于写作的习惯。家长可要求孩子勤写读书笔记、读后感、观后感和日记。

  9.养成有条理的习惯。学习用具的收拾要有规律,书本存放在书包或书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做各科作业要预先安排好时间等等。东西存放无规律,要用时东寻西找,心烦意乱,极易影响学习情绪;做作业不讲条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学习效率就低。

  结束语:有人说,上帝对人类最公*的两件事之一,就是每个人都是一天只有24小时。记得小时候曾经念过“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话,虽然我们并不知道所谓“一寸光阴”到底有多长,但是既然时间与黄金相比,其价值昂贵也就可知了(其实时间远比黄金宝贵无数倍)。那么如何利用好每天这24小时,好好管理自己的时间,以求得最大的效用,这无论对个体或集体而言,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个人是否每天都有明确的目标,是否每天有合理的时间安排,而不是乱七八糟、糊里糊涂的生活,这对于他离成功的远近无疑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每个人的时间就更加显得宝贵了,应该做和不得不做的琐事塞得满满当当,真正想做的事却又找不出空档来,“忙、盲、茫”是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我们只要保持科学合理的生活、学习、工作习惯,有明确家庭教育观和耐心的等待孩子成长的管理观念,就能够最大限度的陪伴孩子成长,让我们的孩子迈向更加辉煌的成功彼岸。

  家庭作业:

  1、为什么我们要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

  2、孩子的习惯应该怎样培养?

  3、你的孩子身上有什么“现象”?你准备怎样面对?

家长学校教案5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教学目的:

  1、让家长们明确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2、建议家长们如何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尊敬的各位家长们,你们好。首先欢迎你们来参加我们的家长们会。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到学校,共同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关心学生的发展情况。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是怎样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二、帮助家长们们明确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要想引导未成年人走正确的人生道路,必须培养孩子做一个健全的人,要具有随时迎接挫折,迎接“丢脸”,经历痛苦的思想准备。这样的教育特别应该从小学生抓起,从小培养孩子们在挫折中成长的能力。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从小在爷爷、奶奶、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生活在太阳底下,吸取着雨露阳光。唯我独尊,娇横跋扈,事事占上风。试想,这样的孩子如果从小不接受正面的引导,能走正确的人生道路吗?他们只会遇到困难退却,受到挫折失去信心和希望,经受不了打击,他们只会顺水推舟,不会逆水行舟。难怪我国每年都会出现因不能正确面对父母的教育而服毒身亡的,因同学的嘲笑而跳楼自杀的.,因学习的压力而弃学逃亡流浪街头的,因羡慕而产生妒忌走上犯罪道路的… … 因此,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极为重要的。作为学校、家庭应责无旁贷加强培养孩子们从对挫折的能力,让他们在风雨中健康成长。

  三、建议家长们培养受挫能力的具体做法

  (一)、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压力莫过于来自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理;莫过于学习分数的高低,成绩的好坏;莫过于与同学之间的争吵,意见的分歧;莫过于老师严厉的批评,同学的嘲笑……然而,一个在家被父母娇惯了的孩子怎能一下子承受得了这些压力呢?养成孩子自我教育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1、 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

  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爱好、性格、习惯等,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反思、自觉学习,找出与别人的差距,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有他们在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基础之上,才能不断的完善自我:正确的对待自己,与他人友好相处,更好的学习,勇敢的面对失败。特别是班级里的后进生,他们本身缺乏自信心,导致他们形成自卑感,严重的影响着他们身心活动和学习能力,使原有的聪明才智不能正常的发挥。面对这样的孩子,更加要帮助他们认识自我,了解自我,面对现实,找找原因之所在,在认清自己之后,以清醒的头脑,良好的心态,调节自我,战胜自我,树立信心。要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为动力,迎接新的挑战。

  2、用典型的事例进行自我能行的教育。

  人无完人,各有所长,各有所好,只要有信心,就会体现自我能行的价值。 “相信自己,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久而久之,孩子们从小懂得长处要发扬,短处要弥补,这样能促使自己健康成长。

  3、亲近孩子,教其反思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言语难免有可能会伤害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没有健康的思想和承受能力,就不能正确面对,就会导致不良后果。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型孩子,他们不善言表,更容易造成不良后果。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们要多开导他、启发他,鼓励他们自我检查、反思,使他了解自己的不足,认识自我的不对,找出与别人的差距和误区以及自己存在的问题。从小进行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教育,养成自我反思的良好生存习惯,他们就会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二)、遇到困难,学会解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言谈举止,道德行为,对孩子成长具有决定的影响,要想让孩子从小健康成长,家长们就得对孩子进行一定的受挫能力的培养,不能迁就孩子、惯养孩子、溺爱孩子。要转变教育观念,不要认为孩子只有一个,事事都要顺从事事都包办。要重视养成教育和习惯教育以及各种能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从身边的小事抓起。希望家长们随时与教师保持沟通,教育孩子遇到困难不要害怕,要有随时迎接困难的思想准备,要迎难而上,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缺。事后我发现这样的情况有所好转了。看来家校坚持配合培养,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我相信具备健康心理和经受过挫折教育的孩子将来他们会成为生活的强者。

  (三)、受到打击,学会面对

  人生的致命点就是经受不了挫折的打击,有的人一旦遇到一点小麻烦,遇到一点小挫折,就不能接受,不能正确地对待。有的人是想不通,情绪低落,闷闷不乐,沉默寡言,十分无助的样子;有的人是发泄,性格暴躁,把所有的气都往别人身上发…….一个人在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麻烦事,烦心事,总会受到一些大小不同的打击,小学生也不例外。然而多数孩子娇生惯养,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哭哭啼啼,依赖家长们和老师。如何培养孩子面对家庭、学校、社会诸方面带来的打击?这个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1、学会面对自己

  当自己受到打击以后,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多想想造成自己受到打击的原因。如果是自己造成的,就要勇敢的面对自己,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告诉孩子: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知错就改,才是好孩子。

  2、学会面对父母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家长们看到孩子学习成绩考差时,不懂得教育的父母就会生气地批评孩子,有的孩子不能接受父母的批评教育,与家长们产生抵触,不服从家长们,甚至于向家长们。这样的孩子思想、行为处于危险的边沿,教师应加以正确的引导:一是采取开展活动的方式,使孩子在活动中明理,查找自己的不对;二是采取交流的方式与孩子们沟通,理解父母用心的良苦;三是举生活的实例和现象,明辨对错,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其实,挫折和打击并不可怕,怕的是遇到挫折和打击不知道想办法应付。我们要学会迎接挫折和打击,也要学会对付挫折和打击,只有那些敢于面对同学,面对教师,面对父母,面对社会,面对困难,面对人生坎坷的人,才是真正勇敢的人,是最了不起的人,是人们最敬佩的人。

  (四)、心中不愉,学会交流沟通

  交流和沟通使矛盾化解;交流和沟通使人愉悦;交流和沟通使人进步;交流和沟通使人健康。只有善于交流和沟通的人,才能做一个真正健康的人。而有的小学生内向,不善于表达和沟通,受点打击,闷在心里,关在屋里,不愿见人。长期下去,思想压力大,包袱重,使其身心不能健康成长。面对这样的孩子,告诉他,要做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心中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找伙伴、信懒的人说一说、摆一摆,在交流中对方会帮助你解决疑难、排除困惑。要学会自我排解,学会交流、沟通,争取别人对你的支持、帮助、理解、排扰。切忌有事闷在心中。本班有个孩子,年龄最小,性格十分内向。父母经商,高龄得子,十分惯养这孩子。父母不敢说他的不是,一旦说他不是,他就跟父母大吵大闹,或者当的一声把门关上,哽咽得说不出话来。我知道此事以后,专门找他谈心,开导他,经过开导,他明白;这样下去不但对自己身心健康没有好处,而且不利于自己健康成长;有什么不愉快的事要主动学会与别人交流、沟通,求得别人的宽恕、原谅、理解、帮助。渐渐的孩子懂事了,学会与父母交谈了,父母一见到我就是一席感激的话。事实证明经过挫折教育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意志坚强的人。

  人活着就是要做热爱生活的人才是强者。只有那些“热爱丢脸,欢迎挫折,经历痛苦”的人,长大后,才能追求成功,铸造人生的辉煌。我希望孩子们在我们老师与家长们的共同努力下都能成为学习生活中的真正强者

家长学校教案6

  目的:

  1. 借助活动案例让家长明白培养孩子自尊,自信的重要性。

  2. 在活动中总结培养自尊,自信的方法,使家校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方法:

  活动+试卷调查

  培训内容: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

  一:自尊自信的重要性

  “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是最棒的”、“我会做得很好”、“失败是成功之母”……如果每一个学生都有这样的心态,必须能不断进步,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二:在家培养孩子自尊,自信的几个建议:

  (1)关心他,但勿伤害他

  案例:期末考试结束了,一位学生拿了一张没及格的试卷回家了,等他刚进门,妈妈一眼看见孩子手里的试卷……

  1. 指名家长说出答案:有细心引导,有大声训斥孩子的,还有打孩子的,

  2.家长们讨论交流:

  正确的做法:帮助孩子正确审视的卷子出现问题或者是找出知识的弱点。

  不当的做法:训斥学生、打骂孩子。

  3.师总结:关心他,但不要打骂他每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家长首先要想到的是关心。但是不能侵扰他。

  受到关注是人的基本需要,孩子尤其如此。被人关注的孩子,觉得家长重视他,喜欢他,爱他。相反,不被人关注的孩子,会认为自己无足轻重,觉得父母并不真的喜欢他,因而容易失去对自己的信心。向孩子表示我们的关注,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心思和精力。它只需要我们先问一两个问题启动谈话,随后表明我们的观点;每天抽出一小会儿时间,和他谈谈他的生活和想法。参加学校活动,确实需要多花些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当这意味着你必须请假提前离开工作岗位的时候。但是,如果你克服不便尽力准时到场,会让他觉得他对你非常重要,你是认真对待他的学校和学习的。

  4.给家长的建议:

  基于正当的理由,直截了当问该问的问题,否则,就不闻不问。不要试图拐弯抹角地从他那里套到什么信息,因为他准能够猜到你要干些什么,因而对你守口如瓶。

  等着他主动告诉你测验的成绩。不要一开口就问他测验成绩如何。

  当他从学校回到家里时,不要问他今天都发生了什么。你可以跟他说说你今天都做了些什么,之后问他:“今天你有什么想跟我聊聊吗?”

  询问他是否惹了麻烦或者在休息时间里都干了些什么,充分暴露了你的担忧何在。

  (2)爱真实的他,而不是你期望的他

  案例:某个学校开家长会,一个家长十分苦恼的告诉老师:孩子回家做完作业不会整理书包,经常丢三落四。做作业需要家长陪伴,否则一会就跑去玩了。你看我们邻居的谁谁,都不用家长操心。

  1.统计这种学生有多少?

  2.请有经验的家长介绍一些方法。在家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3.师总结:

  爱真实的他,而不是你期望的他。爱并接受你真实的孩子,是为人父母者最难做到的事情之一。相反,我们总是忘不了他那些我们视之为缺点的东西,并对我们为他编织的未来之梦感到担忧:我们担忧我们的愿望可能会落空。但是,如果你沉湎于一种理想化的未来,现实总会令你失望。如果你将这种失望情绪表现出来,那么,你和他之间的关系本该让他充满自信,现在却只会削弱他的自信

  4.给家长的建议:

  试想一下,你的孩子“改正”了所有让你恼火的缺点:他整理自己的"房间或者玩具,进门就脱鞋,饭后主动刷洗碗筷,从不丢三落

  四:你要明白:如果他变成了你希望他成为的那种人,他独特的个性可能也已经不复存在,他一定会迷失自我。

  列出他的优缺点清单,用一个优点抵消一个缺点,然后往单子上增加比缺点更多的优点。

  让他活在当下,而不是活在你对他未来的担忧中。他还有很长的时间让自己成长、成熟,直至成年。

  每个孩子都需要别人接受并认可其真实的自我,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一直是个“好孩子”、“乐于助人”或者“非常成功”,符合你认为他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的理想。如果他总是按照你设计的模子行事,他将很快失去个性,并很难对其真实的自我感到满意。

  总之,要让每个学生都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且从小就相信自己,在别人肯定你之前,先要肯定自己。要让学生明白如果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了,那还有谁会相信你呢?正如居里夫人所说: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是要有自信心,必须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而且要不惜代价把这种能力发挥出来。

家长学校教案7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家长明白“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是当代成功的家庭教育之必然。

  2、建议家长注重自身良好素质和人格魅力的锻铸。

  3、帮助家长掌握一定的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方法与实施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

  帮助家长掌握一定的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方法与实施技巧,并能在实际的家庭教育中灵活、有效地运用。

  三、教学方式:

  互动探究

  四、教学准备:

  1、进行相关调查及数据统计

  2、请几位某一方面做得好的家长作好简单的3分钟以内的发言准备

  3、制作好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启思切入主题

  尊敬的各位家长,首先请大家看一个场景:

  1、多媒体播放场景。

  场景的大致内容如下:

  一位父亲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父亲一本正经地说:

  “想当年,你爷爷在世的时候,爷爷说一我就做一,爷爷说往东我不敢朝西,爷爷是长辈,长辈说的不会有错,可你呢?”

  孩子不服气地说:“现在什么年代了?长辈说的一定都对?”“长辈走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吃过的盐比你喝的水还多!”父亲生气地吼起来。儿子不甘示弱地说“不一定,爸爸,克隆你懂吗?

  上次我跟你讲*探月的事情,你什么也不懂,还有……”“别说了,你……你还真的不得了了……”父亲气冲冲地摔了摔椅子。“本来就是嘛……”孩子继续嘟哝着……

  过渡:各位家长,看了这个家庭教育的场景,你想些什么?

  2、家长讨论

  3、交流讨论后归纳:

  抛开教育的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诸多问题,这个场景至少告诉我们以下三点:(多媒体出示)

  (1)颠覆了*传统家庭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子女对家长惟命是从。

  (2)体现了孩子对新鲜信息的敏锐和悦纳的优势——远胜于家长。

  (3)呼唤了一种新型的家长与子女的关系——成为说得来的“朋友家长”。

  过渡:那么面对如此带有普遍性的家庭教育的尴尬,我们家长如何做孩子说得来的“朋友家长”呢?我们必须确立一种理念:与孩子共同成长。

  4、揭示主题:我们与孩子一起成长

  过渡:要和孩子一起成长,我们首先必须了解我们目前的家庭教育存在哪些问题,孩子对我们家长有些什么新要求,

  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才能有的放矢。我曾经选择四年级三个班的学生共计102人,就相关情况作了一个问卷调查,现将内容归类,将调查的数据统计情况展示如下:

  (二)数据展示剖析现状

  1、多媒体展示数据统计情况:

  内容所占比例重智轻德轻视能力宠爱有余尊重不够示范不够方法简单期望过高

  90%73%60%70%87%65%78%

  过渡:请在座的家长自己对照一下,上面的统计表中的“内容”表现,自己是否同样也存在?我想结合着上面的数据统计情况,从孩子的角度作个解剖。从上面的数据统计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们希望自己的父母怎样?

  2、多媒体出示:

  孩子们想要的父母:

  (1)不要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分数,对每次考试的成绩都能客观地看待。

  (2)不要只看重孩子知识的发展,对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也要多关注。

  (3)不要过分保护、过分照顾孩子,要提供机会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4)不要只从自己的角度来思考孩子的想法和行为,要多听听孩子们自己的想法。

  (5)不要只重言教,要求孩子怎样怎样,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6)不要只用说教、打骂这样简单的方式进行教育,要多研究并运用乐于让孩子接受的方法。

  (7)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对孩子有着永无止境的要求。

  过渡:各位家长,在了解目前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孩子对家长的要求的基础上,我们来共同讨论如何适应孩子,和孩子共同成长,做孩子们说得来的“朋友家长”

  (三)讨论互动达成共识

  1、实例引导:

  多媒体出示实例:《一个可敬的学习型家庭》

  20xx年和20xx年,美国钢琴公主琳达珍蒂两次应邀到江苏南通演出时都要邀请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小学的五年级学生应陶同台演出。

  这个小姑娘出生在一个普通职工的家庭,自从小应陶来到这个世界,父母就把家庭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他们重新走上了一条特殊的学习之路,在教育孩子的实践过程中与孩子一起成长。

  他们很早就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和兴趣培养,小应陶从4岁开始就学习美术、钢琴和舞蹈,他们并不是想让孩子成为什么“家”,什么“星”,只是想让孩子多一些兴趣和特长。

  后来,他们根据老师的建议,并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把业余时间主要放在了钢琴和美术上。

  开始,小应陶学钢琴挺有劲的,可慢慢地就哭着说不想学了。这对父母在生气的同时,仔细想过后,决定给孩子一个适应的过程。妈妈对孩子说:“妈妈也不会弹钢琴,今后我不仅陪你学,我自己也一起学。”

  小应陶眨着小眼睛,似信非信。

  妈妈说到做到,不仅每天准时陪孩子练琴,还专门带来笔记本,在旁边仔细地记录,每天晚上,与孩子一起学乐谱,练指法。

  妈妈的决心和毅力,终于让孩子明白,学习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正是这位母亲的持之以恒,陪出了女儿的兴趣,陪出了女儿的信心,也陪着女儿走上了成功之路。

  不仅如此,在学校开展的“好书伴我成长”的活动中,为了激发孩子读书的兴趣,便于互相沟通,妈妈就和她一起阅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草房子》等书。妈妈和孩子一起享受到获取知识和本领的欢乐,一起经受了意志的磨练,丰富了母女俩的共同语言。

  为了锻炼女儿的才能和胆量,从幼儿园开始,他们就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比赛。社会上的爱心活动,他们都要带着孩子一起参加。为了扩大孩子的眼界,他们经常利用节假日带领孩子外出旅游:爬长城时与孩子将祖国悠久的历史,去九寨沟时与孩子讲西部大开发……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与孩子一起进行*等的沟通,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父母既是热心的老师,更是知心的朋友。*时他们有意让孩子自己穿衣服、整理书包,整理房间……看似生活小事,却培养了她从小独立生活的能力。

  正是这样一个家庭,正是这样一种家庭教育,11岁的小应陶被评为了市“十佳少年”,才有了开头的成果。

  2、读了上面的实例,尊敬的家长,您觉得小应陶父母的哪些地方值得您借鉴?

  3、家长互动交流后归纳:

  (1)孩子出生后就重视家庭教育

  (2)很早就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兴趣培养

  (3)不用过高的要求来要求孩子

  (4)在兴趣的选择上尊重孩子的意愿

  (5)在孩子出现问题时允许孩子有适应的过程

  (6)重视身教,用自身的行动感化孩子

  (7)重视孩子道德品质、积极情感的养成

  (8)和孩子共同学习,缩短年龄上的距离

  (四)反躬自问着力改进

  过渡:尊敬的家长,看了小应陶父母成功的家庭教育实例,根据您的孩子的现实情况,结合您的家庭教育现状,在“与孩子共同成长”方面,您觉得有哪些需要改进的?

  1、下发问答题:

  就“我们与孩子共同成长”这个家庭教育的主话题,您觉得急需改进和加强的是什么?

  2、家长现场答题

  3、实物投影仪展示家长中具有共性的内容,并相机进行相关的解读式的讨论。

  4、归纳出示和孩子共同成长“十要”:

  一要拿下“家长长官”的架势,蹲下来看孩子;

  二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潜能、性格、需求,不“目中无人”;

  三要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条件、环境,让家庭成为孩子“温馨的家”;

  四要根据孩子发展的情况适时调整教育策略和方法;

  五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多方面提高自身素养,让孩子信你、服你;

  六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七要每周抽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进行户外实践体验活动;

  八要悦纳孩子们喜欢的新生事物,并做适当的了解;

  九要经常陪着孩子一起进行共同学习,既增长知识,又增进彼此感情;

  十要有超前意识,具备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性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5、现场互动取经:

  就以上“十要”,请家长进行互动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请4位家长就某一方面作3分钟以内的介绍。(预设)

  6、小结:各位家长,今天我主要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我们与孩子共同成长”这个家庭教育的主话题。

  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每个家长的文化水*不尽相同,每个家庭的氛围也各不相同,因此“与孩子共同成长”这个话题也没有统一的模式,我想以一段话作为结束:

  时代在发展,

  科技在进步,

  孩子在成长。

  与孩子共同成长,

  家长应该做孩子:

  身体的呵护者,

  知识的共研者,

  目标的引领者,

  思想的指导者,

  生活的管理者,

  情感的沟通者,

  情绪的调控者,

  意志的锻造者,

  能力的提升者,

  创新的激励者。

  (五)课后延伸落实行动

  回到家后,请每位家长设立一本“与孩子共同成长”记录本,建议按周次记录自己在“与孩子共同成长”方面所作的改进和努力,取得的收获或感悟,让这本记录本鞭策你时刻注意:现代的家庭教育,必须做到“我们与孩子共同成长”!

家长学校教案8

  目的:

  1. 借助活动案例让家长明白培养孩子自尊,自信的重要性。

  2. 在活动中总结培养自尊,自信的方法,使家校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方法:

  活动+试卷调查

  培训内容: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

  一:自尊自信的重要性

  “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是最棒的”、“我会做得很好”、“失败是成功之母”……如果每一个学生都有这样的心态,必须能不断进步,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二:在家培养孩子自尊,自信的几个建议:

  (1)关心他,但勿伤害他

  案例:期末考试结束了,一位学生拿了一张没及格的试卷回家了,等他刚进门,妈妈一眼看见孩子手里的试卷

  1. 指名家长说出答案:有细心引导,有大声训斥孩子的,还有打孩子的,

  2.家长们讨论交流:

  正确的做法:帮助孩子正确审视的卷子出现问题或者是找出知识的弱点。

  不当的做法:训斥学生、打骂孩子。

  3.师总结:关心他,但不要打骂他每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家长首先要想到的是关心。但是不能侵扰他。

  受到关注是人的基本需要,孩子尤其如此。被人关注的孩子,觉得家长重视他,喜欢他,爱他。相反,不被人关注的孩子,会认为自己无足轻重,觉得父母并不真的喜欢他,因而容易失去对自己的信心。向孩子表示我们的关注,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心思和精力。它只需要我们先问一两个问题启动谈话,随后表明我们的观点;每天抽出一小会儿时间,和他谈谈他的生活和想法。参加学校活动,确实需要多花些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当这意味着你必须请假提前离开工作岗位的时候。但是,如果你克服不便尽力准时到场,会让他觉得他对你非常重要,你是认真对待他的学校和学习的。

  4.给家长的建议:

  基于正当的理由,直截了当问该问的问题,否则,就不闻不问。不要试图拐弯抹角地从他那里套到什么信息,因为他准能够猜到你要干些什么,因而对你守口如瓶。

  等着他主动告诉你测验的成绩。不要一开口就问他测验成绩如何。

  当他从学校回到家里时,不要问他今天都发生了什么。你可以跟他说说你今天都做了些什么,之后问他:“今天你有什么想跟我聊聊吗?”

  询问他是否惹了麻烦或者在休息时间里都干了些什么,充分暴露了你的担忧何在。

  (2)爱真实的他,而不是你期望的他

  案例:某个学校开家长会,一个家长十分苦恼的告诉老师:孩子回家做完作业不会整理书包,经常丢三落四。做作业需要家长陪伴,否则一会就跑去玩了。你看我们邻居的谁谁,都不用家长操心。

  1.统计这种学生有多少?

  2.请有经验的家长介绍一些方法。在家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3.师总结:

  爱真实的他,而不是你期望的他。爱并接受你真实的孩子,是为人父母者最难做到的事情之一。相反,我们总是忘不了他那些我们视之为缺点的东西,并对我们为他编织的未来之梦感到担忧:我们担忧我们的愿望可能会落空。但是,如果你沉湎于一种理想化的未来,现实总会令你失望。如果你将这种失望情绪表现出来,那么,你和他之间的关系本该让他充满自信,现在却只会削弱他的自信

  4.给家长的建议:

  试想一下,你的孩子“改正”了所有让你恼火的缺点:他整理自己的房间或者玩具,进门就脱鞋,饭后主动刷洗碗筷,从不丢三落四。你要明白:如果他变成了你希望他成为的那种人,他独特的个性可能也已经不复存在,他一定会迷失自我。

  列出他的优缺点清单,用一个优点抵消一个缺点,然后往单子上增加比缺点更多的优点。

  让他活在当下,而不是活在你对他未来的担忧中。他还有很长的时间让自己成长、成熟,直至成年。

  每个孩子都需要别人接受并认可其真实的自我,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一直是个“好孩子”、“乐于助人”或者“非常成功”,符合你认为他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的理想。如果他总是按照你设计的模子行事,他将很快失去个性,并很难对其真实的自我感到满意。

  总之,要让每个学生都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且从小就相信自己,在别人肯定你之前,先要肯定自己。要让学生明白如果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了,那还有谁会相信你呢?正如居里夫人所说: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是要有自信心,必须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而且要不惜代价把这种能力发挥出来。

家长学校教案9

  教学重点:习惯的培养是家长的任务,习惯决定学习的效果

  教学难点:怎样培养习惯和培养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与思考

  授课对象:二年级家长

  建议授课时间:第一学期第一---二个月

  教学内容:

  一、导课

  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好!

  孩子进入学校一年的时间了,大家经过第一学年的学习,从孩子如何适应幼儿园升小学的具体实践中,了解了家长、家庭在孩子成长经历中的重要作用。今天,我们可能发现了孩子的学习习惯不是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好,也可能常常为孩子不能很好的写完作业而无奈,孩子的字写得不规范而不知所措,我们开始面对很多来自学校的要求、孩子之间的比较、老师的不断发来的短信、反映孩子在学校表现的不如人意等等问题,我们应该从什么方面入手,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成长的更好?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情绪和欲望走进课程,希望今天的学习能让你收获一些观点,了解一些方法,回到家里,请你带着欣赏孩子长大的心情和情绪,把今天学习的方法用适合你家孩子的动作,和孩子一起实验一段时间吧。

  二、授课

  (一)本节课程的要求

  ●请大家先了解一下我们学习的课程标准:

  《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关于7—12岁年龄段的家庭教育指导中是这样说的:

  7—12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整个儿童期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该阶段的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儿童身高和体重处于比较迅速的发展阶段;外部器官有了较快发展,但感知能力还不够完善;儿童处于从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阶段;情绪情感方面表现得比较外显。

  ●教育指导内容要点第六条说: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创设安静的环境,引导儿童专心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正确对待儿童的学习成绩。

  (二)我们来讲讲习惯是什么?

  ●习惯的定义

  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其实是说习惯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是不假思索就自觉地、经常地、反复去做了。比如每天要刷牙、洗脸等。

  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我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例如,儿童养成在饭前、便后或游戏后一定要洗手的习惯后,完成这种动作已成为他们的需要。他指出,习惯形成就是指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习惯形成是学习的结果,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巩固并臻至自动化的结果。

  结合《现代汉语词典》对“习惯”一词的解释,“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不难看出,习惯具有个体和社会群体两个层面的意义,从个体层面来看,习惯是个体后天习得的自动化了的动作、反应倾向和行为方式,它是条件反射在个体身上的积淀。从社会群体层面看,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共同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反应倾向。

  ●习惯的特征

  1、简单:天下大事必成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最简单的东西,往往是最基本且最重要的东西。

  习惯并不深奥,常常很简单。比如按时作息、遵守规则等等,其实都是做起来一点都不难的事情,难是难在坚持。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并且把最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好了,就是不简单。

  2、自然:自然就是不假思索、不用思想去控制的行为,这是习惯的一个重要特点。如果做一件事情还需要专门的思考和意志的努力,表明习惯并未真正养成。比如每天晨练30分钟,孩子要是在父母的提醒下才去,只能算是一种行为,而非习惯;孩子要是想都没想,自动地去锻炼,一天不锻炼就感到别扭,觉得浑身不舒服,这就叫养成习惯了。

  3、后天性:习惯不是先天遗传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中习得的,是一种条件反射。有的习惯是很自然、不费什么功夫就形成的,有的则需要长期、反复的训练。而养成同一种习惯需要花费的时间,也会因个体的不同而产生明显的差异。

  4、可变: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一般形成后就很难改变,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即使是已经形成的很牢固的不良习惯,只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强化训练和影响,也能发生改变。当然,这需要极强的意志力和自信心来克服惯性的作用力。

  5、情境性:习惯是在相同情境下出现的相同反应。养成某种习惯的人,一旦到了特定的场合,习惯就会表现出来。比如有的孩子只在学校爱劳动,在家里就懒了,就是受到情境的制约。

  (三)我们想想时常要面对孩子的习惯现象

  ●孩子的磨蹭现象

  对于一年级六七岁的孩子来讲,“磨蹭”现象非常普遍,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有体现。从早上起床、洗手、吃饭到晚上做作业、收拾书包、洗漱休息等一系列活动都需要父母不断催促……

  ●注意力飘浮不定,专注的目标会经常转移;心不在焉,常沉浸于白曰梦而忘记眼前的事情。

  ●写作业总是缠着家长,不看着他就写的一塌糊涂

  ●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时,总爱与别人打架。

  你还能说上几十条吧……

  (四)这些现象是谁造成的?我们应该怎么面对?

  不好习惯的养成并不一定全是父母的错,也可能压根就不是父母的错。你也不能完全靠自己去改掉孩子的一些坏习惯。重要的及时的发现、观察孩子的行为,用积极的事情逐步理顺孩子的好习惯。

  你决定着手改变孩子的不好习惯时,一定要先花一段时间观察他们的这种行为,同时也要审视你自己的态度:

  为什么你觉得这种行为很烦人?

  你的孩子这种行为,他(她)的同龄人没有出现吗?

  以你的孩子现在的年龄,这种行为真的是应该得到控制的吗?

  这种行为如果持续下去,会给你的孩子带来伤害吗?

  这种习惯有没有给你的孩子带来一些益处?

  如果你的孩子改掉了这个习惯,你会用什么来代替这个习惯所给他?不好的习惯是别人看出来的。你可能倾向于把孩子的一些行为归为“坏习惯”,但实际上,这些只是典型的学龄前儿童的行为,可能只是稍稍过分了一点点,这些行为让你烦恼、气愤甚至厌恶。要直面这些行为。

  孩子在学龄前会给你带来愉快和乐趣,但他们也可以使你很痛苦。大多数三、四岁的孩子天生不注意卫生、粗心大意、吵吵闹闹。他们想要即时的满足感,他们三分钟之后就会忘了你的话,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照顾他们。而且,他们永远不会走开。但是这些典型的学龄前儿童的行为就属于坏习惯吗?那么就要看是谁在下这个结论了。家长在这个时候并不懂得家庭教育,让孩子的行为出现了一些偏差,这就是严重的问题了吗?不要自责,我们还有时间影响孩子做事的动机的方法!

  在你考察了孩子的行为和你的态度之后,如果你还认为那是不好的习惯,那么就应该谨慎对待了。

  方法是:尽量不要很自然地以为坏习惯是孩子人生的必经之路。

  有些习惯可能是疾病。例如尿床,就有可能是膀胱异常所引起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还是早发现,早治疗为好。

  其他会引起麻烦的行为,如果被忽视,就会会根深蒂固,难以根除。而且,在你等着这个阶段过去时,你的孩子可能会在改掉坏习惯之后,还会长时间受到这个坏习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的影响。这样的话,你的孩子也许就会被其他孩子、被老师和其他的成年人疏远,而你也可能被其他父母所疏远,因为他们认为你要为你的孩子的坏习惯负责。

  对于你的孩子与其他同龄人不同的一些持久的问题行为,最好还是跟儿科医生或家庭教育指导师、儿童教育专家谈谈。你会发现,这些问题需要专业人士的关注,而你也会十分惊奇地发现,你的孩子是很“正常”的。

  尽量不要怪你的孩子有”坏习惯”。坏习惯毕竟只是习惯,大部分都是他们不知不觉就有的,并非故意的。学龄初期儿童养成坏习惯有很多原因,可能是迟缓发育,或者是父母的照顾出了问题,或是感情受到伤害或刺激,又或者是一些生理的问题,但很少是因为孩子有报复心里或有意去这样做的。学龄初期儿童还不至于诡计多端。

  不要责怪你自己,你的孩子,或是其他人都对解决问题没有帮助!而对一个养成坏习惯的学龄初期儿童施加惩罚,是不能真正将习惯根除的。相反的,要尽量用积极的强化作用来改变孩子的行为习惯。要注重在孩子成功时给予赞扬和鼓励,不要在他们失败时责备、惩罚他们。

  (五)习惯于学习的关系

  长期行为导致思维形式定式,对学习产生影响。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由智慧养成的习惯,能成为人类的第二天性。

  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就是最差的主人。

  三、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

  (一)如何面对孩子的磨蹭现象

  与家长朋友交流,说孩子做事太慢了,看着让人着急,其实,细心观察,孩子做某件事时并一定慢,写自己的名字,吃冰激凌,慢吗?不慢!而是做“不喜欢”的事情时喜欢东摸摸,西看看,把时间浪费掉了。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孩子“磨蹭”的具体原因,根据原因再来对症下药。

  我个人归结可能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 学习兴趣低落,硬着头皮应付,缺乏自信

  2. 时间观念不强,自制力弱

  3. 家长的直接原因导致孩子行动迟缓,成为“慢性子”

  解决的方法是:

  1、学习兴趣低落,硬着头皮应付,缺乏自信。

  可能造成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学习兴趣低落的原因很多,哪些情况是出于应付?什么原因导致不自信?

  ①家庭环境的影响(为孩子营造健康快乐的学习氛围)

  任何家庭都会有矛盾,有争执,尽量不要把矛盾和争执暴露在孩子面前,更不能拿孩子当出气筒,和睦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心情愉悦,做事才有动力。(我们大人是这样的,心情不好时,什么都不想做,孩子也是如此。)

  孩子年龄小,还没有一定的排干扰能力,在孩子学习时,最好给孩子创造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出现声音大的家务避开孩子学习的时段,关掉电视,电脑,陪一起看书读报,营造一个全家共同学习的氛围。(如果大人在一旁打扑克、玩麻将,孩子是无论如何也进入不了学习状态的。)

  ②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善待孩子的兴趣)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我们应对孩子的兴趣抱以支持欣赏的态度,既是有偏差,需要我们做的是积极引导,耐心指导,给孩子一个自由的思考空间,而不是把大人的思想强加在孩子身上,那样会加剧孩子的叛逆心理,与你的期望背道而驰。(如:孩子玩电脑游戏,我们应支持孩子玩一些益智类的游戏,用讲故事(最好是有根据的故事)的形式给他灌输暴力游戏的危害,并相信孩子能控制自己。)

  孩子的好奇心强,一切事物都是新鲜的,值得探索的,我们应该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努力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跟孩子一起去惊异,去提问,去讨论。当孩子带着问题问父母时,父母最好不要直接告之答案,而是引导孩子亲自去试验,去思考,自己得出结论,这样会大大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装做不懂,向孩子提问,和孩子一起感受思考的过程。)

  ③孩子与老师的关系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

  家长应及时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以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全面了解孩子,才能有的放矢。(一四班的家长做的已很好,主要是我们遇到的老师好,很多时候是老师主动找我们谈话)

  诚恳地与孩子交流,多倾听少评论,经常说些鼓励孩子的话,不自信时,不妨说点善意的谎言,如:“今天我与老师通电话了,老师说你进步很大,特别是***方面,”老师的话是神圣的,一句鼓励的话也许就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哪方面弱,就不断的夸奖那方面)

  ④孩子压力大(让孩子失去学习兴趣)

  所有的家长都一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怕孩子的学习跟不上,作完老师留的家庭作业外,有的家长还要布置大量的智力型作业,学习时间长,精力不集中,必然磨蹭,时间久了,孩子就会疲于应付,边学边玩,失去学习兴趣。(咱们应尽量多陪孩子玩,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让孩子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并不失时机的向孩子请教,放下架子叫孩子一声“老师”,让孩子体会到亲情带来的快乐和被人请教的成就感,遇到不懂得问题,怕丢自己“为人师表”的面子,就会很自觉的去寻求答案。)

  2、时间观念不强,自制力弱。

  好的时间观念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本前提。我们应帮助孩子克服由于淡薄的时间观念所形成的不良习惯,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让孩子养成惜时,守时的好习惯,指导孩子合理利用时间。

  可能造成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① 本身对时间没有明确的概念

  咱们说一分钟是60秒,但孩子的抽象思维还是有限的,他想象不出究竟60秒是多长,那就需要我们*时做事情时,经常强调一下时间的概念,如:我们早饭用了20分钟;这首歌曲有4分钟,我们打了30分钟的球,你喝这杯水只用了10秒钟等等,经常灌输,孩子对时间概念有了基本的认识,才能更好的掌握时间。

  ② 孩子没有为浪费时间付出代价

  做作业前我们先了解孩子的作业量,根据孩子的作题情况,如果10分钟能够完成,那就给他规定20分钟,并把小表放在书桌旁,不管是否做完,到时间就把作业收起,(当然事先要和老师说明情况)。孩子的自尊心是很强的,做不完作业对孩子来讲是不光彩的事,至少是得不到小贴画或小红花了,甚至还要挨老师的批评。吃饭也是如此,孩子可能吃的较慢,给他多留出几分钟,如果磨蹭肯定吃不饱,即使吃不饱到点就不准吃了。(所有这些情况,事先要和孩子讲明白道理,让孩子明白我们这样做的目的。)

  *养成惜时,守时的好习惯:

  建议大家从4个方面做期,坚持一段时间,效果一定会很好。

  ①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作息表(根据实际情况,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状况不同)

  时间表上的内容应包括起床、吃饭、上学、放学、作业、休息以及休闲娱乐、读书的具体时间,教育孩子认真遵守、持之以恒。(等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后,即使没有时间表,他自己就会合理有序的安排自己的事务)

  ②时间安排上要有张有弛

  玩是孩子的天性,一定要照顾到孩子的心理和身体承受能力,尽可能多的安排玩的时间,如果孩子喜欢,尽量陪孩子一起玩,以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保证孩子的睡眠,六七岁的孩子一般睡眠时间要保证9—10个小时,这样才能精力充沛,更好的学习。

  ③利用零碎的时间

  茶余饭后的时间现在主要是听英语,偶尔也会一起读报、猜谜语或聊天。坚持下来,孩子慢慢也成了习惯,一坐到餐桌旁,就会自觉的打开CD机播放英语歌曲,细算下来,这段不起眼的时间还学了不少东西。

  ④鼓励为主,给予奖励,帮助孩子培养自主做事的习惯

  无论那个时段表现好,就画一颗红星,如果自觉完成,就奖励两颗红星,为了鼓励孩子遵守时间,偶尔也会夸他是超级棒,就得三颗外加一个优字,孩子很想得到更多的红星,更想让我在爸爸和来访的朋友面前夸他,每天都会很自觉的按照作息时间表生活学习,渐渐已养成了习惯。如果有意想不到的事情打乱了生活规律,我一般会在表格上注明,表示不是孩子的过错。如果是孩子直接的原因,当然得不到奖励,有时为了不打击孩子,怕他丧失信心,我会画个特殊的符号,表示妈妈依然相信儿子会做的很好!这样就能保持孩子高涨的生活学习热情,把惜时、守时看成很自然的生活习惯。

  3. 家长的直接原因导致孩子行动迟缓,成为“慢性子”

  可能造成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

  ①家庭成员的影响

  所谓天生,实际上人在性格上遗传的因素很少,更多是后天的影响。观察一下和孩子经常接触的人是不是这种性格,孩子从小喜欢模仿,大人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涉及到父母的榜样作用,暂且不谈,)设想如果大人干事利落,有条不紊,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成长,怎么会成了“慢性子”呢?

  ②孩子缺乏锻炼

  大人为孩子包办的事情太多,孩子没有得到锻炼,以致自己做任何事情时到缺乏自信,不敢大胆的去做,惟恐做错,甚至根本就不会做,故而行动迟缓。

  ③对孩子的信任不够。

  听到很多家长抱怨,在家和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快点,快点。”可能在当时的情况下管用了,但并没有起到长期的效果,对这种没有时效的话还不如不说,说多了,孩子听疲了,几乎没反映,还会引起孩子反感,大人也生气。换一种表扬的方式,夸赞他比昨天又快了,比上次做的还要好,如果能再快一点,就更好了,先奖一个小贴画,如果明天不用妈妈催,就做的又快又好,就得两个小贴画,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得到,放心吧,孩子一定会为明天的两个小贴画竭尽全力。

  ④家长的说话方式问题(用“中庸之道”,让孩子自己选择)

  孩子玩的正尽兴,忘记了写作业的时间,这时父母轻说几句孩子可能还是照玩不误,根本不听您的。您要是大发脾气、严肃地对孩子说“赶紧写作业”,孩子一定会很不开心,耷拉个脑袋坐在书桌旁写作业,那种状态肯定让人不舒服。那么不防折中一下试试,你可以对孩子说:“写作业的时间到了,你再玩三分钟还是玩五分钟?”不管孩子怎样选择,都是开开心心地坐在书桌旁。孩子该休息了,孩子却还想玩一会,对孩子说:“休息时间已经到了,你说再玩五分钟还是八分钟?” 对孩子不要说陈述句(你该做什么了),而是对孩子说选择句或疑问句(什么时候去做呀?)试试看,或许您会收到奇效。

  总之,“磨蹭”个很不好的行为习惯,无论将来干什么都会影响做事效率,我们做家长的首先要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给孩子树立好榜样,用足够的耐心帮助孩子改掉这一坏习惯。

  (二)如何面对孩子的这些“毛病”(更应该叫做“现象”或“成长经历”)?

  我们用“为什么?怎么办?”来讲解这方面的解决方式。

  1、注意力飘浮不定,专注的目标会经常转移;心不在焉,常沉浸于白曰梦而忘记眼前的事情,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

  其实孩子不是注意力不集中,只是将注意放错。只要家长用心帮孩子纠正,使他们将心事转移到主要事情上去,往往会有不错的表现和成就。

  你该怎么办?

  家长对孩子的这类问题也不能操之过急,要耐心培养孩子做事的良好习惯和学习兴趣,这对孩子注意力的发展非常重要。家长应该认识到,专心其实是一种可以训练、学习和培养的行为习惯,我们可以在家里和孩子做一些专门的注意训练活动来促进注意品质的改善。以下几种家长可以参考选用:

  听觉注意训练:

  1)听数报数法:让孩子听一组数字,如375985,然后立即报出来。每天训练的数组可逐渐加长。

  2)听数倒背:读给孩子一组数字,让孩子倒背出来,如426,孩子背出“624”。数组随训练的进程逐渐加长。

  3)复述词语:家长从书中随意读出5个词,要求孩子复述;家长从书中读出6个词,要求孩子复述;

  4)数数法:从3开始,隔3就数,如3、6、9、12、15……数到300;从300开始,隔三就数,数到3。也可选择从其它数字开始。不管怎样数,先记下时间,看多长时间数完。然后看后一次数是否能快于前一次……

  5)读书训练:家长和孩子各拿一本相同的书,选一篇文章让孩子大声朗读,家长记下孩子读错的地方;再让孩子从头读起,看读书的时间能否加快,错误能否减少。

  6)意力、记忆力的图文:如走迷宫,在一大堆图中找某样东西,找异同(同中找异,异中找同),比大小、长短,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一页图中的物品记住,然后合上书让孩子报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让孩子在接受这些训练时不感到枯燥,可以有一定的奖惩措施,也可和家长以比赛的方式来进行,这样可以增加训练活动的乐趣。家长应该以身作则,表现出专心、坚持和耐心的榜样。一旦发现孩子有专心的表现,更应加以鼓励和称赞。

  2、孩子写作业总是缠着家长,不看着他就写的一塌糊涂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

  因为你没有按照一年级孩子刚入学时,家长学校第一讲“坚持建立孩子独立完成自己任务的概念”的方法坚持去做,所以,孩子的举动都是我们没有坚持正确的教育方法得到的。现在再开始坚持还会有效果,大家再愿意听一遍吗?

  你该怎么办?

  第一、给孩子建立“家庭红花榜”: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作业,和孩子商量“红花榜”的操作方式,并签字认可。

  建议方法:每次写完作业自己检查,完全正确的给三朵小红花,家长签字时发现错误不要马上说出来,而是说:“宝贝,妈妈发现有一个小朋友(一道题,以此类推)的手你没有拉着啊!自己看看能找出来吗?”孩子检查出来改正后,本次只得两朵小红花,如果检查不出来,不得小红花;如果错误多,适当减去以前的的小红花。家长把错误的题找出来,让孩子做在另一本《改错本》上,改错本上设计几个小栏目:时间、错题再现、修正表现(写上正确的)、错误原因(粗心、没听懂、没有问老师)在原因上做记号,每周一次总结,根据总结中孩子的进步再另加小红花。

  第二、短信传喜讯:每天向亲戚、朋友(老师)发表扬孩子作业独立完成并认真检查的喜讯,一周一次统计,每月根据统计按分值给孩子奖励。注意要做到:事先与孩子商量,根据孩子的情况制定孩子跳一跳可以达到的短期目标,循序渐进,坚持不懈。

  家长的耐心是养成孩子独立学习习惯的关键:*的家长80%都耐不住失败的过程,在孩子出现作业错误时,为了争取时间经常采取代其检查,赶快完成的方式,剥夺了孩子自己经历的权利。家长会以“我还有事情,没有时间管孩子。”为理由,把问题最后积攒到孩子身上,等到孩子长到需要自己独立而没有独立能力的时候,就形成了家长和孩子因为成绩而经常出现的“家庭战争”。

  如果你已经这样坚持做了,孩子的作业还是一塌糊涂,字写得歪七八扭,就要考虑孩子身体自身的原因了,如:感统失调的孩子总是把物体看成反方向的,经常把“3”写成“∽”或“∑”,这不是孩子自己有意的过错,而是生理原因,是因为我们是剖腹产生的孩子,有没有经过“三翻六坐九爬”的自然感统训练,孩子自然就写不出好看正确率高的作业。我们要做的事是:抓紧进行补救。方法很多,大家可以上网去查找。

  3、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时,总爱与别人打架。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

  孩子这样做的理由是因为他们有挫折感。6-7岁的孩子身体正在高速发育,他们之间争强好胜的心态是正常的,在出现矛盾时,很难实现彻底的沟通。所以,当他们感到不满时便会拔拳相向。还有一个因素可能导致孩子变得情绪暴躁,那就是他们的智力发育速度通常快于他们的运动神经的发育速度。例如,如果孩子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面前的项目,他便会感觉沮丧,随之会迁怒于周围的小朋友。

  你该怎么办?

  直接告诉他们“不能打人,这样做会让别的小朋友感到疼痛,甚至受伤。”教会孩子发生这样的情况时,先躲到一边,离和自己发生纠纷的小朋友相对远一些。同时,父母要在家里鼓励孩子多用礼貌词语表达情感和需要,多教给他一些常用的礼貌话语:“请、谢谢、你好、对不起、不客气、没关系、你先来、好的、再见、欢迎你……”,以方便他在外面和其他孩子交流。此外,当孩子感到饥饿,而且没有休息好时,更容易被激怒,因此父母每天的早餐、午餐一定要为孩子做好、合理调配营养,养成早睡早起和午睡的习惯。随着孩子能力的提高,打架的情况会逐渐减少。

  总之,家长必须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耐心的等待孩子的成长。必须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认真想想孩子到底需要哪方面的规范性的习惯。不要指责、不要急躁、不要攀比,按照自己的感觉,正确的做就是了!

  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家长在指导中学孩子学习习惯上,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预习的习惯。预习能够让孩子联系以前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思考怎样解决问题,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更好地听老师讲解。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又能提高孩子听讲的兴趣和效果。

  2.记笔记并事后整理的习惯。随着中学课程内容的增多和复杂化,记笔记有助于抓住重点。如果因时间限制,当堂记的东西较零乱,那么课后还要进行整理,使之全面、有条理。整理的过程是一个很有效的过程,而且还能锻炼自己分析、归纳的能力,一举多得。所以应养成整理笔记的习惯。

  3.课后复习的习惯。复习的目的是“温故而知新”。复习要与遗忘作斗争,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快后慢,刚记住的东西最初几小时内遗忘速度最快,两天后就较缓慢。因此,要巩固所学知识,必须及时复习,加以强化,并养成习惯。

  4.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孩子学习上有困难请求家长帮助时,家长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应用热情的语言鼓励孩子自己“试一试”。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时,也不能包办代替,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启发,使他能在你机智而不露痕迹的引导下,觉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让他尝到胜利的甘甜,对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问题的挑战。

  5.及时改错的习惯。让孩子准备一支红笔。随时改正自己练习本、试卷上面的错误,以鲜艳的红色加深错误在脑海中的印象,然后用一个本子,将这些错误收集起来,用“错别字举例”、“错题汇编”等形式分类记载,以警示自己,避免出现类似错误。

  6.认真书写的习惯。相当一部分孩子和家长不重视书写,认为它只是形式,对学习没有多大影响,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书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书写者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甚至个人的素质的评价,卷面就是学生呈现在老师面前的面孔,老师就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据此来打“印象分”。从另一个方面看;一个能够认真对待书写的孩子,往往也能认真对待学习及其他许多事情。相反,一个连字都不愿好好写的孩子,很难做好别的事情。因此,重视并及早提出对孩子书写方面的要求,不仅能提高书写质量,得到众多良好评价,而且还能促使其养成凡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

  7.认真观察、思索的习惯。提前为进人中学做准备,到了中学每门学科都要求学生具备观察力。语文的写作训练就不用说了;数学的能力培养要以学生对自然界数量关系与图形关系的观察为基础;物理的实验和化学的演示都离不开精确的观察;生物则要求学生对生命现象和动植物进行持久的观察。这些观察要求学生不仅能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还要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光看不想难以得出结论,因此,在小学初级阶段就要训练孩子养成边观察边思索,勤于观察和勤于思考的习惯。家长要引导孩子从身边的生活小事开始观察,经常向孩子提出问题并与之讨论,促使他去观察思索,并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8.积极阅读、写作的习惯。阅读是孩子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应鼓励孩子在反复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广泛吸收课外的知识和信息,养成积极阅读的习惯。家长要为他们的阅读创造物质条件,积极购买有关书籍和订报刊杂志。读和写是互相促进的,写作过程不仅是运用语言文字技巧的训练,也是一种严格的观察、思维和想象等认识能力的训练。在养成观察、思索、阅读习惯的同时,要养成勤于写作的习惯。家长可要求孩子勤写读书笔记、读后感、观后感和日记。

  9.养成有条理的习惯。学习用具的收拾要有规律,书本存放在书包或书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做各科作业要预先安排好时间等等。东西存放无规律,要用时东寻西找,心烦意乱,极易影响学习情绪;做作业不讲条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学习效率就低。

  结束语:有人说,上帝对人类最公*的两件事之一,就是每个人都是一天只有24小时。记得小时候曾经念过“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话,虽然我们并不知道所谓“一寸光阴”到底有多长,但是既然时间与黄金相比,其价值昂贵也就可知了(其实时间远比黄金宝贵无数倍)。那么如何利用好每天这24小时,好好管理自己的时间,以求得最大的效用,这无论对个体或集体而言,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个人是否每天都有明确的目标,是否每天有合理的时间安排,而不是乱七八糟、糊里糊涂的生活,这对于他离成功的远近无疑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每个人的时间就更加显得宝贵了,应该做和不得不做的琐事塞得满满当当,真正想做的事却又找不出空档来,“忙、盲、茫”是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我们只要保持科学合理的生活、学习、工作习惯,有明确家庭教育观和耐心的等待孩子成长的管理观念,就能够最大限度的陪伴孩子成长,让我们的孩子迈向更加辉煌的成功彼岸。

  家庭作业:

  1、为什么我们要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

  2、孩子的习惯应该怎样培养?

  3、你的孩子身上有什么“现象”?你准备怎样面对?

家长学校教案10

  教学目的要求:

  1、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帮助父母应怎样引导孩子学习

  3、 建议家长跟孩子沟通必须讲究语言艺术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学时间:20xx年11月8日 一课时

  教学内容:第二课: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又迎来了一个和家长沟通的日子,和你们交流沟通使我更加坚定了我工作的信心,你们是我工作的后备军,是我工作的支持者,虽然只接触了短短两个月,可我深深感到家长们的责任心很重,这期间搞了几次活动,家长们对待孩子门的态度深深的感染了我,使我更加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

  今天我就现在家长们存在的一些问题讲授以下几个内容:

  1、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2、家长在培养孩子健康心理上,特别要注重3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注意的问题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一个孩子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才能为将来的人生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副*曾指出:“家长对孩子不能只注意在校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思想品德方面的修养,注意他们在社会上可能受到的不良影响,否则好孩子也有可能变坏,有的甚至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的家长成天把孩子禁锢在家里学习,不注意开拓孩子视野,增长社会实践经验等,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

  品德的发展像涓涓细流,需要日积月累,成长中的孩子道路品质还没定型,需要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良好教育环境的营造,这个过程是由浅入深的。低年级的小学生只是初步掌握一些道德上的判断,知道了一些诸如公*、自私之类的概念,并且主要是依据家长、老师、小伙伴们以及各类传媒的种种言论和行为,来形成自己的判断。到了高年级,他们才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标准,对一件事情或一个人做出比较独立的评价。总体来说,小学生的种种道德上的表现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这就决定了道德培养的长期性和及时性,它贯穿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要求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在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中不要怕麻烦,要反复地讲道理、举例子,以及自身经常的影响,才能有助于将道德观念在他们心中扎下根来,仅有言教还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通过父母的身教和结合生活实践中的各种情境施教。

  孩子们是通过模仿来学习各种不同的行为方式的,模仿是没有道德判断的,但通过模仿学到的不同行为方式,就是别人评价个体道德品质的依据。孩子们模仿最多的就是父母,因此对于家长来说,在孩子面前要做到慎言、慎行,家长一句随便说出的话,对于一件小事的处理,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良好品德的培养。身教胜于言教,这句话用在父母对孩子的品德的教育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就家庭而言,要着重抓好孩子文明礼仪和健康思想观念的教育,这是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用适宜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重视文明礼仪教育,父母要教育孩子衣着得体,整洁朴素,美观大方。男孩子不蓄长发;女孩子不化妆,不配戴*的道饰。父母要教给孩子对长辈或初识者称呼“您”;对教师、社会工作人员称号“老师”“师傅”、“阿姨”“叔叔”等;对他人提出要求时要说“请”;与人打招呼时要说“您好”;与人分手时要说“再见”;给人添麻烦时说“对不起”;得到帮助时说“谢谢”。要使孩子正确使用礼貌用语,一方面,家长必须在待人接物过程中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让孩子有一本活的学习教材;另一方面,家长要创造机会让孩子随时随地练习,逐渐形成自觉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孩子在公共场所的文明举止,既显示出个人的修养,也反映出家庭的教育水*。所以,家长要特别重视并经常利用可能的机会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如电梯门口,看见先生给女士让路,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就是一种文明举止;饭店里,看见服务员举止优雅、热情大方地招待客人,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也是一种文明举止等等。

  二、在目前独生子女家庭居多

  孩子智力开发早、社会影响复杂的 情况下,家长在培养孩子健康心理上,特别要注重以下两点:将来的生存带来很多忧患。因为。这样的人,经受的困难和挫折的 磨练较少,心理娇弱,经不起风吹雨打,将来生活中一遇挫折,心 理上便很难适应,容易产生过度的挫折感,难以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因此,要舍得让孩子承受挫折,以提高其挫折的承受能力,他 们今后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战胜困难。

  日常生活中的挫折情景很多,如能使孩子正确对待和处理,都可以达到提高孩子挫折承受能力的目的。人生的道路部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时常遇到坎坷,遭受挫折。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就当今孩子而言,可能会在学习、爱好的选择、自尊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遭受挫折。如:在学习方面,学习成绩达不到理想的目标,没能上理想的学校;在兴趣和爱好的选择方面,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得不到父母的支持,没有机会显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在自尊方面,自己常常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信任,经常受到轻视和忍受委屈,没有被评上“三好生”,没有被选上班干部;在人际关系方面,结交不到与自己讲知心话的朋友等。孩子遇到挫折并非坏事,但陷入挫折不能自拔,就会对孩子身心健康造成消极影响,比如孩子丧失自信心,焦虑、自卑等。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以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待生活,使孩子不断增强克服困难、不屈服于逆境的勇气和信心;帮助孩子寻求适宜的自我期望水*,不断调整目标和行为;主动了了解孩子,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帮助孩子。

  在学习上,作为家长应尽量减少孩子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放下包袱,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分数的奴隶,同时还应帮助受到挫折的孩子正视困难,在逆境中不灰心,不消沉,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重新制定学习策略方法,争取下次考好。

  三、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注意的几点:

  1、 在家庭生活中,对孩子要有一定的要求,家长应明确提出要求,并落实检查,不要“事事说,事事空”

  2、 当孩子出现错误时,家长应戒躁,但也不可小而视之,应有一个客观的态度,细心地负责,把准脉,对症下药。

  3、 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行为规范,孩子来自各种家庭,他身上自觉地带着父母给他留下地烙印,家长当着孩子,尤其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能想说就说,想做就做,你可以对你的行为负责,但你无权对你孩子的一生负责,尽管他是你生的养的,但他最终属于社会。

  四、小结:

  今天的课是针对目前家长们存在的一些典型的问题展开来的,我作为老师和家长的双重角色深深的体会到家长们的不易与困惑,我力求通过这个家长学校的渠道和你们沟通交流,和你们共同进步,让我们携手把我们的孩子交好。

推荐访问:教案 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教案【10篇】 家长学校教案1 家长学校教案幼儿园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