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3篇

2023年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3篇

时间:2023-01-10 13:2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3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3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三、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出示图片。它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板书)。只要你来到黄山上,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2、那么黄山奇松“奇”在哪?(板书:“奇”下加着重号)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走进黄山。

  (二)感受名松,学习第二自然段

  1、现在让我们打开课文,去寻找一个最妙的观松处,你会选择什么位置?(玉屏楼)请你用书上的句子回答。指读第二节第一句(出示句子)。

  看,这就是玉屏楼,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也是大家公认的理想的观松处,你能把这种非常肯定的语气读出来吗?

  2、举目四望,在玉屏楼前我们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3、交流: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描写顺序能不能颠倒?

  4、这些松树究竟奇在哪里?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课文,划出你觉得“奇”的地方。

  (在品读语言文字时我们要学会抓住关键字词感受特点)

  5、品味迎客松

  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一个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一提到黄山的松树,就马上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也会马上想到——迎客松,因为——齐读该句“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

  瞧,(多媒体展示画面)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资料,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品读,体会迎客松奇在哪儿?

  交流:(结合学生回答出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1)姿态奇

  a、相机理解“遒劲”并读好这个词。

  b、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同学们起立,请伸出你的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手臂?

  你看,它好像正在热情地欢迎客人,它会怎么说?

  (在人们的眼里迎客松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热情好客的黄山人。)

  由此可见,称它为迎客松那是名副其实的,让我们一齐来读出迎客松的热情。

  (2)精神奇

  a、除了这种姿态奇你们还有没有新的发现?

  理解“饱经风霜”

  b、那么这个词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它的生长环境,谁能结合搜集到的资料介绍一下?

  (要点包括:生长在岩石缝中,忍受风吹日晒,没有泥土,仅靠一丁点空气或腐败花草的营养过活等。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山岩裂缝之中;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饱受风吹日晒;从坚硬的岩石中、从雨后的空气中、从腐烂的花草树叶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营养;尺把高的小树就已经生长了几十年;迎客松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

  c请大家想象迎客松在1600多米高的悬崖上生长,会遇到哪些危险呢?

  (暴雨如注,雷电交加的时候迎客松——;寒风呼啸,飞雪压顶的时候迎客松——)

  据说它已经生长了800多年,得经历多少的风吹雨打,这不正如课文中所说——饱经风霜,奇不奇?不仅如此,它还能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奇不奇?

  d好,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顽强,读出它的活力!

  (“饱经风霜”这个词稍慢些,读出它的沧桑感)

  过渡: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顽强、旺盛,姿态是那样的奇特,所以——齐读“如今,这棵——”,现在我们还明白了这棵迎客松也象征了什么?(热情好客的黄山人民)

  (3)正如有一首诗这样称赞它(范读、齐读)

  (出示)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这就是黄山第一奇松迎客松的生动写照啊。

  6、猜图品读“陪客送”

  (1)学到这儿,我们不妨轻松一下,来做个猜图游戏,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那棵松树?说出你的理由。

  a交流“陪客松”,出示句子,奇在哪里?

  (把陪客松比作了绿色巨人,在你眼中,陪客松成了亲密的朋友了),齐读句子。

  b“送客松”

  再来看看这是什么松?(送客松)

  送客松有奇在哪里?(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盆景同学们都见过,它是园丁精心制作出来的装饰品,为的是追求它姿态的优美,而制作送客松这盆“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黄山、大自然)

  送客松似乎在向游客道别,它好像在说什么?谁来做一做送客松?(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啊!)

  c现在,你能完成这个填空了吗?

  因为(),所以人们称这棵松为“陪客松”。

  因为(),所以人们称这棵松为“送客松”。

  7、齐读第二自然段

  同学们,刚才我们在玉屏楼前欣赏了黄山的三大名松,现在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再次感受三大松奇特的风采!

  8、争做小导游

  (1)同学们,黄山玉屏楼工作委员会最近招聘导游,条件是:口齿清楚,表达流利,落落大方,将三大名松的“奇美”介绍到位,能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2)准备交流(导语:各位游客,欢迎大家到黄山旅游,现在你们看到的是:——)

  (3)学生介绍(出示名松图)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有代表性,其实,黄山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松树,齐读弟三自然段。(出示第三自然段)

  2、你们想看看这千姿百态的奇松吗?不过看时老师还想请你们给它取个名,再用几句话把它的奇特之处介绍给游客听。

  3、出示各种松树图。

  4、文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5、完成填空:

  想象说话: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有的如同(),有的仿佛(),有的状如()……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6、这么多的松一棵有一棵的姿态,每一棵都不同,真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秀美。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难怪人们对它——情有独钟(指板书)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此时老师又不由得想起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玩黄山后,曾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徐霞客。可见黄山的景色确实令人着迷。今天我们感受了松之奇特,老师希望课后同学么们能自由组合学习小组去查找、搜集、了解黄山怪石、云海、温泉这“三绝”的特点,模仿课文的写作方式去介绍。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课后做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

  3、收集资料,了解黄山怪石、云海、温泉这“三绝”的特点。

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2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所学的生字词语,积累“譬如”等词语,积累名人名言。

  2、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

  3、阅读短文《火箭为什么能飞行》。

  4、习作: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题写——篇习作。

  5、学写毛笔字“歧”跑”“站”。

  教学难点:

  1、了解说明文的特点,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运用。

  2、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要大胆、合理。

  教学安排:

  三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语海拾贝以及自主阅读部分。

  教具准备:

  1、词语卡片。

  2、搜集到的火箭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词语超市

  1、学生自由读“词语超市”中的词语。

  2、教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

  3、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再强调。

  字音:“譬”读作“bì”,不是“bì”;“善”“属”“鼠”“罩”“质”“宙”是卷舌音,“啬”“藻”索”是*舌音。

  4、学生再读词语,在读中积累词语。

  5、学生动笔抄写要求写下写的词语,教师巡视辅导。

  6、用喜欢的词语说几句话。

  二、金钥匙

  1、指名读文中的语段。

  2、指名反馈:金钥匙中为我们介绍了什么知识?(说明事物的时候,可以运比较、列数字等方法)

  3、教师以文中的句子为例,引导学生体会运用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好处。(更加地形象、生动)

  4、教师小结:我们在介绍某些事物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地运用这些说明方法

  5、练习:运用比较,列数字等方法向别人介绍我们的学校或学校的大操场。

  三、名人名言

  1、学生自由读,把句子读准确、读通顺。

  2、教师出示下列字词,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耐心 才智 淳朴 谦逊

  3、学生再读。

  4、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每句活给我们的启示。

  5、指名反馈。

  6、教师小结:同学们,这些名人名言言浯简洁却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希望同学们能够热爱科学,时常怀有—颗好奇心、耐心,谦逊地待人待事。

  7、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熟读成诵。

  8、所说你*时还积累了哪些名人名言,最欣赏哪一句。

  四、自主阅读

  1、教师展示火箭升空、飞行的图片或者录像。

  2、教师导:同学们,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看着火箭升空、飞行,你们有什么疑惑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大人胆质疑)

  3、教师小结:同学们想知道的东西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子解一下火箭为什么能飞行。

  4、学生自读课文,思考,火箭为什么能飞行?

  5、指名反馈。(气体同样也有反冲作用,火箭就是靠燃气的反冲作用前进的。燃气向下喷的时候,火箭就向上升) 。

  6、教师引导:同学们,为了把这个问题说明白,作者是怎么做的呢?(引导学生阅读“阅读提示”,从中受到启发)

  7、指名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把问题说清楚的呢?(作者先提出问题,然后借助生活中我们所熟悉的相类似的事物进行推理、说明)

  8、学生选择自己员感兴趣的段落读一读。

  五、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科举就是这样神奇,科学家不仅发明了飞机、火箭,还把人类送上了月球。同学们把自己对事物的好奇心作为起点:不断地努力,为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超市中要求抄写的词语。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3

  教学目标:

  1、读议文章二、三两段。

  2、进一步学习“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

  3、明确*先生的沉着应敌、大智大勇。

  4、分角色朗读人物语言。

  教学重、难点:

  1、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

  2、日本鬼子的凶狠、狡猾与*先生的沉着、大智大勇的对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回顾:通过第七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写人的文章可以如何来概括人物的特点呢?(明确“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点”并板书)

  2、导入:这堂课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来学习8、“私塾先生”,领略*先生的大将风范。(板书课题)

  二、读议文章二、三两段

  1、初知形象

  (1)自读课文二、两段

  引:文中同样的意思的话仲先生却说了两次,找出这两句。(幻灯出示)

  ①“写字心要静,不管有什么情况都不要紧张,不然是写不出好字来的。”

  ②“写字第一心要静,第二心要真,不把心思集中在字上,字就没有精神。”

  (2)读读这两句话:你觉得仲先生同样意思的话说了两次,有必要吗?(各抒己见,不作定论)

  (3)要真正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再一起去读读课文,找找文中有关语句,说说仲先生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两句话的?

  第一次:

  ①在练字时:“这天中午,天……认真地练写毛笔字”(针对性)

  ②在敌人包围时:“立刻调来了军队,把全镇包围起来。”(紧急中)

  ③学生认识且疑惑时:“他不是在李家作客的仲先生吗,怎么当起私塾先生来了?(表明身份)

  第二次:

  ①连续盘问时:一个小头目……问:“*的有?”

  “你的,什么的干活?”小头目又问。

  ……(证明身份)

  ②鬼子查看时:鬼子没吭声,不断查看着学堂里的每一个人。(稳定情绪)

  ③暗示身份时:“他们都是学生的干活”(再明身份)

  (4)再议:有必要吗?(而且很重要)

  他真正的目的在于什么?

  可见仲先生的?(遇事冷静,沉着对敌)

  以上隶书部分教师相机板书。

  2、进一步感知

  过渡语:通过刚才我们共同的学习,进一步明确了抓住人物言行能概括人物特点。那么文中能反映人物特点的言行还有吗?找出来读读、说说。

  (1)找、读、练说。

  ①“*的没有!”仲先生泰然地回答。(镇定)

  ②“我的,私塾先生……,”仲先生指指在座的学生,接着说“……”

  (借机行事)

  ③“……”仲先生说到这儿,哈哈大笑了。(智高胆大)

  (2)四人小组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3)交流评议。指导感情朗读。(抓住人物提示语)

  教师借机表扬:同学们读得真不错,把仲先生的大智大勇表现得很充分。

  (板书“大智大勇”)

  3、对比

  过渡语:应该说仲先生的人物形象已跃然纸上,但文章还用了不少的笔墨写了日本鬼子的言行,这是为什么呀?

  (1)找出写日本鬼子言行的语句,说说你觉得日本鬼子怎样?

  凶狠:杀气腾腾……

  狡猾:“鬼子没吭……,不断查看……”

  “既不走,也不查问,只是一边走,一边察看。”(板书隶书部分)

  (2)读表结果的内容,问:你对文章为何写这部分内容是否已经恍然大悟了呢?

  ①情节安排上的需要。

  ②衬托(更显大智大勇)。

  (3)分角色朗读体会

  过渡语:那我们可要把仲先生的沉着、大智大勇与日本鬼子的凶狠、狡猾同时也愚蠢之间的对比给体现出来。

  三、小结

  1、人物形象。

  2、学法。

  3、延伸

  (1)学“写人”文章的方法——写“写人”文章的方法:把事情交代清楚,抓住人物言行、神态等是一种好方法。

  (2)人物:课外可找有关介绍*的文章去读读更深了解他。

  四、作业布置

  作业本5

  板书:

  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点

  仲先生(*)大智大勇日本鬼子

推荐访问: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