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春节起源介绍,菁选2篇【通用文档】

2023年春节起源介绍,菁选2篇【通用文档】

时间:2023-02-26 12:5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春节的起源介绍1  节日起源  关于春节的起源已经有很多,包括几位代表说,春节起源于希腊节日,起源于巫术仪式说,从万圣节说,[是最普遍接受的观点之一,是农历新年的上升时期。  公元前2000年,舜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春节起源介绍,菁选2篇【通用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年春节起源介绍,菁选2篇【通用文档】

春节的起源介绍1

  节日起源

  关于春节的起源已经有很多,包括几位代表说,春节起源于希腊节日,起源于巫术仪式说,从万圣节说,[是最普遍接受的观点之一,是农历新年的上升时期。

  公元前2000年,舜跟随天和子,带领部下拜天地。从那以后,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据说这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又被称为春节。

  时间演变

  春节以前也称元旦,是在正月的第一天。而*历代的正月的设定日期却并不一致:

  夏朝用孟春(即正月)为正月。

  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

  汉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天文学家落下闳等人制订了《太初历》,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孟春为岁首,后人在此基本上逐渐完善为我们当今使用的阴历(即农历),落下闳也被称为“春节老人”。此后*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末年,长达2080年。

  名称变革

  在不同时代,春节有不同名称。

  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北洋*时期,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将元旦定义为西历01月01日,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内容发展

  先秦时期,就有了岁时的雏形。《诗·豳风·七月》里记载了人们收获后酿酒宰羊的欢聚场景,“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十月涤场,……曰杀羔羊,……万寿无疆。”

  汉朝时,祭祖是春节的重要活动和习俗。东汉崔寔《四月民令》提到,“正月之旦,是谓正日。躬率妻孥,絜祀祖祢。”正月初一过新年的习俗也越来越丰富。

  魏晋时,已形成除夕守岁的习俗。晋朝周处所著的《风土记》中记载:除夕之夜大家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

  唐朝时,人们除登门拜年,还发明一种“拜年帖”。唐太宗李世民用赤金箔做成贺卡,御书“普天同庆”,赐予大臣。这一形式迅速在民间普及,改用梅花笺纸。当时这种“拜年帖”被称为“飞帖”。

  宋代人过年开始吃饺子,宋朝称饺子为“角子”。宋代已普遍开始用纸包火药做成爆竹。除夕、春节放爆竹之俗便逐渐盛行。《东京梦华录》说:“是夜,禁中爆竹山呼,闻声于外。”到了明朝,接灶神、贴门神、除夕守岁、十五赏灯会都已经盛行。《万历嘉兴府志》中记载:“除夕,易门神、桃符、春帖,井隈皆封。爆竹,燔紫,设酒果聚饮,锣鼓彻夜,谓之守岁。”

  清朝非常重视过年,宫廷过年十分奢华,皇帝有写福字下赐群臣的`习俗。过年要一直延续至元宵佳节才算结束,猜灯谜是甚为流行的取乐方式。

  辛亥革命带来了全新的时代,*提倡新历,传统过年不再休假。礼仪上,脱帽、鞠躬、握手、鼓掌等新礼节逐渐成为*人际交往的“文明仪式”。

春节的起源介绍2

  春节这个节日起源于什么时候


  

  据记载,*人民过春节这个节日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春节这个节日在唐虞时叫“载”.夏代叫“岁”,商代叫“祀”,周代才叫“年”。“年”的本义指谷物生长周期,谷子一年一热,所以春节这个节日一年一次,含有*的寓意。又传,春节这个节日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腊祭”,当时每逢腊尽春来,先民便杀猪宰羊,祭祀神鬼与祖灵,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免去灾祸。他们用朱砂涂脸,身披鸟羽,唱跳吃喝,热闹非凡。至于 互相拜年宴请,则起自汉初,对此《通典》有所记载。


  

  春节这个节日起源于什么朝代

  有说“春节这个节日”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腊祭)。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旧岁交替之际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风俗活动,可以认为是“年”的雏形。但“年”的名称出现却较晚,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年的时间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前87年)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司马迁建议创立了太初历,把春节这个节日定在孟春正月。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定的,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的年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以固定的日子沿袭下来。

  关于春节这个节日的起源的传说故事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们国家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们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们国家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们国家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推荐访问:起源 春节 介绍 春节起源介绍 菁选2篇 春节的起源介绍1 春节的起源介绍100字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