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从犯罪学心理学的心理出发预防犯罪

从犯罪学心理学的心理出发预防犯罪

时间:2023-05-14 14:4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AI的发明与使用使部分体力劳动者丢失了工作,导致社会生存的压力越来越大。古人云:“人生十有八九不幸。”面对着我们自己的生活的不愉快,选择了消极的宣泄方式。把自己的生活的不幸带给陌生人,于是一起来探索心理健康,预防一念之差的犯罪。

【关键词】 犯罪心理学 心理健康 预防犯罪 王阳明心学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对心理健康作出定义:指在身体、智力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也指出了心理健康的标志: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二、容易出现心理疾病的主体

(一)青少年(20周岁以下)。作为处于身体未完全发育、心智尚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来说,他不具有完全的辨认和控制能力,也不能处理好情绪,于是出现了青春叛逆的现象。即许多学者对于青春期的一个描述,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会出现矛盾的心理现象,他们开始向往成人世界,但与此同时成人仍将其许多行为视作幼稚,这样的一种不对称让青少年会有很多冲突感,导致心理上的不满,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出现一些行为上的极端,滋生一些违法犯罪行为。如校园暴力、12岁男孩弑母案。

青少年在认知上都具有严重的缺陷。不正确的三观使得他们一味地去追求简单化的享受生活,这也是他们可能会为了享受而不计后果地进行违法行为。

青少年的意志薄弱。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互联网已经十分普及,网络中潜在的一些暴力或危害因素都会给青少年的犯罪提供各种基础条件,在各式虚拟的行为中青少年的思想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其次,意志品质的薄弱性使得其无法达到社会对他们提出的要求,由于自己的各种欲望与需求,难以避免其通过违法途径去做反社会倾向的活动,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二)中青年(20周岁—40周岁)。作为处于身体完全发育、心智和认知完全成熟的中青年来说,对事物的看法已经不在单一的情绪化,有一定的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对自己行为的后果也有一定的预见、认知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欲横流的社会使得人们对物质追求越来越多,但是自己的经济实力却不能满足自己;随着AI智能的开发,使得部分需要劳动者的岗位已经不需要劳动者,减少了企业的成本。失业导致一些中青年人在工作中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质量欠佳的生活。因此会选择一种极端的方式证明自己的社会价值与存在感。

三、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惡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即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心本无善恶的认知,之所以后来有善有恶之分,是因为思想和意念在活动。能够正确的分辨善恶只能靠着自己的良知,能够存善去恶才是真正的格物。

(一)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即存善去恶。每个人都有良知,良知是一个内心的光明和善良;通过良知,使人自发而本能地知道什么为是、什么为非、什么为善、什么为恶;王阳明认为“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之所以成不了圣贤,是因为这些人的良知被内心的私欲所蒙蔽了。由此可见,“圣贤”并不会因为你有权、有钱就可以得到,而是看你心中是否有“善”,是否去“恶”。比如一个人羡慕别人有限量球鞋、苹果笔记本等,但是经济能力有限,自己的欲望满足不了,于是开始为了自己的私欲而作出违规、违法的行为。称为自己的良知被私欲蒙蔽,最后无法驱除内心的“恶”的念头。

(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即王阳明说的:“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破。”山中贼是指生活中遇见的不好的事、讨厌的人,心中贼指内心的思想,是心内的敌人。心外的贼看得见,莫得着,感觉的到,是可控制的,可击败的。内心的贼却是看不见,摸不着,控制不了的敌人。就是内心的欲望、仇恨、报复、嫉妒等不良的心态,即使你意识到了这些恶的情绪,但没有及时消灭它们于萌芽状态,当它们茁壮成长后,你已经受他们控制了,它们会被爆发出来,导致你做一些不良的行为。比如马加爵因为平时可能和同学没有相处好,与同学发生摩擦,没有及时去跟同学说清楚,所以才滋生了仇恨,在仇恨达到一定程度时不可控制自己。于是爆发出仇恨的情绪,将其同学杀害的行为。

(三)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随着AI智能的开发,使得部分需要劳动者的岗位已经不需要劳动者,减少了企业的成本。失业导致一些中青年人在工作中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由于其感受不到自己存在社会的价值,就选择了一种消极、违法的方式证明自己的社会价值与社会存在感。

王阳明第二次考进士,依然落榜。揭榜的很多考生因落榜而痛哭流涕,但是王阳明却无动于衷,大家以为他伤心过度,都来安慰他,他却淡然一笑道:“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而为耻。”意思就是你们都以考不上为耻辱,我却以考不上而灰心丧气为耻辱。人往往在遇到困难和失败的时候,才能体现一个人的心性和修养。

(四)幸福感。幸福感是指人类基于自身的满足感与安全感而主观产生的一系列欣喜与愉悦的情绪。幸福感来源于对工作生活的心理愉悦,因此要提升幸福感要从自身,工作,生活,家人,同事,朋友等方面着手。

让自己内心更强大。幸福感是自己内心的感受,学会与自己的情绪共处,并控制,调解情绪和心情。即不断学习、挑战新的事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让自己不断的充实起来。

在工作上不断突破。工作上不断攻坚克难,获得成就感,内心得到满足,重要的是事业的成功是社会价值的体现。即寻找自己的工作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与家人关系融洽。良好的家庭氛围,让人获得舒适感和心理愉悦,感到温暖。有自己的朋友圈。并经常联系,聚会,发泄内心的负面情绪,疏散心结。

四、结语

可能只是一念之差,便从天使变为魔鬼,从遵纪守法的公民到犯罪嫌疑人。我们要学会用是非之心、恻隐之心、修恶之心、辞让之心去看待我们的生活中的形形色色,处理我们的遇见的苦难,维护自己的初心,珍爱对我们好的人,原谅对你作出伤害的人。坚守自己的良知,跟着自己良知走,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参考文献】

[1] 陈和华:《“犯罪心理”的心理学解读》,2015年第五期。

[2] 罗大华主编: 《犯罪心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3] 赵学娇 罗明:《现代理健康状况评价标准的研究现状分析》。

[4] 王法德:《王阳明的幸福函数》。

作者简介:余琪(1997-),女,彝族,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人,本科,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

推荐访问:预防犯罪 心理学 出发 心理 犯罪学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