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从兼容并蓄到百花齐放:透过获奖图书来看当代哲学学科的发展

从兼容并蓄到百花齐放:透过获奖图书来看当代哲学学科的发展

时间:2023-05-14 19:0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70年。哲学是人类的智慧之学,随着改革开放的發展,哲学类书籍的出版逐年增多,国内学界的哲学研究百花齐放,国外引进的哲学书籍也日益繁多。为贯彻党的指导方针,引导正确的舆论走向,繁荣社会主义的出版事业,原来的中国图书奖、国家图书奖和现在的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等国家级综合图书奖,每届都从众多新书中评选出优秀的作品,奖项涵盖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教育、科学技术等领域,评选出的作品均具有极高的水准。其中,每年都有哲学类的书籍获奖,比如《马克思恩格斯文集》《艾思奇全书》《中国儒学史》《亚里士多德全集》等这些内容丰富、质量上乘的哲学类书籍。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类获奖书籍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在今天,马克思主义哲学类高质量的书籍层出不穷,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对我们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有很强的指导性。

人民出版社推出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0卷)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这十卷文集可以说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精华版,选取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不同时期都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重要著作,涵盖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哲学、政治、经济、史学、宗教、军事、科技等领域的重要论述,对于进行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具有很高的价值。《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的第一卷收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3年到1848年的著作,比如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恩格斯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第二卷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至1859年的著作,除著名的《共产党宣言》收录在这一卷外,还有马克思探讨中国革命问题和批判西方殖民主义的文章也收录其中;第三卷收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64年至1883年的著作,这一卷主要是政治类的文献;第四卷收人恩格斯在1884年至1895年的著作;第五、六、七卷分别为马克思《资本论》的第一、二、三卷;第八卷为《资本论》的手稿选编,节选了马克思著名的《资本论》三大手稿,即《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和《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的部分重要章节,对于学界进行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研究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当代西方左翼思想家有很多研究也是基于这三大手稿,比如安东尼奥·奈格里的《(大纲):超越马克思的马克思》和普殊同的《时间、劳动与社会统治:马克思的批判理论再阐释》等书,均对三大手稿有所涉猎;第九卷收人恩格斯的两部专著:《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第十卷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部分重要书信。总体来说,《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的这十卷本简要且精准地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必读作品。

那么,在当代国内外学者的眼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在今天该如何继承、如何发展或者如何评价呢?由南京大学孙伯鍨教授和张一兵教授主编的《走进马克思》(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是一本“严格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的原意”来进行解读的作品,全书分上下卷,上卷探讨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下卷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本书的特点是突破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解读模式,以“实践’’“社会”和“历史”为范畴,梳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同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方法的探讨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核心。本书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为我们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做出了可贵的理论探索。获得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且由袁贵仁、杨耕主编的《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本从当代西方、当代东欧和苏联、当代俄罗斯、当代日本和当代中国五个角度,来汇集当代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种解读和阐释,凸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遭遇的当代境况。根据这五个路径,本部书籍也分为五卷:西方学者卷、东欧和苏联学者卷、俄罗斯学者卷、日本学者卷和中国学者卷。首先西方学者卷由吴晓明教授主编,分为上中下三卷,之后于2011年增加《西方学者卷·补卷》,合计四卷。西方学者卷收录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发表的重要学说,比如卢卡奇、葛兰西、阿多诺、阿尔都塞等人的文章;还收录了西方非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家,比如海德格尔、罗素、依波利特等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的深刻解读。东欧和苏联学者卷由衣俊卿教授和陈树林教授主编,分为上下两卷,上卷收录了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布哈林、尤金、米丁等人的文章;下卷收录的是东欧学者的文章,比如南斯拉夫实践派的彼得洛维奇、马尔科维奇的文章,匈牙利布达佩斯学派赫勒的文章,波兰意识形态批评流派科拉科夫斯基的文章,捷克人本主义流派科西克的文章等。俄罗斯学者卷由安启念主编,主要选取了从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的俄罗斯学者的文章。俄罗斯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并非一帆风顺,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哲学研究进入停滞阶段,到90年代末恢复过来的哲学学者们探讨的问题转移到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反思和对俄罗斯发展道路的探索上,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斯焦宾的《马克思与现代文明发展趋势》。日本学者卷由韩立新主编,主要收录20世纪60年代之后比较有代表性的日本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比如广松涩的《异化论的扬弃与物象化论》、内田弘的《作为文明的资本概念与自由时间》、涩谷正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编辑问题》等,日本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马克思主义流派,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研究明显不同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中国学者卷由袁贵仁教授和杨耕教授主编,囊括了国内大部分知名马克思主义学者的文章,有孙伯镤、陈先达、俞吾金、黄楠森、张异宾、张奎良、袁贵仁、吴晓明、杨耕等人的论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具有实践性,还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学者最大的贡献。

获得了第六届中国图书奖的《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评传》,系统评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以来直至当代的主要代表人物生平以及他们所解读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本《评传》共计四卷,每一卷所涉及的人物均按时间顺序编写,第一卷主要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同时还有追随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生和战友们所进行的革命实践及对其理论的发展,这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追随者包括:李卜克内西、倍倍尔、梅林、考茨基、普列汉诺夫等人;第二卷收人的是以列宁为代表的苏联和东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评传,分别介绍了他们的生平、事业和独特贡献,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创新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进人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列宁主义阶段;第三卷收录了从20世纪初到70年代,对以中国为主的东方国家共计14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包括毛泽东、周恩来、李达、胡志明等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进行评述;第四卷评述了活跃在20世纪初到20世纪80年代的欧洲和日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包括卢卡奇、葛兰西、河上肇、永田广志、涅德里科维奇、阿尔都塞等13位哲学家,这部分哲学家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阐释都有所差异,这是因为不同的国家面临的问题不同,这也恰好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虽然国内外对第四卷中这13位哲学家评价不一,对某些哲学观点的争论分歧也很大,但不可否认他们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人物为核心来编写是《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评传》的一大特点,这有利于澄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偏见、谬传和误解,也能够更好地激励我们在理论上继续进行探索与创新,坚定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信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诞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艾思奇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学者,他的一生都在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而奋斗。人民出版社推出的《艾思奇全书》(8卷)荣获了第一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该书收录了艾思奇各个时期的著作,比如艾思奇的经典作品,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路的通俗哲学读本《大众哲学》和新中国的第一本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还有不少艾思奇尚未公开发表的讲义、提纲和文稿,全书合计550余万字,是我们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的重要文献资料。就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地位而言,它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同样,获得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的《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分析》详细阐释了邓小平是如何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在创立和实践这个理论的过程中,邓小平又是如何丰富和發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列主义及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中篇是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若干问题的哲学分析,包括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和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论述;下篇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若干热点问题的哲学分析,包括对公平和效率的哲学思考、市场经济与人的发展等问题的哲学反思。还有刘林元主编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碑》(获得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一书,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胡福明称赞本书是“从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相结合的角度总结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进程的有深度的著作”。本书系2001年出版,恰逢建党80周年,亦可以看作是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80年的基本总结。毛泽东思想是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是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面向新世纪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性纲领。以上只是部分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获奖图书,这些著作在启发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更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旗帜,在新的实践、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定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勇气,敢于进行新的理论实践,才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萌芽、产生、形成和发展是一个过程,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的历史进行梳理和阐释,将马克思主义中的人物和著作置于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和对今天的意义。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史》和北京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分别获得第一届和第四届中国图书奖。许征帆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史》是我国较早出版的系统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来龙去脉’’的学术著作,分一、二、三卷,第一卷概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形成过程,包括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第二卷主要阐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发展历程,涉及对《资本论》各卷内容的概述和评价其理论贡献;第三卷总结了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的经验,进而论述在欧洲相对和平的时期和无产阶级政党普遍建立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广泛传播和发展。本书将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及马克思的军事、历史、文化等思想融为一体加以阐释,呈现出较为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史,可以很好地引导读者们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而黄楠森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将论述的主题锁定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上,编著出一套八卷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按时代和内容不同又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二、三卷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第四、五卷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国和苏联的传播与发展;第六、七卷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第八卷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国外的研究与发展。这些书的出版发行,对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教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建设,都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二、中国哲学类获奖书籍

中国哲学可分为中国古代哲学与近现代哲学。中国古代哲学包括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等。而中国近现代哲学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由学者对中国古代哲学研究所开创的学问。中国哲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独特的思想文化价值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总的来说,无论是中国古代哲学还是近现代哲学,儒、释、道都是构成中国哲学的主干、核心。其中,于两汉之际由印度传人中原后的佛教,历经两千多年岁月的洗礼,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并产生广泛的影响,逐步发展、壮大,最终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哲学。近年来,佛教哲学的研究成果获奖颇丰,得到学界的认可。如由南京大学赖永海教授主编的《中国佛教通史》(15卷)就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该书是海内外第一部完整的中国佛教史书,全书总计650余万字,从两汉时期佛教传人中国开始一直到1949年为止,时问跨度长达2000多年。此书的出版填补了中国佛学研究的空白,对中国佛学界乃至世界佛学界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再如方立天教授的《中国佛教哲学要义》,获得第六届国家图书奖。该书通过总论、人生论、心性论、宇宙论和实践论五编的专题论述,阐明中国佛教哲学问题的滥觞、论辩、演变与发展的历史轨迹,显示其问不同观点之间的互动进程,进而总结其哲学思维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规律。此书集中反映了中国学者对宇宙人生和修持实践的看法和主张,是不可多得的著作。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儒学既孕育了中华民族精神品质与文化气质,又承担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复兴的历史使命。复兴儒学,对推进当代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汤一介和李中华主编《中国儒学史》(9卷)就是旨在传承这样一种儒学精神,该书亦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本书共计450余万字,分为九卷:先秦卷、两汉卷、魏晋南北朝卷、隋唐卷、宋元卷、明代卷、清代卷、近代卷和现代卷,时问跨度长达2500年,从先秦儒家思想的起源一直到现当代的冯友兰、方东美、钱穆等儒学大师的儒学思想,为我们拉开一幅儒学从产生到发展再到演变的画卷,展现了儒家哲学在不同时期的思想、学派和对社会的影响,同时呈现了儒学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学派的交融会合,比如儒学与经学、儒学与道教、儒学与西学等融合发展。因此,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以系统的脉络和翔实的资料为我们介绍了中国的儒学发展史,更如汤一介在序言中所言,本书能够“启发我们用儒学的思维方式和人生智慧,在给这些思想资源以适应现代社会和人类社会发展前途新诠释的基础上,为建设和谐的人类社会做出它可能做出的贡献”。

如果说儒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那么中国古代经典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叶”。由著名学者、中央文史馆馆长袁行霈主编的《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在2018年荣获国家图书馆主办的第十三届“文津图书奖”。该套丛书遴选了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100部经典,如《周易》《尚书》《诗经》《论语》《老子》《庄子》《孙子兵法》《史记》等,不仅萃取精华、赋予新意、深入浅出地对其进行解读,更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套立足学术、面向大众的古代典籍普及读本。与此不同的是,北京大学著名学者楼宇烈先生根据其授课讲座的内容而撰成的《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一书,亦获第十二届文津图书奖。该书分上下两编,上编所论的中国文化的精神,是为了澄清百年来对传统文化的误读,传递并释放中国文化的价值,提倡“传统就是我们的原创”的主张;下篇所言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其目的在于强调面对世界文化价值多元的今天,如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如何树立文化自信、如何增强文化主体意识、中国文化如何走出等诸多“敲响警钟”的时代问题。同样,由北京大学著名历史学家庞朴先生将其讲稿集结而成的《中国文化十一讲》,获得第四届文津图书奖。其书既剖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核心思想文化,又发前人之未发的诠释太一、杂多、无玄、一分为三、火历等新式观念。可以说,该书勾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理路和逻辑,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理念做出的最为生动活泼而又通俗易懂的阐释。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并非单一化,而是呈现五彩缤纷的多元化。中国哲学亦非汉族所独有,实际上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肖万源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史》荣获第七届中国图书奖,该书是我国迄今研究少数民族哲学思想史较为全面、系统的第一部学术专著。全书共三编十七章,主要论述了蒙、回、藏、维吾尔、苗、彝、壮、满、白、傣等24个少数民族的哲学起源、特点及发展,重点介绍了少数民族哲学思想与儒学、理学、佛学等文化的关系,肯定了少数民族哲学的价值及其在中国哲学中的地位。但颇为遗憾的是,由于很多少数民族在古代没有文字,所以没有留下文献资料,导致这本书最终只介绍了24个少数民族的哲学思想。但本书的学术价值依旧很高,它填补了中国哲学史的空白,拓宽了学术研究的领域,尤其是对少数民族的民俗学、宗教学和文学等领域而言,本书都非常有参考价值。

三、西方哲学类获奖书籍

古希腊哲学可以说奠定了西方后来所有哲学思想体系的基础和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础,对于西方哲学来说,古希腊哲学就是其活水源头。苗力田先生所主持翻译的《亚里士多德全集》(10卷)是我国西方哲学翻译作品的标志性成果,获得第四届中国国家图书奖的荣誉。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全集收录亚氏的众多著作,按照学科分类分为十卷,包括逻辑学、物理学、形而上学、政治学等,其中蕴含亚氏本体论思想的《形而上学》收录于第七卷,对于进行西方哲学思想研究,这一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亚里士多德全集》十卷本的翻译凝结了我国一大批研究古希腊哲学的学者和翻译家的心血,而对古典外文典籍的翻译,对我们今天社会的精神文明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正如苗力田先生在《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一卷序言中所讲的那样,这是一个民族为开拓自己的文化前途、丰富精神营养所经常采用的有效手段,这也是一个不懈追寻、无穷探索、永远前进的过程。

米歇爾·德·蒙田是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哲学家,他自1572年开始,直到1592年逝世,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他坚持记录自己的智力和精神发展历程,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部《蒙田随笔全集》(上中下卷)。由译林出版社出版的《蒙田随笔全集》获得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本书共107章,各篇章的长短不一,其中最长的一篇也是蒙田最著名的一篇——《雷蒙·塞邦赞》,在这篇里蒙田问出了“什么是真正存在的呢?”之后,反思我们人到底知道什么?这展示了他深刻的怀疑论观点。蒙田还喜欢旁征博引古希腊哲学家和古罗马作家的论述,增加了随笔的文学趣味性,在法国的散文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400余年过去了,蒙田的作品在今天读起来依旧非常富有哲理性,而这本随笔亦如蒙田自己所说,是世界上同类体裁中绝无仅有的作品。

由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西方思想家研究丛书”获得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丛书第一辑是按照哲学家来进行分册撰写,一共九册,分别为《休谟》《康德》《卢卡奇》《维特根斯坦》《马尔库塞》《罗兰·巴特》《福柯》《哈贝马斯》和《德里达》。这一套丛书的每位作者都是国内研究该哲学家的专家学者,以哲学家本人的原著为基础,详细介绍了西方历史上这些著名哲学家非常重要的学术观点,比如休谟的认识论习惯原则、康德的三大批判、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马尔库塞的大众文化批判、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福柯的考古学、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学和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同时在忠实于原著介绍这些哲学思想时还带有作者本人对其精辟独到的理解。

2002年,叶秀山主编的“纯粹哲学丛书”系列的出版,对于中国的哲学界来说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系列书籍,并且获得了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本系列书籍之所以叫“纯粹哲学”,是来自主编叶秀山先生所倡导的严格学术性,回归到真正作为哲学的哲学研究中去。本系列丛书共5本,分别为《中西智慧的贯通:叶秀山中国哲学文化论集》《哲学作为创造性的智慧:叶秀山西方哲学论集(1998-2002)》《真理与自由:康德哲学的存在论阐释》《真理之光:费希特与海德格尔论Sein》和《归隐之路:20世纪法国哲学的踪迹》。叶秀山先生的文集《中西智慧的贯通》和《哲学作为创造性的智慧》,面向的是中哲和西哲的交汇领域;黄裕生教授的《真理与自由》是对康德哲学的重新诠释;李文堂教授的《真理之光》是对费希特和海德格尔哲学关系的解读;尚杰教授的《归隐之路》梳理了当代法国哲学的思想路径。这些学术研究不是简单地回到原著,而是力图发掘传统哲学文本与现代哲学思潮之问的摩擦、沟通与交融,整体研究都具有创新价值。总的来说,这套丛书对于中国哲学界具有指引学术研究返璞归真的方向性意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的《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14卷)将20世纪这100年来,中国哲学在西方哲学的冲击下如何创立、冲突、发展的过程进行了客观描述、评论和展望。首卷为导论,其余13卷分别为:《西方哲学在当代台湾和香港》《中国本土文化视野下的西方哲学》《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在中国》《分析哲学在中国》《后现代后殖民主义在中国》《现象学思潮在中国》《基督教哲学在中国》《实用主义在中国》《进化主义在中国》《实在论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康德黑格尔哲学在中国》和《唯意志论哲学在中国》。从分册主题可以看出,《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丛书展现的是西方各种不同的哲学流派在20世纪的中国本土进行传播和发展。本系列书籍的特点是,不仅有西方哲学流派与中国哲学的融合,还有持不同哲学观点的流派之间在中国本土进行交锋,比如孙尚扬和刘宗坤撰写的《基督教哲学在中国》一书,填补了基督教哲学在20世纪的中国输人、传播和发展历程的空白,但这一时期的分析哲学对基督教哲学也造成一定的冲击。本丛书对于推动21世纪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交流,推动中国哲学与世界哲学共同繁荣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其他哲学类获奖书籍

除了以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三大哲学类书籍主题之外,还有不少获奖书籍蕴含深刻的哲学思想,但并非以专业哲学学科的标准来撰写。相比前面三类,这部分获奖的哲学类书籍更偏重入门性和趣味性,也更贴近我们日常生活,可以满足很多对哲学感兴趣的读者们的需求。

获得第十三届文津图书奖的《哲学起步》一书,就不是传统以某一位哲学家或者某一个哲学体系来进行介绍的专业哲学书籍,而是邓晓芒教授面向非哲学专业的学生进行的授课内容整理而成的一本书。本书目的主要是引导读者们进入一段哲学思考,思考的内容即三大哲学基本问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也依据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开启我们主动思考哲学问题的道路。

以色列的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撰写的《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虽然是一部通俗的历史读物,但是其中蕴含赫拉利深刻的哲学性反思和他对人类命运的深切担忧。《人类简史》于2011年首次以希伯来文出版,中文版于2014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获得第十届文津图书奖。赫拉利在书中将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视为人类历史进程中最重要的三次革命,展现了作为“一种也没什么特别的动物”的人类,是如何构造了金钱、帝国和宗教这三类虚构的现实,从而将自己一步步送上神坛。正如本书的副标题所言,所谓的人类简史,不过是从动物到上帝的历史过程。赫拉利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呈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重大脉络,引导我们人类重新审视自身。

还有其他蕴含哲学思想的通识类读本也非常优秀,比如获得第十四届文津图书奖的《我的世界观》,收录了著名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关于人生、科学、宗教、政治等问题的论述,非常值得一读,展现了爱因斯坦豁达的人生态度,包括他对科学的追求以及他对和平的热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爱的历史》系第九届文津图书奖评选出来的优秀图书,伦敦大学哲学教授西蒙·梅在本书中回顾了2000多年的西方思想史中爱的哲学,揭示了历史长河中爱是如何一步步扮演成上帝的角色而剥夺了其人性的一面。这一切从《希伯来圣经》中的上帝之爱开始,经过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推崇的友谊之爱,再到基督教哲学中作为最高美德的爱,最后到近現代哲学中斯宾诺莎、卢梭、尼采、弗洛伊德等哲学家阐释的爱。本书对于我们规避对爱的误解和亵渎,重新思索爱的真谛很具有启发性。

五、总评

根据以上所评述的哲学类获奖书籍,从类型来看,有人物评传类,有经典原著类,有哲学史类,等等。其中,哲学史类的书籍是最多的,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佛学史、儒学史,等等。哲学史描述的是哲学思想的历史,不是简单的材料堆积,而是哲学思想有生命的运动和发展过程。我们要知道,哲学作为文明的灵魂和时代精神的总结,同时也在塑造着时代精神,离开了哲学史的哲学就像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从主题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类的获奖书籍最多,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现当代哲学家们的思考注人源源不断的思想资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们这个时代依旧生机勃勃,直到今天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哲学思想体系。就近几年的数据表明,通识类哲学读本获奖的数量越来越多,质量也越来越好,说明这些通识类哲学书籍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人民群众也乐于主动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回首新中国这70年来,哲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实属不易,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出版众多优秀的哲学书籍,凝聚的是中国哲学学者几代人的努力和心血。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突出、更加鲜明,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这三大思想资源的对话、互动与融合。我国的哲学工作,要继续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要继续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也是当代中国的哲学学者需要担当的使命和重任。

推荐访问:兼容并蓄 百花齐放 获奖 学科 透过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