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韩国河:永不满足的学术领航人

韩国河:永不满足的学术领航人

时间:2023-05-15 14:5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论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肩负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在治学中投入自己的兴趣与热情,做一名“好之者”已是不容易的事情。如果能以推进教学研究为己任,孜孜不倦乐在其中,永不满足而且激情常在的话,那就是求知的最高层次,也就是“乐之者”的境界了。

今天,我们所要走近的这位人物——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韩国河教授就是一位“乐之者”。他是院长,因而要领导好学院的建设与发展;他是学者,因而要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有所建树。双重角色让他不断超越。2007年年底,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成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韩国河获得了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同时还获得了中国历史学界的最高奖项——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在人生和社会的舞台上,他是一位永不满足的学术领航人。

广岛大学里的“苦行僧”

任何成就的获得,都离不开不懈的奋斗与刻苦的努力。韩国河身上的光环令人羡慕,但在他成功的背后,却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在日本广岛大学当“苦行僧”的经历。不过,正是这一经历为韩国河的人生埋下了成功的种子。

1997年,已经获得武汉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并且在日本研修过9个月的韩国河,第二次去日本留学,攻读他的第二个博士学位。与第一次到日本学习相比,韩国河这一次的身份发生了重大变化。1996年6月到1997年3月在日本留学时,韩国河是受国家人事部的派遣,作为公派人员在日本研修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因此他享受到了作为国家公派人员的良好待遇。但是,这次的情况不同了,他只是日本广岛大学的一名普通留学生

这种变化给韩国河带来了深刻的影响。1997年11月,在广岛大学的一次宴会上,韩国河的指导教官河濑正利教授问他:“你在中国已经有了博士学位,又是副教授,来这里留学是不是还要拿个博士学位呀?”河濑正利教授的语意直指韩国河的留学动机:国内已学业有成,留学恐怕是随便应付。现在回忆起这件事,韩国河仍很有感触:“我知道先生话语背后的潜台词是——你在国内什么都有了,再来学习是不是混日子?”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韩国河的心,他立即回答道:“我就是要再修一个博士学位!”

接下来,韩国河便开始了“苦行僧”般“三点一线”式的学习生活。生活的艰辛、研究的艰苦、创新的艰难,并没有削减他学习的热情。他深知,攻读博士学位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专业与理想,更是为了对自己寄予厚望的祖国和人民。于是,他牢记“认认真真读书,踏踏实实做事”的人生格言,努力着,坚持着,奋斗着,钻研着……抱定赤子之心,何惧独守寒窗?艰难困苦,玉汝以成。一年半后的1999年3月15日,当韩国河把论文提交上去时,人累得几乎要晕倒了。

“面壁十年图破壁。”那篇令人刻骨铭心的博士论文终于让韩国河拿到了文学博士学位。之后,河濑正利教授也对韩国河表示佩服:“韩国河,你是广岛大学所有留学生的一面镜子。”正是在日本的留学生活,让韩国河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学术涵养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这为他日后的事业奠定了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他用自己的学术自尊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而当年驻日大使馆给他的一项鉴定中,则郑重地写着“热爱祖国”四个字。

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

年轻是一种资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情怀可以让梦想飞扬,但年轻也会带来挑战。少了岁月的打磨,能否经受住考验则成了他心底的一种疑问。回国一年后的2000年,韩国河被郑州大学遴选为博士生导师,35岁的他成为当时全国文博考古界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

“河南是文物大省,号称地下文物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全国第二。郑州大学地处中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考古学科办不出特色或者没有一点影响,那就愧对祖先,愧对五千年的文明史。”韩国河如是说,因为懂得“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道理,面对外界的压力,他树立起必胜的信念——“踏实进取,不断创新,身体力行,永不放弃”。

了解考古学的人都知道,这一学科的生命力在于田野发掘。田野发掘的好坏既是学科发展的第一道门槛,又是鉴定所培养学生素质高低的试金石。从2000年开始,如何尽快建设一支有特色的田野发掘团队,成了摆在韩国河面前的一大难题。为了创出特色,经过认真调查研究,韩国河与同事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发掘。结合学术上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独立的田野考古发掘。幸运的是,这一决定得到了郑州大学教务处的支持,并获得了5万元的考古经费。正是利用这笔经费,作为国家考古发掘领队的韩国河顺利地开展了他的中原田野考古工作。为了能够在全国考古界树起郑州大学考古学科的旗帜,他不怕苦、不怕累,亲自奔赴田野挖掘的第一线。2002年9月至12月,韩国河带领学生在李大召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两年后,他不但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成为国家文物局项目的资助对象。在实践中锻炼自我、燃烧自我,这位全国文博考古界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也让他意气风发的青春在广袤的田野中绽放出最亮丽的色彩。

开了个好头后,韩国河趁热打铁,在自己最钟爱的历史学研究中继续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令韩国河感到欣慰的是,2003年年初,“中国古代文明与考古学”成为郑州大学“十五”“211”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终于可以做自己最想做的事了!”韩国河立即组织出版了“中国古代文明与考古学”系列学术著作。接下来,韩国河和同事不断加强与各级考古所、文博单位的联系,与外界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与研究的合作关系,如与北京大学合作研究教育部重大项目“汉唐陵墓制度研究”,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合作研究国家“文明探源”工程项目等。这一切都是在为申报博士授权点以及省级重点学科做准备。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郑州大学考古学获得了博士学位授权点;2004年,郑州大学考古学成为河南省省级重点学科。

“院长”与“史学最高奖获奖人”

史学界有一种说法:“有年轻的数学家、物理学家,但没有年轻的史学家。…‘中国历史学界最高奖项”——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第一、二届的评选结果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因为多数获奖者的年龄都在60岁以上。然而,2007年12月14日揭晓的第三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的评奖结果却改变了这种说法,因为刚满42岁的韩国河获得了这一奖项的三等奖。

韩国河近几年走过的历程,既是他个人学术生涯逐渐走向辉煌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作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带领全院师生实现学院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2005年,韩国河担任郑

州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时,学院的建设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韩国河并没有骄傲自满,相反,他清醒地意识到学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我们的研究还是一片平原,如申长雨校长所言,它充其量是一些丘陵,根本没有高山。”在这样的比喻中,韩国河有着明显的担忧,他知道自己要努力的目标是使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成为学界的一座“高山”。

单打独斗,犹如麻线放风筝;只有群策群力,才能有新的突破。作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的“领头羊”,韩国河有自己独特的思考,那就是牢牢加强团队建设,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支撑学科进步与学院发展。韩国河说,他把学院的师资队伍划分为“四个层次、一个集成”:第一层次集中了高敏、李民、戴可来等一批国内外的知名专家,第二层次主要是一些年过半百的国内知名专家,第三层次是一批年轻的学科带头人,第四层次是一批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一个集成则是指校内外的兼职教授。“只要这些人团结奋进,又保持好学术团队,就能为历史学院开拓广阔的发展空间。”韩国河说。同时,他还对团队进行了有效的整合,“把我们团队二、三层次人员的学科研究领域的方向凝练成一座座山峰”,韩国河相信,山峰多了自然会连成线,也就一定能成为名山。他说,院长和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就是把握好方向,胸怀全局,让学科建设的阳光普照在每一座山岗上。

作为院长,韩国河除了做好行政事务外,还一直坚持学术研究,他幽默地说:“我现在是院长,如果不关注自己学术素养的提高,天天忙于杂事,总有一天我会成为‘幼儿园的园长’。”的确如此,在同事的眼中,韩国河一直用“院长”和“学科带头人”两把尺子严格要求自己,对待工作和科研没有丝毫的懈怠。迄今为止,他出版专著9部,发表论文、考古简报等80余篇。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2项。他还被评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省级特聘教授”“河南省学位与研究生工作先进个人”“河南省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系统模范教师”。2007年,他获得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他带领的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也得以快速发展,2006年通过了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申报,2007年中国古代史学科人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责编:路 童

推荐访问:韩国 领航 永不 学术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