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以教育信息化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以教育信息化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时间:2023-05-17 08:1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势。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教育信息化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科技创新的内在要求。抓住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重大机遇,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总体部署,使教育信息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今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十年规划》),提出了未来十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三基本两显著”的总体目标,即: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教育信息化发展为职业教育发展带来新机遇,也带来新挑战。

一、教育信息化为职业教育带来的革命性影响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撑,是教育信息化需要着重加强的薄弱环节。”在发展教育信息化、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必须深刻认识信息化对于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带来的革命性影响和重要意义。

第一,教育信息化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力量。当今世界正处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正广泛而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信息产业已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国家的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信息技术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至关重要的基础力量。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与产业企业竞争力提高联系最紧密、对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贡献最显著的一类教育,也同样只有建筑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才能实现科学发展。因此,没有信息技术的发展,职业教育发展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本。

第二,教育信息化是改造职业教育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必然选择。教育信息化为职业教育提供真实的、仿真的教学设施或教学环境,让学生通过“做中学”、“做中教”,真正把教、学、做统一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专业知识、在岗位操作中提高专业技能、在生产过程中培养职业素养,大大提高了实习实训的效果,不仅有利于解决学生实习岗位紧缺和不足的问题,而且也有利于解决在真实环境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和生产问题。

第三,教育信息化是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教育信息化以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基本特征。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多媒体、超文本、远程信息传递、虚拟现实等手段能够提供信息时代的基本教育环境,实现教育资源的跨时空传输,为师资力量薄弱的地区提供优质教学资源与课程,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消除“信息贫困”。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可以进行学习,为实现教育公平、推进教育均衡提供有力保证。同时,通过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深度和广泛应用,推动教育内容、方法、手段、观念的全面改革和创新,充分发挥人的学习与发展潜能,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教育信息化是提升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信息素养是技能型人才必需的基本素养,也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只有掌握了现代信息技术,学生才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网络上的各类学习资料,增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可持续学习与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十年规划》是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行动纲领

通过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同时,通过建立平台、开发资源、优化管理、完善机制,依托职业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与岗位、教材与技术等方面的深度结合,逐步建设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推进构建我国终身学习体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中的重大意义。《十年规划》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确定了清晰的发展方向与思路,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行动纲领。

1.提出了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定位:“加快建设、有力支撑”

职业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需要着重加强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理念落后、投入不足、利用不够的现象,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与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十年规划》的出台,一是明确了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对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大意义,提出了通过职业教育信息化,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二是在“五大行动”中突出了职业教育信息化的资源建设、能力提升、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相关行动计划,将“加快建设”落到实处。三是通过有力的、针对性强的措施,保障职业教育信息化“有力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建设目标的实现。

2.明确了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转变观念、突出应用”

职业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内容不仅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还包括了应用开展、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内容。过去传统的教育信息化重在硬件投入,这种投入方式往往存在投入大、回报慢、回报期短的问题,浪费也较大。《十年规划》提出了“应用驱动、共建共享”的工作方针,围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以及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转变过于“重硬件,而轻软件、轻资源”建设的片面认识,确立以资源建设为中心来引导软件、硬件配置的指导思想,将教育信息化重点放在开发应用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上,确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建设原则,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水平。从整体上看,教育信息化总体是一个起步早、投入多、有明显进展的领域,但是,职业教育信息化并未对教育改革与发展起到明显的作用,教育信息化的革命性影响也并未凸显出来,其中最为关键的原因是原有的职业教育信息化重视了硬件建设,但忽视了资源的开发,忽视了资源的应用,忽视了资源的共享。

3.强调了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根本宗旨:“学生中心、提高质量”

“以学生为中心”是“育人为本”方针在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集中体现,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硬件、软件、资源都是围绕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的提高而建设的,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成果,通过多种信息化技术手段,改变课堂形式与教学方式,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改革师生之间沟通与互动模式,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尤其是突破传统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限制,建设仿真实训基地等信息化实训教学设施;突破传统的工学结合与顶岗实习的现实困难,建设实习实训等关键业务领域的管理信息系统,职业教育信息化为学生提供了支持学生、教师及员工自主学习与科学管理的数字化环境,颠覆了传统职业教育教育的教学方式,改进职业教育培养手段与管理途径,践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进一步强化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宗旨。

4.突出了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与重点:“改革体制、创新机制”

《十年规划》中指出,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政策环境和体制机制尚未形成,因此,基础设施固然重要,但如何更好发挥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功能和作用,实现职业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则需要相关的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要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开放合作机制,在这一合作机制中,“政府引导”是关键,但是“多方参与”则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活力所在,通过充分引入市场机制,融合社会资源与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在政府的推动与引导之下,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与资源筛选能力,突出职业院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资源需求,组织协调各级各类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等多方面力量多方互动,广泛依靠专业队伍和社会力量相结合的路径,因地制宜开发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提高资源的建设水平与利用效率。

5.确定了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实策略:“统筹规划、特色发展”

我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学校之间建设和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是教育领域同样存在“数字鸿沟”的客观原因。这一现状决定了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实战略必须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有基础,充分统筹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分地区、有规划、有步骤地全面推进,各个地区可以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和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路径与方式,在特色发展中突出公平、突出效率,提高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水平,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建设人人可享有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信息化环境。

三、湖南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有益探索

近年来,在教育部和湖南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根据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给合湖南“四化两型”社会和“数字湖南教育”建设的新要求,打造以“职教新干线”为引领、个人学习空间为基础的职业教育网络学习互动交流平台,探索“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的职业教育信息化新途径,初步实现了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1.探索了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新途径

《十年规划》提出要“采用引导性投入,支持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推广”。我们的做法是:

第一,企业投资搭建平台。以往,教育信息化建设主要采取“自己投入、自己建设、自己管理、自己维护、自己使用”的建设模式,这种模式普遍存在资金投入大、使用效率低、管理维护难等问题,为打破传统的观念,实现“方便用、用得起”的目标,我们决定向市场要技术,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由企业投资搭建平台和提供服务。从这一思路出发,2010年,我们引进华夏高科技产业创新奖办公室基于Web2.0和云计算等技术开发的,以个人学习空间为基础,以网络交互学习为重点,采用框架式结构和服务器集群建设的“世界大学城”网络服务系统,职业院校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取得系统的使用权,解决了信息化建设投资大,利用率低的问题。

第二,院校按需购买服务。按照 “校校建平台,人人有空间”的目标,各职业院校根据师生人数及教育教学管理实际,按需购买个人教学或学习空间,按标准缴纳维护费,建设以“职教新干线”为引领的院校机构平台群——湖南职业教育网络学习互动交流平台。到目前,已建设师生个人教学或学习空间30余万个。

第三,校企合作建设资源。一是与知名企业共建教学资源。组织职业院校与全国知名企业开发了12个专业的仿真实训软件,合作开发网络课程300余门,视频2万余个,为企业专家建立空间8500余个。二是建立大师空间,将他们的生产实践经验、技能绝活拿出来与职业院校师生共享。如株洲职业技术学院为全国知名汽车检测与维修专家朱军、湖南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为湘绣大师刘爱云等建立了个人空间,打破了师生与企业一线大师的时空界限,极大调动了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热情。三是开发技能大师经典视频。采用政府投入、学校组织、企业参与的方式,集中开发一批技能大师经典视频,将他们的独门绝活免费提供给职业院校师生教与学。去年,我省投入100万元录制湘绣大师刘爱云、湘菜大师许菊云、焊工大师杨卫东等十余名技能大师的技艺视频,免费提供给全国职业院校师生学习,对促进传统文化传承、独特技能保护和职业院校技能教学发挥了良好作用。

2.推进了以空间教学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新改革

《十年规划》提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近年来,我们将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当中,以基于网络空间的课堂教学为核心,积极探索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一是有效推动了课堂教学方式创新。空间教学打破了时空界限,广大职业院校教师积极探索表格教学法、3G实景课堂、企业专家空间互动等辅助教学新方式,在空间完成作业批改、启发引导、考试改卷、实践指导、学生能力拓展、学生心理辅导、教学资源整合等,师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即时交流,促进了教学改革,推动了教与学的有效互动,并更好地促进了教学相长。创新教学组织方式。利用空间教学,可以分类建立学习群组,同一堂课同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分组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空间资源进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可以利用视频素材等资源,进行虚拟现场教学等,大大丰富了教学组织形式。

三是极大地丰富了教育教学内容。一是极大地丰富了工作案例、教学素材。由于个人空间实行实名管理,且空间要在一定的群组内展示和交流,极大地调动了空间主人资源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了教师、学生、现场专家共建资源的良好局面,此前十分匮乏的企业典型案例、真实的教学素材得到了有效丰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省上传的资源中,典型案例有3万余个,教学素材有5万余个,使职业院校的教学不再局限于书本,不再局限于经验传授。二是实现了作业流程情景再现。建设个人学习空间后,30余万个空间主人上传了数万个形式多样的教学视频,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视频。特别是一些安全要求较高、操作难度较大的典型案例以视频的形式呈现,使边远地区和农村职业院校的学生也能看到现代企业的工作场景,解决了许多在课堂上、在校内无法解决的教学问题。三是大大促进了职业院校课程体系的解构和重构。随着空间教学的运用和推广,不少学校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图表化资源聚成的方式,构建模块式课程;有的学校以典型产品、典型工作任务或教学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单元;有的学校以作业流程为线索,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使广大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到课程改革中,职业院校课程学科体系解构和行动体系重构出现了突破性进展。

三是有效延展了师生教学时空。利用网络空间开展教学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打破了时空局限,课堂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师生教与学的交流由围墙内扩展到围墙外,已开始引发学生学习的革命。如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在海尔售后服务中心实习的学生,利用空间可与校内师生实时互动;中南工业学校教师利用学习空间指导、管理学生顶岗实习,使学生顶岗实习教学管理落到了实处。

四是有效促进了教学评价方式改革。开展空间教学,教学过程中的具体细节均有详细记录,学生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全程指导评价,实现了由终结性评价向全过程评价的转变。同时,在空间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评价学生,学生也可以评价教师,实现了由教师对学生的单一评价向师生相互评价转变。

3.推进了以信息化方式为主体的职业教育宏观管理机制创新

《十年规划》提出:“大力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支撑教育管理改革,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公共服务系统化、学校管理规范化。”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断创新职业教育管理机制,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第一,推动了职业院校办学水平评估机制改革。从2010年开始,我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已主要通过网络进行。一是充分利用师生的教学空间,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评估过程中,我们要求专家必须抽查学校师生的教学空间,通过空间了解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及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客观真实掌握学校教育教学的第一手资料。二是根据抽查教学空间和网上评审所掌握的情况,组织专家现场考察,时间由原来的5天缩减为1天,重点解剖网评发现的问题。这样改革后,被评学校负担大为减轻,且评审专家看到的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评审结果更加客观真实。

第二,推动了职业教育省级重点项目评审机制改革。一是专门开发了“湖南职业教育省级重点项目管理系统”。重点项目申报、评审、结果公布全部在互联网上进行。二是充分发挥了网络空间在评审中的作用。2011年的重点项目评审,采取学校自主建设空间或免费发放空间的方式,要求每一个重点项目建设一个专门空间。通过空间评审,专家不仅可以看到学校的申报材料,而且可以查看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的详细情况,抽查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同时,相同项目之间可以相互比较,确保了评审过程公开透明。

第三,推动了职业院校质量监管机制改革。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技能抽查管理办法。一是分专业建立技能抽查专门空间,将抽查标准、题库以及抽查的组织工作通过空间公布,增强了抽查的透明度。二是从今年开始在现场抽查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随机抽取学校部分学习空间,全面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三是充分利用空间互动交流。分专业建立专业技能抽查空间群组,教师和学生可以交流讨论技能教学及抽查的有关情况,确保了抽查工作顺利进行。

第四,推动了教师培训管理机制改革。近年,我们开发了职业院校教师培训与考核管理系统,改变传统管理办法,开始利用网络教学空间发布公告、检查、监督基地培训情况,汇总相关数据信息。培训基地在空间公布各类培训工作情况、监督教学组织情况。培训师在空间发布教学资源、布置批改作业。学员在空间撰写培训日志、完成培训作业、交流心得。这样就实现了对培训全过程的实时管理,切实提高了培训效果。◉

(编辑:金冉)

推荐访问:职业教育 教育信息化 改革创新 推动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