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铸魂: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核心

铸魂: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核心

时间:2023-05-17 13:2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东外的十办学年路程,是对教育本质进行探索和实践的十年路程,更是逐步铸魂的十年路程。东外十年教育探索最重要的成果可能不是培养出多少升入名牌大学的学生,而是逐渐清晰了自己的办学理念实践体系,即“铸出了自己的魂”。我认为这是现代学校发展和改革中首先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因为,一所有魂的学校才能承担更为宏大的历史使命。

一、素养教育的提出

我们遇见的教育的困难是全球性的。主要原因是,当教育被政治家们工具化、被心理学家们标签化、被教育家们技术化后,我们的教育就远离甚至拒绝了人作为一个生命主体自主更新的自然本质。当下,教育理论需要有重大突破,才能彻底缓解教育的焦虑与无力,这成为人类的希望。西方的认知建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脑神经理论、行为改变技术等,客观上说,都是细枝末节层面上的探索,也恰恰是阻碍西方教育回归人的生命自然的原因所在,中国教育界也在糊里糊涂地借鉴和模仿,是对教育理论探索本真的失范。

东外素养教育办学理念实践体系的提炼和生成,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对素质教育的深化、系统化、具体化问题,需要不同学校做出探索,提炼出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践系统,东外无疑是先行者;二是学校有了自己的“魂”,就有了品牌,有了学校文化建构的逻辑起点,也就有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发动机。三是在当前世界范围内对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陷进困境的时候,提出素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对教育者来说,“素”字便是生命所拥有的本质、本色,是教育者发现、锻造及拓展孩子各种生命可能性的潜能原点。对于学校教育来说,教育者需将孩子看做是具有“素”的品质的生命,而整个素养教育的目标,便是经由孩子的“潜能原点”来导引出他们成长的多种可能。

与张景彪校长数次的探讨和交流,使我对素养教育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所谓素养教育,“素”为先天的生理基础,先天的生理基础,是以“素”的方式存在的;“养”则为后天的教养过程。“素养”的形成,既需要先天的生理基础作为载体,又需要后天的教育抵达养成与提高。所以,“素养”一词更重视了后天的教育功用,其本身也包含了一种互动与对话关系,恰到好处地表述了“素养教育”的内涵。

首先,“素”字,从物件(如草编)最基本的生活价值出发,将素养教育的针对原点即“素养”所指,拉回到了每一个孩子的生命潜能、天赋特质这一基础之上,从而将整个素养教育的基本视角确立到了孩子的生命根性之上,并以促进孩子潜能禀赋的发展锻造为教育内容和目的宗旨。也许法语和英语都一下子无法翻译出“素”的深刻内涵,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回归到生命的原点,高度尊重学生作为一个生命自身客观与生俱来的自我更新的本质和客观。

其次,“养”字,从先祖古人最日常的生活活动(如放牧)出发,将素养教育的方式方法即“素养”的养成法则,与生命成长的阶段性、持续性、渐变性、内化性相结合,指出了构建素养教育的教养法则与教养方法需要根植于生命成长的诸多规律和基本特性,从而摒弃了功利主义教育理念下的急功近利、目标割裂和规律悖逆。

再次,“养”字所蕴含的放牧意象,为我们区别“素养教育”“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口号下的放任式教育,提供了最佳类比视角:应试教育可以看成是“圈养”,教育者对学生的成长束缚过多,且无视成长天性及规律;目前四处开花的素质教育实践则多倾向于"放养",以自由散漫、放任无引导为特点;而我们今日构建的素养教育,则是回归“养”字原初本义的“牧养”——放手不放任,管理不管束,宽容不纵容,得法不拘法。为所当为,止于当止,有大智慧,有大情怀。这种牧养式的素养教育,遵从了学生的成长规律,顺应了学生的能动特点,发挥了学生的生命能量,又体现着教育者的引领职责和协助作用,使学生的发展有方向,无框框;有底线,无上限;有起步,无终点。

二、素养教育理念实践体系的生成方法

办学理念的形成并不容易,东外素养教育的提出至少注意了几个方面:一是生成性。在实践的土壤上生成。只是导入一种理念,我想不会有生命力,最好的办学理念是在自己这片土地上生成、提炼出来的。二是体系性。如果停留在一句口号上,办学理念就会变成形式主义,只有将理论和实践打通,变为领导学校各项工作的纲领体系,才能称之为办学理念;三是科学性。主要是指充分论证其是否完备、充分、科学、内洽。四是针对性。办学理念不是拿来说事的,而是用来指导实践的,实际上也是教育的价值观建设,提出素养教育,至少解决了几个基本价值观问题,比如:我们培养怎么样的人,我们怎样培养人,我们的教育原则是什么等等。

在学习和参与研讨素养教育理论实践体系的过程中,我注意到“铸魂”的方法论问题,综合使用各种方法论使其变得可靠。比如,中心控制法,正强化法,螺旋式上升法,系统工程法,逻辑推演法,验证法等,而这些法则的运用,是一个很细致的工作,由于注意了这些方法论的支持,使得抽象出来的这套体系,显得较为科学和完备,尽管还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实践的不断深化。

由于具有科学的推演和实践的验证,素养教育最值得一提的是四个价值指向:

定位: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唤醒学生——解放学生。

目标:东外的教育价值应当是明确的,那就是培养一代内心强大、人格健全、具备深刻文化内涵的、有智慧的一代新人,这不仅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高等学府的自主招生条件一致,甚至与世界范围内的理想教育模式“博雅教育”的目标也是一致的。

内容:引导生成出素养德育、素养文化、素养课程教学、素养管理、素养校本课程等板块,并自成体系。

对象:全体学生。

教育的理想在于建立类似体系,发挥体系的力量,是素养教育理论实践体系生成的最重要的立足点。

三、素养教育归根结底是一种文化

归根结底,教育做到最高层面就是做文化,以文化育人。东外的素养教育实践,更多地把理念转变为独特无可复制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课堂课程文化、管理文化等。比如管理文化中“鹰一样的个人,雁一样的团队”,印象非常深刻,一滴水只有融进大海,才会有不竭的生命,一只大雁只有飞入雁阵,才会有成功的迁徙;再比如校园物质文化,创建中国第一所桂花园学校,也就是说创建一所有香味的学校,香味熏陶人的灵魂,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创造。

从某一种意义上说,创建学校文化体系,形成一个有效、宜人的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对于中国的学校来说任重道远。另外,关于理论实践体系,关于学校文化的架构,并非一天半天能完成的,因为这些都需要不断积淀,不断完善,不断充实,不断深化。

(林格,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100000)

推荐访问:核心 改革 学校 发展 铸魂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