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佛法内外的家国情缘

佛法内外的家国情缘

时间:2023-05-19 13:5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情悟五台山》是用北路梆子与五台山佛教音乐这两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演绎五台山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全剧将北路梆子慷慨激昂的风格与五台山佛教音乐相结合,讲述了一段感天动地的故事。

忻州市是山西省文化资源大市,境内的五台山不仅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而且是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更是著名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抗战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五台山一批爱国进步僧人走出经堂,破除戒律,参加了自卫队、武工队和区小队等抗日武装,“ 僧人抗日自卫队”成为活跃在五台山地区的一支特殊抗日力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反映五台山僧众抵御外侵的《情悟五台山》便是根据这一历史时期的事件和人物创作的。

《情悟五台山》讲述的是抗战时期,医科学校女学生甄梦被日本兵强暴,含悲到五台山洗垢庵出家为尼。男友治平寻至,甄梦自感污垢拒不相见,随后治平在五郎庙出家为僧,参加了党领导下的“僧人抗日救国同盟会”积极投身革命。洗垢泉边,治平鼓励甄梦挺起胸膛,抗日救亡雪污垢。甄梦救治伤员,深得军民爱戴,重新焕发青春。治平参军奔赴前线,胜利之日却牺牲战场。甄梦强忍悲痛,虔诚地为治平、为国家、为民族祈祷胜利和平。

编剧俞立华用一个“ 情”字,最终将其令人信服地融汇于两位真实可信的戏剧人物身上。戏剧评论学者赵卫分析,男主人公治平,他既不忍于恋人被强暴,不忍于自己蒙屈辱,更不忍于民族国家之危亡,毅然拿起刀枪,挥动五郎大师的金刚棍杀向战场,杀敌灭贼,保护和平,自然也是护国护法之金刚力士。而女主人公甄梦则在治平开导与安排下,成为医生,为抗日军民疗伤治病,让她从个人悲愤的阴影中走出。而老师太则从佛家的理念出发,“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予以鼓励。在此,爱国主义与佛家理念得以有机统一。

戏剧作品的第一要务是塑造人物形象。该剧两位主演,一位是成凤英,一位是李建国。成凤英扮演甄梦,她是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奖得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忻州市北路梆子戏剧研究院副院长、北路梆子一团团长;李建国扮演治平,他是特邀主角演员,山西省首届二度“ 杏花奖”得主,山西省晋中青年团业务团长。他扮相英武俊美,尤其在唱腔方面,音域宽广,韵味醇厚,真假声结合浑然天成,运用自如,在晋剧舞台上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鲜活形象,有“ 晋剧第一小生”的美誉。特别是成凤英的表演炉火纯青,不愧为“梅花奖大家,她以专业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表演创作,与编剧、导演、对手戏演员相互切磋,不断捕捉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风貌,超越自我,成功地在舞台上塑造了一位僧俗女性艺术人物形象。

《情悟五台山》也是该团继推出夺得文华剧目奖的《黄河管子声》之后推出的首部大戏。唯美的舞台、恢宏的音乐、大气的制作、一流的主创人员,使得精彩和好看也就自然成为题中应有之义,两部大戏都是挖掘忻州地域文化资源,并为传承地方剧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演出再次成为忻州市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磅之笔。近日在“第二届全国戏剧文化奖”调研中,荣获原创剧目大奖、编剧金奖、最佳演出单位奖等七个奖项。

忻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义青表示,一定要加强改革创新,多出精品力作,以好作品赢得市场空间,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一定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力推动文化事业与产业繁荣发展、跨越发展;要对北路梆子剧团及文化战线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促进忻州市文化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专家解读

杜高

历任上海共青团《新少年报》文艺版主编,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政文工团创作组长,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创作组成员,文化部艺术局剧本创作室成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剧本创作室成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戏剧出版社总编辑。

晚上看了一场很有感染力的演出,是一场很完美的演出,很少看到一场戏观众对演员的每一个唱段反响都那么热烈,这是由衷的感情。一种什么情感呢?一种宗教的情感。我们的现实生活需要宗教的感情,需要这种圣洁、纯净、高尚、人道的情感,所以这就把观众打动了,因为演员传达了这种情感。不仅仅是因为唱词好,演员唱得好,这个戏,它的新意在什么地方呢?整个作品的立意极好,作者把一个不可捉摸的世界,让我们每个人结合神性与生性,感受宗教的纯净、圣洁、人道;感受人的善良、纯真、勇敢。在这点上,佛性和人情原来是可以在一起的,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新的主题,如果编剧再提高的话,我以为所有的情节都要围绕着这个主题,这个情节就完整了。日本人不是这个戏的任务,这个戏就是从宗教怎样来救人,不管你是敌人还是什么人。从宗教怎么来,战争跟宗教是对立的,宗教是反对杀戮,反对流血,反对残暴,但是这个戏又选择了这样一个在抗战时期,又把这个真人的现实情感,它的民族情感联系起来,所以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遥远的世界和现实。祝贺你们,我是被感染了。

谢柏梁

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生导师。

夏天,我是在五台山过的,在写《杨七娘》。当时呢,在五台山时就想:这么一个中国的佛教圣地,世界佛教圣地,佛教文化最早传承地之一,最大的佛国之一。可除了这些之外,心中还有期待,还有遗憾。昨天晚上,这样一种期待,一种遗憾,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补足。那么五台山的精神是什么?我想除了佛教本身之外,还有世界文化遗产和中国文化遗产等诸多精神,还有一种僧人爱国这种精神特别宝贵。因为写《七娘》,所以我研究了很多杨家将的故事。所以昨天戏中杨五郎一出来我就觉得这个太妙了,好得我甚至觉得后面不足,后面的淡化,治平的参军,我觉得把他放在僧兵和八路军有机的结合,让戏中戏再延续下来是不是更有意思?那就是武僧救国了。如果能把武僧救国和他后来的想法与杨五郎的那些想法关联起来就更加动人了。另外一个板块是女尼也要救国,是不是在后面治平受伤,女尼来救,来医治,如果这两点写足了,我想在中国戏曲史上它有意义。中国戏曲史上一个大的戏剧类型是佛教剧,宗教剧。它们的类型往往是普度众生,往往讲的是四大皆空的东西,这很重要,也是他们的文化要旨。可是这一部戏的特点就是因为增加了武僧、文尼和医尼,如果把他们写足,我认为在中国戏曲史上,它有一个新面孔,有一个新的特点。我们一直觉得这个不是终点,是起点,从这个新的平台的起点出发,这个戏最终做到在中国戏剧史上整个传播过程当中,发展当中,有我们的一席之地。我想来想去,还是要在武僧跟医尼、女尼,他们跟中国之爱国精神结合在一块儿,这是这出戏的亮点,也是这出戏的精神,也是这出戏未来的曙光之所在。

曾献平

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长,戏剧文学家、编辑家

大家谈得很热烈,因为剧好、戏好,所以大家就想要抒发自己的感情,证明大家引起了共鸣。非常强烈,也很能震撼人心。提了这么多意见,就是希望这个戏能再提高,我觉得这个戏是有可能成为一个传世之作的,因为什么呢?它确实跟几十年来的戏不一样,我们很少看到有这种真正正面把佛教、把佛学搬到舞台上来。所以我想说这里面有三条你们做到了,也就是说在目前戏剧创作理念上你们做到三个颠覆。第一个颠覆,颠覆了长期误导的历史史实,这点非常重要。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全社会的甚至是全人类的。你们用一个侧面,通过尼姑、和尚颠覆了长期被尘封的历史;第二个,颠覆了长期以来单一僵化的舞台呈现。为什么刚才说了有这么多人喜欢看,能够引起共鸣呢?因为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在学佛,在个人信仰缺失的现实社会里,人们在努力寻找这个精神寄托,宗教信仰。所以这个戏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尤其在舞台上,这么大个佛,一拉开帷幕,呈现在舞台上,确实给人面貌一新,颠覆了长期以来单一的舞台呈现;第三点,颠覆了长期被误导的认为佛教就是消极出世的一种佛学理念,这个很重要,因为真正意义上的佛教是积极救世、入世的。这个俞立华,我不知道是否学佛学的,那年我们一块儿去西藏,我看她是有一定功力,有一定功夫的。

这个戏看到的所谓佛学,它是积极入世的,它是有作为的,甚至感情也不能泯灭,禅宗为什么能在中国这么风行?也因为它后面的改革,你可以不到寺庙,你可以在家当居士,所以它能够深入人心。这个颠覆了长期的消极出世的错误理念,很有现实意义,我们都很兴奋。我看了这部戏后,我是积极支持、大力支持的,因为它写得很好。我看过很多俞立华的作品,文笔很好,女才子啊!

方掬芬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儿童剧表演艺术家

我看了之后我笑了,这才是佛教,四大皆空,因为办不到所以才需要一个过程。我没当过尼姑,明明是假的,违反人性的,违反人情的,只有压制,这一点我是特别赞成。戏好玩儿戏就来了,所以我就觉得在这一点上写得合情合理,想着就是说佛教啊,应该是跟人情人性都挂上勾啦,不但觉得这个戏好看,而且扎实,扎实就觉得可信。我不大懂佛教,我就是觉得作为一个人这样去当尼姑和尚值得!说个闲话,这样的尼姑我也当当,就这一点很了不起!最后的上战场和最后的留在五台山,事实上,在那个特定的情境下,你不杀生你就是人吗?你就是佛吗?我觉得那样就不是佛教了,就没有人情了,我觉得这也是很了不起的!

我个人非常赞成,一片童心来看戏,说错了也别怪,我祝贺,我赞成。仅供参考吧。

颜振奋

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原中国戏剧家协会书记处书记,戏剧评论家、编辑家,历任《剧本》杂志主编、中国剧协书记处书记。

大家提了几点小小不足的问题,我说说这个戏比较出色的地方。我在看过几乎所有戏曲里面没有看过“戏中戏”的方式,其实这个戏是一个很现代形式的,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戏曲,这个“戏中戏”的结构,就是说五郎六郎在那儿唱,一群武僧在下面看,这个场面很出色。很遗憾就是为什么这个结构方式没有贯穿下去,比如说,最后女主角对亲人的伤心呐,感叹呐,到最后她的爆发,是不是最后再看这个戏,同样的戏还可以有“戏中戏”,我觉得这个形象会更有特色。进了空门了,我真是万事皆空了,这是四大皆空吗?万事空不了,只是对一个人物一个阶段的状态。戏中的人物直接和观众的心交流才会有共鸣,这个人性、这个佛性就是这个戏的共鸣点。

推荐访问:佛法 情缘 家国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