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民族语译制为促进民族间的社会进步发挥作用

民族语译制为促进民族间的社会进步发挥作用

时间:2023-05-20 12:55:1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少数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中祖先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民族语译制工作从精神文化层面促进了民族间的沟通交流,提升了民族之间的道德文化建设,加强了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推动了民族语言创新以增强沟通活力。同时民族语译制工作贴近少数民族群众的日常生活,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进步、社会生活观念的更新、经济的发展,为促进民族之间的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增强了民族情感的认同,实现了民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

民族语译制开端于上世纪50年代,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民族语译制工作更加受到重视,译制作品数量逐年增加,译制影片质量在逐年上升。以笔者所在单位甘肃民族语译制中心为例,自2009年至今,历时9年完成了300多部影视作品安多藏语“数字化”译制。在完成每年规定的30部电影故事片、10部电影科教片的任务后,本中心仍在努力开发技术和人才资源。近年来,还新增译制裕固族语、哈萨克语、蒙古语等影片,为生活在偏远牧场、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的农牧民送去“精神食粮”。开始译制国内外院线影片,如《天降雄狮》《捉妖记》《蒸发太平洋》等。惠及了安多藏语片区(青海、甘肃、四川阿坝)人口近280万人,接近藏族总人口的44%的广大牧区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民族语译制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中的特殊成员丰富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译制产品中的影像和语言也便于少数民族受众了解发达地区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对刺激当地文化、经济发展具有明显作用。然而,互联网的发达极大地丰富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活,也为影视译制提出了挑战。

1、提升了民族之间的道德文化建设

斯坦利.J.巴伦认为“一个文化的价值和信仰的构成在于它的故事是如何讲述出来的”。影视剧作为叙事媒介,在叙事过程中建构的社会文化风貌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个人素质的提高,不只是单纯的智力和能力层面的问题,在更大的程度上还是思想道德层面的问题。观看影视剧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文化娱乐方式之一,也为其了解中国和世界各国文化提供了平台,成为传递价值观和思想趋向的渠道。影视剧民族语译制一方面从心理关照的视角满足了少数民族群众影像消费的诉求,另一方面又增强了主流文化对他们的吸引,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奋发向上的热情,塑造民族间团结友爱、互相协作的道德观念。

2、加强了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

在影片的译制过程中,讲述一个好故事的前提,是要求配音演员积极钻研民族语言、打好民汉双语基础知识,同时具备良好的双语理解能力、丰富的民族语词汇储备和较好的文学素养。在译制的过程中注意语言魅力的细节、巧妙使用少数民族的各种谚语、民歌词汇等,增强少数民族同胞的民族情结,要有高度的责任感。针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接受程度,民族语配音演员在台词转译中要讲大众喜欢的、通俗易懂的话,平中见奇;配音演员自身的思想要活跃,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在专业技能方面,配音演员也需学习表演艺术,努力和原片的风格靠拢,还原电影的原有色彩。“以声传情,以声带人”,观众看后如临其境,才能获得艺术享受。基于此,甘肃民族语译制中心在加强配音演员参与各种培训的同时,自身还是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实习基地,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实践经验。甘肃民族语译制中心以自身专业资源为生发地,不仅通过译制影片将汉语地区的主流文化输送到少数民族地区,同时也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影视翻译人才,使文化观念扎根少数民族地区,增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思想团结。

3、推动了民族语言创新以增强沟通活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为民族语影视译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要创新、要发展,从而推动民族语影视译制的大繁荣。要做到这一点,少数民族群众也需为适应新媒体时代环境变化主动寻求变革,改变思路,丰富语言用词。

甘肃民族语译制中心双语导演多吉在其译制电影过程中曾表示:由于现代网络语言的冲击,出现了许多新名词,而安多藏语中并没有如“酷”、“秀”之类的词语,配音演员只能挑选与之相似的词语来翻译,以达到语境完整的目的。一部优秀的民族语译制片,既要体现出汉语的意蕴,又要表达出少数民族语词的特点且准确传达影片意图。层出不穷的新词汇给翻译人员带来了一些困惑,在没有完全匹配少数民族语言的情况下,对于观众,影片的整体效果极有可能会打折扣。因此,让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了解掌握当今社会最新的网络语言、科技专用名词等,不能只靠汉语的音译,或者相似词语代替,民族语言同样需要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这样,才能赋予古老的民族语言更顽强的生命活力。

在将大型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译制成安多藏语影片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近年来流行的新词汇,如“航空母舰”。导演考虑到,对于上过学有文化的藏族群众来说,翻译成“妈志(音译)”较便于理解。“妈”是母亲的意思,“志”是指船、舰。但是对于广大的牧区群众来说.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有很多人不识字,即使翻译成“妈志”,也无法理解含义。考虑到这个问题,就翻译成了“飞机能飞起来的大船”。这样,对“航空母舰”没有概念的少数民族群众就能根据描述进一步理解影片形象了。

少数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中祖先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少数民族后代是本民族文化最好的诠释者,只有他们把祖先的优秀语言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才能使这一伟大的文化宝藏永远蕴藏下去,本民族自身的素质在新时代才能得到有效提高,不断扩大影响力。

民族语译制有利于塑造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语言平等的观念,丰富少数民族同胞的文化生活,更有利于促进社会安定和谐,为促进民族文化认同、维护民族团结作出贡献,在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民族语译制工作贴近少数民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从精神文化层面促进了民族间的沟通交流,深化了民族元素,增强了民族情感的认同,实现了民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更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进步、社会生活观念的更新,是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谋福祉、添幸福的一项具有实际意义的重要工作。

推荐访问:民族 译制 发挥作用 社会进步 为促进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