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二等奖作品及点评

二等奖作品及点评

时间:2023-05-29 12:2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点评

这幅行书获奖作品,是陈梓婷同学节临元赵孟兆页《赤壁赋》,一个只有13岁的学生能把行书临得如此到位,实在令人刮目相看。通篇来看,此幅作品很具文人静雅之气,可见书写者具有一定的书写功底。此作字法优美洒脱,用笔圆润灵秀,结构端正匀称,较为全面地展现了“赵体”行书的风格特征。此幅作品章法很新颖,落款很讲究,具有“一枝独秀”之美。书写者用打格的形式书写,加大了书写难度,但书写者在书写过程中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均能冷静处理,通篇把握得游刃有余,实在难能可贵。但美中不足之处,就是有些字法结构欠妥,用笔略显草率(如“斗”、“横”、“酒”字),书写技巧有待提高,望作者应在以后书写当中注意。

(特邀点评:高昂)

点评

从这幅隶书中堂作品中,可以看出书写者是从汉碑入手,又得清代隶书名家伊秉绶三昧,古意盎然之气在整篇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笔者认为,伊秉绶隶书的最大特征是横画挺直,不作丝毫矫饰,又因以篆法写隶,将篆隶拙朴雄强的精神融为一体,故风格峻爽,气势磅礴。整体来看,书写者还是能较为准确地把握以上几点,隶书字形、结构能书写得很准确,用笔也很稳健、不张扬,温润华滋中略带苍涩之美,实在很难得。不足之处是用笔欠果断,整体感觉稍微平正,有些字的线质略显呆板(如“沃”、“原”、“凝”字)。希望作者在以后书写过程中,多多留意,在娴熟果断中,去分析和研究古人最经典、独到之处。

(特邀点评:高昂)

点评

高飞翔同学的这幅作品让人为之一振,作品虽然尺幅较大,但整体上还比较统一,这是难能可贵的。就作品而言,该作者在北魏碑帖上下过很大的工夫,而且有扎实的基本功。用笔上干净利落,线条扎实沉稳,结体上较平稳,字形大小匀称,这是这幅作品值得表扬的地方。需要注意个别字形的空间布白和收放关系。作品的正文整体统一,需要提出的是落款的字形偏小,线条偏弱,这使得款字和正文不够协调,给人以头重脚轻的感觉。希望小作者在以后的学习中多思考、勤动手,以期取得更大的进步。

(特邀点评:程志宏)

点评

李浩洋对联作品取法赵之谦,采用上下款的形式,位置安排得比较妥当;字势雄强、大气,整体掌控能力不错;线条简洁、果断,赵字风格已经初具端倪。用正体字(楷书、隶书、篆书之类较规整的书体)创作对联,字与字的大小差别不能过大,作品中“势”、“天”、“岁”字可稍调小,“留”字可写大些。上联的“裹”字中竖断开的写法不知所由何来,还是不断开为好。(南朝《瘗鹤铭》中有此写法。)落款的小字比正文稍弱,还要勤加练习。

(特邀点评:胡海成)

点评

黄嘉鸿同学所临习的此幅米芾尺牍作品,基本上把米字的特点把握住了,行笔畅快,轻重缓急中富于变化,这点是值得肯定的。米芾的尺牍作品和他的诸如《蜀素帖》、《苕溪诗帖》又有不同。尺牍的尺幅小,内容少,多为书家即兴书写而得,所以这些作品的变化更为丰富。作者在临习时要更加注重作品的创作背景,这样才能对不同的尺牍作品有更深的体会,而不会只得其形,而失其神,要对单个字和字与字、行与行之间进行比对,掌握行书的结字和章法的关系。希望黄嘉鸿同学能够一以贯之,再接再厉,取得更好的成绩。

(点评:蔡维)

点评

此柳体楷书中堂,用笔严谨精细,棱角分明,提按适度,轻重有力,其中钩画写得很见神采。结构端正瘦长、中宫紧缩,较好地掌握和表现出了柳体的用笔方法和特点,基本具备柳体楷书面貌和神韵。其中“之”、“鱼”、“管”、“敖”、“益”、“征”、“然”等字尤为精彩。章法上,正文和落款整体协调。应该说是一幅比较成熟的作品。问题有三:一是字的大小未能统一。其中笔画多、字形大的如“说”、“体”、“过”、“筋”等在格子中略嫌肿胀,而“作”、“于”、“所”、“士”、“以”等笔画少、字形小的字则过于细小,对比较大。注意利用“实缩虚放”的原则来控制。二是提按过程中提笔处力度略有放松。比如横画的书写,提起了笔,但是笔力弱了许多,与其他笔画力度不相对应。三是结构中收放把握欠准。左右结构的字应注意左收右放,上下结构的字应注意上紧下松。作品中左右结构的如“胶”、“饿”、“后”、“拂”、“于”等字,右边太过收紧。上下结构中“声”、“患”、“忧”上边略嫌宽大。

(特邀点评:纪松)

点评

李雯玥条幅作品取法《张猛龙碑》,运笔娴熟、大胆,作品很大气,线条质量还不错,“月”、“关”、“万”、“龙”、“城”字尤其出彩。若说不足,从作品来看,首先作者对《张猛龙碑》个别笔画的观察及理解,还有所偏差。如“汉”、“飞”、“度”的撇画,中段不应该是折转,而是圆转,折转显得很生硬;“秦”字的撇画、“明”字竖钩的竖部,写得肥大,稍瘦为好;“使”字的捺画中段的形态不是上拱的弧形,而应该是下凹的弧形。其次,在结构上,作者还需作进一步努力,作品中“教”、“胡”等字的结构都可再推敲推敲。另外,作者在落款后面用了两个内容相同的名章,大可不必,结合正文的雄浑、厚重风格来看,用第一方白文印比较合适,第二方可去掉。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作品第二列的“还”字,在撇提的末端,实际上还缺了一个点,这估计是由于字帖的漫漶造成的。

(特邀点评:胡海成)

点评

10岁小同学陈润琪的这幅作品值得表扬,且不说年龄,单就这幅作品取法上也是令人佩服的。看得出小作者对褚遂良的楷书涉猎极深,除了对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有较深的临习外,对褚字《阴符经》也有深刻的体察和临习。这幅作品在用笔上也基本掌握了褚字轻松自然和飘逸秀美的用笔特点,点画用笔肯定,轻重变化错落有致,笔势也较连贯;结体上较宽绰,字形平稳。需要注意的是,在创作作品时要注意整体的把握,如果是以《雁塔圣教序》为主,那就要追求圆润秀美的用笔特点,当然字形上会较修长;如果是以《阴符经》为主,就要追求点画的斩钉截铁和结体上宽绰舒展的用笔特点,另外笔画的粗细变化较大。所以希望小作者能够就某一家的某一个帖进行深入分析,这样作品的风格才能统一。

(点评:蔡维)

点评

梁艺宝同学的这副对联写得比较大气,格局开张。作者年龄不大,用笔却颇为老辣,想必学习书法有一定的时间了。作为一件作品,最重要的是整体要体现出一种气象,就是要“从大处着眼”,或者婉约秀美,或者大气苍茫。有了整体的格局后,就要对作品中每个字的笔画、结字进行推敲,这就是要“从小处着手”。梁艺宝同学“从大处着眼”这点做得很好。下一步学习时要注意“从小处着手”,比如作品中“平”、“马”两字的结构就值得再推敲。另外提一点希望,就是在今后的学习中,要选一种自己喜欢的碑帖做深入临习,对传统的学习越深入,将来自己书写作品时越能够得心应手,也就是俗话说的只有“根深”,才能“叶茂”。

(特邀点评:杨勇)

点评

林美璇同学的这幅楷书条幅,整体看来,字的大小、笔画的粗细都比较协调,章法的安排也较为合理。字数较多的作品,书写起来难度在于整体的协调,个别几个字把握不好就会影响到整幅作品。在这点上,林美璇同学把握得很好。在下一步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字的结构,尤其是注意字的重心,如作品下端的“氛”字,有倾倒之势。同时,“简”、“缘”等字的结构还可以再完善。此外,正文是楷书的作品,落款的字用楷书绝对没有问题,而且林美璇同学的落款与正文是比较协调的。设想一下,落款的字如果用行书,可能会使整幅作品生色不少,但前提是对行书要进行深入的学习,千万要避免“笔画连起来书写”就是行书的错误认识。

推荐访问:点评 作品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