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苗苗长大了

苗苗长大了

时间:2023-05-30 18:3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最初认识李羚是在影片《苗苗》中,那部影片给我的印象很深。当时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的文化生活还处于十分单调的年代,人们在渴望了十多年之后,终于又看到了反映教师题材的影片,异常兴奋。我也和当年的年轻人一样,被那样一位美丽、善良、热情,有理想的青年女教师的形象所吸引,那种感觉自然是难忘的。

再次认识李羚是2004年元旦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参加由中国侨联举行的茶话会上。她风采依旧,还是那么漂亮。一件素美洁净的缇花上衣,一头乌黑亮丽的卷发,一双美丽传神的眼睛,与在银幕上一样,顿时让人眼前一亮。席间,许多人凑过去与她合影,她的态度非常认真。

2004年,李羚获得了“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的称号。这是建国以来中国文联、中国人事部首届颁发给文化艺术界个人最高的荣誉奖项。她便有机会被中国文联列入了《光明日报》文荟版《名家剪影》的报道范围中,于是,在西藏饭店的唐宫我采访了她。

当她把名片递过来的时候,我看到了她那一笔好字。看得出,她对待每一件事都是极其认真的。因我们同是中国致公党党员,交谈起来就有了更多的话题。她平静的神态,热情的语言,真诚的表白,朴素的衣着都反映着她内心的平实与坦然。

上世纪70年代末,李羚在话剧处女作《未来在召唤》中表现出了她的艺术才华,电视台播映后,引起了谢铁骊、王好为一些电影导演的关注。1980年,李羚在王君正导演执导的影片《苗苗》中饰演了女主角韩苗苗,由于她出色的表演,本片获得了当年政府奖的优秀影片奖和第一届“金鸡奖”的特别奖。接下来给观众们留下记忆最深的是影片《宋庆龄和她的姐妹们》,李羚在该片中饰演了国母宋庆龄,她那双明亮的眼睛把宋庆龄的庄重、大气、贵气以及政治家洞察世事的敏锐、果敢和正直表现得淋漓尽致。李羚在该片中的风采典雅端庄,同时也得益于故事立足于历史的高度,以三姊妹在动荡岁月中的悲欢离合、情理搏斗为主干,李羚在影片中恰到好处地再现了宋庆龄经历悲欢离合时的内在情感。她出色的表演,既反映了宋庆龄执著追求真理的崇高品格,又反映了宋庆龄与父母、姊妹之间的骨肉亲情。

宋庆龄在她父母墓前与妹妹宋美龄相遇而不相见的场面总是萦绕我眼前。三姐妹小时候亲密无间,成年之后由于选择的人生道路不同而形同陌路人,宋庆龄远远地望着妹妹悼念父母的情形,默默地目送她的背影逝去之后,才独自来到父母的墓前。在这场戏中,李羚将宋庆龄哀痛、惋惜、艰难、复杂与矛盾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没有一句台词和更多的表情,但她内心潜在的内容却充分地表达给了观众。由于她在该片中成功的表演荣获到第十一届“飞天奖”最佳女主角奖。

影片中的插曲《有几番风雨晴天》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几番风,有几番雨,有几番风雨晴天;有几番离,有几番合,有几番离合团圆…… 休说那旧时恩怨,且携手,共赴明天。毕竟是血浓于水,根叶相连,毕竟是同一个中华,一个祖先。” 那舒缓且充满力量的旋律总能回旋在我的心里,成为我为数不多的心声。

1980年李羚饰演的《苗苗》获得成功后,有许多导演请她出演类似的角色,而她却清楚地知道自己必须突破框架,开拓更宽的戏路。之后李羚又在《陌生的朋友》《16号病房》《黄山来的姑娘》《村路带我回家》《上海一家人》《至高荣誉》《超越情感》《燃情岁月》等多部电影、电视剧中担任女主角,并连续获奖。她所扮演的角色已经融入了中国革命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史册,她以鲜明的艺术形象为中国的电影史册留下了不可或缺的一页。至今还有年轻观众这样称赞李羚:她风韵犹存,不同年龄有不同年龄的美。连我们这些新一代的青年也不得不喜欢她。

李羚的父亲是位工程师。1970年她随父母到农村插队落户。1972年随父母返回大连,1975年李羚毕业于大连金重子弟学校,同年入金县汽车配件厂当平台工。辗转惆怅与阴郁伴随她的少年时代,丰富的人生阅历成为她日后表演创作的源泉。

李羚自幼喜爱文艺,她经常在学校和工厂业余宣传队演出。1978年李羚考入了中央实验话剧院,实现了她幼时的心愿,从此开始了她的演艺生涯,她尝试饰演了不同类型的角色,充分显示了她的表演才华。

眼下,我看到的李羚更加成熟,她的生活愉快而充实。她说,有好的、自己认为满意的角色就去认真演,暂时没有合适的戏就先做其他事,在另外的领域里发挥作用。加入中国致公党七年来,她的人生道路又拓宽了许多,她已经不仅仅是观众爱戴的演员,并且肩负起了国家参政议政的重任。她积极为致公党中央的社会服务活动引进外资百万元,多次为建立希望小学、扶贫、助残活动捐款捐物,并通过交流,与海内外的华人华侨朋友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话语之间能够感受到她立体、充实的情感世界。

近年来,李羚主持过香港回归庆祝晚会、纪念红军长征六十周年文艺晚会、文化部第一至第三届春节晚会等多台国家级大型文艺晚会。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她积极参加全国政协文化建设、文物保护、文化产业等专题调研活动,热心参与并积极呼吁“关于建立中国电影博物馆”“关于解决中小学生在校饮用水问题”“关于加强管理和培训,提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素质”等提案,推动了有关问题的解决。

每次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和致公党代表大会,李羚都积极对待,善始善终。阅读会议文件,认真听取与会专家、代表的发言。她认为这是充实自己、进一步学习的好机会和难得的生活积累;为政府出谋划策,也为自己今后创作艺术形象、丰富人生阅历做必要的准备。

2002年,李羚促成了香港建通集团与山东省滨州市达成十亿元人民币的铁公路大桥投资项目,该大桥工程已于2004年5月正式施工,这项工程对促进山东省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由她引进的海外企业家投资已经捐助了贫困地区的三所中小学校,改善了当地孩子们的就学环境。2004年夏天山东菏泽地区突下暴雨,一所小学的房梁被暴雨冲断。在此之前,由于李羚引进的外资及时到位,为这所学校盖起了新的校舍,使在该校就读的孩子们避免了一场灾难。这让所有参与这个行动的人都感到了莫大的欣慰。

2005年9月,受加拿大方面的邀请,李羚作为中国致公党中央艺术访问团的副团长和主持人赴加拿大访问演出。这是中国致公党第一次以文化交流的形式出国访问,他们带去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气功和武术表演,参加全社成立九十周年、阿尔贝特省成立一百周年的庆祝活动,以表彰在当地做出突出贡献的华人。这次访问演出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巨大魅力。身为中国和平促进会理事的李羚,以她在文艺界的影响和对中国文化事业的热情,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中发挥着作用。1997年经她监制的电影《法门寺猜想》成为台湾佛教电视台开台的首播之剧,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由此促进了释迦牟尼佛指舍利及法门寺稀世珍宝在台湾和香港展礼的举办。李羚感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她力求像对待艺术一样,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每一件事。

由于工作的需要,李羚去过很多国家,在汹涌的出国潮中,她深知自己的事业根植于本土文化,她说:“埃菲尔铁塔是法国人的,华尔街是美国人的,只有在中国,我们可以自豪地说,长城是我们中国人的。”在物质利益充斥演艺界的浪潮中,她保持着平和的心态,她认为,能塑造出一个经得住岁月检验的角色比什么都幸福。李羚说,人的飞跃有三个途径:一是读书,书是成长过程中不可替代的导师;二是与智者交流,她崇拜大智慧者;三是个人经历,不同寻常的经历会使人的一生丰富多彩。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据2000年普查资料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来,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人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2007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李羚和艺术界人士敬一丹、丁凤英、陈红等政协委员呈交了题为《关于为农村留守儿童建立成长保障制度》的提案,希望得到政府的重视。这时,李羚的思维方式已远远超出了艺术表现的范畴,而是站在国家和民族的角度思考问题,来关注国计民生的大事。

李羚一直关注着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她说,作为一个艺术家,责任是时代赋予的,艺术家是社会的人,应当着力去表现和关注身边的事,尤其是要积极表现现代生活、思想、问题,多创作反映现代生活题材的戏。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后,陆续有农民工涌入城市,近年来,农民工数量开始快速上升,问题也随之而来。作为艺术工作者,我们应当从时代的角度多去关注、描写农民工的生活。应当真正地从农民工的内心世界出发去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而不是将他们作为陪衬或者点缀。另外,我们还应当乐观地去看待农民工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发牢骚,要做一个实干家。

早在政协8届三次会议期间,一位巴东县的政协委员谢永兰就讲述过李羚与她家的一段真情故事。1995年9月,李羚到巴东县拍摄电视连续剧《家在三峡》,小镇上没有宾馆,李羚就和剧组人员住进了老乡家,李羚选择了农妇谢永兰的家。在相处期间,李羚看到谢永兰家里的生活拮据,她有一个瘫痪的儿子和一个正在读书的女儿。儿子朱孝龚由于从小患有先天性痉挛症,十几年来一直躺在床上,生活基本上不能自理。谢永兰夫妇为早日治好儿子的病,已经在当地跑了多家医院,花了不少钱,但病情仍不见好转。李羚特意为朱孝龚买了一副象棋,请来剧组的男演员教他下棋。见朱孝龚对拍戏很感兴趣,李羚便把他背到剧组,满足他的心愿。最终,李羚和谢永兰一家人成了好朋友。

李羚回到北京后,一直惦记着谢永兰一家人的生活和那个生病的孩子,她经常打电话询问朱孝龚的情况。2000年李羚陪同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到巴东调研库区移民工作时,还专门找到了谢永兰,她嘱咐谢永兰要想办法把朱孝龚的病治好,联系医院的事由她负责。但谢永兰一家想到去北京路途遥远,还要给李羚添麻烦,就一直犹豫没有成行。

2005年5月,谢永兰的家人在网上了解到北京宣武医院的凌峰教授是研究治疗先天性痉挛症的专家,谢永兰觉得儿子的病终于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了,她非常高兴。于是,谢永兰母子俩就先到了北京宣武医院,之后发现事情没有他们想得那么简单,他们从早上六点钟排到九点钟还没挂上号,可是如果这一天看不上病,就得等半个月凌峰教授才能再出诊。情急之中,谢永兰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给李羚打了个电话。不巧这时李羚正在外地开会,她安慰谢永兰说:“大姐,你别着急,让我想想办法。”

李羚放下电话就赶紧联系了北京天坛医院的有关人士,为朱孝龚安排了就诊时间,通过治疗,朱孝龚的病情大有好转。谢永兰感慨地说:“通过这件事,让我认识到,作为政协委员就要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说话,为老百姓办事。我作为县政协委员,一定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像李羚那样,为最需要帮助的人们送去温暖……”

李羚的艺术之路与中国的发展进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她致力于探索社会的变革在人们精神上所产生的变化。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她所饰演的角色,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人们总是习惯把演员的银幕形象和表演者本人合二为一,以角色来判定表演者的人格与作为,在这一点上李羚是幸运的。她在银幕上塑造出的善良、正直的人物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她不忍心破坏了她与观众之间这种美好的氛围,维护着来之不易的荣誉。李羚对于艺术的态度是十分认真的,她从不跨戏,不随便接戏,不做广告,但她对别人的做法表示理解。她对事物有着自己分明的爱憎和明确的态度,她说,每一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几位贵人,他们在一个人的生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我的贵人来自方方面面,我会用全力报答帮助过我的人,报答喜欢我的观众,如果有机会遇到好的角色,我还会尽力投入的。

2007年的春节前夕,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参加首都侨界和中国致公党共同举行的新春茶话会上,我又一次见到了李羚。一身合体的西服花格套裙,将她衬托得干练和精神。我看到的李羚从来都是愉快而充实的。从影二十多年来,她把最好的年华留给了银幕和观众。在荣誉面前,她保持着冷静的头脑。她说,希望能遇到适合自己的也让自己满意的角色,塑造出无愧于时代的银幕形象。

推荐访问:苗苗 长大了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