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迟到的悼念

迟到的悼念

时间:2023-05-31 09:2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2011年5月某日,李少云大姐自鞍山打来电话,告知先生去世已经月余,希望我能为他写点什么。顿时我很怅疚,觉得有负先生的恩情。二个月前,我在先生家中坚持求教黄梅戏二胡伴奏。先生义务执教的认真热情,乐观豁达的谈笑风采,令我对这位患过胃癌的耄耋老人无限感慨和敬佩。他生病临终的信息我却全然不知,未能及时参加他的追悼和送行。

先生淡泊名利,故而生前我对其知之甚少。为了却他遗孀的嘱托,我才有机会真正走进他,了解到先生不愧为一个德艺双馨为黄梅戏奉献卓著的老艺人。1929年6月8日,先生降世在江苏金坛县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1949年4月,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今上海音乐学院)专修音乐教育。一年后因国家急需人才,转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学习并很快参加土改。1951年土改结束,先生留皖从事文化工作,1953年参与安徽省黄梅剧院的筹建,1955年应安庆市文化局之求调任市黄梅戏剧团配曲。并兼职举办黄梅戏演员训练班(今省黄戏校前身)。1978年起担任戏校高级讲师,1998年七旬之岁他才退休。

先生毕生呕心沥血,执着从事黄梅戏的采集、整理、创新和培育新人的事业。他曾编写《基本乐理》、《黄梅戏音乐简介》、《视唱练习》、《黄梅戏新腔选》等教材,变以往剧团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为识谱练唱。从而为黄梅戏音乐理论化、专业化、体系化奠定了基础,培养了一大批戏曲伴奏和创作方面的栋梁之才。他业精于勤,著述颇丰。《中国传统音乐分类》、《黄梅戏唱腔平词音乐结构》等论文,先后三次参加中国传统音乐年会交流。《黄梅戏男女同度演唱问题》、《为赢得一代青年,探求新的时代音调》等论文,分别载于《黄梅戏艺术》、《戏曲音乐论文集》等杂志。此外,他还参与《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安徽黄梅戏音乐卷》的编著,并出版被誉为黄梅戏研究力作的《黄梅戏曲调》。他的辞条被辑入《中国音乐家辞典》、《中国当代艺术名人录》、《安徽高级专家人名词典》等五种辞书。退休后的十余年中,先生并未休息。他战胜晚期胃癌病魔,除积极参与黄梅戏的研究活动外,还坚持辅导众多热爱音乐的学子,每年都有人考上地方艺术院系乃至国家名牌音乐学院。对此,先生十分欣慰。

面对先生的丰硕业绩,若是别人,也许并不稀奇,可对先生却是十分难能可贵。谁能知道他的业绩中,不仅有辛勤汗水的浇灌,更凝聚着鲜血和眼泪。1957年,当他才华横溢地为安庆两个黄梅戏剧团配曲并多次得奖时,厄运向他走来。因为他的地主家庭出身。决定了他给文化部门领导所提意见,“不是善意的帮助党整风”,而是“恶意的反党反社会主义”。先生横遭批斗时,团里一位学琵琶的学员不服。认定老师德才兼备人品好,为响应党的号召而挨整实在太冤,并大胆提出相许终身以慰。先生多次拒绝不成,十九岁的东北妞天真而倔强,不满三十的先生尚不谙政治的险恶,他们无法估计婚姻的后果。1958年6月18日,他们成婚的第三天,先生就被送往农村劳动,在上街拉粪车的过程中,曾经撞伤胸部流血不止。1959年又升级被送劳教,工资从每月75元降至35元。他要奉养老母,还有三个弟妹在读书,起初他还有一点出书的稿费补贴,后来一家人的日子便难以为继了。偏偏这时团里不要李少云了,说是“自愿与右派结婚,与团里无关”。她只能含泪四处求职,又因夫君右派而累受拒斥或欺凌。后来曾去武汉杂技团求得伴奏之职,却不久怀孕生子又被辞退。母子流落街头吃尽苦难,幸得贵人搭救回安庆。

1962年。先生回团参加甄别。夫妻刚刚有点盼头。一句“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最高指示,又让甄别骤停。此后先生留团配曲,《双玉蝉》等戏曲好评如潮,但却只能标明“集体创作”。不仅配曲,先生还要伴奏二胡并经常从事体力劳动。万般苦楚,他都能忍受,唯妻子的终日以泪洗面让他心如刀绞。几经斗争,他劝她离婚:“你本能干,走吧,会找到工作。以后好了再复婚,你能等就等,不能等就算。”妻子泪流如雨:“形式上离。感情上不离。带儿子过。找工作。”1966年10月他们办离婚证时,办证人还误会说李“他犯错误就离,人哪有不犯错误的呢?”1973年11月,先生被摘帽,他们复婚。1978年先生被改正,李少云回文化部门工作,深重的苦难才离他们越来越远……

苦尽甘来,先生已年届半百。他知天命,勵志拼搏追补时光。可喜的成就得到社会公认:他先后成为“安庆音乐舞蹈家协会”副主席,省、国家级六个音乐协会及戏剧音乐学会的会员、理事。1982年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并连任三届民盟安庆市委副主委,连任两届市人大代表、三届市政协委员、常委,为多党合作参政议政做出贡献。

先生重情重义,身处逆境也倾其可能奉养老母扶携弟妹。他交友甚广,子女个个成才。儿子在戏校工作,女儿是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孙女也是中央音乐学院本科生。真是代代有传人。他感到幸福美满,在自传中写道:“纵观我这大半辈子,尽管经历坎坷,但也没有白过,整整五十年,我为全国五大剧种的黄梅戏尽了薄力,如今晚年生活安定,这都是共产党给我的。我要感谢中国共产党,“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表达出一个知识分子无怨无悔的高尚情怀。也不乏那难言的苦涩和辛酸……

遵照遗嘱,家人已将先生生平创作和收集的近千份书籍、剧本、手抄曲谱、磁带等等,还有一千余份未详细登记的弥足珍贵的其他资料,无偿捐赠给中国黄梅戏博物馆。

先生骨灰也按遗嘱撒入他的第二个故乡安庆的长江中。安庆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新中国第一代黄梅戏艺术家——凌祖培。

推荐访问:悼念 迟到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