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论童诗的教学策略

论童诗的教学策略

时间:2023-05-31 15:5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内容摘要:童诗的教学要有别于一般的语文教学,既要发挥出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征,又要体现出自身对语文教育价值,并且与儿童的童真、童趣、需要等方面契合。从多方面考虑,本文认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究童诗教学:在诵读中感受语言;在想象中赏析诗境;在生活中体会童趣。

关键词:童诗 语言 想象 教学

曹文轩说过:“儿童文学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1]从诗教的角度来看,儿童文学是传承民族未来一代精神生命成长的文学。目前童诗教学程序过于死板:先解题,再释词,接着了解内容,最后练习。教学形式非常单一,形成固定模式,缺少变化。老师常常让孩子用解剖的目光对童诗做理性分析,过度干预孩子对诗纯粹而自然的欣賞。其实,童诗相比于其他文体,语言更加精练、想象更为丰富、意境更为优美、情感更为蕴藉。因此,童诗的教学要有别于一般的语文教学,让孩子们在欣赏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体察诗歌的语言、情感、想象所带来的节奏、音韵、温度、趣味、快乐、自由等美感。

为更加具体地阐释童诗教学策略,笔者挑选了英国作家斯蒂文森的这首诗歌——《我的床是条小船》作为研究对象。这首诗从儿童的视角来体会和表现儿童生活、心理和情趣。通过儿童生活和“以床为船”游戏情景的描摹,成功传达了儿童对世界的想象、理解和感受,儿童世界在诗人笔下呈现出浓郁的诗意和情趣。《我的床是条小船》借助于“床”这个具体事物的支持,展开想象,“我的床啊,像小船一样;保姆帮助我踏进船舱……整夜,我们掌舵航行,终于,小船开进了白天,我发现,我的船紧靠码头,安全地回到了我的房间。”[2]诗歌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选取最熟悉的生活片段,抓住孩子的经验和想象世界,把“床”变成“小船”,把睡觉这个状态变成自己去航行。诗歌形式幽默,学生以此对照自省,更加关注留意生活,提高自身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整体来讲,这首诗借助奇妙的想象,通过富有生活气息的形象,含蓄地表达着儿童特有的热情和快乐以及对成长的好奇和渴望。以儿童的眼光去捕捉、以儿童的思维去思考,描绘孩子眼中的世界,抒发孩子内心的情感,揭示生活中蕴涵诗意的事物,并且以符合儿童心理状态的想象、用切合儿童的口吻,富于儿童情趣地表现出来。

蒋军晶老师曾说过,我们的童诗教学的方向可以指向语言、儿童生活、情趣这三个方向,个人是比较赞成这种看法的。然而,笔者从多方面思考,在此基础上,融合深化,认为童诗教学的方向可以指向语言、想象和生活,从而达到童心、童趣和童真。接下来以《我的床是条小船》这首诗具体阐述童诗教学策略。

一.在诵读中感受语言

《我的床是条小船》这首诗有170字左右,从整首诗来看,语言是十分简洁明了的,并没有生涩难懂的词或句子。翻译者还是恰到好处地进行了翻译,与外文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之处,外文中的“床”和“船”分别是“Bed”和“Boat”,即“My Bed is a Boat.”读者很容易就可以发现作者的匠心所在,他巧妙地运用了相近字音“床”和“船”进行想象,便于学生联想和读起来琅琅上口。所以,我们应该在诵读中感受语言是如何“出生入死”的。

在教《我的床是条小船》这首诗时,我们甚至可以以诵读为扶梯,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诗歌韵律的同时,还可以更深层地挖掘其中的童趣童真。读到“床”和“船”的读音的时候,体会二字拼音的相近,体会趣味;读到“什么也不再听见和看见。”我们可以问孩子们:“你猜,他不再听见什么?不再看见什么?你有什么感觉?”在出示第一节“我的床啊,像小船一样;保姆帮助我踏进船舱;她给我穿上水手的衣裳,黑夜里送我出发远航。”可以尝试让孩子们抓住“踏进、穿上、出发”等这些动词感受航行冒险的孩童游戏精神,让学生尝试换词或者删减词来体会这一节语言的精炼与用词的到位。读到“带上一整块结婚蛋糕/或者几件玩具一起走”。可以问学生:“孩子啊,你还是对远方有些许害怕吧,要不你怎会让你的船儿‘紧靠码头/安全地回到了我的房间’呢?”孩子在有感受、有体验之后再朗读,味道会完全不一样,他们会由内而外喜欢上朗读,喜欢上《我的床是条小船》这首诗歌。因为他会发现朗读实际上是在读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想象和自己的世界。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记忆更持久,理解更深入,情感更充沛。

二.在想象中赏析诗境

叶圣陶先生说:“读诗不仅要睁开眼睛看文字,更要在想象中睁开眼睛看由文字触发而构成的画面。”诗歌具有形象性和跳跃性。诗人要在短小的篇幅中表现丰富的内容,往往只能是点到为止,即所谓的“言有尽而意无穷”,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进行丰富的想象,促进理解的深化。[3]《我的床是条小船》这首诗歌,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出了一幅奇妙的图—床是小小的船,而“我”是喜欢冒险,正站在船上跟所有朋友道别的“水手”。可以让孩子们在熟读本首诗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根据诗歌,画出心中的画面。床是我们平时睡觉的地方,对于这么习以为常的事物,诗人是怎么想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片,出示这首诗的题目“我的床是条小船”,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让孩子们想一想作者会怎么展开想象。接着出示第一节内容,引导赏析后,再次提问“诗人接着可能会写些什么呢?”让孩子们循着创作的思路,进行想象。

在赏析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帮孩子配上好听的音乐,让孩子抓住“踏进、闭上、搁、带上”等动作,把自己想象成一名水手,马上要出海航行,边想象边朗读,边想象边绘画,边想象边感受。读完整首诗的时候,也可以问孩子们“床除了可以像船,还可以像什么呢?”总之,我们在读诗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回忆、想象和移情,尽一切努力让孩子的体验和诗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这首诗比较明显的比喻就是把“床”比作“船”,是音近或是形似,笔者还未求知。但是此种比喻还是第一次见,笔者见过把月亮比作船的,见过把船比作芭蕉的,确实少见把“床”比作“小船”,把“睡觉”当成是航行冒险。这些都是值得探寻之处,都是应当让孩子细细琢磨体会之处。

三.在生活中体会童趣

诗人詹冰说:“儿童诗就是儿童看得懂的诗。”确实,童诗总体上拒绝生僻、艳美、另类的用词,偏爱通俗、朴实的常用高频词语;总体上回避成人世界、复杂情感,偏爱以儿童为中心的生理、心理生活;排斥虚幻、玄妙、朦胧的意象,偏爱具体、直观、可视可感的文学形象。正因为有这些特点,很多老师偏爱让学生读完一首诗后也尝试去“创作”。与创作古诗词相比较,创作童诗是那个跳一跳就能够着的“桃子”。

由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过程具有渐进性与长期性,形象直观的实物更有助于学生进行感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让学生有意识去关注生活,学会在生活中感受趣味。例如在学习《我的床是条小船》时,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创作,提醒孩子们细心观察,记录想法,并且发挥想象,联想一下自己的“床”像什么。若熟悉孩子的天真无邪,定必可以预设到“床像香蕉”、“床像月亮”、“床像摇篮”等等丰富多彩的答案。接着再进入本首诗的学习,让孩子们看看这首诗与自己的想法不同在哪里,奇特在哪里,有无共鸣之处。学完这首诗,我们可以鼓励孩子们细心思考,观察生活,发挥想象。提出“诗是什么?诗就是每个人心底流淌出来的最自由的声音。下面,就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把你看到的床,触摸到的床,以及心中想到的床,自由地写下来。”可以仿写诗人,以“床”为对象;也可以让孩子另外选取生活细节中的对象,言说内心自由的想法,表现冒险精神,进行创作,体会其中的趣味。

四.教学整体思路

《我的床是条小船》这首诗展现了孩子想航行出海,希望冒险的美好愿望。想象奇特,语言浅显易懂,却生动形象,能引起孩子对出海航行的遐想,和对大自然探索冒险地由衷热爱。全诗韵律和谐,语言通俗易懂,充满了儿童情趣,易于激发儿童朗读的兴趣,驱遣他们的想象。意境优美,节奏明快,“床”和“船”两个意象的交错出现,相互叠加,向我们展示了孩子们在黑夜入梦“出海航行”的冒险意識。

因此,笔者试图从“床”和“船”两个意象入手,让孩子感受作者使用两者进行描写的特别之处。通过图片展示,直观形象,联系学生实际,在读读看看,说说想想中,感受这首诗语言的魅力。在语言品析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抓住动词“踏进、穿上、出发、闭上”等字词,希望孩子们在创作时,能够有意识关注到名词和动词的选择和使用。在教学中,对诗歌的介入是以诗人的写作的顺序逐步推进的。在这首诗中,诗人先看到了“床”,由“床”想到了“船”,于是吟咏出第一节诗:“我的床啊,像小船一样;保姆帮助我踏进船舱;她给我穿上水手的衣裳,黑夜里送我出发远航。”在第一节的基础上,又得出第二节诗。“我”要出发远航了,可是“我”还惦记着“我”的小伙伴,“我”需要和朋友们告别。因此,先从“床”入手,再从“床”和“船”的巧妙联系,承接到“出海航行”,遵循了诗人的写作顺序,让孩子们猜想诗人的顺序,跟着诗人一起,完成整首诗的创作。笔者认为这样也许会让孩子对诗歌的把握更为形象和直接。后再试图让学生从客体再到主体,从欣赏“床”和“船”,到自己化身为水手。让孩子们都能有这种游戏冒险精神,迸出诗意的想象。真正做到把语言、生活、童趣交给孩子,让孩子喜欢上童诗,喜欢上创作。

童诗的教学着重于让学生感受丰富的想象、准确的语言、明快的节奏、饱满的情感、活泼的情趣、独特的思维、生动的意象等诸多的审美元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童诗教学的长处,根据教学内容有机地激发学生强烈的审美体验,从而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生活观察力、语言感受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边春丽.基于文化自觉的儿童诗研读——以《一个孩子的诗园》为例[J].语文建设,2014(05):43.

[2]赵白鸽.童谣翻译的原则和技巧[D].天津理工大学,2013.

[3]戴炳,刘海燕.读赏写——奏响儿童诗教学的三部曲[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4(04):9.

(作者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

推荐访问:教学策略 论童诗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