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为了永远的家园西湖文化景观的保护与整治

为了永远的家园西湖文化景观的保护与整治

时间:2023-06-06 12:3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西湖景观是自然

与人的联合工程

杭州西湖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正式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全国24处国家第一批风景名胜区中的绝大多数已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西湖依旧在要不要申报,有没有资格申报,是申报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还是自然文化双重遗产的争论中徘徊踏步。

2001年夏天,时任国家文物局文保司副司长的郭旃先生来浙江考察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在宁波、绍兴、温州、丽水、金华转了一圈以后,在西湖边整整走了两天,不断地和陪同他的陈文锦、黄滋、周建萍等交换意见。最后他说,西湖的长处在于它是一种景观,作为文化景观申报是最合适的选择,并且建议把龙井茶一并列入。2002年,杭州市委市政府正式接受了这一建设性意见,确定按“西湖-龙井茶”的名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从2002年起,杭州市开始实施西湖综合保护整治工程,历时将近十年,在改善环境、恢复湖西原有水面、增加文化景观、改变景区所属乡村的业态、提高服务设施水准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与此同时,浙江省市的一些专家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的六条标准对西湖“突出的普遍价值”进行了梳理,其中,陈文锦先生在2007年出版的《发现西湖》一书中,提出了西湖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山水审美领域中的经典型范例”的观点,就西湖在中国文化和审美历史上的“独一无二的特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2008年,中国建筑科学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接受杭州市的委托,开始制定西湖申遗的文本和规划。

关于文化景观这一概念,早在1925年,美国地理学家索尔在其《景观的形态》一书中,就提出文化景观是人类文化作用于自然景观的结果,主张用实际观察地面景色来研究地理特征,通过文化景观来研究文化地理。西湖不但是有意设计和建造的景观,也是持续有机进化的景观。中国建筑科学院建筑历史所所长陈同滨在分析西湖遗产价值的时候,认定其具有“设计性、有机演进性、文化和精神关联性的景观类型特征”。

西湖景观是一种“自然与人联合的工程”。一千多年来,西湖经历了自然物态向一种文化生态演进的过程,这一过程几乎没有中断过,同时,西湖还是城市活的肌体,仍然在发挥其功能。陈同滨先生经过悉心研究,将其归纳为六大要素:西湖自然山水、城湖空间特征、“两堤三岛”的景观格局、题名景观“西湖十景”,西湖文化史迹、特色植物景观。尽管时空环境经历了极大的转换,但这六大要素并没有改变,其传统的外形、材料、功能、位置,以及修建工艺等,都真实地、完整地保存和延续至今;同时,西湖景观的审美特征,以及所蘊含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内涵也都真实完整地保存和延续至今。

西湖自然山水:由西湖的外湖、小南湖、西里湖、岳湖、北里湖五片水域真实地保持了历史岸线和水域规模,环抱于湖周边的北山、南山的峰峦系列保存了真实的历史形态,即环湖分布的布局关系,以及层叠柔和的外形轮廓。

城湖空间特征:自12世纪以来形成的以西湖水域为中心,湖的北,西、南三面环绕南山北山两套峰峦系列,湖的东面紧靠杭州城的独特布局,这种“三面云山一面城”的空间特征和城湖分野,真实和完整地保留至今。

湖区景观格局:湖区景观格局从9世纪开始蕴育,至11世纪基本形成,至今真实地保持了苏堤、白堤两堤和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岛的相对的空间关系,形成了一系列独特而丰富的大尺度景观观赏层次。堤岛的基本规模、结合疏浚修建堤岛的传统技术,以及历史位置、游赏功能等也保持至今。

西湖十景:“西湖十景”题名景观是西湖景观中最具突出普遍价值的观赏要素,这十处景点全部保持了宋代题名时期的观赏主题和审美功能,在外形和设计、材料和实体,方位和位置、工艺和技术上则以明清时期延续下来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为主,具有突出的“文化关联”特性。(associative cultural),是西湖景观中最具创造性精神和艺术典范价值的景观要素。

西湖文化史迹:“西湖景观”在4~20世纪的持续演变过程中产生和吸附了大量的中国儒释道主流文化的各类史迹,在现存上百处文化史迹中最具代表性的有14处:保俶塔、雷峰塔遗址、六和塔、净慈寺、灵隐寺,飞来峰造像、岳飞墓(庙)、文澜阁、抱朴道院、钱塘门遗址、清行官遗址、舞鹤赋刻石及林逋墓、西泠印社、龙井。它们分布于湖畔与群山中,承载了特别深厚和丰富多样的文化与传统,在本体、环境和规模上均符合《威尼斯宪章》和《奈良真实性文件》的原则要求,在外形和设计、材料和实体、用途和功能、传统技术、方位和位置、宗教信仰与民间传说等方面,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的概念。

西湖特色植物:西湖文化景观所具有的四季特色花卉景观,真实地保持了自13世纪南宋时期以来,在西湖周边以垂柳、碧桃、荷花、桂花、梅花等中国固有植物品种为其景观基调的特征,舂桃、夏荷、秋桂、冬梅作为西湖四季观赏主题,其蕴含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含义并未因历史的更迭而改变,给人带来同样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上的联想。在不同的季节里,到西湖的不同区域欣赏不同的花卉,至今仍然是杭州居民的传统文化活动。

西湖群山中茶叶生产几乎和西湖文化景观建设同时起步,著名的绿茶皇后西湖龙井的原产地就在这里,西湖景区内部至今保留着数千亩茶园,保存着自明代开始的龙井茶种植传统,包括龙井茶“群体种”的传统种质、传统的种植方法、传统的炒制工艺,它们都体现在“色香味形”独步全国的四绝之中。龙井茶所特有的清新淡雅风格,是古代佛道文化中的茶禅一味理念的象征。

西湖景观的修复与整治

2008年,浙江省设计研究院就西湖文化景观在申遗过程中需要整治的若干个案逐个制订了保护和修复的方案,我们设计的原则是,遵循最少干预的原则,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要求,围绕着使每一处文化景观的历史空间格局能更为清晰,在不影响其真实性、完整性的基础上,进行修复和保护,自2008年到2010年的三年间,我们通过对24处主要文化景点的研究提出了修复整治原则与对策,完成了这些景点修复整治的设计和施工,启动了阐述遗产价值的重要景点的展陈设计,对西湖申遗范围内标示标牌系统进行整合性研究,使整个遗产地的建筑、遗址、景观、陈列展览、标识系统成为西湖遗产价值展现、介绍、阐述的整体。到2010年6月底,这一轮为申遗而开展的整治工程已经基本完成。

这一轮整治主要围绕着西湖文化景观的核心部分,即“两堤三岛”、“西湖十景”和西湖文化史迹这两部

分展开,我们针对不同景点的不同情况,研究制订了几种不同的方案,归纳起来,可以分成风貌修补、环境整治、遗址保护展示三大项内容,着眼于景观面貌和审美意境的提升,以及文化史迹内涵的发掘。具体做法是,尽可能尊重西湖历史发展各个阶段的文化积累,避免推倒重来式的大拆大改,只作较少的改动和修复。主要是针对某些局部的、关键性的地段和部位作一些中小规模的整治动作,使之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这些提高、改进、完善的措施,恢复和还原西湖文化景观的遗产价值,使西湖文化景观的定位更为明确清晰,也使当代人更易于理解西湖的文化遗产价值。

1、景观修复类——着重景观意象及其层次关系的完整表达

景观类景点的修复不同于我们通常理解的文物建筑的修缮,它不拘泥于某个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真实”,而着重于景观意象及其层次关系的完整表达,白堤与断桥残雪、苏堤与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湖心亭、阮公墩、平湖秋月、花港观鱼、柳浪闻莺、南屏晚钟、双峰插云、舞鹤赋刻石及林逋墓的修复都属于此类。

对于景观修复类的景点,我们的工作都是从史料研究、格局研究人手,理清对景观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以及相应产生的景观格局演变的脉络,从中总结出具有根本性或代表性的要素,也就是每个景观的特质,是遗产价值的载体。在此基础上,结合每个景点的现状,尽量尊重各历史时期的文化累积,力求通过最必要、最有效的技术手段表达景观观赏特性和审美意境,体现其遗产价值。而对于一些完全违反审美要求、毫无规则可言的后期的添加物,则坚决予以纠正或拆除。

2、综合治理类——群体格局修复、建筑构筑物修缮、环境整治

这类景点范围较大,内部环境复杂,需进行综合治理,一般包括群体格局修复、建筑构筑物修缮、环境整治三个方面。净慈寺、灵隐寺与飞来峰造像、岳飞墓(庙)、西泠印社等的治理属于此类。

这类景点的治理还是从历史研究入手,首先进行遗产价值评估,明确修复、保护或展示的对象与重点。然后在大量现场工作的基础上展开,通过现场勘查、测绘,对遗产保存状况、遗产环境状况进行评估,制定具体保护或整治措施。

3、遗址保护展示类——解渎遗址历史信息、制定保护与展示措施

遗址类的景点包括雷峰夕照、清行宫遗址、钱塘门遗址、开化寺遗址、抱朴道院西院建筑与院落遗址。这些遗址的共同特点是材料上以砖、石、夯土为主;类型上以房屋基址、围墙基址、庭院铺装为主;埋置较浅,受杭州多雨气候和较高的地下水位威胁较大。

对于遗址类景点,我们首先通过历史研究和现场踏勘,将历史记载与现状地形相比对,并将其转换落实到现状地形图上,为考古勘察提供依据,并组织局部的考古发掘。在考古工作展开时,及时进行配合,对发掘清理出的遗址历史信息进行解读,再与历史记载相印证,从而判断遗址的历史格局和遗产价值,为制定保护与展示措施提供依据。事实说明,这种基于有历史研究、有目的性的保护与考古结合的工作方式,对于发现、展示遗产价值具有非常好的效果。不论是清行宫还是钱塘门、开化寺、雷峰塔大都有令人振奋的发现,极大地丰富了文化史迹点的历史内涵,使我们对历史景点有更深的体味,有助于我们按照历史的真实面貌来深化设汁。我们采用的遗址保护与展示措施主要有回填、地面标识、露天揭示、建保护罩等,既表现遗址的总体格局,又尽可能较多、较直观地传达遗址历史讯息。实践证明,在已经毁坏的遗产地,适当的考古和展示有利于遗产价值的阐述。

为了永远的家园

我们对文化景观类遗产的修复保护思路,是建立在对西湖文化景观遗产价值的解读与阐释的基础上的,在各种条件的取舍中、在最少干预的原则下,希望在尽可能保持西湖的真实性、完整性的基础上,提升西湖文化景观的遗产价值。因为我们知道,西湖属于过去,更属于现在和未来,属于每一个热爱它的人。

从2000年至今,连续实施的大规模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西湖的原貌,提升了丙湖的景观形象,开创了西湖保扩建及的新局面、新领域,也让西湖与城市、与人的关系更融合密切。

西湖文化景观的保护和整治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延续的过程。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山水实体的保护,因为西湖的山体水体是西湖的生命线,它不是一般自然的山峦和湖泊,而是西湖文化景观的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对山形水体应该像文物古建筑那样实施严格的保护,不能随意改变地形地貌;一方面,降低建筑密度,疏解入门压力。西湖综合保护王程虽然减少了景区8000多入口,但景区的建筑密度依然很高。还需要迁出景区内的一些单位,严格控制景区内的人口,景区内非观赏性的建筑应严格遵循相关规定改造拆除;一方面,恢复传统审美的内涵和特征,对两堤三岛、“西湖十景”,逐步强化审美意境的营造,恢复原有的空间格局和特色,恢复视域视廊,搞好特色植物的配置,同时改善旅游方式,形成符合遗产保护要求的旅游发展模式;一方面,加强文化史迹的保护,严格按照世界遗产公约的有关规定,对景点整治维修必须坚持在外形、材料、功能、位置、设计理念以及修建工艺等方面,符合遗产的真实性原则。

西湖是杭州的根,是杭州的荣誉与骄傲,它属于杭州,更属于中国和世界人民,历史的演变、城市的发展,曾让西湖众废独存,一代义一代热爱它的人们的积累与创造,造就了美丽丰厚的西湖,今天我们更应该LL它延续发展,美丽加倍。保护西湖,不仅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更是为了保护我们永远的家园。

推荐访问:西湖 整治 景观 永远 保护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