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看当前的宏观经济调控

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看当前的宏观经济调控

时间:2023-06-08 12:3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均衡模型出发,应用总量分析和均衡分析方法,结合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提出当前必须保持经济的总量均衡和结构的均衡,并通过收入政策调节居民收入差距来刺激消费和调节有效供给。

关键词:再生产理论 结构均衡 总量均衡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揭示了要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必须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对于我国目前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社会市场经济平稳发展,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稳定增长,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分析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原理,揭示了社会再生产实现的条件和规律。马克思指出,社会再生产是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统一。“这个过程。既包括生产消费(直接的生产过程)和作为其媒介的形式转化(从物质方面考察,就是交换),也包含个人消费和作为其媒介的形式转化成交换。”

马克思指出社会再生产实现的核心问题在于实现两个补偿,归根到底就是按比例问题。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表现在市场上,就是要求所有生产部门做到两个方面:一是要卖得出去,把全部产品卖掉,收回价值,实现价值补偿;二是要买得进来,通过购买,把已消耗掉的各种物质资料买回来,实现物质补偿。

马克思分析社会再生产实现条件时,是从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和价值构成人手的。从实物构成上看社会产品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社会生产部门相应地也分为两大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I)和生产消费资料的部类(Ⅱ)。从价值构成上看,社会产品可以分为3个部分,即c、v、m。社会总产品按实物构成分为两大部类和按价值构成分为3个部分,是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前提。只要存在商品生产,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就要同时受到社会产品使用价值的制约和社会产品价值组成部分相互之间比例的制约,即社会总产品各个部分的价值和实物形态都要求在交换时得到补偿和替换。

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是指在社会资本规模不断扩大的条件下进行的再生产。要实现扩大再生产必须要有一部分m转变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设m/x表示用于个人消费。表示用于积累的m-m/x。AC表示追加的不变资本,AV表示追加的可变资本,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均衡模型:

(1)式表明,第一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除了补偿本部门消费的不变资本以外,剩下的可变资本和m部分必须能够补偿第二部类的消耗的生产资料Ⅱc和满足两个部类的追加的生产资料的需要I(AC)+Ⅱ△c。从而证明,生产资料的供给必须等于第一部类的生产资料的需求与第二部类生产资料的需求。(2)式表明,第二部类的消费资料除了满足本部门劳动者和资本家的消费需求以外,所剩下的不变资本和积累的m部分必须能够满足第一部类劳动者和资本家消费的需要I(v+m/x)以及两个部类追加的劳动者消费的需要I(△V)+Ⅱ(AV)。

把(1)+(2)得:

I(c+v+m)+Ⅱ(c+v+m)=[I(c+△c)+Ⅱ(c+△C)]+[I(v十AV+m/x)+Ⅱ(v+AV+m/x)]

上式表明,社会总供给等于社会总需求。由此可以得出,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所阐明的是宏观经济均衡问题,其中有两点:社会必须将社会总资本按一定的比例分配到各个经济部门。具体而言,就是要保证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的部类满足一定比例关系;要求社会总供给必须等于社会总需求。

二、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对当前宏观调控的借鉴意义

目前,在经济快速增长,多数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国内消费品市场又重现了供应偏紧的商品,粮食、食用植物油、猪肉等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明显上涨,已成为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笔者以为,当前的物价上涨是结构性的,并非通货膨胀。从经济学原理来看,少数行业过热与物价上涨,基本的就是需求过旺与有效供给不足。这归根到底是由于前几年积极财政政策以及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加大主要用于第一部类,二部类的投资相对减少造成的。因此,长久的积累,导致两大部类之间的均衡被打破,第一部类的投资与供给大大超过了第二部类。第一部类投资与供给的持续上涨不仅仅在于总量上使两大部类失去平衡,而且势必造成个别行业的投资过热,从而影响总量的均衡和结构均衡。

固定资产投资量一直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一段时间来,由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加快,投资增长大大快于消费增长。投资与储蓄之间存在更大的差距,表明生产资料供给和第一部类生产资料需求与第二部类生产资料需求之间有很大的缺口,造成这个缺口的主要原因是投资的需求不足而相应的投资供给过剩。

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特点是第二产业比重过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比重过大,体现在对投资品供给巨大和由此引起的消费品供给的连动扩大。即第一部类的生产资料的供给大于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由此造成第一部类的内部失衡;而通过投资品供给带动的相关消费品的供给扩大,又使得第二部类的消费资料的供给大于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求,造成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不平衡。生产资料的供给和需求要实现均衡,投资的结构要进行较大的调整,也就是说,要通过优化投资结构来实现。对一些出现过热势头的行业,应压缩投资规模。

第二部类内的结构失衡还表现在消费品结构失衡上。有资料表明,我国在传统工业消费品上生产能力是闲置的。同时,一些高科技产品的生产部门却一直发展不快。2000年我国高科技产品增加值的比重只有12.7%,还远低于发达国家30%的水平。消费品结构的失衡使消费品供给出现严重的扭曲:一方面,传统产品如纺织品、轻工品、普通家电等大量积压供给过剩;另一方面,一些高科技产品,多附加值产品如电子信息产品,生态农业产品等发展迟缓,供给不足。由此看来,消费资料的供给和需求要实现均衡,必须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两方面同时入手,实现结构的升级。从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必须深化改革,改善投资环境,优化投资结构,通过市场力量促进结构均衡和总量的均衡。

笔者以为,必须消除抑制有效供给与需求的体制性压抑。

首先必须逐步调整我国不合理的供给结构。同一个领域里往往进行多项同一产品、同一技术、甚至同一规格型号产品生产项目的重复投资建设,供给结构的差异性不显著。当需求发生变动时,产业总供给过剩以及有效供给不足立刻显现出来。从根本上讲,这是一种同质商品的过剩,或无差异商品的竞争所造成的供给过剩。由于供给结构的刚性,结构调整相对滞后,现有生产体系不能提供有效供给,是造成供求间结构性矛盾的最根本因素。从现象上,消费品需求与供给的结构失衡,表现为多数厂家拥挤在非常狭小的市场空间,生产同档次、同种类产品,造成这些消费品供给的绝对过剩,而对那些适应城乡居民需求变化的新产品开发重视不够,又使一部分居民消费需求不能满足。所以目前国家的宏观调控应着重调整供给结构,对于供给应分层次,加大有效供给不足的供给,同时抑制无效供给,第二部类内部实现均衡。

其次,由于经济转轨与发展的双重作用,形成了多重“二元结构”的结果,一方面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在计划控制资源能力逐渐消减。市场配置资源能力逐渐增强的转轨过程中发生了多元的变异,除了城乡差距扩大以外,还出现了城与城、乡与乡之间的差距拉大的问题。因此,中国的贫富差距形成了长期扩大的趋势。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虽有所加速,但在现有条件下收入增长的空间有限。因此,城市已经饱和了的商品,在农村不能很好接替,特别是中西部以及贫困地区的农村购买力不能迅速成长起来,城乡消费市场出现了断层现象。

第三,多重“二元结构”导致有消费能力但无消费需求与有消费需求但无消费能力的矛盾加剧。改革过程中不断累积下来的相当比例的低收入阶层和绝对贫困人口消费需求不足。收入的两极分化,针对现有供给水平而言,形成了有消费能力无消费需求和有消费需求无消费能力两个阶层。相对于我国居民的购买力而言,我国的价格总体水平并不低。已有相当多的商品价格逐步与国际水平“接轨”。但是,我国义是一个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许多商品相对于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而言,又大大偏高。正因如此,才出现了大部分商品供过于求、内需不足,而少部分商品出现物价上涨的现象。所以,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必须考察利用收入政策进行收入的再分配,提高城市低收入者和农村居民的收入,一方面使他们的潜在的消费意愿转化为现实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广大农民收入增加了,才能加大对市场供不应求商品的生产,从而缓解物价上涨的压力,经济失衡也得到调节。

推荐访问:马克思 再生产 理论 社会 宏观经济调控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