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十一五”期间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子分析

“十一五”期间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子分析

时间:2023-06-10 09:2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湖南经济保持了持续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文化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强烈,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容量极大的市场。湖南虽然是一个文化资源大省,文化产业也越来越受到文化界、经济界和政府的共同关注。但湖南并不是一个文化强省,振兴湖南文化经济是湖南“十一五”期间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一、湖南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

1.人文资源优势。湖南境内,从原始社会起就有人类在此栖居,文化源远流长。由于自然环境和古老民族或部族的不同,形成了具有湖南特色的传统文化,如原始古朴的楚文化,独树一帜的湖湘文化,极具神秘色彩的梅山文化以及源远流长的龙舟文化等。特别是影响现代史发展走向的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英杰也都有诞生在这片热土上,使湖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大放光彩。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丰厚的资源条件。

2.地缘人缘优势。我省位居长江中游,地处江南,位置适中,北枕长江,西控云贵,东连三吴,南依两广,交通便利,商贸活跃,与港澳对外文化交流比较广泛,文化的吸纳和辐射空间广阔。湖南人民长期受地域文化的熏陶,富有开拓和创新精神,涌现出一批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加上我省民间资金比较充裕,社会力量对兴办文化产业的热情比较高,这些都是我们发展文化产业的有利条件。

3.产业名牌优势。湖南出现了一批文化产业方面的名牌产品,如湖南出版集团的图书系列品牌、湖南电广集团的名牌栏目,以及电视剧《雍正王朝》、动画系列故事片《蓝猫淘气3000问》等等,形成了演出业、娱乐业、电影业、艺术培训业、文博业和文物旅游业等6大支柱产业;湖南图书城、定王台图书批发市场、长沙文化市场、湖南大剧院、世界之窗、报业中心、广电中心等拔地而起;“文学湘军”、“出版湘军”以及影视业的“湖南现象”饮誉全国;火爆的歌厅在全国也有名气,所有构成了发展文化产业的坚实基础,从而为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推动力。

4.旅游资源品精质优、独具特色。武陵源是世界自然遗产之一,南岳衡山五岳独秀,岳阳楼为全国三大名楼之一,韶山是伟人毛泽东的故乡,马王堆汉墓两千年不朽的女尸、精美的漆器、技艺术高超的丝织品及不可思议的防腐技术令中外震惊,炎陵县的炎帝陵与宁远县的舜帝是中华始祖的陵寝。这些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垄断性、巨大的吸引力,是湖南旅游业打开国际、国内市场的强有力的王牌。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意识比较淡薄。一些文化部门,只有文化事业的概念,没有文化产业的观念,过于强调文化的事业属性,忽视了文化的产业属性,对文化产业的性质、地位、特点、规律缺乏研究,对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不是很清楚,许多文化资源领域的开发利用还不充分,特别是极有市场潜力的诸如民间文化等资源尚未开发,更谈不上规模发展了。

2.文化体制改革滞后。相对于经济体制等其它领域的改革,我省文化体制的改革相对缓慢。特别是艺术表演团体,总量过多,布局过散,结构过老问题迄今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尽管广电、出版、报业等新闻传媒得益于国家垄断性保护政策,发展迅速,但随着国内和国际的竞争日益激烈,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优胜劣汰势不可挡,相当一部分文化单位陷入困境。

3.产业规模不大。规模化、集团化经营是当今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面对国际和国内的竞争,我省的某些产业门类虽然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档次,特别广播电视业、出版业、报业、文化娱乐业等在全国具有较高的位次,但与上海、广东、江苏、北京等省市相比,总量和规模已显差距。产业链不大,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结不密切,产业群体没有很好地形成,产品的规模优势没有得到发挥。而且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规模小,缺乏集约化的文化产业集团和有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品牌,并未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如旅游等产业不是在做大,而是在做小,形成不了竞争力和规模经营。

4.文化产品越来越庸俗化,低级化。主张文化产业化让它创造经济效益,为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一定的财力支持,这本身无可厚非,特别是电影、电视、通俗演出和娱乐业,无疑是可以产业化的,因为它们最初产生就是以娱乐大众、创造利润为宗旨的。但是对文学艺术创作教育事业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就决不能“产业化”和“商业化”,因为这些领域肩负着推进我国精神和文化现代化的使命,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程度和总体文化水准的高低。

三、湖南文化产业发展措施

1.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制定文化发展战略,以文化资源优势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一种“全球化”现象,是当今世界的一种“潮流”,并在我国也正在迅速发展,但存在的不一定合理。实际上文化产业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资本投资文化实现“增值”就必须考虑经济利益,而那些愈是迎合普通口味,愈有利润,从而直接影响到它所制造出来的文化产品的思想和审美格调,其结果使得许多文化作品以廉价的感官刺激为诱饵,通过迎合庸俗、低级趣味,将文化消费引入歧途,达到占据并垄断文化市场的目的,使高质量、高品位且严肃的人文精神产品遭到排挤。而我们的全面小康绝不仅是经济的小康,同时也产社会思想意识的现代化,是人的精神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准的全面提高,在这里文化无疑承担着主要责任,这就规定了我们推进文化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是对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法规,进一步理顺和健全文化市场管理体制,加强对国外影视产品和网上信息的管理,把好文化产品的引进关,主动适应文化产业国际趋势,开拓文化产品的国际市场,不断加强对外经营性文化交流和服务,提高文化服务质量,推动一批优秀的艺术品、书籍、音像制品及演出、旅游团体进入国际市场。

2.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应以品牌为先导,优先发展文化产业集团。综观我国文化产业先进省,一个共同点就是以巨型文化企业集团为依托,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因此,湖南文化产业要壮大,就必需要经营自己的文化品牌,打造湖南文化产业的航空母舰。湖南是一个文化资源大省,但仍然是一个文化产业弱省。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很不充分,总量规模偏小,质量档次偏低,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和发挥,造成大量文化资源的闲置浪费。主要原因是我省的文化产业组织形式还处于规模分散化经营状态,文化产业单位普遍缺乏市场竞争力,许多国有文化单位还没有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主创新的市场主体。文化产业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激励机制没有形成,现代化的文化产品生产和组织方式没有得到应用,目前我省只有一家文化企业能够进入全国500家大型企业之中,而世界500强企业中经营文化产业的超过10家,美国400强企业中竞有72家是经营文化产业的,因此必须实行规模经营,在目前已经完成湖南报业集团、出版集团和广播电视集团等的组建基础上,充分发挥我省旅游观光、演出娱乐、体育竞技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发展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业、文化娱乐业、体育竞技业等四大产业,集中力量建设影视产业、出版印刷、体育竞赛和出版物流等四大基地,加快培养壮大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出版集团、湖南日报业集团等十大产业集团。

3.建立文化大市场。文化大市场的建立还重在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从根本上讲,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有赖于人才优势。要抓住人才这一核心环节,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放在突出位置。抓紧培养一批熟悉市场经济规律、懂经营、会管理的专门人才,同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和引进懂科技、会管理的创新人才和网络科技人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国内外更多的优秀文化人才来湖南创业。要改进人才管理和使用制度,建立规范的人才流动管理机制,全面推行聘任制、签约制,积极推广文艺人才管理制度,努力创造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社会环境,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艺术创作和工程技术人才设立奖励基金。

(作者单位:湖南工学院)

推荐访问:湖南 十一五 产业发展 因子 制约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