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试论新时代永春一都山歌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试论新时代永春一都山歌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时间:2023-06-10 10:3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永春一都山歌保留了大量的闽南古语、闽南谚语,是很有保护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艺术形式丰富,曲调简单,易于流传。然而在现代娱乐业的冲击下,原汁原味的山歌倍受冷落。如何对一都山歌的曲风和表演形式进行创新、改良,让永春一都山歌重新焕发时代气息,让新时代年轻人喜爱和传唱并传承下去,本文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提供些许启示。

【关键词】一都山歌;新时代;传承;创新;改良

一、一都山歌的现状

永春一都地处泉州永春县最西部,旅游资源丰富,有始建于宋、兴于明的岱山岩,以及莲花山森林公园、竹海风景和三岭美丽乡村等。永春一都山歌的流传多数靠口头传唱,少数为手抄,大部分是即兴演唱,生活在191平方公里的群山里的2万乡民至今保留着唱山歌的习惯,目前尚存的歌谱,最古老的有超过百年的历史。解放后,一都镇各个村落兴起唱山歌之风,人们劳作之余纷纷传抄山歌词,互传唱法,在劳作间隙唱山歌消疲解乏。改革开放后,录像厅、的士高厅、歌舞厅等娱乐业的兴起使山歌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一都山歌曾一度濒临灭绝。

二、一都山歌的价值

一都山歌是人们在山间野外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短小的歌唱形式,具有曲调固定简单,形式多样、即兴和语言通俗简练的特点,主要用闽南语演唱,通过简单的音符、随意的调子、真情的歌词唱出人们心中想说的话,既可以单人唱,也可以对唱,最常见的形式是四句子和男女对唱,劳动人民见啥唱啥,开口成歌,妙趣横生,曲调流畅,语言朴素,反映出了劳动人民喜怒哀乐的朴实之情。

从形态上看,一都山歌可分为“山歌号子”、“加头接尾山歌”、“接尾山歌”、“问答式山歌”、“七绝山歌”等;从内容上看,可以分为爱情山歌、劳动山歌、革命山歌、劝善山歌、感叹身世山歌、历史传说山歌、戏谑娱乐山歌等。但不管是什么内容、什么形态,大多是农家男女在田间劳作、上山砍柴和挑担赶脚即兴吟唱出来的,是一都劳动人民从肺腑流出来的心声,至今民间还留有解放前《手巾歌》、《艰苦歌》、《唐仙记》《陈三歌》和《石榴歌》等100多首动听的山歌,这些山歌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妇女翻身歌》、《采茶歌》等都是解放后的作品。这些古老的山歌谱都是非遗保护中的“珍品”。电影《刘三姐》里刘三姐和乡亲们的一唱一和的对歌吸引了亿万观众,其中歌词问:什么水面翻筋斗咧——嘿料料罗! 什么水面起高楼耶——嘿料料罗!像这样的山歌内容、形式在永春一都山歌当中并不少见,比如:

问:什么没骨半天飞?什么没骨滚土沫?什么没骨爬山岭?什么没骨蛀柴皮?(蛀:“就”)

答:田倪没骨半天飞,蜈蜞没骨滚土沫;蛟稳没骨爬山岭,白蚁没骨蛀柴皮。

问:什么出世直溜溜?什么出世弯甲虬?什么出世“三股打”?什么出世费千秋?

答:称杆出世直溜溜,称钩出世弯甲虬,称索出世“三股打”,称锤出世费千秋

三、一都山歌的传承

2014年5月份一都镇镇政府为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创办“一都山歌小镇”旅游业,受政府邀请,我深入民间挖掘、收集和整理一都山歌,为了守护这些弥足珍贵的传统文化,从2013年开始我通过邀请会唱山歌的老人来传、帮、带,我把一都山歌一首首记录下来。我在永春县一都镇三岭村组建“一都小镇山歌队”,全力打造“山歌小镇”基地,亲自对山歌队队员进行科学的发声训练,带她(他)们参加厦门、泉州、三明等地举办的山歌比赛、山歌节演出等等。为了把从群众中掘取到的优秀文化传承到下一代身上,我还把山歌教学带到了中、小学的课堂,让孩子们能有机会近身领略 “一都山歌”。通过申报,在2015年一都山歌被列入永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永春一都山歌正积极申请申报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四、一都山歌的创新

只有在传承保护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改良,山歌才能走的更好更远。秉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执着追求,我深入探索和研究,挖掘出大量深藏于民间的“永春一都山歌”,从2014年以来,我致力于尝试山歌的再度创新,通过优化改良让古老的永春一都山歌重新焕发生机,受到群众的广泛关注、接受、喜爱并传唱,具体方法如下:

1.原生态腔调融入现代元素

山歌讲究“原汁原味”,原来的曲调却又简单拖沓低沉悲伤,不少是对当时苦难生活的哭诉,包括爱情婚姻的不幸与悲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艺术欣赏的水平也随之提高了,原来的老曲调被年轻人很抗拒地称之为“死人调”。如果把山歌编排成一个爱情剧,中间加入对白和舞蹈表演,曲调融入现代流行乐元素,在原有基础上,编排的更加轻快活泼,韵律感十足,音调适当提高上扬,歌词以幽默诙谐为主,演唱形式采用独唱、合唱、对唱,尽量勾勒出新时代气息,表演场地尽量多变,在茶园田间、小溪竹排,甚至搬上舞台,走进校园,走出家门去交流,山歌可以更亲民,更大众,更普及,更易被年轻人所信手捻来。

2.充分利用现代传媒传播

随着熟唱山歌的人老去,要拯救山歌,还必须培训一批会唱山歌的年轻歌手,把山歌搬上舞台并录制成影碟CD或者视频,方便大家傳唱。2014年5月永春一都镇政府组织委派我担任总导演,拍摄制作了《茶园山歌》,该VCD的出版引起福建电视台的关注并到“山歌小镇”基地拍摄专题片《山歌小镇》。我们还出版了《一都山歌集锦》,在当地电视台滚动播出,视频也在网络上流传,掀起传唱一都山歌的热潮。

3.把山歌文化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

一都镇家家户户会酿红粬米酒(俗称“红酒”),当地群众能用闽南语说出一些行酒令和酒规矩,形成了浓厚的红粬文化,为此,我把“歌”与“酒”结合起来,策划举办了“一都山歌红酒节”活动,特色的歌酒文化带动了当地旅游文化的发展,帮助村民提高了经济收入。因为有山歌元素的融入,当地旅游文化必然多姿多彩,一都三岭村因此挤进了泉州市2014年度“美丽乡村”,同年政府把美岭、三岭、苏合三个村进行捆绑,委托我在各村全面打造山歌小镇。其中,三岭村虽地处偏僻,但通过挖掘当地的山歌民谣,宁静的山村发展乡村游成为现实,半年接待游客超过5万多人,带动当地旅游收入超过100多万元。

结语:一都山歌是闽南文化的瑰宝,它的传承与发展首先要靠老一辈歌手的口口传唱,更重要的是要依靠有识之士进行符合时代的创新与改良,其次是要把山歌纳入当地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去培养新生代接班人,同时还要合理的利用媒介扩大歌唱群体,把山歌和乡村生态旅游紧密结合,使一都山歌成为闽南文化一朵永放异彩的艺术奇葩。

推荐访问:永春 山歌 新时代 传承 试论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