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论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监督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

论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监督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

时间:2023-06-10 17:25: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财政预算体制改革启动,出台了包括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和财政收支分类改革等一系列政策制度。这些制度对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力度,防范浪费腐败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迫在眉睫的预算监督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因此本文将就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监督中的公众参与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怎样从公众角度看待和参与财政预算监督,行使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从而更好地帮助政府制定财政预算方向。

关键词:地方政府 财政预算 监督 公民参与

財政预算是政府财政部门根据往年的财政收支经验和未来工作方向,通过科学系统的方法,预测的政府本年度财政收支安排。制定科学合理的财政预算能够帮助政府更好的执行自己的职能,在政府工作中是一个重要不可忽视的环节。而民众透过财政预算,可以更了解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以及政策意图与目标。

一、研究意义和理论依据:

1.研究意义。

1.1有助于提高政府透明度,提高政府信任度。让公众参与政府财政预算,可以让民众更加了解资金动向,从而直观的感受到政府未来的工作方向,也能更好的对政府进行监督。引入外部监督是强化行政监督的最有效的手段,民众就是一种强大的外部监督力量。近年来流行的“微博反腐”激发了民众对政府工作监督的热情,提高公民对政府信任度的同时,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更加说明了公众参与财政预算监督对建设透明化政府的重要性。

1.2保障公民权力,促进民主政治建设.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公民政治素养不高,对政府决策的关心程度也不够,没有自己的权力意识。让公众参与到政府财政预算监督中来,让民众能够切实感受到自己对政府工作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进一步提升国家统治的民主化程度。

1.3有助于政府财政预算的科学化.政府财政预算科学化的关键在于信息,全面而完整的收集整理各种信息才能实现预算的科学化,而公民的意愿则是政府工作的重要信息。公众的参与能够让政府更清楚的了解民众的意愿,作出最合理的选择,有效利用稀缺资源。

2.参与式监督的理论依据。

2.1人民主权理论。人民主权是指人民当家作主,国家或政府的最高权力来源于和最终属于人民,政府财政预算要按照特定的民主政治程序进行,体现社会公众的集体意愿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参与式监督就能很好的保障公众利益,体现公众的意愿。

2.2民主财政理论。民主财政主义所要求的是人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对重大财政事项的决定权,具体而言,就是国家运用相关权利进行社会资源再分配的一种民主政治行为。要实现地方财政预算公开化,就需要做从民主的角度出发,尊重民众的意愿,这也是民主财政的一个核心的指导思想。

二、国内外地方政府参与式预算实践

1.中国浙江省温岭市泽国镇特点。

1.1选民代表随机抽样:选民代表是运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全镇12万人口中依据村民选举名册抽选而成,目的在于保障参与机会平等,避免人为操纵,保证公平性。

1.2预算知识培训:政府财政预算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过程,为保障预算民主恳谈以及人大预算审议过程顺利展开,政府对人大代表、选民代表和小组恳谈主持人等进行了预算相关知识培训,以提高预算恳谈的能力和效果。

1.3小组恳谈与大会集中恳谈相结合:将选民代表分组后开第一次民主恳谈会,然后政府领导与所有选民代表参加第一次集中恳谈,后各小组开第二次民主恳谈会,最后集中开展第二次恳谈,深化讨论各预算项目。

2.巴西公众参与预算制度基本模式。巴西最早进行参与式预算的城市是南部最大城市之一的阿雷格里港市,之后共有130多个城市陆续实行了公众参与财政预算的项目。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巴西都是当代发展中国家参与式预算开展最好的。

2.1 第一个阶段是全市举行分区会议,时间是3月到6月。参与的公众主要集中讨论与大众需求最高的议题,通过网络、媒体等进行提议活动。

2.2第二阶段是在6到9月份进行。政府拟出项目,公众参与者通过投票、辩论等方式决定下年度公共项目的优先顺序。

2.3第三阶段在9月份完成预算审批。确定了的优先权的项目工程由市预算理事会提交给市长办公室,有市长决定是否运用手中的否决权,最后由立法机构批准,立法机构因为是直接选举产生,预算一般会获得通过。

三、我国公众参与财政预算监督现存问题

1.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在国内并没有明确保障公众参与政府财政预算监督的法律法规,《预算法》中也仅仅只有人大对预算审批和监督的内容和公众参与有关,其主体内容是预算的编制和审批程序,没有确定公民参与的理念,更没有对这项权利做任何保障。

2.公众参与热情不高,权利意识欠缺。大多数社会公众参与预算民主恳谈和项目听证会的机会较少,尤其是一线的工人、农民、妇女、外来人口等普通群体参与度不大。民众普遍抱有“随大流”的思想,认为政府财政预算是政府的工作,与自己无关,没有意识到属于自己的权利。

3.参与渠道单一,反馈机制不够健全。我国目前公众参与财政预算监督的渠道基本只有恳谈会和项目听证会,导致民众参与数不多,参与度不够。民众提出的意见基本石沉大海,并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这样也降低了民众参与的积极性。

4.公众素质需要加强,监督不够全面。财政预算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大部分公众代表的专业知识不足,监督时只是走马观花的阅读有关文件,无法对预算的科学性作出合理的判断,监督实质性不强。就目前来说,我国公众参与的监督过程仅包括阅读预算编制文件,对于预算执行和预算决算没有起到参与监督的作用。

四、解决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监督的公民参与问题的对策

1.政府层次。

1.1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让公民参与预算监督有法律保障。推进《预算法》修订等工作, 及早出台具体的公众参与预决算监督的条例。制定处罚措施,要从源头上杜绝让公众“走过场”的行为。公众参与的方式、深度与力度、后续反馈的跟进这些都需要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预算有关的规章制度中确切提出,并严格实施。

1.2通过政策宣传促进公民参与意识唤醒,激发公民参与激情。政府可以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多做宣传,例如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参与财政监督的好处,要从根本上让民众意识到,政府财政预算是与自己利益密切相关的事,参与监督是公民的权力也是公民的义务。激发出民众参与监督的热情。

1.3切实拓宽公民参与渠道,建立健全参与机制。拓宽民众参与的渠道,降低参与门槛,让更多想参与的人能真正参与到监督过程中来,不要让民众认为财政预算监督是遥不可及的行为。就预算编制监督来说,地方政府可以在网络上开设专门的财政预算窗口,公布资金的流向,让市民可以随时浏览,并设置留言板,安排财政部门的人员负责回复,让民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得到反馈。

2.公民层次。

2.1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增强自身监督的使命感。预算监督是一个需要专业知识支撑的过程,大部分参与的公众并不具备,想要提高监督质量,公民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例如参加培训,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的了解预算的专业知识;平时在报纸和电视或者报刊栏内多普及一些相关知识。做到高质量的监督。

2.2利用多种渠道实际介入预算监督过程,做到有效监督。公民参与政府预算制定过程中的监督内容也不要仅仅局限于预算编制,在预算执行与决算过程中也参与监督,例如政府在网上公开每月的收支列表,让民众了解是否有按照预算安排来执行等。

参考文献:

[1]何丹.我国政府预算的公众监督机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

[2]蒋文龙.我国公共预算中公众参与程序研究[D].湘潭大学,2014.

[3]张峰.公共预算监督制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

[4]黄舒婷.公开政府财政预算 推进公民财政监督——反思深圳公民预算之旅[J].党政干部学刊,2009,(04):37-39.

推荐访问:地方政府 财政预算 公民 参与 监督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