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的情感蕴涵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的情感蕴涵

时间:2023-06-15 17:2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对《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妨从它蕴涵的“情感”入手:对母语的忧患意识和反哺,与文本的多元对话和尊重,对教师的智慧的信任和解放,对学生的教育主体的确认与调适真爱。

关键词: 高中语文新课标 隐含信息 情感

在《全日制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里,有近三十次直接提到“情”字。由此可见,重视情感的培育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之一。

当然,如果我们能再深入思考一步吖,挖掘新课标的隐含信息,将会发现更加广阔的情感天地。

一、对母语的忧患意识和反哺之情

汉语是每个人最先接触也最常用的语言,是当今世界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极富表现力并创造出辉煌灿烂华夏文明的语言,按理说在这块土地上,它本该有着得天独厚且无与伦比的优势,足以引起每一位学习者的自豪,也足以受到特别的尊重。然而,在今天,它已經失宠了,落魄了。汉语走到今天这般叫人悲悯的地步,难道不应该重新审视一下语文教学吗?

母语与人们可谓是此生俱随,结伴而行,自有特别的亲近感,其作品反映着他们的生活,表达着他们的诉求,与人们息息相通、心心相印,加之喜闻乐见的形式与彼此投合的审美趣味,母语无疑具有其他语言不可比拟的魅力。然而,只要翻开昔日的教材,那些凸显情感、张扬生命、具有亲和力和审美价值的作品少之又少,教材编得四平八稳,课文变得清淡寡味。阅读这些作品没有带来心灵沟通的快意,没有心智受到启迪的敞亮,没有精神得到慰藉的自在,没有激情得到点燃的欢欣。这种人为造成的苍白乏味,自然使母语的魅力大打折扣。

过去,在分数大于一切的背景下,教师在课堂上事无巨细地讲,学生在课后反反复复地练,为的是得到高分。什么精神涵养、情感生成、意趣品味、美感体验全被抛在一边。有血有肉意趣横生的作品,在机械刻板无休无止的考试面前,都转化成一道道习题和一张张试卷。母语教育怎会有味?又怎能有魂?加之语文试卷刁钻古怪,答案呆板单一,叫人难以捉摸。这种叫人看不到成就感的语文教学,把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致消磨得荡然无存。应试教育不仅削弱了母语的地位,而且从根本上扭曲了母语教学的方式。

汉语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在其光荣的承传中,以丰厚的底蕴包容了多门学科,也催生了现代的语文学科。但是,语文却反过来伤害了母语本身,岂不令人扼腕叹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作为新世纪人才的基本素养,“第一是母语能力”,应该说,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在反哺母语方面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为母语教学注入了一支强心剂;在课程目标中说:“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文字”,“注意在生活和跨学科的学习中学习语文”,“在广泛的实践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在实施建议中说:“语文教学应该注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对语言文字的创新和规范有较好的理解和认识”……真是振聋发聩。这些论述体现了标准设计者深深的忧患意识和对母语的热爱情感。五千年的文明史,刀光剑影,兴衰荣辱,岂能让母语在我们的手上衰微?这一步尽管略显沉重而悲壮,但既然有了第一步,我们就有理由相信看到它的美好未来。

二、对文本的多元对话与尊重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写作者要反映大千世界纷繁的客观事物,必然在观察、感受、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鲜明的态度,或爱或憎,或悲或喜,或赞扬或批评,或同情或厌恶……把这些用文字真实地表达出来,就是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而凡是情真意切的文章,往往流传千古仍熠熠生辉,足见“情”在文章中的作用。白居易说:“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根情”,“情”是文章的根本。作者内心有饱满的感情,由衷地倾吐,笔端就会情满青山,意满大海。

看一看文本中的作者之情吧。有的“不平则鸣”,有的“文穷而后工”;有的“行峻严厉”,有的“心醇而气和”;有的“见景生情,触目兴叹,夺他人酒杯,浇自己之块垒”,有的“诉心中之不平,感数奇于千载,喷玉唾珠,昭回天汉”;有的“俯观仰察,宇宙万汇,系之感慨,而极于死生之痛”,有的“过故乡而感慨,别美人而涕泣,情发于言,流为歌词,含思凄婉,闻者动心”。我们学习一篇,便能“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语文,实在是灵魂的竖琴流出的音乐,是用情感唤醒沉睡的诗意。

“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无疑是语文的重头戏。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文学作品阅读,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和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意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的、富有创意的建构文本意义”。新课标强调了多重对话,要求深刻挖掘其内涵价值,体现了对文本的重视与情感,而且要“努力做到知人世”,体现了对作家与文本的尊重,也是对教师与学生的尊重。

三、对教师智慧的信任和解放

长期形成的教育体制束缚着教育决策者的意识,旧的课程取向的管理体制也束缚着学校领导者的思想,导致的结果是剥夺了教师的课程设计权,限制了教师批判反省的思考空间,造成了教学活动、教学情境的体制僵化,从而影响着教师的发展。

新课标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参与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建设”。过去,教师几乎成了不需动脑的脑力劳动者。教什么,怎么教,都由上边说了算,而现在教师的参与意识得到了唤醒。人是有思想的芦苇,让教师发挥其聪明才智,实现人生价值,也是新课标对人的深厚情感。在新课标下,教师终于得到了解放。

教师从束缚走向解放是一种理想,一种追求,一种境界,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现实途径。解放教师的头脑,使之更新观念,不断反思与创新;解放教师的双手,使之从批阅大量繁重的作业与试卷中解脱出来;解放教师的眼睛,使之学会观察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与点滴进步,用暗示、鼓励和充满慈爱的眼神期盼学生的成长;解放教师的嘴巴,使之每一句话深思熟虑、意味深长、娓娓动听,如甘露滋润学生的心田;解放教师的时间,使之能有更多的时间参与校本培训和自我反思性教学,使之参与课程的编制、实施和评价等一系列改革,与新课程、学生一起成长。当教师真正得到了解放,新课标就是他们的理论后援。

四、对学生主体的确认和调适真爱

高尔基说:“爱自己的孩子,连母鸡也会。”可是,我们真的会爱自己的孩子吗?曾几何时,我们喊了多少年的“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结果走进了误区:教师成了教材的奴隶;以课堂为中心;学生成了接纳的容器,以学科为中心;语文成了肢解文本的过程。显然,过度的教材意识使语文教学发生了变化。新课标旗帜鲜明地提出:教学应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为人的终生奠基。

新课标把教材分为必修与选修两部分,而且安排了若干模块,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兴趣加以选择,这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主体性的高度重视。新课标二十多次用了“自己”,不厌其烦地强调这个词,可见设计者的用心良苦。

新课标在学习方式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实际上也体现了走进学生心灵、生活与知识的三重境界。教育是生命与生命交流的过程,也是生命自主能动发展的过程。从这一高度出发,教育就是要保护人的自主意识,保护人的创造个性,保护人的完整人格。就是说,教育应根据人的生命特征,遵循人的生命发展的规律和原则,促使人的生命走向更加完整、和谐与无限的境界,引导人的生命进入实践、创造、发展的新天地。新课标背景下的教育教学,一定要适应学生生活世界的发展,在教育教学的高度上,建立如下新的教学思维模式:在统一中体现自由,在自由中体现统一;在追求共性中张扬个性,在张扬个性中追求个性;在多元中实现一体,在一体中体现多元;在平衡中倡导卓越,在卓越中追求扩大;在合作中力求自我优化,在自我优化中实现沟通共赢;在运用实践中追求理性建构,在理性建构中实现个体价值;在主体中体现客体,在客体中体现主体。真正把教育教学视为人的生命活动,使之产生一种引发兴趣、好奇,促进思考、探究的巨大的生活力量。新课标也显著体现了“从知识形态走向生命形态”:突破了学科视野和“文本”视野,重视知识学习的情境性、生成性、联系性、发展性。引导学生把学习过程视为生活实践、生命发展的过程,体验生活实践本身就充满知识和需要知识的道理,深刻领悟知识所蕴涵的生活和生命意义,产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发现知识、获得知识的自主性、积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善于在倾听、交往、合作、互动的过程中,在蓬勃的心灵和生动的情境的和谐融合中,把知识内化成内在的、动态的人格化的精神力量,完成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观态度的建构,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语文是什么?其实,就是一条大河:汹涌澎湃,风光独特。有暗礁,有风浪,我们就是在这条没有航标的河流上诗意行走的人,而指路的灯塔就是新课标。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文明,最精细地表现在情感的文明里。”新课标,就体现了强烈的情感。对母语血浓于水的亲情,对文本尊重、咀嚼,对教师智慧的信任与生命的解放,对学生则是要呵护学生心底最柔软的东西——创新发展。只有学生真正成长,才能有“为了学生的发展”,也才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的机会。悠悠文明,泱泱大国,倘若不铭记这一点,则难以立足世界,这也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蕴涵的情感。

推荐访问:蕴涵 新课标 高中语文 情感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