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3-06-18 11:0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本文在对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基础上,对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改进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动物疫病防控;问题;对策

近年来,国内外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动物疫情日趋复杂,我国动物疫病种类多、病原杂、流行广,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在部分区域仍呈流行态势,布鲁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呈上升态势,外来动物疫病传人风险持续存在,给群众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心理恐慌,严重威胁着畜牧业安全生产和公共卫生安全。为促进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2005年国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畜牧兽医体制改革,按照属地管理的基本原则规范了市县乡各县兽医行政管理和业务部门的职责职能,经过近10年的磨合与运行,但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动物防疫部门的工作开展和职能发挥。

一、基层动物防疫的工作职责职能

《动物防疫法》规定,动物防疫包括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等,涉及面广、涉及部门多。

1.兽医行政管理机构

市县乡三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对本级动物疫情监测、动物强制免疫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等负有领导、指导和监督职责,负责辖区兽医医政、药政管理管理和官方兽医制度的实施。同时,上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下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负有指导职责。

2.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市、县、乡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的领导下,主要依法负责动物防疫、检疫与动物产品安全监管等行政执法工作。

3.动物疫控部门

在当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下,主要承担辖区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监测、畜禽疾病诊断和技术指导等工作,承担突发重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的技术支持工作。

4.其他部门、单位和个人

如养殖场(户)、畜禽疾病诊疗机构、村级协防员等,应按要求做好动物强制免疫、人畜共患病重点免疫、疫情流行病学调查等疫情监测工作,也有动物疫情信息报告以及配合做好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处置的职责和义务。

二、当前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基层动物防疫部门,特别是县乡两级部门,以落实中省市的安排为主,工作具体、细碎、繁杂,面向千场百户、面对百人百性,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整体来看,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往往存在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1.畜牧业生产方式潜存疫病隐患

近些年来,我国畜牧业迅速发展,畜禽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同时由于畜牧业“入行门槛低”,形成了多种养殖方式共存、畜禽品种品系多样,甚至混养的现象将在一定时期内普遍存在。但畜牧业生产组织和饲养管理多沿用传统习惯或模式,不能适应以“规模化、集约化”为特点的现代畜牧业的需要,往往对“生长发育快、饲料报酬高”的“洋”品种的生态适应性及饲养管理的新要求认识不足,缺乏生物安全意识,往往在场舍选址布局、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出现问题,集约化、大规模、高密度的饲养条件为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在病原变异加速、疫病新发风险增加的情况下,容易引发传染性动物疾病。

2.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条件保障不足

基层动物防疫部门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第一线,工作头绪多、琐碎,但基层动物防疫部门的条件建设有待改善。一是工作设施设备有待配套完善,基层畜牧兽医站多在上世纪50年代建立,经过多年建设配套,特别是2005年以来,县乡两级在畜禽免疫、样品采集检测和交通通讯设备等硬件方面得到进一步充实,但工作条件的建设总体滞后,工作设施设备未能配套、完善,难以满足当前动物疫病防控和和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实际需要。二是工作经费保障不力,动物疫情监测是基层动物防疫部门的工作重点,疫情信息的准确把握则以全面、持续的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为重心,但是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往往因工作经费的不足甚至缺乏而难以到位;中省财政保障了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强制免疫疫苗的足量供应,但动物因免疫副反应死亡补偿不能及时到位,动物因病扑杀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补偿的标准远低于市值且不能及时落实到位,给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压力。

3.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缺乏保障

能力建设不足与滞后是众多基层部门和单位的普遍现象。基层畜牧兽医部门,尤其是县乡两级能力建设缺乏保障,曾出现过“网断人散”局面,2005年以来随着全国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县乡两级的队伍建设总体得到加强,但是单位的分设和职责的细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的各部门工作力量的弱化,由于基层工作任务重、环境差,很难从大学和高职招聘到适合的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才,加之基层动物防疫部门的人员引进和更新的体制机制不畅,导致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年龄结构不合理、文化程度偏低、业务知识更新难,出现人员“断代”和技术“断层”的现象,尤其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社会关注度大,责任大、风险大,引起基层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工作队伍不稳定。

4.基层动物防疫部门能力建设滞后

基层动物防疫部门,业务工作涉及动物种类多、畜禽病种繁多,但基层动物防疫部门能力建设整体滞后,不能适应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品种“洋”化的要求。基层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知识更新,特别是技能培养和提升方面,缺乏有效的体制机制作保障,基层部门多拘泥于完成中省市安排的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强制免疫等工作,很少涉及二、三类动物疫病及畜禽常见病的诊断与防治,无法开展养殖业所需要的临床诊断、病理解剖、细菌分离、药敏试验等疾病诊断治疗工作,服务能力提升很慢、社会服务能力有限。

三、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落实的对策

1.科学规划,严格把关,确保畜牧业安全发展

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本着“预防为主”和“安全第一”的思想,应根据本辖区的自然生态条件、饲草料资源禀赋以及地方性疾病(特别是畜禽传染病和营养代谢病)的发生与防治史,同时全面了解各类畜禽(特别是国外引入)的生态适应性以及易发、常发和多发的传染性疾病与营养代谢病,制定安全、可行的畜牧业布局和产业发展规划;并严格新建养殖场的审批以及选址、规划布局、场舍建设,同时规范已有养殖场的生产管理和生物安全措施,确保畜牧业稳步安全发展。

2.积极宣传,重点培训,推进畜禽健康养殖

坚持“以人为本”的生态观念,面向广大群众特别是畜禽养殖场(户),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发放宣传单、组织培训会等多种形式做好动物养殖常识和传染性动物疾病预防控制知识的宣传;对广大养殖场(户),应以《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国家畜牧业发展、重大动物疫病与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政策的宣传为重点,同时做好科学养殖技术、畜禽疾病防控知识的重点培训,帮助养殖户改善饲养管理条件,推广科学饲养、程序化免疫、避免滥用抗生素,促进养殖场(户)的防疫意识和做好免疫工作自觉性的提高,树立健康养殖的理念,不断推进健康养殖模式。

3.合理布局,科学监测,全面掌握疫情态势

准确把握辖区动物疫情状况和发展态势,是做好在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动物疫情信息是散在的、零乱的,需要基层部门根据畜禽养殖的总体规模的分局特点,不同养殖场(户)的生产组织和饲养管理水平,以及辖区的既往病史,科学选点制定合理的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并全面实施,从而全面掌握养殖密集区、养殖场(户)、活畜交易市场、动物产地检疫、畜禽屠宰检疫和动物疾病诊疗机构等多方面的动物疫情信息,并在全面掌握疫情信息的基础上建立有效地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疫情定期分析和疫情预警机制,以便及时准确掌握动物疫情态势。

4.规范操作,科学免疫,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

应遵照中省各年度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方案,制定本辖区的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免疫计划,加强基层防疫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技能培训,规范疫苗保藏、免疫注射、耳标佩戴、副反应处置等免疫操作环节;做好科学免疫抗体监测,以免疫抗体监测结果促进补免和强化免疫。指导散养户提高防疫意识,避免强制免疫工作的空白和死角出现,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对于自购疫苗免疫的企业,要落实免疫疫苗的购置与使用情况的备案制度,确保免疫屏障的有效建立。同时,做好工作记录和档案建立。

5.加强值守,认真履职,做好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基层部门应切实履行职责,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条例》要求,强化各项保障措施和防控机制,切实做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所需消毒器械、消毒药品、防护用具和疫苗等物资的储备;同时加强应急值守,明确职责,严格执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值班制度和疫情信息的报告制度,做到人员到位、联络畅通。确保在疫情应急处置时人员到位、设施到位、物资到位和技术应用到位,并按照“反应迅速、报告及时、处置得当”的原则坚决果断进行应急处置。

四、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保障机制建立的对策

为切实做好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发挥基层部门在重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及畜禽常发病防控中的服务能力,应按照《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动物防疫法》等的要求,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建立完善基层动物防疫部门的条件建设、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的长效保障机制。

1.加强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对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领导

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动物防疫工作的组织、领导、指导和监督。因而,基层畜牧技术推广单位、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均应在本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各司其职、积极配合,才能保证畜牧兽医工作安排部署“一条心、一盘棋”、措施落实“步调一致、步伐统一”,确保工作目标明确、责任明晰。

2.建立健全基层动物防疫部门的条件建设保障机制

在对基层工作设施设备硬件条件建设现状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职责职能的要求,建立硬件设施设备和试剂及耗材等配套的购置、维修和更新机制体制,确保基层动物防疫部门的疫苗贮存、免疫接种、样品采集、样品保存等设施条件能够及时更新、补充和配套,满足工作需要;确保工作运行顺畅、有序有效。

3.建立健全基层动物防疫部门的工作经费保障机制

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离不开国家财政支持,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经费保障机制,把动物防疫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拨付资金满足购置、补充、更新和维护动物防疫药品、器械、设备、应急物资储备等,保证动物防疫部门日常运行经费、冷链设施运行的电费和保养维护费用,以及常规工作和专项工作开展所需的诊断试剂、消毒药品、耗材及交通费用等;建立完善强制动物免疫应激死亡、染疫动物或阳性畜扑杀的动态补偿机制,解决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后顾之忧,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4.建立完善基层动物防疫部门队伍建设保障机制

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专业性强、技术性强,要求工作人员要有较高理论水平、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队伍相对稳定。应建立健全基层工作人员的引进和更新机制,通过与大中专院校合作,以委托培养、定向培养等方式确保基层部门工作人员达到相应的专业和技术职称的要求,同时建立新进人员的工作人员岗前和在岗培养机制,通过“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做好在岗工作人员的轮训,根据工作需要与时俱进地组织开展业务理论和技能培训,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更新专业理论知识、及时掌握新方法和新技能;配套做好工作人员的个人卫生防护、落实基层工作人员应有的福利待遇,避免人员流动、转岗频繁,确保工作队伍的稳定。

5.建立基层动物防疫部门能力建设的保障机制

服务能力是基层畜牧兽医部门的软硬件条件与队伍建设共同形成的综合素质,是基层动物防疫部门设立的内在要求和根本目标。建立制度并切实落实专业理论学习和操作技能培训,熟练掌握各类设备仪器的功能性能、试剂和耗材的性质性能,以及免疫接种、样品采集等操作规程和规范,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及时总结、共同提高,不断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建立激励机制,组织竞赛、比武等活动,营造赶比超的工作氛围,激发工作热情,培养职业精神;加强团队建设,使基层单位的物力、财力与人力因素有机结合形成工作合力,不断强化能力建设、更好地服务社会。

推荐访问:对策 基层 动物 防疫工作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