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走近阅读,寻好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走近阅读,寻好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时间:2023-06-19 13:1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阅读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积极的“构造过程”。阅读是一种深刻而复杂的精神活动,是信息传播的有效手段。人们通过阅读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惜目前中学生的阅读现状令人堪忧。针对中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笔者从语文考试的导向、语文老师的素质、中学生自身的原因等方面剖析,提出富有成效的应对策略以期改变这一尴尬的现状。

【关键词】阅读 ;现状;考试;素质;情感;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它是由一系列的行为和过程构成的总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全新的理念,认为阅读是学生个性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我觉得阅读能力不仅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且更是人们在生活、社会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人们通过阅读能够吸收知识、掌握技术,通过阅读辨别真伪、判断善恶,通过阅读能够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追求理想。阅读虽然很重要,但是当前中学生的阅读现状又如何呢?

一、中学生阅读的现状

当下,中学生由于受年龄、阅历、审美情趣的限制,直接造成了读物的优劣不等。他们读的书大多不是有意识的选择,而是无计划、無目的的选择,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有人专门做了一份调查:目前只有20%的中学生有经常阅读的习惯,35%的同学有偶尔阅读的习惯,45%的同学根本没有阅读的习惯;其阅读的书籍也只是集中在“武侠言情、科幻小说”、“卡通漫画”等方面,少数人涉猎《读者》、《青年文摘》等报刊。对于经典的文学名著,几乎无人问津。要知道,阅读类型的选择、阅读范围的宽窄和阅读层次的高低不仅关系到知识的吸收,而且对学生的心智的训练、品德的养成产生巨大影响。如果长期沉溺于这类图书,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将受到难以估量的伤害。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尴尬的阅读现状呢?我认为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语文考试的错误导向

众所周知,高考、中考乃中学教学的风向标。高考、中考怎么考,语文老师就怎么教,不敢越雷池一步。在最近几年的教育博客里,我看到不少有识之士在质疑我们的中、高考试卷,他们在大声疾呼:“让老师和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他们还称:“我们的素质教育老是在不断的强调,但我们现行的考试仍然在机械重复地考查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感知探究能力、组织表达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拓展感悟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等等。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那些专家、名师绞尽脑汁研制出来的所谓的高质量的题目,学生总是被动地阅读,就像戴着镣铐在跳舞,阅读的兴趣早给消磨殆尽。”

我记得年过花甲的著名作家王蒙在冰心老人去世的时候,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后还有这样大气和高明,有教养而纯洁的人吗?伟大的古老的中华民族,不是应该多有几个冰心这样的人物吗?”看到这,我想说什么呢?“我认为像冰心老人这样的文化大家肯定会出现的,但是绝对不是当下语文教育所能培养出来的!”因为现在的考试已经让学生对阅读望而却步,而学生的阅读兴趣的缺失,就等于学生的语文才智被扼杀了,要想在他们当中出几个大家,谈何容易啊!

(二)中学语文老师落后、陈旧的理念

我们的语文课堂依然是由教师主观设定的教学模式,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学生多数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其主动建构意识和主观感受往往被忽视,从而导致学生阅读兴趣的缺失。语文老师在上课前喜欢借鉴网上的一些教学资源或教参,习惯于在课堂上进行复制式或模仿式的教学,对文本内容进行随意化的 “拆解”,深入的“研读”,精心的“玩味”,反复的“操练”,甚至牵强附会,无限度的拓展延伸,一些美文被弄得面目全非,学生自然无心阅读。另外,语文老师自身也对阅读不够重视,不能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他们没有能够让学生的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紧密结合,因而也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三)中学生自身的原因

他们对阅读根本不抱有兴趣,并认为阅读不阅读无关紧要,又不会有益于他们考高分。在他们眼里,似乎阅读只会浪费时间,而只有拼命地埋身于题海之中,才是明智的。另外,还有相当的一部分中学生心烦气路躁,迷醉于新奇、刺激的书籍或影视作品,他们对文学名著等有品位的读物却漠不关心。他们缺少明确的阅读目标意识,没有把阅读放到一个正当的地位。

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呢?

二、应对策略

(一)发挥语文教师的作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老师的素养密切相关。学生的阅读兴趣并非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靠老师的激发和培养的。这就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的素养。

首先,应该具有活泼、直爽、沉静的气质。活泼,就是要保持一颗少年的平常心,要平易近人。这会让学生觉得老师跟我们合得来,老师是我们的知心朋友。这是进行阅读教学的感情基础。直爽沉静,就是教师与学生坦诚相见,敢于放下师道尊严,与学生平等对话共同探讨问题。这是阅读教学得以深入发展的保证。

其次,必须能够巧妙地运用语言。教师应该根据不同课文的不同特点来调控教学语言,注意教学语言的变通。一个成熟的语文老师在教学语言的运用上应该体现综合、交叉的特点,既有幽默的火花,又有严谨的虹光;既有稳重的优势,又有活泼的情韵。教师的这种语言风格,才能给学生以强烈的艺术美,才能撞击学生阅读的火花,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三,需要有广博的知识。俗话说得好:“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工”。我觉得一个出色的语文老师更应该是个杂家,要眼界开阔,样样精通。只有这样,老师在教学生阅读课文时,才能机智应变、激情洋溢、游刃有余,把学生引入一个五彩缤纷的广阔世界,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语文阅读的重要性,领悟到语文世界的美感所在,从而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最后,要摒弃陈旧观念,更新理念。教师不能仅仅围绕考试的指挥棒团团转,课内的阅读教学应比学生自主式阅读为主。美国著名教学理论家克拉申特别推荐了一种阅读方法——随意阅读方法(free voluntary reading简称FVR)。读自己喜爱的书,不用写报告,不要求在每篇阅读后作思考题,也不要求查阅生词,碰到不爱读的书就放下去找另一本。他认为,如果坚持这样做,“阅读和写作的水平就会得到提高”。(《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1期)

从本质上讲,语文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而不是老师教会的。因而语文老师应该每天挤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而且阅读时间要相对固定(午间、作业前后或睡觉前等),雷打不动,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兴趣、产生动力,进而开发智力,在广泛的阅读中真正地学会读书,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当然,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就是要加强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推荐阅读经典名著。尤其要诱导学生与那些人类良知的代表者莎士比亚、托尔斯泰、鲁迅、巴金等大师对话,提升中学生的人生境界,培养他们对人的终极关怀,奠定坚实的人文底蕴。

(二)改革考试的方法,还中学生阅读以应有的正当地位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乃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因为阅读不仅是一种求生手段,还是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一种生命的需求。“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融合重建的过程。”

我们中、高考命题专家就要着眼于现实,从纠正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弊端,真正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改革我们的语文考试方法。语文考试要着力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在阅读试题的命题上要注重让学生体味整体感知,品味文章语言,通晓方法技巧,领悟人文情感,道德品质,答案要丰富多彩,不能只是用唯一的答案来衡量,要鼓励独创。真正做到这样,我相信应该已经还中学生阅读以应有的地位。

(三)中学生要端正态度,改变自己

国学大师梁启超认为:一个人随时可以得到愉快的伴侣莫过于书籍。林语堂也说:“所谓学习,就是喜爱。学生应该对读书发生狂喜”。中学生应该注重阅读,改变自己。具体做法有:

1.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一,要有目的的进行阅读,有意识的捕捉主要信息,总体把握和理解文章,从而收到理想的阅读效果。第二,养成随手圈点、及时批注的习惯。古人告诫我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要培养自己勤于动笔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要留意将自己喜欢的语句圈点、勾画出来,及时批注,写下自己独到的感悟。

2.适时而有序地阅读课外书目。中国有着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古今往来各类名著和优秀作品极其丰富;同时,国外的名篇名作也源源不断被翻译介绍进来。语文课本由于限于篇幅,即使名家名作,也只能作部分节选。另外,一些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现代化生活气息浓、文质兼美的文章也应成为中学生课外的文化快餐。

3.积极参加各种多样的阅读活动。例如,制作读书卡片、创办简报、读书交流、诗文朗诵等。这样,有利于学生扩大交流,互相取长补短;激发阅读兴趣,更好地促进阅读;在愉快的竞争氛围中,锻炼和提高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4.注重读写结合,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最有效的形式就是写读书心得,这是一种创造性的阅读,它既是阅读的深化,又是有益的写作练笔。

总而言之,我觉得必须要还中学生阅读以正当的地位,我们语文老师要转变观念,我们的学生也要端正阅读的态度,改变自己。值得提醒的是: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文本的閱读,丧失文本的阅读;否则,在得到轻松与娱乐的同时,却丧失了我们的是非观判断、哲学思辨和文化传统。我们中学生应该端正态度,要在阅读中不断的丰富自己,激发自己的阅读情趣,在阅读中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只有这样目前我们的中学生阅读尴尬的现状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转变。

(责任编辑:刘宝瑞)

推荐访问:自己的 走近 精神家园 阅读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