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槎溪恋歌

槎溪恋歌

时间:2023-06-23 09:0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一入順昌,槎溪即近在目前。

从原始森林探身而出,槎溪穿过幽深溪谷,绕行突兀山崖,跨越纵横沟壑,在盆地悠闲、平静地展示了自身的旖旎与婀娜,澄江如练,一条蓝色飘带,自西向东,沿途把赖源、光地、曲村、槎溪、蛟溪诸多村庄连接起来。

那山、那水、那村、那人,让我迷恋,迷恋于它们的神韵与姿容。

1.那山

1958年,新中国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

春天。林区的上空回荡着愉快而雄壮的歌声,那是一支林业大军行进在上山的路上。

顺昌作为闽北林业重点县,在槎溪流域林区设立曲村伐木场,这是诸多伐木场之一。他们当中有来自上海、安徽、山东等地青年以及退伍军人、外县伐木工人和当地居民。林区建设者们开山、筑路、伐木,源源不断地把大量木材从深山输送到祖国建设急需的华东地区。

1961年,赵丹等执导的电影《青山恋》问世,以支闽林业大军为原型塑造了闽北林区伐木工人扎根林区,把青春献给林区的故事,感动了千千万万的观众。

进入20世纪70年代,林区的面积逐渐减少,伐木场更名为采育场,有计划地伐木、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所谓的“两条腿走路”,治理水土流失,有效保护生态。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槎溪流域方圆百里71600多亩生态林、人工林,18500多亩竹林。杉木之乡、竹子之乡,层峦叠嶂,青山绿水再度以温柔而朗润的情怀,拥抱了那里的古人类活动遗址、古廊桥、古道、京街、古井、古墓、古宗祠、古庙、古戏台、古水碓……

山中说也说不完的故事与传说里,有许多条隐秘而幽暗的通道联结着古今,如果我们从那些残存着山里点滴历史遗迹的草阶跨过,一不小心,就会进入到另一幅久远的历史画面中。

景灵寺,槎溪流域古寺庙之一,位于景灵山主峰山麓,始建于唐朝,宋朝工部尚书廖刚幼年曾求学于此庙,至今民间还流传廖刚每天骑“驴马石”过河到寺庙刻苦求学的故事。该庙毁于战乱,20世纪90年代由乡民和新加坡华侨捐资,建成熠熠生辉、蔚为壮观的深山庙宇,庙宇附近保留有历代僧侣墓塔。

景灵山战场,1933年8月5日彭德怀率领的红军“东方军”与敌军作战战场之一,至今仍可看到当年的敌军炮台和红军作战挖下的战壕。这里长眠着30多位在战斗中牺牲的红军战士,年轻的英灵永远守护着日新月异的美丽山河。

槎溪的山,仿佛经过漫长的舔舐与疗伤后变得更为静穆,日光月色里,它是一片片迷离无定的光影,也是一段又一段和弦丰富的旋律,更是一首经由满是泥痕的乡亲们的手写下的史诗。

2.那水

都市的地平线在我的视野里消失的时刻,一面巨大镜子映照中的大山的碧绿,蓦然在远方升起。

那是槎溪上游的光地水库。水面平静得像是一个安睡婴儿的脸庞,你可以看到光阴在其上的不断幻化:一块云慷慨地接纳另一块云,一片光彩愉悦地拥抱另一片光彩。鱼在水下悠游,我们的影子投入其中,轻风拂过,影子微动,而我们一无所知。

光地水库位于海拔620米高山,蓄水量860万立方米,4600多亩农田灌溉的水源保障,人们都誉之为天池、天然氧吧。休闲、垂钓、避暑,槎溪的水定然会使人们的生活更为平静、悠闲。

光地水库沿溪而下,是闽北山区少有的、气势恢宏的四级阶梯式发电站,仿佛光地水库里蓄积着的有关大海的梦,走向辽阔世界的波澜起伏的梦,通过这四道关卡,带来了巨大的能量。有人告诉我,这四级阶梯式发电站和下游数座小水电,每年的发电量达100多万度。

光地水库、电站,是元坑古镇省级水利风景区、水电之乡的重要组成部分。

毗邻廊桥前方的是依槎溪河而立的水碓,我想有许多旅游者会将它珍藏进记忆深处的。

4米高的水车,一应俱全的水碓附属建筑。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此地水碓还保留集砻谷、舂米、面粉加工、榨油等粮油、食品加工多种功能。当年,人们途经水碓坊,几百米以外便可闻及水碓辗坊木转轮转动发出的“吱呀、吱呀”声,碓锥、石臼一起一落相互撞击的“咚咚”声,水辗、榨油坊传出的“嘭隆、嘭隆”声,伴随着弥漫在空气中的米香、麦香、茶油香的浓郁香味儿。

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序》曾言:“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世有聪明博物者,稠人推焉。”水库、水车、水碓,制造它们的人类,真可谓是宋应星所说的“聪明博物者”,他们将万物为我所用的智慧是对水的灵性、对大自然宽博之爱,做出了最为美好的回应。

如果你是在一个清晨来到槎溪,你会看到槎溪的风韵。整条河蒙在雾气里,浓淡相宜。不知从哪里传来鸡鸣,沿河的村庄突然间全都动了起来,水边有了洗菜声、杵衣声与说笑声,烟囱起了白烟,沿着槎溪水面,那些声息穿过了小桥、草茎与石块,写下了一天里的第一首诗……

3.那村

槎溪村,是一个拥有1750年历史的古村落,因坐落槎溪河畔而得名,地处古镇元坑盆地出口,四面环山,森林茂密,一处传说中常带“仙气”的风水宝地,依山傍水的村落时常在时隐时现的飘带般雾霭的围裹之中。不远处轻盈浮动着的山岚,飘浮在大槎岭、风山、景灵山的秀峦之间。

“缥缈临虚一望中,风山对峙倚重重。灵踪有路润苍鲜,云气无时护紫峰。”宋代熊毓诗句便是对这片灵山秀水最好的赞美。

槎溪、蛟溪在村前交汇,良田千亩,地肥物阜。主产的大米,史称“大槎米”,颗粒饱满,饭香质佳,松软可口。“大槎山茶油”,富含维生素E及微量黄酮、皂素等元素。自古以来,大槎米、大槎山茶油均为贡品。

横跨槎溪河的槎溪古廊桥,叙说着“游屠夫赔罪建廊桥”的故事。廖槎溪自幼家贫,某年大年三十将至,廖父到游屠夫家赊猪骨头熬汤煮粉丝。“欠账不过年三十”,是当地风俗,游屠夫到廖家收账,廖父与之商榷:“可否等过了年关?一定还上钱。”屠夫不宽容,将一盆骨头粉丝汤泼地,并说:“来年拿何还钱?猪骨头白送你,不如喂狗。”廖父受此凌辱,倍感委屈,一旁的廖槎溪不语,立志奋发读书。20年后,廖槎溪考取进士,官居焕章阁大学士,游屠夫恐廖家报复,在廖槎溪回家省亲前,倾资建廊桥,取名槎溪桥,在进士回家时,跪桥赔罪。进士非但不怪罪,还下轿扶起游屠夫,以兄弟相待,携手平步进村,并将朝廷赐给进士建“进士坊”“进士府”款项拿出部分,支付游屠夫建造廊桥的费用。因此,这段往事,千百年来一直成为佳话相传。

昔日的古村落大多已被现代的农家院、小别墅替代,但仍可寻及遍布村落的遗迹。沿村边小渠可见约1公里长的步行古道,至今保留完好的邓氏宗祠,建于明万历十八年(1592年),宗祠背后是通往张氏老人居家的残存“京街”。村史中记载:历朝历代村中出过的达官贵人、文人墨客有许多,留下古迹不计其数,村中遍布“进士府”“进士坊”,街道多为“京街”。只因年代久远,唐、宋、元时期古迹几乎难寻,保留部分多为明、清时代建筑。廖槎溪(宋)、邓元锡(明)均为一品官,旧时三品以上文官省亲,为显耀身份,应乘坐四马轿车,即从自家门前用石板横条铺设,不少于200米,此为京街。自古以来,历代老人传说,货郎先生进了村庄便迷路,无法出村。可想而知,当时的村庄是何等繁荣。而如今,记忆中威严的龙身石雕、上马石、照壁、垂花门、书房、楼宅、更道、马车道等已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是残垣断壁。因为“府”和“后”在当地方言中是同音,不知从何年代始,人们习惯把它呼成现在的“后坊村”。庆幸的是,当地乡民已在着手重建“府坊村坊”“七进士坊”和古道以及京街等。

2013年,槎溪村入选中国传统古村落,整体保护和改善槎溪古村落遗存和人居环境的工作不断推进。沿槎溪流域的传统古建筑,如古道、京街等历史遗迹进行保护性修缮,重建古廊桥、古水碓、七进士坊、府坊村坊,古朴的槎溪村正容光焕发。

4.那人

槎溪被喻为神童之乡、七进士之乡:宋朝进士、护疆守土武威王、理学家廖槎溪(廖德明),宋朝工部尚书、刚正不阿不畏强权的理学家廖刚,在全县境内首办书斋、崇文重教的唐朝睦王府司马廖业,6岁就能与湖南籍县令迎题立就“洞庭消息寄来迟,巫峡梦魂归去早”、与郡守对诗的宋代神童廖衡,元朝朝散大夫张俊忠,明朝一品光禄大夫邓元锡,还有数量可观的文学家、诗人……

廖槎溪,原名廖德明(1140—1213),号槎溪先生,槎溪人,宋朝理学家朱熹得意门生,宋乾道五年(1169年)中进士,宋光宗、宋宁宗两朝帝师,官居焕章阁大学士。宋开禧元年(1205年),广东、广西及附属国叛乱,德明出任督军。史料记载:时盗陷桂阳,逼韶,韶人惧。德明燕笑自如,遣将驰击而亲持小麾督战,大败之,乃分戍守,远斥堠,明审赏罚,宣布威信,韶晏然如平时。平叛后两广及附属国,安居乐业,宋宁宗皇帝大喜,遂加封德明为武威王,从官一品。

关于廖槎溪传说,千百年来,妇孺皆知。距村庄不远处的“龙归坌”,背靠景灵山、凤山、龙脊风水山等九座山头,貌似九龙之首。民间传说廖槎溪大器晚成,8岁还不能说话,当时廖家家境贫穷,父亲常将其带到龙归坌附近地里干农活。某日中午时分,干完地里农活,父亲欲带小槎溪回家,此时,从不言语的小槎溪指着不远处的九座山头和眼前开阔的田园,开口说话,出语惊人:“父亲,此山此地为九龙归坌,青山绿水是上天所赐,此乃风水宝地呀。”父亲听言,又惊又喜,背起小槎溪回家告诉其母:“我儿能说话了。”父母决定送儿上学,无奈家中贫寒,无钱请先生,便恳请紫竹庵和尚教读。一晃十年过去,少年廖槎溪拜读理学家杨时书籍,受益匪浅,适逢理学家朱熹到家乡附近的漠布讲学,经人引荐,拜朱熹为师。又经十年苦读,29岁(1168年)中举人,次年中进士。功成名就的廖槎溪回家省亲时路经昔日第一次开口说话的九龙归坌,看到田间烈日下辛勤劳作、挥洒汗水的乡民,便在此修建了一座凉亭,好让劳作之余的乡民及过往行人有遮阳、挡风、避雨之所。后来乡民便唤此亭“槎溪亭”。该亭几经重建,现仍清晰可见亭的正梁上书有“宋先贤焕章阁大学士”字样。

在距槎溪村百步之遥的紫竹窠,有一座始建于北宋年间的紫竹庵。此地翠竹环绕、苍松掩映、清泉潺潺、曲径通幽,金桂、银桂四季飘香。此庙正是少年廖槎溪十年寒窗起步地。民间传说故事“天神护神童”,说的是小槎溪拜和尚為师后,深得和尚喜欢,不仅免费为其提供午、晚饭,晚上天黑路难行,还遣俩小和尚提两盏灯笼送小槎溪过河回家。后来廖槎溪有出息了,便有了“廖槎溪是仙童,当年晚间读完书走回家是天神提灯笼一前一后随其左右”之说。廖槎溪勤奋好学、办学济贫、铺桥修路,对后人有着一种无穷的激励作用。

在槎溪村保留的古人类活动的遗址及古建筑中,至今仍可寻及先祖的足迹……

槎溪,我用过去的记忆,现在的亲历,和槎溪空阔明净的夜与昼一起构造那里的阳光、虹霓、群星、月影。我爱槎溪古老家园的那间小屋、门前的香樟树和在小屋前晾着的洗得发白的蓝色棉布,我爱母亲,我爱那山、那水、那村、那人!

责任编辑 林 芝

推荐访问:恋歌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