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宋元话本形式上对佛教文化的借鉴

宋元话本形式上对佛教文化的借鉴

时间:2023-06-25 14:1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宋元话本所取得的成就在中国文学史具有重要的价值,但追根溯源话本这种特殊的文体在形式上对佛教文化有很多的借鉴。

关键词:话本;形式

作者简介:周晴晴(1992.1-),女,汉族,河北省沧州市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唐宋诗词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6-0-01

话本,是在我国宋元时期人们对于新兴于城市市井中“说话”艺人演唱的底本的称谓。我们现在见到的有关宋元时期的话本,主要来自于《清平山堂话本》和《京本通俗小说》。

话本发展到宋代其艺术体制已经趋于定型,话本的体制“有六部分说、四个部分说”,完整的话本基本结构包括六部分,即题目、篇首、入话、头回、正话、结尾。四部分包括:题目、入话、正话、篇尾。二者的区别就在于,六部分法中的篇首、入话、头回在四部分法中都归入到入话中。鉴于此问题不是本文探讨重点,故不作详述,但是就话本的这种体制如若归根溯源不得不提的就是唐代的变文。在王志鹏的《敦煌佛教歌辞研究》一书中总结“变文”的内容和体式时说到,变文按内容和形式可以分为讲唱佛经、佛家故事和讲唱我国历史故事的,前者又可以分为按照佛家的经文通俗讲唱;讲释迦牟尼太子出家成佛的故事;讲佛弟子和佛教的故事;并且王重民先生还认为正是这样的分类和分类排列次序,反映了变文的发生、发展和转变为话本的全过程。变文脱胎于佛教中的讲经,所以说变文,特别是其中的讲经文对话本结果的定型有很大的影响。

郑振铎在《中國俗文学史》中提到,正是因为在敦煌宝库中发现了变文这一文体,我们才能对之前为什么宋代有“平话”,元代有“诸宫调”,明、清有宝卷、弹词及鼓词等这些疑问有了明确的答案。由此可见,变文对研究宋元话本的体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中国俗文学史》中,郑振铎先生提到:“‘变文’原来是演经的。他们讲唱佛经的故事,其根据自在佛经里。讲唱“变文”者,在初期的时候,必定是先引“经文”,然后才随加敷演的。像《维摩诘变文》,在每段之首,必引“经”文一小段,然后尽情地加以演说和夸饰,将之化成光彩绚烂的锦绣文字。”由此可见,变文的兴起来自于佛教文化。

至于“变文”的分类郑振铎先生将其分为两类:(一)关于佛经的故事;(二)非佛经的故事。讲唱佛经的故事的变文,又可分为(一)严格的“说”经的 《维摩诘经变文》《阿弥陀经变文》(二)离开经文而自由叙状的。”变文讲佛经和佛教有关的故事,而“大约当时宣传佛教的东西,已为听众所厌倦。开讲的僧侣们,为了增进听众的欢喜,为了推陈出新,改变群众的视听,便开始采取民间所喜爱的故事来讲唱。”,也正因为如此,有了后来宋元话本中更多迎合市民的故事,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佛教文化并没有脱离出去,特别是在形式上,对后来的话本影响深远。

在唐代的讲经文中,“讲说经文时,常以讲说、吟偈和唱经三种方式进行。”“……讲《维摩》,先作梵;次念菩萨两声,便说押座了,便素唱经文了。唱曰法师自说经题了;便说开赞(讲)了;便庄严了;便念佛一两声了。法师科三分经文了;念佛一两声;便一一说其经题名字了;便入经说缘喻了;便说念佛赞。”由此可见,在僧侣讲经的过程中,会在开头说押座文而后在唱经文。这和后来话本中引用诗词作为篇首的功效大致一样。

在《敦煌变文集.卷七》中就有很多独立成篇,且篇幅较短小的押座文,如《温室经讲唱押座文》:“顶礼上方大觉尊,归命难思清净众……今晨拟说甚深文,唯愿慈悲来至此。听众闻经罪消灭,……已舍喧喧求出离,端坐听经能不能?能者虔恭合掌者,经题名字唱将来。”再如《维摩经押座文》“顶礼上方香积世,妙喜如来化相身。……今晨拟说甚深文,惟愿慈悲来至此,听众闻经罪消灭,总证菩萨提法宝身。(佛子)”……能者虔恭合掌着,经提(题)名目唱将来。”对比可见,押座文的模式大多一样,先宣扬一下佛教的虔诚,在提醒听众端坐听讲,然后开始进入讲经的正题。这样看来,话本中的一些入话的内容同佛讲中押座文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有让听众肃静,然后再入正文进行讲唱的功效。

在讲经文的末尾,通常又会有押座文,常常还会出现一部分总结性的话语。如在《敦煌变文集》的残缺变文中有一篇《不知名变文》在结尾“若要不生、不老、不病、不死,除私世尊,自余小圣,宁得免矣。以下说阴阳人慢语,更说师婆慢话语。”接着便是一小段韵文,来告诫人们“拾到叶凋身朽故,便同厄病即无常。(原文至此完)”。《三身押座文》中的解座之意更为明显“今朝法师说其真,坐下听众莫因循;念佛急手归舍去,迟归家中阿婆嗔。”有更为明显的总结和劝诫的意思。

一篇完整的宋元话本也基本上沿袭这样的形式,如以《简帖和尚》为例子,开篇以《鹧鸪天》这首词来引起听众的注意,相当于讲经中的押座文,接着便是入话讲述了一个与正文内容相似的故事“错封书”。而后是正话,讲因送简帖而导致一对夫妻离散终又复合的故事。话本结尾,以一首《南乡子》作结,“怎见一僧人,范滥铺楼受典型。……”对文中的恶人进行评论,并“话本说彻,且作散场。”这就相当于解座文了,来作为散场的结束语。这就是话本的基本结构,在整个文本中与讲经内容大致相同,韵散结合,由此可见宋元话本在结构上虽有所变动,但基本上还是承袭了佛教中讲经文的体式。

参考文献:

[1]王志鹏著.敦煌佛教歌辞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

[3]王重民.敦煌变文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4](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1.

推荐访问:话本 宋元 形式上 借鉴 佛教文化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