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论五大发展理念的人文文化属性

论五大发展理念的人文文化属性

时间:2023-06-26 08:3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不断探索总结而得出的治国理政理念。无论是治国,还是理政,都不能离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因此五大发展理念中的人文文化属性不容忽视。强调五大发展理念的人文文化思维,加深从人文文化的角度对这一理念的学习认识;强调五大发展理念的人文文化关怀,推动这一理念的落实发展;强调五大发展理念的人文文化修养,弘扬这一理念的人文文化意蕴。这不仅是对人文文化内涵的丰富,也是开辟五大发展理念新的思维方向。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人文文化;思维;关怀;修养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10-0009-02

在2015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实现“十三五”期间发展目标的必要性,要解决发展问题,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1]。这五大发展理念不仅是对发展道路的经验总结,更奠定了我国未来发展道路的底蕴。从人文文化属性中的思维、关怀、修养出发,探寻五大发展理念,能够充实这一理念的内涵,也将为人文文化属性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提供借鉴。

一、五大发展理念的人文文化思维

一般来说,研究五大发展理念更多的是从科技文化的角度切入,从而强调其科学性,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五大发展理念不具有人文文化道德属性;相反,科学性是从人类本身出发,探寻事物是否符合正确的发展规律、是否是一个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2],这进一步说明了事物已然打上了人类的烙印,具有了人文文化的属性。因此,从人文文化属性的角度认识五大发展理念,论证其内涵中对人的本质的探讨、价值体系的建立、精神世界的塑造等方面,具有充足的理论意义。

第一,五大发展理念探讨了人的本质特征,揭示人类文化生命的存在与活动。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方针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都是基于本国人民的现实需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通过对中国人民的文化生命的存在和活动的整体性进行思考,以具体的形式揭示人的存在,使人们从中解读出人的文化生命下一步的存在和活动。反之那些发展理念与本国国情不相符的国家,要么照搬照抄其他国家,要么想象过于美好,夸大发展理念,都不符合本国人民下一步发展的需要。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政府从这一国情出发,人民需要什么,就制定怎样的发展策略。

第二,五大发展理念建立价值体系,阐发人的存在和活动的意义。人的存在和活动的意义必定是离不开价值的,或者换句话说,价值在人的生命的存在和活动中占有核心的位置。然而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价值取向、价值体系的多元性表现得越发强烈。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为整个社会的发展确立了积极向上的价值体系,为人们的生活规定了意义和秩序。创新的观点强调革新、改革的意识,协调的观点主张和谐一致,绿色的观点关注于人与自然的同生共长,开放的观点要求海纳百川的胸襟,共享的观点着重优化配置、资源利用的效率最大化。五大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社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所提出的,对真理的探索从未止步,将会为社会搭建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

第三,五大发展理念塑造精神世界,建构以意义为中心的精神家园。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对于建构后天才有的、纷繁复杂的精神家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的精神世界趋于完善。五大发展理念从五个不同的层次,涉及交往、环境、生产等多个方面,来建构不同的精神世界,全方位打造精神家园。其次,五大发展理念熏陶人的性情和气质,使人具有良好的修养,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涵盖的内容与人的生存和活动密切相关,影响了人们的性情、修养、气质等方面,培养了友善、互助、和谐的思维模式。

二、五大发展理念的人文文化关怀

五大发展理念在社会各个层面都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毫无疑问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环境的優化、人民素质的提升。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五大发展理念在全面贯彻落实的目标上,还有很远的路要走,还需要人民群众多方面的努力与配合。因此,在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同时,更多地体现人文文化关怀,坚持五大发展理念能够反映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这一特性,推动五大发展理念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首先,五大发展理念反映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人和人之间相互交往,不断加总就构成了整个社会;而社会又为人类的发展提供物质保证和精神追求。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一方面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不能离开人的本质,另一方面社会生活对人的生命存在与生命活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3]。五大发展理念从人的角度入手,对社会中尤为瞩目的经济生活、日常生活等方面进行剖析,反映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例如,现代经济生活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告别传统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由农村进入城市,由近代社会进入现代社会,接受城市文明与现代生活方式,由此造成了城市承受压力不断激增,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分配等诸多方面问题亟待解决。五大发展理念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出发,根据各地区的不同发展情况,探寻适合本土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公共服务的发展道路,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为全体的中国人民服务。

其次,五大发展理念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哲学中强调,事物都是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发展中的,五大发展理念也不例外,它跟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前进的方向。“科学之社会影响的速度和力量一直以几何级数倍增”[4],科学技术在近些年来得到迅猛发展,互联网带来了通信交流的发达、虚拟空间的开辟、网络写作的兴起,可以说,科学技术大到影响国家强盛,小到影响家庭生活的幸福。而五大发展理念与时俱进,关注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关注网络世界是如何改变着人类的生存。就以网络推动人类联系方式的变化来说,网络使得通信在空间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延伸,并且保障了传播的快捷与准确性,由此产生了整个“地球村”信息共享、资源共用的现象,这正与“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但是我们必须明确并且坚持的宗旨是:五大发展理念的补充与完善,归根到底还是为了人民,还是为了让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只有将蛋糕做大,人民分到的才会更多。

三、五大发展理念的人文文化修养

五大发展理念因其具有的探讨人的文化生活的存在与活动、揭示人的存在与活动的意义、建构以意义为中心的精神家园等优势,深入着眼人的本质属性,必将在社会发展中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五大发展理念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潮流,立志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得到整个社会的大力弘扬,在全社会形成五大发展理念的人文文化氛围。

第一,尊重五大发展理念在实践中的个性化。五大发展理念是为了适应全国发展而提出的,并不是仅仅只适用于一部分地区、一部分省份的发展理念。但是我们也必须意识到,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不同的人群构成不同的社会特色,风土人情也自然不同。所以,五大发展理念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会出现“地区的个性化”特色,从一个地区相关政策的制定实施中可以看出本地区的人文文化修养。此外,一个地区的个性化也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地区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相似,往往都是复杂多变的,发展方向、发展重点等在时间的推移下都会发生变化。所谓的“个性化”本身就包含了复杂性与变化性。

第二,重视五大发展理念在理论上的超越性。这里的超越性是指,在社会发展的道路中,五大发展理念在理论上一方面反映社会现实,另一方面也具有批判社会现实、超越社会现实的一面。具体来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根据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反映了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味模仿、资源结构性不足、环境污染、开放力度不强、公平正义得不到重视等现实问题,批判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间的不合理之处,其超越性显而易见,并由此带来了“理想”的解决方案,它是批判现实和超越现实的产物。理想能够引导人们前进、鼓舞人们奋斗、激励人们进行新的创造。弘扬五大发展理念就是要在坚持其对社会的反映与批判的超越性上,将其发展成整个人类对社会未来的理想目标,避免沉沦于日常的小成就中。

第三,领悟五大发展理念在内涵上的历史积淀性。任何一个发展理念的提出都离不开对本国历史规律的探寻。五大发展理念在内涵上的历史积淀性强调了新发展理念与该民族的文化传统的内在联系,既代表了一个民族的发展理念中积淀着该民族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这个民族的发展理念反过来积淀于该民族的文化传统[5]。就好像孔子的先秦儒学,不仅在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巨大影响,也随着历史的变迁,积淀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五大发展理念是在这一时刻提出的,能够产生激动人心的效果,而我们所需要领悟的是其能够转化为民族文化传统的内涵,这才是极具长久影响力的部分,即使是历史的车轮不断滚动,也依旧可以焕发出夺目光彩。

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在新阶段所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在实践的过程中强调人的重要性与获得感,更具人文文化的属性与韵味。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从人文文化的角度对五大发展理念进行探寻,通过对五大发展理念人文文化属性的思维定义和关怀,力求实现在实践、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路途中,形成人文文化的修养,使五大发展理念深入人民生活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终推进我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15-11-04.

[2]万伟伟.科学文化及其当代弘扬[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

[3]王奕博.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及当代意义[D].郑州:郑州大学,2017.

[4]伯纳德·巴伯.科学与社会秩序[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242.

[5]杨怀中,王东.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当代融合的实现路径[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6):802-806.

推荐访问:五大 属性 人文 理念 发展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