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名士的臭毛病

名士的臭毛病

时间:2023-06-26 17:2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作者简介:

陈铁军,1963年出生,锡伯族,祖籍辽宁,生于北京,现居河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郑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发表过各类体裁文学作品三百余万字,曾获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河南省文学奖,金盾文学奖等。出版有小说集《有种打死我》《老杂拌儿》等,电视剧剧本《窑神》《呼儿嗨哟》等。有数十篇小说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文学选刊》《中华文学选刊》《作品与争鸣》等转载,并被收入多种年选和文选,译为英语、法语等文字。 小说《有种打死我》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

1

这是个曾经令我动容的故事。

一千七百多年前,洛阳城外的死刑台上,一个人的头颅就要被砍下。原因是不肯屈服于强权。你可以想象,砍头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然而此人似乎并没当回事儿。他抬头看看日影,觉得离行刑还有一段时间。这是他在人世的最后時光了,谁也没想到他竟做了一件惊人之事。他没有悲伤,没有叹息,没有留恋,而是向送别的亲人索来爱琴,他要用琴声诀别人世。他弹奏的,是千古名曲《广陵散》,也叫《聂政刺韩王》。是说战国时候,一个叫聂政的少年,父亲被韩王杀害。他在深山随高人学了七年琴艺后,走上了为父报仇的道路。他在韩国的闹市中一展琴技,“观者如堵,马牛止听”,韩王听说后召他进宫献艺。他在鼓琴时,突然抽出藏在琴腹中的利刃,一举刺杀了韩王。然后,为了不连累亲人,割烂了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和耳朵,使自己变得面目全非,自刎而死。韩国为了弄清刺客身份,将他曝尸于闹市,悬赏重金让人辨认。聂政的妹妹聂荣,认出了自己的哥哥。她想到哥哥能舍身复仇,自己决不能让哥哥的英名埋没,于是将生死置之度外,伏在哥哥的身体上放声恸哭,不惜以死为哥哥扬名。我没有听过《广陵散》,不过不听也能想象得到,这是一首激扬、激烈的曲子,张扬了聂氏兄妹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精神。因此我同样可以想象得到,这个用最后的生命弹奏此曲的人,内心深处激荡着怎样一种情绪。谁不想在临终说些什么呢,但是死刑犯是不允许说话的,但是这句话我必须要说。他是在用琴语呐喊着遗言。他左手按弦,右手弹拨,抹、挑、勾、剔、打、摘、擘、托,从他跳跃的十指间汹涌而出的,已经不是我们习惯的琴声,而是铮铮作响的金属声音,那么铿锵有力,慷慨悲壮,大义凛然。现场为他送行的,据说光太学生就有三千人,无不为这声音而震撼、而动容。他们全都在这琴语中,听懂了他的心声。他说:“残暴的人啊,你们可以把我的头砍下,但绝不可能让它低下!”曲罢,言罢,叹息一声:“可惜《广陵散》,要从我这儿失传了。”从容就戮。时年三十九岁。

此人,想来大家都知道,就是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

我当时是这样想的:嵇康是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竹林七贤是所有名士的代表人物;而名士,则代表着整个知识分子阶层。令我吃惊、敬佩的不是别的,正是我中国知识分子傲岸、倔强的个性,浩然、凛然的正气,以及清不与浊同流合污的精神。正因为又吃惊又敬佩,嵇康以及竹林七贤,一瞬间成了我心目中的典型知识分子形象。也就是从那儿起,这群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名士,被我视为人生的参照,学习的榜样,以后许多年一直用他们自勉——做人要做这样的人。

我说了,那时我还是个青少年。青少年在当时被叫作生瓜蛋,意思是很幼稚、不成熟。现在想想,真的是很幼稚、不成熟。直到后来,差不多不惑之年的时候,这时我已在党和人民的培养教育下,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而且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和认知能力,才发现我对这七个人的解读是误读。

误读的意思,就是看花眼了,看错人了;就是猛一看是那么回事,仔细一看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就好比在商店买东西,买的时候由于匆忙没细看,被它外表的花里胡哨误导着,觉得是个好东西,回去仔细看、掰开看、往里看,才发现到处是毛病,油然而生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这正是我下面要说的。

2

竹林七贤生活的时代是这样 的:曹魏方面,由于曹操、曹丕都死了,政权已传到第三代第四代。根据历史经验,政权通常是越往后传越弱,一蟹不如一蟹,到最后都是扶不起来的阿斗。这就使得司马懿父子起了觊觎之心。司马懿是曹操时代的人,曹操、曹丕雄才大略,那时候他就是有什么想法,也不敢。到后来政权传到了曹叡这儿,到后来连曹叡也死了,传到了养子曹芳这儿,他和曹爽受命共辅朝政,而曹芳这时候才八岁,他便开始捋胳膊挽袖儿了。这之后,他与曹爽反复明争暗斗,终于在洛阳高平陵发动政变、杀掉曹爽,独揽了曹魏大权。之后,他的儿子司马师废掉曹芳,立曹髦为帝,司马昭又废掉曹髦,立曹奂为帝。至此,曹奂已是个傀儡皇帝,曹魏政权完全落入了司马集团之手。而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和阮咸,就在这种新旧交替的混乱背景下,远离世俗,不涉是非,在嵇康老家山阳县的竹林中,也就是我们河南焦作那一片,清谈、纵酒、抱琴、放歌,过着隐士一般的生活。

关于七贤隐居竹林的原因,学术界一直说是不满司马集团的黑暗统治。听那语气,似乎有个是非问题在里面。意思好像是,曹魏要比司马好,司马取代曹魏是历史倒退,是邪气压住了正气,而七贤之隐是不向歪风邪气低头,是是非分明、气节高尚的表现。对于学术界,我一直是迷信的,特别是在生瓜蛋年代。你想啊,学人哪,人家说的会假吗?一般都是不管他们说什么,都不经过脑子囫囵接受了。直到刚才我说的不惑之年,也就是谁也糊弄不了我了,才猛然意识到,学术界,尽在那儿瞎掰。咋讲呢?多明显啊——你就是不懂历史,《三国演义》总看过吧?你就是连字都不认识,袁阔成的评书总听过吧。只要你听过评书,相信你就一定会知道,曹魏和司马的专制、黑暗程度,其实是五十步笑百步,没有任何实质性差别。别的不说,既然本文是说名士的,就说对名士的打击迫害,司马氏只不过杀了个嵇康,曹操直接和间接杀害的,我知道的就有孔融、祢衡、荀彧、杨修、许攸、崔琰、华佗等,哪一个都比嵇康名气大。要这么说,曹魏比司马更专制、更黑暗。七贤都是知书达理的人,不可能连这点儿好歹、香臭都不分。所以不满黑暗统治说,纯属不负责任的主观臆想。

推荐访问:名士 毛病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