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艺术类本科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逆反心理探析

艺术类本科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逆反心理探析

时间:2023-06-30 15:1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各科类 、各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艺术类本科生思想和心理所呈现出的特点相比普通本科生更具特殊性,逆反心理作为这种思想和心理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普遍存在于对艺术类本科生开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中。这种心理严重影响课程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引导和转换艺术类本科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逆反心理对促进艺术类本科生的全面发展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艺术类本科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逆反心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艺术类高等教育也逐渐从艺术精英走向大众化和普及化。艺术高考热使得艺术类本科生成为大学生中特殊的、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他们相比普通类本科生具有独到的思维方式,这种独特的个性及思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引发逆反心理的产生。研究艺术类本科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逆反心理,首先必须对艺术类本科生的逆反心理有一个准确的理解,所谓逆反心理“是指客体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 产生的一种背离主体期望目标的反向力量”1顾名思义,艺术类本科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逆反心理就是艺术类本科生在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背离教育者期望目标的反向力量。

一、艺术类本科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逆反心理的表现

“逆反心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反应态度, 主要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大要素构成”2作者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对艺术类本科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逆反心理表现进行分析。

(一)认知方面

“认知主要是指通过人的心理活动(如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获取知识”3认知是逆反心理产生的基础,对逆反心理的形成起准备和导向作用。从认知发展来看,艺术类本科生在长期的艺术学习和创作过程中,将部分必备的艺术思维和价值观内化为了稳定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其中包括的一些逆向、多向或者发散的思维会在某种程度上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可能。从影响因素来看,艺术类学生由于培养的需要不可避免的要了解和掌握相应的外来思想,在这个过程中,部分学生由于对一些思想认识不清或为了彰显独特,开始追捧西方的实用主义、自我主义价值观。在这种思想和氛围的影响下,艺术类学生极易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对其自身的发展没有任何价值,因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持批判、否定的态度。

(二)情感方面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4是逆反心理产生的决定性因素,同时还是连接认知与行为意向的桥梁。在学习时学生会动用已有的知识将接受到的新内容与存储内容加以比较,当二者不相衔接或者原有知识结构不能为理解新知识提供帮助时,挫折、烦忧的情感逆反就会出现。《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为本科生的必修课课程,这就意味着艺术类本科生与普通本科生一樣,需要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与考核。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内容设置偏向理论化,部分课程有一定的难度。艺术类本科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在学习过程中这种情感逆反将变得尤为明显。

(三)行为意向方面

“行为意向是指个体对于态度对象的反应倾向,即行为的准备状态,因而是一种行为倾向”5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会对接受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并做出接受或抵制的态度反映。当情感逆反中的不良情绪得不到有效的疏通引导时,便会转化为烦忧甚至反感的情绪体验。倘若这种情绪长期得不到疏导,部分学生便会采取相应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比如不参与课堂的互动、上课睡觉;迟到、早退、旷课,违背学校的纪律要求;个别极端的同学,会在言语上冲撞老师等;

二、艺术类本科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逆反心理的成因分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它包括教学主体(教育者)、教学客体(受教育者)、教学介体、教学环体(环境)。”6这些因素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败都有可能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一)艺术类本科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艺术类本科生因为专业原因的缘故,在判断事物时拥有自己独特的坐标系,对自身擅长或感兴趣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反之则会表现出散漫、漠不关心甚至厌恶。在行为上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只遵从自我的想法,因此他们忽视课堂纪律要求,忽视理论学习。“专业学习兴趣浓厚,文化基础薄弱,缺少一定文化底蕴是艺术类大学生的一个通病。”7 一方面,很多艺术类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展专业学习,不管是兴趣培养还是专业培养都在某种程度上占据了他们文化课程的学习时间。另一方面,招考制度对艺术类考生的文化课要求相对较低,这促使部分文化课程相对薄弱的学生开始转攻艺术考试。因此,艺术类本科生与普通本科生相比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他们更容易因为畏难情绪和理解障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逆反心理。

(二)教学方法缺少针对性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以理论教授为主,辅之实践教学以巩固理论课教学成果。不仅使长久以来滞后的教学方法得以改善,也增加了学生对课程的好感度,但主要的教学内容还是以理论讲授为主。艺术类本科生的学习具有特殊性,学习过程便是创作过程,富有创造性、生动灵活是它的一大特点。艺术类本科生早已适应了这种方法,因此相比普通大学生他们更渴望教师采用多元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但实际情况却与之相反,单一的理论讲授没有留给学生发表自我看法或者讨论的时间,单向的灌输方法让部分学生不适应甚至无法接受,使逆反心理的产生成为了可能。

(三)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不协调

“课程内容多且偏向系统化、理论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大特点和难题,课时安排有限使有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难上加难。因为课时有限,授课教师只能选取部分重要的内容进行讲解,剩余的内容需要学生在课后自行学习掌握。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课后学习量,同时打破了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艺术类本科生由于培养的需要,不仅要进行相关的专业理论学习还需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和训练,加之他们自我约束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相对较差,因此课后学习的可能性非常之小。此外,没有相关的理论知识储备对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也加大了他们学习和理解的难度,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不协调成为诱发逆反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艺术类本科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逆反心理的调适对策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出现逆反心理是难以避免的。但是,逆反心理的存在不利于艺术类本科生良好性格的塑造、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充分把握艺术类本科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艺术类本科生的逆反心理进行引导和调适,减少逆反心理带来的不利影响显得尤为必要。

(一)积极引导,提升人文素养

“艺术类本科生虽然个性张扬、性格鲜明但是比较容易接受新信息和新事物,能够根据不同的现实情况灵活地改变其认知策略。”8基于此,授课教师要充分利用艺术类本科生的这一优势特点,对其进行正面引导。过多正面案例的引入容易引发艺术类本科生的反向思考,因此教师可根据社会对艺术类就业人才的需要为着力点,引导学生观察和审视自己,鼓励他们正确定位认识自己,并通过反省改正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克服文化基础薄弱这一问题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由于课程开展时间有限,教师花大量时间为学生补习文化课程是不现实的。因此,让学生认识到文化课程学习的重要性,进而主动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能够为减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畏难情绪,逆反心理提供便利。

(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针对性

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讲授还是偏重于理论传授,教学方式略显单一。因此,在充分分析学生特点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方法显得十分重要。MOOC改变了以“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将“学”为本的教学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让高校教学由静态知识内容传授向智能教育改变。如果说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代名词是“高大上”,那么MOOC模式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接地气”。这种“接地气”的教学方式迎合了艺术类本科生易于且乐于接受新事物的特点,在开展中教师确定主题后,通过课堂反馈、网上交流活动等方式,教师能够依据学生的思想动向和需求及时的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这种方式使得课程知识学习与学生的需要紧密结合,从而提升了课程的针对性。

(三)注重课时安排与教学内容的协调

课时安排与教学内容的协调需要充分考虑学校的教学开展能力和学生的培养方案,同时也需要教学研究小组对重点教学内容的选取进行讨论和评估。这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过程,但是,以下两个方面应该成为这项工作开展的重心。一方面,在课时的安排上需解决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时间安排,依据课程内容的多与少、难与易应适当的进行调整,而非整齐划一。另一方面,在重点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任课教师需要考虑章节内容衔接程度,依据艺术类本科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程度进行重难点的划分。对于章节跨度较大的内容,教师需进行适当的知识背景补充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下一章节内容。专题教学法能够将重点讲授与系统讲授有效结合,但是,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教师切记要与教学设计相结合,不忽略教学过程中的任一目标。

艺术类本科生在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产生逆反心理是正常的,引起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样的。不仅有学生自身的因素,还有教师的因素、教学过程中的误区等。对逆反心理的预防和调试,需要从多角度出发,克服艺术类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逆反心理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对逆反心理的认识和调试,需要教学工作者和研究者的不断探索,不断总结。

注释:

[1]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4.

[2]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8.

[3]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4

[4]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8

[5]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35

[6]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134

[7]运锋,左军,于钦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研究[C].科技视界2014(2).

[8]运锋,左军,于钦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研究[C].科技视界2014(2).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4.

[2]陳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7.

[3](美)J.L.弗里德曼社会心理学[M] US:Oversea Publishing House 2002.5.

[4]运锋,左军,于钦明.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研究[C].科技视界·项目与课题2014.

[5]杨文武.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思考[C].专业教学研究·项目与课题2014.

[6]杨志平.探索实践育人新路径 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J]. 中国高等教育·党建思政2014.

[7]李锐.生活化教学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

[8]徐海军.把握艺术类大学生心理特征进一步做好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4.

推荐访问:逆反心理 探析 政治理论 本科生 艺术类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