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国空军题材影视剧创作类型研究

中国空军题材影视剧创作类型研究

时间:2023-07-02 14:2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从20世纪50年代的《长空比翼》《青云曲》到七八十年代的《长空雄鹰》《螺旋》,再到21世纪以来的《垂直打击》《歼十出击》等,中国空军题材影视剧经历了60年的风雨历程。我国空军题材影视剧凝聚着时代精神,熔铸着军魂,高扬着主旋律,增强着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亦呈现出影视剧类型独一无二的特色和看点。本文将中国空军题材影视剧的创作类型分成证明型、成长型、生存型和缅怀型四个类型,进行具体创作类型研究。

[关键词]中国空军;军旅题材;创作类型

中国空军题材影视剧从《长空比翼》《青云曲》到《壮志凌云》《我心飞翔》,再到《垂直打击》《鹰隼大队》《歼十出击》《血战长空》等,几乎每部片子都在攀高,在军事题材领域中不断超越和创新。中国电影的类型研究与中国社会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社会文化语境的变迁是决定电影类型研究兴衰沉浮的关键因素。[1] 相对整体化的主流政治意识形态的强化是中国空军题材影视剧形成各个类型的一个明显特征,各个类型与发展阶段所呈现的政治观念、文化形态、道德思想明显不同,四种类型,主要包括空军证明型、空军成长型、空军生存型和空军缅怀型,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影视传播语境下的空军影视剧的成就。

一、空军证明型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与新中国同岁,空军司令部于1949年11月11日成立。1950年5月19日,第一支正式部队,空军第四混成旅在南京诞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空军题材影视作品都是着重描写新中国刚成立不久,为巩固国家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空军飞行员所展现出来的不畏艰险、为保卫祖国与外部世界的敌对势力奋勇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勇于自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证明型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更侧重对我国空军精神上的一种证明。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8年由李舒田和王冰导演的《长空比翼》,表现了抗美援朝时期中国空军的整体形象和飞行员的作战。1959年李恩杰导演《飞越天险》,反映解放初期中国空军通过救援和克服气象困难,成功飞越天险,开辟北京飞往拉萨的新航线。1976年《长空雄鹰》等片着重表现在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意识的思考下,空军和外部世界的对抗中,所显示出持之以恒的,时代所需要的为保卫祖国而勇于牺牲的空军精神。从很大程度上来讲,这部电影对于“文革”即将结束时期的很多爱国青年来说,虽然故事模式相对老套,但激烈的空中战斗情境相当过瘾,也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1997年电视剧《笑傲苍穹》根据20世纪90年代空军试飞英雄邹延龄的真实事迹拍摄而成,片中反映了新一代空军军人的新面貌,虽然没有真正经过战火硝烟的历练,但是他们时刻勇于敢于迎战硝烟,面迎生死,忠诚祖国。

1999年高希希和白玉导演电视电影《劲舞苍穹》,以代表我国空军实力的八一飞行表演队的发展为主要内容。剧中队员所演绎的是空军飞行员中的佼佼者,队员飞行时间均为1000小时以上,完全胜任超密编队等高难飞行科目。剧中展现了现今已经“退役”的红白相间外观的歼7EB型表演机,保留有大量高难度与技术性相结合的空中飞行和编队画面。

二、空军成长型

空军成长型,也就是表现中国空军队伍的成长,特别是青年空军,怎么样由社会青年,或者对空军不了解的青年,成长为合格的空军,尤其离不开一直穿插其内的爱情和生活主题。

沈剡导演,刘磊和王仁主演,1960年上映的《红鹰展翅》,是我国第一部讲述党中央建立中国第一座航空学校的影片,影片中详细展示了航校建设的困难与考验,表现出其培养空军飞行员的重要作用。1961年袁先导演的《碧空雄师》讲述了一位思想守旧的农村青年经过努力训练成为一位优秀空军伞兵的故事。1966年由成荫和董克娜导演的《女飞行员》,首次以女性为主角,打破人们一贯的“女子不如男”传统思维,讲述“文革”前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的成长与成熟的故事。作为全国三届人大做献礼演出,空军政治部话剧团的话剧《女飞行员》,受到各界人士众多赞赏与好评,为电影的成功打下扎实基础。片中驾驶学习的飞机是串列双座螺旋桨初教-6型,是初级教练机的主要力量,是我国自行研制成功的第一种教练机,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一直为我国空军及地方航校服役。[2]

1981年由李文虎编剧并导演的电影《飞行交响乐》,男女主角分别为朱时茂和马瑶瑶,朱时茂当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话剧团演员,从事电影拍摄时间不长,拍过本片后,1983年正式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朱时茂饰演的飞行大队长与多才多艺的音乐学院女学生发生了美好的爱情故事,理想与现实总是充满矛盾的,通过对新老两代飞行员的事业及他们对个人感情的奉献牺牲的叙写,表现了飞行员们的艰难爱情生活与工作情况,片中存留了大量强-5飞机弥足珍贵的画面。

1983年《朱伯儒的故事》根据空军中的雷锋式人物朱伯儒的真实事迹改编,1984年电影《这样的人》和电视剧《热泉》讲述了停飞飞行员的发展故事,《强行起飞》是陈凯歌导演的讲述国庆35周年阅兵仪式上冒着巨大生命危险强行起飞汇报空军实力的故事,1987年《甜蜜的编队》表现了原飞行师长何云鹏在离休后的故事。

在20世纪80~90年代这个时期,随着冷战结束国际局势逐渐走向缓和,以及我国改革开放下,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我国空军题材影视剧从空军证明型向空军成长型逐渐转变。1999年的《壮志凌云》,创新角度描述了空军创建50年来的成长史和三代空军的变化与进步,展示历史传承,为我国空军题材影视剧的发展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新世纪结合现实与观众要求,空军题材系列电视剧成为成长型中新的模式和发展点。2002年开始的《炊事班的故事》三部曲,讲述基层连队炊事班的军营故事,是中国第一部空军题材情景喜剧,也是第一部军旅题材情景喜剧,开创系列军旅剧先河。2008年《卫生队的故事》,以基层卫生队女军人为关注对象,被普遍认为是《炊事班的故事》姊妹篇。又推出《大学生士兵的故事》两部,讲述几个大学生士兵在空军场务连的成长过程。

我国首部青少年实现“飞行梦”的青春励志电影《我要飞翔》,展示了航校学员与教官的生活训练,刻画了中国新生代军人独特的个性、崭新的风貌。20集电视剧《蓝天花朵》更将焦点转到了空军的下一代身上,这是第一部空军幼教题材电视剧,角度独特,意义深远。

三、空军生存型

空军影视剧生存型,从最初表现战场中的生存,紧接着有重要的转变,将笔墨着重落在了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更多的反映和平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从空中到地面,从高层到基层,对我国空军各层面、各职能等多角度的生存发展进行展示。长春电影制片厂1959年出品的由黄粲导演的影片《青云曲》反映了解放初期两岸关系紧张时期空军飞行员与敌对势力的对抗和作战。1979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出品的电影《长空利剑》,改编自中国空军的真实事件,讲述了中国空军地空导弹部队发现并击落台湾空军飞机的事件。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空军题材电影中,和以往不同,这是一部以空军地面部队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影片,突破了以往只以空军航空部队为关注对象的范畴。1984年的《强行起飞》是陈凯歌导演的讲述国庆35周年阅兵仪式上冒着巨大生命危险强行起飞汇报空军实力的 故事。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世界新军事的变革,军事力量的竞争正向“空天领域”转移,军事力量建设不断向空天拓展。控制了空天,就控制了地面、海洋,就掌握了战略主动权。我国空军题材影视剧也逐渐由“攻防兼备型”,向“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生存型”转变。

《长空铸剑》以空军转型建设和跨越式发展为背景,展示空军部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垂直打击》紧盯着新军事的变革和世界格局,运用全新的战略理念。《鹰隼大队》展示从技术装备到战斗精神的全面提升。中国空军成立60周年献礼片《歼十出击》讲述了空军新一代指挥员驾驶歼十这一我国空军最先进的战机装备保卫祖国领空的故事。这些展现空军现代装备、塑造当代飞行员形象与现实生活的作品,使得我国空军题材影视剧的创作达到了从未有的高峰。在新世纪大环境下我国空军由传统作战方式向信息化作战方式转变,也是未来我国空军的生存之道。

四、空军缅怀型

空军缅怀型的影视剧,主要以遥念和追思中国空军历史人物、事件为主要表现内容。进入21世纪前,这一类型的影视剧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空军为对象。1960年沈剡导演的《红鹰展翅》,是我国第一部讲述当年党中央建立中国第一座航空学校的影片,详细展示了航校建设的困难与考验,表现出其培养空军飞行员的重要作用。1991年《天梯歌侣》将视角放到第一代藏族飞行员身上,真切地表现了汉藏融合以及走向现代文明。

一种类型的规则与其说是一套文本的成规与惯例,不如说是由制片人、观众等共享的一套期望系统。[3] 从最初国内影像中可看到国民党被塑造成反动派形象,改革开放后影像上逐渐出现国民党爱国将领抗战形象,从《血战台儿庄》起,开始转变为国民党官兵一致抗敌,国民党形象正式由反面进入正面与客观。顺应历史发展与观众期望,我国空军题材影视剧有显而易见的图新求变,注重尊重历史客观与真实,更善于描述历史变迁中人物的心理及情感,加强细节处理。在人物的创作上再也不是简单的高大全,而是更加注重个性特征的塑造。1994年冯小宁的《长天烽火》,是建国后关于国民党空军抗日的初次影像尝试。

被称为“空军战魂”的第一代中国空军、国民党少将和民族英雄高志航,是中国空军的传奇人物,他分别在2010年高希希执导的电视剧《血战长空》和2011年花菁导演的电视剧《远去的飞鹰》中成为典型的缅怀对象,两部电视剧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这位英雄及当时正面战场的国民党空军英勇抗日的传奇历史。

2014年53集热播剧《北平无战事》改编自刘和平同名小说,导演孔笙、李雪,刘烨、陈宝国、廖凡等主演,获得安徽卫视国剧盛典的最佳电视剧、最佳导演、最佳编剧三大奖项。本剧讲述了国共两党已届决战的1948年,潜伏于国民党并任空军笕桥航校上校教官的中共地下党员方孟敖,为和平解放北平,和其他共产党人共同保卫家园的故事。剧组为了拍好所有航空戏份,动用了航空博物馆的原型飞机作为道具。

五、结 语

中国空军题材影视剧的创作发展也经历了五个主要历程,崭露头角的创始期(1958—1965)、忍耐空白的停滞期(1966—1976)、逐渐恢复生机的复苏期(1977—1990)、瓶颈之中蜕变的转型期(1991—2000)和繁荣背后突破的高潮期(2000至今)。[2]

空军题材影视剧属于直接体现主旋律理念的影视作品,它承载着主流价值系统,因而政治说教意味较浓厚,而在娱乐性上却有所欠缺。浓重的政治色彩导向常常使观众感觉乏味,与观众之间难免产生距离。而新世纪空军题材影视剧通过降低格调转向平实的做法来减少其严肃庄重,让过去高大完美地被“神化”的空军形象走向平民化,一反常态,把一个“凡人欲望”皆备的人物,塑造成另类英雄,这就极大增加了空军影视剧的活气,与观众建立起一种亲昵的氛围,缩短了与观众的距离。同时在叙事风格和创作主题上也有了较大的突破。当然仍有很多失衡和不足:近乎完美的形象刻画,千篇一律的情节设置以及不切实际的想象,观赏性和娱乐性较低,过分“假大空”以及很多凭空想象的东西出现。《歼十出击》中,飞机起飞和摩托车同时出现在跑道上,这在真实飞行任务中是绝对不允许的。《鹰隼大队》里,试飞前见家属,这也是不可能的。[4]《壮志凌云》中国民党空军使用的轰炸机却是我军50年代才从前苏联引进的轰炸机。国民党空军轰炸扫射我军机场,用的飞机竟是

F-84、F-86喷气式战斗机。而这种飞机最早是美国在1950年才投入朝鲜战争的。

从空军证明型、空军成长型到空军生存型和空军缅怀型,不难发现,我国空军题材影视剧在不断发展、扩大和完善。观众一边通过这些影视剧来了解空军神秘的一面,并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视觉冲击和对国家实力的内心满足,也极大程度地表现了60年来我国空军的形象与精神风貌、风采魅力,让主流文化与商业文化完美结合,不断改变,让它发展得更好更长远。

[参考文献]

[1] 周小玲.回顾、审视与展望——对中国电影类型研究的思考[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9).

[2] 金鑫.中国空军题材影视剧创作历程研究[J].电影文学,2011(19).

[3] [美]理查德·麦特白.好莱坞电影[M].吴菁,何建华,刘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70.

[4] 金鑫.鹰击长空:《歼十出击》[J].电影评介,2011(14).

[作者简介] 金鑫(1982— ),女,浙江义乌人,西北大学电影学硕士研究生,陕西科技大学传媒系讲师,播音与主持艺术教研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影视产业、影视理论。

推荐访问:题材 影视剧 中国空军 创作 类型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