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建德市石蛙资源衰退原因及对策

建德市石蛙资源衰退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3-07-06 13:5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阐述了建德市石蛙资源的现状,分析了其野生资源量日趋匮乏的原因,包括气候改变、环境破坏、人为捕捉等,就确保生态平衡、合理开发利用提出对策,以期为石蛙资源的壮大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石蛙资源;现状;衰退原因;对策;浙江建德

中图分类号 S966.39;F32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1-0373-02

建德市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北纬29°13′~29°46′、东经118°54′~119°45′;地处浙西丘陵山地和金衢盆地毗连处,地表以分割破碎的低山丘陵为特色,大部分地区地质构造属钱塘江凹槽带,山岭属天目山、千里岗和龙门山系。全市总面积2 321 km2,山地、丘陵占88.6%;拥有森林15.7万hm2,森林覆盖率75.4%,立木蓄积量359.15万m3。市境域水系属钱塘江流域,新安江、兰江、富春江贯穿境内,干流总长84.2 km;在38条中小支流中,流域面积100 km2以上的一、二级支流8条,因属雨源型河流,枯洪变化悬殊。水库、塘坝 5 010座,正常库容1.1亿m3多年平均径流深796.9 mm,年径流量18.58亿m3(地表水16.45亿m3、地下水2.13亿m3),年入境水量约261.35亿m3;地表径流与降水量时空分布一致。建德市属亚热带北缘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4 ℃,年均总降水量1 600 mm,年平均相对湿度78%;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总时数为1 760 h,光温同步,四季分明。石蛙是建德市重要的山区特产之一。现就其石蛙资源衰退状况作一探讨。

1石蛙资源现状

石蛙学名棘胸蛙(Rana spinosa David),俗称石鸡、古称石蜦,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是我国南方特有大型野生蛙,素有“蛙中之王”、“山珍极品”之称,是建德重要山区特产之一[1]。

清乾隆十九年(1754),严州府(今建德梅城)进士方延熹在故里作《陈源捕石蜦歌》:“一角柴扉古涧滨,耕夫樵父总为邻。筠笼草帽松阴路,晨往山中捕石蜦”。方延熹在诗前注曰:“石蜦状如虾蟆,皮黑色,产山涧石穴中,大者可一斤,肉洁白鲜美,村人取以供客”。这31个字不但准确描述石蛙的形态特征、栖息环境、个体大小,还阐述了它的价值与珍贵。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石蛙的食用价值尚未充分了解,需求量不大;其分布于深山密林、与蛇为伴,难以捕捉;因此能保持种群生态平衡。直至20世纪70~80年代,建德石蛙资源量依然丰富:村民进山一夜可捕获4~5 kg,洋溪街道小洋坞一山民,一夜抓石蛙8.5 kg。1998年,新安江街道练根和办石蛙场、收购石蛙蝌蚪3.4万尾,同村练福川收购石蛙蝌蚪1.6万尾;当时8位村民在该村石鸡湾、高塘坞等处,每天人均捞获蝌蚪700余尾。10年前,三都镇徐土强在双桥头捕到石蛙2只,分别重500、480 g;盛建旗在大库、小库各捕到石蛙1只,均重400 g以上。多点调查表明:近10年来,建德石蛙的野生资源量日趋匮乏。

2资源衰退原因

2.1气候改变

石蛙对生存环境要求高,栖息处要求阴凉潮湿、水流充足、水质清新,体色与居住环境相适应。气温升高、持续高温、连年干旱、山涧断流等,对石蛙种群生存影响极大。目前,全球每年约向大气排放CO2 230亿t,比20世纪初增加20%;而且以年0.5%的速度递增,导致全球气温变暖。据建德市气象部门观察:2001—2009年,年均气温与比常年增加0.3~1.1℃,年最低气温比历史极值增加0.6~6.2 ℃。2003—2009年,年总降水量比常年减少153~404 mm,全年雨量分布极不均匀。

2.2环境破坏

石蛙是一种喜清静的两栖动物,栖于两岸植被丰富、水流较缓的小溪边,或流溪迥水坑内,或瀑布石洞附近。由于缺乏防范敌害能力,白天躲藏于洞穴,多在夜间捕食。人们开垦山林、旅游开发、修路施工以及砍伐造林,破坏了石蛙的栖息环境,对石蛙种群的生存影响很大。2003年,邻县一家石蛙场6万多只在1周内陆续死亡。经化验未发现病菌,原因是离蛙场不足500 m处建造公路经常放炮炸石。浙江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一教授说:“这种突发的事情和巨大的声音,往往对这些棘胸蛙会造成一些影响,比如说它的骨膜可能会破裂;还有对它的新陈代谢活动会造成一些干扰,所以会造成死亡的现象”。

2.3人为捕捉

石蛙肉嫩味美、营养丰富,医疗保健价值高,能治疗多种疑难疾病,对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有特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讲究营养保健,要求菜篮里品种多、食物的档次高,对于夏天清凉解毒、冬天温虚补阴、男女老少皆宜的石蛙需求量越来越大[2]。由于石蛙货源紧缺,价格不断攀升,往往有价无货。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捕石蛙人员增加、配备齐全,增强了捕捉强度。开发乡村旅游公路直达林区景点,实施“康庄工程”村村通水泥路,为捕石蛙者提供便捷的交通;他们驱车转移各地以扩大捕捉范围,人为地滥捕滥捉是加剧石蛙资源衰退的直接原因。

3对策

3.1开展资源调查,摸清石蛙家底

野生动物属于地球生物圈中的一个重要生物链,生物的多样性对进化与保护生物圈的生命维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与环境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系统,调节着地球上能量流动、保证了物质循环,影响着大气构成、决定着土壤性质、控制着水文状况,构成人类生存与发展所依赖的生命支持系统。

为了预测两栖爬行类动物的野生种群,为及时调整保护、合理利用资源政策提供依据,国家林业局部署在广东、四川、浙江等6个省开展两爬类物种动态监测和调查。根据监测工作的需要,浙江省设置了鳄、蛙、鲵、鳖、蛇等13个物种监测点。建德市千岛石蛙专业合作社承担棘胸蛙动态监测和调查,在明确目的意义、开展方法、任务要求的基础上,业已开始工作。按时上报两爬类野生动物野外资源情况、养殖单位和养殖情况。借两爬类物种动态监测和调查之机,建德市林业、水产部门与石蛙专业合作社计划以现有石蛙驯养单位为基础、石蛙养殖技术人员为骨干,开展石蛙资源、繁育情况全面调查,通过点、面有机结合,摸清资源家底,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3.2开展驯养繁殖,保持生态平衡

保护培育、合理利用野生动物,对于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们为人类提供必不可少的食物、药物、原料等,保护它们就是保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自己。野生石蛙的资源量越来越少,唯有通过人工驯养繁育,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3]。

20世纪80年代,建德县就开始石蛙试养;90年代后,大同、邓家、凤凰、三河等多处山农开始家庭式养殖;进入新世纪,建德市新安江、莲花、下涯、航头、大洋等地石蛙驯养繁育成功。2007年8月,千岛石蛙专业合作社成立,翌年获建德市“规范”合作社称号;下属12家养殖企业中,从业人员有山区林农、城镇居民、下岗职工、退休干部以及博士生等。合作社创办《中华石蛙网》(https://chinashiwa.com),宣传“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育、合理开发利用”方针,普及驯养技术,“新安江”牌石蛙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统一包装上市。2008年、2009年,莲花东林、下涯洪村2家石蛙场产商品蛙4 000 kg、幼蛙7万只、蝌蚪11万尾,年均利润21.45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回报率42.9%,当年投入回报率69.6%。2009年,建德市繁育石蛙蝌蚪25.3万尾,培育幼蛙16.2万只;蛙卵孵化率80%、蝌蚪变态率83%、幼蛙育成商品蛙率87.4%,完成产值134.9万元,实现利润68.4万元。2010年1月,浙江省林业厅授牌“浙江省驯养繁殖示范基地”。

3.3建立保护区域,确保种质资源

2006年5月,建德市林业局与下涯镇政府联合发出《通告》:将下涯镇金洲村樟坞林区列为石蛙生态资源保护区。近年来,下涯、三河等地蛙场将部分蝌蚪与幼蛙放流山溪、回归自然;而2008年春节前特大雪灾,使数座石蛙场养殖车间围墙倒塌、部分石蛙逃逸。人工放流与石蛙外逃,使林区保持局部自然环境生态平衡,也为日后品质更新、选育亲蛙提供后备资源。每年繁殖季节,不仅石蛙场内外蛙鸣彼伏此起、连成一片,深山里的亲蛙也被诱来:2010年4月中旬,莲花郑家石蛙场一养殖户在围墙外捕获3只雄蛙,个体重分别达325、250、150 g,立即将其参与繁殖;4月28日又捕获3只,2只个体重125 g、1只个体重75 g。为了确保种蛙质量,各石蛙养殖场互换检疫合格、体质健壮、发育良好、无伤残破损的石蛙亲蛙,2009年全市选育亲蛙2 400对;还从福建空运亲蛙100对,从浙江省台州地区调入幼蛙一批,为品种优化打基础;同时,对珍稀品种金线蛙、金石蛙等的生长情况进行重点观察。下一步将扩大石蛙保护区范围,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保护;同时做好跟踪调查,进1步提高石蛙放流增殖的水平,努力建设浙西山区“石蛙谷”。

3.4依靠科技进步,打造石蛙产业

建德市发展石蛙驯养业的思路是:坚持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指导思想,走科技创新、生态保护、品牌战略之路,通过实施“111工程”,建设1个驯养基地、10个示范蛙场,带动100户家庭养殖,形成石蛙产业带、浙西石蛙谷,争创中国石蛙之乡。

打造石蛙产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4]。根据石蛙驯养实践,建德市水产行业协会编制杭州市《棘胸蛙无公害养殖技术规范》(DB33-1/T068-2004);2004年11月,由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实施。建德市首届科技特派员吴成根进驻洪村石蛙生态养殖场,2006年实施《石蛙生态养殖示范园建设及养殖技术推广》项目;研发《一种沟渠式蛙池》,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专利号:ZL 2006 2 0140231.3)。这种生态养殖技术节地、节水、节饵、节劳,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显著,已在建德市全面推广,外地学习者络绎不绝。此后,国家知识产权局相继受理《集约型孵化技术》《石蛙卵块采运技术》发明专利,《一种锅底型石蛙蝌蚪变态养殖池》《一种节水型蛙池》实用新型专利。专业合作社制订石蛙质量控制措施、操作规程、养殖管理办法,印制《养殖日志》,举办技术培训,组织实施《建德市石蛙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建德市石蛙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浙江省高效生态渔业项目、种子种苗工程项目,《石蛙亲蛙选育与种苗繁育技术研究》《石蛙沟渠型生态养殖技术研究与推广》《“新安江”石蛙产业化养殖技术》杭州市科技项目、农发基金扶持项目、“金桥工程”技术攻关项目,及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4结语

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已成为发展效益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发石蛙资源、有效防止野生资源枯竭、优化生态环境、促进林区生态文明,这一发展山区特色农业的新举措、开发非粮食物的新项目、农民就地致富的新路子,完全符合中央建设“和谐社会”与浙江省委、省政府打造“绿色浙江”的要求。建德市在扩大规模、创新科技、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做好开发产品、提升产业文章,继续为发展农村特色经济、确保市场有效供给做出新贡献。

5参考文献

[1] 刘建国.石蛙养殖促进农民致富[J].农村新技术,2008(20):33-34.

[2] 王国成,鲁庆彬,施关水.石蛙养殖中几个关键时期的饲养管理技术[J].水产科技,2008,35(4):13-16.

[3] 胡长贵,沈跃仙,吴成根.打造建德石蛙产业的实践与设想[J].渔业致富指南,2008(3):11-13.

[4] 金大春,李德安.石蛙的开发利用前景及养殖技术要点[J].农村百事通,2006(C00):33-36.

推荐访问:建德市 衰退 对策 原因 资源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