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黔南农区鼠害的发生与防治

黔南农区鼠害的发生与防治

时间:2023-07-07 11:40: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通过开展黔南州农区鼠害调查研究,结果发现黔南农区主要害鼠为褐家鼠、黑线姬鼠、黄胸鼠和小家鼠,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各种生境均有分布;黑线姬鼠主要分布于农田,在州内由南向北逐渐增多,南部低海拔区为稀有种类;各害鼠繁殖活动高峰在春、秋2季,春季重于秋季。影响其发生的因素主要是气候、土壤、作物、环境和天敌;防治上应采取“春季主治压基数、秋季挑治保丰收”的策略,措施上以化学防治为主,辅以生态、生物、物理防治,推广高效、低毒、无二次中毒鼠药和“毒饵站”投饵技术。

关键词 害鼠;种群;发生规律;防治对策;黔南州农区

中图分类号 S4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2)20-0144-02

黔南州位于贵州南部,山地面积占72.53%,丘陵面积占21.3%,平坝面积占6.17%。全州海拔高度242~1 961 m,平均997 m。年平均气温13.6~19.6 ℃,年均降水量1 114.1~1 490.2 mm,年均相对湿度76%~83%。植被丰富,立体气候明显,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也有利于害鼠的繁殖危害。随着种植业调整力度的加大,一年多熟制推广,农作物茬口安排紧凑,害鼠食料丰富,农区害鼠数量上升,农田常年发生面积超过6.6万hm2,对农业生产和人们身体健康、财产安全带来很大威胁。为科学防治鼠害,有效指导大面积灭鼠工作的开展,多年来,黔南州组织开展了农区鼠害发生特点和防治技术研究,结果如下。

1 主要害鼠种群结构

黔南州害鼠种类较多,但在农田和农舍区造成危害的主要是褐家鼠、黑线姬鼠、黄胸鼠和小家鼠。稻田区以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为主[1-2],分别占捕获量的39.9%、24.6%和12.8%,其次为白腹鼠和黄胸鼠,分别占9.0%和7.9%,其他鼠种仅占5.8%;旱地以黑线姬鼠为主,占28.0%,其次为褐家鼠、小家鼠,分别占17.9%和15.0%,黄胸鼠和大足鼠也有一定比例,分别占9.0%和8.0%,其他鼠类占22.1%。住宅区则以褐家鼠为主,占63.4%,黄胸鼠和小家鼠也有一定比例,分别为25.3%和10.1%,黑线姬鼠仅占1.2%。由于生态条件不同,各地鼠种种群构成也有一定差异,如瓮安县调查,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3种主要害鼠中,在农田区黑线姬鼠占88.98%、褐家鼠占9.63%、小家鼠占1.39%;在住宅区未查到黑线姬鼠,褐家鼠占84.5%、小家鼠占15.5%。福泉市调查,农舍区小家鼠占87.1%,褐家鼠占11.5%,黑线姬鼠占0.6%,黄胸鼠占0.8%;农田区黑线姬鼠占82.9%,褐家鼠占9.7%,小家鼠占7.4%。惠水县在监测点和平镇兴光村调查,全年农田捕获的害鼠中,黑线姬鼠占85.1%,褐家鼠占14.9%,农舍区捕获的害鼠中,褐家鼠占56.3%,黑线姬鼠占37.5%,黄胸鼠占6.2%。一般来说,黔南州各地农舍区害鼠以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为主;农田区害鼠分布变化较大,在北纬26°以上、年均温16 ℃以下地区主要是黑线姬鼠,其田间数量构成比例由州的南部向北部逐渐增高,南部的三都、荔波、罗甸、平塘为稀有种类,州内大部分地区褐家鼠、小家鼠为农田重要害鼠,但在罗甸县海拔700~800 m地区,云南小家鼠占有很大比例,海拔400~500 m地区白腹鼠成为主要害鼠。

2 主要害鼠消长规律

近几年,黔南州各地加强了对主要害鼠消长动态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春、秋季是该州害鼠活动高峰期。荔波县1—10月监测结果,稻田区3月危害开始上升,鼠密度为1%,4月上升到5.5%,5月最高达10.5%,6—8月有所下降,平均密度2.2%,9—10月水稻成熟期又上升到4%;旱地3月开始危害,鼠密度为1.5%,随着小麦成熟、玉米播种,4月密度达最高,为10.5%,5月为9%;6—8月有所下降,但也在3%以上,随着玉米、薯类作物成熟,害鼠呈上升趋势,9月密度上升到6.5%,10月达9%。而农舍区冬季也有害鼠活动,1—2月密度为0.5%~1.5%,3月最高为4%,4—8月害鼠转移到农田活动,室内捕获率下降,9月以后随着粮食进家,捕获率又上升到3%以上。福泉市调查,农田以4月和9月密度最高,3月为0.9%~3.4%,平均2.3%,4月随着小麦成熟,玉米等秋收作物下种,鼠害达春季危害高峰,密度上升到3.8%~9.9%,5—7月有所下降,均在2%以下,9月随着秋收作物成熟,鼠密度又上升到5.1%~7.2%;农舍区也以3—4月和9—10月密度最高,3月为1.8%~5.6%,4月为3.1%~5.3%,9—10月为3.1%~4.7%。惠水县调查,农田以3—4月和9—10月密度最大,分别为4.0%~6.1%和6.6%~7.1%,5—8月危害下降,为3.08%~5.57%;农舍区全年变化不大,以春季为高,3月为4%,4—9月多在3%以下,10月以后随着粮食入仓,害鼠密度又上升到3%以上。

3 主要害鼠繁殖特点

黔南州害鼠各种类均以春季繁殖率最高。如福泉市调查,2—3月住宅区雌雄比为1.20~1.25:1,怀孕率41.7%~43.8%,平均胎仔数6.2~6.4只;农田区雌雄比为1.1~1.2∶1,怀孕率为16.8%~46.7%,平均胎仔数4.6~6.0只。5—7月繁殖率下降,秋季后又上升,9月雌雄比为1∶1.25,怀孕率13.7%,平均胎仔数4.5只。三都县2006年春季2月调查,雌雄性比为1∶1.3,雌鼠怀孕率33.3%,每胎有仔鼠6只,雄鼠降位率50%,3月雌雄性比为1∶2,怀孕率100%,每胎有仔鼠5只,雄鼠降位率50%,有利于害鼠种群数量的增长;8月雌雄性比为1∶1,雌鼠怀孕率为50%,每胎有仔鼠6~8头,雄鼠降位率100%,9月雌雄性比1∶1.5,雌鼠怀孕率50%,每胎有仔鼠5~6只,雄鼠降位率100%,说明秋季食料条件丰富,也有利于种群繁殖。其中:黑线姬鼠,主要繁殖期在3月下旬至10月中旬,其中有2个繁殖高峰。3月下旬至5月和7—9月,平均胎仔数4~7只,种群数量高峰在5—6月和9—10月。褐家鼠,全年均可繁殖,以1—3月和9—11月为繁殖高峰,平均胎仔数7~8只,种群数量高峰3—10月。黄胸鼠,全年均可繁殖,但以3—4月和7—8月繁殖率最高,平均胎仔数7~9只,种群数量高峰7—8月和10—11月。小家鼠,全年均可繁殖,繁殖高峰在3—5月和9—10月,平均胎仔数4~6只,种群数量高峰在4—5、7—8、10—11月。

4 农区主要害鼠危害习性

害鼠属杂食性动物,不仅偷食粮食,还可盗食树种、啃坏林木、破坏草原、咬死咬伤家畜家禽、啃坏家俱、电器、衣物,还可传播多种疾病,对人类危害极大。

水稻在播种后就可遭受害鼠危害,种子被偷食,稻苗被咬坏,水稻孕穗期,则咬食孕苞,成熟期盗食谷粒,咬断穗颈。玉米播种时也常被害鼠盗食种子,或咬断幼苗,造成缺窝断行,玉米结实后,主要啃食苞穗,还可引起苞穗受污染霉烂。小麦从播到收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受害,以孕穗到成熟期受害最重。此外薯类、蔬菜、果树均可受害。农作物收贮后还会继续受害。

鼠类对农作物的危害一年四季均在进行,不防治的情况下危害损失率可达5%以上。一年中有3个明显的危害高峰,一是春季3—4月,由于越冬期食料较缺乏,冬后处于饥饿状态,种群需迅速增长,此时正是夏收作物近成熟期,秋收作物播种期,危害特别严重;二是6—7月春播作物生长期,主要啃食作物茎叶、植株、未成熟果穗、果实、块茎等,有时还拖回洞内;三是9—10月秋收作物相继成熟,水稻、玉米、红薯等极易受害。

据调查,黔南州水稻旱育秧受害株率为0.021%~0.080%,两段育秧为0.001%,稻穗受害率0.03%~0.07%,个别田块可达8.4%。玉米苗期受害率可达1.2%~3.8%,穗期受害率可达1.5%~3.6%,严重的个别田块可达17.4%。马铃薯株受害率可达0.2%~2.4%。蔬菜苗受害率可达0.5%,最高达4%。小麦受害严重的可达3.5%~7.0%。

5 鼠害发生的影响因素

5.1 气象因素

温度、湿度、降水等都对鼠类有很大影响。冬季温暖,有利害鼠越冬,春季少雨,有利于其取食和繁殖。雨水过多,洪涝灾害可淹没鼠类洞穴,破坏栖息环境,甚至直接淹死鼠类。夏季高温干旱对鼠类生存和繁殖不利。

5.2 土壤因素

土质松软,含水量适中,通风透气好的土壤和背风向阳的地块有利于鼠类筑巢栖息,但黑线姬鼠、小家鼠适应性强,土壤条件对其影响不大。

5.3 作物因素

一年多熟,茬口安排紧密,食源丰富,有利于害鼠取食和隐蔽。作物连片种植,播种和收获期一致,对害鼠取食不利。

5.4 环境因素

农舍区整洁干净,垃圾少,对害鼠生存不利,环境脏、乱、差,有利于害鼠活动取食;粮食成熟后及时收贮,建防鼠粮仓,鼠类取食困难,可减轻害鼠危害,随处堆放会给害鼠提供充足的食源。经常铲除田边沟边杂草,填塞土缝石缝,可破坏害鼠栖息环境。

5.5 天敌因素

鼠类的天敌种类很多,家庭除可养猫防鼠外,蛇类、猫头鹰、黄鼠狼等天敌对鼠类的发生有积极的控制作用,因此,生产中注意保护鼠类天敌。

6 防治对策

鼠害的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春秋结合,春防为主”的原则,采取“春季主治压基数,秋季挑治保丰收”的防治策略。措施上以化学防治为主,生态、生物、物理防治等为辅,低密度时,采取生态控制、人工捕杀或小面积投饵挑治;高密度时,采取紧急措施,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大面积统一灭鼠[3]。

6.1 物理灭鼠

利用灭鼠器械灭鼠,可用打鼠板、竹弓、捕鼠笼、粘鼠板、水淹等方法灭鼠。这些方法对人、畜、环境安全,适于小面积灭鼠,可因地制宜选用。

6.2 生物灭鼠

养猫灭鼠,1只健壮成年猫1 d平均可捕鼠3~5只,对控制鼠害的作用明显。同时,要注意保护天敌,以维护生态平衡。

6.3 生态灭鼠

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清除田边地头杂草,清除鼠类隐蔽处所,修改防鼠建筑,特别是修建防鼠粮仓,可减少鼠类危害。如黔南州荔波瑶山等地修建的防鼠粮仓和近年各地推广的金属粮仓,防鼠效果很好。

6.4 化学灭鼠

在春、秋2季利用化学杀鼠剂杀灭鼠类,组织大面积统一灭鼠,作用快,效果好,在短时间内即可达到控制鼠害的目的。但只能使用高效、低毒、无二次中毒的鼠药,严禁使用高毒、剧毒鼠药。近年来,黔南州大面积推广的溴敌隆、杀鼠灵等灭鼠药效果很好,应继续推广应用。在投饵时,宜推广应用“毒饵站”灭鼠技术,可以减少饵料的浪费,提高灭鼠效果[4-8]。

7 致谢

论文得到贵州省植保专家王德其研究员的指点,在此表示感谢。

8 参考文献

[1] 郭全宝,汪诚信,邓址,等.中国鼠类及其防治[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

[2] 赵桂芝,施大钊.农业鼠害防治指南[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4.

[3]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村灭鼠技术问答[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4] 金星,杨再学,刘晋,等 贵州省毒饵站灭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9):107-110.

[5] 林宏.森林鼠害与森林环境因子关系及防治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5):266.

[6] 赵琴,王菊梅,宋维琴.青藏高原草场鼠害防治新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5):196-197.

[7] 郝宝锋,李友刚.冀东地区果园鼠害种类调查分析[J].河北果树,2012(4):12-13.

[8] 陈桂明.鼠害综合治理[J].新农村(CN23-1552/S),2012(7):227-228.

推荐访问:黔南 鼠害 防治 生与 农区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