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考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发改规划】宝清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发改规划】宝清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时间:2023-07-12 09:2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宝清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2006年到2010年的“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全省综合实力强县,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是构建全省重要的煤电化工基地和绿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发改规划】宝清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供大家参考。

【发改规划】宝清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宝清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
规划纲要(草案)


2006年到2010年的“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全省综合实力强县,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是构建全省重要的煤电化工基地和绿色食品生产、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实现经济腾飞的重要时期;是全面打造龙江东部工业名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时期。为更好地指导全县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使规划成为今后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特制定本纲要(草案)。 

一、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十五”发展回顾

“十五”期间,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机遇,坚持以发展为主题,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负重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十五”计划所确定的奋斗目标。

1、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预计完成35亿元,五年平均递增15.0%,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7.8亿元、8.8亿元和8.3亿元,五年平均递增分别为16.8%、15.8%和11.0%。人均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036美元,五年平均递增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亿元,五年平均递增4.1%。全口径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2,206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257万元。综合经济实力排名预计达到全省20位。

2、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优化到51:25:24。计划实施的各类大项目如期完成并交付使用,特别是农产品加工项目如期实现了投达产。先后涌现了“荒原狼”、“北大荒”、“七星坛”、“富临门”、“北辰”、“宏达”等具有较大规模的水稻、玉米加工龙头企业。全县目前开发六个区,建成“四证”齐全的矿井54处,设计生产能力156万吨/年。30万吨新世纪水泥、15万吨鑫达煤矿、2万吨麦芽、5000吨碳化硅二期等一批生产加工型项目都即将投产,已成为县属工业的主导力量。传统服务业和旅游、金融、通信、餐饮娱乐等行业快速发展,成为第三产业的增长点。

3、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全县交通状况已形成了以国省干线公路的白色路面为轴线,以通县乡公路黑色路面为骨架,以村级公路硬质化、以及砂石路面为网络的总体格局。现有公路与省内大中城市和周边市县直通,地方铁路已与国铁并轨,依宝公路宝清段、富密线宝清段和宝尖线通乡公路贯通。依饶公路宝朝线的挠力河大桥和路基已完成施工进度。截止2005年,城镇内主次干道有22条铺装了水泥路和柏油路,硬化率达到60%。通信事业已优先发展,县内通信光缆覆盖全部10个乡镇,具有先进的通讯设备和较强的通讯能力,已达到了高技术、多功能、多层次的现代化通讯水平。电力工业完成了农网改造,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城网改扩建工程已经启动。设计能力420平方米的城镇热源扩容一期工程已并网供热。全县新增两条高等级公路65公里,新增柏油公路56.57公里。完成了第三水源建设,供水能力每日新增2万吨,同时完成了三个水源并网。新增城镇排水管网24公里,新增给水管线10.67公里;龙头桥水库和挠力河堤防工程如期发挥工程效益;实施了43万亩龙头桥水库灌区工程;新建了大型绿化、亮化、硬化于一体的人民广场和宝石河生态园,新建了黑龙江省东部县级最大的超级购物商场――宝清谷兴商厦。

4、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十五”期间,在农村认真执行了农庭联产承包双层经营责任制,落实了“一免两补”和承包土地关系30年不变的政策;在城镇,先后推进了重点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企业破产减债重组和国有企业职工并轨的政策。以民有民营为主要形式的“国退民进”改革取得重大进展。116户国有企业,有93户完成了改革,改制面达80.2%。对外开放取得丰硕成果,招商引资项目100余项,到位资金32亿元,是“九五”期间的3.8倍。先后引进了乌苏里江药业、罗麦生物公司、宝丰煤矿、品格公司、谷丰鹅业、博大米业、宏达生物公司、东方硅业公司以及特大企业集团鲁能宝清煤电化公司。对外贸易出口额达601万美元,一般贸易和增长速度位居四县四区之首,目前,拥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已达14户。进一步加强了县、场协作,通过共用龙头企业,共建基地等诸多方面的协作,实现了优势互补,加速了县、场共兴。

5、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5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769元和3656元,比2000年分别增加3,217元和1,611元,五年平均分别增长13.8%和12.7%。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68%;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33%。改造老城区90万平方米,城镇人均砖瓦化住宅已达20平方米;农村新增砖瓦化住宅21万平方米,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30%。

6、社会发展迈出新步伐。“十五”期间共实施国家和省级科学试验、推广项目6个;水稻生物除草、优质高效大豆技术集成、秸杆汽化等30项科研成果应用到生产领域;农业先进技术应用率达90%,良种率达85%,科技进步贡献率40%左右。义务教育普及率有了很大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升入高中人数达4,627人;每万人中学生数601人。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人口比重位居全省前列,毛入学率达48%,比全省高8个百分点,比“九五”提高20个百分点。“十五”期间共投入资金4,500万元,新建、扩建了一高、二高等一批中小学校舍5.1万平方米。被评为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文化精品《北大荒人》拍成电影,被列为“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之一。城乡文化体育生活日趋丰富,多次举办了国家和省级文化、体育活动。县内有设备较先进的人民医院、中心医院、妇幼保健院等20多家医疗机构,床位1000余张,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人数45人;开通了急诊、急救电话,为城乡居民提供了便捷服务。先后扩建了人民医院、中医院医务用房2.3万平方米。全县有52%的农民加入了农村合作医疗组织。广播电视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实施了有线电视“村村通”,有线电视入户率提高到60%;采编、转播设备实现了数字化。社会劳动保障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企业单位职工养老金基本达到了按时足额发放。五年共投入社会保障资金1.5亿元,有5,200名职工和5,147名困难群众纳入社会保障;有12,354名国企下岗职工完成了并轨,有8,100名职工实现了再就业;有1,391名特困职工和1,684名农村居民实现了脱贫。

7、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十五”期间,宝清县生态县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县“十一五”初将通过验收;推行了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取缔和关闭了违法煤矿、石场等矿山企业,全面实行了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认真实施了“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五年共完成退耕还林1,500公顷,共完成植树造林6,800公顷。木材蓄积量达到990万立方米,比“九五”末增加5.4%;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6%,森林面积比“九五”末增加20万公顷。新建了城防林工程,城镇人均绿地面积达到9.8平方米。进一步加大了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对新建项目全部实行了环评审批,对水泥厂进行了异地搬迁;建立了东升省级自然保护区,新建了“龙湖”、“梨树沟”省级森林公园;加大了对七星河湿地的监管力度,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到2005年,全县七项环保总量指标,均低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二)存在的问题

1、结构性予盾较为突出,经济发展水平和层次偏低。从总量上看,全县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人均生产总值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800元左右。从结构上看,农业产值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约32个百分点,工业产值比重全国平均水平低约2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个百分点。

2、思想观念比较落后,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受多种因素制约,传统体制的思维观念依然浓厚,运用市场机制发展经济的意识不足;相对于发达县市,非国有企业尤其是民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3、创新能力不足,高素质人才短缺。从生产领域到管理领域,从第一产业到二、三产业,创新能力不足和高素质人才的缺乏,制约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

4、城市化、工业化的基础较弱。由于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化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步伐较慢。“三农问题”仍然是突出问题,尤其是乡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欠帐多,使得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缺乏基础保障。

(三)“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

1、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科技迅速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从当前国际产业结构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调整,发达国家着重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而把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加速流动,产业重组和转移的步伐加快,国内的产业结构及其产业的地区分布格局同时在发生着快速调整,为宝清的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契机。

2、国内产业结构升级,重工业加速发展。全国经济对能源需求加大,能源紧张将是一个长期趋势,宝清县拥有特殊的能源优势,是我县未来经济发展,参与国内外合作的重要条件,有利于发挥能源转化优势,适应全国经济工业重型化的发展趋势。

3、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的实施将为全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给宝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随着相关优惠政策和倾斜政策的相继落实,宝清的发展迎来了良好的区域发展环境。

4、我县煤电产业在全省的地位已经确立。今后五年到十年全省开发龙江东部能源及化工基地,鲁能煤电产业化项目已列入全省“十一五”规划,因此,我县能源建设在全省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宝清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随着全省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的重新调整,全县以煤炭资源优势在产业发展上重新定位,为能源产业的突破性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将确立宝清在全省的重要地位。

另一方面,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地处边远,远离大城市,经济欠发达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观,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产业结构不优化、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农民增收空间缩小的问题较为明显,因此,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必须正视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和制约:

――国内外市场竞争压力加大,区域经济发展竞争态势加剧。我国入世过渡期结束后,国内市场将进一步开放,导致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国际国内竞争一体化。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加快,区域间争夺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压力进一步加剧,将会使全县在未来的发展中面临更大的压力。

――区域内对各类高级人才的争夺将更加激烈。发达地区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宽松的政策条件吸引各类高级人才,对我县这样的欠发达县份的人才引进增加了困难,特别是生产领域的人才引进难的问题尤显突出。

――深化改革的任务艰巨,化解社会矛盾的压力较大。突出表现在政府职能缺位、越位和效率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转变职能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市场机制不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发育程度不高;开放性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意识和能力比较薄弱;制约民营经济发展、推动全民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有待进一步消除。改革触及的深层次矛盾将更加突出,许多难点问题和难以预料的情况可能出现。

(四)全县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

1、矿产资源。煤炭远景储量86亿吨,精测储量16亿吨,在全省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均占有量为全国人均水平的4.5倍,煤炭资源是宝清县的巨大能源优势,可以建设大、中型煤矿和坑口电站。石油天然气初查储量折合3.5亿吨油当量,黄金初查储量80吨,还有铁等重要矿产资源。

2、农业资源。宝清县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有耕地600余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17亩。粮豆薯总产120余万吨,主要品种已形成了稳定的生产能力,可以为大中型生产企业提供较为充足的原料。白瓜、红小豆品质上乘,产量稳步提高,已形成优势,享誉海内外,特别是“宝清大白板”白瓜籽和“宝青红”红小豆,作为国内名牌产品,已取得商标注册和申请专利保护。龙头镇有机大豆、白瓜、红小豆获得欧盟组织认证。

3、生态资源。全县森林面积187万亩,木材总蓄积量990万立方米,是黑龙江省东部较大的次生林区,盛产各类树种10余个,年采伐量3.5万立方米。可供工业加工的野生植物有10余种。另外,山间污染不超标的耕地面积大,可种植“北药”10余种20余万亩,可建大型北药生产加工基地。境内有七星河、雁窝岛、长林岛、东升四块国家和省级保护湿地,具有动植物多样性和生态完好性。

三大资源比较优势条件,为宝清县在“十一五”期间发展两大基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我县有丰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其中,库容6亿立方米的龙头桥水库可为工农业生产提供补给水源2-3亿立方米。我县的电力、交通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供给体系,以上这些都构成了“十一五”经济快速发展的必备要素。

二、“十一五”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构想与发展目标

(一)战略构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以建设全面“小康”与和谐社会为目标,充分利用宝清农业、矿产和生态资源,全面建设煤电化工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打造绿色食品之乡和龙江东部工业名城,建设宝清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形成城乡互动新格局;努力建设实力宝清、生态宝清、和谐宝清,使宝清到2010年进入全省综合实力10强县。到2020年建成全省重要的煤电化工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省五强县(市),成为新兴的中等城市。

(二)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要进一步认清经济发展形势,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各类问题。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促进各个方面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并且通过合理分配,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县人民。

第二、坚持构建两大基地为重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采取有效措施,把未来跨跃式的经济增长点放在两大基地的构建上,以发展煤电化工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为突破口,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真正把经济增长转变到依靠科技、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上来。

第三、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从过于依赖资金和自然资源投入,转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本投入和技术进步;从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线性过程,转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封闭反馈式循环过程。同时,从战略上全方位地调整需求、产业、城乡、区域结构,落实“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区域发展方针,坚持在发展中调整经济结构,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尽快形成能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

第四、坚持城乡兼顾发展,大力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速城市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第五,坚持按经济规律发展经济。经济和社会生产实践要严格遵守经济规律、价值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

第六,坚持保护生态,合理开发资源。经济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在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在保护中发展经济。

(三)发展目标

1、经济总量目标

到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5亿元,比2005年增加1.4倍,五年平均递增19.4%,人均生产总值2,482美元,比2005年增长1.4倍,五年平均递增19.4%,;全口径地方财政收入42,000万元,平均递增28.0%,一般预算收入21,500万元,平均递增28%;外贸出口额2000万美元,比2005年增加2.3倍,五年平均递增27.2%。

2、结构调整升级目标

2010年,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导,实现工业兴县、工业强县目标。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5年的51:25:24调整到29:47:24;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5亿元、40亿元和20亿元,比2005年分别增加7.2亿元、31.2亿元和11.6亿元,五年平均递增分别为7.0%、35.4%和18.9%。

3、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目标

全口径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4.9%,比2005年提高1.4个百分点;税收贡献率3.5%,比2005年提高0.4个百分点。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8%。

4、社会和谐发展目标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合理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到2010年城镇化率38%以上;宝清镇城镇人口预期14万人左右,建成区面积接近20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45‰以下;每万人初高中在校生800人,高中毛入学率达到9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2人;森林覆盖率达到26.7%;每个乡(镇)有一个标准化综合文化服务站。每个村(屯)有一个标准化文化室,文化市场规范化。形成资源环境的长续利用机制,打造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人民富裕的新宝清,建设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

5、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目标

到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000元,五年平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5,372元,五年平均增长8%;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城乡居民生活居住和出行条件明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城乡自来水入户率分别达到90%和62%;农村砖瓦化住宅比重60%。

三、战略重点与政策取向

(一)建设两大基地,构建经济腾飞平台

“十一五”期间,煤电化工、农产品精深加工、北药、建材、新材料产业形成投达产的规模项目安排34项,新增工业增加值35亿元,税金3.95亿元。

1、煤电化工基地

立足我县煤炭资源,建设全省重要的煤电化工基地。

开发煤炭资源以采掘业为基础,以煤炭转化为主体,发展煤炭气化、液化、煤电化等项目;提高煤炭洗选能力和煤炭转化水平,拓宽和延伸煤炭产业链,实现煤炭就地转化,提高经济效益,建成省内重要的煤电化工基地。

利用煤电化项目所产生的电力能源优势,研究提出引进高耗电的新型加工制造业大企业、大集团,打造从煤炭开采到副产品加工一条完整的煤炭产业体系,构建不同层次多类产品品牌。

“十一五”期间,全县煤炭采掘业安排一座特大型露天煤矿和8对矿井。到“十一五”末,全县煤炭产量争取达到1000万吨,其中鲁能露天矿产量500万吨。洗煤项目安排两项,设计能力150万吨。煤炭产业链新增工业增加值27亿元,新增税金3亿元。

实施好鲁能宝清煤电化循环经济园区项目总体规划。要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建设以电力和煤化工项目为主体,同时利用副产品进行以建材、轻工、农业等产业化开发和开辟工业旅游等项目为辅的大型煤电化工基地。一期建设年产1000万吨露天煤矿、4×60万千瓦电站、年产180万吨煤制甲醇及转化烯烃三个项目。“十一五”末,鲁能煤电化循环经济园区投产的项目有:500万吨褐煤,2×60万千瓦电站和1×60万吨煤制化工装置。

2、绿色食品生产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充分发挥宝清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优势,走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之路,构建绿色食品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形成绿色食品产业的强大优势。

在“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大科技投入和支持力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实施良种工程,增加专用农产品种植面积;按照全省绿色产业的总体要求2007年以前,作物种植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面积占总面积的100%。实施龙头企业牵动战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利用国家建设东北粮食主产区和省“主辅换位”的政策,把我县建成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和牧业强县。组建宝清绿色食品集团,走集团化竞争,规模化、品牌化经营之路,建成国家级绿色食品之乡。

绿色食品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拟构建八大产业链,建成以规模型绿色品牌企业为龙头,以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为基础,以“公司+农户”为模式,以紧密型、半紧密型和松散型为主要形式的产业化体系。依托“宝清大白板”(白瓜)、“宝青红”(红小豆)的品牌效应,把宝清建成全省重要的白瓜大市场。到“十一五”末,绿色食品产业形成以生产加工型企业和市场牵动型企业双轮驱动的竞争态势。

(1)壮大水稻产业。全县域绿色水稻基地总面积新增30万亩,其中县属增加20万亩。水稻总面积达到110万亩,县属达到35万亩。水稻总产量50万吨,县属产量15万吨。以富临门米业、北大荒米业、北辰公司、白桦米业公司、荒原狼米业为龙头,壮大实力,加工量占总产量的80%,向市场投放优质绿色大米30万吨。

(2)开发玉米产业。全县域玉米基地面积100万亩。其中县属70万亩。以宏达生物公司为龙头,建一座大型玉米加工企业,设计能力年加工玉米60万吨,生产10万吨谷氨酸、10万吨饲料、20万吨高麦芽糖浆、16万吨复合肥。“十一五”末一期年产3.6万吨谷氨酸达产;新增工业增加值1.15亿元,增加税金2000万元。

(3)扶强壮大大豆产业。全县域大豆基地面积180万亩,总产量36万吨,其中:县属基地面积100万亩,总产量达24万吨。启动罗麦公司,经过技术改造形成年加工大豆10万吨,生产3万吨绿色大豆分离蛋白等系列产品。通过招商引资,建一座设计年加工大豆60万吨,一期年加工大豆20万吨的大豆深加工企业。

(4)壮大甜菜产业。甜菜基地面积10万亩,甜菜总产量25万吨以上。以现有糖业企业为龙头,生产优质绵白糖、食用酒精、颗粒粕等系列产品,每年向市场投放无公害优质白糖2万吨,食用酒精5000吨。

(5)构建白瓜产业。绿色白瓜基地面积20万亩。优质“宝清大白板”2.4万吨。以丽志公司、北辰公司、和兴公司为龙头,小型企业为补充,以精选、加工为重点,每年向市场投放工业成品和半成品8000吨,出口5000吨以上。

(6)开发绿色红小豆和绿色杂粮产业。绿色红小豆基地面积15万亩,杂粮面积10万亩。拟建“宝青红”红小豆干沙加工企业,每年加工红小豆1万吨,每年向市场投放绿色优质杂粮8000吨。

(7)开发畜牧产业。坚持“规模生产、围栏舍室化饲养,集约化经营”的方针,以完善配套服务体系为重点,推进牧业产业化经营。把粮食林业奶牛园区建成省级千头奶牛示范场;规划建设20个百头奶牛园区,10个万只肉鸡示范场,20个千头生猪示范场,50个百头肉牛,80个千只鹅示范村。“十一五”末,生猪年出栏100万头,肉羊出栏50万只,大鹅出栏100万只。到2010年,牧业增加值5.2亿元,年均增长15%。开发肉羊加工龙头企业,2006年年底前投产,2010年加工肉羊50万只,向市场投放精细分割优质羊肉800万公斤。开发建设设计能力年加工200万头生猪项目。建设奶牛基地,依托完达山集团,建优质奶牛基地,2010年奶牛存栏1.2万头。对品格公司面向伊梨集团进行品牌组合,日处理鲜奶20吨。依托农垦肉牛龙头加工企业,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十一五”期间,累计出栏优质肉牛30万头。“十一五”末,畜牧标准化养殖率70%,规模化养殖率70%以上。

(8)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和特色养殖产业。按照全省的产业布局,利用我县优势生态资源,构建全省重要的北方药材产业基地,努力拓展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构建种植、加工、研发产业链条,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全国知名品牌的北药综合产业体系。规划期内建设20万亩北药种植基地,引联一座中型国家级品牌中草药加工企业,新增工业增加值1亿元,新增税金4000万元。

巩固烤烟产业。巩固烤烟创税的基础作用,稳定面积,引进优良品种,改进栽培和烘烤工艺,提高商品烟叶的质量和档次。

发展水产养殖业。发展特色优质渔业,大面积发展稻田生态渔业,对现有鱼塘的20%进行增产改造,增加产量30%;开发红肚鲫原种,新增优质鱼苗3,000万尾;开发河蟹养殖业,研究泥鳅养殖业。到“十一五”末,水产品产量达到5,000吨,县属达到3,500吨。

大力发展万寿菊、毛葱、向日葵、地产水果、地栽木耳乡镇区域特色作物种植业和养殖业,形成拉动乡域、村域增长的力量。

“十一五”末,绿色食品产业新增工业增加值8亿元,创税金1亿元,增加就业岗位3,000人。种植业标准化率达到90%以上。

3、其它产业

充分利用鲁能煤电化产业的再生资源,开发新型建材和新型材料产业。新型材料、建材项目安排5项,其中农垦2项,新增水泥35万吨,强制轻质装饰板50万平方米,新增空心砖6500万标块,新增碳化硅5000吨。“十一五”未,该产业新增工业增加值8000万元,税金2140万元。

(二)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打造龙江东部工业名城,建设宝清社会主义新农村

1、城乡经济基本布局

“十一五”期间,通过建设两大基地所形成的经济实力,加速全县城市化、城市工业化、农村城市化水平,形成城市化依托工业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牵动农村的格局,加速化解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业成为经济的主体,农业成为经济的基础,国家粮食主产区的商品粮基地县得到确立,牧业成为农村经济的增长点;通过稳步发展第三产业,达到物流顺畅,市场繁荣,传统与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社会长足进步的综合效果,与工业形成合力,共同拉动第一产业的发展,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县场经济互补互

促,竞争力强大的区域经济竞争体系。工业经济总规模成为三江地区16个县(市)的排头,龙江东部县级工业名城地位目标得到实现。

2、打造龙江东部工业名城

加快城市化进程。随着我县各类大型工业项目的兴建和发展,在未来十五年内,县城城镇人口规模预期30万人,为打造龙江东部工业名城创造人口要素条件。

坚持两大基地建设与城镇建设紧密衔接,相互促进。一方面加快两大基地建设,增加税收和就业,繁荣城镇经济,以工业化、产业化推进宝清城镇化进程;另一方面,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城镇户籍制度、土地出让制度改革,推进城乡一体互动格局的形成,为两大基地的发展提供充裕的劳动力资源,合理优化配置土地、资本等要素,促进两大基地的持续发展。

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将宝清镇定位于“山水园林城”。2006年完成宝清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使之成为指导宝清城百年发展的蓝本;有序修编6个建制镇的小城镇建设规划和村屯建设规划。根据宝清县城镇发展战略,确立宝清“一主多副网格型”空间战略模式。宝清未来城镇体系发展主要依据“强中心,点轴带动,梯次发展”,形成网络互补结构的原则来实现。在突出宝清镇中心县城的建设过程中,加强七星泡、青原、小城子等副中心小城镇建设,达到分担中心县城部分城市功能和辐射全县的效果。明确城市定位和功能分区。

宝清县是龙江东部双鸭山能源区重要的一部分。宝清镇是全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将城镇划分为居民生活、商服、工业和生态四类功能区。“十一五”末,城镇建成区面积预期16平方公里左右,常住人口增加30%以上。居民生活类区以现有状态为基础向东北方向扩展;现有规划的老城区向东北扩展;新的扩展区实施立体开发,“十一五”规划建设5—6个标准化样板功能小区,按照地下(下水、供热、供气、供水)-地上-道路(绿化、亮化、美化)的顺序配套。商服类区主要增加功能齐全的网点,拟建三处星级商服网点,在人民路东、通达街北规划新建一处万平方米超市。工业类区现状由挠力河西岸向东扩展,新增“三通一平”控制面积大于500万平方米。生态类区立足于与生活区、商服区、工业区的配套,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20%。

形成特色城市景观。继承和发扬宝清镇高层次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城建传统,在老城区改造和新区的建设中,充分利用城市周边要素,减少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创造新旧城区人文与自然相融的城市景观。新建住宅区建设应以小片开发为主,同时根据不同区位和环境条件,建设不同档次的居住小区,以适应市场,丰富城市景观,改善生活环境。从2006年开始新建的功能小区和新建楼盘要以中西方结合为主,达到局部和整体相协调,总体效果达到各具风格,新颖别致,风格高雅,实现功能和建筑艺术相统一。

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缔造城市文化,塑造城市精神,推进文化事业发展,繁荣文化生活,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培育龙江东部具有示范作用的城市品牌。2006年完成人民广场扩建工程,增加广场使用面积6600平方米。2008年以前,开发建设马鞍山水上游乐中心公园,一期占地增加32万平方米。到“十一五”末,宝清镇成为城外绿荫环绕、上下水配套、交通便捷、绿化亮化美化于一体,“城在绿中,水在城中,冬有绿、春有草、夏有花、秋有果,天空湛蓝”的生态城。

3、建设宝清社会主义新农村

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按照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在不断推进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的进程中,全面有序地建设宝清新农村。

在建设宝清新农村过程中,要重点突出乡村规划的引导和约束作用,促使乡村建设有序发展。2006年初完成《宝清县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要充分调动各部门和农民的积极性,形成全力投入建设宝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格局。要组织好具有示范作用的镇做为全省试点镇;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的村做为全省试点村,为“十二五”全面推广树立样板。建设道路交通、信息网络在内的农村基础设施;支持农业生产,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重点发展医疗、养老等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治理和保护农村自然环境。砖瓦化住宅比重增加8个百分点,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75%以上。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大土地耕暄的工作力度,“十一五”期间新组建10个农业机械合作社。伏秋整地面积每年达到耕地面积的30%。大力推进作物桔杆还田工程,提倡大面积施用农家肥,逐年削减化肥的施用量,提高耕地的有机质含量。强力推进测土施肥、配方施肥技术;改进作物施肥方式,提高作物单产水平。认真实施增收减债工程,千方百计化解乡村债务,到2010年化解乡村债务力争达到50%。加大各类乡域财源项目开发的实施力度,增收开源,增强乡村经济实力。到2010年,全县有三分之一的村(屯)达到新农村建设标准。

(三)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1、寻求大项目战略合作伙伴。对列入规划的大项目,面向发达地区和大企业集团广泛的进行合作,与银行联合,努力落实项目资金,促成规划开发的项目按时投达产。“十一五”期间,拟寻求10个以上投资超亿元的战略伙伴。

2、搭建项目银企融资平台。完善全县金融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融资环境。充分利用我县与国家开发银行建立联合开发宝清基础设施的机会,拓展向生产加工项目融资,促成项目融资到位。寻求同其它商业银行的信用合作,积极寻求国际融资渠道。引导鼓励县内大户民营企业向生产领域投资,多层次搭建创业平台。

3、争取国家和省的投资政策。研究国际、国内市场变化规律和政策信息,储备兴市立县大项目,为争取国家政策性投资,吸引客商到我县投资创造先决条件。完善向上争取资金的组织领导和功能,以上项目为基础,以发展为目标,以友情为纽带,求得理解和支持,努力争取政策性资金到位。

4、健全大项目推进工作体系,定期研究推进办法,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难题。突出重点推进鲁能煤电产业化项目建设,推进龙煤国电一体化项目。完善大项目推进机制建设,加速项目融资,缩短建设周期,加快投达产步伐。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公共网络体系

立足宝清城乡协调发展,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的原则,避免重复建设,充分考虑自身和周边整体发展环境,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大投资力度,在更广范围、更高水平上推进交通、市政、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加快发展的基础。

1、建立完善的水利网

建设龙头桥水库灌区、幸福灌区和七星泡灌区,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4亿公斤;治理挠力河、七星河和十八里涝区,新增粮食生产能力0.5亿公斤;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333公顷;治理侵蚀沟115条80公里;实施人畜饮水解困工程,新增深水机电井56眼,解困人口5.6万人。新建两处小流域控制水库,增加水患控制面积500平方公里。

2、构筑通达的交通网

科学构建我县综合交通体系,有效发挥交通的“经济引擎”作用。加快铁路客货运输网络建设,力争开通宝清至哈尔滨客运列车,争取新建“宝迎”线铁路70公里,将宝清纳入畅通的“佳-宝-鸡”铁路环线。

“十一五”期间,新改扩建各类公路97条892公里,其中新建“大五”线战备公路和“富密”线宝清段,新增国干线二级白色路面99公里,使宝清具有四通八达的国干线公路网。建设通乡、通村的公路网络,新增三、四级公路722公里,其中:黑色路352公里,白色路23公里,形成畅通的公路运输新格局。

3、构建稳定的能源保障体系

以农网、城网改造为重点,不断完善和优化能源供应体系。调整电力结构,完成县城电网改造,提升电源输出能力,配电线路由66千伏提升到22万千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切实加强供热企业的标准化管理,促使热网供热质量达标。规范燃气企业硬件设施建设布局,新建功能小区规划建设燃气供应站,探索燃气管道化供应的途径。农村重点推广普及沼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全力打造全国清洁能源示范县。

4、建设城镇配套网

突出建设城镇排水和给水设施。扩建城镇排水网,城镇四条主干线全线贯通,新建北区排水系统,完善老城区排水系统,新增排水干线35公里。到2010年,城镇排水管网覆盖建成区的90%。建设污水处理场,日处理污水达到2万吨。建设垃圾处理场,日处理垃圾达到300吨。扩建居民自来水系统,日供水达到3.6万吨,新增供水用户1.2万户。

5、建设通信网

完善基础传输网,利用高速率、大容量传输技术,建设面向多媒体通信的宽带化传输网;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加强邮政信息平台和邮政物流中心建设,形成以邮电、电信、移动、寻呼、数据业务为主体,多种业务相补充的邮电服务体系。完成电子政务网建设,实现党政企事业单位信息传递网络化。

(五)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

1、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保障覆盖面

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坚持以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灵活从业人员的参保为重点,依法逐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全面实现社保资金网络化管理,积极探索并建立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的征缴模式,各项社保基金征缴率要达到95%以上,确保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建立健全独立于企事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样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城镇医疗保险工作,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城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

积极发展社会公益、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互助、优抚安置等社会保障事业,高度关注残疾、五保等社会弱势群体,大力发展老龄妇女儿童事业,切实保障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2、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质量

改善就业环境,努力扩大就业和再就业,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强力提高劳动力素质,不断拓宽就业渠道。积极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提倡和鼓励灵活就业、自谋就业、自主创业。

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强化就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广泛开展“献一位岗位、帮一人就业、送一份温暖、解一家困难”等各种再就业援助活动,全面启动和争取小额担保贷款。把扩大就业的工作重点转到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工作重点转到促进农民工向技术工的转变上来。

3、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推进整村脱贫

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扶贫开发机制,实现扶贫帮困工作经常化和制度化。围绕“整村推进、劳务培训、产业发展”三个重点,大力实施“基础扶贫”、“人才扶贫”、“生态扶贫”“项目扶贫”、“科技扶贫”五大工程,不断创新扶贫机制,加大重点扶贫和对口扶贫力度,要将符合低保政策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尤其注重精神扶贫和文化扶贫。同时,建立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制度,加强对城乡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工作,建立以城乡低保为主,医疗救助、住房救助、临时救助、城镇帮扶相协调的城乡救助体系。“十一五”期间拟完成32个整村脱贫任务,削减贫困人口2.2万人,投入扶贫资金2,400余万元。

4、建立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创建平安和诚信宝清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煤矿为重点,建立健全安全体系建设,积极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有效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建政府统一组织,部门依法监管,企业主体负责,群众积极参与和社会广泛监管的安全工作新格局。建立煤矿井下瓦斯电子监测体系,确保安全生产。加强安全监督管理机构装备配置,提高安全监管能力。建立以个人信用为基础,企业和中介机构信用为重点,政府信用为保障的社会诚信体系。创建政府信用,保证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科学性和连续性;创建企业信用,以诚信的企业形象进行产品和技术交流。切实加强“平安”宝清建设。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原则控制公共突发事件的发生。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力度,坚持打击和预防犯罪相结合,严打和教育相统一,控制重大恶性案件的发生。完善疫病和动物疫情监测体系。通过创建“平安和诚信”宝清,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加速社会和谐

(六)稳步发展科技、教育等第三产业

在积极发展交通、电信、物流、服务业、金融业为工农业生产提供有效支撑的同时,第三产业的规模实现新的倍增。到“十一五”末,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4%。

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加强和改善公共事业和公用服务,按照公共财政的改革方向,切实保障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财政投入,强化科技攻关,逐步打破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科技瓶颈。打破常规,选拔和任用具有现代市场经济意识的领导型人才,提升公务员队伍的核心创造力。

1、人才战略

“十一五”期间,实用人才的引进、培养和管理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在人才建设中,有计划地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和建设一支高绩效职业化经营管理人才队伍。通过定向培养、竞争择优等方式,引进、选拔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生产和科研领域。支持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对取得省级以上技术评审的产品研发成果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引导企业聘用高级职业经理,对业绩贡献大的给予奖励。整合技工校与职高的教学资源,建设宝清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十一五”末,累计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技工1万人,其中:乡土实用人才1000人。

2、充分发挥科技先导作用

科技进步坚持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以经济建设作为主战场。农业生产要积极引进高新技术,全面改造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模式,重点引进推广50项以上农业新技术,推广优质新品种20个以上。“十一五”期间,作物良种化率在“十五”达标的前提下重点更新良种目录和提高良种品质。推进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和自有品牌建设,切实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着力培植农业作物栽培和工业产品开发核心技术,不断开发新产品,使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上升。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创新科技投入机制,逐步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投入为导向、金融信贷投入为依托、民间资金投入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机制。

3、优先高标准发展教育事业

高标准巩固“两基”成果,地方教育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确保按在校生人数平均的教育经费逐步增长,切实保证教育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到2010年,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98%以上,高标准巩固“两基”成果;建立第三高中,高中毛入学率达到80%;协调发展职业教育、民办教育、老龄教育、下岗职工技能教育,探索兴办高等职业教育,各类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50%以上;引进与培训相结合,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小学、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100%、98%和85%;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全部实现“校校通”,教育信息技术覆盖率达到100%。

4、加速发展卫生、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事业

卫生事业要进一步整治医疗环境,健全卫生监督、医疗救治和预防保健体系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增强地方病、传染病的监测和提高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治能力;增加农村和社区的网点布局,提高卫生综合覆盖面。“十一五”期间,预期平均寿命提高0.3岁;“十一五”末,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6.7人。2006年完成宝清镇医院的整合。文化事业以发展地方特色民族文化为主,开发具有民族风情的文化精品;培育开发乡村文化市场;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体育事业要以全民健身为基础,推进体育进社区,拟建两个全民健身院,每个社区建一座全民健身路径;推进竞技运动,开展有益于增进全民健康的体育活动,结合对俄开发,密切同俄犹太自治州的文化和体育交流。优化中小学体育教学和居民健身方式;办好中小学和工人、农民等大型体育活动。完成标准化体育场馆建设,占地4万平方米,看台4,000座。同时,搞好文化、图书、博物“三馆”建设。广电事业要创新宣传形式,强化宣传手段,完善宣传功能。完成城镇有线电视网络改造,实现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加强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继续提倡优生优育、晚生晚育的方针,巩固人口低速增长的成果。

5、加快发展县域旅游业

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是突出旅游业的规划指导作用,建设旅游基础设施,把发展区域内旅游,营造优良的休闲娱乐环境,提高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品位做为基本定位,逐步扩大域外赴宝旅游规模,形成旅游产业化。采取政府规划,多方投资,有序开发和建设,打造宝清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重点建设“黑龙江完达山国家森林公园”、“七星河、雁窝岛湿地生态游”、“炮台山古城遗址公园”等景区景点;切实加强同哈、牡、佳、大旅游公司的联谊,将宝清纳入全省旅游循环网中。探索与俄的旅游联谊,加快开发同俄的互游线路。“十一五”期间,旅游业年均收入年均增长10%。

(七)积极扩大开放领域,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相结合,经济开放和生态开放相匹配,拓展经济发展的市场空间和生态空间相促进。

1、全力推进对外开放

加快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积极融入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潮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环境两种资源,到2020年基本确立“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互动机制,最终实现对外开放水平质的飞跃。

2、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突出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赋予民营经济发展经济、打造品牌、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四大历史使命。

要采取“放心、放胆、放手、放开、放宽、放活”的方针,发展科技外向型、生产加工型、规模型民营企业。

发展民营企业要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依法保护力度,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切实使民营企业在经济上有实惠,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

3、健全开放的现代市场体系

加强市场秩序的整顿,创造竞争有序,依法经营的新格局。积极推进区域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重点推进县、场协作,银企协作;充分利用吸纳引进和拓展走出两大功能,健全现代开放的市场体系,成为现代市场的主流成员。坚持绿色有机食品、化工、新材料域外输出,面向远东开辟俄韩市场;以绿色大米、山野菜、大豆及米制品为商品,开辟华东、华中和京津市场;以耕地承包开发,森林境外采伐为重点,开拓俄远东市场。建设白瓜、红小豆、杂粮全国交易大市场。“十一五”末,新增市场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新增域外销售网点50处。每年顺价销售粮食10万吨以上,向华东等市场投放绿色大米15万吨;销售大豆制成品10万吨,销售白瓜子5000吨。全力打造农业产地品牌和绿色工业品牌,形成10个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企业。与俄犹太州列宁区建立友好县。

4、改善经济发展环境

积极开展经济环境的综合整治,完善部门行风推进工作,严格执行行政审批目录,在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过程中实行了“一条龙”、“一站式”和“一贯制”全方位服务,保证企业在承诺的时限内办完各种投资、生产经营的有关手续。要加大投入力度,扩大融资范围,改善交通、上下水、供热状况,以提高投资吸引力。形成招商、安商、亲商、富商、兴商的良好氛围,杜绝一切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

(八)深化改革、积极进行体制创新

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方向,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切实为我县的经济发展增添活力。

1、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把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为市场机制有效发挥作用和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条件,要围绕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政府”,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使政府真正成为优质公共产品的提供者、良好经济社会环境的创造者、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者。

2006年初,完成政府机构的优化调整,撤并职能交叉和重叠的机构,突出政府主体部门的作用,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取消妨碍市场放开搞活,公平竞争的审批事项,建设服务型政府。切实加强政府理财能力建设,优化公务员队伍,提高投资决策和管理经济的能力;要进一步优化财政供养人口的数量,努力降低管理成本,建设理财型政府。进一步强化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功能,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2、稳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推进以构建公共财政体制为重点的财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将综合预算、项目预算和标准定额预算做深做细,建立完善财政支出标准体系、财政预算项目库,规范公共财政支出范围,规避财政风险;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探索编制绩效预算和滚动预算;有效整合“三农”资金,切实提高各类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特别是要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实行政府采购预算,增加政府采购项目,加大财政投资评审力度;加强政府债务管理,规范贷款项目投资决策和法人约束机制,切实落实还款资金来源,建立借用还良性循环机制,积极化解各类债务;坚持重大问题专家论证制度、听证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机制;完善“乡财县管乡用”制度改革。

3、积极推进投资体制改革

进一步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扩大和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职能,规范政府投资行为,统筹安排各类政府投资资金,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切实加强投资管理,建立严格有效的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和社会监督机制,最终建立起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

4、积极推进企事业单位改革

启动经营性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除依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外,全面推行聘用(任)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单纯的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由行政依附关系向平等人事主体转变。大力推进医疗体制改革,确保人民群众放心就医,安全治病。加大企业改制力度,稳步做好改制企业的后续工作。2006年完成国有企业改革工作,2008年以前全部完成集体企业的改革工作。

5、稳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

通过制度创新,积极稳妥地做好“后农业税时代”的农村各项改革工作,消除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改革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规范土地使用权转让办法,稳定家庭承包责任制,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就业制度,创建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就业平台,加速农村劳动力向小城镇和县镇转移,快速增加小城镇和县镇的人口规模。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极研究乡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减轻乡村财政负担,有效化解乡村债务;

(九)合理利用资源优势,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

1、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合理开发和利用矿产和土地资源。要按规模化布局,规范化设计实施煤炭资源开发;继续加速煤炭、黄金、铁等资源的精查工作,引入多元化投入矿产资源勘察的新机制,广泛利用新技术,提高精查控制面积和水平。要合理控制矿产资源开发规模,控制恶性竞争和过度开发;要加速对小煤矿的整合,关掉生产能力小、不具备产业政策要求的小矿井;要实行规范化设计,规模化布井的政策,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实施好节水灌溉项目,强制推行发电、建材企业用地表水的新机制;大力开展节水民用设备的市场投放,建立节水型社会。长期实行耕地最严格的保护制度,实施好土地整合,土地复垦、涝区治理、侵蚀沟治理,三江小区开发治理项目,新增耕地2000公顷,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略有增长的目标。规范土地市场秩序,完善集约用地约束机制和土地市场化配置,推进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

2、发展循环经济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打造节约型社会,是宝清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排放量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倡导社会循环式消费。积极倡导绿色投资,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十一五”期间,要在煤炭加工、食品加工、木材加工等项目开发中,严格按循环经济的要求进行设计,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

加大土地保护力度,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到2010年初步形成我县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到2020年形成完善健全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要把鲁能、国电煤电化产业循环经济园区建成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切实到2020年,真正让宝清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把宝清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3、推进生态县建设

认真实施我县生态建设总体规划,在保持生态平衡的条件下,把生态利用和保护紧密地结合起来,建立起从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保护自然生态的长效机制。加大热电厂、八五二造纸厂等重点工业污染源的排污达标治理工作,消除挠力河、宝石河水体和大气污染;规范垃圾存放,通过实施垃圾无害化处理,无条件的保护水源不受污染;切实加强医院的危险垃圾处理,保障居民生活安全。实施煤矿塌陷区治理工程。坚持围栏式饲养牲畜的原则,消除牧业生产给生态造成的破坏。加大七星河湿地、东升湿地、长林岛湿地、雁窝岛湿地和水土流失等各类生态项目建设的实施力度,推进环境生态保护能力建设。深入实施“天保”工程,大力开展田间绿化、“四旁”绿化工作,加大退耕还林、还湿、还草的工作力度,努力保护生物多样性,使全县生态恢复到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植树造林面积累计完成20万亩,退耕还林5万亩,田间绿化控制面积100万亩。

四、推进民主依法治县

(一)、依靠党的领导,依法治县

1、坚持党的领导。要坚持依靠党的领导抓经济建设,切实推进廉政建设,自觉长期树立勤政为民的思想,营造团结、务实、高效的运转机制。要充分调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党政工青妇、工商建运服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投入经济建设。

2、推进民主建设。坚持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巩固爱国统一战线;推进政府重大决策的民主监督和民主协商制度;重大决策要经专家咨询论证,决策前要向县人大常务会报告,同县政协协商,开展社会听证,努力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推进基层民主,推进政务,厂(场)务、村务和社区公开。

3、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和健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执法体系,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市场竞争。推进政府工作法制化,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完善错案追究制度和赔偿制度,强化司法监督,实现司法公开,保证司法公正。加强劳动仲裁和行政复议体系建设。推进“五五”普法,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争创全省“五五”普法先进县。

4、加强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要打击邪教,防范和打击犯罪,扫除社会各类丑恶现象,预防青少年犯罪。共产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模范遵守法律,严格执行政策,争当社会楷模。

5、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文明企业、文明单位、文明乡镇、文明社区、文明村屯的内在素质建设,努力营造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道德观念和文化条件,激发人民群众热爱、建设宝清的激情。倡导用实人、重实效、抓大事、办实事的工作作风,努力把三个文明建设推向新阶段。建设经济快速发展,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相和谐,党风与政风相统一的和谐社会。

(二)建立规划实施机制,切实保障规划有效实施

《宝清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党中央提出全面建“小康”与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我县编制的第一个中长期发展规划。本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要切实强化规划约束能力。规划纲要是经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具有法律效力的社会经济发展纲领。纲要中部署的资源环境、科技教育、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任务,是政府对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各部门要正确履行职责,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要认真组织规划有序实施。要综合运用计划、财政、金融等手段,发挥价格、税收等杠杆作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效配置公共资源,为规划实施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要完善规划协调机制。加强规划与制度之间的协调。完善法律法规、行政管理、财税、统计监测和干部考核等制度方面的配合,为规划实施搭建制度平台;加强规划与政策之间的协调。

健全以总体规划为龙头,专项规划为支撑,各级规划相互衔接的科学规划体系。突出重大项目对规划实施的支撑作用,建立与完善重大项目运作机制,抓好项目的储备、调度和建设。要健全规划监测调整机制。在规划实施期间,如果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调整本规划时,应由县政府研究提出调整方案,报请县人大常务委员会批准实施。

全县人民要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以发展为主题,把增加税收、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做为我们的基本出发点,把建设全面“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当做我们的根本任务,解放思想,超常规发展;与进俱进,真抓实干,艰苦创业,励精图治,为实现经济腾飞而奋斗。

 

推荐访问:宝清县 纲要 草案 【发改规划】宝清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版权所有:首考文秘网 2015-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首考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首考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冀ICP备15026071号-91